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在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宣传在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闻宣传对旅游促销的重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20)在《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节庆是地方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是蕴含丰富意义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节庆能够在保护地方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近些年来,节庆在数量、多样性和受欢迎程度方面均有所增加,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吸引物,获得全球范围内广泛的认同和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举办的节庆活动近万个,然而能成功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的节庆活动并不多见,说明多数节庆活动仍缺乏足够吸引力,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探索节庆吸引力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节庆是文化的庆典,在社会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因具有仪式和节日的社会文化意义备受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关注。然而,在节庆旅游的研究中,节庆常被视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地方营销的工具,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节庆的经济影响,节庆现象的文化研究始终缺乏一种理论的深度,而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好为节庆旅游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学者们也逐步深入旅游符号学和节庆旅游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旅游符号学涉及到节庆旅游的研究以及节庆旅游的社会文化研究成果较少,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仍十分有限,大多数研究停留在景观型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忽视对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关注;旅游现象的文化研究理论深度不够,节庆的社会文化研究有待完善。从研究方法来看,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多以探索性研究为主,揭示现象内在规律的解释性研究仍需进一步补充和深入。旅游吸引物兼具客观和符号(社会)的双重属性,相应地,国内外有关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属性和符号属性的研究。而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独特之处在于以节庆场景为中心,客观和符号属性的可塑性和变动性更强。组织者可通过对节庆场景的操纵,为游客设定特定体验,游客通过节庆体验解读组织者意图传递的意义,组织者和游客共同参与符号建构过程。但组织者如何塑造节庆场景?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生产机制如何?游客在节庆场景的体验如何?游客如何解读符号意义?学术界对旅游吸引物的现有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符号学理论,将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界定为节庆组织者和游客共同赋予其吸引力意义的过程,主要目标在于探讨节庆组织者如何通过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节庆场景进行符号生产,游客如何参与到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中通过节庆体验进行符号互动,最终游客如何在符号消费过程中对符号承载的意义进行解读。符号生产、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共同构成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整个过程。广府庙会是本研究的案例地,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以城隍庙重修为契机,举办首届广府庙会,随后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内容上不断调整、丰富和创新,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广府民俗文化盛会。作为现代节庆,广府庙会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较强的活动影响力,为我们对节庆旅游吸引物的思考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地。研究结合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收集资料,使用的资料来源于第九届广府庙会筹备、举办到结束全过程以及第十届广府庙会筹备过程的调查。获得的资料包括历届广府庙会总体方案、宣传稿以及主要负责人的访谈资料,组委会筹备期间的会议现场记录、实地踩点记录等;广府庙会举办期间在活动现场收集的游客访谈资料,以及田野观察记录(拍摄的照片、视频、调研日志),为研究带来更全面的理解,网络资料包括广府庙会官方微信、微博和游客的游记资料等。此外,还收集在节庆现场和网络平台的问卷调查数据。共获得文字资料近65万字,照片1045张,问卷761份。在资料分析过程中,采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符号学方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NVivo、SPSS、AMOS等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符号生产阶段,节庆组织者秉承吸引力理念,经由组织策划,塑造体验式场景。广府庙会经历了初创与探索的起步阶段、承接与调整的规范阶段、成熟与创新的稳固阶段。广府庙会组织者在不断摸索既能弘扬地方文化又能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转变:节庆理念由适应需求向创造需求的转变,节庆主体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的转变,节庆内容由观赏性向参与性主导的转变,这种转变让节庆旅游吸引物所呈现的符号在不断变化。总结组织者的符号生产过程,发现节庆吸引力、节庆组织管理、节庆策划理念和节庆场景分别是符号建构的基础、路径、思路和内容。具体来说,节庆组织者基于对节庆吸引力的理解,通过调动多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和管理符号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创新、紧跟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等多思路的策划理念,塑造了包含安全保障、节目表演、创意互动、美食小吃、商贸展销、人员服务、辅助设施和节庆氛围所构成的节庆场景,该场景浓缩了节庆文化内涵,其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组织者可不断调整以形成节庆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增强游客的体验感。第二,符号互动阶段,游客在充斥着符号的节庆场景中,开展文化、新奇、情感和社交的体验活动。游客的参与是节庆成为旅游吸引物的必要条件,当游客进入一种暂时性超越日常时空间的阈限体验,进行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此时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才发挥着其承载吸引力意义的作用。为探究游客符号互动下的节庆体验,本研究利用符号学方法对游客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发现,游客不仅被动地接收组织者塑造的节庆场景要素,而且主动创造出新的要素,他们还关注参与人群和建筑设施,说明在场景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的参与,还与其他参与者一起成为场景中的构成部分,在自觉与不自觉间点缀了节庆场景,游客也会透过节庆举办区域周围的特色建筑,了解地方文化特色。游客这种积极主动创造的过程让游客产生文化、新奇、情感和社交的节庆体验,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进一步验证节庆体验四维度的合理性。这些体验为游客的意义解读做好铺垫。第三,符号消费阶段,游客遵循“节庆吸引力-节庆依恋-节庆忠诚度”的符号解读过程。当游客开始探索节庆场景蕴含的内涵和意义,便预示着进入符号解读阶段,研究基于“直接解释项-动力解释项-最终解释项”的解释项三分理论,对游客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游客通过对节庆场景的解读,形成节庆吸引力感知,他们认为节庆吸引力由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鲜明的文化符号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所构成,这种感知会促使游客培育功能上、文化认同上和情感上的节庆依恋,“人-节”依恋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节庆吸引游客的行为产生,表现为积极的口碑宣传和重游意愿。由此构建“节庆吸引力-节庆依恋-节庆忠诚度”的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解读理论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证实节庆吸引力感知对节庆依恋有积极的贡献,节庆依恋同样对游客的节庆忠诚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以上符号生产、符号互动和符号消费三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系统,该系统会伴随着节庆活动周期性的举办,得以继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为节庆旅游吸引物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将符号学理论扩展至节庆活动中节庆吸引力的意义传递视角,提出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理论模型,扩展了符号学研究的边界,深化了节庆旅游的文化研究。该理论模型跳出原有旅游领域的符号学框架,为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同时深化以往旅游符号解读止步于符号感知的研究,指出游客的符号解读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动态过程,构建和验证的游客符号解读模型,建立了节庆吸引力影响节庆依恋形成进而影响节庆忠诚度的递进机制,证实了游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节庆活动的主动创造者。

