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免税

科技成果转化免税

一、科技成果转化可免税(论文文献综述)

吴寿仁,吴静以[1](2019)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二十一)——以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以下五个文件:一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5]116号,以下简称财税[2015]116号文),二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以下简称财税[2016]101号文),三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非货币

王淏石[2](2018)在《天津市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否持续稳定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实力。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体现其重要价值。在吸纳就业、经济增长、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也有着极大的贡献份额。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鉴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局限性,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角度看,作为地方政府应当重点关注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不断优化与提高服务质量来加快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型,保障中小企业能够身处一种健康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与国外涉及政府服务企业发展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归纳,将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北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北辰区政府构建服务体系与制定相关服务政策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梳理,对北辰区当地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并且与国内外政府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现状展开了对比研究,汲取了相关成功经验,结合北辰区工作现状,给出相关的完善对策和建议。为北辰区政府在如何完善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等提供研究依据,落实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目标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科技创新调研组,周国平[3](2016)在《借鉴以色列经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校技术转化有广阔的发展提升空间。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体制的实际,上海高校可从"专业化、模块化、平台化、品牌化"4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优化技术转化模式,加强专业化建设;二是实施技术转化模块化管理,整合优化技术转化团队;三是加强技术转化平台建设,扩大技术转化面向;四是立足长远发展,逐步建立技术转化品牌。

解佳龙[4](2015)在《面向国家自主创新的高新区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高新区作为我国承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在当下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为核心的改革攻坚期发挥着关键作用,既要成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无缝对接的核心载体,还要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先行示范。各地高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实现了产业超常规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科技实力乃至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第三次大转型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高新区品牌优势缺乏、业态低端徘徊、空间粗放经营等弊端日益凸显,由增量布局向提质增效转变已成为我国高新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而国家自主创新导向下的转型发展是完成这一时代使命的最佳途径。本文依据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在我国第三次大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从高新区转型发展与国家自主创新的耦合关系出发,依据高新区阶段演化的理论与实践规律提出我国高新区演化的路径偏差,结合细分目标和转型发展基础的双维度评价结果,设计差异化的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和配套体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一、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在论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阐释了两者在目标、要素、过程、机制等方面的耦合关系,并从转型理论、演化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出发,寻找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为三、四章,对高新区演化的阶段划分与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外园区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高新区现存的路径偏差,在此基础上运用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构建了企业-产业-环境嵌套式目标细分架构,分别从优势培育、两权优化、空间改造三个维度阐释细分领域下的执行目标,并将目标实现的界面障碍归结为路径依赖、体制惯性、环节锁定和边界束缚。第三部分为第五章的模型构建与评价,基于高新区转型发展基础的二象对偶表征,以灰色关联分析和链式关联DEA为主要方法,构建了由“状态”维的创新体系成熟度和“过程”维的创新效率组成的双维度评价体系,并对我国56个高新区进行实证测算与聚类分析。第四部分为六、七章,结合“箭靶模型”与聚类组合值特征,设计了我国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四种路径:基于生态位拓展的优势协作路径、基于产业链延展的特色聚焦路径、基于资源再开发的集约提效路径、基于高精尖引领的辐射联动路径,并提出转型发展路径实现的四大内构保障体系和四大外建服务体系。第五部分为全文总结、创新点归纳和研究展望。

庄志彬[5](2014)在《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自工业化以来,制造业一直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重要支撑的“世界工厂”,当前,"made in China"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产业泡沫化日益加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持续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严重弱化,旧有的单纯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流失的双重压力下,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尽快实现从“组装者”向“整合者”和“创新者”的转变己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未来,去除产业泡沫化,解决产能过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不仅是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巩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而且符合我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更适应了国际产业创新的历史潮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有关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改革开放攻坚期的社会特征,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我国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由制造业低端向高端转变”的发展目标,在回顾、梳理、总结国内外创新理论和产业升级观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的内涵、作用机理及两者的密切联系,试图构建创新驱动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创新驱动的角度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对比较优势、限制因素及现实困境,并从点、面两个视角论证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之路。重点分析创新驱动作用机理以及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理顺我国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思路定位,从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践等多层次提出政策建议。

