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 构建可重用的软件架构

用 C# 构建可重用的软件架构

一、用C#构造可复用软件体系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石力[1](2016)在《ASF构件化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嵌入式系统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但是嵌入式系统具有专用性,软件和硬件结合紧密,需要根据特定的硬件进行软件开发,导致了软件开发周期长、软件复用率低等问题。嵌入式软件的复用问题,以及相关的参数配置和文件裁减问题,一直是嵌入式系统研发中的难点。目前,构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并且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因此,将构件技术运用到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嵌入式软件极其复杂,例如Atmel Software Framework(ASF),简单地复用原有的软件并不可行,已有可复用软件的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因此,需要针对嵌入式软件的特点和应用要求,研究和开发一个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本文首先对构件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现有的构件模型和ASF构件化碰到的问题。然后采用构件思想分析ASF,介绍了ASF构件的设计,包括构件提取、构件分层模型设计和构件表示与存储。通过对构件之间关联关系的探讨,发现构件之间调用关系很复杂,导致关联构件搜索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关联构件搜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关联构件的搜索效率。最后,针对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碰到的问题,在ASF构件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软件开发平台。整个平台包括构件库管理系统和通用配置软件系统,实现了对构件库的控制管理和嵌入式软件工程的生成,并验证该平台运行效率较高,速度较快,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本文提出的ASF构件化软件开发平台对构件技术在嵌入式软件包上的应用、关联构件的搜索以及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封斌[2](2013)在《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用信息处理机抽象了规模大小不同、系统结构和应用范围各异的计算机系统,用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抽象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和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强调了信息处理机的设计不是分割开各自进行的软件或硬件系统的设计,而是软硬件系统协同设计(Hardware Software Co-Design)。目前,在该领域的体系结构层面存在高抽象层软硬件统一建模、各阶段模型之间转换、软硬件划分等问题,在实现技术层面存在并行构件的实现、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实现等问题。本文以多核异构的粗粒度并行的信息处理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及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流程。格件模型是齐德昱教授发明专利《基于形式领域融合的计算模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及对应的设计方法。基于该专利,本论文首先为信息处理机提供了一种新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统一抽象了信息处理机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及之间的接口;其次,本论文提供了一种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用以弥补当前软件开发方法对并行系统及软硬件协同系统支持的不足。本论文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系统级设计模型、系统级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技术,使得信息处理机可以像工业品一样,通过格件的组装、融合,得以快速实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针对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设计层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描述方法。格件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用格件融合器抽象了具体功能的实现,封装了并行实现的软硬件构件的细节,提供了规范的接口对外服务,具有可重用性;用预制场定义了一组抽象规则,用以规范特定领域内的各融合器之间的通信方法和执行顺序,并为设计者提供了建立应用模型的框架;用格叙/场叙记录了格件模型的系统配置和连接状态;角格件引擎解析并执行格叙/场叙。基于格件的系统描述模型在高层抽象了信息处理机的构成,屏蔽了具体功能软硬件实现方案的区别和底层物理平台的多样性。2.针对现有并行应用及软硬件协同系统开发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格件的、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自顶向下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基于格件、并在预制场规范下建立的系统描述模型贯穿信息处理机开发全过程,并具备如下特征:1)可执行性,即可直接执行该模型以进行仿真验证,并支持基于该模型的设计空间搜索和系统协同综合;2)软硬件统一性,即针对系统功能建模,在实现阶段才进行软硬件划分;3)全局同构性,即系统开发的各阶段均基于该模型,并可直接转换为代码模型。用于软硬件系统设计领域的预制场采用了通信顺序进程模型作为并行编程的规范,采用标准C语言的扩展集impulseC语言作为融合器的实现手段。3.针对软硬件协同领域设计空间巨大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去耦合的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设计空间搜索模式。传统的设计方法在相互制约的多个系统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下(如成本,功耗,时间特性等),无法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的设计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系统描述模型的设计空间搜索算法,将传统的软硬件二元映射的搜索模型扩展为软硬件k路映射搜索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在设计空间中自动搜索Pareto最优解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建立规范的接口,将多目标优化算法的问题描述与问题求解进行去耦合化,从而实现了多种求解算法的平滑接入。本文最后一章使用格件模型实现了基于多核可编程片上系统(MPSoC)的节点级信息处理机,基于MPSoC的复杂嵌入式设备是异构多核粗粒度信息处理机的典型代表。本设计方法并可通过平滑扩展来构造单板级、服务器级、集群级的信息处理机。

