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改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孙昌迎[1](2021)在《冲压与注塑成型在机械工程训练中的建设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冲压与注塑设备在国内外的许多大中型制造企业中广泛使用。对于机械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冲压与注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对设备的操作使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建设冲压与注塑实训课程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关于冲压与注塑实训课程在国内高校鲜有报道,导致学生实习的工程训练课程种类偏少,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变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冲压与注塑成型在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好地适用于企业需求。

田劼,王红尧,WU Xin-li,BUSKIRK Gracevan[2](2020)在《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文中指出为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以具有代表性的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为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对比与新方法探索研究。国外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三维构形,关注细节;教学实践上立足项目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手段能灵活综合运用胶片投影、多媒体和白板"三位一体"。根据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注重教学内容与设计思维相结合的思想,结合国内教学现状,潜心思索,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装配图为引导,零件图为课程开展的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编排;同时制作了三维虚拟教具,提升学生的三维形体库储备,强化读图能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SolidWorks软件虚拟设计机械构件,并进行3D打印的延展实践教学应用。相较目前国内多所高校"细而全"的输入式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表达技能训练和主观能动学习,且学习成效显着,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曹宇,吴海龙,孙家兴,曾勇谋,刘莹,王哲英,钟山[3](2020)在《直播教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直播教学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教师都是一个新的领域,已经逐步展开和探索。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直播课程和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解放思想和提高素质必要性,并对直播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实践、评估和改进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付之实践。

佘丁顺,岳文,杨义勇,康嘉杰[4](2020)在《高校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以机械专业为例》文中提出由于教学资源紧张,校企共同利益难以体现、合作形式化严重,实习内容、形式单一,学生思想认识偏差,考核难度大等困境,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习质量差强人意。机械专业实习教改实践发现:推行网络云课堂和VR实景教学,与学术竞赛、横向课题或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等实习模式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推进企业入职培训或横向课题与高校实习接轨符合校企双方共同利益。实行实习项目负责制,能丰富实习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积极性。采用"双师双导"(教师、工程师、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协同管理机制,可全方位解决学生的技术难题和职业困惑,实行考核、考试、答辩和成果作品展多维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江小辉,汪中厚,钱炜[5](2017)在《工程案例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元化教改》文中研究指明"机械制造技术"是我校机械类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尤其是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于2016年顺利通过德国ASIIN专业评估,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是提高及加强工程认证背景下高等教育精品本科建设的关键。目前,本专业已顺利被工程教育认证申请受理,认证要求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扎实拓展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达成度的计算及有效运用。而要实现国家"智能制造2025"目标,除了高速发展智能技术,最为关键的还需要从大学本科教育入手,努力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教学与案例讲解,为此,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为案例导向型的课程改革及创新实践。研究表明教改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潜力。

苏再军,黄艳香[6](2017)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文章针对当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给出了有效的教改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

沈斌[7](2017)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极大提高,市场对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实现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相融通,培养出符合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数控维修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考虑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数控维修技能人才的要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做出一定贡献。本论文针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市场调研,阐述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了专业定位、建设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分析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通过召开数控维修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数控装调维修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取了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实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而开发出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资源,最终创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市场发展要求的技工院校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并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情况加以反思与总结,希望为技工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叶贵清,潘毅,曹静雯[8](2016)在《“五位一体”模式下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文章基于笔者所在学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衔接课程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分析了中高职衔接课程目前所存在的基础课程内容完全脱节、实践课程内容重复较高、缺乏专业文化教育等问题,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等研究基础,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的主线思想,指出了"五位一体"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构建原则,有利于为学生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力求为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易声耀,徐海军,罗自荣[9](2015)在《我国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二十年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析我国高校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20年改革的现状和成效,广泛参阅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论述了改革的必然性;通过若干典型案例,从整合重组课程群、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课程高度综合化、精选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二十年改革的举措与内涵,最后做了简短的综合评析,总结了改革的得失。