BAYARAA ANKHILUUN[2](2020)在《蒙古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业是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带动就业率,使得本国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世界各国所熟知,提升本国知名度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本国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抓好旅游业这一优势资源便是抓住了民生保障的根基,国家发展的基础。蒙古国经济发展较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富裕,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蒙古国政府深深意识到了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蒙古国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是一个内陆国家,蒙古国方圆辽阔,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国内很多地方的自然资源未开发,对于旅游业而言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蒙古国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之前,这两个国家是全球经济大国,尤其中国人口世界排名第一,对于蒙古国旅游业来说,这均预示着其旅游业的无限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游客是蒙古国入境游客的主要客源之一。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均得到极大提升,相应的中国旅游事业也发展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蒙古国历史上与中国同出一脉,草原生活又是现代快节奏高压模式生活的一种理想与向往模式,因此蒙古国成为了中国游客最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论文通过对蒙古国旅游业的现状加以深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学习与梳理,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蒙古国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风险,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旅游产品、旅游价格、旅游渠道以及旅游促销四个方面提出拓展中国客源的对策与建议,并从生态旅游营销产品、体验式旅游营销产品、旅游项目分层定价、游客群体分层定价、网络促销、公关促销等方面提供相应地对策建议。

孙赵君[3](2020)在《GN宾馆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赣州市是个着名的旅游城市,尤其是红色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24.2%;旅游总收入1397.7亿元,增长25.9%。入境旅游人数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4.1%。GN宾馆作为一家老牌三星级园林式酒店,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环境优美,客户资源丰富,也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然而,近年来的发展经营状况,却未能跟上行业时代的步伐,也与人们的期待相差胜远。这其中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其自身来说,管理随意、营销方式单一,经营能力不足、市场定位不清、人员管理不善等营销策略问题也是其寻求发展突破等障碍,甚至成为了主要内在原因。因此,本论文依照客观实际,通过对其存在问题展开论述研究,为GN宾馆的转型发展寻找可行性的营销策略。本论文通过对GN宾馆的实际发展现状,从面临的经营困难出发,通过采用PEST理论分析法,对宾馆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综合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梳理宾馆经营中面临的优劣势,进一步分析、优化、落实GN宾馆市场营销策略时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宾馆经营实际情况,运用STP理论分析法对宾馆所处的外在环境、营销市场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提供可行性服务。最后,针对GN宾馆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结合目前赣州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其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帮助GN宾馆实施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针对GN宾馆的品牌效益、经营历史以及战略地位等,本文提出,GN宾馆必须有着更加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以为广大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优质为基础,全身心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重塑品牌影响力,唯有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资源,实现更多更大的。论文中针对GN宾馆营销策略的分析研究,涵盖了服务意识的增强、业务能力的拓展、营业收入的提升、效益的最大化等,对赣州等革命老区传统型酒店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李炯乐[4](2020)在《基于“RMP+STP”分析的甘南九色旅游公司甘加秘境景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甘肃旅游市场呈现繁荣景象。游客的激增给省内景区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景区间的竞争也日显激烈。甘加秘境景区起步晚、知名度低、旅游产品少、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使景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景区的发展。本文首先以半结构访谈和调查问卷对景区营销状况进行了解,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其次,通过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和SWOT分析,对与景区营销策略优化前相关的行业宏观及竞争环境、景区相关条件进行了讨论。再次,综合使用RMP和STP理论工具,找出解决营销问题的方向:第一,通过网上游客需求调查问卷探知游客需求,以游客需求结合传统市场分类细分市场;第二,调查分析景区现有资源,在评估资源转化价值和可行性后,以优质资源选出目标市场;第三,将资源对应的旅游产品进行分析规划,确定景区在目标市场定位。然后,综合运用营销学相关理论,从7Ps理论模型七个方面提出解决营销问题的具体优化策略:一是产品上,补充完善相关服务产品,开展主打产品体系完善创新;二是价格上,为景区门票、休闲娱乐、服务类等产品给出定价方法,并提出捆绑打包、价格指导等辅助建议;三是渠道上,从传播和销售两个方面,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提出如何建立渠道以及渠道间如何联动的建议;四是促销上,重点从特殊时间、公共关系、异地推销和赛事活动等方面给出建议措施;五是人员上,从人员培训、组织和激励上提出建议;六是过程上,通过对服务过程和过程管理的构建解决现有问题;七是有形展示上,从景区对外宣传和对内服务两个方面给出相关展示做法建议。