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

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

一、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郝晨伟,李正翔,张铭慧,韩滨[1](2021)在《丹参及其配伍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结合近10年的文献报道,从丹参化学成分、丹参提取物、丹参单方、丹参的配伍制剂4个方面总结分析丹参及其制剂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丹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基础。

牛增辉[2](2021)在《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对中药治疗冠心病安全性的现状进行评价。2.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3.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在国内医药期刊检索近年来中药治疗冠心病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及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文献,评价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程度。2.第二部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根据Cochrane实践手册进行,纳入中药治疗冠心病中观察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其是否提高HRV水平进行评价。3.第三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情况(冠心病/非冠心病)、病程、中药使用情况、心率变异性(HRV)指标进行登记、汇总、分析。结果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提示益气中药在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安全性较高。目前在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中药安全评价体系中,缺乏能够进行早期发现和监测心律失常等较为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价指标进行早期预判。2.第二部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SDNN、S DANN、RMSSD、PNN50、LF、HF水平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药能够通过提高HR V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用药安全性。3.第三部分回顾性研究结果3.1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相比,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患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HRV水平低于5年以下、5-10年的HRV水平(p<0.05)。3.2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HRV水平高于不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患者(p<0.05)。3.3冠心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使用益气中药和不使用益气中药的HRV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提示使用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安全性较高。2.第二部分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冠心病的各中药不同剂型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药治疗冠心病安全性。3.第三部分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患有冠心病后HRV水平的降低,增加了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病程超过10年后风险更高。益气中药的使用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HRV水平,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在早期用药提高HR V水平,使患者受益更显着。在冠心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中单纯以益气法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效果不显着,需要以益气为主,兼以温阳、活血、利水的综合治法的长期治疗。

刘洁[3](2021)在《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11种UGT同工酶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丹参,归心、肝经,有活血祛瘀、消痈止痛的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发汗是丹参的传统产地加工方法之一,对临床药材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肝药酶活性影响对扩大其配伍使用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具有重要代谢性相互作用的II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yl transferase,UGT),丹参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UGT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探讨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UGT酶的影响,以期为丹参产地初加工方式即发汗的科学性及发汗与非发汗丹参产生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目的:本课题从II相代谢酶角度研究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UGT酶的影响。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UGT1A和UGT2B蛋白表达剂量和时间性的影响。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15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Na)、发汗丹参酮提取物组(Sweated tanshinones group,ST)、非发汗丹参酮提取物组(Non-sweated tanshinones group,NST)、发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组(Sweated salvia total phenolic acids group,SPA)、非发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组(Non-sweated salvia total phenolic acids group,NSPA)、阳性对照组苯巴比妥。各给药组均给低、中、高剂量(1.35、2.70和5.40 g/kg),分别连续灌胃28天;另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ST、NST、SPA和NSPA,各给药组以2.70g/kg分别持续灌胃14和21天。阳性组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80.00 mg/kg每日一次,连续4天。禁食后取肝组织测定各组中UGT1A和UGT2B的蛋白表达水平。2、优化肝S9孵育条件,建立人肝S9中非特异性酶底物代谢产物即4-甲基伞形酮葡糖醛酸苷(4-methylumbelliferone-D-glucuronidoside,4-MUG)的UPLC检测方法。3、采用UPLC定量化测定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提取物及其六种主要成分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IIA)、丹参酮I(Tanshinone I,TI)、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及丹参素(Propanoic acid,DSS)对人肝S9中11种常见酶(UGT1A1、1A3、1A6、1A7、1A8、1A9、1A10、2B4、2B7、2B15和2B17)的活性影响。结果:1、结果表明,与CMCNa组比较,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ST、NST、SPA及NSPA上调UGT1A的蛋白表达量,ST、NST显着诱导UGT2B的蛋白表达(P<0.05),SPA及NSPA对UGT2B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中,NSPA与SPA之间对UGT1A蛋白表达具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2、优化UGT1A1、1A3、1A6、1A7、1A8、1A9、1A10、2B4、2B7、2B15及2B17的孵育时间分别为120、60、45、20、45、45、45、120、120、120、120 min,蛋白浓度为0.5 mg/kg;成功建立了人肝S9中非特异性酶底物代谢产物4-MUG的UPLC检测方法。3、与对照组比较,ST显着抑制UGT1A7活性(P<0.05),NST显着抑制UGT1A1、1A3、1A6、1A7、2B4和2B15活性(P<0.05),SPA抑制UGT1A1、1A8、1A9、1A10和2B15活性,NSPA抑制UGT1A6、1A8、1A9、2B4和2B15活性,而对其他UGT酶活性无显着性影响;TI广泛抑制UGT1A3、1A6、1A7、1A8、1A9、1A10和2B17活性(P<0.01),CT显着抑制UGT1A3、1A7、1A9和1A10活性(P<0.05),SAA抑制UGT1A3、1A6、1A7和1A8活性(P<0.01),SAB显着抑制UGT1A1、1A3、1A8、1A9、2B7和2B15酶活性(P<0.01),DSS和TIIA对UGT无显着性影响。与非发汗对比,发汗后ST抑制UGT1A1、1A3、1A6、2B15活性作用减弱,SPA抑制UGT1A1作用增强,对UGT1A3、1A6、2B4抑制作用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汗与非发汗丹参长期给药后均对大鼠肝组织的UGT1A和UGT2B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诱导作用;而对体外人肝S9中UGT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UGT酶影响存在差异。这提示当以丹参提取物或其单体成分为原料的制剂联合使用经该类酶代谢的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临床上使用丹参时要注意区分发汗和非发汗,合理并充分发挥丹参疗效。