吴婧姗[10](2014)在《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们生活在变化显着、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信息和技术迅速更迭,驱使工程活动的范畴被重新定义,工程人才的职能不断演化、持续拓展。然而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脱离工程活动的发展轨迹、甚至愈演愈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表现为过度的理论化、专门化和陈旧化,导致培养的工程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前景堪忧,更难以为社会输送具有扎实工程基础、深厚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工程拔尖人才。在此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新旧交替、范式转移的革命风暴,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本文并不志在开辟又一个创新模式,而是旨在研究这些模式所蕴含的集成规律、要素框架和内在逻辑,取其为“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之说,以期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系统指引。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系统构建并长效运行以集成为特征的工程教育模式,从而适应现代工程对人才的复合性需求。由此展开涉及到3个环环相扣的子议题,具体而言:(1)要素识别——工程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重要程度如何?(2)模式构建——应该集成哪些要素以及怎样集成这些要素?(3)模式运行——针对我国实际,需要为集成模式提供哪些政策保障?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充分论述教育模式的概念及模式构建理论的基础上,以集成观和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通过较为充分的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和因子分析、契合度比较等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工程教育模式是一个多级层次、多重范畴的概念;不论是风靡全球的PBL、CDIO或是其他优秀的教改实践,这些工程教育模式都剑指一个共同的问题——“去工程化”,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集成”。本研究通过梳理不同视角下的模式学说,澄清了教育模式的要义但不受困于具体定义。根据系统的观点,界定模式内涵所指的三个层次——理念层、体制层、操作层,以及模式运行的三重范畴——教育及其环境全系统、教育系统、教学系统。研究还从近几年备受瞩目的工程教育创新案例中选取了来自美、俄、英、澳等四国的优秀实践。这些院校改革时间有先有后、变革程度有渐进兼容有彻底推翻重来,它们从不同的路径指着同一个方向:通过整合课程体系、综合教学资源与手段,使得工程教育重新回归“工程”,集成工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其次,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由人才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支撑条件等四大模块搭建,由9个公因子及其42个要素组成。本研究首先综述有关文献,识别并剖析了教育模式的四大模块、从中汲取出47个基本要素。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和同行研讨,调整部分要素及其内涵。在此基础上,面向工程大四学生和毕业人士(3年内)发放问卷。接着对433份数据进行处理,经信度检验和因子分析,从42个要素中提炼出9个公因子并赋予涵义,由此修正集成模式的要素框架并构建结构模型。再次,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与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有显着差异。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比较各要素在重要程度与实际受重视程度评分的差距,为集成模式构建的资源倾斜之处提供理据。总体而言,课程体系契合度较好,但教学方法和支撑条件落差较大,尤其是与非STEM、工程实践与应用、跨学科和创新有关的要素在契合度比较上问题明显。最后,构建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其整体架构包括:二维平衡的综合化目标体系、横纵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适配的多元化方法体系以及集成创新的协同化条件体系;本文还进一步深入挖掘集成的内在机理——理论与实践、分析与综合、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关系。同时强调,所谓集成模式不是要素的简单拼凑,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就集成模式的运行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其一,基于系统论、集成观和大E工程理念,提出“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此乃新视角;其二,基于文献、案例与实证研究,识别并剖析模式的要素内涵与结构框架,从而构建“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此乃新内容;其三,深入研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要义,挖掘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构建的内在动力机制,此乃新思路。本文的研究对工程教育系统构建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改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改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冲压与注塑成型在机械工程训练中的建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冲压与注塑实训课程的问题
2 冲压与注塑实训课程的意义
3 冲压与注塑实训课程的改革
    3.1 改革目的
    3.2 思想体系的改革研究
    3.3 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3.4 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4 结语

(2)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背景下工程图学教学模式对比研究
    1.1 教学内容—重视三维构形,关注细节
    1.2 教学实践——立足项目设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1.3 教学手段——胶片投影、多媒体、白板“三位一体”
2 国内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模块化教学内容编排
    2.2 利用三维虚拟教具,强化读图能力
    2.3 延展实践教学应用
    2.4 教学改革实践成效分析
3 结论

