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箱

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箱

一、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炉(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刚[1](2020)在《固体蓄热体组温升/温降一致性研究》文中指出固体蓄热电锅炉作为“煤改电”政策的推广设备,既可以减少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可对电力负荷实施“移峰填谷”,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锅炉运行过程中,电加热丝烧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分析这一故障的原因并在设计运行中加以避免,对蓄热电锅炉设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某锅炉厂原有10 k V高压固体蓄热电锅炉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对锅炉蓄热体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定。其次,拟合了换热流体空气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此外,根据原有固体蓄热电锅炉的几何参数,使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原有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蓄热体组内部温度的不一致性非常严重。在进行锅炉结构的改进研究中,通过布置保温板将原有锅炉分隔为上下两个各自独立的蓄热体组区域,且均采用独立的自下而上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不同于原有锅炉上下两路送风的方式。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锅炉,上下换热通道空气的质量流量趋于一致,上下蓄热体的温差明显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电加热丝烧坏是由于蓄热体组内部温差过大,温升、温降的不一致性是蓄热体组内部温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热风循环气流组织不合理导致了蓄热体组温升、温降不一致,而蓄热体组前后风室内空气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是造成气流组织不合理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固体蓄热电锅炉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张连伟[2](2017)在《车载燃油面包烤箱开发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车载燃油面包烤箱是一种车载西餐炊事设备,主要用于面包的烘焙。本文以某西餐炊事挂车上配套使用的燃油面包烤箱为例进行开发设计,目标是研制适于车载,在野外能快速便捷地提供面包的烤箱,为战时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提供可靠地饮食保障。本文在充分了解面包加工工艺,各类烤箱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对流辐射式烤箱作为车载烤箱的基本形式。从烘烤面包的热量需求入手,分析烘烤面包过程中烤箱的主要换热方式,并通过烤箱对面包的对流、辐射换热计算,确定了烤箱的内腔和外形尺寸;通过烤箱表面的散热计算,确定了烤箱的保温层厚度。在热风与烟气的换热计算中,选择了制造成本低、适应性强,换热功率小的套管式换热器作为产品的热风换热器。通过燃烧器的热功率计算,选择可调火力的燃油燃烧器。研制的车载燃油面包烤箱由烤箱体、热风换热器、燃烧器、框架等组成,主要材料为SUS304不锈钢,耐高温、耐腐蚀,符合卫生要求。最后通过烤面包等实验,对其加工性能进行了验证。

吴吉龙[3](2016)在《冷轧1450mm连退清洗段带钢烘干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冷轧厂1450mm连退生产线在设计初期主要针对中低端客户,客户对带钢品质要求较低,所以在建造上为了节省开支省去了一些设备。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开拓市场,冷轧厂1450mm连退生产线需要增加关键设备,减少产品缺陷,提高产品品质。针对冷轧厂1450mm连退生产线产品缺陷进行研究,主要缺陷为带钢板面和边部锈蚀,对比缺陷产生位置为清洗段出口产生,所以需要对清洗段出口增加板面烘干装置和吹边装置来解决带钢缺陷。本论文主要运用传热学对烘干装置进行热分析,使用效能-传热单元法计算出所需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根据现场实际使用环境和带钢烘干工艺技术要求确定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基于控制理论,建立烘干装置的数学模型,确定传递函数,并运用SIMULINK仿真。通过仿真获得良好的PID控制参数,使温度控制过程满足工艺要求。运用Slid Works对吹边装置不同结构的喷嘴进行建模,并运用FloXpress软件对喷嘴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三种不同结构喷嘴的内部流场,得到了喷嘴内部的流场特性,并搭建喷嘴吹扫实验平台进行试验,获得良好的吹扫效果。最后通过试验和数据采集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增加烘干系统后,连退生产出的产品锈蚀缺陷明显降低,达到了预期工艺要求,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林若波,林荣才[4](2016)在《密封式隧道型电烘炉的分区结构与温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敞开式隧道炉的不足,提出一种密封式隧道型电烘炉的分区结构,采用分区隔热加热技术,实现分区温度精准控制;通过密封式热风循环系统,提高温度控制稳定性,并达到节能效果:最后提出一种变速积分PID算法,解决温度滞后的非线性问题,实现快速控温。测试结果表明:密封式隧道炉比传统隧道炉控温稳定速度更快,温度波动更小,范围控制在±1℃,达到精准控温效果。

