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

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

一、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丹[1](2020)在《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已逐渐成为人们发表观点、表达思想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微博平台中发表内容以及相互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的网络行为,刻画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的用户关系网络。因此,用户社团关系网络挖掘,对微博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并实现了 一个基于微博用户之间行为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社团关系挖掘的系统。相关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分布式爬虫系统,爬取微博平台中所有用户信息,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微博文本、微博点赞、评论和转发以及用户关注和粉丝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将海量用户数据整理聚合到HBase中。2.基于微博网络中用户发表内容和用户间的交互行为,提出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多维度用户关系网络挖掘模型,解决传统社团挖掘模型中仅对使用单一“关注”关系构建的用户关系网络进行社团挖掘问题。其中,在内容维度特征提取中,本文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解决微博文本篇幅短小等问题,同时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四个动作中,对行为维度特征矩阵进行构建。3.基于本文提出的社团挖掘模型,系统采用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分离模式,将离线计算定时对采集的用户信息进行社团挖掘,在线计算响应用户请求,快速查询社团挖掘结果,并进行社团内部结构分析后将结果返回至前端系统,前端系统进行可视化展示。为保证在线计算响应时间,本文采用基于MapReduce的用户属性倒排索引+Solr-HBase二级索引结合方式,加快数据检索速度,并采用数据缓存、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技术手段,保证在线计算提供可靠服务。

张宇[2](2020)在《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建设成果显着,以大型酒店、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兼具服务性和休闲性功能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运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建筑及设施设备需要更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针对目前大型复杂建筑运维管理所面临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挑战,本文以兼具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酒店为切入点,从运维管理方的角度出发,借助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运维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建立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以期提升酒店运维管理水平,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解决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晰了研究对象的内容范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介绍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各自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运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酒店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大型酒店建筑特征及其运维管理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型酒店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空间构造复杂、人流量大、运维管理品质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征,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酒店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利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酒店运维管理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文提出并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再次,本文借助信息流理论,研究运维信息流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通过在酒店运维管理中合理利用BIM与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逻辑框架。以信息流模型为基础、借鉴物联网DCM通用架构、合理嵌入BIM技术的方式,提出了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信息获取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应用层、信息复用层各层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将前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A项目,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操作。主要包括:构建了A项目的BI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完善和轻量化处理;针对A项目酒店公共区运部位进行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部署及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利用BIM模型数据构建了初始运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信息与物联网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相关联的研究;对该项目酒店运维管理平台进行了部分界面与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该论文共有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48篇。