姜涛[6](2010)在《金融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科研水平与科研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金融界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持手段较少。因此有必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回顾、研究和分析,对比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科研基金投入的状况,指出制约中国高校科研转化的因素主要是评价机制、研发转化的独立封闭性造成的低层次重复研发与生产脱节、产学研官金等各方信息化交流程度不够、各部门各渠道的研发投入基金的全行业投入模式,并在后面就这些问题给出了主要的对策。本文提出了按行业细分进行行业研发基金投入、合作性的研发联合体、由区域金融控股机构支持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建立支持科研产业化的民间金融平台、软资产证券化及担保保险衍生品、用以支持小型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代金券等六种模式的金融创新路径。并指出适应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金融创新路径的具体步骤为:建立国家级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产业化评估中心及全国性信息网络平台;以产学投联合体促进研发转化的速度;以行业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形式,引导民间资金的进入。

赵佩华[7](2008)在《从广东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我国政府行为的重要性》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广东省高校不能像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省市那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严重现状,并探讨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进而提出增强广东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与建议。

李拓晨[8](2008)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21世纪保持强国优势的法宝,由此引发的企业间市场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环境竞争空前激烈。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较传统产业竞争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甚至超出了国际间的政治竞争和军事竞争。培育和提升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大国所普遍关注的战略性课题。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据资料,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差别,在对既有竞争力理论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论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评价,确定了不同高开区的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构建高科技产业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把预测的数据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的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科学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论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对策等措施,从而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胡骏红[9](2007)在《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计划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成功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发挥科技计划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实现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已经形成较为合理的管理体系、模式、机制及方法。然而目前在全过程管理中尚存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将科技计划项目划分为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四个阶段,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发展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方向转向国外发达国家,总结了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普遍做法,为解决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影响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发展的各个问题提出了建议。图4幅,表1个,参考文献50篇。

王崇胤[10](2007)在《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对世界各国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未来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逐步成长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和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蓬勃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对各个国家的投资政策、科研教育都产生了明显的牵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高等教育支持和推动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前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反过来又促进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促使二者相互支持相互推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保障。本文首先指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机制、模式、政策三方面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相关发展战略。在机制上,以发展、技术、人才培养和利益四方面为切入点研究了对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在模式上,主要研究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互设专门机构的互动模式、定期沟通的互动模式和人才市场与技术市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在政策上,在介绍国外高新区建设政策、财政政策、税务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基础上,提出了必须从国家与地方层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从而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科技成果转化可免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成果转化可免税(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二十一)——以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为什么股权奖励要缴税?
2. 什么是递延纳税?
3. 递延纳税有哪些优惠?
4. 什么是分期缴税?
5. 分期缴税有哪些优惠?
6. 高等院所、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获得股权奖励, 如何适用政策?
7. 企业的科技人员因科技成果转化获得股权奖励, 该如何适用政策?
8. 有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分期缴税优惠有否必要?
9. 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选择递延纳税?
1 0. 高校、科研院所的非在编科技人员获得股权奖励, 如何适用政策?
1 1. 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到境内居民企业, 该如何适用税收政策?
1 2. 企业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到境内居民企业, 该如何适用税收政策?
链接:
链接:

(2)天津市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必要性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结构、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文章结构和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 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概述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与有关标准
        2.1.2 政府职能
        2.1.3 服务型政府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2.3 理论基础
        2.3.1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理论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北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1.1 北辰区中小企业规模效益发展现状
        3.1.2 北辰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3.1.3 北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3.2 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近况
        3.2.1 北辰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状况
        3.2.2 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现状
    3.3 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体系运行效率不高
        3.3.2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不够精准
        3.3.3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效果不强
        3.3.4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缺乏产业引领
        3.3.5 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聚集政策方向单一
第4章 国内外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4.1.1 国外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机构设置经验借鉴
        4.1.2 国外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方面的经验借鉴
    4.2 国内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借鉴
        4.2.1 湖北省武汉市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4.2.2 上海市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5章 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定位
        5.1.1 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法制环境
        5.1.2 明确政府服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5.2 改善金融服务,实施精准融资服务
    5.3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注重政策落实
    5.4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5.5 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借鉴以色列经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色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技术转化公司在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立高校技术转化成熟的生态体系
    (三)建立成熟的技术转化流程和运作模式
二、以色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特点
三、以色列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经验
    (一)坚持科技立国战略,完善创新法律法规和容错再创业政策
    (二)建立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为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注重保证教育与研发投入,鼓励人才资源开发
    (四)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技术孵化器和风险投资
四、对我国及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一)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二)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保护与使用的机制和氛围
    (三)大力发展服务创新技术转化的风险投资和孵化器
    (四)改进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面向国家自主创新的高新区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高新区产业集群成长研究
        1.2.2 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1.2.3 高新区“二次创业”研究
        1.2.4 高新区转型发展研究
        1.2.5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家自主创新与高新区转型发展理论溯源
    2.1 国家自主创新与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内涵
        2.1.1 国家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实现机制
        2.1.2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概念及理论构成
        2.1.3 高新区转型发展与国家自主创新的耦合关系
    2.2 转型理论与高新区发展
        2.2.1 转型理论的研究对象
        2.2.2 转型理论范式及核心问题
        2.2.3 高新区发展中的转型理论体现
    2.3 演化理论与高新区发展
        2.3.1 回归战略与高新区发展
        2.3.2 国家阶段演化与高新区发展
        2.3.3 区域演化与高新区发展
    2.4 自组织理论与高新区发展
        2.4.1 系统自组织的涵义与特征
        2.4.2 自组织系统与高新区发展
        2.4.3 高新区发展的自组织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新区的阶段演化与路径偏差
    3.1 高新区演化的阶段界定及特征
        3.1.1 高新区相关因素的阶段性
        3.1.2 高新区演化的逻辑斯谛曲线
        3.1.3 高新区演化的阶段及内涵
        3.1.4 基于突变论的高新区阶段转换
        3.1.5 高新区阶段演化的典型特征
    3.2 高新区阶段演化的动力机制
        3.2.1 动力机制的概念与分类
        3.2.2 高新区演化内源性动力
        3.2.3 高新区演化外源性动力
    3.3 世界典型园区的演化路径及启示
        3.3.1 发达国家的高新区:硅谷
        3.3.2 新型工业化国家的高新区:大德科技园
        3.3.3 发展中国家的高新区:班加罗尔科技园
        3.3.4 世界典型园区演化路径启示
    3.4 我国高新区演化的路径偏差
        3.4.1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3.4.2 整体发展定位异化
        3.4.3 园区产业根植性弱
        3.4.4 创新空间粗放经营
        3.4.5 产业集聚两极分化
        3.4.6 研发孵化功能弱化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新区转型发展目标细分与界面障碍
    4.1 转型发展目标的确立原则与协调关系
        4.1.1 转型发展目标确立原则
        4.1.2 目标确立中的关系协调
    4.2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转型发展目标架构
        4.2.1 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概述
        4.2.2 高新区转型发展目标细分架构
    4.3 高新区转型发展目标的多级细分
        4.3.1 基于优势培育的企业转型发展目标
        4.3.2 基于两权优化的产业转型发展目标
        4.3.3 基于空间改造的环境转型发展目标
    4.4 转型发展目标实现的界面障碍
        4.4.1 既有发展路径依赖
        4.4.2 粗放管理体制惯性
        4.4.3 价值链“低端锁定”
        4.4.4“边界阴影”束缚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新区转型发展基础的双维度评价
    5.1 基于二象对偶的转型发展基础构成
        5.1.1 二象对偶论的核心观点
        5.1.2 转型发展基础的二象对偶表征
    5.2 基础实象:创新体系成熟度评价体系
        5.2.1 创新体系成熟度及其评价指标
        5.2.2 创新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5.2.3 要素比较优势的灰色关联评价
        5.2.4 体系成熟度的测算与合成
    5.3 基础虚象:创新效率两阶段评价体系
        5.3.1 创新效率及其评价指标
        5.3.2 创新效率测度方法选取
        5.3.3 链式关联DEA两阶段模型构建
    5.4 转型发展基础实证测算与分析
        5.4.1 转型发展基础测算对象选取
        5.4.2 创新体系成熟度测算与分析
        5.4.3 两阶段创新效率测算与分析
        5.4.4 转型发展基础的聚类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差异化路径设计
    6.1 转型发展路径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6.1.1 路径设计的“箭靶模型”
        6.1.2 路径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6.1.3 路径设计的相关说明
    6.2 基于生态位拓展的优势协作路径
        6.2.1 生态位拓展下的优势协作路径内涵
        6.2.2 优势协作路径推进的控制节点
        6.2.3 实例分析:包头高新区的优势协作路径
    6.3 基于产业链延展的特色聚焦路径
        6.3.1 产业链延展下的特色聚焦路径内涵
        6.3.2 产业特色聚焦路径的实现形式
        6.3.3 实例分析:泰州高新区的特色聚焦路径
    6.4 基于资源再开发的集约提效路径
        6.4.1 资源再开发下的集约提效路径内涵
        6.4.2 集约提效路径的实现形式
        6.4.3 实例分析:东湖高新区的集约提效路径
    6.5 基于高精尖引领的辐射联动路径
        6.5.1 高精尖引领的辐射联动路径内涵
        6.5.2 辐射联动路径推进的控制节点
        6.5.3 实例分析:中关村的辐射联动路径
    本章小结
第7章 转型发展路径实现的配套体系建设
    7.1 路径实现的配套体系建设思路
    7.2 路径实现的四大内构保障体系
        7.2.1 转型意识推进体系
        7.2.2 组织协调保障体系
        7.2.3 科技孵化培育体系
        7.2.4 成效考评管控体系
    7.3 路径实现的四大外建服务体系
        7.3.1 创新资金融通体系
        7.3.2 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7.3.3 技术交互协作体系
        7.3.4 政策法律支持体系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参研项目
附表