弋晓康[5](2015)在《红枣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枣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红枣作为新疆南疆红色产业的新军,已成为自治区和兵团的支柱产业之一。干燥是红枣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本文将热风干燥技术应用于红枣的干燥,研究了红枣在不同温度和风速下的干燥特性和干燥模型;结合工业PLC自动化技术设计研制了调质红枣干燥机;利用调质干燥机进行红枣深层干燥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红枣干燥后的总糖含量、VC保存率、红枣色泽以及体积收缩率、复水率和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干燥后红枣的色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红枣热风干燥特性研究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均对红枣的干燥时间有显着影响;红枣的干燥时间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提高而减少;红枣的热风干燥分为加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热风干燥过程中红枣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其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求得红枣的干燥活化能aE为40.14k J/mol。对红枣热风干燥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平方确定系数、卡方检验值和均方根误差评价与分析了常用的十种描述农产品薄层干燥的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的情况,发现Weibull distribution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程度最好,能很好地描述和表达热风干燥过程的含水率比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热风干燥技术与工业PLC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调质红枣干燥机,该干燥机具有传热系数高、物料受热均匀、节能环保、单位体积装载量高等特点。干燥机采用保温隔热、热空气循环利用以及物料间歇循环等设计思路,干燥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干燥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和循环转速等干燥工艺参数的监测与控制。基于调质干燥机研究了干燥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对红枣干燥后的内在品质指标总糖含量、VC保存率的影响。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获得了干燥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主要参数对总糖含量、VC保存率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干燥品质指标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干燥温度为57.99℃,风速为1.54m/s,相对湿度为39.14%,红枣达到安全含水率时,性能指标中总糖的最大值为70.73%,VC保存率的最大值为7.49%。对红枣热风干燥收缩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获得了干燥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主要参数对体积收缩率、复水率和干燥时间影响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曲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干燥最优组合为干燥温度为60.04℃,风速为1.42m/s,相对湿度为39.89%,红枣达到安全含水率时,性能指标中体积收缩率最优值为80.27%,复水率的最优值为1.45,干燥时间的最优值为24.33h。利用色差仪检测了红枣的色泽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干燥后红枣的明亮度L*不断下降,而且随干燥温度的增大,温度对明亮度L*值的影响越来越显着,说明较低的干燥温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明亮度值L*;干燥后红枣的绿红值a*逐渐下降;而且随干燥温度的增大,温度对绿红值a*的影响越来越显着,说明较低的干燥温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绿红值a*;干燥后红枣的蓝黄值b*逐渐下降;而且随干燥温度的增大,温度对蓝黄值b*的影响越来越显着,说明较低的干燥温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蓝黄值b*;干燥后红枣的饱和度值C*不断减小;干燥后红枣的色泽角值H不断减小,红枣的色泽比值h不断增大;干燥后红枣的色差值ΔE*不断上升,表明较低的干燥温度有利于降低红枣色差值ΔE*。

李苑[6](2015)在《汽车喷漆序列重构与仿真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需求倾向于个性化,汽车企业的生产模式已由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发生转变。在企业变革中,改善生产线和优化资源配置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湖北某汽车车身厂的实际生产状况,研究企业因油漆喷头更换频繁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以车辆序列喷涂颜色变化次数最少为目标,以缓存区的分离和合并关键点为对象,采用混合整型线性规划方法分别建立分离关键点和合并关键点重构模型,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喷漆序列重构,并使用GAMS/Cplex求解。使用车身厂实际生产的车辆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喷漆车间的生产现状,建立基于实际生产的喷漆序列仿真模型和基于启发式规则的喷漆序列仿真模型。使用Flexsim软件多次运行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将所建立的重构模型的优化结果、启发式仿真优化结果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喷漆序列重构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该模型的指导下,探索宜于现场使用的、经济有效的喷漆序列重构方法。

