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

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

一、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伊丽[1](2021)在《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湿地是具有水陆相兼性和过渡性的一种独特生态系统,它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综合影响,湿地退化呈现普遍化、加速化和严重化的趋势,严重制约着区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制度保障。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是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两大核心问题,开展湿地生态需水与补水保障方案研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雄安新区高速城市化的建设背景下,以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河流湿地作为生态恢复的纽带,分析白洋淀的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计算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情况,模拟分析不同生态补水方案下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情景,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性检验分析方法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法等从白洋淀气象要素、水文要素和湿地结构类型进行演变规律的分析,主要结论为:白洋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发量分别为509.2mm、883.8mm,呈现显着下降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12.55℃,年平均气温呈现不显着上升趋势;以水位作为典型水文要素进行研究,确定白洋淀最低生态水位和适宜生态水位分别为5.89m和7.14m,确定了年内理想的水位变化过程;白洋淀湿地结构类型变化情况明显,具体表现为居民地面积不断增加、挺水植物面积减少、旱地和开阔水体波动变化。(2)通过构建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确定雄安新区发展阶段湿地生态保护目标,计算得到雄安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其中,河流湿地丰、平、枯水年生态需水量为19300.2×104m3/a、19366.5×104m3/a和19368.1×104m3/a。白洋淀生态需水量包括白洋淀生态耗水量和生境蓄存量,在丰、平、枯水年生态需水量为40312.8×104m3/a、44371.9×104m3/a和46407.8×104m3/a;受白洋淀生态蓄存水量的影响,白洋淀生态耗水量和生态需水量年内需水变化过程并不匹配。(3)充分挖掘雄安新区湿地多水源联合调配补水的潜力,构建不同水平年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方案,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年生态补水需求不同,丰水年考虑上游水库的联合调度补水的方案A2、平水年综合考虑上游水库联合调度、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B4和枯水年在现有调引水工程的基础之上考虑了南水北调东线应急补水的方案C4基本满足雄安新区生态需水量、白洋淀年内水位变化过程和生态换水量保障需求。

褚铄[2](2021)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资源形势的日趋严峻,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现阶段在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指导下我国最可行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流域内行政区间的初始水权分配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也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水权合理流转的最有效途径,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为了合理分配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本文收集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基础资料,分析了南四湖流域研究区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实际状况确定初始水权分配原则、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以2018年为基准年,建立不同分配模型对2030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进行分配。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2018年为现状基准年,预测得到2030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基本用水权7.71亿m3,流域生产用水权44.5亿m3。(2)基于AHP的模糊物元法计算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分配至行政区的初始水权,得到分配方案为济宁市16.77亿m3、枣庄市14.37亿m3、菏泽市12.80亿m3、泰安市8.27亿m3。基于熵权的TOPSIS法计算得到分配方案为济宁市23.46亿m3、枣庄市9.63亿m3、菏泽市15.20亿m3、泰安市3.92亿m3。(3)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计算模型分配结果与现状分配模式的关联度,构造友好度函数评价分配模型对流域友好程度,对比分析后选择基于熵权的TOPSIS分配模型结果为基础,采用多目标优化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优化后的分配方案为济宁市22.32亿m3、枣庄市5.59亿m3、菏泽市19.82亿m3、泰安市4.48亿m3。(4)综合对比后得到优化后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对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更加适配。根据优化方案结果建议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可保持济宁市现状初始水权分配量;为促进区域综合效益发展,适当增加枣庄市及泰安市初始水权分配量;为解决用水浪费问题,推行节水工作,适当缩减菏泽市初始水权分配量。

