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

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

一、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殷悦[1](2021)在《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郭奇备战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安排研究》文中指出对于竞技体育而言,赛前训练一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赛前训练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都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郭奇备战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郭奇此次锦标赛赛前训练特点,探索郭奇赛前训练规律,为郭奇精准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筑牢基础并提供指导依据。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测试法、观察法等方法对郭奇整个赛前训练阶段进行实时跟踪与数据监测,全方位剖析郭奇备战全过程。通过此次对郭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郭奇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阶段划分符合郭奇此次备战实际,各阶段任务划分针对性强,通过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训练安排,总成绩较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显着提高。(2)通过Simi Motion 3D动作智能捕捉分析系统与高速摄像技术对郭奇进行赛前技术诊断,为教练组提供数据化支持,针对郭奇技术薄弱环节,提出专门性训练手段予以矫正,使得各子项成绩显着提高,进而提升整体运动成绩。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诊断训练过程研究,值得全能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学习、借鉴并予以推广,有助于教练员全方位细致化地了解运动员所存在的技术弊端,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准确高效地提升运动员的整体水平。(3)为调控出运动员比赛所需的竞技状态并保持到比赛结束,郭奇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为“大负荷量→快速减量→高强度负荷”的转化规律,整体呈“跳跃式”变化,积极调动了郭奇的心理、生理的兴奋性,对机体实现不同程度刺激。(4)通过对郭奇18周的赛前生化指标变化监控,发现郭奇各阶段生化指标在可控范围内呈逐渐上升趋势,临赛阶段生化指标数据高于前期备战阶段,表明其备战状态良好,达到其预期备战效果。

宋玉莹[2](2021)在《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舞蹈啦啦操转体类技术技巧动作技能精细度高,难度大,运动员不易完成且不易整齐划一,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技术。儿童舞蹈啦啦操发展越来越好,成套动作水平提升,对技术技巧动作要求逐渐增高,儿童力量不足,影响转体类动作掌握,最终影响成套动作水平提升。本文尝试对儿童舞蹈啦啦操转体技术技巧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力图提高儿童转体类专项力量,提升转体类动作技术水平。方法:翻阅有关资料后,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确定本研究评价指标,将广州市海珠区腾星体育艺术中心的14名儿童组啦啦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对照组运用传统训练手段,实验组针对转体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技术动作特点—肌肉用力部位—力量训练手段),分别进行8周训练,每周一次,每次60min,测试实验前后转体动作专项力量(下肢力量耐力、躯干和下肢速度力量、下肢最大力量和躯干无氧力量耐力)和转体技术动作水平;动作完成情况(完成次数、完成时长、动作准确性)和动作艺术完成分情况(动作姿态控制、转体位移度)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下肢力量耐力提升且在实验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下肢力量耐力中侧控腿时长和后控腿时长在实验后较实验前反而下降。2.实验后,实验对象的躯干速度力量和下肢速度力量均得到了提高,实验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运动员在实验前后的10次触膝卷腹时长、10次屈腿外摆腿时长都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实验前后的下肢最大力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运动员躯干无氧力量耐力得到了提高,且实验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对象完成平转720°的完成次数差异较小,完成立转720°和阿拉C杠1080°的完成次数差异较大。实验对象舞蹈啦啦操转体技术中动作姿态控制、转体位移度和动作准确性表现实验组提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后两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可提高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下肢力量耐力,保障下肢动作处于良好的姿态控制。2.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能促进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躯干速度力量和下肢速度力量,提高了转体类动作的速度。3.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经过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后,两组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没有显着性差异。4.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可提高转体类动作的动作质量和稳定性,优化转体类动作艺术表现力发挥,提升运动员转体类动作运动表现。