张力强,王娜,钱妍[4](2020)在《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护。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药为研究对象,根据药品说明书、中药的药性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通过详细阅读诊疗指南中医诊疗方案,发现方案中缺少中药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且其中涉及的中药可能会对特殊人群或实施联合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整理的中药有关注意事项以及联用时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可为临床医师在治疗COVID-19时提供参考。

侯莹,孙崇,陈修平[5](2019)在《丹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丹参作为治疗血瘀阻滞的着名传统中药,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以丹参成分、丹参组方的各种剂型的丹参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随着丹参类药物应用增多、适应证扩大,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该文对丹参历代古籍中配伍禁忌与使用注意进行了简述,并对现代临床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与配伍禁忌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丹参及其制剂的新药开发及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陶丽宇[6](2019)在《何首乌及首乌藤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何首乌及首乌藤与患者肝损伤风险发生的相关性及可能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口服何首乌及首乌藤的病例资料;以符合RACUM评分≥3的标准筛选有效病例,分析发生肝损伤风险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用药、过敏史、中医辨证分型等临床参数特征,探讨肝损伤风险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2330例服用何首乌的门诊患者资料,涉及29940份处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生何首乌的处方剂量指数与ALT无相关性(W=11.5,P=1.000),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无法判断与ALP的相关性;(2)制何首乌剂量指数与ALT、ALP未显示出相关性(W=231380,P=0.050;W=36799,P=0.210);(3)对生、制何首乌处方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与低风险处方人群相比,高风险处方人群的何首乌剂量指数更高(W=7200,P=0.015),肝病或肿瘤疾病患者比例更高(P<0.001),女性患者更多(P=0.030),患者中位年龄更大(W=7600,P=0.034);对合并的处方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损伤的发生与服用何首乌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强度及基础疾病具有关联性(P<0.05),其中女性患者相对于男性具有更高的风险,用药强度越高发生肝损伤风险越高,有肝病或肿瘤疾病的患者相对于其他疾病风险更高(P<0.05)。在肝病或肿瘤疾病患者中,何首乌使用强度与肝损风险相关,使用强度越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越高;女性和年龄大者发生肝损伤风险更高(P<0.05)。2.本研究共收集269例服用何首乌的住院患者资料,其中32例发生肝功能异常。6例RUCAM评分≥3分,发生率2.23%。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UCAM评分5分4例,占比66.66%,4分和3分各1例,分别占比为16.67%;肝损伤类型均为胆汁淤积型;中医辩证均属虚证(100%);青霉素过敏者2例(33.33%);均患有肿瘤相关疾病,在使用何首乌的同时均合并使用了抗肿瘤药物;与同期6例服用何首乌的患有肿瘤但肝功能正常者比较,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强度、合并用药种类对肝损伤风险的发生均未见显着影响(P>0.05)。3.本研究共收集48220例服用首乌藤的门诊患者资料,涉及165355份处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首乌藤剂量指数与ALT、ALP均未显示出相关性(W=14544000,P=0.108;W=4380200,P=0.081);(2)与低风险处方人群相比,高风险处方人群肝病或肿瘤疾病患者比例更高(P<0.001),男性患者更多(P<0.001)。两组间首乌藤剂量指数、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损伤的发生与服用首乌藤患者的性别及基础疾病具有关联性(P<0.05),与首乌藤的剂量指数不存在关联性(P>0.05);其中男性较女性的风险高,肝病或肿瘤疾病患者较其它疾病患者的风险高。在肝病或肿瘤疾病患者中,首乌藤剂量指数与肝损风险相关,使用强度越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越高(P<0.05)。