甘明明[3](2019)在《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机因其机动性强、隐蔽性好、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军用和民用领域中。但是随着任务场景的多样化和应用需求的复杂化,传统无人机控制系统难以满足应用场景迁移和多机集群构建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数据资源共享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设计了基于软总线的分层分系统的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通过对比分析经典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选择软总线架构作为基础框架,运用结构分层和系统划分的方法,设计了模块化的无人机控制系统,以满足系统对不同任务场景的快速迁移和灵活扩展的应用需求,同时为多无人机任务集群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基础。2)实现了无人机控制封装和指令调度模块,以及数据资源池的构建和维护。为了解决多个功能模块或其他无人机对飞行控制的争用冲突问题,设计了统一的控制调用接口及指令调度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控制解耦;此外,为了实现数据资源在不同模块及无人机之间的共享,构建了无人机数据资源池,实现了系统的数据解耦。3)研究了无人机集群数据资源共享及同步更新算法。在本文所设计的无人机集群通信交互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共享数据资源发布和传播模型,设计了基于时间衰减的数据同步更新算法,以实现集群数据资源的共享,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共享数据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无人机集群作业的优势。本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陈璐希[4](2016)在《面向网构软件的系统建模与质量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构软件诞生于开放、难控的新型互联网环境下,具有动态多变、自适应演化、多目标性等特征,给传统软件开发过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适应网构软件的发展需求,需要探讨新型网络环境下网构软件系统内在的基本规律,以高可信性等质量属性为目标,创建一套新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同时以软件体系结构作为核心制品,对网构软件系统架构进行抽象描述,控制网构软件系统的多重复杂性并保障相关质量属性。本文重点关注网构软件在系统建模以及质量属性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构软件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Breeze/ADL,通过采用元建模扩展技术,定义了质量属性模型,使得在Breeze/ADL模型层次可集成质量属性分析方法,满足网构软件在可信保障方面的需求。针对网构软件演化特性,本文引入软件控制理论思想,提出新型网构软件体系结构演化框架,通过对构件行为定义进行验证并修复,实现对网构软件行为的有效控制。针对网构软件多目标建模的需求,本文建立了Breeze/ADL到其他体系结构模型的双向映射,可用于维护不同体系结构模型间信息的一致性,为网构软件建立多种相容的目标形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适用于网构软件系统抽象建模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Breeze/ADL。通过分析网构软件的典型特性以及建模需求,凝练出Breeze/ADL的设计原则,从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配置、风格约束及演化操作五个方面定义Breeze/ADL的建模元素,对网构软件主体化特性进行表达。同时,Breeze/ADL中还定义了演化操作,为网构软件演化提供语言层面的支持。基于Breeze/ADL定义,本文开发了体系结构建模工具Breeze,为Breeze/ADL模型提供可视化建模支持。2.提出了可靠性模型和安全性模型。本文在模型中定义了可靠性分析方法和安全性分析方法中的核心属性,借助元建模扩展技术,实现体系结构建模元素与分析方法核心属性的关联、绑定,扩展了Breeze/ADL的建模能力。在扩展后的Breeze/ADL模型上,集成了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和故障树分析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定义产生式元素,指导体系结构调整。针对调整规则,建立形式化模型,确保调整规则的作用正确、有效。此外,在Breeze工具上已开发了相应的插件,实现了分析方法的自动执行并给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3.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控制理论的网构软件演化框架。本文在Breeze/ADL描述的网构软件模型基础上,借助模型检验器NuSMV,验证体系结构描述中的行为定义是否存在冲突关系或缺乏必要的依赖条件;根据模型检验提供的反例信息,设计控制算法以及状态转移矩阵来标识构件行为的“合法”执行范围;并根据行为执行范围推导产生式定义,通过产生式的执行,指导体系结构演化,从而对网构软件行为进行控制。整个流程开发了相应工具进行支持。4.设计了一种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双向转换框架。在转换框架中,结合多种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特性,凝练并设计体系结构核心建模集;针对建模集中的元素,设计处理框架并集成到双向转换引擎GRoundTram中;实现对基于XML格式的体系结构描述实例定义进行抽取,支持体系结构模型间的双向转换。利用转换框架,定义从Breeze/ADL模型到Darwin/FSP模型之间的双向映射规则,建立形式化模型,讨论了映射过程的语义一致性;同时,给出两个模型间的同步操作,可维护模型间信息的一致性。

汪青峰[5](2016)在《面向多业务的异构数据库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便利生活的追求,推动着各种电信增值业务、数据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不断地出现,对业务数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同时操作多种业务数据,而各种不同业务采用的可能是异构数据库,如何简单高效地管理与操作多业务的异构数据库是业务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种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集中的数据库操作管理能力。业务客户端只需在请求中携带必要的业务属性信息,不需要明确地指定目标业务库,由中间件服务器负责将数据操作请求提交到对应的目标业务库上执行,大大简化了业务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根据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将目标业务库划分为不同类型,实时同步完成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库操作,准实时异步完成其它数据库操作,提高了数据操作的响应速度。通过大量采用池化的响应处理模式,对数据操作请求的吞吐量也显着增加。通过测试验证了中间件服务器同时服务多个业务客户端的接口能力,功能上支持自动解析目标库并完成增删改查等操作,并且响应速度和数据同步效率都达到预期效果。