最后,从机构、资金、人力、科技和环保等方面提出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充分重视当前旅游市场由观光向休闲的变化趋势以及游客需求多元化的现状,策略的制定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甘加秘境市场拓展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另外,文中RMP和STP理论综合运用所建立的“基于市场需求细分市场→立足旅游资源选择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定位市场”的思路,对其他景区营销策略制定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张莞[5](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陈旭珍[6](2019)在《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定制旅游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我国于2012年正式进入定制旅游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携程定制旅行作为行业内目前最大的玩家,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携程旅行网开展定制旅游业务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不仅为携程以及其他同类定制旅游企业的营销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扩大平台营收规模,而且对于定制旅游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系统的梳理了定制旅游的概念及定制旅游营销的运作流程,通过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携程定制旅游营销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分析了携程定制旅游的营销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接着利用4P+4C营销组合理论提出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最后再从实践层面对定制旅游营销组合策略在携程旅行网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徐尤龙[7](2015)在《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口号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为了传递地区形象、塑造区域品牌、吸引游客而基于战略定位向公众做出的承诺。旅游口号体现旅游目的地主题定位,传递旅游目的地核心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口号的推出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开端。旅游目的地口号不同于旅游产品口号,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战略主张。旅游目的地口号针对的对象不仅是旅游者,而是更广泛的外地和本地受众,尤其要取得本地受众对旅游口号的认同与支持。旅游口号的作用不仅限于创造旅游经济收入,更在于塑造地方特色、凝聚地方共识、形成地方精神、凸显地方魅力。旅游口号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品牌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的资产价值并非基于口号本身,而是基于其所代表的旅游目的地而做出的信用保证和品牌承诺,旅游口号的物质载体是旅游目的地产品;旅游口号的资产价值体现了旅游口号的吸引力与承诺力,综合反映了旅游口号对旅游地的贡献水平。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品牌理论为基础,对旅游口号进行概述,探讨了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提出了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构建了旅游口号资产模型,并以“昆明天天是春天”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和AMOS20.0软件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旅游口号资产组成因子关系假设;提出了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lstOpt软件,分别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省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旅游口号的本质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旅游地推出旅游口号后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转化为行动。旅游口号要保持统一、连贯,切忌频繁变更,这样才能强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旅游口号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三大显性要素之一,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内容承诺。从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来看,旅游口号大体可以分为国家旅游口号、地区旅游口号、城市旅游口号、乡村旅游口号、景区旅游口号五类。根据我国国情,地区旅游口号又可以分为省级旅游口号、州市级旅游口号、县级旅游口号三类。从旅游口号表达的卖点来看,可以将旅游口号分为功能型旅游口号、情感型旅游口号和复合型(功能+情感)旅游口号。实证研究发现,旅游口号大都含有旅游目的地名称,其中省级旅游口号和州市旅游口号中含有旅游目的地名称的比重较高;旅游目的地层次越低,其旅游口号平均字数越多;各级旅游口号的平均使用年龄较短,表明旅游口号更换比较频繁;三类旅游口号中,使用比重较高的旅游口号依次是功能型、复合型和情感型旅游口号。旅游口号主要依托旅游标志、旅游官方网站、旅游形象宣传片、旅游歌曲、旅游节庆会展、旅游广告等载体或形式传播。旅游口号品牌化是当今旅游口号发展的典型特点和趋势,旅游口号的品牌权益保护亟待加强。2、旅游口号有三大作用机理: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内外部作用机理和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1)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旅游口号的主体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DM0),旅游口号的客体就是现实或潜在的游客,旅游口号本身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的载体。旅游口号的主体是旅游口号的提出者、兑现者、宣传者和维护者,具有四项使命: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和品牌管理。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关系可分为品牌认知、品牌体验、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诚四个阶段。旅游口号的主体与客体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机理。旅游口号不只是用于对外宣传,它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作用。旅游口号对内作用对象的为全体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外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源地,二是竞争地。旅游口号对客源地作用的对象是现实或潜在的游客,旅游口号对竞争地作用的对象是竞争地推出的旅游口号。旅游口号的竞争角色有四种: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补缺者。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即内部整合作用和外部市场作用。内部整合作用基于品牌管理背景,外部市场作用基于品牌沟通背景。(3)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旅游口号传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旅游广告。旅游口号是旅游广告的核心和灵魂。旅游口号的传播流程是一种回形传播路径,受众的反应可以通过反馈返回到信源,通过整理和修正影响下一轮的传播流程。旅游口号要能成功影响游客的旅游行为需要经历四大屏障:接触屏障、认知屏障、个性屏障和客观屏障。以桂林市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问卷调查发现,该口号通过“四大屏障”的被调查者比重分别为91.8%、80.1%、68.9%、58.2%。实证研究表明旅游口号遵循“过滤器”衰减原理。3、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包括旅游口号认知、旅游口号联想、旅游口号感知质量、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和旅游口号关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存在影响关系。以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的关系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口号认知对旅游口号知名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认知对旅游口号联想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联想对旅游口号感知质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联想对旅游口号感知价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质量对旅游口号美誉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质量对旅游口号感知价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对旅游口号吸引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旅游口号感知价值对旅游口号关系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论文提出了两种测量旅游口号资产价值的方法:理论价值测量和现实价值测量。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是衡量旅游口号对旅游意向贡献率的尺度。旅游口号的理论资产价值测量模型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度三个维度指标。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的测量公式为: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度。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是衡量旅游口号对旅游行为贡献率的尺度。旅游意向转化为旅游行为就是克服各种客观阻力的过程。