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

洛阳市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杜文瑄,施益军[1](2021)在《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外向型经济作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各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差异形成原因对丰富对外开放研究和培育地区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理论和研究主要关注全国以及城市群等宏观角度,少有从省域的角度测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和地理集中度来分析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区域特征,再以对外开放度为基础对2003—2018年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8年江苏省地级市的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区域分布不均衡,而进出口总额发展空间格局趋于稳定;(2)整体来看,2003—2018年江苏省对外开放度先上升后下降,有较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和线性特征;(3)区域内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由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条件不同,空间分布仍存在巨大差异,呈现由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趋势。对于苏北和苏中地区,未来应该加强技术设备、交通环境和经济水平建设、承接苏南的先进技术和产业流动;苏南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最终实现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均衡发展。

郝诗雨[2](201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型服务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和带动作用。“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为我国沿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为研究区域,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旅游经济影响力及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三方面分析该区域旅游经济效应。选取2007-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首先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旅游收入增长与地区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经济影响力指数测算了旅游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文章分析了 10年来各省区旅游经济效应的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并就各省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效应的提升,以及各省之间的旅游合作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省区的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②10年间该区域的旅游经济影响力指数值均呈上升趋势,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波动期(2007-2009年)、快速上升期(2009-2014年)及高速上升期(2014-2017年),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逐渐加大。③各省之间的影响力指数存在差异,且差异呈先缩小后增大的态势。西南各省的影响力指数要高于西北各省;而西北各省之间的影响力指数值差异更大,且波动幅度较大。④各省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性最大,且对其增长的贡献也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西北地区旅游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明显大于西南地区。⑤旅游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性最大,且对其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⑥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带动作用要大于西北地区。为此,文章建议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树立特色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网,开通跨区域的旅游专线;构建大区域共赢竞合机制,以强代弱,促进共同发展;完善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等。

李婉星[3](2019)在《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东部沿海地区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一直快速发展,相比内陆地区率先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成果,而内陆地区的中西部城市发展相对较慢。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内陆地区的城市应该要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中把握住机会,加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河南省作为中部省份,处于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重要地理位置,研究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认清发展的优势、劣势,把握发展机遇,不仅对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更能加快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数据的收集分析了河南省省域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构建了包括开放基础、开放规模、开放结构、开放效益四大维度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17个地级市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2007-2017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17年各市排名依次是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驻马店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安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信阳市,濮阳市,鹤壁市,开封市,商丘市。(2)河南省17个城市通过系统聚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一级开放城市、二级开放城市、三级开放城市,开放程度依次降低。其中,一级开放城市为郑州,二级开放城市为洛阳市、焦作市、安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三级开放城市分别为壁市、商丘市、开封市、漯河市、濮阳市、周口市、信阳市。最后,针对三个开放层级的城市群,论文提出以自贸区为抓手,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升级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等对策建议,为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朱斌[4](2018)在《基于熵权法与TOPSIS的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推动区域间经济合作交流发展成为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中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对于处在倡议沿线的经济落后省份青海来说,借助定量评价来了解自身参与倡议建设的能力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水平的高低,找出自身内部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外在差距,对其未来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找准发展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外向型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分析了其内部差异性与外部差距,研究了自2001-2016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变化历程,探讨限制其发展的因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于研究内容的背景介绍。