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

一、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邹宇琛[1](2020)在《生命的断裂与修复 ——心境障碍患者的疾痛叙事》文中提出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与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心境障碍不光给患者带来痛苦,更给患者的家庭与社会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搜集了M医院8位心境障碍患者的访谈资料,在人生进程破坏的理论的框架内,聆听患者对于疾痛的叙事,旨在帮助患者重建内心的疾病世界,从而促使患者与疾病达成和解,进而提出社会工作服务的建议。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给患者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了疾病本身带来的苦痛、社会联结的断裂、家庭系统的受损以及人生计划的中止;通过患者的叙事,呈现了患者对于患病原因、现实感悟、疾病具象化的理解、对未来生活的启示以及疾病本质的思考,帮助患者建构其完整的内心世界;同时整合了患者对于治愈关键因素的理解,分为疾病知识的普及、社会网络的支持以及专业力量的赋能。最终研究者对人生进程破坏理论与恢复叙事在心境障碍患者治疗康复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分析了社会工作者所应站的位置,最后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朱颖[2](2020)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科学的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以预防或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就诊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200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冲动攻击行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冲动攻击组)和对照组(非冲动攻击组)。使用自制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巴瑞特冲动量表(BIS-11)、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相关资料的采集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收回有效问卷155份,研究组82人,对照组73人。2.基本资料的差异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男性比例显着多于女性(P<0.05);未婚人数多于已婚人数(P<0.05);独居患者人数较多(P<0.05);患者的住院天数更长(P<0.05);处于缓解状态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既往未曾在他院就诊的患者人数较多(P<0.05);因肇事肇祸及从门诊或其他医院转入的患者百分比相对较高(P<0.05);既往有自杀行为、反复多次自杀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在付费方式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百分比较低(P<0.0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百分比较高(P<0.05)。3.量表得分的差异性分析结果:EPQ-RSC中,研究组L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BIS-11中,研究组的量表总分、注意力冲动性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CTQ中,研究组的量表总分、情感忽视因子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FACESⅡ-CV中,研究组家庭亲密度的分数显着高于对照组的分数(P<0.05)。SSRS中,研究组的总分、客观支持因子得分、主观支持因子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4.研究组冲动量表得分与其他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BIS-11中:冲动性总分与EPQ-P维度、EPQ-N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E维度、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儿童期躯体虐待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客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注意力冲动性与EPQ-N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CTQ量表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情感忽视呈正性相关(P<0.05);与家庭亲密度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运动冲动性与EPQ-P维度、EPQ-N维度呈负性相关(P<0.05)、与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躯体虐待呈正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性相关(P<0.05)。无计划冲动性与EPQ-P维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与EPQ-E维度、EPQ-L维度呈高度正性相关(P<0.01),与EPQ-N维度呈负性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高度负性相关(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方式(OR=0.535,95%CI:0.354-0.810)、自杀史(OR=0.279,95%CI:0.167-0.466)、付费方式(OR=0.588,95%CI:0.353-0.980)是冲动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因素;总社会支持水平(OR=1.096,95%CI:1.034-1.162)、性别(OR=3.591,95%CI:1.472-8.763)、是否曾在他院就诊(OR=2.811,95%CI:1.579-5.004)是冲动攻击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外向性人格特征、具有儿童期创伤史、家庭关系疏远、社会支持缺乏都会增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冲动攻击行为的风险。2.对于男性、非自愿住院、既往存在自杀史、缺乏医疗保障的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相关政府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监控,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进行诊疗,有利于预防或减少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风险。

王伟仙,望运丹,胡德英[3](2019)在《1例肝胆管细胞癌术后住院病人院外计划性自杀引发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医院中的自杀率很高,高于一般人群中的自杀率,医院有5%~6.5%的自杀事件,约2%发生在普通综合医院[1]。住院自杀已成为联合委员会中第二个最常见的安全事件,它将预防自杀确立为国家病人安全目标之一[2]。在中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长,近几年来自杀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而癌症病人自杀更为多见。数据显示,癌症病人的自杀死亡率为1%~25%[3]。计划性自杀指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一时冲动导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

