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首届“校际联动”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校际联动”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

一、关于举办第一届“校际通”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蒋欣[1](2021)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高校服务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赵李亮[2](2021)在《中日两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对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校园足球改革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尤其自2014年以来教育部主导的五年期间,各项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多项指导政策陆续出台。校园文化与学校相伴相生,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校园足球改革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校园足球文化正在形成,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邻国日本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校园足球文化兴盛。相对于与我国开展合作的欧美国家,日本与我国在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上更为相似。研究日本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理念和方式,对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学习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含多个方面,一是根据中日两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历史,对两国校园足球发展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梳理;二是根据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构成内容,理清中日两国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现状;三是围绕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对中、日两国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中、日两国校园足球文化后,得出以下研究结果:(一)在物质文化方面,我国校园足球改革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缺少社会资本注入,物质建设已经基本能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日本开展校园足球资金来源多,物质建设结合了人文主义,重视实用性。(二)在制度文化方面,我国指导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和硬件修缮的政策已经较为完善,但是评价标准、激励政策制定得不完善;日本文部省和足协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制定有关政策,政策体系完善且细致。(三)在行为文化方面,我国校园足球教学和竞赛活动的顶层设计与架构与日本已无明显差距,但是在校内训练和校际赛事举办的实际操作层面与日本有较大差距。我国校园足球的宣传工作开展不具有连续性,在榜样树立方面做得不如日本成功。(四)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国校园足球教学时偏重教授足球技能,不注重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日本在开展足球教学时,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我国体育理念强调成绩、突出集体压制个体,日本体育理念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活化的习惯养成,同样重视个人学习和生活习惯、社交能力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针对中日校园足球文化的差异,为进一步丰富、提高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建设中小学校园足球物质文化时,在保持政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开发、开放校园足球市场,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校园足球改革。(二)建设中小学校园足球制度文化时,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校园足球政策体系,完善校园足球改革的督导政策和评价标准。(三)建设中小学校园足球行为文化时,把足球元素注入学生的生活,使足球成为生活的拓展,建立起“+校园足球”的文化创建模式;政府部门要主导、主办校园足球的宣传工作,开展具有连续性的高质量校园足球宣传工作;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文艺作品创作,树立具有感染力的校园足球榜样。(四)建设中小学校园足球精神文化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育人”为校园足球的中心工作,避免过早引入专项化足球训练;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曹敏敏[3](2020)在《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历程探析与当代启示》文中提出武术是中华人民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发展,中国武术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沛县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新世纪以来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传统武术发展趋于落寞,近些年在党和政府的保护措施下正在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如何重振沛县武术辉煌,发挥沛县武术的多元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且有意义的研究。本研究选择有着“武术之乡”之美誉的沛县,以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新时代沛县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探析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别从学校武术、竞技武术、社会武术这三个角度对不同时期沛县武术的发展进行探究。梳理历史,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这是沛县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沛县武术再次腾飞的希望所在。沛县自古便有浓厚的尚武之风,新中国成立以来沛县武术的发展跌宕起伏,根据沛县武术发展的变迁可将沛县武术发展分为交融发展期、发展繁荣期、传统失落期、保护恢复期这四个时期。(1)交融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阶级矛盾逐步淡化,使得武术运动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这个时期沛县在土地改革和自然灾害的作用下习武人数逐年增加,迫于生计“设场教学”和“打拳卖艺”的组织比比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滞过一段时间,但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在国家的重视下沛县武术活动逐渐恢复,武术表演和赛事也逐渐增多。(2)发展繁荣期一—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迅速,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在国家对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继承的重视下,沛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展开武术挖掘、整理活动,收获丰厚。武术馆校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习武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发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武术表演和比赛繁多,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这个时期的沛县武术发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沛县武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3)传统失落期——21世纪以来,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务工,老一批武术师的离世,散打运动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等多种原因,导致当地群众习武人数逐渐减少,沛县传统武术不复早年辉煌,2010年前后处于最衰落时期。(4)保护恢复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武术赛事的兴起再次给沛县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竞技规则的演变也使得沛县传统武术重新思考自身出路,在国家的大力号召及地区主管部门跟进实施下,人民群众对武术运动的价值观念不断改变,武术活动有所缓和,青少年习练传统武术的数量逐渐增多,中老年习武健身的也逐渐增多,武术活动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越发的重视。沛县武术发展历经四个不同时期的变化反应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武术发展从繁荣鼎盛到传统落寞也绝非偶然,由求生到健身的价值转变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经济文明,新时代沛县武术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开拓特色传统武术道路,充分展现传统体育文化荣光!