张亮[3](2019)在《南水北调东线跨流域生态应急调水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及其北延工程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过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多个省(直辖市),输水渠道主要利用原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多,水事矛盾复杂,调水协调及监管难度大。本文回顾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3次生态应急调水实施过程,总结了生态应急调水经验,对新时期调水工作进行了思考,以期对跨流域生态应急调水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王坤[4](2018)在《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四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流域面积31700km2,周边高程在36.79m以下的滨湖区地势低洼,涝水自排困难,区域内入湖河道坡降小,湖泊高水位对河道内水位顶托严重,滨湖区排涝对湖泊水位响应剧烈。南四湖正常蓄水位下平均水深1.5m,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湖泊水位是南四湖流域水资源及洪涝管理的关键因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13级泵站逐级提水,连通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五大天然湖泊,旨在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节点,既是受水区又是输水区,按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调水期为非汛期(10月到次年5月)。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以来,山东半岛遭遇大旱,水资源供需形势趋紧,多次在汛期实施应急调水。考虑到东线工程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和环境变化引发极端水文事件频繁增加,突破规划,在汛期利用东线工程实施应急调水,来缓解山东半岛等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矛盾,将趋于频繁。南四湖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汛期旱涝急转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湖泊平浅,滨湖洪涝灾害与湖泊水位响应敏感,为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因此,模拟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常规调度”与“应急调水”条件下的南四湖水位及滨湖地区洪涝特性变化,以及调水对南四湖水位、湖泊水面和流速分布时空变化的影响,揭示大型浅水湖泊对调水扰动的水文效应,是强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科学管理与受水区重要工程科学调度的基础,成为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南四湖及滨湖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湖泊~入湖河道~滨湖洼地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南四湖不同水位条件下滨湖区受涝情况,定量分析了湖泊流域受涝面积对湖泊水位变动的响应规律;模拟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常规调度”与“应急调水”两种条件下,遭遇不同暴雨条件下的南四湖滨湖区涝灾演变规律;模拟了南水北调工程按规划调水的第一个月对南四湖水位、湖泊水面和流速的影响。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构建了南四湖~入湖河道~滨湖洼地一/二维耦合水力学模型,该模型既能较好地模拟滨湖区涝水经泵站提排入河,再由入湖河道进入南四湖的动态过程,亦能很好地模拟区域内二级坝、排涝泵站等不同建筑物的调度行为。利用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发生的实际洪水对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通过对比南阳、马口、二级湖闸(下)、微山四个站点实测与计算的水位过程,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2)模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发生5年、10年和2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湖泊水位与滨湖区受涝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内遭遇上述3种量级设计降雨,设置上级湖初始水位33.5m、下级湖水位31.8m时,滨湖区内淹没水深大于10cm区域面积分别为777.8km2、875.5km2、965.0km2,淹没水深大于50cm区域面积分别为44.4km2、126.2km2、200.1km2。较上级湖初始水位33m、下级湖水位31.3m的情景,分别增加1.4%~16.63%和6.94%~36.12%;上级湖初始水位34m,下级湖水位32.3m情景较上级湖水位33.5m下级湖初始水位31.8m情景,受涝面积相对增加量分别在2.37%~3.44%和13.12%~51.02%。可见湖泊水位变幅相同时,初始水位越高,滨湖区受涝面积增加越大;滨湖区淹没深度大的区域较淹没水深小的区域面积增加更为显着。(3)以2003年作为典型年,研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汛期应急调水对南四湖流域受涝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汛期应急调水使2003年南四湖滨湖区淹没水深大于10cm和50cm的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3.04%和13.32%。应急调水情景下,二级坝枢纽提前4天开始下泄,相较于不调水情景,共多下泄了2.49亿m3的水量。加强降雨预报准确性及预见期是提高调水安全的重要措施。(4)以东线工程输水期(10月至次年5月)多年平均水位作为不考虑调水时南四湖初始水位,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南四湖调蓄水位作为调水情景初始水位,模拟了研究区内遭遇不同设计暴雨时的内涝过程,模拟过程中调水泵站开启。结果表明,降雨量为5年、10年、20年一遇情况,调水导致滨湖区淹没水深大于10cm的面积分别增加了 32.53km2、33.01km2、13.26km2,增加幅度在1.4%~1.63%之间;淹没水深大于50cm的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36.12km2、11.13km2、6.94km2,增幅在19.11%~36.12%。受调水影响,研究区内提前2小时出现重涝区域。(5)以2001年为典型年,模拟研究了东线工程按规划输水的第一个月(10月份)对南四湖水位、湖泊面积、流速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线工程的调水,逆转了2001年10月份南四湖水面逐日下降的趋势,调水进行1个月后,上级湖水位较不调水情况下提升了0.46m,使上级湖水位高于多年平均水位的天.数增加了 28天;南四湖下级湖水位较不调水情况下增加了0.7m,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的天数减小了 16天。东线工程对南阳湖及昭阳湖航道附近流速增加较大,对南阳湖与独山湖、昭阳湖与微山湖连接处水面面积及流速影响最为显着。