马华舰[4](2019)在《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了解立法后上海市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现况的基础上,探索非自愿住院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制定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方式的评估操作指引,为完善地方性精神卫生立法及医院规章制度、更好地保障医患权益提供科学支撑。【方法】该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精神卫生法颁布后上海市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现况后,分别从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两个方面探索患者发生非自愿住院的影响因素,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初步制定非自愿住院评估操作指引:1.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的医学影响因素研究:纵向调查立法后一年内上海市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现况,然后再通过横断面研究比较分析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方式的医学影响因素;2.从家属及医生两个角度进行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的非医学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家属进行住院决策时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意见征询的方法探索医生进行非自愿住院决策时的影响因素;3.在前期研究及专家意见征询的基础上初步制定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评估操作指引,进行小范围测试后进行内容调整与评估临界值的确定。【结果】1.《精神卫生法》颁布后一年内,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比例出现下降,第一个月下降最明显(约下降20%),但非自愿住院仍是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住院方式,且随着时间推移非自愿入院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逐渐与立法前水平趋近;在所有非自愿入院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未达到精神卫生法中非自愿住院的危险性标准。2.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医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攻击行为、自知力状况及入院诊断,与国内外既往研究基本一致;3.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非医学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属的意愿,而并非医生的建议;其中家属/监护人做出住院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疾病状况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家属对患者的情况判断及直面应对、社会支持状况、家属对外界的回避,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家属的住院决定;在同一情景案例下不同医生做出的住院建议可能存在较大分歧,除外法律规定,医生对于非自愿住院标准的理解、医疗角色定位、家属意愿影响及医疗管理均影响着医生的非自愿住院建议。4.形成《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评估操作指引》,该评估表结合了精神卫生法对于非自愿住院标准的规定,将医生、患者及家属的评估项目进行了量化和整合,适用于成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13个条目完成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的情况评估,其中患者情况的权重为0.8333,家属情况的权重为0.1667,该权重分配情况符合本研究关于限制家属决策意愿的最初设想,且该操作指引内容精练、实用性好,符合医生操作评估习惯,能够辅助医生做出更合理的住院建议,使住院建议更具客观性。【结论】1.精神卫生立法后上海市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比例虽出现下降,但仍以非自愿入院为主要入院方式。2.立法后,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愿住院的医学因素与国内外既往研究发现基本一致。3.立法后,非医学因素是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因素,而家属在入院决定中起了主要决定作用。4.半定式评估可协助医生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做出更合理的住院建议,住院建议更具客观性。

谭蓉[5](2018)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针对住院患者,旨在探索建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制出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工具,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利用ROC曲线确定自杀风险评估工具的临界值,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早识别患者自杀倾向性,以便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方法: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自杀的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对我国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初步形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条目池。2.焦点小组访谈法: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课题组整理好前期综述资料,对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对目前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修订时应遵循的原则等进行。依据访谈结果,进一步修订指标体系,并编制德尔菲专家咨询表。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将修订后的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稿制成结构式专家咨询问卷。发放咨询问卷时严格专家入选标准,通过面递、电子邮件等方式将问卷传达给专家,依据专家意见筛选指标,最终确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4.层次分析法: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根据Saaty标度获得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借助yaahp软件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评估指标的权重值。5.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由两部得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编的24个条目的评估工具问卷,第二部分为包含36个条目的自杀可能性量表(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SPS)。以此问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价,为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检验指标内在品质提供基础资料。6.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Excel、SPSS 19.0和yaahp软件对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29%、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57;两轮专家咨询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43、0.387(p<0.05);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718.4%之间。2.构建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分别为0.3278,0.4111和0.2611。3.对预调查数据统计,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经内部一致性分析、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特征。指标体系Cronbach’sα系数是0.779,各一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050.743,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指标体系内容效度指数是0.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可以认为指标体系内容效度较好;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在0.7010.912(p<0.05)之间,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在0.4670.954之间(p<0.05);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8.491%,删减后的18个条目在相应共同因素上的因子负荷都>0.400,这表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经ROC曲线确定自杀风险评估工具的临界值,分析得出自杀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8%、67.60%,同时该曲线下面积为0.748。自编评估工具与自杀可能性量表(SPS)的相关系数为0.489,其与SPS的绝望因子分量表、自杀意念因子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1,0.544,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通过比较自杀评估工具与SPS,SPS测得53例(14.17%)住院患者需要评估自杀倾向;自杀评估工具平测得50例(13.37%)住院患者需要评估自杀倾向,对比可知,自杀评估工具的参考临界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明确了自杀评估工具的临界值,可为临床实施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有据可依。