高敏[4](2020)在《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迎来契机,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的组织和推广下,多次举办跳绳世锦赛、公开赛、总决赛等大型跳绳赛事,中国跳绳国家队在国际跳绳舞台中占有一席之位。在我国跳绳运动及其赛事的发展过程中,这项新兴运动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项目管理部门对跳绳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发展缺乏资金、校园运动发展不平衡、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等,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跳绳国际国内的比赛成绩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构建“SWOT-AHP”模型加以分析和整理,调查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现状,梳理跳绳运动发展进程,了解优势和劣势项目,探析我国与世界跳绳强国的差距以及我国跳绳赛事中所凸显的问题,分析制约国内跳绳运动发展的原因,探寻针对性的调整对策,提出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路径和具体措施,共同推动我国跳绳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对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得知:随着赛事的不断推广,每年参与跳绳赛事的人数逐渐增多,跳绳这项运动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但也依旧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从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的分析中得知:我国各类跳绳赛事的不断完善,跳绳赛事项目划分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国代表队在跳绳国际赛事中不断取得惊人成绩,并多次夺得奖牌,但在跳绳运动快速发展下也面临速度类与花样类项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3)跳绳具有深厚群众基础,自身特点及功能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有自主赛事,拥有良好的赛事氛围。在项目管理部门对跳绳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发展资金短缺及校园运动发展和跳绳赛事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存在劣势,在大众健身的需要、众多跳绳赛事的举办下,以及国际跳绳联合会的成立、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又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够、其他跳绳强国的崛起、国内赛事发展水平不高、速度类与花样类项目发展不均衡的问题。(4)通过对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提出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路径类型为保持优势、抓住机遇的SO开拓型战略路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机遇,同时要兼顾抗争型战略,尽量规避外界环境的干扰。(5)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策略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跳绳运动进教材、进课堂;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最后从赛事层面中来看,要不断完善赛事细节、提高赛事水平,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赛事形象,不断打造跳绳赛事品牌、激励市场化运作。

曾黎[5](2019)在《我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国家在教育事业上不断革新与发展,力图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力量,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成为了衡量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师范生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后备力量,能否胜任高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取决于其是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培养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自然也承担着十分关键的重任,国家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则以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及高师院校的培养成果的方式之一。本论文以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我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历史沿革与特点,对教学技能竞赛的概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接着,将已有的教学技能竞赛类型进行分类,并归结其发展特点;其次,探究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与教学技能的关联性,包括教学技能的分类、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项目,再结合教学实例与自身经验分析备赛方向;继而,对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不足和引发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建议,为语文学科的师范生在备赛方面提供参考经验,也为高师院校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葛文弟[6](2019)在《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身健美赛事是健身健美运动主要的竞技组织形式。其不仅推动了竞技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也散播着健身健美运动的魅力,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来。而职业健身健美赛事不仅仅能够促进健身健美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产业大环境的背景下。我国健身健美运动在范围与广度上有了长远的发展。一些健身健美竞赛表演组织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也逐渐升温,健身健美运动员收益也得到了提升,我国竞技健身健美赛事的职业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中国健美协会的职业化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前景广阔,而问题也随之相伴,制约了其职业化发展。因此对于这一新趋势的相关研究则极为必要。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健身健美的职业化表象与成因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困境进行识别与分析。结合美国职业化发展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给出我国健身健美职业发展的路径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成果。第一,本文对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健身健美职业赛事开始出现,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加深;健美运动员职业化趋势明显,优秀职业健身健美运动员开始涌现。其成因主要由于健身健美的群众基础扩大,商业价值增长;商业赞助逐渐活跃,联结赛事推动运动员的职业化;协会大力促进,加强国际交流。第二,本文进一步对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健身健美赛事界定不清,缺乏层级体系;顶级赛事市场化程度低,盈利能力不足;运动员的职业收入受限,职业属性不明显以及存在一些隐形威胁。原因方面,主要有我国竞技健身健美所呈现的吸引力不足;健身健美仍属于小众运动,影响力有限;相关产业结构不完善、机制不全;管理体制与管理观念的约束;现阶段赛事筹办目的不利于职业化发展;相关主管协会缺乏职业运动员的相关界定与管理;缺乏灵活的体育赛事市场运作观念与技能。第三,本文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并基于美国的相关发展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有:明确职业赛事的属性与定位;清晰的职业界定是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有效开展的前提;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过程中要关注运动员属性的转变;良好的运动、竞技基础是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顺畅开展的保证。第四,根据国外优秀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路径的借鉴意义与我国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路径给出三个阶段的建议,分别为平稳过渡阶段、机制构建阶段与全面接轨阶段。