4本研究共收集1968例服用首乌藤的住院患者资料,其中127例发生肝功能异常。12例患者RUCAM评分≥3分,肝损伤风险发生率为0.61%,分析结果显示,RUCAM评分7分和6分各1例,分别占比8.33%;5分3例,占比25%;4分7例,占比58.33%;胆汁淤积型7例(58.33%),混合型4例(占比33.33%);9例患者(占比75.00%)患有肿瘤相关疾病,在使用何首乌的同时均合并使用了抗肿瘤药物;3例(25%)患者合并使用了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其它西药(抗生素合并精神障碍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各1例,分别占比8.33%。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1例,占比8.33%);中医辨证分型中虚证10例(占比83.33%),实证2例(占比16.67%);均无过敏史;按疾病类别将12例患者分为肿瘤亚组与非肿瘤亚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强度、合并用药种类对肝损伤风险的发生均未见显着影响(P>0.05)。结论:1.在269名服用何首乌的患者中,肝损伤风险发生率为2.23%;在1968例服用首乌藤的患者中,肝损伤风险的发生率为0.61%,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强度、合并用药种类对肝损伤风险的发生均未见明显影响,推测肝损伤风险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特异质体质有关。2.在患有肝病或者肿瘤的人群中,何首乌和首乌藤用药强度与肝损伤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周松,周运芝,范叔清,张喜民[7](2016)在《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群等数据库检索并查阅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有关丹参及其制剂的原始文献数据,并对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遍及人体各个系统,尤其在心血管系统甚多,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丹参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而日趋增多,具体表现为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等,其中变态反应发生的比例最高,但没有罕见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日益成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稳态而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进一步研究开发丹参及其制剂有关。

熊周芳,涂凤莲,余丹[8](2016)在《65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中药及其制剂的临床使用,调配等方面的提供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5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分类及相关分析。结果男性ADR发生率为33.85%。女性ADR发生率为66.15%。女性比例大于男性。未成年者以及大于40岁中老年患者居多,比率各占21.54%和46.15%;用药方式引起ADR以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占主要比例,其次为口服;以药品分类调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清热解毒类的喜炎平注射液和益气固脱类的参麦注射液占15.38%:从累及器官来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比例最大(53.85%),其次为循环系统(13.84%)。结论中药及其制剂安全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本分析帮助中药的临床使用,规避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为涉及具体产品的不良反应提供补充性数据,为产品以后的发展及使用提供探讨性意见。

唐志芳,梅全喜[9](2016)在《临床常用西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西药配伍使用越来越普遍,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也受到高度关注。中西药的合理配伍能起到辅助增效的作用,然而有些中西药联合使用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如不良反应增加、疗效降低等等,因此,临床上正确配伍使用中西药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将心血管、血液、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以及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类西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医务人员查询。1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1.1抗心律失常药

