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一、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涛,张蕊,邱明月,郭小楠[1](2021)在《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规律探寻——基于对多国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长寿时代来临,人民群众对于养老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承压,第三支柱即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共选取10个国家及地区,从私人养老金占比、养老金深度两个维度,对其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五大发展共性和规律:第一,做大养老金总资产规模的前提,是发展出较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第二,做大养老金总资产规模,需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补充,协同发展;第三,做大私人养老金市场,需要有较为壮大的第二支柱作为支撑;第四,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需要时间来积淀,很难一蹴而就;第五,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发达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国际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共性和规律,寻找对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方向性启示。同时,基于国际经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运营特点,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宁宁[2](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公务员退出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出口环节,与公务员的“进入”与管理共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务员制度体系。但目前我国退出制度这一“出口”环节较为薄弱,存在运行环境不畅、执行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务员退出制度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比较视角,以公务员制度发源地英国、公务员制度体系较完善的美国作为比较对象,以行政伦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公务员退出制度包含的退出方式、退出程序、退出后保障和监督的四个主要维度进行比较,梳理三个国家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相似点与异同点,总结我国退出制度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其原因并结合英美两国关于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势,为我国完善公务员退出制度路径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以期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对我国公务员退出的良性循环提供有益借鉴。

郑蔚[3](2020)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规范与运转关乎养老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高效持续运转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追求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现今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可采用信托模式进行投资运营。信托具有财产独立性、管理专业性及可持续性的特点,这与养老保险基金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追求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相契合。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信托业务发展时间短,尚存在着受托人选任标准不明晰、受托人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受益人法律地位虚化且缺乏保护机制等问题。在监管方面,由于行政监管主体职责不清晰,市场自律监管力度不够,未设立独立的信托监察人机制,严重影响养老金的运行安全。本论文通过厘清《信托法》《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养老金信托的相关规定,探讨制定严格受托人标准、细化受托人义务、健全受托人责任承担机制的路径;明确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提出构建受益人在养老金信托运营过程权利体系的对策;分析完善监管机制的可行路径,让行政机关监督、金融市场监督、社会监督齐头并进,各自发挥其监督作用。概言之,我国养老金信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也在其现行的运营模式下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以现有的法律制度作为理论支撑,对已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实现我国养老金信托可持续发展。

付正[4](2019)在《《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实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整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与变迁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贪污腐败等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呈现出的问题都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他们密切关注着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试图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揭开一个又一个“中国之谜”,并用多元化视角讲述着各式各样的“中国故事”。其中,国外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就对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予以了长达40年的持续关注,累计发表了880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是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参照。本文就以《中国季刊》为个案,对1978年以来该期刊中海外学者关注度最高的“中国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章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评析。本研究采用纵向的宏观考察与横向的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宏观上对《中国季刊》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研究概况进行“粗线条”梳理,把握研究的总体脉络、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以及主要观点;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对《中国季刊》研究的具体问题、选取的理论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评判,既介绍海外学者的观点,也深入挖掘这些观点背后的内涵与逻辑,并通过“述评结合”的方式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季刊》关于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历程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变迁,本研究就针对这些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述评。正文首先对《中国季刊》的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该期刊的创办历程及运营情况,1978年以来历任主编的研究侧重点、选题偏好及其指导下的“特刊”(Special Issue),以及《中国季刊》四十年研究概况和研究主题的变迁。接着,围绕《中国季刊》对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展开述评。就政治领域而言,主要对1978年以来《中国季刊》关注最多的中国共产党的调适与变革、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走向和中国政治变迁的前景预判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海外学者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的评价逐渐突破了20世纪80——9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消极悲观论”和“民主转型论”的束缚,愈发认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积极调适和主动变革,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也呈现出理解的态度。