吴杨敏[3](2021)在《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足球运动项目日趋激烈,持续时间长、节奏变化快,强度较大,身体对抗较多,且对球队整体及个人的技战术能力的要求更为全面和具体,意味着增强了运动员自身素质能力,专项身体素质水平高低是保障竞赛中个人技术的应用和整个球队战术安排能够顺利执行的基础,也是球队取胜的因素之一。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年龄均在14—16岁之间,是青春发育的特殊时期,她们各项身体素质也正值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鉴于此,如何将个体最佳的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在竞赛期间表现出来,就需要优秀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通过对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探寻浙江省U15年龄段三支代表队队员经过多年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其身体素质方面所存在的特征及其规律,科学的分析讨论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因子结构及综合评价,为浙江省女足后备人才选拔及身体素质训练提供一些宝贵性的意见与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了浙江省U15三支代表队的女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邀请专家筛选出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运用SPSS26.0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描述统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位置、不同训练年限和不同运动技术等级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最后再通过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最终测试的10项指标能够基本上反映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可作为综合指标来检验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2.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总体上存在差异性,其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因此,诊断和评价专项身体素质水平,探索其相关因素,对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及女足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各类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与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的影响,而专项灵敏素质与不同训练年限之间存在显着性的影响,因此越早接触灵敏素质的练习就能够使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对今后掌握新的技术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运动技术等级与身体素质成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其等级越高,专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4.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因子结构分为五类,根据这五类因子得分计算其综合得分:杭州代表队专项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最佳,嘉兴代表队次之,绍兴代表队相对较弱。

邵文凯[4](2021)在《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校园篮球联盟的成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篮球运动中,使得高校篮球队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比赛强度加大,对抗更加激烈。这要求大学生篮球队队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战术能力,同时也要有不错的核心力量来支撑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因此,核心力量尤其是专项核心力量对篮球运动非常重要。核心力量概念的提出至今已20多年,核心力量对竞技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共识,但不同项目所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应有所区别。尽管许多教练员和球员已经意识到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也在训练中融入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元素,但缺乏篮球运动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针对篮球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测试也缺乏较为权威的指标。为了探讨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校篮球队队员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专项核心力量的测试指标和训练内容向篮球和体能训练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评估的意见,制定了一套针对篮球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再以上海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为实验对象,将总共24位篮球运动员分为水平相当的两组,由同一名教练员执行训练计划,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实验组采用在力量训练中加入篮球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测试两个组的身体素质和篮球进攻技术成绩,结合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分析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身体素质和篮球进攻技术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经专家评估遴选后,高校篮球队队员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为:全场3/4场加速跑、15米*17次折返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限制区周边多向移动;篮球进攻技术的测试指标为:全场综合上篮、半场移动传接球、一分30秒长距离投篮、半场传切投篮、半场接球持球突破多个动作上篮。2.根据专家意见,设计出27个针对篮球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分为无器械、结合器械和负重三个阶段,经过12周不稳定环境下分层次的训练,高校篮球队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均有明显提高。3.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有显着提高作用,表现为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脚步灵活性都有程度的加强,但对速度和爆发力的影响效果不明显。4.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后,队员们的运球、传接球、跳起投篮、切入与摆脱、持球突破等各项进攻技术均有明显提高,表明专项核心力量对篮球进攻技术的提升优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5.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组队员在比赛中各项进攻技术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专项核心力量训练能使运动功能最大化,利于队员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

