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育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

通过体育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

一、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炜[1](2021)在《篮球选修课对普通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

刘康乐[2](2021)在《“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网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运动教育模式是由西登托普教授于20世纪提出的,该模式强调培养有运动能力、有运动素养和运动激情的运动者。两者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实践研究却不够深入,多数研究只是套用该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在超长教学时间下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本文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不足,借助微信平台辅助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微信平台辅助运动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运动动机,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运动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本研究对优化高校网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网球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并丰富微信平台辅助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网球普修班的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班(22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22人)采用微信平台辅助运动教育模式,通过实验前对微信线上教学和运动教育模式相关文献的研读,并根据实际情况及专家建议对实验测试指标、教学实施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经过16周,32次课(64课时)的教学实验,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创建的团队氛围和比赛的平台更能满足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因此,学生学习网球的动机更强烈,更有利于学生运动动机的内化,使学生网球学习动机更加的稳定。2)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网球兴趣的效果更加显着,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网球运动中,并且学生在网球学习中的自主性更强,对网球运动关注度更强。在学生消极兴趣维度的提升没有显着性的差异,但是该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没有导致学生对网球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3)传统教学模式与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专项身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但是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成绩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明显,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10米折返跑上没有显着的差异。4)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通过网球相关游戏的穿插以及真实比赛情景的创建,有助于学生网球技能的提升和战术意识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正手击球的稳定性和深度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并且实验班学生正、反手击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要略优于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反手击球的稳定性,但在反手击球深度方面的提升弱于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虽然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发球技术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实验班学生更追求发球的角度,有更强的战术意识。两个班级在发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上差异很小。

王梦雅[3](2021)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两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显示,我国大学生肺活量水平、爆发力、耐力素质、力量耐力和速度水平等体质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是我国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课程之一,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传统太极拳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与缺陷。健康体适能是原有身体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效率并维持自身健康的基础。它可以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来评价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提高与改善体质健康水平,对人体健康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健康体适能教学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及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实验法与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商丘师范学院选取(非体育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82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44人。对照组按照商丘师范学院传统太极拳教学内容进行,实验组按照本研究设计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内容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在同一时间进行相关体质指标的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1000米/800米)。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有效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更科学的验证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结果:在经过13周教学实验后,1、实验组男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以及引体向上三个指标成绩有显着提升(p<0.05),其中50米跑与引体向上指标存在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三个指标的成绩虽然有稍稍进步,但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提高(p>0.05)。2、实验组女生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有显着性提高(p<0.05),在肺活量、立定跳远与800米跑指标上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p>0.05)。3、对照组女生肺活量与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不存在显着性提升(p>0.05);对照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成绩在13周后有所进步,但也不存在显着性的提高。4、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太极拳期末考试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与高校传统太极拳课程相比,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的太极拳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主要对女大学生肌肉耐力、速度素质、身体柔韧性方面有显着的提高;男大学生主要是在速度素质、下肢力量以及肌肉耐力方面有显着性的提高;2、对照组学生在进行13周的传统太极拳课程教学后,女生的肺活量与身体柔韧性两个指标上有所改善与提高;男生主要在下肢力量与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成绩要优于实验前;3、经过十三周的教学实验,无论是传统太极拳教学班级的学生,还是太极拳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班级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能,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完成与通过太极拳课程学习与考试的同时,自身体质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与全面发展。