望运丹[6](2018)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的临床相关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自杀与医院环境安全影响因素存在的联系,找出医院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的安全防护措施,为我国自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资料,为防范住院患者自杀及其他自杀相关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登记(报告)表》中关于住院患者自杀的登记,向病案科申请查看住院自杀患者的病历,结合以往5次由心理小组组织的患者自杀后交流讨论会记录,详细统计通过跳楼、使用锐器、吞服药物、自缢等方式自杀的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科室、病种、住院天数、饮食状况,精神状况,睡眠状况,自杀时间、自杀地点、自杀使用的工具、有无家属或陪护、有无经济困难、有无负性情绪、既往自杀史、事件详细经过、事件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处理意见等,根据资料统计的结果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自杀所在的环境进行分类,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特征,根据医院环境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自杀的环境安全对策。结果1基本情况发现:本组59例自杀患者中,女性(31例,52.54%)多于男性(28例,47.46%),住院患者自杀以45-59岁为自杀高发年龄段,占47.46%,≥60岁年龄段占32.20%。自杀患者以恶性肿瘤最为多见共37例占62.72%:其中胃肠癌8例(13.56%),肺癌8例(13.56%),白血病5例(13.51%),宫颈癌、胰腺癌、肝癌、淋巴瘤各3例(各占8.11%),乳腺癌、外阴癌、耳鼻咽喉癌、肾肿瘤各1例;其次为良性消化系统疾病6例占10.16%:其中慢性肝脏疾病5例(8.47%),消化道出血1例;心血管疾病4例占6.78%;骨骼关节疾病3例占5.08%;肺部感染、胆囊术后、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带状疱疹神经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胎盘前置状态伴出血、食管异物和疖病各1例。本组住院患者自杀以入院一周内人数最多(28例,47.46%)。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晚夜间,凌晨2:00-6:00(20例,33.90%)是自杀的高发时间段。住院患者自杀最主要的方式(29例,49.15%)为跳楼,其次为刀具(16例,27.12%)。自杀地点主要发生在医院病房窗台处或走廊窗台处共29例,占49.15%。自杀结局中30例自杀死亡,占50.85%。2住院患者自杀的医院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物理环境指硬环境,对住院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可分为(1)跳楼自杀影响因素:楼顶、病房窗户、阳台、楼梯口、走廊等;(2)锐器自杀影响因素:刀具类、玻璃类、其他尖锐物品;(3)药物自杀影响因素:镇静、催眠类药品、止痛类药品、其他药品;(4)自缢影响因素:床单、约束带、鞋带、电线、输液管、裸露的管道、病房横梁、病房卫生间、公共卫生间、淋浴等;(5)其他影响因素:池塘、触电类等。人文环境指软环境,对住院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可分为(1)医务人员方面: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策略、护理人员心理学及自杀学知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等;(2)管理制度方面: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保卫人员安全巡视制度,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安全告知制度;(3)家庭支持系统方面:婚姻状况,与家人的关系,家庭其他方面等。3物理环境(硬环境)发现:住院患者经窗户跳楼自杀所占比例的49.15%。本研究中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经窗户跳楼自杀高发科室为:血液科5例,占17.24%,其次是消化内科4例,占13.79%。