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的测量公式为:旅游口号现实资产价值=旅游口号理论资产价值×旅游收入。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省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lstOpt软件预测各省、市2014年度国内旅游收入,测量并比较其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和2014年度现实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层面,旅游口号理论价值最高的前三个省份依次是山东、山西和云南,2014年旅游口号现实价值最高的前三个省份依次是山东、浙江、山西;州市层面,旅游口号理论价值最高的前三个州市依次是大理州、迪庆州和昆明市,2014年旅游口号现实价值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昆明市、大理州、丽江市。大陆31个省级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平均值为0.043297;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平均值为0.051816。知名度普遍偏低是影响旅游口号资产价值的最大障碍。由于旅游口号对各地的旅游贡献率不一,旅游口号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与2014年各地国内旅游收入排名顺序明显不一致。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品牌理论的角度,以旅游口号资产价值为研究内容,探讨了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提炼了旅游口号资产的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游客的旅游口号资产模型(TBSE),从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的方法。

赵峻樱[8](2015)在《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旅游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庞大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已引起了开发商的注意。对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营销是获取目标市场的有效方式,而近年来旅游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传统的营销方式及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抵触。此时,具有隐蔽性、不易过滤、效果显着等特点的影视营销备受旅游开发商青睐。影视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的营销方式已成功应用到旅游业,但目前对旅游影视营销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总结现有学者研究成果后,系统的将影视营销进行归类,进一步完善了影视营销理论。同时,本研究尝试从大学生细分市场的出游意愿角度构建影视营销影响途径模型,参考借鉴已有量表,设计问卷,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资料。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影响途径:影视营销刺激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旅游动机及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旅游动机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二者相互作用下影响旅游意愿的形成;通过对影视剧营销与专题纪录片营销的营销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影视剧营销因其具有吸引人的剧情及着名影视明星使得其营销效果好于专题纪录片;通过对自然风景影视营销与非自然风景影视营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然风景影视营销因符合大学生原始动机中动机最高的亲近大自然动机使得其营销效果略优于非自然风景影视营销。本研究最后根据旅游目的地情况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

汪蓓蓓[9](2014)在《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政府推力研究》文中提出旅游文化传播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其具有的公共属性,往往由地方政府担任传播者的角色,但在与旅游传播相关的众多研究成果中,从政府推助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文化传播与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匮乏。在旅游业正努力成为地方第三产业支柱性产业的今天,政府对旅游文化的推动直接关系到地方旅游文化传播效果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宁夏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然而在后天的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并辅以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对概念进行界定与厘清的基础上,掌握相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在对宁夏旅游局旅游促进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宁夏政府推动旅游文化传播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云南等地的旅游文化传播案例为经验借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举措。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关键词进行释义、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对理论依据进行论述,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作为本文写作的基础;第二章从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学科角度分析了政府进行旅游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旅游文化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第三章,通过实地调研,对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现状、存在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方政府推动旅游文化传播的策略,包括文化传播软环境的营造、文化资源基础建设、文化传播的战略策略及加强省级互动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地方政府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旅游文化传播,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王玉梅[10](2013)在《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海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快速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产业发展逐步从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由朝阳产业向战略支柱产业发展的模式转变。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给区域总体发展带来收入总量增加的同时,也凸显了发展内力不足的矛盾。因全省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等区域间供给差异,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低、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核心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各类旅游人才极度缺乏、旅游发展的大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旅游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突出,进而对全省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因此,围绕旅游经济优势的提升,优化空间结构是当务之急。本文立足提升旅游经济优势,以空间结构优化为研究主体,首先,基于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综述,确立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体系;对旅游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然后,展开对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和强度效应、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出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较多;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形态特征;采用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的方法对客源市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入境客源市场在空间上为分散状态,客源市场区域结构逐渐趋向稳定,国内客源市场在空间上为分散状态且呈现出一定的“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拓扑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交通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全省各旅游资源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密度过低,整体连结度、通达度和旅游交通网络回路性较差的结论。最后,系统总结旅游空间结构发育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其优化策略。认为: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未来推进全省旅游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立足现有旅游空间发育构建“一圈两极三线”的开发格局;立足重点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依托政府引导,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明确市场定位,有序开发多元旅游客源;实施差异化开发策略,寻求旅游经济发展新路径;利用各类手段,提高旅游产品营销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通畅便捷的交通网是增强可进入性的有效举措。

