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玲[1](2021)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如今,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更多的是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和文化服务。积极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教育活动,满足公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当前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文章立足工作实践,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的研究,以及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项目与案例的归类、分析,思考和探寻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贝文玥[2](2021)在《公共需求导向下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文中指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价值观引导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博物馆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公众提供各类文化展览、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推广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传播等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吸引公众、服务公众、满足公众,精准提供文化服务成为博物馆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博物馆公共服务内涵和能力构成,构建了服务导向、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等三个层次的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以分析框架为逻辑,在对博物馆公共服务现状和公共需求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案例启示,提出博物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路径的对策和建议。博物馆从文物保管和研究机构、文物保护和展示空间到公共教育和休闲空间的发展历程,反映出了博物馆公共服务向公共性、社会化、大众性、外向型的转变趋势,总结出当下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笔者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梳理了上海博物馆公共服务情况,结合对博物馆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认为当前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发挥不够充分、文化供给内容不够丰富、文化供给精准度不够、博物馆业务能力不够健全。针对存在的不足,笔者选取了“唐妞”IP、“数字敦煌”和博物馆学校三个案例,从文化价值提升、数字供给方式和馆校合作的角度得出能力提升能力方式的启示。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公共的需求,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多主体合作供给,增强服务力量,主要包括完善法人治理模式、推动IP授权模式、健全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等;二是健全服务机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包括探索社会化机制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三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赋能文化价值能力,主要包括聚焦数字化转型,健全公共教育,打造文化空间;四是加强服务对象研究,提高精准供给能力,主要包括建立无障碍型博物馆,提升文化供给便利性;建立无差别型博物馆,实现文化供给均等体验;建立互动型博物馆,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反馈。

李姣[3](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扈红[4](2021)在《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市县级博物馆作为展示某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窗口,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县级博物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藏品、人员、资金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国内学者对市县级博物馆的深入研究、分析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方面。本文以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收集,总结了该地区博物馆在藏品、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人才队伍方面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博物馆工作实践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措施,既可以为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博物馆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以为行业人员进行博物馆事业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通过对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的研究,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为其他地区市县级博物馆提供经验借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石磊[5](2021)在《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是在民众教育运动中转型或改组生成的综合性地方社会教育机构,1949年以前承担着尚未建立博物馆的省、市、县文物考古、艺术品征集保护、美术展览、研究教育工作。其博物馆美育事业萌芽于社会式美术教育崛起和博物馆兴建的热潮中,在当时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机关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其艺术品展示、收藏、说明以及传授艺术知识提高民众审美觉悟的责任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赋予,服务国民性改造和社会艺术化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在美术史、博物馆的通史或个案研究中,关于民众教育馆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记录较少,且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文章选取1927年—1949年的民众教育馆的实物收藏、展览、讲演、出版、培训等美育举措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实践过程、理念、特点和历史价值。首先,在社会教育和博物馆史的视域中,分析博物馆美育产生的思想根源,梳理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体系形成的社会背景和过程,阐明民众教育馆跻身社会美育领域的必然性。然后,在美术、博物馆领域的交叉带,全面考察非战时状态下江浙、云南、山东等地建制较完善的民众教育馆在行使美术馆应有的社会美育职能时,运用的手段、奉行的原则、施教的内容,把握民众教育馆开展艺术、博物馆类工作实践的落脚点、总体态势和成果业绩。紧接着,解读以往疏于研究的全面抗战时期后方民众教育馆抓住国难当头之际艺术教育与文化保护工作地位提升的机遇,依托教育政策和文化区位条件优势,协助、承办的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公共美术宣教等工作,肯定其在统一艺术家思想、加快美术大众化进程、平衡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分配、扞卫及重塑国家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馆普遍规律与民众教育馆的文化个性、民众教育馆通用规程与各馆艺术教育实际情况两对矛盾,归纳出本质相似的民众教育馆和专业美术馆在公共美术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剖析民众教育馆相比专业美术馆更突出的平民性、实利性、多元性、指导性特点及其成因,发掘出民众教育馆地域特色鲜明、协同性强、全民覆盖率高等优势。最后,总结民众教育馆在社会动荡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对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现代转型以及对博物馆本体发展所起的作用,辩证看待民众教育馆在艺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本土化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希望通过整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史料、案例,客观揭示民众教育馆对中国近现代博物馆美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明晰其在博物馆史与美术史中的独特地位,更完整地呈现早期博物馆美育发展的全貌,并弥补社会美术教育历史版图的缺失。