包括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数据来源及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以及相关概念的介绍与辨析,是本文的理论之基。第二部分主要对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研究。首先,建立评价体系和选择评价方法,然后分别基于熵值法赋权综合评价法与基于马氏距离改进的TOPSIS方法对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总体呈“N”字型发展,经济基础的良好发展对整体水平提升始终起到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后期外资利用水平的下降对整体水平的更好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二、发展质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幅度较小。这主要由于在历年发展中个别指标尤其是外资利用方面指标没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其总体发展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综合对外向型经济水平与发展质量的评价分析得出外资利用的恶性发展是限制青海省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对西部十一个省市进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对比评价分析。内部基于数据可比性,可得性对指标体系和研究时间与空间尺度进行修改,最后进行纵向和横向比对以发现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结论显示:一、青海外向型经济水平与发展质量在西部排名都比较靠后。表明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二、内部西宁、海东与海西三地外向型经济水平与发展质量变化基本相似。发展水平上西宁与海东、海西得分差距拉大,内部不均衡性增强,且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西宁对海东市在经济发展优势资源上存在一定的“主导效应”。第四部分结论与讨论,总结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延艳芳,尹怡,施志艳[5](2017)在《“一带一路”下的河北省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确立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为旅游业带了更广阔的旅游市场、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思路、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开放的发展思路,为发展外向型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北省虽然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区域,但却与"一带一路"战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向型发展道路也是河北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河北省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应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开放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为指导,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同时注重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更新,在此基础上构建外向型发展模式。

慕慧洁[6](2016)在《基于RMP框架的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海岸带逐渐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地区,开发潜力巨大。海岸带旅游不仅能促进海岸带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协同带动相关产业的综合性发展,进而推动沿海城市的整体发展,开发海岸带旅游资源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研究海岸带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条件,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的开发模式,对于促进海岸带旅游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海岸带旅游开发相关概念作出界定,阐述了与海岸带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对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进行了资源(R)、市场(M)、产品(P)分析,并且针对分析结果构建出烟台市海岸带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六大模式。论文主要内容有:第1部分:首先,叙述本文依托的研究背景,论述研究目的,分析理论和现实研究意义;然后进行文献综述,系统回顾和阐述有关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国内外文献及研究进展;接着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论文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阐述了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梳理了海岸带旅游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空白,明确了探索和研究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2部分:界定相关概念,论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回顾与梳理国内外关于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基础之上,界定了海岸带旅游开发相关概念,同时论述了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关联理论,为后文探索今后适用于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提供指导、借鉴和经验。第3部分:从R(资源)、M(市场)、P(产品)三个角度对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进行分析,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海岸带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作出归纳与评价,并运用同样原理,从资源价值(对应R)、区位条件(对应M)、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对应P)三个方面对烟台市海岸带地区所含各县市区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六大分区。基于R性和M性分析,归纳了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劣势,并据此构建出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和开发体系。第4部分:根据第三部分RMP分析与评价结果,结合烟台市各分区的状况,构建了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理念型、异质互补型、全方位开发型、塑造特色型、挖掘整合型、人工吸引物型六大开发模式。第5部分:结论与展望。论文对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针对六大分区的资源价值、区位条件、旅游生产方式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每一分区的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但资源评判的指标体系和开发模式的构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查理[7](2014)在《使用驱动因子对河南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20世纪末期,我国的住房体制进行了包括住房建设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等在内的重大改革。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的房地产业在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某些地区的房地产公司为了得到迅速的发展,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利益为代价,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管理开发无序、建筑废料激增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不利。所以,我国房地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省房地产行业进行了研究,同时,本论文还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了影响房地产产业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河南省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同时,本论文结合河南省1998年——2012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指标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又运用功效函数法分析各个指标对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影响房地产产业的四大因素为房地产因子、社会生活因子、城市环境因子以及能耗污染因子的结论;同时,本论文还测算了这四大因子之间的协调度,得到这四大因子发展不协调的结论。