贺韬[6](2015)在《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在目前冶金相关研究领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钛及其化合物物性数据、钛金属冶金的相关技术和流程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和仿真模拟计算已成为国内外钛冶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现有的冶金、物理、化学等生产及科研用途相关数据库中都还没有包含钛及其化合物、钛冶金相关工艺的完整内容,还只是零散地涉及,完全不能反映钛冶金、钛及其化合物的科研和生产水平,因此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来构架钛冶金数据库变得非常有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钛冶金、钛及其化合物领域的研究,可以为人类在利用钛金属道路上增加一块铺路砖。针对以上问题所建立的钛冶金数据库是以钛、钛化合物以及钛冶金工艺为研究对象,并把涉及以上内容的各类型数据经过整理、分类、关联并进行合理归纳后形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结构。不论是生产用户还是科研用户都可以通过该数据库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于钛及钛冶金的相关内容,并可以通过相关计算得到需要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的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把涉及钛冶金相关计算的各种计算模型按照一定规范、科学的、高效的方式存储起来,成为了钛冶金数据库的主要内容。经过对WEB开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对比各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设计了基于PHP+MYSQL开发技术的钛冶金数据库系统后台数据库高效连接器,并提出了用数据库高效连接器来实现后台数据库访问,最终确定了数据库高效连接器的设计思路。数据库本身不能是封闭的,只有实现对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才能保持数据库的生命力延续,而数据的交换需要数据库检索性能必须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否则,数据库的共享交换效率将变得非常低,从而成为数据库对外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库条目优化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使得数据库访问即使在并发海量访问时,也可以高效的查找到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库访问效率质的飞跃。而在追求数据库运行和访问效率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安全,在经过研究相关领域数据库时发现,所有的相关领域数据库开发者都没有针对数据库本身安全性提出相应的设计需求,而一旦数据库安全性发生问题,对科研和生产都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对钛冶金数据库结构的仔细研究分析后,创新性地引入了数据库数据探针设计、共享中间件设计和物理隔离网络间数据库安全同步设计,在钛冶金数据库安全方面进行了创新,最终完成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调试工作,使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成为一个内容全面、功能完备、运行安全高效的数据库。在整个数据库研发和建设工作中,除了对后台数据库体系架构进行重点研究外,还对钛冶金数据库系统的WEB展现、页面的具体规划设计以及部分计算过程软件的WEB实现也做了相关工作。钛冶金WEB数据库的建设,是钛冶金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的有效融合,既对数据库内容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又对网络及数据库技术进行了仔细的探讨,最终得到的数据库本身是基本完备的、先进的和安全的,为今后钛冶金相关领域的发展做了一部分基础工作。

张一[7](2014)在《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中间件适用于分布式网络中,用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和管理,方便了应用软件之间的互联与互操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间件产品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根据应用软件的不同需要,中间件厂商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中间件产品,并且很多中间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数据库中间件出现的较早,到现在其技术研究的也比较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中间件中封装了与平台相关的细节,所以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不用考虑各种数据库底层细节的不同,并且当更改底层配置时无需改变应用程序的代码。同时,还可以将需要客户端处理的程序移植到中间件中,由中间件代为实现,这样可以使客户端变得更加轻量级,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本论文基于《即时通软件》项目,研究了分布式网络中的中间件技术,最终决定采用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中间件。本文提出了基于JDBC的中间件在《即时通软件》项目中的具体实现方法,并且进行了一些相关测试,主要工作有:首先,本论文简要研究了数据库中间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分布式网络中的中间件技术。其次,针对即时通信系统自身的分布式特点,研究了在分布式网络中应用中间件的技术细节,并成功将基于JDBC的中间件应用于即时通信系统。模拟实验环境中用两台服务器分别代表北京和天津的园区服务器,两地用户分别注册并发送消息,两地用户注册、登录、发送消息的内容会存储在园区服务器中,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可以通过JDBC中间件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分别提取并显示。最后,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JDBC中间件的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包括常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性能测试和数据库连接池性能的比较。测试结果显示,JDBC中间件能够成功访问异构数据源,并且其连接池的性能比较好。JDBC中间件能很好的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实际科研项目为基础,针对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库中间件技术进行研究,中间件是《即时通软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研究期间发表相关论文一篇,论文题目《JDBC-based Middleware Applications in Instant Message Systems》。