丁一岸[3](2011)在《基于CBD的中药新药临床实验管理系统体系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研究课题是基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中药皮肤药技术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体系,保证新药临床实验的安全,同时为我国中药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构建面向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领域的软件家族系统,并生成出具体的应用系统,降低软件开发的代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组件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描述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基于组件开发模式的整个开发过程,介绍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变化性处理技术,从体系结构和代码生成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处理该系统家族的变化性。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阶段,分析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家族的特点,总结出了该系统在CRF表的录入、系统的备份功能和系统的通信机制等几方面的变化性请求。并采用特征图的方式加以描述。(2)在设计阶段,扩充了UML建模元素以适应软件家族的建模。即基于UML的衍性扩展机制,在UML中引入了新的建模元素例如必选、可选、多选、排他选等新的建模元素,并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家族的三层结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变化性进行了建模。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家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3)在实现阶段,采用设计模式的变化性实现技术,将多选一、多选多以及可选三个变化性概念分别用单一适配器模式、多个适配器模式以及可选模式三种基本的变化性设计模式加以实现,并基于这三种设计模式实现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家族中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变化性。(4)测试阶段,针对具体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系统给出了组件测试和系统测试两类测试,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了测试方案。

赖昕[4](2010)在《面向软件生产线的复用资产开发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软件复用是指重复利用现有系统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软件元素来开发新系统的过程,它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作为解决软件危机的有效途径,软件复用技术迅速发展,可复用软件资产的粒度、范围越来越大。软件生产线技术集中体现了对软件体系结构(以及其他相关复用资产)的显示的、有计划的复用,是迄今为止实现了最大粒度软件资产复用的开发方式。核心资产开发是软件生产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发高复用性的构件资产以及像领域公共体系结构这种大粒度的构架资产。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对领域中的可复用资源进行识别和分析、如何划分不同粒度级别的复用资源以提高复用效率并降低复杂性、如何对不同级别的可复用资源采取相应修复方式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从生产线的核心资产库的度量出发,研究分析了生产线的复用过程,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基于核心资产库的生产线复用分层体系,并针对资产库中两种粒度级别的核心资产的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1)基于对提高生产线的复用效率和降低复杂性的考虑,本文将核心资产库划分为框架资产和构件资产两个层次,并提出了以这个划分为基础的生产线复用体系。2)基于对几种可复用资产的开发形式的分析和比较,说明了开发生产线所需的两种级别的资产方法的特殊性需求。3)对生产线复用体系所需的框架资产,本文提出了一种生产线中基于构件的框架(Component-Based Software Framework of Product-Line,CBFP)重构元模型,定义了框架资产的开发标准。4)对生产线复用体系所需的构件资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产线的构件模型(Product-line Based Component Model , PBCM),给出了对构件资产的封装方法。5)结合实际,将开发模型应用到家电嵌入系统领域生产线的资产开发中。

夏启明[5](2010)在《软件测试及评价的复用策略研究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应用系统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内部机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软件已经成为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的实体。如何确保应用系统软件的质量,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和产业界所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目前软件测试量大、效率低下,软件质量评价的不准确性导致软件质量不高,由此分析研究软件测试与评价的复用策略,建立可复用的软件测试用例模型,提出通用的软件评价模型,用以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评价的准确性,保障软件的质量”。围绕该科学问题,本文针对软件测试和软件评价、程序内部复杂调用关系对应的复杂网络展开研究,所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中的复用策略。软件测试技术复用策略研究,主要从软件测试的管理过程、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用例三个方面阐述了软件测试技术复用的策略,并提出了复用的软件测试用例模型,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脚本复用实例,从多方面研究了软件测试的复用技术与策略。2)建立了可复用的软件评价模型,对软件评价实施了量化。针对软件评价技术复用策略研究,主要是从软件评价的概念、软件评价的定义和软件评价的级别,提出软件评价的通用模型。该软件评价通用模型可以复用到不同领域的应用系统软件测试评价过程中。并以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及实例,对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质量评价进行了量化,获得了评价结果。3)利用复杂网络的研究结果,获得了软件测试用例与评价复用的策略。将复杂网络与应用系统软件中内部的模块调用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与应用系统软件内部调用关系对应的复杂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路径回路、节点的度分布、网络节点平均度、前驱节点与后继节点等,并阐述了程序模块的网络特性关系,从调用的网络关系看,被调用的后继节点所代表的软件模块的软件缺陷将影响前驱节点的功能,说明了软件测试用例的关联性,软件缺陷的传递性,将这些特性复用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可以指导软件测试用例的投入。4)采用测试结果的软件用例与缺陷分布统计,预测软件缺陷类型与存在的复用策略。主要是针对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系统软件测试,对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和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软件测试用例投入分布、软件缺陷的分布以及软件缺陷的类型,这些统计结果可以被复用到将来的软件测试过程中,作为软件测试用例的投入和缺陷预测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软件评价技术及评价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结果以及分析大量软件测试报告入手,提出了软件测试管理过程中的复用策略和软件评价的复用策略,创建了复用的软件测试用例模型和复用的软件评价模型,开发了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解决了软件测试用例有效的存储、查询、管理和抽取等复用技术的问题,奠定了软件测试与评价复用策略的基础,为保障软件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蔡立志[6](2009)在《基于形式化的软件测试复用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软件测试作为直接获取软件基本度量和发现软件缺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测试逐步从软件研发过程中分离,成为独立的业务和社会分工。