颜芬[5](2020)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动促进健康”是古今中外医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代表了中西方两种风格迥异的身体锻炼模式,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以往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某些认知偏差,为了更系统准确地揭示二者的异同,本文以“运动促进健康”为基础,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运动目标、运动方法和技术原理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二者在当代社会的沟通与结合进行思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动促进健康”是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分别代表了中西方体育健身的两种典型形式。2.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历史发展各有其特征:(1)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直接奠基于中国传统医学之上,在历史发展中始终延续着传统的医学观念与锻炼方法。(2)西方体育健身的发展也直接奠基于西方医学之上,近代西方医学的巨大变革使得西方体育健身在价值观念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转变,但在方法上则表现出一种历史延续性。(3)从近代开始,西方体育健身开始承载相应的民族和社会责任,相较起来,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从现代开始才逐步承担起推动国民健康的社会责任。3.在运动目标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健康;二者基于对身体的不同医学认知,在操作目标上则呈现出“补益精气”与“消耗能量”、“疏通经络”与“强化体能”两组有所差异的价值认知。4.在运动方法上,基于不同的操作目标,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在具体运动方法上差异显着。(1)在方法构成上,二者各有其方法系统,呈现出“内聚性”和“开放性”、“民族性”和“普遍性”两组对比状态。(2)在运动负荷上,二者都强调负荷适度的重要性,但在负荷大小上存在差异;对负荷的描述也呈现出“模糊”与“精确”两种形态。(3)二者在运动时空上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倾向于根据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某种规律性关系来安排运动时空。5.在技术原理上,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调身”、“调息”、“调心”锻炼的功能认知与实际运用差异显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肢体、呼吸、意念的运用方法较之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更加丰富且独特。(1)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通过肢体、呼吸、意念的调节,对人体的经筋进行锻炼,对气息的出入和运行进行控制,以疏通经络、保养精气,并通过意念的自我引导寻求达到“三调合一”的稳态,从而实现身体功能的整体性自我修复。(2)西方现代体育健身通过一定的肢体活动对肌肉、呼吸形成某种机械性刺激,使机体的运动功能得到锻炼、身体成份得到平衡,最终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造成良性影响。6.在沟通方面,当前西方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放在替代与补充医学的范畴内进行考察,态度有所保留;中国则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全盘接受,并倾向于将中国传统导引术和武术放在体育的范畴内进行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科学化”成为二者沟通的重要问题。“科学化”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沟通西方世界的一把钥匙,但当前单一的“科学化”研究也成为揭示其本质特征的一具枷锁。7.当前“整合医学”的流行和“自然医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结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也预示了其良好的前景。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多角度地开发人体的生命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现代人多方面的锻炼需求。

彭金根[6](2020)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学评价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并落实到各学科、专项中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已变得刻不容缓。田径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论在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当前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维度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的结构要素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教学大纲分析,得出目前体育院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有以下不足: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维度上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在评价方法上强调总结性评价,对于过程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且教师过于集权。(2)运用三轮专家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三个层次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55个,整个指标体系层层递进、相互联系,能较为全面的反映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需具备的专项能力要求。(3)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比权重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在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一级指标中,专项运动技能权重为0.420、教学能力权重为0.282、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权重为0.170、训练能力权重为0.087、科研能力权重为0.041,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在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教学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及训练能力,科研能力所占比重最少,但科研能力也是构成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要素。(4)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现状问题给出如下优化评价方案构想:优化评价方法,注重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强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通过设立多级专项课程考察,缩短评价周期加大考核频次,建立连续、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优化评价主体,实现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学生参与互动,将自评和他评结合;优化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紧扣田径教学目标体系,既要重视学生基本技术的评价,也要重视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实践的能力。

张翘楚[7](2019)在《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饼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训练方法也不断的呈现出创新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以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为代表的新兴训练方式由于对强化腰腹力量有着独特的效果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铁饼运动员的青睐,由于运动员的腰腹肌肉无论是发力顺序、发力大小、发力时间都会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深入的了解铁饼运动员腰腹发力的特点就是非常关键的了,而当前了解运动员腰腹肌肉发力特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肌电测量的办法。本研究的对象为腰腹部肌肉表面肌电,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6名女子二级以上成绩的铁饼运动员,分别进行斜杠抡摆、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运用肌电测试仪测试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的肌肉肌电变化。结果:1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斜杠抡摆动作时,腰腹部肌肉发力时序保持一致,均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发力。斜杠抡摆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由大到小排序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2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托球抡转动作时,左右两侧的五块肌肉发力贡献率是一致的,均是腹外斜肌发力贡献率最多,其次是髂腰肌,之后依次是竖脊肌、腹内斜肌和腹直肌。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托球抡转动作时,肌肉的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3经过6周的训练后,发现两组女子铁饼运动员在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的发力时序上出现了极显着差异,说明斜杠抡摆、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腰腹部肌肉发力时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4 6周的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的积分肌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积分贡献率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是腹外斜肌、髂腰肌、右侧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结论:1女子铁饼运动员斜杠抡摆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和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均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2女子铁饼运动员托球抡转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和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均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3经过6周的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的发力时序、积分肌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的发力时序、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在积分贡献率上,差别并不十分显着。4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表面肌电有不同的影响。