就经济领域而言,重点围绕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原因、问题与挑战以及前景预判等问题对《中国季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海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在20世纪80末、90年代初主要被“消极否定”派学者的观点占据上风,他们认为改革的局限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学者们逐渐改变了之前的判断,不再将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看作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也更加认可中国采取的“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的改革之路。就社会领域而言,《中国季刊》以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采用了多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范式探讨了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抗争,并对改革开放后显现出来的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与社会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统筹一切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判断,在对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中,也从最开始对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严重怀疑逐渐转变为对一些治理举措和改革成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本文通过对如上问题的研究发现,1978——2018年间《中国季刊》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关注重点、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形象”都发生了变化。总的来看,《中国季刊》对中国的认识逐步趋于理性客观,绝大多数学者都能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认可,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1978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实践,拓展国内学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因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观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缺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以及过度依赖西方理论寻找中国现实等原因做出了一些误读和误判,本文对这部分内容也予以了客观的评判和回应。《中国季刊》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出版60年,其发表的数千篇文章和书评累积起来就是一部反映海外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史料库。为此,我们应持续关注《中国季刊》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成果和动向,加强海内外学者的对话与交流,为推动当代中国研究的学理化、国际化,构建既符合中国现实又能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何家华[5](2019)在《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文中提出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制度内外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改变使得既有制度存续的环境发生改变,典型国家对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政策共识,并逐步付诸政策实践。另一方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成为典型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了三个阶段改革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典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主要选择。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内容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老龄化对典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范式选择的影响,总结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论文首先分析典型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通过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体系框架的完善,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和方式的演变,提出在政党政治决定养老金政策取向的表象下,工会政治影响力的减弱,代际矛盾影响力提升,基于老龄人群诉求表达的利益集团成为影响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并在结合不同国家政治传统和社会体制的差异下,各自发挥着影响。其次,分析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养老金政策改革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内容的演变。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典型国家改革的优先选择,从政策共识进入政策实践的过程在各国的政策演变中各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立足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本研究着重通过在养老金政策变迁中梳理养老金缴费率、收益替代率和缴费年限三个基本要素的调整,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典型国家不同改革阶段的目标。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一方面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不同,但都是在应对逐渐深化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展开,各个阶段之间存在内容逻辑上的延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没有造成实质性压力前,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目标是激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养老金体系产生压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为养老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进入典型国家政策实践;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压力,政策应对不再仅仅局限在具体领域,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不同领域政策调整结合的通道。另一方面,典型国家不同阶段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革的区别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政策选择及其功能。虽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初是作为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控的辅助工具之一出现,政策功能相对单一;但是随着养老金制度在社会政策领域重要性日渐提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获得相应的重视,其政策发展与养老金制度的内部改革紧密相关,政策内容得到了拓展,功能较之前更为完善;而当典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对整体社会经济运行造成压力,养老金制度不足以化解老龄社会风险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将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结合的通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展开始侧重于从功能上促进老龄化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制度整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选择强调了对于社会治理结构的指向性作用。中国同样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势必更大,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的情况下,不仅要丰富政策内容,更需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政策功能选择的合理性,从内容和功能选择两个层面完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研究认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构建和完善需要以制度规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责权关系分配,确立工龄、缴费资格年限、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退休制度,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制度整合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活动人口。