最后,本文从制定法律政策、调整供给结构、保护发展环境等角度和方面提出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爽[8](2014)在《黑龙江森林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着重阐述其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优势,进而提出外向型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旨在为黑龙江外向型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王雅明[9](2012)在《攀枝花市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提出将攀枝花市打造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战略构想,足以说明攀枝花对于攀西经济区、四川省和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分析,希望能解决如下问题:攀枝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开采进入中后期,资源枯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山地型城市,其城市空间形态极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发展;另外,攀枝花市还表现出产业单一化和重型化问题、城市功能不完善、政企混杂问题等。本文以特大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为理论基础,总结我国现已成为资源型特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归纳和分析攀枝花市在构建特大城市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并对照资源型特大城市的发展情况,找到其发展的不足和制约因素;最后,对攀枝花市在未来发展进行定位,并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与措施。攀枝花在构建百万人口特大资源型城市的道路上既具紧迫性也具可能性。针对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提出具体对策如下:(1)依靠新区建设,增加城市人口数量;(2)合理松散的城市空间布局;(3)提高综合利用率,延伸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4)发展特色产业;(5)完善交通网络;(6)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中心城市地位;(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功能重组;(8)加强政府功能。通过这些对策和措施,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攀枝花市在构建特大城市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加快城市提升的步伐。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来三个方面:第一,抓住了资源型城市和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双重内涵和特点;第二,抓住了“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市将被打造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这一契机,在这一特定条件下,考虑攀枝花市城市扩张和发展的道路;第三,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路径。

龚箭[10](2010)在《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方法—目的链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但目前海南经济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低碳节能方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实践活动,都具有样本示范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内外对海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学、岛屿开发理论、旅游者行为研究等,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区域经济学、岛屿开发理论为代表的资源学派,即主要分析岛屿的各种资源禀赋,并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另一类则是以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学、旅游者行为研究为代表的市场学派,即主要分析顾客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产品来满意顾客的研究分析。由于旅游产品不同于一次性的实体产品或服务,岛屿旅游者所体验的旅游产品是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包含众多实体产品和无形服务的综合感受。游客赴岛屿旅游既是为了欣赏和体验有形的资源和产品,也是为了体验和享受无形的旅游服务,同一种资源或景观,展现在不同类型的游客,带来的价值和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现行的研究理论均不能很好的将资源与市场进行连接,即将游客的心理偏好和资源进行结合研究,并得出可行的结论,为岛屿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本文引入市场营销学的“方法-目的链”的研究方法,将岛屿的资源和游客的个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即将旅游资源和产品或服务分成很多有区别但有联系的属性;旅游者付费花时间去体验具有某些属性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就会带来结果;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会产生有差异的价值感,也就是属性-结果-价值“方法-目的链”路径。通过分析岛屿的方法-目的链路径和不同岛屿路径的差异性,可以对岛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方法-目的链为理论基础,本文先构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型和发展模式,即以“旅游者,旅游产品供给者,旅游产品”组成的三要素;“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岛屿生产要素为基础,以旅游者价值为核心的营销五战略分析”的四步骤、八因子体系。通过对旅游者科学的细分,将游客分为一些有差异的群体,研究如何为这些群体提供与之匹配的旅游产品及组合;如何设计岛屿的品牌及形象来吸引游客;如何激励旅游产品供给者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等等。在构建海岛的发展模型和发展模式后,再用方法-目的链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岛、澳门、巴厘岛的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了4条有意义的属性-结果-价值路径,其中海南岛国内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放松、休闲和身心愉悦-享受生活;海南岛国外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旅游资源-经济性-享受生活;澳门旅游的游客主要的路径是丰富的旅游产品-猎奇性-享受生活;巴厘岛旅游的游客主要的路径是独特旅游资源-放松、休闲和身心愉悦-享受生活。实证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三个假设:属性、结果、价值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岛屿旅游者有不同的主属性-结果-价值路径;岛屿的旅游者有共性,即共同的属性-结果-价值路径。根据这4条路径和其他调查数据,对海南岛政策制定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政府应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的主驱动力。2.与当地居民共享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利益,政策对当地居民和企业应更具有亲和性。3.高、中、低档旅游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策略。4.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博彩旅游和红灯区旅游。5.重塑形象并对外积极推广。6.构建旅游预警系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
        1.2.2 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区范围
        1.5.2 数据来源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2 旅游经济效应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旅游经济学理论
        2.2.2 旅游溢出理论
        2.2.3 博弈理论
第3章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概况
        3.1.1 旅游业发展情况