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软件测试成本已经占到软件研发总成本的40%,在安全关键领域甚至占到60%,由于缺乏充分测试而导致的软件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测试用例的复用在提高软件测试质量,缩短测试周期,提高软件测试的覆盖率,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软件测试复用的研究已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化研究的趋势之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企业测试水平和过程能力,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软件测试用例复用方面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特定环节的复用技术,缺乏能够综合测试用例的来源、组织和存储、检索、复用的完整复用体系。测试能力成熟度模型提供了良好的软件测试过程的指导,但缺少有效的建模和仿真手段,过程改进成本高,测试用例的描述缺少语义关联,来源缺乏系统化,严重地制约了测试用例的复用,因此开展测试用例的复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测试流程建模和仿真,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描述、组织和检索,测试用例复用的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做的工作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提出了基于层次赋时着色Petri网的测试流程模型,实现了软件流程的仿真与复用。利用经典Petri网对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修故缺陷、测试评估、测试结束等环节构成的测试流程进行仿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测试流程的基本要素,进一步采用HTCPN工具,依照自顶向下的模式,开展软件过程的复杂建模和流程的动态仿真,实现了事前高效的软件测试过程优化和资源调度,避免了传统软件测试过程在事后实施改进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I提出了基于Z语言的Web页面序列及浏览器交互测试覆盖准则。Web系统的无状态、多入口、流程不确定等特点给Web软件的测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依据Web应用的页面关系提出了Web应用的页面序列覆盖准则,分析了准则之间的包含关系,根据Web应用和浏览器按钮之间的交互提出了交互状态覆盖和迁移覆盖准则。解决了目前Web应用存在覆盖准则复杂、应用不直观的现状,提高了Web应用测试的可复用程度。I提出并实现了可复用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两两组合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算法GACT。求解满足两两组合覆盖的最小测试用例集是NP完全问题,该算法能够生成满足两两组合的测试用例集的满意解,和国外相似算法相比,在组合数目较大时,GACT测试用例数量减少的优势比较明显。I提出了面向复用的测试用例描述模型。引入测试本体和软件测试用例分类本体,讨论了测试用例本体的匹配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和测试用例的检索过程。采用形式化方法描述了固定属性字段测试、状态分解、和测试模板框架等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来源,提高了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能力。I在调查软件测试质量情况和企业软件配置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软件测试质量和软件测试配置之间的联系。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实现了基于本文研究成果的测试用例复用支撑环境-软件测试管理平台STMP,并应用于实际的第三方测试组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根据过去2年约1000个软件测试项目的统计,测试效率平均提高了20%,项目的部分研究应用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明霞[7](2009)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软件复用作为解决软件危机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是目前软件复用思想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前沿技术和热点之一,其研究与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它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相比可以使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开发成果,消除了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在内的许多重复劳动,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以及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缩短软件产品交付时间的现实同时也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论文根据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在解析软件危机实质、分析研究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及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对领域工程与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解析软件危机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软件复用技术的概念、复用原理与过程、分类、特点、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软件复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从构件定义,分类和构件模型等方面对构件技术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总结构件适合软件复用的原因,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可复用构件的构造、设计原则及可复用构件的开发方法作了总结。接着从开发构件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两方面入手,比较了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的不同,研究了基于构件软件开发基本思路和生命周期模型,并总结了基于构件开发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领域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工程的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过程模型和生命周期。最后,就基于领域工程的构件软件开发技术在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应用作了初步规划,给出了相应的开发模型及具体事例,抽取和划分了的相关构件,构建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中通讯服务构件,并从实践应用上验证了这种技术在系统设计和快速实现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郭佳[8](2009)在《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本体技术》文中指出随着软件规模日益扩大,软件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程序代码量的几何级数增长,软件开发人员面临着开发周期延长,产品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软件复用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软件开发人员通过组织可复用的软件形成构件库的方法,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企业的生产效率。然而,当前简单的复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构件库所实现的软件复用,对构件信息的表示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在各种应用中实现构件之间的交流与共享;(2)构件类型单一化,不具备可扩展性,不能有效地支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软件复用;(3)传统检索技术主要基于关键词匹配或内容分类目录进行,缺乏智能化处理。