艾琦[7](2015)在《车桥涂装线及机器人自动涂装改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桥与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并称为卡车的四大总成,车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而车桥涂装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车桥的寿命。本人所在公司是以重卡车桥装配、涂装为主的单位,随着公司产能的提高和对质量标准要求的提高,原涂装线所存在的重重问题也都暴露了出来,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生产,也影响了公司的发展,所以提高车桥涂装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涂装的环保性能成了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改进车桥涂装生产线的喷涂工艺,将机器人自动涂装工艺引入传统涂装生产线中,从而提高产品涂装质量和生产效率。针对上述目标,本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阐述了涂装线工艺改进的目的及意义,综述了工业涂装方法以及国内外涂装机器人的研究现状。(2)从喷涂工艺和企业设施出发,选型合理的五自由度结构方案,从机构硬件配置角度满足机器人快速喷涂的运动要求和多工作面切换喷涂动作功能。机构硬件利于改善喷涂机器人动力学性能,可实现安全、稳定地喷涂作业。(3)分析喷枪的喷涂模型,建立工件表面涂料累积的数学模型,利用测量光幕采集的数据形成工件的2D点阵模型。提出喷涂区域划分,降低单一规则区域梯度,以及多区域衔接的特例控制算法,提高单位工件喷涂效率,改善喷涂机器人力学性能。确立合适的喷涂重叠宽度,改善两个子区域衔接处的涂层均匀性。(4)详细阐述同步跟踪作业功能实现的开发过程;确定合适的喷涂速度。基于涂料累积模型,模拟相邻规则区域之间喷涂重叠宽度的涂层均匀性,并去优化参数。

肖艳[8](2015)在《解读机械行业的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其应用特点》文中研究指明所谓涂装即指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所谓粉末静电喷涂就是指利用高压静电电晕电场的原理,在喷枪头部金属导流杆上接上高压负极,被喷涂工件接地形成正极,使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较强的静电电场,在高电压形成静电场的作用下,将粉末涂料涂覆于工件上,然后经过一定时间温度的烘烤形成涂层的过程。当作为运载气体的压缩空气,将粉末涂料从供粉桶经粉管送到喷枪的导流杆时,由导流杆接上高压负极产生的电晕放电作用,在其附近产生了密集的负电荷,导致粉末涂料带

肖艳[9](2014)在《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其应用特点》文中提出所谓粉末静电喷涂就是利用高压静电电晕电场的原理,在喷枪头部金属导流标上接上高压负极,被喷涂工件接地形成正极,使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较强的静电电场,高电压形成静电场的作用下,将粉末涂料涂覆于工件上,再经过一定时间、温度的烘烤形成涂层的过程。

张冬梅[10](2011)在《基于PLC的喷涂烘干流水线的温度控制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钣金生产线的工业控制领域中,传统方法是继电器控制系统,其控制功能主要是用硬件继电器(或称物理继电器)来实现。对于较大型的控制系统需要使用大量的继电器,可靠性差,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非常困难,平时的修复时间也很长。采用继电器控制,功能单一,不易修改,灵活性差。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现场设备,由于它能满足设备使用环境的要求和控制的可靠性,在现代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喷涂工艺是钣金加工工艺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动化水平及控制精度决定了钣金件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处理的质量好坏,对其烘干温度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涂装生产线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对生产线的工作需求,提出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涂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方法。(2)论述了PLC的基本原理,分析了PLC的功能与特点,阐述了PLC对于喷涂生产线控制的意义。(3)烘干系统中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参数。针对烘干室喷漆温度控制特点,研究了烘干室喷漆温度控制问题,基于S7-200系列PLC,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喷漆温度控制设计方法。结果验证了PLC控制比继电器控制更可靠,工艺流程更简单。(4)以粉末烘干控制系统为例,基于西门子S7-300PLC控制系统,在对工艺要求及各部件工作状态的分析地基础上,研究了粉末烘干温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度控制设计方法,实现了对粉末烘干的温度控制。(5)最后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炉(论文提纲范文)