        3.1.2 经济发展状况
    3.2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方法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协整关系检验
        3.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3.3 结果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分析
        3.3.2 协整检验分析
        3.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
第4章 旅游经济影响力分析
    4.1 旅游产业地位分析
        4.1.1 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
        4.1.2 旅游产业地位指数时空差异
    4.2 旅游业对社会需求扩张程度分析
        4.2.1 旅游需求扩张系数
        4.2.2 旅游需求扩张系数时空差异
    4.3 旅游业对社会产品实现程度分析
        4.3.1 社会产品实现深度系数
        4.3.2 社会产品实现深度系数时空差异
    4.4 旅游经济影响力分析
        4.4.1 旅游经济影响力指数
        4.4.2 旅游经济影响力的时空差异
第5章 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5.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旅游业关联系数
        5.1.1 灰色关联分析法
        5.1.2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
        5.1.3 结果分析
    5.2 基于弹性分析的旅游业关联效应
        5.2.1 研究方法
        5.2.2 对三次产业的贡献
        5.2.3 对第三产业各部门的贡献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树立特色旅游品牌
        6.2.2 完善旅游交通网,开通跨区域旅游专线
        6.2.3 构建大区域共赢竞合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6.2.4 完善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1.2.2 自贸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1.2.3 实证方法相关研究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
    2.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2.1.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2.1.2 开放型经济的特征
    2.2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后发优势理论
    2.3 自贸区及其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2.3.1 自贸区及其特征
        2.3.2 自贸区对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第3章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河南省自贸区发展现状
        3.1.1 河南省自贸区功能划分
        3.1.2 河南省自贸区发展情况
    3.2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3.2.1 经济基础
        3.2.2 对外贸易
        3.2.3 外商直接投资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选取原则
        3.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3.3 指标解释
        3.3.4 数据来源
第4章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构建
        4.1.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1.2 构建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4.2.1 数据处理
        4.2.2 测算过程
        4.2.3 结果分析
    4.3 聚类分析
        4.3.1 系统聚类法
        4.3.2 聚类过程
        4.3.3 聚类结果分析
第5章 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开放程度较高城市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5.1.1 深化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1.2 发挥郑州航空港和郑州跨境贸易试点优势
        5.1.3 创新驱动技术发展开放型经济
    5.2 开放程度中等城市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5.2.1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5.2.2 努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5.2.3 合力挖掘区位优势
        5.2.4 完善洛阳、新乡自贸区发展
    5.3 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5.3.1 放宽外商准入限制鼓励外商参与投资
        5.3.2 着力加强吸引外资工作
        5.3.3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5.3.4 引进外来人才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A 近似矩阵表
附录 B 17 个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结果(2007-2016)

(4)基于熵权法与TOPSIS的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外向型经济国外研究综述
        1.2.2 外向型经济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数据来源及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介绍
        2.1.1 外向型经济的概念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外向型经济与出口导向型经济
    2.3 基础理论介绍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资源禀赋论
        2.3.3 双缺口模型理论
        2.3.4 外贸—增长效应理论
第三章 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3.1 区位环境
    3.2 经济发展
        3.2.1 经济规模及发展态势
        3.2.2 产业结构形态
    3.3 外向型经济发展
        3.3.1 外贸发展
        3.3.2 利用外资发展
        3.3.3 国际旅游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评价
    4.1 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4.1.1 指标选择
        4.1.2 综合评价模型及运算
        4.1.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 外向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
        4.2.1 评价模型及运算
        4.2.2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影响青海省外向型经济水平因素定量分析
        4.3.1 评价因子及方法选择
        4.3.2 影响因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5.1 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际差距
        5.1.1 数据运算过程
        5.1.2 总体发展水平差距分析
        5.1.3 具体指标层发展水平差距分析
    5.2 外向型经济质量区际差距分析
        5.2.1 数据运算
        5.2.2 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 区内差异分析
        5.3.1 区内水平差异分析
        5.3.2 区内质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5)“一带一路”下的河北省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下河北省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1 必要性
        1.1.1 河北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河北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2“一带一路”下河北省发展外向型旅游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2.1 挑战
        2.1.1 旅游基础设施
        2.1.2 旅游产品内涵与质量
        2.1.3 旅游专业人才与服务技能
    2.2 发展建议
        2.2.1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旅游业发展思路