宋传权[7](2019)在《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赛事正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社会结构多层面的变化,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气排球赛事作为体育赛事的一部分,赛事资源丰富,发展态势强劲,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其市场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人们对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尝试运用市场化的模式运作赛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步伐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赛事管理体制的滞后、竞技水平低、中介力量薄弱以及赞助商对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认识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市场化的发展。本文运用体育经济学、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市场与营销以及其他体育项目赛事市场化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现状及制约其赛事市场化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对主要因素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形成规范、良性的发展、赛事质量的提高以及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气排球赛事现状:广西气排球赛事数量虽多,但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少;运作方式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逐步过渡到“政府为引导,多种形式并存”的发展局面;市场化的程度仍处于雏形、萌芽的状态,运作水平低。2.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赛事资金筹集困难;体育经营人才匮乏,专业化运作水平低;缺乏媒体关注;“各立诸侯”管理,权责混乱。3.制约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五大类因素:赛事生产者、赛事产品、赛事法规体系、赛事媒体影响力以及市场需求。其中,制约赛事生产者的因素为赛事经营管理机构的健全、赛事人力资源保障;制约赛事产品的因素为核心产品、实体产品以及延伸产品;制约赛事法规体系的主要原因为赛事法律体系的健全、法律法规的意识、人才培养及执行力度;制约媒体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为赛事对媒体的吸引力、媒体的资金投入及选择媒体的方式;制约市场需求的因素为实际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4.推动和促进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对策: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强赛事市场资金投入,提高赛事整体运作水平;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大力发展经纪人(或体育中介)市场;推动多元化媒体融合,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建立赛事经营管理机构,规范赛事市场管理;健全体育法规体系,促进气排球赛事的健康发展;打造品牌赛事,实现“气排球赛事+”经济增长;结合市场需求,加大气排球赛事市场开发。

陈颖滨[8](2019)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自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浪,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热切期盼,如何提高创业教育的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本文将三螺旋理论引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中,致力于以一个新颖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对斯坦福大学、深圳大学两所国内外高校进行案例研究,并试图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提出以高校为主导、产业为载体、政府为支撑的协作模式。本研究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入三螺旋理论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支撑,阐述三螺旋理论的内涵、发展及对于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适切性分析,为后文的案例研究及三螺旋视角下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系统的搭建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为宏观把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归纳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如学生创业意识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低等关键问题,并在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下,对现状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三部分,对国内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案例高校进行研究,选取国外优秀创业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国内创业教育成果丰硕的深圳大学作为案例,在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下总结出两校在政府政策扶持、高校自建、产业反哺等多方面的借鉴经验,为后文深入研究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提供重要依据。第四部分,在三螺旋理论的视角下建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并提出以高校为主导、产业为载体、政府为支撑的观点,多方联动实现创业教育的耦合螺旋发展。多方主体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要素在高校、产业和政府间流动循环,其中宏观循环形成政策、合作项目或机构,微观循环形成三方主体各自的产出,发挥多方主体的聚力效应,共同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卢红婴[9](2017)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决定了它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同时政府责任承担情况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研究并完善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借鉴国外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界定了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各主体的责任分担模型,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理想框架:宏观引领、资源配置、服务保障和环境营造。然后以政府责任理想框架为依据,确立了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测量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并对江苏省正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找出我国政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责任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责任主要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低、分层分类教育欠缺、师资建设支持不足等问题,究其背后成因,主要缘于政府对自身定位模糊以及整合能力不强,同时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性和实际需求。因此建议政府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渠道、强化保障责任、善用社会力量,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和协同化。