(5)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基础理论回顾与评述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回顾与评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思想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四、西方学者对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产业升级的思想
        三、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
        四、全球价值链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创新驱动对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内涵及作用机理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界定
        二、创新驱动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内涵及机理
        一、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内涵和实质
        二、制造业升级与制造业转型的关系辨析
        三、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因分析
        四、新时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制造业转型发展必须以创新驱动为主要手段
        三、创新驱动与制造业转型发展是理念与实践的融合
    第四节 创新驱动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生产网络演进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比较优势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剖析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四、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总体判断
        一、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所处全球生产网络位置的原因分析
        三、我国所处全球生产网络位置的危害和影响
    第三节 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对我国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化演进
        二、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机遇
        三、全球生产网络知识化演进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
    第一节 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趋势
        一、制造业国际和地区间转移的一般规律
        二、国际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三、创新驱动是国际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世界一些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新特点
    第四节 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历史紧迫性
        一、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
        二、我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的日渐消失
        三、粗放式发展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四、制造业国际标准和准入门槛越来越高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第五节 创新驱动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
        一、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二、创新驱动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机理
        三、创新驱动与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取得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实施创新驱动的主要障碍
    第一节 科技体制滞后阻碍自主创新机制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的沿革
        二、当前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自主创新对科技体制的新要求
    第二节 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较低
        一、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二、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集中度较低
        三、制造业产业集聚现状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较差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及症结所在
        二、科技转化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和载体
        三、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配套有待加强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二、制造业的服务创新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三、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五节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信息化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推进创新驱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推进创新驱动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着力点及策略选择
        一、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着力点
        二、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策略
    第三节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供给
        一、创新驱动对科技政策的新要求
        二、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科技政策体系优化
    第四节 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中推进创新驱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制造业内涵式发展
        三、构建多维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制造业服务配套设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六、倡导绿色制造,完善科技创新标准和机制建设
        七、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升制造业创新驱动力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金融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2.1.1 科研成果
        2.1.2 科研成果转化
        2.1.3 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
    2.2 金融创新与经济周期的概述
        2.2.1 金融创新概述
        2.2.2 金融创新与经济
        2.2.3 经济周期的发展对科研创新的要求
    2.3 目前关于科研成果转化和金融创新的名家论述
第三章 科研成果转化与资本投入的现状分析
    3.1 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建议
        3.1.1 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3.1.2 科研成果转化制约因素的分析
        3.1.3 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与机制的应对措施
    3.2 其他国家和地区科研成果转化的模式
        3.2.1 美国ATP与硅谷模式
        3.2.2 欧盟框架计划模式
        3.2.3 日本产官学模式
        3.2.4 印度班加罗尔模式
    3.3 国内资本投入在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3.3.1 政府基金
        3.3.2 商业基金
        3.3.3 信贷资本
        3.3.4 风险投资
        3.3.5 产业资本
        3.3.6 证券市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金融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分析
    4.1 科研成果转化中金融创新的路径分析
        4.1.1 行业基金与联合研发
        4.1.2 金融混业经营与区域产业集群
        4.1.3 民间金融平台
        4.1.4 专利成果的软资产证券化或专利质押融资、股权投资
        4.1.5 以科研转化成果作为标的物的类次贷的金融衍生品
        4.1.6 科研成果转化代金券
    4.2 适合中国高校目前现状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分析
        4.2.1 公共研发投入评估机构的设立与行业部署信息平台
        4.2.2 研发联合体与产学投联合体
