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孵化器

国企孵化器

一、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攀,许治,何慧芳[1](2019)在《不同所有者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广东省97家不同类型孵化器2016年的运行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孵化器创办主体的背景出发,检验不同类型孵化器在孵化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方面的绩效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孵化绩效存在显着差异,政府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在孵化器规模、开展合作能力、网络建设等方面远优于其他两类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施建设以及投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民营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在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渠道和机会等方面尤为突出。基于不同类型孵化器的绩效特征与孵化优势,提出孵化器绩效考核的改进建议。

黄攀[2](2018)在《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类型差异对孵化绩效影响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已步入而立之年,截至2016年底,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备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有3225家,中国孵化器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近年来兴办了各种类型、功能各异的孵化器,各种申办主体进入孵化器行业的价值取向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已过而立之年后,提升孵化绩效成为中国孵化器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由于不同孵化器申办主体掌握的资源不同,申办孵化器的诉求也不同,那么,众多功能不同、主体不同的孵化器其孵化业绩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功能孵化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在孵企业的发展需求,就成为提升孵化器绩效必须要清晰回答的基础性问题。基于此,论文将研究问题聚焦为:孵化器类型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对孵化器绩效产生影响?论文以广东省孵化器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功能孵化器在孵化能力、在孵企业创新成效、创造就业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但上述认识仅仅是基于小样本统计结果,不足说明孵化器类型差异是否会显着的影响绩效差异。论文进一步从两个视角:横向视角(根据孵化器申办主体产权差异对孵化器进行分类)和纵向视角(根据孵化器提供服务功能差异进行分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检验、Kruskal-Walls检验和Tukey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孵化器类型差异对孵化绩效的影响差异。在实证结果验证孵化器类型差异确实会造成孵化绩效差异的基础上,论文基于“资源——行为——绩效”框架,从逻辑上揭示类型差异影响孵化绩效的机理与作用路径,并以广东省孵化器样本数据对上述理论认识进行实证检验。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有:第一,从横向角度划分,孵化器可区分为政府背景主导孵化器、高校背景主导孵化器以及民营企业背景主导孵化器三大类型。各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的差异性源自于创办主体拥有的资源结构和价值导向所决定。利用广东孵化器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孵化绩效并非完全一致,在孵化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4个方面的不同类型孵化器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每一类型孵化器都有其表现优异之处,同时也有不足。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民营资本设立的孵化器其孵化绩效就一定好过政府国有背景和高校设立的孵化器,判断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孵化绩效表现是否满意,需要结合各类型孵化器创立的目标与主体背景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考虑。第二,从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功能和价值主张区分(纵向角度),孵化器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代:(1)专注“基础设施服务”的第一代孵化器;(2)专注“商业支持服务”的第二代孵化器;(3)专注“网络化服务”的第三代孵化器;(4)专注“股权投资服务”的第四代孵化器角色。以广东省62家孵化器,169家在孵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单因素方差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ukey检验进行两两组间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孵化绩效表现上,高代孵化器表现更佳,但其服务投入也远远高于低代孵化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高代际孵化器并非一定强于低代孵化器,即高代际孵化器其高孵化绩效的背后是高投入。因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而言,我国孵化器质量提升,不仅仅是盲目鼓励孵化器低代际向高代际的演化,更重要是有针对性地提升每一种代际孵化器,使其高质量实现自身的主要孵化功能,尤其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欠平衡的环境下,每一个代际的孵化器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三,基于资源观视角,本文在“资源-行动-绩效”分析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产生的机理,孵化器对外的网络构建和管理参与两类战略行动对孵化器资源结构作用于孵化绩效的中介作用,以及孵化器类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广东孵化器样本数据,研究表明:孵化器的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关系资源和声誉资源都能对孵化器的孵化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和关系资源对孵化绩效的正向影响受到孵化器对外的网络构建和对内的管理参与两类战略行动的中介作用以及孵化器类型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建议孵化器需要积极承担获取、集聚和配置各种类型的创业资源(包括人才、资本、关系以及声誉资源),促进在孵企业成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孵化绩效。与此同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适合的战略手段,如构建孵化网络和参与在孵企业管理工作,这有助于更高效地发挥孵化器资源结构对孵化绩效的正向影响。