由于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现象,以及不“理解”信息语义,从而导致该方法在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上存在严重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了软件资产这一新概念。首先,在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可复用资产规约(RAS)的基础上,本文从资产基本信息、分类信息和接口规范等方面来描述软件资产,提出了一种基于XML、适用于软件复用的通用资产实体描述模型。然后,借助本体在描述知识和语义关系方面的优势,在资产实体描述模型中引入语义,进行资产本体建模,采用本体描述语言OWL对本体实例进行形式化编码。随后,提出了一个XML文档语义信息自动抽取的XMO映射算法,研究了如何使用Prot(?)g(?)来人工构建资产本体,并设计了一套资产的关系型存储策略。本文在分析现有检索机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语义查询重写算法,将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语义扩展,并设计了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将算法及计算模型结合,实现了可复用软件资产的语义检索方案,并设计了一套资产复用评价模型。最后,以软件企业资产复用为目标,采用Struts框架成功地开发实现了基于本体的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原型系统,系统包括资产创建、资产检索以及后台管理等核心模块。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资产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为软件企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涉及软件复用、本体、信息检索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知识的交叉应用,成功地实现了软件企业基于本体的可复用资产的构建和检索过程。将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方法扩展到语义层次,这是该研究领域上的一次新的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龙文[9](2009)在《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制造执行系统开发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制造执行系统(MES)是连接企业计划管理层和底层控制层的桥梁,是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化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传统的MES软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软件的可靠性差,系统的可重构性和可集成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软件开发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MES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的MES软件开发模式遇到的问题,由此提出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软件开发模式。研究了本体工程,包括本体的划分、构造方法、描述语言等;分析了OWL语言,提出了适合MES领域本体开发的方法,根据层次式多视图MES领域本体模型建立了MES领域本体,并用OWL语言进行描述。构建了MES领域本体之后,本文研究了本体驱动的MES领域工程。在对各种领域分析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MES领域分析方法;在本体指导驱动下,对MES领域进行领域分析和领域建模,并使用UML对MES进行领域模型描述。在完成MES领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构件、本体驱动、层次化的MES体系结构,并进行了基于本体的MES领域构件分析、设计研究,获得了详细的MES领域构件。研究了本体驱动的MES应用工程。在对国内外各种构件表示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和刻面的构件表示方法,建立了构件库管理系统,研究了基于刻面和本体的MES构件检索方法以及MES构件装配部署问题。最后,分析了中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流程制造业与离散制造业的不同点,以及中药生产和流程制造业MES的特点;开发了一个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药业MES原型系统,分析验证了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软件开发模式的可行性。

黄奇[10](2008)在《工业自动化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互交融、渗透,当代仪器仪表已经具备“工业IT”的时代特征。其技术主体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光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仪表是集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这类仪表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应用面广,使用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是仪器仪表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产品,也是学术和产业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几乎所有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都是从零开始,不断重复该过程,开发过程的组织模式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其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组成员的经验和能力;开发成果中的软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存储积累,导致软件重复开发,研发周期长、难度大、效率低、出错率高、成本也居高不下。这种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本文以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面向智能仪器仪表的嵌入式软件开放平台及其支撑环境研究》和重庆市科委2007重大专项《智能化仪器仪表》重点攻关项目《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为研究工作的选题背景,研究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特征与分类、原则和根本困难,以及实现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的关键因素,并针对仪器仪表行业嵌入式研发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提出一种面向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的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方法。文章阐述了方法的原理、实现的步骤和作为支撑基础的开发平台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本文方法的核心是基于广义开发平台的软件(代码)复用,实现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快速构建。本文提出的嵌入式软件系统构件方法,旨在为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嵌入式开发实际的复用系统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可建设性方案。本文描述的支撑构建方法思想的开发平台,已经在课题背景项目中建立雏形,部分模块的开发和应用示范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随着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软件开发的推广,软件复用和构件化的开发方法必将对仪器仪表行业嵌入式软件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二、用C#构造可复用软件体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C#构造可复用软件体系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ASF构件化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件构件技术