黄霄汉[8](2019)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文中指出里约奥运会是我国田径代表队表现最突出的一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的田径项目最佳战绩,随着东京奥运会的日益来临,田径作为夺金大项目,每个国家都对它非常重视。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代表队在东京奥运会的竞技形势进行分析,对我国田径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的竞技能力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田径代表队成绩越来越好,重新夺得金牌的同时还在男子竞走和三级跳远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女子投掷项目和竞走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不同的阶段,优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实现稳中求进。2、美国在大部分项目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一竞争格局目前有要被打破的势头,伦敦世锦赛有24个国家拿到了金牌,较往届来说,金牌得主变得更为分散,欧洲各国都在快速崛起,整体实力和强势项目也在慢慢浮出水面,金牌分散导致群雄割据,慢慢向多极化发展,各个项目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难以预测。3、在亚洲的田径竞争中,中国的优势一目了然,展现出绝对强势的地位。近三届奥运会都有奖牌入账,而且运动员的更新换代新老交替也越来越快,不停的有新鲜血液更新换代,不少小将的踊跃出来,但要达到争取奥运奖牌的高度还需继续努力。4、我国田径代表团在多元化开放式的训练体系下,各个项目整体竞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在东京奥运周期国内外大赛的表现实力来看,我国田径代表队在男子竞走项目有冲击金牌的实力,在男子三级跳远项目上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在女子竞走、铅球、链球项目上具有冲击金牌的实力,在女子马拉松、竞走项目上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大批年轻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让这几个项目形成了更好的良性竞争,让我们的团队在国际赛场上继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继续对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形成科学的监控和竞技状态的规律性控制,着重研究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和训练及赛前状态等规律性研究,使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运动训练和运动实践的过程中。本研究对我国田径代表团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有一定的实际性意义,也为我国田径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贡献一份力量。

樊晓婕[9](2019)在《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篮球这项体育运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逐渐提出更高要求。篮球运动员为了能在训练过程中较快掌握各专项技术,比赛时保证各项技术动作运用流畅,身体协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直接影响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没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就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将篮球的技战术正常发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结合篮球运动的专项特征,设计并制定训练计划,以大连理工大学12名女篮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协调性训练,训练前后进行FMS功能性运动测试和定点投篮、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运球急停跳投等三项投篮测试。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经过8周的协调性训练,女篮FMS功能性运动测试得分从训练前的14.58提高到训练后的18.08,训练后功能性运动测试得分较训练前具有非常显着性的提高(P<0.01)。2.经过8周协调性训练,女篮队员的定点投篮命中率从50.28%提高到61.11%,协调性训练后定点投篮命中率与训练前相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命中率从训练前的53.33%提高到训练后的67.5%,具有非常显着性的提高(P<0.01);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从52.5%提高到65.83%,协调性训练后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与训练前相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8周的协调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女篮队员身体核心区域各关节、肌肉等的稳定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对女篮队员身体功能动作能力提高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伤病的产生。2.8周的协调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女篮队员定点投篮、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对女篮队员专项投篮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高方青[10](2019)在《青少年手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以泰安市体校手球运动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核心力量训练在手球运动中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对核心力量训练在手球运动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核心力量训练的优点所在,为今后我国手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可行的借鉴和参考。笔者以山东省泰安市体育运动学校16名手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在查阅文献资料及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方案,将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在实验前对两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然后对两组运动员分别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的模式,经过8周的训练之后,再次对两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进而验证核心力量训练对于青少年手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的效果。研究表明:(1)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显着提高青少年手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2)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青少年手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3)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个体效率。(4)通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促进运动员在对抗、跑动和做出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防止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5)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都有各自的优点,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二者的训练方法和内容进行协调,形成二者的优势互补。