孟祥强[10](2017)在《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也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市场、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等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趋势及现状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改革,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来支撑体制机制改革,进而要求通过创新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家有关部门及部分省市立即响应,出台大学生创业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创业吸纳就业奖励、提供便捷宽松的准入环境及创业指导服务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全国范围内各高校随之掀起了新一轮创业高潮。然而,对高校管理者而言,如何更好的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指导,是目前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形势下,各高等教育机构为应对社会形势变化而在教育理念、方式等各方面采取的一种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满足社会发展进步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兴趣、发掘潜能、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思维激活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教学活动,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对于我国这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国家来说,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解决国家经济问题,更是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对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八所学校800多名在校及优秀毕业生的访谈和问卷调研,总结出山东省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创新创业理念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学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环境;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体制机制和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创业平台建设不均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通观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不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合力不够等,鉴于此,高校应有针对性的结合各自学校实际,采取适当措施,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大致总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理念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二是通过推进学分制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鼓励力度等方面着力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通过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健全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来健全课程及学科专业体系。四是通过加强学校在职、兼职教师队伍及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支持力度。五是通过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程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平台建设。六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出台多种鼓励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来为创新创业工作构建良好的保障体系。

二、关于举办第一届“校际通”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举办第一届“校际通”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2)中日两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对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现状
        1.1.1 国内相关研究
        1.1.2 国外相关研究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中小学校园文化
        1.2.2 足球文化
        1.2.3 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历史研究法
        2.2.3 比较研究法
        2.2.4 专家访谈法
        2.2.5 数据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
        3.1.1 中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史
        3.1.2 中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现状
        3.1.2.1 物质文化
        (1)资金筹措
        (2)场地及配套设施
        (3)宣传平台
        3.1.2.2 制度文化
        3.1.2.3 行为文化
        (1)布局校园足球推广体系
        (2)健全教学体系
        (3)做强竞赛体系
        (4)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
        (5)树立榜样
        (6)完善保障机制
        3.1.2.4 精神文化
    3.2 日本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
        3.2.1 日本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史
        3.2.1.1 足球传入
        3.2.1.2 足球传播
        3.2.1.3 二战的摧毁
        3.2.1.4 战后复兴
        3.2.1.5 进入新世纪
        3.2.2 日本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现状
        3.2.2.1 物质文化
        (1)资金筹措
        (2)场地设施
        (3)宣传平台
        3.2.2.2 制度文化
        3.2.2.3 行为文化
        (1)形成足球强校
        (2)人才培养
        (3)球迷应援
        (4)宣传活动
        3.2.2.4 精神文化
    3.3 两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对比
        3.3.1 物质文化对比
        3.3.1.1 资金筹措对比
        3.3.1.2 硬件设施修缮
        3.3.1.3 器物的创建和使用
        3.3.2 制度文化对比
        3.3.2.1 管理制度
        3.3.2.2 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3.3.2.3 人才培养制度
        3.3.3 行为文化对比
        3.3.3.1 教学行为对比
        3.3.3.2 足球训练和活动对比
        3.3.3.3 足球赛事举办对比
        3.3.3.4 树立榜样对比
        3.3.4 精神文化对比
        3.3.4.1 学校教育理念的比较
        3.3.4.2 竞技体育理念的比较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历程探析与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坚定文化自信,时代发展需要
        1.1.2 传统武术渐衰,继承发展需要
        1.1.3 自古尚武圣地,持续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4.1 武术传承研究
        1.4.2 地域武术研究
        1.4.3 武术变迁研究