邓旭[4](2021)在《篮球游戏对高校女大学生篮球专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游戏教学法很早就运用于教学中,在开始阶段主要运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发展到引入高中甚至进入大学体育课阶段,游戏教学法独特的趣味性和简捷性深受学生的欢迎。故本研究以篮球游戏对篮球专项班女大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探究篮球游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对女大学生在专项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方面是否存在优势或不足,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女大学生篮球教学提供服务。本文将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实验对象通过开展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对比两个篮球班的女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专项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的区别,验证篮球游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检验并分析。运用专家访谈法解决篮球游戏的选择、设计、负荷大小和对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方面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论文的选题依据和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1)经过16周的实验干预后,实验班女大学生实验前后15米*17趟跑的成绩p值为0.027<0.05,说明实验干预后15米*17趟跑的成绩有显着提高;立定跳远p值为0.023<0.05,说明实验干预后立定跳远的成绩有显着提高;仰卧起坐p值为0.027<0.05,说明实验干预后仰卧起坐的成绩有显着提高;坐位体前屈p值为0.037<0.05,说明实验干预后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有显着提高。实验班女大学生21米冲刺跑p值为0.004<0.001,21米冲刺跑的成绩有显着性提高;15秒十字跳p值<0.001,15秒十字跳的成绩有显着性提高。(2)16周实验干预后,实验前后实验班女大学生罚球线投篮技术考试、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考试P值均<0.01,具有显着性差异性,罚球线投篮技术考试、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考试的成绩具有显着性提高。(3)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方面,实验前后实验班女大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等级p值<0.001,有显着性提高;对照班女大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等级p值为0.018<0.05有所提高。研究结论:1、篮球游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的效果。2、篮球游戏教学在促进女大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水平提升上有显着的效果。3、篮球游戏教学是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等级达标的效果,具体为篮球游戏教学后实验班女大学生的平均篮球运动等级水平优于对照班。建议:1.在篮球教学中引入篮球比赛的教学效果很明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实施的进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有目的和有意义地选择篮球比赛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2.建议为女大学生篮球课程增加篮球比赛,丰富女大学生篮球课程,让女大学生有机会学习篮球,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促进她们的身体健康。3.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希望未来篮球运动的研究工作能涉及到学生的身体健康领域,更好地为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服务。

况梦诗[5](2021)在《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进行12周的拉丁舞运动干预,探讨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拉丁舞种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希望能够为青少年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案。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实验法,随机选取武汉市东方燕艺术培训学校的45名1315岁青少年学员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C组各15人,对实验A组和B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拉丁舞最基本的两个舞种运动干预(即伦巴和恰恰),对照C组为东方燕艺术培训中心的文化班的学员,除了参与校内正常体育课外,不再参与任何体育培训班,在干预前后测定两组拉丁舞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皮脂厚、肺活量、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来反映1315岁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变化,并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来反映1315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变化。研究结果:(1)两组拉丁舞实验组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具体表现在:实验后实验A组皮脂厚有一定程度减少,肺活量显着增加(P<0.05),仰卧起坐个数显着增加,坐位体前屈成绩增加明显,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B组皮脂厚减少显着(P<0.05),肺活量增加非常明显(P<0.01),仰卧起坐个数增加明显,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坐位体前屈成绩增加显着(P<0.01),两组拉丁舞实验组的握力实验前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照C组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变化。(2)两组拉丁舞实验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实验后实验A组“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总均分”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学习压力”因子分数降低非常明显(P<0.01);实验B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和“总均分”因子分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学习压力”和“强迫症状”因子分数有明显程度的降低(P<0.01);对照C组各因子实验前后无显着变化。研究结论:(1)拉丁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水平。伦巴和恰恰对改善青少年的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耐力水平和身体柔韧性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增加青少年上肢肌肉力量无明显影响。(2)拉丁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伦巴和恰恰均能够减少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改善强迫症状,起到减少焦虑的作用。另外,伦巴也具有稳定青少年情绪的作用,而恰恰能够促进青少年人际关系改善,缓解抑郁的作用。(3)拉丁舞中,伦巴与恰恰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无显着差异。

来敏[6](2021)在《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帮助大学生规范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大学生顽强、坚持的体育拼搏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相关资料,其中涉及建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参照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广泛查阅体育核心素养指标文献,筛选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由3个一级要素,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0个二级要素以及23个三级要素组成。通过实验分析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前后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全面。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情况表现较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运用体育思维能力较差。针对调查结果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安排武术传统礼制文化的浸润以及武术德育功能的强化与引导,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学练、学赛结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12周的武术教学实验后,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和体育品德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效果。由此提出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并将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全过程。突出武术德育教育渗透,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践,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的武术教学中。