二、新闻宣传对旅游促销的重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宣传对旅游促销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方法
        1.5.2 分析方法
    1.6 研究案例和资料收集
        1.6.1 研究案例
        1.6.2 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符号学思想历史演进
    2.2 文献综述之一:旅游符号学研究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总结和评述
    2.3 文献综述之二:节庆旅游研究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3.3 总结和评述
    2.4 文献综述之三:有关庙会的旅游研究
        2.4.1 庙会的旅游研究
        2.4.2 广府庙会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节庆吸引物符号建构的理论框架
    3.1 相关概念体系
    3.2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特点
    3.3 皮尔斯符号学概述
        3.3.1 符号三个核心要素之定义
        3.3.2 符号三个核心要素之关系
    3.4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学分析框架
第四章 生产视角:节庆吸引物的符号意义建构
    4.1 广府庙会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发展阶段
        4.1.1 研究思路
        4.1.2 样本数据获取
        4.1.3 研究分析与发现
    4.2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生产的研究过程
        4.2.1 研究思路
        4.2.2 资料收集和处理
        4.2.3 研究的编码过程
    4.3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生产理论模型
        4.3.1 符号生产的基础:节庆吸引力
        4.3.2 符号生产的路径:节庆的组织管理
        4.3.3 符号生产的思路:节庆的策划理念
        4.3.4 符号生产的内容:节庆场景
        4.3.5 节庆旅游吸引物符号生产的运作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视角:符号学视角下的节庆旅游体验
    5.1 符号学视角下的节庆体验
        5.1.1 研究思路
        5.1.2 研究步骤
        5.1.3 图像明示符号的内容分析
        5.1.4 图像隐含符号的体验要素
        5.1.5 节庆体验维度模型
    5.2 节庆旅游体验维度模型的验证
        5.2.1 研究思路
        5.2.2 研究步骤
        5.2.3 节庆体验量表开发过程及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费视角:节庆吸引物的符号意义解读
    6.1 节庆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意义解读
        6.1.1 研究思路
        6.1.2 资料收集和处理
        6.1.3 研究的编码过程
    6.2 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意义解读模型
        6.2.1 直接解释项:节庆吸引力感知
        6.2.2 动力解释项:节庆依恋
        6.2.3 最终解释项:节庆忠诚度
        6.2.4 符号意义解读:感知-依恋-忠诚度模型
    6.3 节庆吸引力感知、节庆依恋与忠诚度的关系
        6.3.1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6.3.2 量表设计
        6.3.3 数据收集与基本描述
        6.3.4 节庆吸引力感知的因子分析
        6.3.5 节庆依恋的因子分析
        6.3.6 结构方程检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蒙古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2.1.1 4P理论
        2.1.2 6P理论
        2.1.3 7P理论
        2.1.4 STP理论
        2.1.5 现代市场营销其他研究
    2.2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2.2.1 集中化发展战略
        2.2.2 一体化发展战略
        2.2.3 多角度发展战略
第3章 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3.1 蒙古国及其旅游业概况
        3.1.1 蒙古国概况
        3.1.2 蒙古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3.1.3 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游客入境蒙古国旅游概况
    3.3 中国赴蒙古国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3.4 蒙古入境旅游中国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3.4.1 旅游产品
        3.4.2 项目价格
        3.4.3 分销渠道
        3.4.4 促销方式
    3.5 中国游客对蒙古旅游的满意度分析
    3.6 蒙古入境旅游中国客源市场开发存在问题
        3.6.1 蒙古国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3.6.2 蒙古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
        3.6.3 针对中国客源市场的拓展维度不够
第4章 蒙古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SWOT分析
    4.1 蒙古国入境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4.1.1 优势
        4.1.2 劣势
        4.1.3 机会
        4.1.4 风险
    4.2 蒙古国入境旅游产品4P分析
        4.2.1 产品方面
        4.2.2 价格方面
        4.2.3 渠道方面
        4.2.4 促销方面
第5章 蒙古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策略
    5.1 入境旅游产品策略
    5.2 入境旅游价格策略
    5.3 入境旅游渠道策略
    5.4 入境旅游促销策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GN宾馆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简述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框架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4.4 理论分析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STP理论
    2.2 7Ps市场营销理论
    2.3 PEST方法
第3章 营销环境分析
    3.1 GN宾馆概况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微观环境分析
        3.3.1 主要竞争对手
        3.3.2 主要竞争市场
        3.3.3 主要目标消费群体
    3.4 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4.1 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3.4.2 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3.4.3 赣州酒店市场现状
    3.5 消费者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3.5.1 调查目的
        3.5.2 调查问卷设计
        3.5.3 调查问卷发放目标人群选择
        3.5.4 调查结果分析
        3.5.5 调查结论
第4章 GN宾馆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GN宾馆业绩分析
    4.2 GN宾馆市场营销优势、劣势分析
        4.2.1 GN宾馆市场营销情况优势分析
        4.2.2 GN宾馆市场营销情况劣势分析
    4.3 GN宾馆存在的主要营销问题
        4.3.1 产品策略缺乏差异化