刘一璇[6](2021)在《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也随之蓬勃发展。新型媒体接连产生,更新换代的速度也稳增不减。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当下社会公众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此背景下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何促使博物馆行业继续在融媒体时代稳步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博物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机构,和各层次的学校一样,都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但与学校有所不同的是,作为教育对象广泛且类型不同的社会教育机构,时代的发展潮流要求博物馆要利用现代技术方式整合文物资源,同时这也是加深博物馆社会化内涵与外延的合理要求。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载体,不仅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更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展示基地,同时也是一个特定地区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在其发展初期,博物馆的定位似乎是文物收藏场馆。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博物馆也根据本馆宗旨逐渐转变了传统运营模式,具备更多的社会化属性。因此,在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发挥博物馆的新型职能,是当代博物馆的必经之路。2020年春节起,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致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法顺利进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相继闭馆,具有聚集性质的文化活动也陆续取消。百姓足不出户无法随时接收外界信息,于是各网络平台成了大众的首要选择。疫情下,各大博物馆也开始借助大型互联网平台,向观众提供欣赏及讲解服务。各博物馆积极应对突发事件,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满足公众在疫情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时完成了社会交予的任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转变博物馆的运营模式是其实现以人为中心、满足公众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博物馆在融媒体时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立意,对博物馆在融媒体时代下运营模式的转变进行分析,并从中探讨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作为国家文化事业支柱之一的博物馆应如何在网络时代生存,并继续完成其信息传播及社会教育职能。

赵嘉玮[7](2021)在《中国博物馆教育趋势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历史悠久,文物是漫长岁月中的积累与沉淀,是中国五千年来漫长岁月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夏鼐先生说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社会性的实物,而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器物。”博物馆也正是如此,以馆内文物来说:文是文物的中心,而物是载体,博物馆不只是文物的收藏研究机构,更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力量。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经久不衰的思考。本文立足于当今时代背景,思考将“无目的学习”理念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以观众体验作为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主体,结合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跨学科进行博物馆教育研究。在文中着重探讨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方向,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及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虽然当前博物馆一再强调发展文物自身的文化属性,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始终存在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因此笔者始终带着如何拉近博物馆与观众距离的思考,来研究博物馆教育这一课题。本文以中国博物馆教育为主要研究,解读博物馆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新时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政策。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中国博物馆教育实例收集的基础上结合观众调查,对我国博物馆教育现阶段发展进行梳理。进而对博物馆教育新成果、新模式、新特点进行研究。发挥优秀教育活动的引领作用,试图从个性中找到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共性。从博物馆教育相关理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分析、博物馆教育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现阶段博物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博物馆教育未来发展提出:增强馆内互动体验、丰富教育主题、融入地域特色、沉浸式展览设计的建议。

许兰青[8](2021)在《解读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馆作为一个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教育的公益性机构,在当代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博物馆应当积极发挥自身重要工作职能,做好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提升馆内藏品、历史资料、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社会群众普及我国具有民族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以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为研究核心,简要分析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社会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工作方法进行探究。

曾春凤[9](2021)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及相关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院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教育功能是其核心职能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数量、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随着各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馆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特点以及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分析现阶段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萧潇[10](2020)在《广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规模化、专业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实际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陈列展览等主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财政资源不足、人才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的限制,我国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质量逐渐显示出较大的差异。现有针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博物馆学视角,或从公共管理学的公共性、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出发,对较为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出定义。本研究结合博物馆实际工作,对博物馆这一基础文化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出定义,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方法等相关理论进行补全。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出发,以在第一批次中被定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通过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向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梳理国内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研究、对比国内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实际供给情况等研究方式,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广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给出广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建议。研究尝试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定义为以馆藏文物、本地文化为基础,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可参与性的可以主动进行终身学习、休闲娱乐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尽可能地让受众在博物馆里获得愉悦感,从而把博物馆列为一个愿意常来的场所。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建议,也可提供给相同类型或相同体量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二、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的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
    2.1 机构职能的变化与发展
    2.2 “请进来”开展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
    2.3 “走出去”开展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
3 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工作成果及创新点
    3.1 加强阵地建设,优化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平台
    3.2 加强合作交流,让社会教育工作常态化
    3.3 提升展览水平,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
4 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发展中的问题解决
    4.1 强化以观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3 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5 结语