        1.2.2 嵌入式软件构件技术
        1.2.3 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和配置工具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和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构件技术与ASF构件化问题
    2.1 软件构件技术
    2.2 构件技术模型
        2.2.1 通用构件模型简介
        2.2.2 常用嵌入式软件构件模型简介
    2.3 ASF构件化问题
        2.3.1 ASF概述
        2.3.2 ASF目录结构
        2.3.3 ASF构件化碰到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F构件设计
    3.1 ASF构件定义的方法
    3.2 ASF构件提取
    3.3 ASF构件分层模型设计
    3.4 ASF构件表示与存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社交网络的关联构件搜索方法
    4.1 关联构件搜索问题
    4.2 构件库的网络结构
    4.3 FN(Fast-Newman)算法描述
    4.4 构件库分类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平台组成
    5.2 构件库搭建
        5.2.1 数据库功能设计
        5.2.2 E-R概念模型分析
        5.2.3 数据库实现
    5.3 构件库管理系统
        5.3.1 系统结构设计
        5.3.2 系统功能设计
        5.3.3 系统处理流程
    5.4 通用配置软件系统
        5.4.1 系统结构设计
        5.4.2 系统功能设计
        5.4.3 系统处理流程
    5.5 平台测试
    5.6 平台使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处理机
        1.1.2 体系结构的描述方法层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1.3 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设计基础
    2.1 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传统流程及分析
    2.2 信息处理机硬件体系结构分析
        2.2.1 硬件加速机制分析
        2.2.2 硬件体系结构分析
    2.3 信息处理机软件体系结构分析
    2.4 软硬件协同领域的系统描述模型及描述语言
        2.4.1 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模型
        2.4.2 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描述语言
    2.5 格件模型简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
    3.1 格件模型系统及其特点
        3.1.1 格件模型的系统功能结构
        3.1.2 本方法系统描述模型的特点
    3.2 格件模型体系结构的构成
        3.2.1 融合器
        3.2.2 预制场
        3.2.3 模型的解析-解析引擎的实现
        3.2.4 融合器的执行--执行引擎的实现
        3.2.5 格件模型的应用实例
    3.3 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3.3.1 基于格件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3.3.2 所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场和基场融合器的具体实现
    4.1 预制场编程模型的确定及实现
        4.1.1 流式编程模型
        4.1.2 预制场的并行编程模型
        4.1.3 融合器的描述语言—ImpulseC
    4.2 基场融合器的设计
        4.2.1 基融合器的粒度选择
        4.2.2 融合器的形式化描述
        4.2.3 融合器的接口定义
    4.3 CSP预制场融合器的设计与实现
        4.3.1 基场融合器的实例化过程
        4.3.2 基场融合器的描述
    4.4 预制场场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4.5 实例分析:基于格件的边缘检测算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空间搜索问题求解算法研究
    5.1 设计空间搜索问题研究
        5.1.1 设计空间搜索问题描述
        5.1.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形式化定义
        5.1.3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进化算法求解
    5.2 系统设计及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设计/去耦和问题描述
        5.2.2 编码空间对个体操作的算法描述
        5.2.3 解空间对个体的评估选择算法
    5.3 设计空间搜索实例-智能手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格件模型系统开发环境及设计实例
    6.1 格件模型开发环境的具体构成
    6.2 以单芯片解决方案(MPSOC)为目标平台的车牌识别系统
    6.3 目标系统的扩展
结论
    本文总结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CBD的中药新药临床实验管理系统体系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研究应用现状
        1.1.2 国内外新药临床试验中系统的技术发展
        1.1.3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复用性要求
        1.1.4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领域变化性要求
    1.2 相关工作对比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软件复用
    2.2 基于CBD的程序设计方法综述
        2.2.1 CBD软件开发的显着特点
        2.2.2 CBD和面向对象技术之间的关系
        2.2.3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优势
        2.2.4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模式
    2.3 领域工程
        2.3.1 领域工程的主要阶段
        2.3.2 变化性
        2.3.3 常见的领域工程方法
第三章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1 项目开发背景
        3.1.1 项目的组织结构
        3.1.2 项目的工作流程
    3.2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3.3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
    3.4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3.5 系统家族共性相关的功能
    3.6 系统家族变化性相关的功能
第四章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4.1 扩充UML支持软件体系结构变化性描述
        4.1.1 UML的扩充建模机制
        4.1.2 扩充的UML变化性建模元素
        4.1.3 “4+1”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4.2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4.2.1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家族的特征图
        4.2.2 中药系统的逻辑视图
        4.2.3 中药系统的过程视图
        4.2.4 中药系统的开发视图
        4.2.5 中药系统的物理视图
    4.3 小结
第五章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组件的鉴定与划分
        5.1.1 数据访问层组件
        5.1.2 业务逻辑层组件
        5.1.3 表示层组件
    5.2 系统组件的选取
    5.3 系统组件的设计
    5.4 系统组件的实现
        5.4.1 NET框架下系统组件的内部实现
        5.4.2 NET框架下系统组件的封装
    5.5 中药临床实验管理系统可变功能的实现