        2.2.2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2.3 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2.2.4 加大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力度
        2.2.5 注重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2.2.6 注重旅游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更新

(6)基于RMP框架的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海岸带
        2.1.2 海岸带旅游
        2.1.3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2.2 RMP框架理论
    2.3 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关联理论
        2.3.1 区位理论
        2.3.2 系统理论
        2.3.3 差异化发展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5 竞合理论
3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的RMP分析
    3.1 研究区范围界定
    3.2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R)分析
        3.2.1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概况
        3.2.2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3.2.3 基于R性分析下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劣势
    3.3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市场(M)分析
        3.3.1 旅游市场现状
        3.3.2 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
        3.3.3 基于M性分析下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劣势
    3.4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P)分析
        3.4.1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3.4.2 烟台市海岸带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4 基于RMP框架的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1 创新理念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2 异质互补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3 全方位开发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4 塑造特色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5 挖掘整合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6 人工吸引物型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使用驱动因子对河南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意义
        1.2.2 河南省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1.2 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3 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3 河南省房地产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1 河南省房地产产业发展历程
    3.2 河南省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
4 河南房地产产业持续发展驱动因子
    4.1 基本影响因素
        4.1.1 自然条件
        4.1.2 行政区划
        4.1.3 基本城市要素
    4.2 总体经济环境
    4.3 政策环境
        4.3.1 河南整体规划
        4.3.2 土地市场影响政策
        4.3.3 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政策
    4.4 中原城市群发展优势
    4.5 房地产行业地位
5 河南房地产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5.1 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1 初始指标体系
        5.1.2 指标的筛选分析
        5.1.3 指标体系的筛选确定
    5.2 评价方法的确定
    5.3 综合评价
        5.3.1 评价指标界限的确定
        5.3.2 评价结果计算
        5.3.3 评价结果分析
6 河南房地产产业持续发展建议
    6.1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6.2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6.3 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
    6.4 调整房屋供给结构
    6.5 扶持房地产二级市场
7 结论
参考文献

(8)黑龙江森林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外向型森林旅游的优势分析
2 发展外向型森林旅游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2.1 加大森林旅游产品规划力度、产品开发类型更均衡
    2.2 加强相关产业开发建设, 增强对外宣传力度
    2.3 培养外向型旅游人才, 提高服务质量
    2.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管理到位

(9)攀枝花市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大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资源型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攀枝花市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目的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本文的技术线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2.1 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及其基本特征
        2.1.1 特大城市的界定
        2.1.2 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
    2.2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2.3 城市规模理论
    2.4 百万人口资源型城市发展情况
        2.4.1 整体社会发展情况
        2.4.2 经济建设情况
        2.4.3 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2.4.4 城市空间形态
        2.4.5 小结
第3章 攀枝花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基础条件及其面临的问题
    3.1 攀枝花城市的历史演变
        3.1.1 城市形成初期(1965—1970年)
        3.1.2 大规模建设时期(1970—1978年)
        3.1.3 高速发展阶段(1979至今)
    3.2 攀枝花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基础
    3.3 攀枝花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有利条件
        3.3.1 城市腹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较低、开发潜力较大
        3.3.3 较健全的城市公共服务和较良好的环境治理
        3.3.4 工业基础坚实,区位优势独特
    3.4 攀枝花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制约因素
        3.4.1 经济发展面临城市腹地资源减少衰退的威胁
        3.4.2 产业布局受限,产业结构重型化
        3.4.3 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
        3.4.4 城市功能欠缺
        3.4.5 空间布局极为分散,不利于城市集中发展
第4章 攀枝花市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4.1 战略思路
    4.2 路径与策略
        4.2.1 依靠新区建设,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4.2.2 合理松散的城市空间布局
        4.2.3 提高综合利用率,延伸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
        4.2.4 发展特色钒钛产业
        4.2.5 完善交通网络