        4.3.2 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
        4.3.3 渠道策略较为固定
        4.3.4 促销策略缺乏创新
        4.3.5 员工营销能力不足
        4.3.6 有形展示亟需改善
        4.3.7 服务过程有待提高
第5章 GN宾馆营销策略的优化
    5.1 GN宾馆STP营销策略优化
        5.1.1 市场细分策略优化
        5.1.2 目标市场策略优化
        5.1.3 市场定位策略优化
    5.2 GN宾馆营销策略的优化
        5.2.1 产品策略优化
        5.2.2 价格策略优化
        5.2.3 渠道策略优化
        5.2.4 促销策略优化
        5.2.5 人员策略优化
        5.2.6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
        5.2.7 服务过程策略优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RMP+STP”分析的甘南九色旅游公司甘加秘境景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营销策略相关理论概述
    2.3 景区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甘加秘境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企业及景区简介
        3.1.1 企业概况
        3.1.2 景区概况
    3.2 甘加秘境营销现状
        3.2.1 景区现有的营销策略
        3.2.2 景区营销调查与分析
        3.2.3 甘加秘境营销问题分析
第四章 甘加秘境营销环境分析
    4.1 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景区波特五力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 景区SWOT分析
        4.3.1 主要优势分析
        4.3.2 主要劣势分析
        4.3.3 主要机遇分析
        4.3.4 主要威胁分析
第五章 甘加秘境“RMP+STP”分析
    5.1 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市场细分
        5.1.1 游客需求洞察
        5.1.2 目标市场细分
    5.2 基于资源分析的目标市场选择
        5.2.1 景区资源分析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目标市场规划
    5.3 基于产品分析的市场定位
        5.3.1 景区产品分析
        5.3.2 景区市场定位
第六章 甘加秘境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6.1 产品优化策略
        6.1.1 产品布局谋划
        6.1.2 产品组合策略
    6.2 价格优化策略
        6.2.1 价格策略制定范围
        6.2.2 价格策略
        6.2.3 价格辅助策略
    6.3 渠道优化策略
        6.3.1 传播渠道策略
        6.3.2 销售渠道策略
        6.3.3 传播与销售渠道联动策略
        6.3.4 渠道管理
    6.4 促销优化策略
    6.5 人员优化策略
    6.6 服务过程优化策略
        6.6.1 服务过程构建
        6.6.2 服务过程管理
    6.7 有形展示优化策略
        6.7.1 景区有形展示策略
        6.7.2 服务有形展示策略
第七章 组合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7.1 完善组织体系
    7.2 加强资金保障
    7.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7.4 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7.5 落实生态保护责任
    7.6 营销策略的PDCA修正管理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甘加秘境景区调查问卷
附录B 游客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甘加秘境现状及营销问题信息收集访谈提纲
致谢

(5)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一) 羌区四县
        (二) 羌族村寨
        (三) 旅游景区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六、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历史文化状况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市场发育程度
        三、灾后重建
        四、资源条件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整体评价
        二、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村委会方面
        四、居民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6)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定制旅游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定制旅游概述
        2.1.1 定制旅游的定义
        2.1.2 定制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2.1.3 定制旅游营销的实施过程
    2.2 本文相关的分析模型与理论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4P+4C营销组合理论
第3章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携程旅行网发展情况
    3.2 基于PEST模型的携程定制旅游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P)
        3.2.2 经济环境分析(E)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3.2.4 技术环境分析(T)
    3.3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携程定制旅游营销的微观环境分析
        3.3.1 携程定制旅游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3.3.2 携程定制旅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3 携程定制旅游替代业务的威胁
        3.3.4 携程定制旅游同行业的竞争者
        3.3.5 携程定制旅游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4章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现状分析
        4.1.1 产品策略现状
        4.1.2 价格策略现状
        4.1.3 渠道策略现状
        4.1.4 促销策略现状
    4.2 携程定制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4.2.1 携程定制旅游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4.2.2 携程定制旅游产品定价缺乏竞争力
        4.2.3 携程定制旅游营销渠道狭窄
        4.2.4 携程定制旅游促销效果不好
    4.3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从携程定制旅游平台的角度分析
        4.3.2 从旅游产品供应商的角度分析
        4.3.3 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
第5章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的选择
    5.1 携程定制旅游的营销组合策略
    5.2 多样化的产品策略
        5.2.1 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5.2.2 产品设置层次化、个性化
    5.3 基于成本和规模的价格策略
        5.3.1 基于定制产品成本的定价策略
        5.3.2 基于规模化生产的定价策略
    5.4 便捷化的渠道策略
        5.4.1 优化网络渠道
        5.4.2 拓展线下获客渠道
        5.4.3 线上线下渠道相融合
    5.5 互动式的促销策略
        5.5.1 针对性的人员促销
        5.5.2 个性化广告促销
        5.5.3 定制旅游公关活动
第6章 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携程定制旅游营销策略实施的人才保障
        6.1.1 校企合作,引进人才
        6.1.2 加强人才筛选,提高准入门槛
        6.1.3 组织定制师深入实地考察
    6.2 携程定制旅游营销策略实施的技术保障
        6.2.1 优化客户服务系统
        6.2.2 保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6.3 携程定制旅游营销策略实施的制度保障
        6.3.1 建立高效互动的信息反馈体系
        6.3.2 建立完善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进展与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研究评述
三、选题依据与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内容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品牌、品牌化与旅游目的地品牌
    (一) 品牌
    (二) 品牌化
    (三) 旅游目的地品牌
二、品牌形象理论
    (一) 形象
    (二) 旅游形象
    (三) 品牌形象
三、品牌定位理论
    (一) 定位
    (二) 品牌定位