龚刚[6](2017)在《论中国企业年金引进生命周期基金投资模式》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逐步建立了世界银行推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发展并不均衡。国家举办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迅速,一举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和支付规模最大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之一,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总体甚小,在全局上难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职业年金刚刚起步,第三层次基本为空白。2006年,自企业年金开始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覆盖范围小、投资模式不合理且效率低是两个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企业年金投资现状分析,借鉴国外私营养老金投资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模式,改革优化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行模式。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最大问题在于:统一投资决策模式与不同计划参与者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投资组合多,平均每个投资组合规模不经济,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投资产品化程度低,且长期资金进行短期化考核赛马淘汰,扭曲了养老金长期负债特性,不利于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年金计划未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而是由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和工会等部门主导。全部计划参与者的账户统一进行投资,服从同一投资政策并享受相同的收益率。企业根据即将退休的计划参与者来确定业绩比较基准,即将退休的职工获得保本收益为最大公约数,要求投资收益不能存在任何波动。在这种投资运作模式下,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绩效考核机制也是错位的。企业年金基金是作为长期资金,由机构投资者来投资管理,其投资风格应注重长期价值投资,考核体系也应根据长期的市场平均回报率为基准。但目前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中,委托人大多以短期绝对回报为目标,考核标准摇摆不定,“牛市要相对,熊市要绝对”,导致投资管理人无所适从。短期考核、末位淘汰的机制,也使得投资管理人不得不改变投资目标,迎合委托人的需求。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企业年金投资运作治理结构中的缺陷,即企业替每个员工进行投资决策,没有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导致终极的投资决策人主体地位缺乏,造成投资行为扭曲和潜在的收益损失。受此影响,基金整体上作为长期资金却难以实现长期资产配置、投资权益类资产比重极低,难以充分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的成果。资产配置决策是投资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Gary.P.Bronson)通过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大规模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90%。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企业年金基金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重为7%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同为养老基金的美国401(K)的60%、全国社保基金的20.77%,也远远低于企业年金基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30%的上限。(1)生命周期基金,英文名为Life cycle Fund,也称目标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简称DTF),是一种根据持有人年龄增长而不断自动降低权益类等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的投资基金,例如随着目标退休日期的临近,减少股票类比例,增加固定收益类比例。其自动平衡风险资产配置的特点,能够满足投资者在生命中不同阶段的需求,尤其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养老金投资需求。引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投资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年金投资存在的上述问题。生命周期基金投资模式在国外养老金改革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在美国诞生、发展和成功,随后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私营养老金投资领域进行了学习和效仿。美国2006年养老金改革法案、英国2008年养老金改革、澳大利亚2011年养老金改革和香港地区2016年强积金引入了预设基金策略,都是将生命周期基金作为合格默认投资工具,其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优化养老金资产配置,使风险收益匹配更加合理。养老金负债期限长能够承担适度风险波动,配置合适比例权益类资产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形成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美国以401(k)和IRAs为代表的私营养老金(The private pension)计划问世以后,特别是在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实施以后,生命周期基金快速发展持续不断地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美国共同基金业和资本市场才真正踏上持续繁荣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养老金是共同基金之本,养老金是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这一方面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更加有借鉴意义,中国资本市场缺乏稳定长期资本,迫切需要长期养老基金入市,发挥价值投资的引领作用,而非短期投机助长杀跌,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优化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这些宝贵经验和实践值得我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改革和发展参考借鉴。未来几年是我国完善养老制度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当前,养老保险总体顶层设计正在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正在并轨,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即将全面建立启动市场化运作,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正在修订,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企业年金发展面临抉择,优化投资模式是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引入更有效、更适合的养老金投资模式——生命周期基金,是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的模式创新,也是企业年金投资运行不断理性和市场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应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第二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步伐,在政策方面,建议修订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相关政策,实行自动加入机制有效扩大第二支柱覆盖范围,改革创新投资模式,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完善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模式作为默认投资工具;在企业年金计划层面和产品层面逐步扩展投资范围,增加另类投资,参与适度扩大基金在股票、股权投资、实业投资等方面的投资比例;适度放开基金境外投资比例,以期分散风险,全球配置并获取全球经济增长的收益。