邱浩[5](2017)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诸暨高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文中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生态系统共同形成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调节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湿地公园是一种集生态知识普及、旅游观光、学术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在平衡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也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湿地公园建设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湿地公园的设计、规划、建设以及使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或者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积极的利用相关规划设计方法去避免或解决。本文首先阐述和解释了关于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理论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从湿地的概念、湿地公园的性质与概念以及湿地公园的分类中林业局和住房建设局分别提出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定进行解析,同时通过对成熟的湿地公园案例进行解析总结,明确对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上所需的科学知识、相关规定的理解以及对成功案例的经验吸收。第二对目前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的现状提出相关的设计困境,例如设计倾向、湿地的需水与补水、用地形态、水文变化、生态系统脆弱、规划设计内容的控制、多专业学科的配合等问题进行探讨。第三深入总体规划设计,通过对湿地公园基础分析、总结设计策略、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空间规划、湿地的生境与群落修复方法五个方面阐述,总结分析。最后针对诸暨高湖湿地公园的具体案例进行了具体的项目设计实践。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显着特点,因此该特点也决定了在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基于集约化理念的设计策略,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组织运用,更加高效合理的进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罗辉,王昊,张林[6](2015)在《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南四湖、东平湖生态补水的几点探讨》文中认为一、前言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沿线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跨流域、基础性重大战略工程,除调水功能以外,还具备防洪排涝、航运和沿线自然生态系统保障等作用。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试通水成功,标志着与胶东调水工程一起构建的山东"T"字型调水大格局形成。

丁秀珍[7](2015)在《2003年-2013年南四湖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湿地资源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南四湖是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枢纽。由于自然因素、人为活动等的影响,南四湖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威胁,使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了破坏。南四湖湿地景观变化的研究,对南四湖湿地的发展,协调处理各种问题至关重要。研究以南四湖湿地为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标与湿地转移矩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四期遥感数据、10年统计数据,以及其他辅助资料的基础上,利用ArcGIS.ERDAS.Fragstats以及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1)2003年-2013年,南四湖湿地景观类型及面积变化主要表现在,库塘和水田在内的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湖水域、河道、水草地和滩涂等自然湿地面积总体呈缓慢减少的趋势以及内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其他非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2)10年间,南四湖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以2009年为界,2003年-2009年,湿地景观不断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景观趋于多样化。2009年-2013年,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好转,多样化指数有所下降。(3)通过对2003年-2013年南四湖湿地的预测及动态建模得出,三次多项式y=a+bt+ct2+dt3能够较好地对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量化表达,并通过三次多项式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以及三阶导数,得到湿地各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来分析湿地类型面积变化的趋势。(4)景观类型的变化与气温、降水、湿度、日照时长等的变化密切相关,与国家生态补水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紧密相连,与社会经济中的人口增长显着相关。人为因素在整个景观格局的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影响程度日益增加。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将19个社会经济指标归为社会经济投入与产出的变化与人口的变化两大类。并以人工湿地的面积作为因变量,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量化值作为自变量,建立人工湿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关系式y=36387.303+655.181Y1-1960.302Y2方程拟合度R2值为0.945,拟合度比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湿地面积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

詹道强[8](2014)在《对南四湖应急生态调水的回顾与思考》文中提出2014年汛期,南四湖地区遭遇了2002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汛期6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五成,湖区蓄水不足历年同期的两成,南四湖上、下级湖水位均降至死水位以下,下级湖水位最低时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28m,南四湖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继20022003年实施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之后,2014年8月初国家防总决定再次实施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调水后的下级湖水位升高0.46m,高出最低生态水位0.18m,南四湖生态危机警报暂时得以解除。本文对南四湖2014年8月以及20022003年两次应急生态调水进行了回顾与思考。

丁秀珍,冯仲科,葛忠强,郑娜,姜楠南[9](2014)在《南四湖湿地补水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2000、2002、2004、2009年4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利用ArcGIS及其扩展模块patch analyst、ERDAS 9.2提取了4个时期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信息,选取斑块数(NumP)、平均斑块面积(MedPS)、平均形状指数(MSI)、周长面积比(MPAR)、平均斑块分形维数(MPFD)、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维数(AWMPFD)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四湖湿地补水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补水前,南四湖湿地景观破碎,湖水域及裸露滩地面积所占比例比较大,补水后,景观格局得到明显改善。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国家补水工程的实施。