经窗户跳楼自杀发生时间段以夜晚22:00-次日6:00最多,共13例,占44.83%。自杀大楼外科大楼最多,共9例,占31.03%,外科大楼为全院最高楼层,共32层,经分析,患者经窗户自杀与楼层高低没有多大联系,反而楼层低的比楼层高的跳楼自杀人数还多。116楼跳楼自杀占72.41%。自杀地点以病房窗户(16例)为主,占55.17%,其次是楼梯通道窗户(6例),占20.69%。跳楼自杀结局大多数死亡,死亡人数21例,占72.43%。患者跳楼自杀发现者医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48.28%。跳楼自杀死亡患者发生医疗纠纷5例。因跳楼自杀未遂导致全身多处外伤引起费用增加的患者有25例。16例住院患者使用锐器自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占62.50%,使用锐器自杀老年患者较多,占50%。87.5%的患者在病床通过锐器自杀,且62.50%的患者割腕自杀,另外少部分通过刺伤头部,胸部,颈部,前臂等部位自杀。自杀锐器主要是水果刀(62.5%),其次是剃须刀片(18.75%)。除此还有剪刀,玻璃瓶等锐器。16例住院患者使用锐器自杀,自杀未遂占87.5%。5例住院患者自缢发生时间都在18:00之后,且3例为凌晨过后。住院患者自缢使用的工具有鞋带,引流管胃管、尼龙绳等。住院患者自缢的地点主要以卫生间为主,另外还有病床,楼梯间等。自杀结局多数窒息死亡,在卫生间自缢结局全为死亡。4例住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事件中,全为女性。4例住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地点为病床旁,另外还有院外。吞服的药物种类有阿普唑仑,安定,去痛片等。药物数量超过医嘱用量,吞服药物自杀结局多数未遂。4人文环境(软环境)发现:住院患者自杀与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保卫人员、巡视人员、患者家庭人员等有关。管理者对科室的管理策略不当、护理人员心理学及自杀学知识缺乏、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欠缺,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不合理,保卫人员安全巡视制度不到位,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安全告知制度不及时,家庭支持系统不健全等都有可能成为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论1住院患者自杀中,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患者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自杀影响因素,环境不仅包括公共物理环境,还包括人文制度环境,这两种环境都对住院患者自杀有影响作用。2在住院患者自杀中,从物理环境角度,跳楼自杀最为严重,且致死性最大,最不容易控制,跳楼自杀结局中死亡者居多。其次为使用锐器自杀,使用锐器自杀多数为老年人或者妇女,致死性相对跳楼而言,较低,且地点多数在病房内,比较容易被发现。自缢取材方便、死亡时间快、成功率高,结局一般无法挽回,常窒息而亡。病房卫生间是自缢者经常会选择的一个场所。吞服药物自杀致死性相对较低,且超量药物在住院科室不容易获得。3在住院患者自杀中,从人文环境角度,医护方作为与患者每天直接接触的治疗者与护理者,在与住院患者日常沟通中,沟通技巧对发现、预防住院患者自杀很重要,医护人员的自杀知识及心理学知识对及时发现、预防住院患者自杀至关重要,组织管理方的排班制度是否合理,安全告知制度是否全面、到位,安保巡视制度是否有效实施等,这些制度对及时发现,及时阻止,及时预防住院患者自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家庭支持系统失调,婚姻状况破裂,与家人的关系恶劣,其他家庭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等,都会让患者在绝望感与失落感中产生自杀的念头。4医院可以从自杀所处的环境出发,采取各种预防管理措施,如全面关注经窗户跳楼自杀的高发科室,对经窗户跳楼自杀高发时间段加强警惕,全面改进经窗户跳楼自杀的高发地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监控,完善医院窗户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科室及病房环境中危险物品的监管,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培训,完善医院各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等措施对住院患者自杀进行控制与防范。