    (三)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四、品牌承诺理论
    (一) 品牌承诺
    (二) 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
五、品牌信任理论
    (一) 品牌信任的内涵
    (二) 品牌信任的维度构成
六、品牌资产理论
    (一) 品牌资产
    (二)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 第三章 旅游口号的概念与相关内容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一) 口号
    (二) 旅游口号
    (三) 旅游口号的多元视角解读
二、旅游口号的特征研究
    (一) 国家旅游口号
    (二) 省级旅游口号
    (三) 州市旅游口号
    (四) 景区旅游口号
    (五)四个层次的旅游口号特征比较
三、旅游口号与旅游品牌的关系
    (一) 旅游口号与品牌名称的关系
    (二) 旅游口号与旅游标志的关系
    (三) 旅游口号的传播载体
四、旅游口号的发展历程
    (一) 旅游口号的产生
    (二) 旅游口号的发展
    (三) 旅游口号的发展现状
五、旅游口号的来源、数量、变更、复兴与保护
    (一) 旅游口号的来源
    (二) 旅游口号的数量
    (三) 旅游口号的变更
    (四) 旅游口号的复兴
    (五) 旅游口号的保护 第四章 旅游口号的本质与作用机理研究
一、旅游口号的本质
    (一) 假设判断
    (二) 理论依据
    (三) 实证检验
二、旅游口号的主客体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主体
    (二) 旅游口号的客体
    (三) 旅游口号的主客体关系
三、旅游口号的内外部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对内作用
    (二) 旅游口号的对外作用
    (三) 旅游口号的内外部关系
四、旅游口号的传播作用机理
    (一) 旅游口号的传播形式
    (二) 旅游口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过滤器”衰减原理
    (三) 实证检验
五、旅游口号的价值作用
    (一) 社会价值
    (二) 经济价值
    (三) 品牌资产价值 第五章 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关系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旅游口号资产
    (一) 理论来源
    (二) 基本概念
    (三) 研究角度
    (四) 组成要素
二、旅游口号资产组成要素分析与关系假设
    (一) 旅游口号认知
    (二) 旅游口号联想
    (三) 旅游口号感知质量
    (四) 旅游口号感知价值
    (五) 旅游口号关系
三、旅游口号资产模型构建与结构方程模型
    (一) 旅游口号资产模型构建
    (二) 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旅游口号资产组成因子分析及假设检验
一、问卷设计与预试
    (一) 问卷设计
    (二) 预试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 因子分析适当性评价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
    (三)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 问卷调查
    (二) 模型检验
    (三) 模型评价 第七章 旅游口号资产价值测量方法及实证研究
一、测量方法
    (一) 相关品牌资产价值测量方法
    (二) 理论价值测量
    (三) 现实价值测量
二、旅游收入预测
    (一) 预测方法
    (二) 预测示范
    (三) 预测过程及结果
三、我国大陆31个省级旅游口号资产价值评估
    (一) 理论价值评估
    (二) 现实价值评估
四、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资产价值评估
    (一) 理论价值评估
    (二) 现实价值评估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 理论研究结论
    (二) 实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和视角创新
    (二) 理论创新
    (三) 方法创新
三、讨论与展望
    (一) 相关问题讨论
    (二) 后续可研究的重点
    (三)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附录1:相关旅游口号集锦 附录2:旅游口号调查问卷 附录3:昆明市旅游口号因子分析反映像矩阵 附录4:我国大陆31个省份和云南16个地州国内旅游收入统计资料 附录5:云南省国内旅游收入11种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8)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1.1.2 通信的发展成为旅游影视营销发展契机
        1.1.3 影视营销理论研究缺乏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5 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影视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1.2 影视营销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作用
        2.1.3 影视营销对游客决策行为的影响
        2.1.4 影视营销作为景区营销的策略提出
    2.2 影视营销概念及分类
        2.2.1 影视营销概念界定
        2.2.2 旅游影视营销与影视旅游的关系
        2.2.3 旅游影视营销分类
        2.2.4 各类影视营销特点
    2.3 旅游意愿概念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传播效果理论
        2.4.2 受众心理学理论
        2.4.3 旅游动机“推—拉”理论
        2.4.4 计划行为理论
        2.4.5 双重态度理论
3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影响途径分析
    3.1 影视营销内容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
        3.1.1 民俗文化影视营销与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关系
        3.1.2 人文历史古迹影视营销与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关系
        3.1.3 自然风景影视营销与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关系
    3.2 影视节目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
    3.3 影视营销策略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
        3.3.1 营销技巧与大学生旅游动机及意愿的关系
        3.3.2 影视营销宣传与大学生旅游动机及意愿的关系
        3.3.3 影视营销策略与大学生态度及旅游意愿的关系
    3.4 影视节目播放终端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旅游目的地选取
        4.1.2 样本选择
        4.1.3 变量的选取
    4.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
        4.3.1 样本基本情况
        4.3.2 量表内部信度分析
        4.3.3 动机及态度因子分析
        4.3.4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4.3.5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态度的影响
        4.3.6 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意愿的相关分析
        4.3.7 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态度与旅游意愿的相关分析
        4.3.8 影视营销与旅游意愿的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5.1.2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态度的影响
        5.1.3 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
    5.2 相关建议
        5.2.1 整合影视营销内容重点突出自然风景
        5.2.2 选择影视节目时重点考虑影视剧及综艺类节目
        5.2.3 选择喜爱度高的明星及吸引人的剧情
        5.2.4 结合影视加大影视中旅游目的地宣传力度
        5.2.5 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
        5.2.6 被动营销与主动营销相结合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政府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关键词释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旅游文化传播政府推力的理论分析
    2.1 旅游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
        2.1.1 组织传播学理论
        2.1.2 整合营销传播(IMC)论
        2.1.3 政府营销理论
    2.2 旅游文化传播的要素、特征和功能
        2.2.1 旅游文化传播构成的要素
        2.2.2 旅游文化传播特征
        2.2.3 旅游文化传播功能
    2.3 政府推动旅游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
        2.3.1 实现跨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