(3)直播教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直播教学特点
    1.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
    1.2 直播课程特点
    1.3 应用型本科学生特点
2 直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2.2 提高素质,集中优势
    2.3 资源分析,系统设计
    2.4 付诸实践,由点及面
    2.5 教学评估,数据分析
3 结语

(4)高校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以机械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实习课程教学的困难与挑战
    1.1 学校师资和经费紧张
    1.2 实习场地限制
    1.3 实习内容陈旧,模式单一
    1.4 学生对实习课程思想偏差
    1.5 考核难度大
2 大学生实习课程教学的关键及其教改新方向
3 结束语

(5)工程案例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元化教改(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1.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 改革案例介绍
    2.4改革效果和特色
3 结语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课时与内容不成比例, 相关内容重复
    1.2 教材单一, 侧重理论, 内容陈旧
    1.3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2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革新课程教学大纲
    2.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2.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2.4 改进考核方法
3 结语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意义
        1.4.1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1.4.2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1.5 概念界定
        1.5.1 工学结合一体化
        1.5.2 课程体系
        1.5.3 课程体系开发
        1.5.4 实践专家
        1.5.5 代表性工作任务
        1.5.6 典型工作任务
    1.6 理论基础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2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
        1.6.3 情境学习理论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方法
第2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与步骤
    2.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2.1.1 以人为本的思想
        2.1.2 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2.1.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
    2.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步骤
        2.2.1 人才需求及工作岗位调研
        2.2.2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2.2.3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2.2.4 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2.5 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
        2.2.6 设计学习情境
        2.2.7 确定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
    2.3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2.3.1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2.3.2 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课业设计方案
        2.3.3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工作页
第3章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3.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3.1.1 师资队伍建设
        3.1.2 教学资源建设
        3.1.3 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3.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
        3.2.1 进行企业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3.2.2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校企职责
        3.2.3 加强师资建设,引进企业力量
        3.2.4 校企共享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3.2.5 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多元评价
        3.2.6 校企共同育人,共商教学安排
        3.2.7 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第4章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实践效果
    4.1 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4.1.1 课程体系实现工学一体
        4.1.2 师资队伍能力有所提升
        4.1.3 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提高
        4.1.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保障
        4.1.5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提升
        4.1.6 技能培训服务范围扩大
        4.1.7 改革见成效,示范辐射广
    4.2 课程体系改革的特色
        4.2.1 对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4.2.2 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学材
        4.2.3 教学模式实现一体化、数字化、企业化
        4.2.4 多方式多途径建设教学资源库
        4.2.5 三方评价,形成多维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4.2.6 增、改、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4.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在发展中完善
        4.3.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还需不断深入
        4.3.3 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4.4 对开发与实施情况的反思
        4.4.1 教师对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不积极
        4.4.2 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4.4.3 缺乏法律层面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 A 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 B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D 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9)我国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二十年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二十年改革举措与内涵
    (一)依据培养目标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实际,优化课程体系,整合、重组重点课程。
    (二)以设计为主线,理顺、协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课程体系高度综合化
    (四)紧贴时代发展需求,依据少而精的原则,精选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20年综合评析

