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

蜗牛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

一、花螺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江浩[1](2021)在《大数据技术在三亚海鲜旅游消费市场监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颖[2](2021)在《QuEChERS结合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研究》文中提出

许凯伦,蒋倩倩,郑伊诺,徐汇镔,陆荣茂,周朝生,胡园[3](2021)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养殖水体及中华鳖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固相萃取,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水体及水产品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水质检测方法取样量少,生物检测方法利用乙腈和水作为提取液,并添加DMSO,增进目标物在乙腈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回收率;调查浙江省某地区20个中华鳖养殖场养殖水体和中华鳖的6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水平。[结果]水质检出2种喹诺酮残留,检出浓度最大值分别为421.06 ng/L(恩诺沙星)、54.20 ng/L(环丙沙星);中华鳖样品中检出4种喹诺酮残留,最大检出浓度分别为3.98μg/kg(氧氟沙星)、3.22μg/kg(培氟沙星)、127.44μg/kg(恩诺沙星)、65.00μg/kg(环丙沙星),食品安全指数均值为0.000 7,食品安全状态较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分析时间较短、回收率较高,可以定量检测养殖水体和养殖生物体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戢小梅,王爱新,方林川,李长林,许林,杨守坤,刘宪葆,钟兰,刘义满[4](2020)在《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分布现状考察》文中提出对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分布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分布特点、传播途径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及上海四省一市均有福寿螺分布,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水沟、水生植物种植地块、河流、湖泊已成为福寿螺的重要入侵场所;福寿螺以人为引种、水生植物引种带入和自然扩散等3种途径入侵长江下游地区,其中,水生植物带入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入侵方式。介绍了福寿螺主要防治策略,提出应加强水生植物引种检疫,防止福寿螺伴随传播,并加强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梁书东[5](2019)在《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胚胎发育研究》文中认为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俗称海锥,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海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纵肋织纹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环等原因,纵肋织纹螺的自然资源逐渐萎缩,捕捞量逐年下降。在本研究中,首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了大量纵肋织纹螺雌、雄性腺转录组数据,筛选出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此外,我们运用行为学录像和显微观察等研究手段,对纵肋织纹螺摄食行为、繁殖交配行为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测,详细描述了摄食、交配、繁殖和早期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以期为后续全人工育苗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行为学录像显示,成年个体纵肋织纹螺对鱼类的摄食优先于贝类和甲壳类,具有集群交配的特性。纵肋织纹螺将受精卵以卵袋(egg capsule)的形式产出,卵袋为白色卵圆型,最大直径为1.38 mm,平均长度在1.1±0.23 mm。卵袋四周粗糙,中间平滑,由膜质基底和钙质凸顶组成。纵肋织纹螺卵袋中胚胎数量在16~85范围之内。在温度为20±2℃、盐度为30±4条件下,3月、4月和11月、12月达到产卵高峰。在11月和12月,产卵袋数在两万粒以上,3月和4月所产卵袋可达四万粒左右。大规格亲螺所产出的卵袋个数与中、小规格亲螺所产卵袋数差异显着(P<0.05)。大规格和中等规格的亲螺对卵袋长度的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是大、中规格和小规格所产卵袋差异显着(P<0.05)。(2)纵肋织纹螺的胚胎发育经历了以下阶段:受精卵、胚胎卵裂、囊胚、原肠胚、单轮幼虫、面盘幼虫,最后到达稚螺。在温度为20±2℃、盐度为30±4条件下,受精卵在110 min时释放第二极体,随后开始分裂,在4-5 h形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进入二细胞时期。6-7 h左右,经过第二次经裂,分裂面与第一次卵裂面垂直,形成大小相等的4个分裂球,为四细胞期。第三次卵裂在7-8 h后开始,到达八细胞时期,胚胎在15 h达到囊胚期,随后在19 h左右到达原肠胚,在1 d后达到膜内担轮幼虫,5 d发育至膜内面盘幼虫期,在11 d之后面盘幼虫破膜而出开始在水中浮游摄食,最后浮游幼虫匍匐到水底变成稚螺大约需要20 d。(3)在成熟期纵肋织纹螺雌、雄性腺转录组样本中共获得18648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344 bp。通过和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对Unigenes进行了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023个,其中,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性别相关,并且筛选出10个与性腺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此外,共筛选出155984个SSR和333354个SNP。本研究第一次采用转录组技术对纵肋织纹螺雌、雄性腺发育进行研究,这些数据将丰富海洋腹足类动物的分子生物学内容,这些数据将会有助于纵肋织纹螺的性腺发育研究并且可为其资源利用开发等研究奠定基础。