(2)公共需求导向下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主要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一、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一)博物馆公共服务
        (二)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内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部门的主要启示
        (三)理论的适用性
    三、公共需求导向下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构建原则
        (二)分析框架具体内容
第三章 博物馆公共服务发展及现实要求
    一、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一)作为文物保管和研究机构(1905 年-1949 年)
        (二)作为文物保护和展示空间(1949 年-2008 年)
        (三)作为公共教育和文化空间(2008 年-至今)
    二、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目标从内部性向公共性转变
        (二)模式从行政化向社会化转变
        (三)内容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四)与公众的关系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三、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
        (一)适应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新要求
        (二)立足新时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常态
        (三)适应博物馆行业发展新要求
第四章 博物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一、上海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现状
        (一)公共服务内容
        (二)公共服务措施
        (三)公共宣传方式
    二、上海博物馆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一)关于公共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对上海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情况
    三、公共需求导向下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价值发挥不够充分
        (二)文化服务内容不够丰富
        (三)公共服务的精准度不够
        (四)博物馆业务水平不够
第五章 国内外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妞”IP建设
        (一)“唐妞”IP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唐妞”IP建设的主要做法
        (三)“唐妞”IP的社会成效
    二、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项目
        (一)“数字敦煌”基本情况
        (二)“数字敦煌”的主要做法
        (三)“数字敦煌”的社会成效
    三、纽约博物馆学校建设
        (一)纽约博物馆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纽约博物馆学校主要做法
        (三)纽约博物馆学校的社会成效
    四、案例的启示
        (一)博物馆IP建设:文化价值的再赋能
        (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服务内容的新范式
        (三)馆校教育:社会合作的新理念
第六章 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的对策建议
    一、多主体合作服务,增强服务力量
        (一)完善法人治理模式
        (二)推动IP授权模式
        (三)健全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
    二、健全服务机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一)探索社会化机制,激发服务活力
        (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自身治理水平
    三、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文化赋能能力
        (一)聚焦数字化转型,丰富博物馆文化展示力
        (二)健全公共教育,扩大博物馆文化辐射力
        (三)打造文化空间,提升博物馆文化感染力
    四、加强服务对象研究,提高精准供给能力
        (一)建立无障碍型博物馆,提升文化服务便利性
        (二)建立无差别型博物馆,实现文化服务均等体验
        (三)建立互动型博物馆,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反馈
附录 关于对博物馆公共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1.1.2 研究范围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3.3 小结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2.1 藏品价值体系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2.2 本体价值利用
        2.2.1 陈列展览
        2.2.2 科学研究
        2.2.3 文物复制、仿制
        2.2.4 藏品着书出版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2.3 情感价值利用
        2.3.1 社会教育活动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2.3.3 新媒体传播
    2.4 发展价值利用
        2.4.1 数字化利用
        2.4.2 文创产品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4.1.1 广度问题
        4.1.2 深度问题
        4.1.3 频率问题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4.2.1 藏品研究不足
        4.2.2 展览场地限制
        4.2.3 利用方式单一
        4.2.4 利用观念狭隘
        4.2.5 藏品的同质化
        4.2.6 专业人才缺乏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4.3.1 法规尚待完善
        4.3.2 利用资金不足
        4.3.3 缺少馆际交流
        4.3.4 外界参与性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5.1.2 文物登录制度
        5.1.3 重视科学研究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5.3.3 文创产品开发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6.1.2 技术系统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6.2.1 人工智能概述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7.2.1 技术背景
        7.2.2 模块设计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7.2.4 具体工作流程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7.3.1 研究背景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7.3.3 损失函数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4)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概况
    第一节 山东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基本情况
    第二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发展概况
    第三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第二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藏品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馆藏品现状
    第二节 藏品征集、保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促进藏品保护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第三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
    第二节 陈列展览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节 提升陈列展览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学术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学术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第二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表