        1.4.4 沛县武术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沛县武术概述
        3.1.1 沛县简介
        3.1.2 沛县武术十二大门派
        3.1.3 沛县武术稀有兵器
        3.1.4 沛县武术世界冠军
        3.1.5 沛县武术世家
    3.2 新中国成立前沛县武术发展历史回顾
    3.3 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历程与探析
        3.3.1 交融发展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3.3.2 发展繁荣期(改革开放——二十世纪末)
        3.3.3 传统失落期(二十一世纪初——党的十八大)
        3.3.4 保护恢复期(党的十八大——2019年年底)
    3.4 沛县武术发展的当代启示
        3.4.1 沛县传统武术的衰落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
        3.4.2 新时代沛县武术发展应重视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
        3.4.3 坚持弘扬传统与文化自信是沛县当代武术发展的需要
        3.4.4 沛县武术发展与其本土人民生活休戚与共
        3.4.5 政府的重视是武术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来源
        3.4.6 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及社会武术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当代沛县武术创新的最优解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7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8 致谢

(4)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需要
        1.2.2 我国跳绳运动的研究相对薄弱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跳绳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2.1.1 跳绳健身方面的研究
        2.1.2 跳绳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
        2.1.3 跳绳竞赛方面的研究
    2.2 国外跳绳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2.2.1 跳绳健身方面的研究
        2.2.2 跳绳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
        2.2.3 跳绳竞赛方面的研究
    2.3 跳绳运动的综合性研究
        2.3.1 关于制约我国跳绳发展的研究
        2.3.2 关于我国跳绳发展对策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研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SOWT-AHP层次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跳绳赛事发展研究
        4.1.1 我国跳绳赛事发展现状
        4.1.2 我国各类跳绳专项赛事
        4.1.3 2017-2019我国跳绳队参加国际赛事简要回顾
    4.2 2015-2019年四届全国跳绳总决赛我国跳绳发展态势分析
        4.2.1 比赛项目的分布走势
        4.2.2 比赛项目分组情况
        4.2.3 参与人数情况
        4.2.4 各地区进入前三名的情况
    4.3 2016-2019四届国际跳绳赛事我国跳绳发展态势分析
        4.3.1 参赛人数变化分析
        4.3.2 总体成绩变化分析
    4.4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SWOT-AHP分析
        4.4.1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
        4.4.2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SWOT—AHP分析
    4.5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提升策略
        4.5.1 学校层面: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
        4.5.2 社会层面:推动政策落实及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
        4.5.3 赛事层面:提高赛事水平、赛事形象与市场化运作
5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第一节 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类型
    第三节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语文教学技能竞赛与教学技能的关联性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分类
    第二节 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项目
    第三节 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备赛方向
第三章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问题探究
    第二节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对策分析
    第三节 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对高师院校的启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
2 研究综述
    2.1 有关健身健美的相关研究
    2.2 有关职业体育的相关研究
    2.3 有关美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的相关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总体评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1.1 本研究的重点
        3.1.2 本研究的难点
        3.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3.2 研究对象、方法和过程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过程
        3.2.4 研究的相关界定
    3.3 理论基础
        3.3.1 系统理论
        3.3.2 运动竞赛组织理论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的最新进展与成因分析
        4.1.1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的最新进展
        4.1.2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成因分析
    4.2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困境识别与分析
        4.2.1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困境识别
        4.2.2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困境分析
    4.3 案例研究—吉成健美之夜暨三亚国际沙滩健美先生比基尼小姐大赛
        4.3.1 赛事落成与职业化发展现状
        4.3.2 吉成健美之夜职业化发展对于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4.3.3 吉成健美之夜职业化发展的困境
    4.4 美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快速发展成因分析与启示
        4.4.1 美国健身健美运动职业化快速发展的成因
        4.4.2 我国与美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对比
        4.4.3 美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5 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4.5.1 阶段一:平稳过渡
        4.5.2 阶段二:机制构建
        4.5.3 阶段三:全面接轨
        4.5.4 对于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更多思考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 A《关于我国健身健美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体育赛事
    2.2 气排球赛事
    2.3 市场化
    2.4 体育赛事市场化
    2.5 气排球赛事市场化
3 研究综述
    3.1 我国气排球运动发展现状
    3.2 广西气排球运动发展现状
    3.3 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研究