沈铭辉[6](2016)在《东风螺早期发育的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风螺(Babylonia)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东风螺科(Babyloniidae),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以及东南亚、日本和印度洋沿岸,因肉质鲜美、市场接受度高,而且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大,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具开发前景的优质海产腹足类之一。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是我国常见的东风螺种类,对于其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学以及多种组学进行研究,其结果不仅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产指导意义。本研究采集了海南方斑东风螺、泰国方斑东风螺、海南方斑雌性与泰国方斑雄性杂交种、泰国方斑雌性与海南方斑雄性杂交种以及泥东风螺五种东风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这五种东风螺的精子形态进行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这五种东风螺的精子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子的形态差异可以作为区分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的依据之一。另外,正反杂交种的精子形态基本上与亲本差异不大,但是在细微结构上与母本或者父本更相似。通过五种东风螺的精子形态比较,揭示了种间差异以及父母本与杂交种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东风螺的物种鉴别和遗传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体中期(MV)、后期(LV)以及稚螺期(YS)的RNA样品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共获得495,795条转录本,424,075条unigene,共有142,593条unigene至少在七大数据库中的一个得到注释。GO富集结果表明,在方斑东风螺的早期发育的三个阶段中,参与各种代谢过程的基因数目最多,说明在这些阶段中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十分旺盛。KEGG富集结果表明,在方斑东风螺的早期发育的三个阶段中,参与核糖体通路、溶酶体通路的基因最多,说明在这些阶段中蛋白质合成以及免疫反应也十分活跃,以满足幼体发育的需求和应对各种病原体的攻击。利用Q-exactive对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的面盘幼体中期(ZRZ-Ⅲ)、末期(ZRZ-V)和稚螺期(ZRZ-VI)三个时期进行LC-MS/MS分析,结果中定性到的蛋白质共计5,583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数目为1,419个。由GO功能注释的结果可知,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的蛋白质数量最多,多具有结合、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由KEGG富集的结果可知,参与到核糖体通路、碳代谢通路和溶酶体通路的蛋白质数目最多,说明在方斑东风螺幼体的三个发育时期,蛋白质合成和免疫相关的活动十分旺盛,与转录组的结果十分一致。采用HILIC UHPLC-Q-TOF MS技术结合数据依赖采集方式对4组不同营养状态下的方斑东风螺幼体进行全谱分析,包括刚孵出带卵黄囊(DX2)、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DX3)、卵黄囊消失摄食24h(DX4)以及卵黄囊消失饥饿24h(DX5)。在获得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数据后,本研究采用XCMS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和代谢物鉴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状态下幼体的代谢谱发生了一定变化,并筛选了显着性差异代谢物以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5,79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74种有具体描述;在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5,6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2种有具体描述。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参与代谢通路、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的代谢物发生了显着性差异变化。以方斑东风螺附着前面盘幼体(实验组E1及对照组C1)、附着后面盘幼体(实验组E2及对照组C2)和开始肉食性的稚螺(实验组E3及对照组C3)为研究对象,利用Q-exactive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海水酸化暴露后东风螺幼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响应。通过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共计鉴定到720个蛋白质,245个蛋白质具有相对定量信息。结果表明,E2和C2组相比,总的差异蛋白数目最多为148个,而C1和E1之间差异蛋白质数目为57个,C3和E3差异蛋白质数目为26个。在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中,E1上调的差异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核糖体、肌球蛋白复合体、线粒体;E1下调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中细胞骨架。E2上调的差异蛋白主要位于核糖体、细胞质、线粒体、膜结构、内质网;E2下调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中细胞骨架。E3上调的差异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细胞质;E3下调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综合利用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手段对于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营养状态、不同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相关数据资源的空缺。本实验通过筛选获得了与方斑东风螺幼体贝壳形成和变态阶段与生长、消化、抗逆、免疫相关的基因和差异表达的蛋白,以及在幼体在不同营养状态下体内差异变化的代谢物,从组学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对方斑东风螺幼体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所处的不同状态下体内的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代谢物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海洋腹足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朱丹丽,王晓清,曾志南,秦溱,熊钢,曾丹,严璐琪[7](2016)在《3个群体方斑东风螺线粒体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来自福建东山、广东湛江和广西北海的3个群体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COI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长度为680 bp,碱基组成显示A+T比例较高,约为62.42%;种群间多态位点数为32,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707±0.092,核苷酸多态性指数为0.001 85±0.000 3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252。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和织纹螺(Nassarius)为外群,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3个群体的方斑东风螺首先聚类到一起,然后与泥东风螺聚为一支,与织纹螺形成不同的分支。