陈淑娟,徐柳柳,杜鹃[7](2015)在《围住院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与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围住院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没有自杀倾向的257例住院病人设为对照组,43例自杀未遂住院病人设为研究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围住院期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症状,并提出预见性防自杀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病程、独居与否、治疗依从性等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住院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为制定预防自杀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熊宇,胡德英,徐玉兰,李燕玲[8](2015)在《8例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8例住院病人自杀病例,对自杀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自杀病人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自杀事件发生时的当班护士和病人家属进行访谈。[结果]8例自杀病人均为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病人,以胃肠道疾病为主,自杀时间以晚上居多;跳楼自杀者占多数,是病人采取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心身疾病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病因的交叉机制以及医院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是病人自杀的综合原因。建议实施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筛查自杀高危病人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采取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等来有效预防病人自杀。

张根芳[9](2014)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范措施,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方法对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47例有自杀行为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自杀死亡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入院一年最多48.9%;自缢是最常见的方式。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对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张茜[10](2014)在《长沙市临床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①调查长沙市不同等级、不同所有制医院临床护士对患者自杀的态度与认知的现状;②探究长沙市临床护士对患者自杀行为的态度、认知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③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长沙市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认知水平的干预研究做好理论铺垫。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月至9月对长沙市12所医院712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4份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护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与医院相关变量);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调查护士F1: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2:对自杀者的态度,F3:对家属的态度,F4: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的态度水平;对自杀患者的认知量表(USP)测量护理人员对自杀患者的认知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护理人员对自杀态度整体水平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为中立或矛盾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为肯定、理解或宽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为中立或矛盾,对于安乐死的态度为矛盾或中立。712名研究对象的认知总分为34.21±5.19,长沙市临床护士认知程度属于中等水平。②单因素与回归分析得出,学历、年龄、职称、医院级别等12项个人与医院特征不同程度的与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认知水平有影响,且个人学历、医院级别等越高,患者的态度、认知水平就越高。③对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的相关分析得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对自杀患者的态度(F2)及对安乐死的态度(F4)对护士对自杀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影响。其中对自杀患者认知影响最大的是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r=0.162),影响最小的是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r=-0.118)。结论:1.长沙市临床护士对自杀及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水平整体处于中等程度。2.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与认知之间具有相关性。3.应进一步改善、提高长沙市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水平。

二、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生命的断裂与修复 ——心境障碍患者的疾痛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伦理
    (四)概念界定
        1.心境障碍患者
        2.人生进程的破坏
        3.疾痛与疾痛叙事
二、文献综述
    (一)心境障碍的研究
        1.心境障碍的病因
        2.心境障碍的治疗
    (二)人生进程破坏理论的研究
        1.人生进程破坏理论发展脉络
        2.人生进程破坏理论在慢性病中的研究
    (三)疾痛叙事的研究
        1.疾痛叙事理论的研究
        2.疾痛叙事在实务中的探索
    (四)小结
三、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三)分析资料的方法
四、中断的人生进程
    (一)疾病本身的后果
        1.失序的睡眠节律
        2.难忍的躯体症状
        3.缺失的自我认同
        4.反复的死亡选择
    (二)社会联结的断裂
        1.主动脱离社会网络
        2.被动退出社会交往
    (三)家庭系统的受损
        1.家庭经济的压力
        2.家庭关系的破损
    (四)人生计划的搁置
        1.学业、职业难以为继
        2.重要事件被迫中止
    (五)小结
五、重构的经验与生活
    (一)患病原因的复盘
        1.个人特质的促使
        2.应激事件的引发
        3.家庭环境的养成
    (二)接纳现实的感悟
        1.灵性必修的功课
        2.生命宝贵的经验
        3.疾病正常化的自我调适
        4.有选择性的坦诚
    (三)疾病具象化的理解
    (四)未来生活的启示
        1.生命旅途的重新启程
        2.人生观念的崭新理解
    (五)疾病本质的思考
    (六)小结
六、治愈的关键因素
    (一)疾病知识的普及
    (二)社会网络的支持
        1.来自家庭的包容
        2.来自社会的接纳
    (三)专业力量的赋能
        1.医疗资源的扩容
        2.治疗方式的多元
    (四)小结
七、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1.人生进程破坏理论在心境障碍领域的适用性
        2.叙事是解读患者的方法论而非既定结果
        3.社会工作者的位置
    (二)反思
        1.研究局限
        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访谈提纲

(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过程
    4 数据分析与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1例肝胆管细胞癌术后住院病人院外计划性自杀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病人自杀原因分析
    2.1 反复住院、癌症的折磨
    2.2 抑郁
    2.3 经济压力
    2.4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3 预防住院病人计划性自杀的对策
    3.1 对计划性自杀病人进行及时评估识别
    3.2 增加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3.3 细化病人住院期间离院管理
    3.4 对病人家属进行安全宣教
4 反思