(5)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范围、概念界定
        (一)时空范围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二)1949年后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六、研究价值
第一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确立的背景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思想条件
        一、历史根源:古物遗迹的审美教化功用
        二、外因刺激:西方博物馆审美思想启发
        三、引荐媒介:近代学者的博物馆译介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救亡图存运动决定文化使命
        二、社会教育环境决定功能选择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的确立经过
        一、民众教育运动助推博物馆转型
        二、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正式确立
        三、民众教育馆附属博物馆的涌现
第二章 民众教育馆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发挥美育功能的实体依靠
        一、馆舍建筑的美感化育作用
        二、艺术收藏的物化资源整合
        三、展览陈列的直观启发性能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规范与实施方法
        一、技能教授与精神渗透:公共美术宣教与活动
        二、内质整改与外延交流:艺术团体创立与合作
        三、人才资源与文化担当:人员素质与人事聘用
第三章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方向的扭转
        一、艺术教育工作地位提升
        二、充当特殊艺术抗战力量
    第二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事业进展及成果
        一、持续并恢复展览与宣教
        二、促进大众美术全面推广
        三、转型成为专业艺术机构
        四、协助延续博物馆的工作
    第三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加快美术的大众化步伐
        二、平衡艺术教育资源配置
        三、统一思想淡化门户之见
        四、文化保护提振爱国情绪
        五、充实艺术的社会性内涵
第四章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异同对比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美育工作的共性
        一、功能定位有一致性
        二、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不同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特点
        一、基层性
        二、指导性
        三、实用性
        四、多样性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特点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坚持下层民众为本的教育方向
        二、政府制定规章强化制度管理
        三、定位任务决定艺术事业走向
        四、迥异地域政治文化基础影响
    第四节 民众教育馆相较于专业美术馆的优势所在
        一、突出艺术教育的地域性特色
        二、提高艺术教育全民化覆盖率
        三、强化艺术与其他部门协同性
第五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本土美术教育现代性探索
        一、社会美育向现代化转型
        二、社会美育向正规化迈进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博物馆本体论意义
        一、公共收藏积累与国家文化形象树立
        二、教育功能居首与博物馆美育常态化
        三、敞开平民参与大门让美育走入基层
        四、现代公共文化场馆功能与建制铺垫
第六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事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进步性
        一、构建地方艺术图景推动本土文化进程
        二、认清社会历史责任应对阶段冲突挑战
        三、协同利用内外资源争取最优社教效益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局限性
        一、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问题的表现
        二、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干扰因素
结论
附录 民国时期国内各地方民众教育馆相关艺术活动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2.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四)论文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博物馆
    (二)博物馆运营
    (三)博物馆展陈
    (四)博物馆传播
    (五)融媒体
三、以融媒体平台为依托的博物馆运营案例分析
    (一)故宫博物院
        1.选择依据
        2.背景分析
        3.故宫博物院在融媒体时代的运营策略
    (二)湖北省博物馆
        1.选择依据
        2.背景分析
        3.湖北省博物馆在融媒体时代的运营策略
    (三)观复博物馆
        1.选择依据
        2.背景分析
        3.观复博物馆在融媒体时代的运营策略
    (四)小结
        1.博物馆的传统运营模式
        2.疫情期间博物馆的运营举措
        3.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转变
四、融媒体时代博物馆运营模式的探讨
    (一)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转变运营模式的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迎合社会公众需求
        3.实现藏品信息化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博物馆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
五、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一)融媒体时代下博物馆面临的困难
        1.理论体系不完善
        2.资金短缺
        3.技术不发达
        4.人才储备不足
    (二)促使博物馆转变运营模式的推动力
        1.国家政策的引导
        2.博物馆发展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3.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支持
    (三)博物馆运营模式转变发展的展望
        1.明确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2.重视社交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新技术的运用
        4.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博物馆教育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博物馆教育理论研究
    2.1 博物馆教育的职能
    2.2 博物馆教育的发展
    2.3 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2.4 心理学理论借鉴
        2.4.1 格式塔心理学
        2.4.2 行为心理学
        2.4.3 认知心理学
第三章 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3.1 陈列展览
    3.2 讲解与导览服务
    3.3 主题活动
第四章 博物馆教育发展趋势
    4.1 现阶段博物馆教育发展背景
    4.2 网络资源利用
        4.2.1 网络展览
        4.2.2 文物信息库建立
        4.2.3 在线教育
        4.2.4 应用软件
        4.2.5 网络资源在博物馆教育应用中的思考
    4.3 博物馆研学课程
    4.4 流动博物馆
    4.5 博物馆多元合作
        4.5.1 博物馆与学校
        4.5.2 博物馆与博物馆
    4.6 博物馆分众化
        4.6.1 观众群体划分
        4.6.2 青少年教育不断推进
        4.6.3 重视老年观众和公益活动
第五章 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建议
    5.1 现阶段博物馆教育存在的问题
    5.2 增强互动体验
    5.3 丰富教育主题
    5.4 融入博物馆地域特色
    5.5 沉浸式展览设计
        5.5.1 沉浸式展览的特征
        5.5.2 沉浸式展览的要求
        5.5.3 沉浸式展览的形式
        5.5.4 沉浸式展览的相关问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解读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社会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意义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方式
    (一)以新闻媒体作为宣传媒介
    (二)以网络作为宣传媒介
    (三)构建数字化、科技化博物馆
●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具体开展策略
    (一)运用陈列讲解的方式开展社会教育宣传工作
    (二)积极利用旅游行业开展社会教育宣传工作
    (三)通过社区服务开展社会教育宣传工作