乔洪宇[8](2014)在《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将个人数据保存到互联网中,比如社交网络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也都从个人的硬盘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当数据量到达一定规模后,这些数据就被称为海量数据。现如今,数据库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慢于数据的增长速度。为了能够快速且稳定地管理这些数据,我们就需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存储服务器中。当上层应用对数据进行操作时,中间件会根据数据的分布规则去对应的数据存储服务器上获取数据,从而减少平均每台服务器的并发数,进而在整体上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严格遵循MySQL的通信协议和SQL标准,同时它还处在应用层和数据库集群的中间,通过截获客户端发往服务器的数据,并对SQL或者其他请求进行分析、重构和转发,将语句发往对应的MySQL数据库实例;再从相应的数据库获取信息,转发至对应的客户端。通过该中间件可以方便地对后端数据库集群进行不同层次分布式部署。这样,分布式数据库就有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也有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本文主要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驱动模块包含三部分内容:数据通信、集群管理和执行计划构建。数据通信功能主要使用ACE自适配通信环境(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进行开发,用来实现中间件与客户端应用、中间件与MySQL服务器的数据通信,同时还能对部分常用的MySQL数据包进行解析。集群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对数据库集群状态的监控;实现数据库集群读写分离、负载均衡、故障切换和回切;对数据库集群进行逻辑划分,实现数据库分片。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可以有效地缓解高并发带来的性能损耗。故障切换和回切功能给集群提高了可靠性。集群采用双机互备、一主多从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点故障导致整个集群不可用的问题。执行计划构建主要是设计和实现了数据导入语句LOAD DATA INFILE、排序查询语句SELECT ORDER BY LIMIT和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在实现执行计划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优化方案和排序算法,从而提高了语句执行的性能。最后,对需求中提出的全部功能进行了测试。同时,还对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驱动模块的数据导入语句和排序查询语句进行了性能测试,以保证在实现过程中没有执行效率和性能的回落。测试通过后驱动模块已经可以交付使用,并且成为了整个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耀[9](2013)在《基于电信缴费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应用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中间件技术的研究,结合电信缴费系统的具体应用,提出一种C/S结构的电信业务实现层与底层用户数据库间的中间件实现方案,并搭建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电信业务应用平台。中间件屏蔽了底层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性,解决了不同行业间的系统互联,更为安全、高效地处理客户端与具体业务功能层和数据库层的交互。

李华[10](2012)在《普适环境中动态配置中间件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普适计算为我们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宽广的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普适计算可以实现用户获得计算的随时随地性并且对用户隐形,具有便捷性、普适性和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性的特点。随着普适计算的出现,它在很多研究场合与应用场合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中间件技术的设计思想及其分类,分析了中间件技术在普适环境下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研究了几种典型适应普适计算环境的中间件技术,它们对本论文研究普适环境中动态配置中间件(UCDAM)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中间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适计算中间件技术的体系结构,给出了符合普适计算特点的动态配置中间件(UCDAM)的设计思想,设计了面向普适计算的动态配置中间件(UCDAM)模型,并分析了此UCDAM模型的系统原理,模块组成,实现过程和资源服务等,此模型的实现符合普适计算的特征需求。本文针对自适应技术在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应用,对自适应技术的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配置中件间的自适应策略与算法。本文实现了一种可以较好支持普适计算环境的UCDAM模型,并且通过基于UCDAM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数据交换平台的实验验证了该中间件模型的可行性。

二、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理论研究
    2.1 大数据相关技术
        2.1.1 Hadoop平台
        2.1.2 实时计算
        2.1.3 任务调度器
        2.1.4 分布式任务队列
        2.1.5 分布式搜索引擎
    2.2 社团挖掘相关理论
        2.2.1 传统社团挖掘方法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社团挖掘方法
        2.2.3 社区结构评价指标
    2.3 神经网络
        2.3.1 CNN卷积神经网络
        2.3.2 深度自编码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
        3.2.1 系统管理员功能性需求
        3.2.2 数据采集管理员功能性需求
        3.2.3 游客用户功能性需求
        3.2.4 会员用户功能性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系统可靠性
        3.3.2 系统响应时间
        3.3.3 数据采集性能
        3.3.4 数据查询性能
        3.3.5 系统安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架构