(1)固体蓄热体组温升/温降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在同领域研究现状
        1.4.1 固体蓄热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固体蓄热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原有固体蓄热电锅炉及辅机概况
    2.1 原有固体蓄热电锅炉概况
    2.2 风机运行策略
    2.3 蓄热体热物性参数的测定
        2.3.1 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介绍
        2.3.2 样品热物性参数的测定
    2.4 空气热物性参数的确定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准备工作
    3.1 研究工作所需软件介绍
    3.2 模型的建立
    3.3 模型网格划分
    3.4 数值模型在Fluent软件中相应设置
        3.4.1 求解器的选择
        3.4.2 计算模型的选择
        3.4.3 空气和蓄热体热物性参数的设置
        3.4.4 边界条件的设定
        3.4.5 数值计算算法的选择
        3.4.6 模型上下空气出口比焓的输出及数值模拟结果的自动保存
        3.4.7 非稳态模拟时间步长及时间步数
    3.5 网格及时间步长的无关化验证
        3.5.1 网格的无关化验证
        3.5.2 时间步长的无关化验证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原有固体蓄热电锅炉模拟结果及分析
    4.1 边蓄热边放热阶段模拟结果及分析
        4.1.1 变频器变频时间点与频率之间关系
        4.1.2 温度云图及速度矢量图
        4.1.3 数据的图表分析
    4.2 纯放热阶段模拟结果及分析
        4.2.1 变频器变频时间点与频率之间关系
        4.2.2 X=0.10625m平面的温度云图及速度矢量图分析
        4.2.3 数据的图表分析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锅炉结构改进及改进前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5.1 原有固体蓄热电锅炉结构改进
    5.2 改进后锅炉与原有锅炉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5.2.1 边蓄热边放热阶段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5.2.2 纯放热阶段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车载燃油面包烤箱开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烤箱现状分析
        1.2.1 烘焙历史发展
        1.2.2 烤箱工作过程
        1.2.3 烤箱分类
        1.2.4 应用现状
    1.3 开发设计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车载燃油烤箱工艺计算及结构设计
    2.1 车载燃油烤箱设计要求
        2.1.1 车载燃油烤箱工作原理
        2.1.2 面包加工工艺
        2.1.3 面包烘烤原理
    2.2 烤箱工艺计算
        2.2.1 设计参数
        2.2.2 生产能力计算
        2.2.3 烘烤面包热量需求计算
        2.2.4 烤箱换热计算
        2.2.5 烤箱烟气换热计算
    2.3 烤箱结构设计
        2.3.1 烤箱内腔、外形尺寸的确定
        2.3.2 烤箱热风流速的确定
        2.3.3 面包的对流换热量
        2.3.4 面包辐射换热量
        2.3.5 烤箱的散热量
        2.3.6 烤箱隔热层确定
        2.3.7 烤箱烟气换热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风换热器设计
    3.1 热风换热器概述
        3.1.1 热风换热器分类
        3.1.2 套管式热风换热器
        3.1.3 翅片
    3.2 套管式热风换热器计算
    3.3 热风换热器结构设计
        3.3.1 换热器传热量
        3.3.2 烟气流量确定
        3.3.3 换热器结构参数确定
        3.3.4 传热系数k确定
        3.3.5 对数平均温差
        3.3.6 换热器长度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油燃烧器选型
    4.1 燃油燃烧器概述
        4.1.1 燃油燃烧器的分类
        4.1.2 燃油燃烧器的关键技术
        4.1.3 燃油燃烧器的发展趋势
    4.2 燃烧器功率计算
    4.3 燃烧器选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烤箱制造及装配
    5.1 换热器的制造
        5.1.1 换热器内烟道的制造
        5.1.2 换热器外风道的制造
    5.2 烤箱的制造
    5.3 烤箱装配
    5.4 控制系统
        5.4.1 控制要求
        5.4.2 操作步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测试
    6.1 试验项目及方法
    6.2 试验内容
    6.3 试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冷轧1450mm连退清洗段带钢烘干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2.1 带钢烘干控制系统的发展
        1.2.2 带钢烘干技术的发展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带钢烘干装置的设计
    2.1 引言
    2.2 烘干装置总体结构的设计
        2.2.1 箱体结构分析
        2.2.2 换热器参数的确定
        2.2.3 喷嘴的技术分析
        2.2.4 风机参数的确定
        2.2.5 吸气装置的研究
        2.2.6 烘干装置的节能分析
    2.3 烘干装置的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IMULINK对温度控制装置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控制系统的确定
        3.2.1 传统控制系统
        3.2.2 PID控制系统
    3.3 PID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
        3.3.1 带钢烘干装置的数学建模
        3.3.2 温度检测元件的传递函数
        3.3.3 执行机构的传递函数
        3.3.4 带钢烘干装置特性参数及其它参数的确定
    3.4 带钢烘干系统的仿真