朱丹丽[8](2016)在《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的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alato),俗称花螺,是广盐暖水性贝类,地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广西等沿海地区。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方斑东风螺作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螺类之一,需求量上升,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因长期人工养殖致使方斑东风螺种质出现退化现象,开展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其种质资源十分紧迫。本研究采用COI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福建东山(DSYF)、广东湛江(ZJYF)和广西北海(BHYF)三个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三个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COI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680 bp,碱基组成显示较高的A+T比例,约为62.42%;种群间多态位点数(Singleton polymorphic sites)为32,单倍型多样性(Hd±SD)为0.707+0.092,核苷酸多态性指数(Pi±SD)为0.00185±0.000 3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252。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和织纹螺(Nassarius)为外群,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三个不同养殖群体的方斑东风螺首先聚类到一起,然后与泥东风螺聚为一支,与织纹螺形成不同的分支。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14对引物对三个不同群体方斑东风螺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了5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9条(73.5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786个片段,片段大小在220-280 bp之间。三个不同群体的方斑东风螺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较小,种群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078,最小遗传距离为0.013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在种群内存在较高的多样性,三个地理种群显示出较大的遗传相似性,种群内的变异要远远大于种群间的变异。

李新伦[9](2012)在《罗氏沼虾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其病害愈来愈严重,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较大。2010年8月,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某养殖池塘出现突发性病害,病虾体弱无力,游离岸边,出水不久即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经本实验室初步分析和研究,确定该致病原是螺原体(菌株MR-1008),暂定命名为罗氏沼虾螺原体。螺原体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微生物,广泛寄生于昆虫和植物体内,有些具有严重的致病性,目前正式命名的螺原体有38种。螺原体的特征主要有五点:滤过性、螺旋性、运动性、无细胞壁及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证明高邮市患病罗氏沼虾致病原为螺原体,我们运用目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种类谱系分析金标准—16S rRNA基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其与非凡螺原体(Spiroplasma mirun)的16S rRNA基因有98%以上的相似性,之后,我们又通过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和科赫氏法则的验证,明确其为螺原体类病原微生物。这是继河蟹、克氏原螯虾和南美白对虾后又一次在水生甲壳动物中发现螺原体病原,也是首次在罗氏沼虾中发现的新型病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致病机理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是首个在水生甲壳动物体内发现的螺原体类病原微生物(GenBank登陆号:AY920929),它可以引起河蟹“颤抖病”,15天内死亡率高达100%,而用罗氏沼虾螺原体回感河蟹也可导致其发病并出现颤抖症状,且死亡率也高达100%,但周期较长。同时,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回感罗氏沼虾发现,30天内死亡率仅为54.2%,而用罗氏沼虾螺原体回感罗氏沼虾,30天内死亡率达83.3%。这些结果表明,从不同宿主分离得到的螺原体有不同的感染强度或者宿主对螺原体感染有不同的反应,两种螺原体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对螺原体而言,中华绒螯蟹比罗氏沼虾更敏感。此外,用罗氏沼虾螺原体多抗和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单抗7C8进行ELISA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未能明显区别两种螺原体。通过对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在最适温度下达到对数期的时间为24小时,最适pH值为7.2~7.6,最适盐度为0‰~1‰。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呋喃妥因、米诺环素、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麦迪霉素对罗氏沼虾螺原体有高度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综合说明:高邮市患病罗氏沼虾致病原为螺原体类微生物,但不同寄主来源的水生螺原体菌株对于不同的宿主具有不同侵染能力和毒力,推测可能是水生螺原体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变异和寄主选择压力造成的。