王凯冬,杨丽娟[10](2016)在《192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某院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与发生的科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92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科室以呼吸内科居首,占18.75%;涉及的药物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居多,占27.0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器官损伤最为常见,占31.7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占总例数的94.27%。结论提示某院各个临床科室需要加强中药及其制剂的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丹参及其配伍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丹参单体化学成分治疗冠心病
    1.1 丹参酮IIA
        1.1.1 基础实验研究
        1.1.2 临床试验研究
        1.1.3 网络药理学研究
    1.2 丹参素
    1.3 丹酚酸
    1.4 原儿茶醛
    1.5 迷迭香酸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
    1.6 咖啡酸
    1.7 隐丹参酮
2 丹参提取物治疗冠心病作用
3 丹参单方治疗冠心病
4 丹参复方治疗冠心病
    4.1 丹参与三七配伍治疗冠心病
    4.2 丹参与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
    4.3 丹参与红花配伍治疗冠心病
    4.4 丹参与川芎配伍治疗冠心病
    4.5 丹参与葛根配伍治疗冠心病
    4.6 丹参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
5 结语及展望

(2)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文献研究
    1.中药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报道
    2.中药安全性评价现状
    3.小结
研究二 中药治疗冠心病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研究三 益气中药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1.研究方案
    2.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2.中医药治疗
    3.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11种UGT同工酶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UGT1A和UGT2B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实验主要溶液配制
        1.5 样品配制
        1.5.1 样品发汗处理
        1.5.2 样品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肝脏组织蛋白的提取
        2.3 蛋白浓度的测定
        2.4 制胶与电泳
        2.5 转膜
        2.6 封闭
        2.7 一抗孵育、二抗孵育
        2.8 凝胶图像分析
        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酮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UGT1A和UGT2B蛋白表达的剂量依赖性影响
        3.2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酮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UGT1A和UGT2B蛋白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影响
        3.3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UGT1A、UGT2B蛋白表达的剂量依赖性影响
        3.4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UGT1A和UGT2B蛋白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肝S9 中UGT酶底物代谢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与生物样本的预处理
        2.1.1 溶液的配制
        2.1.2 肝S9 孵育反应条件优化
        2.1.2.1 肝S9 孵育反应蛋白浓度条件优化
        2.1.2.2 肝S9 孵育反应时间优化
        2.1.3 肝S9 孵育反应体系
        2.2 分析条件
        2.2.1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3.1 方法专属性
        2.3.2 线性范围及定量下限
        2.3.3 精密度实验
        2.3.4 准确度实验
        2.3.5 稳定性实验
        2.3.6 提取回收率
        2.3.7 稀释效应
        2.3.8 阳性抑制剂对UGT酶活性的抑制考察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酮提取物和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对肝S9中11 种UGT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实验样品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孵育体系
        2.2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酮提取物对人肝S9中11 种UGT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3.2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总酚酸提取物对人肝S9中11 种UGT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丹参主要成分对肝S9中11 种UGT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实验样品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孵育体系
        2.2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丹参六种主要成分对人肝S9中11 种UGT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与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 丹参基于代谢靶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观察期的中药合理使用
    1.1 医学观察期的中药选择
    1.2 药学监护
2 临床治疗期的中药合理使用
    2.1 临床治疗期的中药选择
    2.2 临床治疗期重点中药炮制品种的选用
    2.3 药学监护
3 讨论

(5)丹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古籍中对丹参毒性的认识
2 丹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
    2.1 注射剂类
        2.1.1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2.1.2 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
    2.2口服制剂类
        2.2.1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2.2.2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2.3 丹参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3 丹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应对策略
    3.1 保证药材品质,控制药材源头
    3.2 提高制剂技术,保证制剂质量
    3.3 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
    3.4 加强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
    3.5 个体化用药
    3.6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6)何首乌及首乌藤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门诊患者服用何首乌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2.2 基于含有何首乌的处方分析
    3 分析
第二部分 住院患者服用何首乌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与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2.2 基于含有何首乌处方资料分析
        2.3 服用何首乌的患者肝损伤风险评估
        2.4 组间对照分析
    3 分析
第三部分 门诊患者服用首乌藤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基于含有首乌藤的处方资料分析
    3 分析
第四部分 住院患者服用首乌藤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与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2.2 基于含有首乌藤的处方资料分析
        2.3 服用首乌藤患者的肝损伤风险评估
        2.4 组间对照分析
    3 分析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评分表及患者主要信息采集表
    附录 2 文献综述 中药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3 已发表论文
    附录 4 参与课题及学术会议
    附录 5 专利申请