        4.2.3 行业协会的改革
        4.2.4 行业基金的设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内容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理论
        2.1.1 高新技术产业及竞争力界定
        2.1.2 高新技术园区
        2.1.3 增长极理论
        2.1.4 扩散理论
        2.1.5 孵化器理论
        2.1.6 三元参与理论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产业集聚理论
        2.2.2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3 竞争力理论
        2.3.1 传统竞争力理论
        2.3.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演进
        3.1.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阶段
        3.1.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阶段
        3.1.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3.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3.2.1 高新技术产业总量
        3.2.2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增量
    3.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
    3.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3.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状况
    3.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
        3.6.1 进出口总量及贸易逆差
        3.6.2 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地位
        3.6.3 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领域分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与评价
    4.1 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
        4.1.1 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作用
        4.1.2 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4.1.3 高新区对总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4.2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经验
    4.3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4.3.1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特征
        4.3.2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趋势
    4.4 我国高新区的评价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4.2 评价指标体系
        4.4.3 我国高新区量化分析
        4.4.4 我国高新区模糊综合评价
    4.5 我国高新区面临的问题
        4.5.1 缺乏总体规划
        4.5.2 对外技术辐射差
        4.5.3 管理模式单一
        4.5.4 创新能力弱
        4.5.5 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新技术产业演进模式与竞争力评价体系
    5.1 高新技术产业演进云团模式
        5.1.1 高新技术产业演进模式提出背景
        5.1.2 云团模式假设条件
        5.1.3 高新技术产业演进云团模式内容
    5.2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内涵及评价指导思想
        5.2.1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内涵
        5.2.2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导思想
    5.3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3.2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定
        5.3.3 竞争实力指标
        5.3.4 竞争潜力指标
        5.3.5 竞争环境指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单项指标评价
    6.1 竞争实力评价
        6.1.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评析
        6.1.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评析
        6.1.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利税评析
        6.1.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评析
        6.1.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状况评析
        6.1.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能力评析
    6.2 竞争潜力评价
        6.2.1 创新活力
        6.2.2 技术投入
        6.2.3 比较优势
    6.3 竞争环境评价
        6.3.1 产业政策环境
        6.3.2 产业技术支持环境
        6.3.3 金融支持环境
        6.3.4 税收优惠政策环境
        6.3.5 产业孵化环境
    6.4 单项指标评价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发展预测
    7.1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熵值评价方法
        7.1.1 熵与熵值函数
        7.1.2 信息系统的熵值函数
        7.1.3 综合评价中的熵值法计算过程
    7.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7.2.1 原始数据的选定
        7.2.2 数据的无量纲化结果
        7.2.3 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
    7.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7.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7.4.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影响因素
        7.4.2 预测灰色系统 GM模型
        7.4.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8.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
        8.1.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中的机遇
        8.1.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环境中的挑战
    8.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身条件制约
        8.2.1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8.2.2 产业信息服务滞后
        8.2.3 产业人均研发投入资金偏小
        8.2.4 产业总体水平落后
    8.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制约
        8.3.1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
        8.3.2 我国风险投资总量的制约
        8.3.3 我国风险投资其它方面的制约
    8.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制约
        8.4.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主体制约
        8.4.2 创新资金投入制约
        8.4.3 创新经费分配制约
        8.4.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约
        8.4.5 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制约
    8.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制约
        8.5.1 人才总量与结构的制约
        8.5.2 人才培养体制制约
        8.5.3 人才流失制约
    8.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制约
        8.6.1 国家财政资金制约
        8.6.2 信贷融资制约
        8.6.3 资本市场制约
    8.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制约
        8.7.1 企业国际化取得的成效
        8.7.2 企业国际化制约的表现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9.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调整对策
        9.1.1 完善政策
        9.1.2 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
        9.1.3 加强技术转移和引进政策建设