吴业阳[10](2012)在《方斑东风螺铜、锰、锌、需要量及两种锌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方斑东风螺为实验对象,研究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铜、锰、锌对方斑东风螺的增重率、壳长、壳宽、成活率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确定方斑东风螺对铜、锰、锌需要量及比较蛋氨酸螯合锌和硫酸锌的生物学效价。研究结果如下:(1)以硫酸铜为铜源,在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20mg/kg的铜,饲料中铜实际含量为:1.2、2.1、3.9、6.2、9.0、13.4、20.5mg/kg,共七个处理,每处理三个重复,每重复一个120L的白色塑料桶,每桶放80个螺。实验螺初体重为176.29±0.83mg,初螺长为9.43±0.03mm,初螺宽为6.01±0.04mm,实验期8周。养殖水体中铜含量为2.91μg/L。结果显示:不同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生长、成活率、肉壳比(SB/SR)、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着影响(P>0.05);内脏团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铜ATP转运酶(Cu-ATPas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着铜水平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各处理间有显着差异(P<0.05);螺软体部铜含量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螺壳中铜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以总SOD、CAT和Cu-ATPase活力为指标,通过折线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铜的需要量分别为5.83,5.61和4.18mg/kg;以Cu-ZnSOD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铜的需要量为5.87mg/kg。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方斑东风螺对饲料中铜的需要量为4-6mg/kg。(2)以硫酸锰为锰源,在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20mg/kg的锰,饲料锰实际含量分别为:2.42、3.25、4.83、6.90、8.98、12.7、19.2mg/kg,共七个处理,每处理三重复,每重复一个120L的白色塑料桶,每桶放80个螺。实验螺初体重为175.25±0.54mg,初螺长为9.43±0.04mm,初螺宽为6.02±0.03mm,实验期8周。养殖水体中锰含量为5.5μg/L。结果显示:不同锰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生长有显着影响(P<0.05),通过折线分析,以增重率(WGR)、壳长增长率(SLIR)和壳宽增长率(SWIR)为指标,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锰的需要量分别为:4.93、4.72和4.69mg/kg;各处理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成活率和肉壳比无显着差异(P>0.05);内脏团总SOD和MnSOD活力随着饲料锰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各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通过折线和二次回归曲线的分析,当饲料锰含量为9.1mg/kg时,总SOD和MnSOD活力最高;螺软体部锰含量随着饲料锰含量的增加先显着增加后减小(P<0.05),通过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东风螺对锰的需要量为11.21mg/kg,壳中锰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以生长为指标,方斑东风螺对锰的需要量为5.0mg/kg,以免疫酶活性为指标方斑东风螺对锰的需要量为9.1mg/kg。(3)以硫酸锌和蛋氨酸锌为锌源,在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30、50mg/kg的锌,硫酸锌组饲料锌实际含量分别为:7.1、10.1、15.3、23.4、33.0、54.4mg/kg,蛋氨酸锌组饲料锌实际含量分别为:7.1、13.0、17.0、28.3、41.9、62.8mg/kg,养殖水体中锌含量为5.74μg/L。共十一个处理,每处理三个重复,每重复一个120L的白色塑料桶,每桶放80个螺。实验螺初体重为106.25±0.00mg,初螺长为8.20±0.13mm,初螺宽为5.33±0.10mm。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锌水平和不同锌源显着影响方斑东风螺的生长(P<0.05),不添加锌组螺生长缓慢;东风螺增重率、壳长增长率、壳宽增长率、总SOD,CuZnSOD,CAT和AKP,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在硫酸锌实验组中,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折线分析得出东风螺对锌的需要量为15.3mg/kg,以免疫酶为指标,需要量为23-24mg/kg;在蛋氨酸锌组实验中,以增重率为指标,方斑东风螺对锌的需要量为11.3mg/kg,以免疫酶为指标,通过折线分析得出东风螺对锌的需要量为17-18mg/kg。各处理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成活率和肉壳比无显着差异(P>0.05);螺软体部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各处理螺壳锌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通过斜率比法,以东风螺增重率、壳长增长率、壳宽增长率、总SOD、Cu-ZnSOD、CAT、AKP酶活力和软体部中锌含量为指标得出蛋氨酸锌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264%、267%、170%、107%、125%、135%、223%和106%。蛋氨酸锌平均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75%,说明在东风螺饲料中蛋氨酸锌的生物学效价比硫酸锌高。

二、花螺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螺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养殖水体及中华鳖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采集
    1.3 样品前处理
        1.3.1 水样提取。
        1.3.2 生物样提取。
        1.3.3 净化。
    1.4 仪器条件
        1.4.1 色谱条件。
        1.4.2 质谱条件。
    1.5 食品安全指数(IFS)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优化