        4.1.2 交互流程
    4.2 业务层设计
    4.3 数据计算层设计
        4.3.1 在线服务模块设计
        4.3.2 离线计算模块设计
    4.4 数据采集层设计
        4.6.1 数据爬取
        4.6.2 数据传输
    4.5 数据层设计
        4.5.1 离线数据模块数据库设计
        4.5.2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设计
    4.6 非功能性系统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多维度用户关系网络挖掘模型
    5.1 相关方法和问题描述
    5.2 符号定义
    5.3 MNP-DAE模型
        5.3.1 模型总述
        5.3.2 用户特征矩阵构建
        5.3.3 特征提取
        5.3.4 特征聚类
    5.4 基于内容维度的特征提取
        5.4.1 数据预处理
        5.4.2 wRTT-CNN模型
    5.5 基于行为维度的特征提取
    5.6 实验结果和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实现
    6.1 业务层实现
        6.1.1 权限认证
        6.1.2 业务调用
    6.2 数据计算层实现
        6.2.1 在线服务模块实现
        6.2.2 离线计算模块实现
    6.3 数据采集层实现
        6.3.1 数据爬取
        6.3.2 数据传输
    6.4 非功能性系统实现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测试
    7.1 测试目标
    7.2 测试环境
    7.3 测试用例与分析
        7.3.1 功能性测试
        7.3.2 非功能性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论文总结
    8.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案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大型酒店相关内容
    2.2 运维管理相关理论
    2.3 BIM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4 物联网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5 本章小结
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3.1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3.2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现存的问题
    3.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内容及功能需求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维管理信息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
    4.2 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
    4.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构建思路与目标
    4.4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5.1 信息获取层
    5.2 网络传输层
    5.3 信息存储与应用层
    5.4 信息复用层
    5.5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BIM模型构建和处理
    6.3 物联网设备部署及组网
    6.4 运维数据库的构建
    6.5 平台功能开发与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无人机研究现状
        1.3.2 无人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3 无人机集群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概述
    2.2 问题的提出
    2.3 系统设计目标
    2.4 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2.5 技术方案及系统架构设计
        2.5.1 软总线技术
        2.5.2 整体技术方案
        2.5.3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2.5.4 系统工作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无人机集群交互通信技术
        3.2.1 集群通信协议设计
        3.2.2 消息分发机制
        3.2.3 消息接收处理机制
    3.3 控制封装与指令调度技术
        3.3.1 飞行控制封装
        3.3.2 控制指令调度
    3.4 数据资源池
        3.4.1 数据资源池三级缓存
        3.4.2 数据资源池工作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人机集群数据共享及同步更新
    4.1 概述
    4.2 集群共享数据资源封装
        4.2.1 数据资源整合与规范化
        4.2.2 数据加密与安全性保证
    4.3 共享数据资源发布与传播
        4.3.1 共享数据资源传播模型
        4.3.2 共享数据资源更新
    4.4 共享数据同步与时效性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
        5.1.1 仿真实验环境
        5.1.2 实际实验环境
    5.2 无人机预定航迹飞行实验
        5.2.1 实验设计及过程
        5.2.2 控制封装子系统实验分析
        5.2.3 系统基本特性实验分析
    5.3 多无人机同步飞行实验
        5.3.1 实验设计及过程
        5.3.2 数据资源池实验分析
        5.3.3 共享数据同步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面向网构软件的系统建模与质量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网构软件及其相关研究
        1.2.1 网构软件模型
        1.2.2 网构软件运行平台
        1.2.3 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1.2.4 网构软件信任度量模型
    1.3 软件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研究
        1.3.1 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研究
        1.3.2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方面存在的局限
    1.4 软件质量保障及其相关研究
        1.4.1 软件质量属性
        1.4.2 软件质量保障技术
        1.4.3 软件质量保障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
    1.5 论文主要工作
    1.6 论文结构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Breeze/ADL