二、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郭奇备战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十项全能项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十项全能项目发展现状
        2.1.2 有关十项全能技术、体能方面的研究
        2.1.3 有关十项全能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方面的研究
    2.2 有关赛前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赛前训练的概念释义
        2.2.2 有关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研究
        2.2.3 有关十项全能运动员赛前训练个案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测试法
        3.2.4.1 三维录像测试
        3.2.4.2 生化指标测试
        3.2.5 观察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郭奇备战2020 年全国锦标赛赛前总目标、阶段及任务安排
        4.1.1 郭奇备战2020 年全国锦标赛总目标
        4.1.2 郭奇2019 年、2020 年两次全国锦标赛成绩对比分析
        4.1.3 郭奇赛前训练周期的阶段划分与阶段任务
    4.2 郭奇赛前训练内容的安排与分析
        4.2.1 郭奇赛前训练阶段周计划课程安排与分析
        4.2.2 郭奇赛前综合训练课的安排与分析
        4.2.3 郭奇赛前技术训练课的安排与分析
        4.2.3.1 郭奇赛前速度类项目技术分析与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3.2 郭奇赛前跳跃类项目技术分析与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3.3 郭奇赛前投掷类项目技术分析与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3.4 郭奇赛前耐力类项目的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4 郭奇赛前体能训练课的安排与分析
        4.2.4.1 郭奇赛前力量素质的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4.2 郭奇赛前速度素质的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2.4.3 郭奇赛前耐力素质的训练课安排与分析
    4.3 郭奇赛前训练负荷安排与分析
        4.3.1 郭奇赛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安排特征
        4.3.2 郭奇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监控
        4.3.2.1 血红蛋白指标变化与分析
        4.3.2.2 血清睾酮指标变化与分析
        4.3.2.3 血清肌酸激酶指标变化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舞蹈啦啦操的定义
        2.1.2 儿童的界定
        2.1.3 转体动作的相关概念
    2.2 国内儿童舞蹈啦啦操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2.2.1 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2.2.2 舞蹈啦啦操转体动作的研究现状分析
        2.2.3 儿童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分析
    2.3 国外关于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视频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对比分析
        4.1.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转体类动作下肢力量耐力对比分析
        4.1.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转体类动作躯干速度力量和下肢速度力量对比分析
        4.1.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转体类动作下肢最大力量对比分析
        4.1.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转体类动作躯干无氧力量耐力对比分析
    4.2 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完成情况对比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质量对比分析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稳定性对比分析
    4.3 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艺术完成分情况对比分析
        4.3.1 实验前后转体类动作姿态控制对比分析
        4.3.2 实验前后转体类动作转体位移度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问提纲
    附录B 专家问卷
    附录C 舞蹈啦啦操评分表
    附录D 舞蹈啦啦操技术评分表
    附录E 实验组主要训练手段
    附录F
    附录G 转体动作视频打分统计表