    2.2 前处理条件优化
    2.3 样品加标回收率
    2.4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和方法检出限
    2.5 实际样品中喹诺酮的含量
3 讨论
    3.1 水质样品中喹诺酮药物的残留状况
    3.2 中华鳖样品中喹诺酮药物的残留状况
4 结论

(4)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分布现状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考察内容与时期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实地考察
    3.3 委托调查
    3.4 福寿螺分布确定及相关数据获取
4 结果与分析
    4.1 福寿螺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分布现状
        4.1.1 江西省
        4.1.2 安徽省
        4.1.3 浙江省
        4.1.4 江苏省
        4.1.5 上海市
    4.2 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的北缘分布地区
    4.3 福寿螺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危害现状
    4.4 福寿螺入侵长江下游地区的途径和方式
5 讨论
    5.1 福寿螺在华东地区的北移趋势一直强劲,未能被有效遏制
    5.2 防治策略
        5.2.1 江浙一带的做法
        5.2.2 建议加强检疫
        5.2.3 建议加强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5)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胚胎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织纹螺的研究现状
        1.1.1 织纹螺简介
        1.1.2 织纹螺的分类与考古研究
        1.1.3 织纹螺的经济价值
        1.1.4 织纹螺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1.1.5 织纹螺胚胎发育研究
        1.1.6 纵肋织纹螺
    1.2 高通量转录组技术的在贝类研究的应用
        1.2.1 分子标记开发
        1.2.2 功能基因的筛选与挖掘
    1.3 贝类性腺发育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纵肋织纹螺摄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行为学摄像系统
        2.1.3 实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纵肋织纹螺摄食行为
        2.2.2 亲螺的繁殖行为
        2.2.3 纵肋织纹螺产卵期
        2.2.4 纵肋织纹螺卵袋形态
        2.2.5 亲螺大小对卵袋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纵肋织纹螺的摄食
        2.3.2 纵肋织纹螺繁殖习性
        2.3.3 纵肋织纹螺卵袋
        2.3.4 不同规格亲螺对织纹螺生产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纵肋织纹螺胚胎发育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藻类培养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纵肋织纹螺胚胎发育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纵肋织纹螺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雌雄个体性腺的分离及RNA提取
        4.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 结果
        4.2.1 测序及组装
        4.2.2 注释结果汇总
        4.2.3 Unigenes的功能分类
        4.2.4 性腺发育相关差异基因
        4.2.5 分子标记(SSR和 SNP)
    4.3 讨论
        4.3.1 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筛选
        4.3.2 性腺发育相关基因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6)东风螺早期发育的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腹足类研究概况
        1.1.1 海洋腹足类简介
        1.1.2 海洋腹足类开发利用现状
        1.1.3 海洋腹足类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1.2 东风螺的研究概况
        1.2.1 东风螺简介
        1.2.2 东风螺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
        1.2.3 东风螺生物学研究进展
        1.2.4 东风螺的养殖繁育现状
    1.3 海洋腹足类组学研究概况
        1.3.1 转录组学研究方法
        1.3.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1.3.3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1.3.4 组学研究方法在海洋腹足类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五种东风螺精子的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五种东风螺的精子结构
        2.2.2 主成分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方斑东风螺幼体变态的转录组学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建库测序流程
        3.1.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3.2 结果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2 转录本拼接
        3.2.3 基因功能注释
        3.2.4 CDS预测
        3.2.5 SNP和InDel分析
        3.2.6 SSR分析
        3.2.7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2.8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3.2.9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2.10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2.11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3 讨论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3.2 转录本拼接