(7)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标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及文献分析
        2.1.1 文献情况
        2.1.2 文献分析
        2.1.2. 1 作用机制分布情况
        2.1.2. 2 不同剂型在人体不同系统作用的分布情况
        2.1.2. 3 不同有效成分在人体不同系统作用的分布情况
    2.2 丹参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及分析
        2.2.1 文献情况
        2.2.2 文献分析
        2.2.2. 1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
        2.2.2. 2 不良反应发生在人体各系统分布情况
        2.2.2. 3 各种剂型发生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3 总结与展望

(9)临床常用西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1.1 抗心律失常药
        1.1.1 奎尼丁
        1.1.2普萘洛尔
        1.1.3普罗帕酮
    1.2 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1.3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4 抗高血压药
        1.4.1 依拉普利
        1.4.2 胍乙啶
        1.4.3降血压药
        1.4.4 利血平
        1.4.5 肾上腺素神经原阻断药
    1.5 利尿药
        1.5.1 合成留钾利尿药
        1.5.2 利尿酸
        1.5.3 利尿药
        1.5.4 排钾利尿药
        1.5.5 呋塞米
2 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1 抗凝血药
    2.2 促凝血药
    2.3 抗贫血药
        2.3.1 枸橼酸铁铵糖浆
        2.3.2 硫酸亚铁
        2.3.3 亚铁盐
        2.3.4 维生素B12
3 作用于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药物
    3.1 镇咳、祛痰、平喘药
        3.1.1 氨茶碱
        3.1.2茶碱
        3.1.3 可待因
        3.1.4 异丙肾上腺素
    3.2 抗消化溃疡及消化功能调节药
        3.2.1 次碳酸铋
        3.2.2 苏打片、小儿消食片
        3.2.3硫酸镁
        3.2.4 硫酸锌
        3.2.5 酶制剂
        3.2.6 枸橼酸铋钾
        3.2.7 鞣酸、鞣酸蛋白
        3.2.8 氢氧化铝
        3.2.9 碳酸铋
        3.2.1 0 碳酸钙等金属盐类
        3.2.1 1 碳酸氢钠
        3.2.1 2 西米替丁
        3.2.1 3 甲氧氯普胺
        3.2.1 4 胃酶合剂
        3.2.1 5 复方氢氧化铝
        3.2.16药用炭
4 内分泌系统用药
    4.1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4.1.1 泼尼松龙
        4.1.2氢化可的松
    4.2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4.2.1 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4.2.2 碘及碘化物类
    4.3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5 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5.1 组胺受体阻断药
    5.2 解热镇痛抗炎药
        5.2.1 阿司匹林
        5.2.2 安乃近
        5.2.3 氨基比林
        5.2.4对乙酰氨基酚
        5.2.5 水杨酸类及其衍生物
        5.2.6 吲哚美辛
6 结语

(10)192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发生ADR的中药及其制剂的种类
    2.2 发生ADR的类别、临床表现及代表药
    2.3 发生ADR的中药及其制剂用药科室情况
    2.4 给药途径
3 结论

四、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及其配伍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 郝晨伟,李正翔,张铭慧,韩滨. 中草药, 2021(13)
  • [2]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益气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评价[D]. 牛增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发汗与非发汗丹参对11种UGT同工酶影响的比较研究[D]. 刘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4]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护[J]. 张力强,王娜,钱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06)
  • [5]丹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J]. 侯莹,孙崇,陈修平. 医药导报, 2019(09)
  • [6]何首乌及首乌藤与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 陶丽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A]. 周松,周运芝,范叔清,张喜民. 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2016
  • [8]65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 熊周芳,涂凤莲,余丹. 当代医学, 2016(35)
  • [9]临床常用西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J]. 唐志芳,梅全喜. 中国药师, 2016(10)
  • [10]192例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 王凯冬,杨丽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0)

标签:;  ;  ;  ;  ;  

丹参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