(9)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特点
    (一)公共性
    (二)直接性
    (三)多样性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公益性展览
    (二)馆校合作
    (三)公益性教育活动
三、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缺乏互动性
    (二)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缺乏对外合作
四、关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博物馆活动的互动性
    (二)合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
    (三)加强博物馆的对外合作
五、结语

(10)广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比较分析法
        1.5.4 深度访谈法
    1.6 研究创新与局限
        1.6.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
        2.2.2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
    2.3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及内容
        2.3.1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2.3.2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证分析
    3.1 广西博物馆发展现状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3.2.1 基础设施
        3.2.2 社会教育
        3.2.3 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调查
        3.3.1 陈列展览留言册数据调查
        3.3.2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基础设施落后
        4.1.2 陈列展览等博物馆主要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4.1.3 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发展缓慢
        4.1.4 公共人力资源配置无法满足需求
    4.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场馆年代久远无法匹配社会公众期待值
        4.2.2 展厅设计无法满足当下展览需求
        4.2.3 投入资金有限
        4.2.4 技术人才紧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5.1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5.1.1 美国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5.1.2 法国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5.1.3 英国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5.1.4 日本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
    5.2 国内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
        5.2.1 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5.2.2 我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
    5.3 国内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总结和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西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策略
    6.1 博物馆整体性提升
        6.1.1 深化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规与公共政策,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6.1.2 强化“主动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提升公众体验感
    6.2 细化推进具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6.2.1 搭乘“互联网+”发展热潮,加强博物馆公众服务的便利性
        6.2.2 合理利用外部资源,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更多样化
        6.2.3 充分开发资源,推动“三区”文化人才帮扶计划持续发展
    6.3 积极推动场馆改扩建工作与外部空间的扩展
        6.3.1 完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
        6.3.2 创造更多空间为公众呈现多维度广西历史文化
        6.3.3 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层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针对观众A开展深度访谈的内容记录
附录3 针对观工作人员B开展深度访谈的内容记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J]. 赵建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5)
  • [2]公共需求导向下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D]. 贝文玥.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1(09)
  • [3]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4]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D]. 扈红. 山东大学, 2021(02)
  • [5]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D]. 石磊.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6]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博物馆运营模式的转变研究[D]. 刘一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中国博物馆教育趋势研究[D]. 赵嘉玮. 河北大学, 2021(02)
  • [8]解读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J]. 许兰青. 东方收藏, 2021(05)
  • [9]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及相关问题探讨[J]. 曾春凤. 中国民族博览, 2021(03)
  • [10]广西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D]. 萧潇.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当前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