(3)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1.4.2 现代女足比赛的特征与需求
        1.4.3 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特征
        1.4.4 不同运动项目专项身体素质研究
        1.4.5 足球运动身体素质状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测试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3.1.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确定的程序
        3.1.2 预选指标
        3.1.3 初选指标
        3.1.4 复选指标
        3.1.5 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专家筛选确定指标
    3.2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分析
    3.3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
        3.3.1 不同位置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3.3.2 不同训练年限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3.3.3 不同运动技术等级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3.4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因子分析
        3.4.1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矩阵
        3.4.2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适用性检验
        3.4.3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因子提取
        3.4.4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3.4.5 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因子命名
        3.4.6 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因子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4)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核心力量概念的界定
        2.1.2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1.3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2.1.4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进攻技术影响的研究
        2.1.5 关于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球员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影响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录像观察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指标的确定
        4.1.1 测试指标的设计
        4.1.2 测试指标的选择
    4.2 力量训练内容的确定
        4.2.1 力量训练内容的设计
        4.2.2 力量训练内容的选择
        4.2.3 实验组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和安排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分析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身体素质的分析
        4.3.2 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分析
        4.3.3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分析
        4.3.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身体素质的分析
    4.4 实验组和对照组篮球进攻技术的分析
        4.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进攻技术的分析
        4.4.2 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进攻技术的分析
        4.4.3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进攻技术的分析
        4.4.4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进攻技术的分析
    4.5 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后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一)普遍的社会议题
        (二)比较视野的确立
        二、研究意义
        (一)学科建设意义
        (二)健康战略意义
        (三)文化推广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二、关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思考与启示
        (一)对以往研究的思考
        (二)对当前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基础概念辨析
        一、“中国”与“西方”
        (一)“中西比较”的基础
        (二)“中西比较”的传统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相关概念
        (一)“健身”与“体育健身”
        (二)“西方体育健身”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相关概念
        (一)“养生”与“体育养生”
        (二)“气功”与“导引”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中国体育健身”
        四、概念种属关系分析
        (一)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
        (二)概念种属关系图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比较逻辑
        一、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研究范式
        (二)相关问题的理论解析
        二、比较逻辑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一)比较逻辑的建构
        (二)比较对象的历史溯源
        (三)比较的具体展开
        (四)比较落脚点的思考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创新点
        (一)拓展了关于西方体育健身的相关认知
        (二)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比较逻辑框架
        (三)形成了基于问题的系统化比较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历史分析法
        (四)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历史溯源
        一、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一)先民的生存经验
        (二)普遍的养生关注
        二、两汉至五代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一)系统化归纳与专门化发展
        (二)理论的丰富与深化
        (三)方法的丰富与成熟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一)医学对导引术的持续重视
        (二)导引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归向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二)现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历史溯源
        一、古希腊的体育健身
        (一)古希腊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二)希波克拉底的体育健身观念
        二、古罗马的体育健身
        (一)古罗马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二)盖伦的体育健身观念
        三、中世纪的西方体育健身
        (一)中世纪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二)阿维森纳的体育健身观念
        四、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
        (一)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二)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医学转向
        五、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
        (一)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二)西方现代医学对体育健身的关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动目标比较
    第一节 根本目标比较
        一、中西方“健康观”的趋同性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全面健康观”
        (二)西方现代医学的“全面健康观”
        二、中西方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一)生理目标的一致性
        (二)心理目标的一致性
        (三)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节 操作目标比较
        一、“补精气”与“耗能量”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补益气血”的重视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消耗能量”的重视
        二、“通经络”与“强体能”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通”的重视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强”的重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方法比较
    第一节 方法构成比较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
        (一)导引
        (二)武术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
        (一)专门锻炼方法
        (二)体育运动锻炼方法
        三、中西方方法构成比较
        (一)“内聚性”与“开放性”的对比
        (二)“民族性”与“普遍性”的对比
    第二节 运动负荷比较
        一、中西方对“负荷适度”的共同重视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对“负荷适度”的强调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对“负荷适度”的强调
        二、中西方对“运动负荷”的差异认知
        (一)“形劳不倦”与“超量恢复”
        (二)“模糊”与“精确”
    第三节 运动时空比较
        一、中西方“运动时域”比较
        (一)中西方对“自然节律”的共同遵守
        (二)中西方对“运动时域”的差异认知
        二、中西方“运动空间”比较
        (一)中西方对“自然环境”的共同重视
        (二)中西方对“运动空间”的差异认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原理比较
    第一节 “调身”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西方对“肢体”锻炼的不同认知
        (一)传统中医对“肢体”锻炼的认知
        (二)现代西医对“肢体”锻炼的认知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原理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构成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身”技术原理
        三、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原理
        (一)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构成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身”技术原理
        四、中西方“调身”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西方“调身”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身”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第二节 “调息”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原理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呼吸”的认知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构成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息”技术原理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息”技术原理
        (一)西方现代医学对“呼吸”的认知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呼吸”形式
        (三)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息”技术原理
        三、中西方“调息”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西方“调息”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第三节 “调心”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原理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心”的认知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构成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调心”技术原理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调心”活动
        (一)西方现代医学对“心”的认知
        (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意识”活动
        三、中西方“调心”技术原理比较
        (一)中西方“调心”技术的差异性及其原理阐释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心”技术原理的现代科学阐释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沟通与结合
    第一节 沟通现状及其反思
        一、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认知
        (一)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认知历史
        (二)西方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态度
        二、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认知
        (一)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认知历史
        (二)中国对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基本态度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科学化”反思
        (一)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研究共识
        (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科学化”的局限性
    第二节 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结合的可行性
        (一)医学发展的方向——整合医学
        (二)医学发展的出路——自然医学
        二、结合的必要性
        (一)对人体生命功能的多角度关注
        (二)对现代人类需求的多方面考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能力
        2.1.2 专项能力
        2.1.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
        2.1.4 评价、指标、指标体系
    2.2 理论基础——系统评价理论
    2.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研究
    2.4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的研究
        2.4.1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
        2.4.2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现状的分析
    2.5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研究
        2.5.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结构的研究
        2.5.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研究
        2.5.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评价的研究
    2.6 国内外相关研究
        2.6.1 国内相关研究
        2.6.2 国外相关研究
    2.7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参考依据
        4.1.1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4.1.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目标分析
        4.1.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4.1.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分析
        4.1.5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的不足
    4.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构建流程
        4.2.2 构建原则
        4.2.3 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4.2.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体系
    4.3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权重的确定方法
        4.3.2 计算指标权重
        4.3.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方案优化构想
        4.4.1 优化评价方法,注重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
        4.4.2 优化评价主体,实现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4.4.3 优化评价内容,紧扣田径教学目标系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7)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肌电研究进展
        1.3.2 腰腹部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斜杠抡摆
        1.4.2 托球抡转
        1.4.3 腰腹部肌肉
        1.4.4 表面肌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测量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2.7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斜杠抡摆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实证研究
        3.1.1 肌肉发力时序
        3.1.2 积分肌电
        3.1.3 积分贡献率
    3.2 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实证影响
        3.2.1 肌肉发力时序
        3.2.2 积分肌电
        3.2.3 积分贡献率
    3.3 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与分析
        3.3.1 实验前两组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测试结果对比
        3.3.2 实验后两组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测试结果对比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附录

