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学中迁移过程的类比

化工原理教学中迁移过程的类比

一、化工原理教学中对传递过程的类比(论文文献综述)

贾丰春,李峰辉[1](2021)在《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文中指出针对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理论性和工程性强、抽象难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尝试采用在课程内容上结合时代发展前沿、引入工程实例,并无痕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探究法、对比法、类比法等并适时引入动画视频等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学效果。

王小荣,马国艳,朱文婷[2](2021)在《《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化工专业学生在学习《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过程中由于课程本身公式较多,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兴趣不高。本文针对此现象,对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与工程实际结合、明确课程体系与化工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方程间类比总结,帮助学生记忆等几种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吴峰,闫渊,马晓迅,田斌[3](2021)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组对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将课程知识与复杂化工系统设计任务相结合,强调化工传递知识在化工系统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形成教学改进与质量监督闭环体系,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已积极付诸实践。

綦戎辉[4](2021)在《“传递过程原理”研究生课程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文中提出"传递过程原理"作为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核心课程,重点讲授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原理及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性强、系统性强、课程难度较高。传统单向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研究生基础不同、兴趣各异、自学能力较强等特点。2018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递过程原理"课程进行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对师生互换、热点速递、案例分析等具体实施状况进行了介绍。通过本次教学探索,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培养及提升了研究生自主学习、学术创新、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孟洪,金君素[5](2021)在《基于问题导向和类比教学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新工科建设对我国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亟待改进和创新。《传递过程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导向和类比教学法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案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化工人才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韩冬辰[7](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杜玉朋,张成涛[8](2020)在《化工传递过程课程在化工类专业教学中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化工传递过程课程在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化工学科发展历程,化工传递过程在化工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出发,揭示了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海,王雅琼[9](2020)在《类比在化工原理传热和传质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传热和传质都是化工原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传热和传质的共性,将类比法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相对容易理解的传热的规律来促进较难理解的传质规律的掌握,进而促进更难理解的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袁腾,杨卓鸿,倪春林,汤日元,刘柏平[10](2019)在《化工原理课程知识共性关联探究及教学实践》文中提出基于归纳演绎法对化工原理课程知识中的一些内部共性关联进行探究,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中应当把握的几条主线,主要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推动力、传质通量和速率5个方面;还分别阐述了化工原理研究方法、化工原理课程知识各自的共性关联点。化工原理研究方法的共性关联点主要包括因次分析法、参数综合法、当量换算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化工原理课程知识的一些共性关联点主要包括传递过程模型的共性关联、传递速率分析的共性关联、传递计算数学模型中的共性关联、吸收和精馏操作中的相平衡间的共性关联、质量守恒定律间的共性关联、最小液气比和最小回流比的共性关联。通过对相关联的共性知识进行归纳演绎,学生可高效地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

二、化工原理教学中对传递过程的类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工原理教学中对传递过程的类比(论文提纲范文)

(1)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2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3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创新
4 结 语

(2)《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1.1 课堂授课内容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1.2 明确课程体系与化工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1.3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
    1.4 通过方程间类比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2 结 语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现状
二、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改革
    (一)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
    (二) 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
    (三) 注重学习“方法”,淡化推导过程
    (四) 课堂互动与考试结合
    (五) 在化工系统工艺设计课程中体现课程知识
三、结论与展望

(4)“传递过程原理”研究生课程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 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
    3.1 师生互换主讲
    3.2 热点速递
    3.3 案例分析
4 结论

(5)基于问题导向和类比教学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现状
3.《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1)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2)类比教学方法
4.总结

(7)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1.2 研究综述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2 研究的创新点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化工传递过程课程在化工类专业教学中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工传递过程在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2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1 课程开设较晚
    2.2 课程内容抽象且实践学时缺乏
    2.3 课程与化工原理教学关系割裂
    2.4 在线课程资源匮乏
3 结论

(9)类比在化工原理传热和传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的类比
2 Nusselt数和Sherwood数计算的类比
3 总传热系数和总传质系数计算及传热和传质过程强化的类比
4 传热、凉水塔及干燥的传热量和吸收传质量的类比
5 传热、吸收、凉水塔及干燥的传递推动力的类比
6 结论

(10)化工原理课程知识共性关联探究及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中的几条主线
2 化工原理研究方法的共性关联
3 3种传递现象中的共性关联
    3.1 传热和吸收过程中的共性关联
        3.1.1 传递过程模型的共性关联
        3.1.2 传递速率分析的共性关联
        (1) 传热中有以下关系。
        (2) 吸收中有如下关系。
        3.1.3 传递计算数学模型中的共性关联
    3.2 吸收和精馏中的共性关联
        3.2.1 相平衡中的共性关联
        3.2.2 质量守恒定律的共性关联
        3.2.3 最小液气比和最小回流比
4 结 语

四、化工原理教学中对传递过程的类比(论文参考文献)

  • [1]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J]. 贾丰春,李峰辉. 广州化工, 2021(20)
  • [2]《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 王小荣,马国艳,朱文婷. 广州化工, 2021(14)
  •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吴峰,闫渊,马晓迅,田斌.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2)
  • [4]“传递过程原理”研究生课程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J]. 綦戎辉. 广东化工, 2021(06)
  • [5]基于问题导向和类比教学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孟洪,金君素. 当代化工研究, 2021(04)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8]化工传递过程课程在化工类专业教学中的思考[J]. 杜玉朋,张成涛. 山东化工, 2020(08)
  • [9]类比在化工原理传热和传质教学中的应用[J]. 常海,王雅琼. 化工时刊, 2020(02)
  • [10]化工原理课程知识共性关联探究及教学实践[J]. 袁腾,杨卓鸿,倪春林,汤日元,刘柏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12)

标签:;  ;  ;  ;  ;  

化工原理教学中迁移过程的类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