        2.3.2 促进地方特色旅游发展
        2.3.3 主导地区旅游形象的形成
        2.3.4 推动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3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
    3.1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资源基础
        3.1.1 宁夏旅游文化资源状况
        3.1.2 宁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3.1.3 宁夏旅游文化产业业态
    3.2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及政府推力现状
        3.2.1 宁夏政府利用媒体渠道进行旅游文化传播的状况
        3.2.2 宁夏政府利用非媒体渠道进行旅游文化传播的状况
        3.2.3 宁夏政府现有的旅游政策
    3.3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中政府推力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与地方媒体合作力度有限
        3.3.2 政府主办的会展节庆活动社会影响力小
        3.3.3 旅游文化产品精品少,品牌化程度低
        3.3.4 政府旅游文化传播手段缺乏创意和创新
        3.3.5 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管理体制缺失
    3.4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旅游文化传播人才匮乏
        3.4.2 旅游文化传播活动资金投入少
        3.4.3 旅游文化传播政策供给不足
        3.4.4 旅游文化传播观念有待改善
4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政府推动策略的调整和建设
    4.1 提升政府对旅游文化传播的政策支撑力
        4.1.1 宁夏旅游文化产业的精品战略
        4.1.2 宁夏旅游文化传播战略重点
    4.2 稳固旅游文化传播的资源基础依托力
        4.2.1 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旅游与文化相融合
        4.2.2 找准市场定位,树立区域旅游形象
        4.2.3 完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4.2.4 重视发展演艺事业,探索演艺旅游融合发展途径
    4.3 发挥宁夏政府对旅游文化传播的战略引导力
        4.3.1 制定宁夏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战略
        4.3.2 制定宁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4.3.3 制定宁夏旅游文化传播发展策略
    4.4 形成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区域互动力
        4.4.1 加强与其它省市的旅游合作
        4.4.2 建立省内大区域旅游联合体
        4.4.3 推动宁夏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实地调研——宁夏旅游局访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青藏高原地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
第二章 旅游空间结构基本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空间结构
        2.1.2 旅游空间结构
    2.2 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2.2.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体系
        2.2.2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体系
        2.2.3 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
    2.3 理论基础
        2.3.1 旅游系统理论
        2.3.2 点--轴系统理论
        2.3.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3.4 旅游屏蔽理论
        2.3.5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3.1 基础条件
        3.1.1 地理区位
        3.1.2 自然环境条件
        3.1.3 社会经济条件
        3.1.4 旅游经济发展
    3.2 青海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3.2.1 旅游资源概况
        3.2.1.1 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3.2.1.2 旅游资源 SWOT 分析
        3.2.1.3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3.2.2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分析
    3.3 青海省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3.3.1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3.3.1.1 入境客源市场现状
        3.3.1.2 入境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3.3.2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3.3.2.1 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3.3.2.2 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3.4 青海省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3.4.1 青海省交通现状
        3.4.2 青海省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3.4.3 环西宁圈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3.4.4 结古环线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3.4.5 格尔木市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第四章 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分析
    4.1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4.1.1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
        4.1.2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
        4.1.3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
    4.2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4.2.1 优化资源结构,构建“一圈两极三线”开发格局
        4.2.2 立足重点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
        4.2.3 依托政府引导,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4.2.4 明确市场定位,有序开发多元旅游客源
        4.2.5 实施差异化开发策略,寻求旅游经济发展新路径
        4.2.6 利用各类手段,提高旅游产品营销能力
        4.2.7 强化交通基础,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四、新闻宣传对旅游促销的重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建构研究 ——以广府庙会为例[D]. 李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2]蒙古旅游业拓展中国客源市场策略研究[D]. BAYARAA ANKHILUUN.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3]GN宾馆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孙赵君.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4)
  • [4]基于“RMP+STP”分析的甘南九色旅游公司甘加秘境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 李炯乐. 兰州大学, 2020(01)
  • [5]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6]携程旅行网定制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 陈旭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7]基于品牌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口号资产价值研究[D]. 徐尤龙. 云南大学, 2015(09)
  • [8]影视营销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 赵峻樱. 西南科技大学, 2015(03)
  • [9]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政府推力研究[D]. 汪蓓蓓.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 王玉梅. 青海师范大学, 2013(03)

标签:;  

新闻宣传在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