李新华[7](2016)在《职业养老金: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上涨趋势的推动下,社会大众对养老问题已经变得不再陌生。为了减轻政府养老负担,缓解社会养老危机的问题,职业养老金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慢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养老保险体系的三驾马车中,职业养老金居于“第二支柱”的位置。中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属于职业养老金的范畴;在美国养老保障系统中,职业养老金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个方面共同组成。其中中国企业年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以来,初步得到较好发展,但从现阶段来看依然处在起步、摸索时期,其前景不容乐观;新出台的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暂时仍处于改革的探索阶段。相比较美国职业养老金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无论是在参保人数、基金规模、GDP的占比上,还是在企业参与度、覆盖率、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比起美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出台的职业年金也在给付模式的选择、缴费方式、计发方法、替代率等问题上存在着亟待解决和完善的一些实质问题。如何有效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从国际上职业养老金发展比较成熟和发达的国家中积累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如何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又充分尊重我国的国情和目前职业养老金发展的现状,成为职业养老金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的背景分析和比较,本文选取了最早提出职业养老金制度的美国,起步较晚的我国企业年金和最新提出的职业年金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层次挖掘建立职业养老金的规律性经验和教训,从而来探讨和借鉴我国建立职业养老金制度的模式。

肖艳茹[8](2016)在《养老金入市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重要的一环,是影响居民老年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组成。2015年8月23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金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运营。养老金入市的消息一经传播开来,引起了坊间、学术界的广泛讨论,首先是居民担心“保命钱”有去无回,然后是专家学者忧虑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法律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金贸然入市,可能出现被投机者利用而危害养老金安全的情况。诚然,上述担心确有其合理性,然而,面对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未富先老”国情下的提前出现、通货膨胀率持续的居高不下以及养老金空账运行的现实,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养老金入市已势在必行。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国外养老金入市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分析我国现有养老金制度及养老金入市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养老金入市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与制度保障的建议。

姚金海,刘明喧[9](2014)在《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金改革及其对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启示——以美国为参照的一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养老金制度体系的一个子问题。但过分纠结于这一问题可能会使我们无法拨云见日,看不清不同制度体系下养老金待遇差异这一本质性问题。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而言,是否需要并轨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至少不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两者间待遇差异过大而形成的社会不公。通过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水平,有利于消弭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待遇差异,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养老金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

刘秋月[10](2014)在《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养老金是减少老年人贫困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危机的频发、全球经济泡沫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个人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在社会隐含的各种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都处在养老金制度体系改革的大潮中,尽管由于各国的背景、文化等不同,改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是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金体系,成为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原有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着力改革并初步探.索建立了新的养老金体系,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未富先老”的中国国情背景,养老金改革的曲折性与渐进性,以及城乡之间的二元化等,使中国尚未成型的养老金体系既面临国外共性的难题,又面临有中国特色的困难。因此,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体系提出建议,有效地推进养老金改革,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总结国内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对策和建议。首先,阐述了养老金及其体系的内涵和相关理论,增加了对养老金及其体系的认识,为进一步讨论养老金体系打下基础;其次对美国养老金改革实践和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历史变迁,进行比较考察,寻找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经验做法;然后深入探索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中国现行养老金体系的症结之所在;最后,针对养老金体系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现行中国养老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公平与效率兼顾、可持续发展等的原则,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这是本文重点和目的所在。

二、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规律探寻——基于对多国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均衡,保障范围和水平亟待提升
    (二)加速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是当前的突破口
三、境外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的比较研究
    (一)代表性国家及地区选取
    (二)分类比较
    (三)五大发展规律
        1.做大养老金总资产规模的前提,是发展出较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
        2.做大养老金总资产规模,需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补充,协同发展
        3.做大私人养老金市场,需要有较为壮大的第二支柱作为支撑