(10)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活动范畴的重新定义
        1.1.2 工程人才职能的持续拓展
        1.1.3 工程教育供需的缺口与缺位
    1.2 研究议题与意义
        1.2.1 研究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及相关议题综述
    2.1 教育模式概念及其理论
        2.1.1 模式的界定
        2.1.2 教育模式的类型与要件
        2.1.3 模式建构理论
        2.1.4 评论
    2.2 工程教育系统论
        2.2.1 教育系统及其结构
        2.2.2 教育系统工程
        2.2.3 研究工程教育的系统方式
        2.2.4 评论
    2.3 工程教育集成观
        2.3.1 集成的内涵
        2.3.2 集成创新理论
        2.3.3 工程教育创新的集成思想
        2.3.4 评论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教育的要素识别
    3.1 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
    3.2 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
    3.3 工程教育的方法创新
    3.4 工程教育的条件支撑
    3.5 本章小结
4 国外工程教育模式的案例分析
    4.1 美国欧林工学院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4.1.1 背景简介
        4.1.2 教育愿景
        4.1.3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4.1.4 改革实施与成效
        4.1.5 个案小结
    4.2 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的三螺旋模式
        4.2.1 背景简介
        4.2.2 教育愿景
        4.2.3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4.2.4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4.2.5 个案小结
    4.3 英国利物浦大学工学院主动学习模式
        4.3.1 背景简介
        4.3.2 教育愿景
        4.3.3 课程体系及方法
        4.3.4 改革实施与展望
        4.3.5 个案小结
    4.4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系的PCC模式
        4.4.1 背景简介
        4.4.2 教育愿景
        4.4.3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4.4.4 改革实施及未来展望
        4.4.5 个案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实证研究
    5.1 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概念模型构建
        5.1.1 目标的甄选
        5.1.2 课程的甄选
        5.1.3 方法的甄选
        5.1.4 条件的甄选
        5.1.5 概念模型构建结果
    5.2 问卷设计
        5.2.1 问卷内容
        5.2.2 样本选取
        5.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5.2.4 数据处理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的专业分布
        5.3.2 样本的身份类型
        5.3.3 工程教育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5.4.1 信度检验
        5.4.2 因子分析
        5.4.3 概念模型修正
    5.5 现状调查与比较
        5.5.1 样本T检验
        5.5.2 公因子比较分析
    5.6 现场访谈与讨论
        5.6.1 访谈设计
        5.6.2 结果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构建
    6.1 综合化人才目标
        6.1.1 “知”:STEM与非STEM知识
        6.1.2 “会”:知识应用
        6.1.3 “是”:职业素养
        6.1.4 二维平衡的综合化目标体系
    6.2 一体化课程体系
        6.2.1 分析性基础课程
        6.2.2 综合性专业课程
        6.2.3 通识类课程与其他
        6.2.4 横纵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6.3 多元化教学方法
        6.3.1 通用教学方法
        6.3.2 新兴教学方法
        6.3.3 教学适配的多元化方法体系
    6.4 协同化支撑条件
        6.4.1 共享与整合的资源
        6.4.2 创新的组织与文化
        6.4.3 集成创新的协同化条件体系
    6.5 集成模式的整体架构与内在机理
        6.5.1 集成模式的整体架构
        6.5.2 内在机理一: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6.5.3 内在机理二:分析与综合的平衡
        6.5.4 内在机理三: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运行对策
    7.1 促进理念转型,鼓励工程教育实践与研究创新
    7.2 强化师资建设,培育多元化、高质素教师队伍
    7.3 整合学科平台,打造特色专业一体化培养通道
    7.4 集成产学资源,落实面向产业的教学活动开展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现场访谈记录(摘要)

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改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压与注塑成型在机械工程训练中的建设实践[J]. 孙昌迎.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10)
  • [2]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方法启发[J]. 田劼,王红尧,WU Xin-li,BUSKIRK Gracevan. 图学学报, 2020(05)
  • [3]直播教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例[J]. 曹宇,吴海龙,孙家兴,曾勇谋,刘莹,王哲英,钟山. 装备制造技术, 2020(08)
  • [4]高校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以机械专业为例[J]. 佘丁顺,岳文,杨义勇,康嘉杰.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16)
  • [5]工程案例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元化教改[J]. 江小辉,汪中厚,钱炜.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31)
  •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苏再军,黄艳香. 时代农机, 2017(08)
  • [7]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以江西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为例[D]. 沈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五位一体”模式下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J]. 叶贵清,潘毅,曹静雯.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10)
  • [9]我国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二十年述评[J]. 易声耀,徐海军,罗自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2)
  • [10]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D]. 吴婧姗. 浙江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