        5.5.1 基本的可变性设计模式
        5.5.2 变化性的实现
    5.6 小结
第六章 系统组件组装和系统测试
    6.1 系统组件组装
    6.2 系统测试
第七章 总结和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面向软件生产线的复用资产开发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产线研究现状
        1.2.2 领域工程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软件复用技术
    2.1 软件复用相关概述
        2.1.1 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
        2.1.2 软件复用的层次
        2.1.3 实现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
    2.2 软件复用技术分析
        2.2.1 复用技术的分类
        2.2.2 软件复用技术形式
    2.3 几种软件复用技术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资产库的生产线复用体系
    3.1 生产线中的核心资产开发
    3.2 核心资产库
        3.2.1 核心资产的定义
        3.2.2 核心资产库的度量
        3.2.3 核心资产库的开发
    3.3 基于核心资产库的生产线复用体系
        3.3.1 生产线复用过程分析
        3.3.2 生产线复用分层体系设计
        3.3.3 支持生产线复用分层体系的关键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持生产线复用体系的资产开发
    4.1 遗留资产挖掘实践
    4.2 基于horseshoe 模型的资产修复策略
        4.2.1 体系结构重构
        4.2.2 构件封装
        4.2.3 用户界面封装
        4.2.4 几种策略的比较
    4.3 基于生产线的框架重构
        4.3.1 生产线对框架资产的需求
        4.3.2 CBFP 重构元模型
        4.3.3 框架资产的结构元素
        4.3.4 框架重构对复用体系的支持
    4.4 基于生产线的构件封装
        4.4.1 构件模型的定义
        4.4.2 生产线对构件资产的需求
        4.4.3 PBCM 构件封装模型
        4.4.4 构件封装对复用体系的支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定领域生产线的资产开发实现
    5.1 面向家电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生产线
        5.1.1 传统的开发模式
        5.1.2 家电嵌入式系统软件生产线的构造
    5.2 家电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框架资产开发
        5.2.1 领域分析
        5.2.2 框架重构
        5.2.3 形成框架资产
    5.3 家电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构件资产开发
        5.3.1 构件模型
        5.3.2 形成构件资产
    5.4 集成开发平台中的资产开发实现
        5.4.1 家电嵌入式生产线集成开发平台
        5.4.2 核心资产开发子系统
        5.4.3 部分系统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5)软件测试及评价的复用策略研究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软件测试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2 为什么需要软件测试与评价的复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论文相关技术介绍
        1.3.1 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成熟度模型
        1.3.2 软件测试技术
        1.3.3 软件评价技术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软件测试复用策略研究
    2.1 软件测试管理过程复用策略
        2.1.1 测试需求分析定义复用策略
        2.1.2 软件测试计划复用策略
        2.1.3 测试执行复用策略
        2.1.4 软件缺陷跟踪复用策略
    2.2 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
        2.2.1 测试样式定义与实例
        2.2.2 测试用例定义及实例
        2.2.3 可复用测试样式
        2.2.4 可复用测试用例样式定义及设计原则
        2.2.5 测试用例构件
        2.2.6 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与知识共享
        2.2.7 可复用测试用例库的组织与使用方式
        2.2.8 可复用测试用例设计及案例
    2.3 自动化测试脚本复用策略
        2.3.1 测试脚本的复用模板
        2.3.2 数据驱动与待测系统的关联
        2.3.3 脚本中的变异和调试
        2.3.4 脚本的错误检查与系统二次开发与复用
    2.4 小结
第三章 软件评价复用策略研究
    3.1 软件评价的概念
        3.1.1 软件评价的定义
        3.1.2 软件评价级别
    3.2 软件评价的通用模型的复用
        3.2.1 确立评价需求
        3.2.2 规定评价
        3.2.3 软件评价质量模型
    3.3 软件评价过程及复用策略
    3.4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及实例
        3.4.1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的特点和概况
        3.4.2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测试与评价的重点
        3.4.3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3.4.4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功能评价
        3.4.5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的测试结果
        3.4.6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评价过程及结果
        3.4.7 工程测量软件产品质量评价总结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测试与评价复用策略
    4.1 复杂网络研究
    4.2 复杂网络中常用的概念
        4.2.1 节点度
        4.2.2 节点入度
        4.2.3 节点出度
        4.2.4 网络路径
        4.2.5 网络路径长度
        4.2.6 路径回路
        4.2.7 节点的度分布
        4.2.8 网络节点平均度
        4.2.9 前驱节点与后继节点
    4.3 程序模块的网络特性
        4.3.1 程序模块与节点度的关系
        4.3.2 软件测试关联用例与网络的关系
        4.3.3 软件缺陷的网络聚集性
        4.3.4 软件缺陷的网络传递性
    4.4 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测试与评价的复用策略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测试用例投入与缺陷分布预测复用策略
    5.1 软件测试用例投入分布
    5.2 软件缺陷的分布
    5.3 软件缺陷的类型
    5.4 小结
第六章 软件测试与评价复用策略的实现
    6.1 软件测试工具共享公共服务平台软件
    6.2 软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中的实现
    6.3 软件测试用例的复用策略实现
        6.3.1 软件测试用例库的设计
        6.3.2 用户用例图
        6.3.3 交互图
        6.3.4 软件测试及评价复用类图
        6.3.5 实现图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完成的工作
    7.2 本文所做的贡献
    7.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形式化的软件测试复用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试过程建模
        1.2.2 测试用例复用