    2.1 引言
    2.2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2.2.1 xADL 2.0
        2.2.2 ABC/ADL
        2.2.3 Darwin
        2.2.4 AADL
    2.3 网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Breeze/ADL
        2.3.1 Breeze/ADL设计原则
        2.3.2 Breeze/ADL建模要素
        2.3.3 Breeze/ADL基本语法
        2.3.4 Breeze/ADL建模工具
        2.3.5 案例:网上银行数据库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reeze/ADL的体系结构分析方法集成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2.1 元建模扩展机制
        3.2.2 可靠性分析方法
        3.2.3 安全性分析方法
    3.3 基于Breeze/ADL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3.3.1 基于Breeze/ADL的可靠性模型
        3.3.2 基于Breeze/ADL可靠性分析形式化模型
        3.3.3 基于Breeze/ADL可靠性分析插件及计算过程
        3.3.4 案例:智能家居系统
    3.4 基于Breeze/ADL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3.4.1 基于Breeze/ADL的安全性模型
        3.4.2 基于Breeze/ADL的安全性分析过程
        3.4.3 基于Breeze/ADL的安全性演化规则
        3.4.4 基于Breeze/ADL的安全性分析插件
        3.4.5 案例:液化石油天然气储罐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reeze/ADL的体系结构演化模型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2.1 软件体系结构演化
        4.2.2 软件控制理论
        4.2.3 模型检验技术
    4.3 典型应用场景
    4.4 结合控制理论的体系结构演化模型
        4.4.1 体系结构描述
        4.4.2 体系结构验证
        4.4.3 基于反馈机制的体系结构演化
    4.5 体系结构演化策略推演
        4.5.1 自适应状态图
        4.5.2 自适应状态转移矩阵
        4.5.3 SATM处理算法
    4.6 原型系统与实验
        4.6.1 原型系统
        4.6.2 实验过程
        4.6.3 实验结果
        4.6.4 实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双向转换的模型变换技术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2.1 双向转换原理
        5.2.2 双向转换模型语言-Un CAL
        5.2.3 双向转换语言-Un QL+
        5.2.4 双向转换执行引擎-GRound Tram
    5.3 基于双向转换的体系结构核心建模集
        5.3.1 设计原则
        5.3.2 设计要素
        5.3.3 处理框架
        5.3.4 实现算法
    5.4 Breeze/ADL模型到Darwin/FSP模型的双向转换
        5.4.1 执行框架
        5.4.2 转换过程
        5.4.3 形式化定义
        5.4.4 案例:资源调配系统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5)面向多业务的异构数据库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需求分析
    2.1. 运行环境需求
    2.2. 系统功能需求
    2.3. 系统性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技术研究与介绍
    3.1. 数据交换格式
    3.2. 缓存库REDIS
    3.3. JDBC
    3.4. 相关方案产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体设计
    4.1. 框架结构设计
    4.2. 业务执行过程设计
    4.3. 总体流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功能模块划分
    5.2. 通信管理模块
        5.2.1. 接口协议设计
        5.2.2 通信管理流程
        5.2.3. 数据库操作命令设计
        5.2.4. 请求事务预处理流程
    5.3. 业务管理模块
        5.3.1.业务分发流程
        5.3.2. 业务池监控管理流程
        5.3.3. 主要功能类设计
        5.3.4. 业务库配置
    5.4. 数据库操作模块
        5.4.1. 数据库操作流程
        5.4.2.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流程
        5.4.3. 主要功能类设计
    5.5. 数据同步模块
        5.5.1. 数据同步流程
        5.5.2. 主要功能类设计
    5.6. 缓存库管理模块
        5.6.1. 缓存库管理方案
        5.6.2. 缓存库管理流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
    6.1. 部署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客户端接口测试
        6.2.2. 业务属性测试
        6.2.3. 查询类操作测试
        6.2.4. 更新类操作测试
    6.3. 性能测试
        6.3.1. 响应时延测试
        6.3.2. 查询类操作性能
        6.3.3. 更新类操作性能测试
        6.3.4. 数据同步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关于钛的归纳
        1.1.1 钛矿物和分布情况
        1.1.2 钛冶金工业
        1.1.3 钛的应用
    1.2 钛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归纳
        1.2.1 钛的化学性质
        1.2.2 钛的物理性质
    1.3 相关数据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的工作
第二章 钛化合物热力学数据计算模型
    2.1 钛冶金数据库中热容和焓的计算模型
        2.1.1 热容
        2.1.2 焓
        2.1.3 数据库中焓的计算
    2.2 钛冶金数据库中熵和Gibbs函数的计算模型
        2.2.1 熵
        2.2.2 数据库中熵的计算
        2.2.3 吉布斯(Gibbs)函数
        2.2.4 吉布斯函数判据
        2.2.5 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2.2.6 数据库中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2.3 热力学函数计算模型的实现要求
    2.4 热力学过程计算模型
        2.4.1 非化学变化过程