    9.2 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9.2.1 科技创新体系支撑高新技术产业
        9.2.2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对策
    9.3 加快园区功能建设
        9.3.1 加强园区规划
        9.3.2 强化园区辐射与渗透功能
        9.3.3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
    9.4 加强风险投资建设
        9.4.1 投资主体多元化
        9.4.2 组织形式多元化
        9.4.3 完善退出机制
    9.5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
        9.5.1 优化教育资源 创新培养模式
        9.5.2 加强人才引进
        9.5.3 提高企业凝聚力
        9.5.4 培养国际化人才
        9.5.5 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9.6 大力发展相关科技计划
        9.6.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9.6.2 科学制定与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9.7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建设
        9.7.1 正确把握环境构成要素
        9.7.2 环境建设措施
    9.8 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9.8.1 重新定位国际化目标
        9.8.2 做强做大产业链
        9.8.3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竞争力
        9.8.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9.8.5 掌握规则打破壁垒
    9.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内容及框架
        1.2.1 论文内容
        1.2.2 论文框架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体系、模式、机制及方法
        2.1.1 管理体系
        2.1.2 管理模式
        2.1.3 管理机制
        2.1.4 管理方法
    2.2 全过程管理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立项阶段
        2.2.2 实施阶段
        2.2.3 结题验收阶段
        2.2.4 成果转化阶段
3 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验与启示
    3.1 立项阶段
        3.1.1 制定科技政策
        3.1.2 鼓励企业投资
        3.1.3 完善管理办法
        3.1.4 完善评估体系
    3.2 实施阶段
        3.2.1 严格依法管理
        3.2.2 实施中期评估
        3.2.3 完善风险管理
    3.3 结题验收阶段
        3.3.1 组织结题验收
        3.3.2 落实绩效考评
    3.4 成果转化阶段
        3.4.1 提供政策支持
        3.4.2 设立组织保障
        3.4.3 构建服务体系
4 完善我国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建议
    4.1 立项阶段
        4.1.1 加强领域预研
        4.1.2 加大R&D投入
        4.1.3 完善立项制度
        4.1.4 完善项目管理办法
    4.2 实施阶段
        4.2.1 加强政府管理
        4.2.2 重视中期评估
        4.2.3 加强风险管理
    4.3 结题验收阶段
        4.3.1 强化合同结题时间管理
        4.3.2 加强验收准备工作的力度
        4.3.3 完善项目承担者信用档案体系
    4.4 成果转化阶段
        4.4.1 加强政策支持
        4.4.2 增加资金投入
        4.4.3 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引言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1.3.1 内容框架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4.1 课题的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2.1 国外发展现状
        2.1.1 国外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义
        2.1.2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互动的成功经验
    2.2 国内发展研究
        2.2.1 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义
        2.2.2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互动的成功经验
    2.3 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本论文启发与借鉴
        2.3.1 高等教育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2.3.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2.3.3 对本文的借鉴和启示
第3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战略研究
    3.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3.1.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3.1.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
    3.2 高等教育相关战略研究
        3.2.1 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3.2.2 高等教育相应的发展战略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
    4.1 发展上的互动机制
    4.2 技术上的互动机制
    4.3 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
    4.4 利益上的互动机制
第5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模式研究
    5.1 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5.2 互设专门机构的互动模式
    5.3 定期沟通的互动模式
    5.4 人才市场与技术市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第6章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
    6.1 国外关于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互动的相关政策研究综述
        6.1.1 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6.1.2 财政相关政策
        6.1.3 税务相关政策
        6.1.3 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
    6.2 国内关于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互动的相关政策
        6.2.1 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
        6.2.2 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
    6.3 对今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及教育政策的几点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科技成果转化可免税(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成果转化若干热点问题解析(二十一)——以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解读[J]. 吴寿仁,吴静以. 科技中国, 2019(02)
  • [2]天津市北辰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 王淏石. 天津大学, 2018(06)
  • [3]借鉴以色列经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科技创新调研组,周国平. 科学发展, 2016(12)
  • [4]面向国家自主创新的高新区转型发展研究[D]. 解佳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5]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 庄志彬.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金融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D]. 姜涛. 天津大学, 2010(03)
  • [7]从广东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我国政府行为的重要性[A]. 赵佩华.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 2008
  • [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拓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4)
  • [9]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 胡骏红.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 [10]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D]. 王崇胤. 大庆石油学院, 2007(04)

标签:;  ;  ;  ;  ;  

科技成果转化免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