        4.发达的私人养老金市场需要时间来积淀,很难一蹴而就
        5.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发达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四、对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启示
五、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发展建议
    (一)明确定位:以长期养老保障为核心,继续做大第二支柱,积极筹备第三支柱
    (二)“二三结合”:基于第二支柱的运营经验,探索第二、第三支柱的结合方式,推动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
    (三)优势创新:发挥保险公司在养老及健康服务方面的先发优势,探索服务与第三支柱产品的结合模式

(2)基于比较视角的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
第一章 公务员退出制度及其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理解
        一、公务员及其制度体系
        二、公务员退出制度
        三、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理论依据
        一、行政伦理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外公务员退出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中外公务员退出制度比较的主要维度
        一、退出方式比较
        二、退出程序比较
        三、退出后的保障比较
        四、退出后的监督比较
    第二节 中外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相似之处
        一、退出方式的相似性
        二、制度内涵的相似性
    第三节 中外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差异之处
        一、运行环境的差异性
        二、相关配套制度的差异性
        三、退出后保障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比较视角下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比较视角下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势
        一、中国公务员退出方式的多样性
        二、中国公务员退出审查方法的科学性
        三、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框架的完备性
    第二节 比较视角下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不足
        一、公务员退出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二、公务员退出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公务员退出制度的相关配套保障缺失
        四、公务员退出制度监督缺位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思想与“人情社会”的束缚
        二、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且执行不畅
        三、缺乏民主监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比较视角下国外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比较视角下国外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势
        一、配套条件成熟
        二、宽“退”严“管”的退出制度
        三、退出制度各环节执行到位
        四、终身负责的保障优势
    第二节 比较视角下国外公务员退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公务员退出运行环境
        二、完善公务员退出的相关配套制度
        三、完善公务员退出的保障措施
        四、优化公务员退出的监督举措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1.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2.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一、养老保险基金信托的基本理论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基础理论分析
        1.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与特征
        2.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性质
    (二)养老保险基金信托中的法律关系梳理
        1.养老保险基金信托中的信托法关系
        2.养老保险基金信托中的社会法关系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的必要性
        1.确保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独立性
        2.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
        3.降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
        4.有助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发展现状及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制度发展现状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受托人相关规定不明晰
        2.养老保险基金信托受益人地位及权利缺失
        3.养老保险基金信托监管制度不完善
三、域外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分析及借鉴
    (一)域外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的分析
        1.英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
        2.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
        3.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
        4.智利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
    (二)域外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四、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制度中的受托人规定
        1.制定严格的受托人选任标准
        2.细化受托人义务
        3.健全受托人责任承担机制
    (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制度中的受益人规定
        1.明确受益人的主体地位
        2.构建受益人的权利体系
    (三)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信托的监管制度
        1.明确各行政监督主体职责
        2.专业机构监管与市场自律监督机制的结合
        3.设立信托监察人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选题界定
        (一)学术史回顾
        (二)选题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季刊》概论
    第一节 《中国季刊》的创办及运营
    第二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历任主编及其指导下的特刊
    第三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作者队伍
    第四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研究概况及主题梳理
第二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政治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流变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转型时期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从“橡皮图章”到“钢铁图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二、从指定到民选: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
        三、从人治到法治: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走向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预判
        一、“消极悲观论”
        二、“民主转型论”
        三、“柔韧有余论”
第三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一、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及原因探析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农业改革与农村巨变