屈璞,赵明根[10](2009)在《2002年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实践》文中提出2002年南四湖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河湖干涸,南四湖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为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实施了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自长江调水入南四湖。对缓解南四湖的旱情,维持基本的生态用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1.2.2 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1.2.3 湿地生态补水研究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雄安新区湿地概况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动植物资源
    2.2 工程概况
        2.2.1 水利工程概况
        2.2.2 防洪工程概况
        2.2.3 调引水工程措施
    2.3 水质概况
    2.4 土地利用概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洋淀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
    3.1 数据的收集
    3.2 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方法
        3.2.1 线性回归法
        3.2.2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3.2.3 湖泊生态水位确定方法
        3.2.4 水位变化过程评价指标
        3.2.5 遥感影像的提取及验证
    3.3 白洋淀气象要素演变分析
        3.3.1 降水量演变分析
        3.3.2 潜在蒸散发量演变分析
        3.3.3 气温演变分析
    3.4 白洋淀水文要素演变分析
        3.4.1 历史水位演变分析
        3.4.2 水位时期的划分
        3.4.3 生态水位的确定
        3.4.4 年内水位变化过程分析
    3.5 白洋淀湿地结构演变分析
        3.5.1 湿地结构类型
        3.5.2 湿地结构变化分析
        3.5.3 湿地结构转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1 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2 湿地生态需水的内涵
        4.2.1 湿地生态需水基本内涵
        4.2.2 湿地生态需水的影响因素
    4.3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的构建
        4.3.1 模型的结构
        4.3.2 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4.4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4.1 生态目标的确定
        4.4.2 典型年的选取
        4.4.3 生态需水计算参数的选取
        4.4.4 河流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4.4.5 白洋淀生态需水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研究
    5.1 生态补水的概念及内涵
        5.1.1 生态补水概念
        5.1.2 生态补水保障原理
        5.1.3 生态补水保障目标
    5.2 雄安新区湿地来水情况
        5.2.1 天然来水
        5.2.2 再生水
        5.2.3 生态补水
    5.3 雄安新区湿地生态补水保障分析
        5.3.1 生态补水要素分析
        5.3.2 生态补水方案的设置
        5.3.3 生态补水方案保障结果分析
    5.4 建议与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气候
        2.1.4 水系河流
        2.1.5 社会经济概况
        2.1.6 流域水资源状况
        2.1.7 流域现存问题
    2.2 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原则
    2.3 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的建立
    2.4 研究区基础数据
    2.5 初始水权分配方法
        2.5.1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物元法
        2.5.2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
    2.6 分配模型结果优化
    2.7 本章小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基本用水权
        3.1.1 流域生活用水权
        3.1.2 流域生态用水权
        3.1.3 流域基本用水权
    3.2 指标权重
        3.2.1 主观权重
        3.2.2 客观权重
        3.2.3 综合权重
    3.3 现状分配模式
    3.4 一次分配方案
        3.4.1 基于AHP的模糊物元水权分配模型
        3.4.2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水权分配模型
        3.4.3 合理性分析
        3.4.4 友好度评价
    3.5 二次优化方案
    3.6 初始方案与优化方案对比分析
        3.6.1 关联度比较
        3.6.2 友好度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探讨
        4.1.1 分配层次探讨
        4.1.2 分配方法探讨
    4.2 评价方法探讨
    4.3 分配方案探讨
    4.4 研究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4)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调水引起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1.2.2 湖泊流域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流域涝灾特性分析
    2.4 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现状
        2.4.1 防洪工程概况
        2.4.2 排涝工程概况
    2.5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对南四湖造成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四湖及其滨湖内涝影响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
    3.1 南四湖及滨湖区洪涝分析模型结构
    3.2 南四湖入湖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模型原理及工具
        3.2.2 一维河网模型建模与率定
    3.3 南四湖湖泊及滨湖洼地二维模型构建
        3.3.1 模型原理及工具
        3.3.2 二维淹没模型建立
    3.4 南四湖及滨湖区洪涝一/二维耦合模拟模型
        3.4.1 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原理及工具
        3.4.2 模型率定与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泊水位与滨湖洼地洪涝灾害的响应关系研究
    4.1 方案设置
    4.2 湖泊水位变动对滨湖区排涝影响规律分析
    4.3 滨湖区不同区域的内涝对湖泊水位变动的响应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四湖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文效应研究
    5.1 汛期应急调水对南四湖滨湖区受涝影响
        5.1.1 方案设置
        5.1.2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2 南水北调输水期对南四湖滨湖区受涝影响
        5.2.1 方案设置
        5.2.2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5.3 南水北调输水期对南四湖水文要素影响
        5.3.1 方案设置
        5.3.2 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5)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诸暨高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2 湿地概况
    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研究
    2.2 相关概念
        2.2.1 湿地
        2.2.2 湿地公园
        2.2.3 城市湿地公园
        2.2.4 生态规划
    2.3 湿地的分类与分布
        2.3.1 湿地公园的分类
        2.3.2 湿地公园的分布
    2.4 湿地的功能
    2.5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理念概念
        2.5.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5.2 恢复生态学理论
        2.5.3 城市生态学理论
        2.5.4 综合总结
    2.6 案例分析
        2.6.1 山东南四湖湿地公园
        2.6.2 英国伦敦湿地公园
    2.7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2.7.1 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两个角度的差异与融合
        2.7.2 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7.3 湿地的需水与湿地补水困境
        2.7.4 湿地水文环境变化与湿地公园设计
        2.7.5 人类活动加剧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2.7.6 湿地用地形态
        2.7.7 设计内容的控制
        2.7.8 多专业学科融合的困难
3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生境修复设计
    3.1 湿地公园基础分析
        3.1.1 确立湿地的类型
        3.1.2 周边环境的分析
        3.1.3 湿地生态资源分析
        3.1.4 湿地整体资源评估
    3.2 设计策略及设计内容控制
        3.2.1 湿地公园的设计目标
        3.2.2 针对设计困境提出集约化设计策略
    3.3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3.3.1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规划方法
        3.3.2 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法
        3.3.3 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
        3.3.4 功能分区的设计要点
    3.4 湿地景观空间的规划
        3.4.1 农田型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
        3.4.2 湖泊型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
        3.4.3 江河型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
        3.4.4 滨海型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
        3.4.5 修复型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规划
    3.5 湿地公园的生境修复
        3.5.1 策略
        3.5.2 修复技术
        3.5.3 湿地植物设计
        3.5.4 湿地生物的栖息地营造
4 项目设计实践--诸暨高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4.1 高湖湿地公园基础分析
        4.1.1 高湖湿地公园的类型
        4.1.2 周边环境分析
        4.1.4 高湖湿地生态资源分析与评价
    4.2 高湖湿地公园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4.2.1 规划原则与依据
        4.2.2 规划目标
        4.2.3 规划设计策略
    4.3 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4.3.1 总体规划设计
        4.3.2 功能分区
    4.4 高湖湿地景观空间规划
        4.4.1 景观结构体系
        4.4.2 植被结构体系
        4.4.3 生态结构系统
        4.4.4 空间结构体系
        4.4.5 功能结构体系
5 结论
    5.1 局限与不足
    5.2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南四湖、东平湖生态补水的几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2014 年南四湖应急生态调水过程
    1.应急生态调水工作背景
    2.应急调水过程及组织、协调
    3.调水规模和方案
    4.效果评价
三、2015 年东平湖调水补湖过程
    1.东平湖功能需求
    2.南水北调调水方案规定
    3.实际运行结果和需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应急调水有关问题的分析
    1.应急调水的组织发起及调度协调
    2.应急生态调水的费用核算
五、几点思考和建议
    1.关于南四湖、东平湖补水的生态水位讨论
    2.关于建立湖泊生态调水响应机制