        3.3.3 基因功能注释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第四章 方斑东风螺幼体变态的蛋白组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双向电泳凝胶分析
        4.2.2 蛋白质浓度测定
        4.2.3 SDS-PAGE分析
        4.2.4 肽段OD_(280)浓度测定
        4.2.5 蛋白质显着性差异分析
        4.2.6 蛋白质聚类分析
        4.2.7 GO功能注释
        4.2.8 KEGG通路注释
    4.3 讨论
        4.3.1 GO功能注释
        4.3.2 KEGG通路注释
        4.3.3 蛋白质聚类分析
第五章 方斑东风螺幼体营养的代谢组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实验质量控制
        5.2.2 各组样本的典型代谢物TIC图谱
        5.2.3 数据分析
        5.2.4 显着性差异代谢物
        5.2.5 差异代谢物KEGG代谢通路分析
        5.2.6 不同营养状态对幼体代谢的影响分析
    5.3 讨论
        5.3.1 数据分析
        5.3.2 显着性差异代谢物
        5.3.3 幼体卵黄囊消失过程中体内代谢的变化
        5.3.4 饥饿对幼体代谢的影响
        5.3.5 卵黄囊消失后摄食对幼体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 酸化暴露下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的蛋白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
        6.2.1 差异蛋白鉴定结果
        6.2.2 预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6.3 讨论
        6.3.1 酸化对呼吸作用相关蛋白的影响
        6.3.2 酸化对贝类免疫相关蛋白的影响
        6.3.3 海洋酸化对参与生物钙化与矿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6.3.4 海洋酸化对代谢的影响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的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方斑东风螺的研究概况
        1.1 方斑东风螺主要习性
        1.2 方斑东风螺的研究概况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2.1 遗传多样性概述
        2.2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2.3 遗传瓶颈
        2.4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5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3 线粒体DNA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3.1 线粒体基因
        3.2 线粒体基因的特点
        3.3 COI基因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
        3.4 SSR微卫星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应用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COI基因方斑东风螺多态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DNA提取和纯度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个不同群体方斑东风螺COI基因片段碱基组成
        2.2 序列多样性分析
        2.3 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方斑东风螺COI基因序列的组成特征
        3.2 方斑东风螺COI基因遗传多样性
        3.3 方斑东风螺的遗传变异情况
第三章 基于SSR标记的方斑东风螺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DNA提取和纯度检测
        1.3 目的片段PCR扩增和测序
        1.4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与条件优化
        1.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结果分析
        2.2 14对引物对方斑东风螺群体的多态性分析
        2.3 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2.4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微卫星引物筛选的方法
        3.2 SSR在方斑东风螺分子标记中的可用性评价
        3.3 三个不同群体方斑东风螺群体间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罗氏沼虾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罗氏沼虾的养殖现状及常见病害
        1.1 罗氏沼虾的养殖现状
        1.2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
    2 螺原体的研究进展
        2.1 螺原体的分类地位
        2.2 螺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罗氏沼虾螺原体病的发现及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1.2 样本采集
        1.3 电镜观察(TEM)
        1.4 螺原体分离与纯培养
        1.5 PCR检测螺原体
        1.6 回感实验
        1.7 16S rRNA基因鉴定和种系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患病罗氏沼虾的超微结构观察
        2.2 病原的分离和纯培养
        2.3 PCR检测结果
        2.4 回感实验
        2.5 16S rRNA基因测序和种系发生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两种螺原体区别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两种螺原体的交叉回感实验
        1.2 ELISA检测两种螺原体的差异
        1.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螺原体的交叉回感实验
        2.2 ELISA检测两种螺原体的差异
        2.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罗氏沼虾螺原体的生长特性研究及药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罗氏沼虾螺原体的生长特性的研究
        1.1.1 罗氏沼虾螺原体的记数
        1.1.2 罗氏沼虾螺原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1.1.2.1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