        2.4.2 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计算
    2.5 小结
第三章 钛冶金WEB数据库辅助计算与功能计算设计
    3.1 设计辅助计算方法
        3.1.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1.2 计算机化分子式的书写
        3.1.3 元素解析程序
    3.2 计算模型的程序实现
        3.2.1 关于热力学数据库的计量单位
        3.2.2 有效数字位数的选定和表示
        3.2.3 钛冶金WEB数据库中存储的热力学基础数据
        3.2.4 热力学过程计算流程
    3.3 体系热力学平衡计算
    3.4 小结
第四章 钛冶金WEB数据库技术体系结构分析
    4.1 钛冶金WEB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4.1.1 中间件技术
        4.1.2 Web数据库技术
    4.2 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体系结构模型
        4.2.1 客户/服务器应用模型
        4.2.2 钛冶金WEB数据库体系结构分析和设计
    4.3 小结
第五章 钛冶金WEB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 钛冶金WEB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5.1.1 数据库访问技术
        5.1.2 几种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5.1.3 PHP技术
        5.1.4 PHP与其它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的比较
    5.2 基于PHP技术的钛冶金数据库访问
        5.2.1 基于PHP技术的数据库连接访问
        5.2.2 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连接访问机制
    5.3 基于MYSQL架构的钛冶金数据库系统
        5.3.1 MYSQL数据库在本系统中的应用优点
        5.3.2 基于PHP+MYSQL数据库的钛冶金WEB数据库系统
    5.4 钛冶金WEB数据库系统设计
        5.4.1 WEB数据库访问模式
        5.4.2 钛冶金WEB数据库系统模块化设计
        5.4.3 钛冶金数据库设计
        5.4.4 钛冶金WEB数据库安全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钛冶金数据库系统的WEB实现
    6.1 系统页面的构成
        6.1.1 系统主页
        6.1.2 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页面
        6.1.3 系统管理页面
    6.2 数据库基础数据查询页面
        6.2.1 化合物数据库首页
        6.2.2 化合物查询页面
        6.2.3 钛化合物热力学基础数据
        6.2.4 钛物理性质基础数据
        6.2.5 钛化合物结构基础数据
    6.3 数据库计算功能实现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部分源代码

(7)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即时通信系统的分布式部署
    2.1 即时通信系统概述
    2.2 即时通信系统的分布式部署
    2.3 分布式网络中要注意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数据库中间件概念
    3.3 数据库中间件分类
    3.4 数据分布式方法
第四章 基于JDBC的中间件在即时通信系统的应用
    4.1 《即时通软件》项目中的数据库中间件
    4.2 JDBC基本原理
        4.2.1 JDBC接口技术
        4.2.2 JDBC体系结构
        4.2.3 JDBC驱动程序
        4.2.4 JDBC连接池
    4.3 JDBC中间件在即时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4.3.1 JDBC核心类和接口
        4.3.2 JDBC中间件的具体实现
    4.4 JDBC中间件的优化策略
        4.4.1 关于操作对象的优化
        4.4.2 关于实现方法的优化
第五章 基于JDBC的中间件测试分析
    5.1 测试概述
    5.2 基于JDBC连接的常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性能
        5.2.1 测试环境
        5.2.2 系统性能测试方案
        5.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数据库连接池性能测试的比较
        5.3.1 测试环境
        5.3.2 系统性能测试方案
        5.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8)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布式数据库的高可用性研究现状
        1.2.2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驱动模块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非功能性能需求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整体架构
        2.3.2 模块划分及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驱动模块详细设计
    3.1 数据通信子模块的设计
        3.1.1 数据收发功能的设计
        3.1.2 数据包解析功能的设计
    3.2 集群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3.2.1 数据服务的设计
        3.2.2 数据源的设计
        3.2.3 数据空间的设计
        3.2.4 消息队列的设计
    3.3 执行计划构建子模块的设计
        3.3.1 数据定义语句的设计
        3.3.2 排序查询语句的设计
        3.3.3 数据导入语句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驱动模块的实现
    4.1 数据通信子模块实现
    4.2 集群管理子模块实现
        4.2.1 数据服务的实现
        4.2.2 数据源的实现
        4.2.3 数据空间的实现
        4.2.4 消息队列的实现
    4.3 执行计划构建子模块实现
        4.3.1 数据定义语句的实现
        4.3.2 排序查询语句的实现
        4.3.3 数据导入语句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驱动模块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电信缴费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缴费数据库两层结构分析
    1.1 数据库连接的突增将会消耗大量的主机资源
    1.2 分布处理难度大, 不易同其他行业互联
    1.3 系统的升级维护难, 难于保证系统效率
    1.4 用户数据移植困难
2 中间件技术
3 数据库中间件的应用分析
4 结语