        1.2.2.1 测试用例的描述与分类
        1.2.2.2 测试用例复用
        1.2.3 Web测试技术
        1.2.4 遗传算法与组合测试
        1.2.4.1 遗传算法
        1.2.4.2 两两组合测试
        1.2.5 形式化方法
    1.3 国家战略背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可复用的测试过程模型
    2.1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2.2 测试流程
    2.3 简单软件测试过程网SSTP-NET
        2.3.1 Petri网
        2.3.2 STP-NET的定义
        2.3.3 STP-NET分析
    2.4 HTCPN定义及业务过程框架
    2.5 基于HTCPN的高级软件测试过程网ASTP-NET
        2.5.1 模型基础定义
        2.5.2 高级软件测试过程网ASTP-NET
        2.5.3 测试过程的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Web应用的测试覆盖准则
    3.1 研究现状
        3.1.1 Z语言概述
        3.1.2 Z语言基础
    3.2 覆盖准则
    3.3 Web应用的页面覆盖准则
        3.3.1 页面覆盖
        3.3.2 后继页面覆盖
        3.3.3 前驱页面覆盖
        3.3.4 二阶页面序列覆盖
        3.3.5 K阶页面序列覆盖
    3.4 页面覆盖准则的包容性
    3.5 浏览器交互的页面覆盖准则
        3.5.1 状态覆盖准则
        3.5.2 状态变迁覆盖准则
    3.6 案例研究
        3.6.1 测试数据的产生
        3.6.2 终止准则
        3.6.3 测试用例套质量评估
        3.6.4 覆盖准则的效率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试用例的复用
    4.1 测试用例
    4.2 本体的概念
    4.3 测试用例复用
        4.3.1 软件测试本体的构建
        4.3.2 检索相似度
        4.3.3 测试用例检索实现
    4.4 测试用例的生成模式
        4.4.1 基于固定属性字段的可复用用例
        4.4.2 基于状态的可复用测试模型
        4.4.3 基于测试模板框架的复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两组合测试的可复用用例的自动生成
    5.1 引言
    5.2 遗传算法
    5.3 两两组合测试数据生成的遗传算法
        5.3.1 两两组合测试生成的算法框架
        5.3.2 编码方式
        5.3.3 适应度函数
        5.3.4 选择
        5.3.5 交叉和变异
    5.4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试用例复用的支撑环境
    6.1 测试质量分析
        6.1.1 分析指标定义
        6.1.2 软件质量分析
        6.1.3 测试配置分析
        6.1.4 综合分析
    6.2 平台概述
    6.3 平台体系结构
    6.4 平台关键技术讨论
        6.4.1 测试用例的复用方法
        6.4.2 用例的抽取
        6.4.3 用例的维护
    6.5 应用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贡献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 软件测试本体
致谢
在学期间参加课题的研究成果

(7)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软件复用技术
    2.1 软件复用概念
    2.2 软件复用原理和过程
    2.3 软件复用的分类
    2.4 软件复用的技术形式
    2.5 实现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
    2.6 软件复用技术存在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构件技术研究
    3.1 构件技术概述
        3.1.1 构件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1.2 构件的分类
        3.1.3 构件模型
        3.1.4 构件适合软件复用的原因
    3.2 可复用构件技术
        3.2.1 可复用构件概述
        3.2.2 可复用构件构造原则
        3.2.3 可复用构件分析和设计
        3.2.4 可复用构件开发方法与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
    4.1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4.1.1 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
        4.1.2 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
        4.1.3 原型开发方法
        4.1.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4.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4.2.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含义和优点
        4.2.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基本思想和模型
    4.3 基于构件的软件技术的不足与改进
    4.4 领域工程
    4.5 基于领域工程的构件的软件开发
        4.5.1 基于领域工程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4.5.2 基于领域工程的构件软件生命周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构件技术的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5.1 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的现状
    5.2 领域分析
    5.3 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构件的总体设计思想
    5.4 制瓶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开发过程
    5.5 制瓶机控制系统领域上位机软件构件抽取与划分
    5.6 构件开发过程示例
    5.7 制瓶机控制系统领域上位机软件系统复用示例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本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软件复用
    2.2 构件技术
    2.3 可复用软件资产规约
    2.4 语义 Web 相关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定领域的资产本体建模与存储研究
    3.1 可复用软件资产的描述
    3.2 资产本体模型的构建
    3.3 可复用软件资产的存储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本体的资产检索策略
    4.1 传统构件检索方法概述
    4.2 资产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4.3 基于本体的查询重写方法
    4.4 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
    4.5 可复用软件资产的语义检索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资产复用评价管理
    5.1 软件资产复用的内容
    5.2 复用评价模型 RTU
    5.3 复用反馈信息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原型系统实现
    6.1 系统分析与设计
    6.2 资产创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3 资产检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9)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制造执行系统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造系统的发展
    1.2 企业和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