(7)2003年-2013年南四湖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1.3.2. 景观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1.3.3. 南四湖湿地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数据及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提取工具
        2.2.3. 数据预处理
        2.2.4.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
        2.2.5. 分类数据后处理
3. 南四湖湿地景观分析与建模
    3.1. 南四湖湿地景观变化分析
        3.1.1. 湿地景观变化指标选取
        3.1.2. 湿地景观类型及指标变化
    3.2. 10年间南四湖湿地类型转移分析及预测
        3.2.1. 10年间南四湖湿地类型转移分析
        3.2.2.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南四湖湿地类型变化
    3.3. 湿地动态变化模型的研建
        3.3.1 湿地动态变化模型估计
        3.3.2 湿地动态变化模型构建
    3.4. 马尔科夫模型与动态变化模型的比较
4. 湿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4.1. 自然因素
    4.2. 国家政策的影响
    4.3. 社会经济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南四湖湿地补水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技术路线
    2.2 湿地分类系统及湿地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湿地景观格局面积变化
    3.2 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4 原因分析
    4.1 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国家生态补水工程的展开
5 结论与讨论

四、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雄安新区湿地生态需水分析与补水保障研究[D]. 伊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D]. 褚铄.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南水北调东线跨流域生态应急调水回顾与思考[A]. 张亮. 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 2019
  • [4]大型浅水湖泊对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文效应研究[D]. 王坤. 福州大学, 2018(03)
  • [5]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诸暨高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D]. 邱浩.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6]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南四湖、东平湖生态补水的几点探讨[J]. 罗辉,王昊,张林. 治淮, 2015(12)
  • [7]2003年-2013年南四湖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 丁秀珍.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8]对南四湖应急生态调水的回顾与思考[A]. 詹道强. 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 2014
  • [9]南四湖湿地补水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丁秀珍,冯仲科,葛忠强,郑娜,姜楠南.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5)
  • [10]2002年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实践[A]. 屈璞,赵明根. 调水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2009

标签:;  ;  ;  ;  ;  

南四湖生态补水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