(10)普适环境中动态配置中间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难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普适计算及中间件技术
    2.1 普适计算概述
        2.1.1 计算模式
        2.1.2 普适计算的定义
        2.1.3 普适计算的特征
        2.1.4 实现普适计算的意义
        2.1.5 普适化仿真
    2.2 普适计算的体系结构
    2.3 普适计算的实现及应用前景
        2.3.1 普适计算的实现
        2.3.2 普适计算的应用前景
    2.4 普适计算中间件技术
        2.4.1 中间件的支撑结构
        2.4.2 普适计算中间件的设计思想及分类
        2.4.3 普适计算中间件体系结构的构建
        2.4.4 普适计算中间件技术的实现意义
    2.5 CORBA 体系
        2.5.1 基于分布式对象计算的 CORBA
        2.5.2 CORBA 服务的基本内容
    2.6 XML 语言
        2.6.1 XML 语法
        2.6.2 DTD 声明
        2.6.3 参数实体与文档类型声明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配置中件间自适应策略与算法的设计
    3.1 自适应概念
        3.1.1 自适应定义
        3.1.2 自适应系统的定义
        3.1.3 自适应控制
    3.2 动态配置中间件自适应策略(DAMAP)设计
        3.2.1 DAMAP 内容
        3.2.2 DAMAP 算法描述
        3.2.3 DAMAP 定制模式
        3.2.4 DAMAP 自适应架构
        3.2.5 DAMAP 策略 XML 描述
    3.3 UCDAM 自适应算法设计
        3.3.1 基于最大互信息的 CCD 图像配准
        3.3.2 UCDAM 自适应算法的交叉与变异概率
        3.3.3 UCDAM 自适应算法的移民策略
        3.3.4 UCDAM 自适应算法的算法流程
    3.4 UCDAM 自适应算法性能评价
        3.4.1 UCDAM 自适应算法实验结果
        3.4.2 UCDAM 自适应算法的分析
    3.5 UCDAM 客户界面自适应设计
        3.5.1 UCDAM 客户界面自适应概念模型
        3.5.2 UCDAM 客户界面自适应系统组成
        3.5.3 UCDAM 客户界面自适应系统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普适环境中动态配置中间件 UCDAM 的设计
    4.1 UCDAM 的设计思想
    4.2 UCDAM 的系统模型
    4.3 UCDAM 的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4.3.1 数据库元数据(Metadata)
        4.3.2 元数据结构(Meta Arehitecture)
        4.3.3 组件容器
        4.3.4 UCDAM 中间件层体系结构设计
        4.3.5 UCDAM 动态配置的实现过程
        4.3.6 UCDAM 系统软总线模型构架
    4.4 UCDAM 的资源服务
        4.4.1 UCDAM 资源服务的体系结构
        4.4.2 模式映射元数据
        4.4.3 查询分解
        4.4.4 UCDAM 资源服务的工作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UCDAM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实现
    5.1 系统结构设计
        5.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5.1.2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
        5.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5.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硬件结构
        5.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信息处理过程
        5.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5.1.7 基于 eclipse 3.2 平台系统软件环境配置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5.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流程设计
        5.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各功能模块说明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流程及界面设计
        5.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设计流程
        5.3.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发送与接收界面设计
    5.4 数据库配置说明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微博的用户关系网络挖掘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一丹.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D]. 张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及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研究[D]. 甘明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面向网构软件的系统建模与质量保障技术研究[D]. 陈璐希.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5]面向多业务的异构数据库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D]. 汪青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6]基于Web的钛冶金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D]. 贺韬.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4)
  • [7]分布式网络中数据库中间件技术的研究[D]. 张一.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8)
  • [8]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乔洪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9]基于电信缴费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应用分析[J]. 李耀.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3(01)
  • [10]普适环境中动态配置中间件技术的研究[D]. 李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S1)

标签:;  ;  ;  ;  ;  

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