夏宏俊[7](2020)在《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健康体适能的发展需要受到格外关注。核心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初中生的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和身体成分。因此,笔者选择了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初中生进行了共计十二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对比训练前后初中生身体状况的变化,以及训练对于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姜堰区克强学校两个班为实验样本。将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列入对照组和实验组。第一步是在训练正式开始前对学生体能状况进行测试,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T检验分析。而后实验组的学生开始从二零一九年十月到二零二零年一月为期十二周的训练,每周进行三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实验组也采取类似的模式,但是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核心力量训练和结合有氧训练。旨在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十二周后的数据标记,分析并比较在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提高心肺耐力适能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体育训练。(2)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均可以增加初中生肌肉力量,因为性别本身的差异,两组男生肌肉力量提高的比女生略大。传统体育训练对男生握力的提升明显高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3)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使得男生的俯卧撑均有所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女生俯卧撑的提升较为明显,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肌肉耐力提高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体育训练。(4)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对柔韧适能的提升不是很明显,但传统体育训练使得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5)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男生的体重出现负增长,而传统体育训练使肌肉力量增加的同时,体重也出现明显增长,说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都对身体成分有一定的改变。建议:(1)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学校应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增加更多器械,使教学方法达到多样化,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坚持锻炼,以更有效的提高健康体适能。(3)完善教学内容,全面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两种干预手段对柔韧适能都没有明显的提升,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应着重训练柔韧性。

顾婷婷[8](2020)在《12周苗鼓运动干预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在效果、环境和行为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倒挂现象”。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严峻: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而肥胖检出率持续呈现上升态势,国家和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当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进校园。湘西苗鼓运动是典型而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2006年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录。本文通过研究苗鼓运动干预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程度,为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吉首大学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30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5人(实验前无差异)。两组受试者除了公体课外,干预组进行65min/次、3次/周、共12周的苗鼓运动,对照组不进行额外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性以及肌力等;组内数据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女大学生的FAT%由28.34%下降到23.43%,肌肉量由32.93kg增加到36.65kg,同时左右臂、躯干、左右腿肌肉量均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女大学生的FAT%显着降低,而肌肉量、左右臂、躯干、左右腿肌肉量则显着增加(P<0.05);体重、BMI对比均无差异(P>0.05);(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最大摄氧量显着增加,安静时心率下降(P<0.05),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和最大摄氧量显着增加,安静时心率显着降低(P<0.05);(3)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女大学生的上肢肩部、腰腹部柔韧性显着增加,下肢左右竖叉、横叉距离地面的距离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女大学生的上肢、腰腹、下肢左右竖叉、横叉距离地面距离的对比均显着性提升(P<0.05);(4)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女大学生的核心肌力由65.80s明显上升到92.93s,左右手握力、背力也均有所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女大学生的左右手握力、背力、核心肌力显着性增强(P<0.05)。结论12周苗鼓运动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柔韧性及肌力、肌耐力,对健康体适能有促进作用,苗鼓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锻炼与健身方式。