    第二节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情况
        三、对中国“入世”的观察和评价
    第三节 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性评价
        一、经济改革的成就及原因探究
        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及评价
第四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力量
        二、宏观结构论争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微观多元化视角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抗争
        一、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社会抗争的动力源泉和政治机遇
        三、社会抗争的行动主体和动员策略
        四、社会抗争的影响以及国家的应对之策
    第三节 民生问题与社会治理
        一、环境污染与治理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与变革
        三、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结语
    一、《中国季刊》关于中国改革与发展四十年的研究变迁
        (一)《中国季刊》不同时期关注重点的变化
        (二)《中国季刊》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二、《中国季刊》的研究特点及启示
        (一)《中国季刊》的研究特点
        (二)《中国季刊》的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5)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有文献述评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2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度基础
    2.1 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2 德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3 法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4 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2.5 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发展
3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背景
    3.1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影响
    3.2 养老金制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3.3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理论共识
4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选择
    4.1 英国:从养老金私营化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4.2 德国:从动态缴费率到缴费年限的改革
    4.3 法国:从养老金的多样化到提高缴费资格年限
    4.4 美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与个人账户的争议
    4.5 日本:从提高缴费率到构建养老金收支平衡机制
5 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功能分析
    5.1 作为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的配套政策
    5.2 朝向养老保险制度领域的政策延伸与扩展
    5.3 成为跨制度领域政策改革的结合点
    5.4 面向老龄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切入点
6 研究结论及其反思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思考
    6.3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6)论中国企业年金引进生命周期基金投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对生命周期基金市场的研究
        二、生命周期基金的投资理论和下滑航道
        三、生命周期基金的评价基准与绩效评估
    第二节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一、生命周期基金的发展历史
        二、生命周期基金的产品和策略
        三、我国引入生命周期基金的探讨及实践现状
    第三节 生命周期理论及生命周期基金发展相关理论
        一、生命周期理论
        二、投资理论和生命周期投资理论
第三章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现状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成
        二、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模式
    第二节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情况分析
        一、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情况
        二、企业年金投资政策及变革
        三、企业年金投资产品化之路
        四、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投资现状
    第三节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主要存在问题
        一、企业年金无自动加入机制,覆盖率低
        二、企业年金未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投资与考核模式不合理
第四章 中国企业年金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从法理上支持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
    第二节 生命周期基金在国外养老金投资领域应用成功
    第三节 国内已经具备发展生命周期基金市场环境
    第四节 预期未来我国养老基金将快速增长
    第五节 中国企业年金引进生命周期基金模式正当其时
第五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养老金应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模式案例分析
    第一节 美国养老金运用生命周期基金成功经验与启示
        一、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与现状
        二、美国《2006 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的改革
        三、401(k)计划中默认投资选择——生命周期基金
        四、生命周期基金的发展情况以及典型产品介绍
    第二节 英国养老金引入生命周期基金的实践经验
        一、英国私营养老金改革背景介绍
        二、英国2008年养老金改革
        三、默认投资选择——生命周期基金
    第三节 澳大利亚生命周期基金的发展与运行
        一、澳大利亚超级年金2011年改革
        二、超级年金的默认选择:MySuper账户
        三、超级年金MySuper账户引入生命周期基金
    第四节 香港强积金引入预设策略基金改革
        一、香港强积金基本情况
        二、香港强积金投资运营情况
        三、强积金制度的投资改革—引入预设投资策略
第六章 中国引入生命周期基金产品模拟运行及评价
    第一节 发行生命周期基金产品需要提升FOF投资能力
    第二节 企业年金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整体思路
    第三节 生命周期基金假设参数及设定
    第四节 模拟测算与结果
    第五节 方案后期改进与优化
第七章 中国企业年金引入生命周期基金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企业年金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扩大覆盖面
    第二节 企业年金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引入合格默认投资工具
    第三节 引入生命周期基金设为合格默认投资工具
    第四节 推动年金管理机构发行生命周期基金产品
    第五节 逐步放开企业年金投资范围和比例,适度开放海外投资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7)职业养老金: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职业养老金的研究
        1.2.2 美国职业养老金的研究
        1.2.3 数据分析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3.1 目的
        1.3.2 意义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职业养老金的概述及其发展沿革
    2.1 职业养老金的定义界定
    2.2 职业养老金发展历程
        2.2.1 职业养老金的产生和发展