(4)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1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历史沿革
2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必要性及该举措的不足
3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立法保障
4 我国非自愿住院法律规定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5 立法前国内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实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6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一部分 立法后非自愿住院实施现况及医学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非自愿住院现况研究
    2.2 非自愿住院医学影响因素研究
3 结果
    3.1 立法后一年内非自愿住院标准实施情况
    3.2 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医学影响因素探索
4 讨论
    4.1 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标准实施现况分析
    4.2 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愿住院的医学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 立法后非自愿住院的非医学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现状
2 对象和方法
    2.1 家属在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决策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精神科医生进行非自愿住院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3 结果
    3.1 家属在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决策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3.2 精神科医生进行非自愿住院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4 讨论
    4.1 家属在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决策中的作用
    4.2 医生进行非自愿住院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三部分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入院评估操作指引形成
1 研究现状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立法与权利保护
    4.2 对于非自愿住院操作指引的解析
5 结论 总结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家属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录2 首轮非自愿住院决策因素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3 第二轮非自愿住院决策因素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4 第三轮非自愿住院决策因素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5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评估操作指引
附录6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主要学术活动

(5)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住院患者自杀影响因素研究
        3.2 住院患者自杀评估工具研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基于Delphi法的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估指标的初选
        3.2 确定咨询专家
        3.3 专家咨询工具
        3.4 专家咨询过程
        3.5 专家咨询结果
        3.6 确立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设置
    1.相关概念定义
    2.指标权重的确立
第五部分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检验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工具
    5.研究结果
        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2 项目分析
        5.3 信度分析
        5.4 效度分析
    6.评估工具的最终形成
第六部分 讨论
    1.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分析
    2.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3.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及权重分析
第七部分 全文总结
    1.主要研究结论
    2.研究的创新性
    3.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1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一)
附录2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二)
附录3 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附录4 住院患者心理健康评估问卷调查
致谢

(6)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相关概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结果 3.2
    跳楼自杀结果 3.3
    使用锐器自杀结果 3.4
    自缢结果 3.5
    吞服药物自杀结果 3.6
    人文环境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住院患者自杀一般情况分析 4.2
    住院患者自杀环境特征分析 4.3
    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4
    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防护措施 第5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 5.3
    研究创新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患者护理安全事件登记(报告)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围住院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与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8)8例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自杀原因分析
3 自杀预防策略

(10)长沙市临床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职业背景
        1.1.3 自杀的相关概念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对患者的意义
        1.2.2 对护士的意义
        1.2.3 对医学事业的意义
    1.3 概念框架
    1.4 研究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的确定
        2.1.2 抽样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测量工具
        2.2.3 资料收集
        2.2.4 统计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问卷的翻译
        2.3.2 专家指导
        2.3.3 预调查
        2.3.4 数据收集
        2.3.5 数据录入
        2.3.6 问卷剔除标准
    2.4 研究假设
    2.5 创新点
    2.6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个人特征
        3.1.2 护理人员对自杀患者态度(QSA)得分情况
        3.1.3 护理人员USP量表得分情况
    3.2 护士对患者的态度、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与认知单因素分析
        3.2.2 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与认知的逐步回归分析
        3.2.3 个人特征与态度与认知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示意图
    3.3 相关分析
        3.3.1 相关分析
        3.3.2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护士对自杀态度与认知的总体评价
        4.2.1 对自杀态度的总体评价
        4.2.2 对自杀患者认知的总体评价
    4.3 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与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护士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护士对自杀患者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护士对自杀患者态度与认知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4.5 展望
    4.6 启示与建议
        本研宄的不足之处
        今后研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命的断裂与修复 ——心境障碍患者的疾痛叙事[D]. 邹宇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D]. 朱颖.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3]1例肝胆管细胞癌术后住院病人院外计划性自杀引发的思考[J]. 王伟仙,望运丹,胡德英. 全科护理, 2019(21)
  • [4]立法后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马华舰.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 [5]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谭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6]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D]. 望运丹. 长江大学, 2018(12)
  • [7]围住院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与干预[J]. 陈淑娟,徐柳柳,杜鹃. 护理研究, 2015(06)
  • [8]8例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 熊宇,胡德英,徐玉兰,李燕玲. 护理研究, 2015(05)
  • [9]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 张根芳. 2014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 2014
  • [10]长沙市临床护士对自杀患者的态度、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茜. 中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精神病人院外自杀行为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