    3.4 有关气排球运动市场化发展的研究
    3.5 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的研究
        3.5.1 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的实践研究
        3.5.2 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的理论研究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专家访谈法
        4.2.4 实地调查法
        4.2.5 数理统计法
        4.2.6 逻辑分析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广西气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5.1.1 广西气排球运动的起源
        5.1.2 广西气排球运动的发展状况
    5.2 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现状
        5.2.1 赛事规模
        5.2.2 赛事的形式及层次
        5.2.3 赛事的运作方式
        5.2.4 赛事市场投入与收入
        5.2.5 赛事市场化程度分析
        5.2.6 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制约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因素调查分析
        5.3.1 制约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主要因素
        5.3.2 制约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子因素
    5.4 对制约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分析
        5.4.1 制约赛事生产者的因素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4.2 制约赛事产品的因素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4.3 制约媒体影响力因素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4.4 制约法规体系因素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4.5 制约赛事市场需求的因素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5.5 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发展对策
        5.5.1 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
        5.5.2 加强赛事市场资金投入,提高赛事整体运作水平
        5.5.3 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大力发展经纪人(或体育中介)市场
        5.5.4 推动多元化媒体融合,加大赛事宣传力度
        5.5.5 建立赛事经营管理机构,规范赛事市场管理
        5.5.6 健全体育法规体系,促进气排球赛事的健康发展
        5.5.7 打造品牌赛事,实现“气排球赛事+”经济增长
        5.5.8 结合市场需求,加大气排球赛事市场开发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附录 Ⅳ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高校创业教育
    二、三螺旋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一) 三螺旋理论的内涵
        (二) 三螺旋理论的发展
    三、三螺旋理论对于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适切性分析
        (一) 理论本质的一致性
        (二) 实践层面的契合性
    四、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二)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 问卷及访谈设计
        (二) 调研对象与调研方式
        (三) 样本收集与基本情况简介
        (四) 研究结果与问题分析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二) 创业需求日益多元影响政策实效性
        (三) 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
        (四) 企业的逐利性降低参与积极性
        (五) 创业文化根基相对薄弱
第四章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一、国外:斯坦福大学
        (二) 硅谷产业园区与创业教育互动实践
        (三) 校方持续加强创业教育体系自建
        (四) 三螺旋理论的成功实践
    二、国内:深圳大学
        (一) 校方重视,自上而下开展创业教育改革
        (二) 产业积极,把握区位优势参与办学
        (三) 政府牵头,打造优越的创业外部环境
        (四) 三螺旋理论的成功实践
    三、案例总结
第五章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一、以高校为主导,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
        (一) 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
        (二) 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三) 健全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四)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五) 维系校友资源
    二、以政府为支撑,为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一) 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二) 落实创业教育政策,确保政府管理到位
        (三)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创业意识
    三、以产业为载体,联动资源提高创业孵化成效
        (一) 加强师资队伍与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
        (二) 加快推动实践式教学的开展,优化创业实践与孵化效果
        (三) 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协同发展,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四、三螺旋创业教育模型联动耦合的实现
        (一) 实现联动耦合的前提条件
        (二) 健全三边组织领导,促进资源有效流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政府责任的内涵研究
        (二) 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与政府责任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创新与创新教育
        (二) 创业与创业教育
        (三) 创新创业教育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框架构建基础
    一、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责任的理论依据
        (一) 政府的公共性和公共产品理论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 三螺旋理论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演变及实施
        (一)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历史演变
        (二)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情况
    三、国外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承担
        (一)美国:全程支持与法律保障
        (二) 英国:项目扶持与资金支持
        (三) 日本:机构引领和制度支撑
第二章 政府承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理想框架的界定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各主体责任分担理想模型
        (一) 主要承担者——高校
        (二) 引导者与服务者——政府
        (三) 协助者——社会
        (四) 参与者——学生
    二、政府责任理想框架的构建
        (一) 作为顶层设计者:宏观引领
        (二) 作为协调整合者:资源配置
        (三) 作为指导监控者:服务保障
        (四) 作为宣传提倡者:环境营造
第三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形成