        1.1.2.2 罗氏沼虾螺原体的生长曲线
        1.1.2.3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pH
        1.1.2.4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盐度
        1.2 药敏实验
        1.2.1 待试抗生素
        1.2.2 R2固体培养基法
        1.2.3 R2液体培养基法.
    2 结果
        2.1 血球记数板计数法与CCU记数法比较
        2.2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
        2.3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曲线
        2.4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pH
        2.5 罗氏沼虾螺原体生长的最适盐度
        2.6 药敏实验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方斑东风螺铜、锰、锌、需要量及两种锌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方斑东风螺的研究进展
        1.1.1 方斑东风螺生物学特性
        1.1.2 方斑东风螺的营养学研究进展
    1.2 铜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1.2.1 铜需要量的研究
        1.2.2 铜添加形式研究
        1.2.3 铜缺乏和铜过量的研究
    1.3 锰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1.4 锌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1.4.1 锌需要量的研究
        1.4.2 锌添加形式的研究
        1.4.3 锌缺乏和过量的研究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铜需要量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饲料制备
        2.1.2 饲养管理
        2.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1.4 溶失率
        2.1.5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溶失率
        2.2.2 饲料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2.2.3 饲料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组成成分的影响
        2.2.4 饲料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肉壳比的影响
        2.2.5 饲料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2.2.6 饲料铜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铜含量和壳铜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铜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影响
        2.3.2 铜对方斑东风螺酶活力的影响
        2.3.3 铜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铜含量和壳中铜含量的影响
    2.4 小结
3 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锰需要量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饲料制备
        3.1.2 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3.1.4 溶失率
        3.1.5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溶失率
        3.2.2 饲料锰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3.2.3 饲料锰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组成成分的影响
        3.2.4 饲料锰水平对方斑东风螺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肉壳比的影响
        3.2.5 饲料锰水平对方斑东风螺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及组织锰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锰对方斑东风螺生长的影响
        3.3.2 锰对方斑东风螺酶活力的影响
        3.3.3 锰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和壳中锰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4 方斑东风螺对锌需要量及两种锌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饲料制备
        4.1.2 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4.1.4 溶失率
        4.1.5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溶失率
        4.2.2 两种锌源的不同锌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生长的影响
        4.2.3 两种锌源的不同锌水平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肉壳比的影响
        4.2.4 两种锌源的不同锌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组成成分的影响
        4.2.5 两种锌源的不同锌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和壳中锌含量的影响
        4.2.6 两种锌源的不同锌水平对方斑东风螺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4.2.7 蛋氨酸锌相对生物学效价的研究
    4.3 讨论
        4.3.1 两种锌源对方斑东风螺生长的影响
        4.3.2 锌源与方斑东风螺锌需要量
        4.3.3 两种锌源不同锌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和壳中锌含量的影响
        4.3.4 锌对方斑东风螺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4.3.5 蛋氨酸锌和硫酸锌相对生物学效价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花螺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技术在三亚海鲜旅游消费市场监管中的应用研究[D]. 宋江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21
  • [2]QuEChERS结合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研究[D]. 张颖.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养殖水体及中华鳖中6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 许凯伦,蒋倩倩,郑伊诺,徐汇镔,陆荣茂,周朝生,胡园.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1)
  • [4]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分布现状考察[J]. 戢小梅,王爱新,方林川,李长林,许林,杨守坤,刘宪葆,钟兰,刘义满. 湖北农业科学, 2020(22)
  • [5]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胚胎发育研究[D]. 梁书东.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东风螺早期发育的生物学研究[D]. 沈铭辉. 厦门大学, 2016(08)
  • [7]3个群体方斑东风螺线粒体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朱丹丽,王晓清,曾志南,秦溱,熊钢,曾丹,严璐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8]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的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D]. 朱丹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9]罗氏沼虾螺原体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D]. 李新伦.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7)
  • [10]方斑东风螺铜、锰、锌、需要量及两种锌源生物学效价的研究[D]. 吴业阳. 广东海洋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蜗牛人工养殖及市场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