        3.4.1 带钢烘干控制系统仿真框图
        3.4.2 PID控制参数整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钢吹边装置的设计
    4.1 引言
    4.2 吹边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4.2.1 检测装置的分析
        4.2.2 执行元件的分析
        4.2.3 换向装置的分析
        4.2.4 吹边装置速度调整分析
        4.2.5 喷嘴建模和仿真
        4.2.6 总体结构布局设计
    4.3 吹边装置实验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烘干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烘干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3 烘干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4 烘干装置HMI设计
    5.5 烘干系统的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红枣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第2章 红枣热风干燥动力学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干燥动力学的数学计算
    2.4 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红枣热风干燥模型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调质红枣干燥机的设计
    4.1 引言
    4.2 调质红枣干燥机的总体设计思路
    4.3 调质红枣干燥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4.4 调质红枣干燥机主要工作部件设计
    4.5 调质红枣干燥机智能测控系统的研究
    4.6 调质红枣干燥机的人机工作界面
    4.7 小结
第5章 红枣热风干燥品质及工艺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红枣热风干燥收缩的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汽车喷漆序列重构与仿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喷漆线现状分析
        1.2.2 作业调度研究
        1.2.3 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1.3 研究方法和组织框架
        1.3.1 研究方法简述
        1.3.2 论文组织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汽车喷漆生产序列
    2.1 汽车喷漆线
    2.2 喷漆线生产流程
    2.3 喷漆生产序列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喷漆序列重构模型构建
    3.1 序列优化关键点
        3.1.1 分离关键点
        3.1.2 合并关键点
    3.2 车辆序列优化分析
    3.3 重构模型构建
        3.3.1 模型术语和符号
        3.3.2 分离关键点重构模型
        3.3.3 合并关键点重构模型
        3.3.4 重构模型参数设置
    3.4 GAMS 建模求解
        3.4.1 GAMS 参数设置
        3.4.2 GAMS 求解方法
        3.4.3 GAMS 运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喷漆线仿真
    4.1 喷漆序列仿真模型
        4.1.1 基于实际生产的喷漆序列仿真
        4.1.2 基于启发式规则的喷漆序列仿真
    4.2 仿真设置和编程
        4.2.1 仿真实体参数设置
        4.2.2 仿真实体编程代码
    4.3 基于启发式规则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生产环境仿真结果比较与分析
    5.1 仿真模型的确认
    5.2 结果比较与分析
        5.2.1 三种状态下喷头更换次数比较
        5.2.2 三种状态下批次序列颜色连续性
        5.2.3 车辆序列优化重构耗时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7)车桥涂装线及机器人自动涂装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涂装生产线的发展概况
        1.1.1 涂装前处理工艺发展概况
        1.1.2 涂装固化工艺的发展概况
        1.1.3 涂装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2 我国涂装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涂装生产线工艺设计改进
    2.1 原涂装线工艺概括
    2.2 原涂装线工艺存在问题
    2.3 新涂装线设计概要
        2.3.1 涂装线布局设计
        2.3.2 输送形式及上、下件方式
        2.3.3 工艺流程
        2.3.4 喷涂材料
        2.3.5 喷涂方式
第3章 喷涂机器人整体方案设计
    3.1 国内外喷涂机器人发展现状
    3.2 工业涂装方法
        3.2.1 静电粉末喷涂技术
        3.2.2 高压无气喷涂技术
        3.2.3 静电旋转喷雾涂装技术
        3.2.4 湿碰湿涂装技术
    3.3 机器人仿真编程软件
    3.4 喷涂机器人机构设计
        3.4.1 坐标选择与三自由度位置机构设计
        3.4.2 二自由度末端执行器姿态机构设计
        3.4.3 驱动功率选型
    3.5 喷涂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5.1 工件数据采集系统
        3.5.2 喷涂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第4章 喷涂机器人轨迹规划
    4.1 涂料累积问题
        4.1.1 喷涂模型
        4.1.2 涂料累积模型
        4.1.3 涂层均匀性评价函数
    4.2 喷涂轨迹
        4.2.1 工件模型采样
        4.2.2 路径生成基本原理
        4.2.3 平面区域的梯度
第5章 参数设计实验及仿真
    5.1 PLC程序概述
    5.2 喷涂重叠宽度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其应用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粉末静电喷涂技术优势突显
静电喷涂粉末涂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粉末静电喷涂的涂装设备及应用特点
粉末静电喷涂的工艺流程及施工要求