(8)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田径代表队在历届奥运会的竞争力
    3.2 东京奥运周期我国田径代表队在国内外大赛的竞技实力分析
    3.3 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代表队竞技实力展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协调的研究
        2.1.1 协调的概念
        2.1.2 协调的生理机理
        2.1.3 协调的构成要素
        2.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关于协调性训练的研究
    2.3 关于篮球运动员协调性的研究
    2.4 关于篮球投篮命中率的研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试法
        3.2.3 实验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方案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对象
        4.1.2 实验地点
        4.1.3 实验时间
        4.1.4 实验器材
        4.1.5 实验控制因素
        4.1.6 实验误差及控制
        4.1.7 实验测试指标
        4.1.7.1 FMS功能性运动测试
        4.1.7.2 投篮命中率测试
    4.2 训练方案
        4.2.1 训练内容
        4.2.2 训练计划
5 结果与分析
    5.1 协调性训练对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协调性训练前后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
        5.1.2 协调性训练前后女篮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分析
    5.2 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协调性训练前后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
        5.2.2 协调性训练前后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分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青少年手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以泰安市体校手球运动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和核心力量
        1.3.2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
        1.3.3 核心力量训练在手球项目中的运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比较分析
        3.1.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力量素质比较分析
        3.1.2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运动能力比较分析
    3.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力量素质和运动能力比较分析
        3.2.1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力量素质比较分析
        3.2.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运动能力比较分析
    3.3 核心力量训练对手球运动项目的影响
        3.3.1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手球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
        3.3.2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手球专项力量的影响
        3.3.3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个体效率的影响
        3.3.4 核心力量训练对预防手球运动损伤的影响
        3.3.5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3.4 核心力量在手球项目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郭奇备战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前训练安排研究[D]. 殷悦. 山东体育学院, 2021(02)
  • [2]儿童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动作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 宋玉莹.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D]. 吴杨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进攻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邵文凯.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5]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D]. 颜芬.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8)
  • [6]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彭金根.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7]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D]. 张翘楚. 吉林大学, 2019(03)
  • [8]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竞技形势分析[D]. 黄霄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9]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樊晓婕.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青少年手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以泰安市体校手球运动员为例[D]. 高方青.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标签:;  ;  ;  ;  ;  

高校铁饼运动员强化训练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