        4.2.6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4.2.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功能重组
        4.2.8 加强政府功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方法—目的链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流程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框架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一、分析角度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三、实践应用上的创新
第二章 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际旅游岛开发的由来、现状与趋势
        一、海岛的内涵
        二、海岛旅游的内涵与海岛资源
        三、国际旅游岛的内涵
        四、国际旅游岛开发的由来、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
        一、海岛旅游的区域影响
        二、海岛型旅游地的演化
        三、海岛旅游规划与管理
        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海岛旅游资源评价
        二、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国际旅游岛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 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海岛旅游开发的要素
        一、气候条件
        二、海岸线
        三、海水和海洋资源
        四、海岛区位和依托城市
        五、市场因素
        六、其他要素
    第二节 岛屿开发理论
        一、海岛开发的驱动力
        二、投资主体与海岛开发
        三、管理模式
    第三节 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理论
        一、旅游经济与区域旅游经济
        二、区域发展理论
        三、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四节 旅游地公共营销理论
        一、旅游地公共营销理论的内涵
        二、旅游地公共营销理论的诞生
        三、旅游地公共营销产品体系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理论
        一、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层次
        二、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三、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
    第六节 理论述评
        一、优点
        二、缺陷
第四章 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型的构建及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构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型
        一、旅游者
        二、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产品供给者
        三、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产品
        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四步骤和八因子分析
    第二节 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五策略分析
        一、旅游产品组合策略研究
        二、品牌和形象推广策略
        三、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供给主体分析
        四、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分析
        五、国际旅游岛钻石理论分析
    第三节 国际知名旅游岛屿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一、佛罗里达模式
        二、夏威夷模式
        三、香港模式
        四、澳门模式
        五、四种岛屿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第五章 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的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第一节 方法-目的链理论
        一、方法—目的链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方法—目的链的组成
        三、方法—目的链模型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 方法-目的链的研究方法
        一、阶梯法
        二、联结模式技术
        三、模糊逻辑分析法
    第三节 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实证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二、研究假设
    第四节 阶梯法——资料收集
        一、方法-目的链理论中数据收集的方法
        二、软式阶梯法的研究对象和访谈方式
        三、硬式阶梯法与问卷调查
    第五节 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三、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四、旅游者价值的方法-目的链总体分析
        五、四类海岛的旅游者关联矩阵与等级价值图
        六、3个假设的验证
    第六节 海岛旅游者特征及发展模式影响研究
        一、四类海岛旅游者各自的特征
        二、四类海岛旅游者总体特征
        三、四类海岛旅游者价值的异同对岛屿发展模式的影响
第六章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中政府角色研究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管理理论综述
    第二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府角色研究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主驱动力
        三、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策略
    第三节 吸引其他公共产品供给者的建议
        一、PPP公私合营的方式
        二、吸引非盈利机构参与旅游公共产品供应
        三、吸引有影响力的个人
    第四节 海南发展特种旅游项目的建议
        一、限制性、选择性的发展博彩旅游
        二、红灯区的去政治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贡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A]. 杜文瑄,施益军.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2021
  •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经济效应研究[D]. 郝诗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3]自贸区背景下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研究[D]. 李婉星.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4]基于熵权法与TOPSIS的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 朱斌.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5]“一带一路”下的河北省旅游业外向型发展模式研究[J]. 延艳芳,尹怡,施志艳.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7(02)
  • [6]基于RMP框架的烟台市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 慕慧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7]使用驱动因子对河南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查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6)
  • [8]黑龙江森林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分析[J]. 张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10)
  • [9]攀枝花市构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思路与对策研究[D]. 王雅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1)
  • [10]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方法—目的链的实证研究[D]. 龚箭. 武汉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洛阳市旅游外向型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