        2.2.2 中国职业养老金的发展
第3章 中国的企业年金和新出台的职业年金
    3.1 中国的企业年金
        3.1.1 中国企业年金的产生背景
        3.1.2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3.1.3 中国企业年金的问题浅析
    3.2 新出台的职业年金
        3.2.1 建立职业年金的迫切性
        3.2.2 职业年金面临的实质问题
        3.2.3 改革职业年金的启示
    3.3 中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比较分析
        3.3.1 实施主体的比较
        3.3.2 计划类型的比较
        3.3.3 制度差异的比较
        3.3.4 分析结论
第4章 美国的职业养老金
    4.1 美国职业养老金的基本状况
    4.2 美国 401(K)计划
        4.2.1 美国 401(K)计划概述
        4.2.2 美国 401(K)计划的政策背景
        4.2.3 美国 401(K)计划的特征分析
    4.3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退休金计划和联邦雇员退休金计划
        4.3.1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养老金计划
        4.3.2 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养老金计划
        4.3.3 美国联邦政府养老金计划的特征分析
    4.4 国际视野的比较分析
        4.4.1 横向比较研究
        4.4.2 重点比较研究
        4.4.3 分析结论
    4.5 美国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4.5.1 政府应该起着主导作用
        4.5.2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
        4.5.3 养老双轨制的改革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应立足于本国国情
    5.2 法律法规的健全
    5.3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机制
    5.4 提升投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养老金入市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上海社保基金案”及美国安然案
    (一)“上海社保基金案”案情简介
    (二)国内社保基金挪用情况及分析
    (三)美国安然案
二、养老金入市基本问题
    (一)养老金及养老金入市概念
        1.养老金
        2.养老金入市
    (二)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1.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2.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
    (三)我国养老金入市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入市的现行法律规定
        2.养老金入市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国外养老金入市制度及经验借鉴
    (一)美国养老金入市制度及经验借鉴
        1.美国养老金入市制度
        2.美国养老金入市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
    (二)英国养老金入市制度及经验借鉴
        1.英国养老金入市制度
        2.英国养老金入市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
    (三)智利养老金入市制度及经验借鉴
        1.智利养老金入市制度
        2.智利养老金入市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
四、养老金入市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与保障
    (一)构建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建立并完善养老金入市风险预防制度
    (三)建立并完善养老金入市监管法律制度
    (四)完善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法律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金改革及其对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启示——以美国为参照的一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改革政策问题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改革历程与政策问题构建
    2. 对我国的启示
三、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改革政策工具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改革政策工具运用
    2. 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出路
    1. 明确各方利益诉求, 找准政策问题本质
    2. 理顺各方主体关系, 实现养老三支柱共同发展
    3. 科学设定改革路径, 突破路径依赖及其锁定效应
    4. 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
    5. 养老金并轨应区别对待, 分类推进
五、基本结论

(10)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养老金相关理论概述
    2.1 养老金的概念
    2.2 养老金的作用
    2.3 养老金的类型
    2.4 养老金体系的内涵
        2.4.1 养老金制度
        2.4.2 养老金管理机构
        2.4.3 养老金的运作
        2.4.4 养老金的监管
第3章 中美养老金体系之比较
    3.1 中美养老金的形成
        3.1.1 美国养老金发展历程
        3.1.2 中国养老金发展历程
    3.2 中美养老金制度
        3.2.1 美国养老金制度
        3.2.2 中国养老金制度
    3.3 中美养老金管理
        3.3.1 美国养老金的管理
        3.3.2 中国养老金的管理
    3.4 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特征
    3.5 中美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4章 我国养老金体系现存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中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保值增值问题
        4.1.2 养老制度并轨问题
        4.1.3 隐性债务问题
    4.2 我国养老金体系现存问题形成的原因
        4.2.1 养老金管理不完善
        4.2.2 养老金制度法规规范缺失
第5章 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几点建议
    5.1 保值增值,增强流动性
    5.2 制度改革,实现全社会统筹
    5.3 加强相关法律建设
    5.4 建立统一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5.5 确定合理的缴费率
    5.6 提高养老金的运作能力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养老第三支柱发展规律探寻——基于对多国私人养老金市场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J]. 刘方涛,张蕊,邱明月,郭小楠.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21(11)
  • [2]基于比较视角的中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研究[D]. 王宁宁.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 郑蔚.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D]. 付正.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5]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D]. 何家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论中国企业年金引进生命周期基金投资模式[D]. 龚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7]职业养老金: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D]. 李新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8]养老金入市法律问题研究[D]. 肖艳茹. 黑龙江大学, 2016(03)
  • [9]美国公共部门雇员养老金改革及其对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启示——以美国为参照的一项研究[J]. 姚金海,刘明喧. 中国流通经济, 2014(11)
  • [10]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D]. 刘秋月.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