(10)基于PLC的喷涂烘干流水线的温度控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
    1.2 喷涂生产线的研究现状
    1.3 PLC的产生和发展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PLC的基本理论
    2.1 PLC的组成
        2.1.1 PLC的硬件组成
        2.1.2 PLC的软件组成
    2.2 PLC的主要控制功能及特点
    2.3 PLC的工作原理
        2.3.1 扫描工作原理及过程
        2.3.2 PLC的等效工作电路
        2.3.3 PLC的的编程语言
        2.3.4 PLC的应用领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LC的烘干室的温度控制
    3.1 引言
    3.2 钣金烘干室工艺描述
        3.2.1 工艺流程
        3.2.2 底、面漆烘干室
    3.3 基于PLC的恒温控制
        3.3.1 PLC的选型和硬件配置
        3.3.2 PID控制原理
        3.3.3 PID控制算法
        3.3.4 控制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7-300系列PLC的粉末烘干的温度控制
    4.1 引言
    4.2 粉末烘干的温度控制
        4.2.1 西门子SIMATIC S7-300
        4.2.2 工艺描述
        4.2.3 粉末固化温度曲线
        4.2.4 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炉(论文参考文献)

  • [1]固体蓄热体组温升/温降一致性研究[D]. 张艳刚.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2]车载燃油面包烤箱开发设计[D]. 张连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3]冷轧1450mm连退清洗段带钢烘干系统的研制[D]. 吴吉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4]密封式隧道型电烘炉的分区结构与温控技术[J]. 林若波,林荣才.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6(01)
  • [5]红枣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试验研究[D]. 弋晓康. 吉林大学, 2015(06)
  • [6]汽车喷漆序列重构与仿真优化[D]. 李苑.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7]车桥涂装线及机器人自动涂装改造设计[D]. 艾琦.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3)
  • [8]解读机械行业的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其应用特点[J]. 肖艳. 中国自行车, 2015(02)
  • [9]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及其应用特点[J]. 肖艳. 汽车与配件, 2014(23)
  • [10]基于PLC的喷涂烘干流水线的温度控制与实现[D]. 张冬梅. 东北大学, 2011(07)

标签:;  ;  

高效桥式热风循环烘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