汤燕青[9](2020)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具有节奏感强、风格多样、对抗性小等特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组合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大学大二年级啦啦操选修班52名女生进行为期12周的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以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2)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3)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50米、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提升幅度显着大于单一教学;对女大学生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提升幅度大于单一教学,但不具有显着性。(4)经过12周的实验,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及单一的花球啦啦操教学均对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积极的影响,其中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超越维度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单一教学,且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勇敢、人性、公正、节制维度具有显着性。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花球啦啦操教学中可以融入花样跳绳进行组合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加强柔韧性练习和放松练习。(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愉悦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刘绍华[10](2020)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健康体适能作为一个新概念,因能准确全面地评价个体机能水平及身体状况逐渐被人们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为青少年寻求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体质训练方法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在初中体育课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其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中身体成分指标、心肺耐力指标、柔韧性指标、肌力及肌耐力指标的影响。对核心力量训练效果进行评定,为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和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的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初二年级中选取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46人(男生24人,女生22人),对照班46人(男生24人,女生22人)。实验前对两个班级学生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实验前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无显着性差异。通过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如下:1、身体成分: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女生身高、体重、BMI指数、上臂部皮褶厚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腹部皮褶厚度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仅对学生腹部皮褶厚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心肺耐力:对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和肺活量指标,实验前后实验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班心肺耐力略优于对照班,但实验后两个班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3、肌力及肌耐力:实验前后实验班男生引体向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班实验前后除女生立定跳远指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班肌力及肌耐力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柔韧素质: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女生坐位体前屈具有显着性提高(P<0.05);对照班男、女生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如下:1、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改善初中生身体成分效果不明显,仅对腹部皮褶厚度具有统计学意义。2、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升初中生心肺耐力与常规力量实力相当,对于提升初中生心肺耐力,需要与有氧专项训练相结合。3、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初中生肌力及肌耐力的提升具有显着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生身体活动能力。因其训练内容形式多样,能有效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4、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初中男、女生柔韧性具有良好促进效果,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二、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网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1 体教融合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要求
        1.1.2 帮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是学校体育的关键任务
        1.1.3 促进大学生健康状况的需要
        1.1.4 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微信
        2.1.2 传统教学模式
        2.1.3 运动教育模式
    2.2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3 运动教育模式国外研究现状
        2.3.1 运动教育模式对个人和社会能力方面的影响
        2.3.2 运动教育模式对运动和认知方面的影响
        2.3.3 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包容性研究
        2.3.4 混合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2.4 运动教育模式国内研究现状
        2.4.1 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过程的系列研究
        2.4.2 运动教育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3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设计对比
        3.3.1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3.3.2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对比
        3.3.3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比
    3.4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实验设计
        3.4.1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目标设计
        3.4.2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宏观与微观结构设计
        3.4.3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宏观赛季设计
        3.4.4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4.5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3.4.6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计划表设计
        3.4.7 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评价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结果与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运动动机结果与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果与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结果与分析
        4.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础技能结果与分析
    4.2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数据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运动动机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果与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结果与分析
        4.2.4 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基础技能结果与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结果与分析
        4.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结果与分析
        4.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正手击球结果与分析
        4.3.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反手击球结果与分析
        4.3.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发球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体适能相关概念
        2.1.2 体质相关概念
        2.1.3 太极拳相关概念
    2.2 研究现状
        2.2.1 太极拳的相关研究
        2.2.2 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
        2.2.3 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之间的同质性检测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同质性检测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间同质性检测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检验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组内与组间的比较检验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检验
    4.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影响
        4.3.1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肺活量测试指标的影响
        4.3.2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的影响
        4.3.3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下肢力量与爆发力的影响
        4.3.4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
        4.3.5 融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的肌肉耐力指标的影响
        4.3.6 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有氧耐力测试指标的影响
        4.3.7 实验组与对照组太极拳期末考试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4)篮球游戏对高校女大学生篮球专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游戏
        2.1.2 篮球游戏