        (一) 问卷指标构建
        (二) 问卷基本结构
        (三) 问卷发放及回收
        (四)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推断性统计分析
        (三)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一) 政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责任承担总体情况
        (二)不同人口统计量对政府责任承担评价的影响
        (三) 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四章 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责任承担存在的问题
        (一) 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有效落实
        (二) 监督机制尚未形成,评价反馈不及时
        (三) 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渠道有待优化
        (四) 分层分类教育欠缺,公共服务有待提高
        (五) 师资建设支持不够,激励不足
    二、政府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有限政府”意识模糊
        (二) 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性研究不足
        (三) 整合协作能力不强,沟通不畅
        (四) 未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需求
第五章 完善政府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的对策
    一、构建政策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
        (一)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经验交流
        (二) 出台兼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配套政策
        (三) 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法规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
        (一) 设立各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机构
        (二) 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三) 建立长效的教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
    三、强化保障责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
        (一)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监督评价机制
        (二)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和管理
        (三) 构建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善用社会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化
        (一) 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二) 健全风险投资和社会信用体系
        (三)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结语
附录
    附录A: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责任问卷调查(学生)
    附录B: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责任问卷调查(教师)
参考文献
致谢

(10)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1.3.2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2.1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研总体情况
        2.1.1 曲阜师范大学
        2.1.2 临沂大学
        2.1.3 聊城大学
        2.1.4 山东科技大学
        2.1.5 济宁学院
        2.1.6 青岛科技大学
        2.1.7 山东农业大学
        2.1.8 济南大学
    2.2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2.2.1 创新创业理念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2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体系不健全
        2.2.3 学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2.4 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舆论环境
        2.2.5 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
3.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及建议
    3.1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3.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3.1.2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3.1.3 社会参与度不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合力不够
    3.2 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3.2.1 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2.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3 健全课程及学科专业体系
        3.2.4 加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支持力度
        3.2.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平台建设
        3.2.6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保障体系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4.2.1 论文创新点
        4.2.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关于举办第一届“校际通”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高校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 蒋欣.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中日两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对比分析研究[D]. 赵李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发展历程探析与当代启示[D]. 曹敏敏. 苏州大学, 2020(03)
  • [4]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D]. 高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我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曾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我国健身健美赛事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 葛文弟.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7]广西气排球赛事市场化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宋传权.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8]三螺旋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D]. 陈颖滨.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研究[D]. 卢红婴.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10]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孟祥强.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关于举办首届“校际联动”杯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秀案例大赛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