    1.3 MES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MES 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5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 软件开发模式
    2.1 MES 软件及传统开发过程
    2.2 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
        2.2.1 软件复用需求
        2.2.2 构件及其分类
        2.2.3 构件模型及特征
    2.3 本体驱动的信息系统
        2.3.1 本体论的起源和发展
        2.3.2 本体驱动的信息系统
    2.4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 软件开发模式
        2.4.1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 软件开发模式
        2.4.2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 软件开发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WL 的MES 本体的构建
    3.1 本体工程
    3.2 OWL 语言
    3.3 基于OWL 的MES 本体的构建
        3.3.1 MES 本体概念
        3.3.2 MES 领域本体开发方法
        3.3.3 MES 领域术语的确定和标准化
        3.3.4 MES 领域本体建模
        3.3.5 从MES 文本文件中半自动化提取概念和关系
        3.3.6 基于OWL 的MES 本体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本体驱动的MES 领域工程研究
    4.1 MES 领域工程过程与活动
    4.2 本体驱动的MES 领域分析
        4.2.1 领域分析研究现状
        4.2.2 基于本体的MES 领域需求分析
        4.2.3 本体驱动的MES 领域建模
    4.3 本体驱动的MES 软件体系结构分析
        4.3.1 软件体系结构
        4.3.2 本体驱动的多层的MES 软件体系结构
    4.4 基于本体的MES 领域构件设计
        4.4.1 MES 领域构件粒度划分
        4.4.2 从领域本体到面向对象模型的转换
        4.4.3 MES 领域的面向对象模型
        4.4.4 基于有向带权图分析的MES 领域构件划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体驱动的MES 应用工程研究
    5.1 MES 软件应用工程
        5.1.1 应用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5.1.2 本体驱动的MES 应用工程
    5.2 基于本体的MES 构件库管理
        5.2.1 构件库的研究现状
        5.2.2 国内外关于构件描述和检索的研究现状
        5.2.3 基于刻面和本体的MES 领域构件表示和描述
        5.2.4 MES 领域构件本体的存储
        5.2.5 构件库管理及构件检索
        5.2.6 基于刻面描述的MES 构件检索
        5.2.7 基于本体的MES 领域构件检索
    5.3 MES 领域构件装配部署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MES 工程实践
    6.1 药业MES 项目简介
        6.1.1 制药企业信息化需求
        6.1.2 流程业与离散业的差异
        6.1.3 流程工业的生产特点
        6.1.4 中药生产的特点
        6.1.5 流程工业MES 的特点
    6.2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药业MES 软件的设计开发
        6.2.1 药业MES 软件功能需求
        6.2.2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药业MES 开发过程
        6.2.3 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药业MES 软件的设计开发实例
        6.2.4 药业MES 软件的组成
    6.3 药业MES 的实施应用与分析
        6.3.1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步骤
        6.3.2 系统的实施应用
        6.3.3 药业MES 系统开发分析评估与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工业自动化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
    2.1 软件复用
        2.1.1 软件复用的基本思想
        2.1.2 软件复用的级别
        2.1.3 软件复用的分类
        2.1.4 复用软件设计的着眼点
    2.2 构件技术
        2.2.1 构件的基本概念
        2.2.2 构件的特征
        2.2.3 软件构件模型
        2.2.4 构件库
        2.2.5 构件技术的优势
    2.3 软件复用的根本因难
    2.4 实现构件技术与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
3 工业自动化仪表嵌入式软件行业调研与分析
    3.1 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领域分析
    3.2 行业嵌入式开发需求分析
        3.2.1 研发项目的组织结构
        3.2.2 嵌入式开发模式
        3.2.3 存在的问题
4 工业自动化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方法
    4.1 构建方法描述
        4.1.1 构建方法原理
        4.1.2 实现步骤
    4.2 开发平台系统建设
        4.2.1 资源管理系统与构件库
        4.2.2 协同交流通信系统
    4.3 开发平台应用规范
        4.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4.3.2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4.3.3 标准化文档
        4.3.4 资源管理规范
5 在仪表嵌入式系统研发中的应用
    5.1 应用实例
    5.2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5.3 “平台化开发”的体现
6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用C#构造可复用软件体系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ASF构件化软件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石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4)
  • [2]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实现[D]. 封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3]基于CBD的中药新药临床实验管理系统体系与技术研究[D]. 丁一岸.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4]面向软件生产线的复用资产开发研究与实现[D]. 赖昕.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5]软件测试及评价的复用策略研究及其实现[D]. 夏启明. 武汉大学, 2010(10)
  • [6]基于形式化的软件测试复用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蔡立志. 上海大学, 2009(05)
  • [7]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苏明霞.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8]可复用软件资产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本体技术[D]. 郭佳. 东华大学, 2009(04)
  • [9]基于构件及本体驱动的制造执行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 龙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4)
  • [10]工业自动化仪表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方法研究[D]. 黄奇.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用 C# 构建可重用的软件架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