        2.1.3 篮球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2.1.4 篮球基本技术
        2.1.5 篮球运技能等级
        2.1.6 游戏教学法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篮球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现状
        2.2.4 国外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各项测试结果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情况比较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比较
    4.2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各项测试结果的对比
        4.2.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专项身体素质情况比较
        4.2.2 实验前后实验班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比较
        4.2.3 实验前后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情况比较
        4.2.4 实验前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比较
    4.3 实验后实验对象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4.3.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情况比较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比较
5 讨论与分析
    5.1 篮球游戏对专项身体素质变化教学效果的影响
    5.2 篮球游戏对篮球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技能等级变化教学效果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5)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拉丁舞的研究综述
        2.1.1 拉丁舞的概念
        2.1.2 拉丁舞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2.1.3 拉丁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 健康体适能的研究综述
        2.2.1 健康体适能的概念
        2.2.2 体育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2.3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2.3.1 心理健康的概念
        2.3.2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健康体适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5 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综述
        2.5.1 青少年的概念
        2.5.2 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现状
        2.5.3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
    2.6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4.1.1 实验前三组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指标比较
        4.1.2 实验前后三组青少年身体成分指标比较
        4.1.3 实验前后三组青少年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4.1.4 实验前后三组青少年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指标比较
        4.1.5 实验前后三组青少年柔韧性指标比较
        4.1.6 实验后三组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指标比较
    4.2 拉丁舞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4.2.1 实验前三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比较
        4.2.2 实验前后三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比较
        4.2.3 实验后三组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比较
    4.3 实验后两组拉丁舞实验组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指标组间比较
        4.3.1 实验后两组拉丁舞实验组健康体适能指标组间比较
        4.3.2 实验后两组拉丁舞实验组心理健康指标组间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5.1.1 拉丁舞对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影响
        5.1.2 拉丁舞对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影响
        5.1.3 拉丁舞对青少年肌肉力量和肌耐力的影响
        5.1.4 拉丁舞对青少年柔韧性的影响
    5.2 拉丁舞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5.3 两组拉丁舞实验组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健康体适能项目测试表
附件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6)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研究
        2.1.2 体育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2.1.3 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2.1.4 武术教学与体育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核心素养概念
        2.2.2 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结果
        4.1.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
        4.1.2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素养
        4.1.3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4.2.1 武术教学内容
        4.2.2 武术教学目标
        4.2.3 武术教学方法
        4.2.4 武术教学过程
    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3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3.4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4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分析
        4.4.1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4.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行为
        4.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品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D 问卷专家效度
附录 E 武术教学设计教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学生体质状况受到社会关注
        1.1.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康体适能的作用
        1.1.3 有氧训练对健康体适能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体适能
        2.1.2 健康体适能
        2.1.3 核心力量
    2.2 初中生生理特点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
        2.2.1 运动系统的特点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
        2.2.2 氧运输系统的特点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
        2.2.3 神经系统的特点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
    2.3 国内对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2.3.1 有关健康体适能运动干预研究
        2.3.2 有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研究
        2.3.3 有关核心力量训练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研究
        2.3.4 有关有氧运动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研究
    2.4 国外对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2.4.1 有关健康体适能运动干预研究
        2.4.2 有关核心力量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研究
        2.4.3 有关有氧运动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研究
    2.5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3 实验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心肺耐力适能的影响
        4.1.1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肺耐力适能显着提升
        4.1.2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肺耐力适能-肺活量提升不显着
        4.1.3 实验组比对照组实验前后心肺耐力适能-肺活量提升更加显着
        4.1.4 效应方差分析
    4.2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肌力适能的影响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肌力适能-立定跳远提升显着
        4.2.2 对照组实验前后肌力适能提升显着
        4.2.3 对照组比实验组左手握力的提升更显着
        4.2.4 效应方差分析
    4.3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肌力耐力适能的影响
        4.3.1 实验组肌力适能提升显着
        4.3.2 对照组肌力适能提升显着
        4.3.3 实验组比对照组实验前后肌耐力适能-仰卧起坐提升更加显着
        4.3.4 效应方差分析
    4.4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柔韧适能的影响
        4.4.1 实验组柔韧适能提升显着
        4.4.2 对照组下降不显着
        4.4.3 实验组比对照组柔韧适能提升更明显
        4.4.4 效应方差分析
    4.5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4.5.1 实验组身体成分-身高提升显着
        4.5.2 对照组身体成分变化显着
        4.5.3 实验组比对照组体重、BMI改善更显着
        4.5.4 效应方差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提高有氧体适能的效果显着高于传统体育训练
        5.1.2 传统体育训练对握力的提升明显高于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
        5.1.3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肌肉耐力提高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体育训练
        5.1.4 传统体育训练对坐位体前屈的保持比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略有下降
        5.1.5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身体成分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体育训练
    5.2 建议
        5.2.1 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和传统体育训练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2.2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3 完善教学内容,着重训练柔韧适能
参考文献
致谢

(8)12周苗鼓运动干预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招募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实验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对比
        3.1.1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体重、BMI、FAT%的对比
        3.1.2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各部位肌肉量的对比
    3.2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对比
        3.2.1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肺活量的对比
        3.2.2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安静时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的对比
    3.3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柔韧性的对比
    3.4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肌力及肌耐力的对比
第4章 分析讨论
    4.1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对比
    4.2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对比
    4.3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身体柔韧性指标的对比
    4.4 12周苗鼓运动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肌力及肌耐力指标的对比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食物热量表

(9)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优秀率、合格率较低
        1.1.2 现代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均衡
        1.1.3 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学生身心健康
        1.1.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符合女大学生运动需求,深受女大学生喜爱
        1.1.5 组合教学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花球啦啦操
        2.1.2 花样跳绳
        2.1.3 体质健康水平
        2.1.4 积极心理品质
    2.2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2.1 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研究
        2.2.2 有关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2.3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3.1 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的研究
        2.3.2 有关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2.4 有关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教学的研究
    2.5 有关不同体育项目组合教学的研究
    2.6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2.6.1 有关体质健康水平测量的研究
        2.6.2 有关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心理测量法
        3.2.3 测试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积极心理品质状况
    4.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4.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4.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4.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
        4.3.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的影响
        4.3.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和知识维度的影响
        4.3.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
        4.3.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
        4.3.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
        4.3.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
        4.3.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
        5.1.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5.1.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5.1.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5.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分析
        5.2.1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的影响分析
        5.2.2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智慧与知识维度的影响分析
        5.2.3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勇敢维度的影响分析
        5.2.4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人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5.2.5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公正维度的影响分析
        5.2.6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节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5.2.7 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超越维度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体质测试项目及方法仪器
附录二: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计划表
附录四: 实验组教案范例
附录五: 对照组教案范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综述
        2.1.1 体适能概念的综述
        2.1.2 健康体适能概念的综述
        2.1.3 有关核心力量的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2.2.3 国内对核心力量训练在健康体适能方面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
        2.3.2 国外对核心力量训练在健康体适能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时间、地点及实验器材
    4.4 教学实验设计原则
        4.4.1 科学性原则
        4.4.2 可行性原则
    4.5 实验内容
    4.6 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选取
    4.7 教学实验流程
    4.8 教学实验步骤
        4.8.1 实验前测
        4.8.2 核心力量训练教学实验
        4.8.3 实验后测
    4.9 实验控制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身体成分影响分析
        5.1.1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身体成分对比分析
        5.1.2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身体成分对比分析
        5.1.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成分对比
    5.2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心肺耐力影响分析
        5.2.1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心肺耐力对比分析
        5.2.2 对照班实验前后心肺耐力对比分析
        5.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心肺耐力对比分析
    5.3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肌力及肌耐力影响分析
        5.3.1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肌力及肌耐力对比分析
        5.3.2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肌力及肌耐力对比分析
        5.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肌力及肌耐力对比分析
    5.4 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柔韧性影响分析
        5.4.1 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柔韧素质对比分析
        5.4.2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柔韧素质对比分析
        5.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柔韧素质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篮球选修课对普通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郭炜. 西安工业大学, 2021
  • [2]“微信辅助运动教育模式”对高校网球普修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康乐.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商丘师范学院太极拳课程融入健康体适能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 王梦雅.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4]篮球游戏对高校女大学生篮球专项班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D]. 邓旭.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5]拉丁舞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D]. 况梦诗.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6]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D]. 来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夏宏俊. 扬州大学, 2020(01)
  • [8]12周苗鼓运动干预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实验研究[D]. 顾婷婷. 吉首大学, 2020(03)
  • [9]花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组合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扬州大学为例[D]. 汤燕青. 扬州大学, 2020(05)
  • [10]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绍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标签:;  ;  ;  ;  

通过体育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