李涛[3](2015)在《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孵化器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创业企业大规模涌现。与此同时,从国际到国内,私有部门、个人兴办孵化器和从事天使投资业务不断涌现,以投融资为主要手段、目标的创新型孵化器异军突起,孵化服务更加高效和市场化,对政府主导创办的国有传统型孵化器形成不小的冲击,孵化器在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同时,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政府主导创办的孵化器是我国孵化器的主体,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占据大量的优质资源,是服务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大多数孵化器受体制机制、管理团队、资金规模等因素制约,在孵化服务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孵化器提供的一般性中介孵化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创业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高速成长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在鼓励引导孵化器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后,支持方式也逐渐从直接扶持转向间接引导,孵化器行业市场化趋势愈加明显,孵化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投融资功能作为串联起整个孵化服务价值链的最核心功能,可帮助创业企业尽快获得资金和其他资源,解决其生存发展中的最大困难。同时,孵化器通过投资成功获取回报实现了发展壮大,提升了核心价值。因此,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天使投资是支持早期创业企业的重要手段,在作用阶段、支持目的上与孵化器不谋而合,在资金供给和资源集聚上与孵化器形成优势互补。孵化器将天使投资功能融入自身发展,有助于克服孵化器运行中的“政府失灵”和减少天使投资活动中的“市场失灵”,有助于孵化器提升资本实力和提高孵化效率,形成更大的资本、项目聚集效应,能显着提升孵化器竞争力,是促进孵化服务迈向更高层次的有效途径。孵化器因具体类型、综合实力、发展阶段等差异,与天使投资的融合存在多种选择模式,本文在分析二者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空间嵌入式、资本合作式、自我发展式、创业导师式和网络联盟式五种融合模式,并结合望京孵化器的融合实践,分析了孵化器在与天使投资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孵化器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提出了完善财税政策、营造融合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孵化器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

张世君[4](2007)在《基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技术中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中介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技术中介在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加快技术成果的社会传播、转移和应用、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观世界技术中介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中介组织蓬勃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指导,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技术中介体系已趋于成熟,但是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和典型案例的参照。在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技术中介体系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客观需求。论文首先通过引入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界定了技术中介的知识活动服务属性,即在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看来,人类的知识活动系统具有全息结构特征,技术中介是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的子系统而存在的,承担着为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提供服务的职能。基于知识视角,论文进一步将技术中介组织分为共性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并指出三类技术中介在技术中介系统中的承接关系和交叉作用关系。论文通过国内外案例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依次分析了共性知识生产服务类、知识转移服务类、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的知识活动属性、运行模式及发展路径。提出构建新型官产学研和技术中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扩展现有技术中介组织共性知识生产服务职能,是推动我国共性技术知识生产和服务的现实路径;坚持发展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突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业特色、建立技术中介组织的信誉体系是发展我国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的努力方向;指出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的核心职能资源融合,即融合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并提出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加快发展国际企业孵化器、推动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创建孵化器等发展路径。这些规律性认识为我国技术中介体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对技术中介组织知识活动服务属性的界定及对三类技术中介组织的理论分析及现实考察,进一步分析了技术中介组织的政策环境,提出了技术中介政策环境的层次发展策略。指出在宏观层面通过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等改革措施,深度释放社会对技术中介服务的需求,扩展技术中介组织发展的空间;中观层次通过国家组织机构网络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协调,加速技术中介组织专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向;微观层次通过信誉建设等培育技术中介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张峰海,李楠林,王胜举[5](2007)在《走向辉煌——写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周年之际》文中研究指明今年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0周年。为此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本刊承办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周年成果(图片)全国巡展”也即将在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拉开帷幕。本文将介绍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年建设成果及经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罗建钢,赵全厚[6](2007)在《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提出

陈粟[7](2006)在《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创业者提供基础设施和共性服务的组织或机构。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孵化器的发展,将它作为扶持科技创业、提高技术创新活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孵化器研究比较关注孵化器内部的运作机制,对现阶段我国孵化器的公共政策属性不够关注。本研究将孵化器作为推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政府应该如何提高孵化器技术创新的效率?”在理论上,文章分析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历史作用和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指出孵化器生产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探讨了孵化器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从经验上,文章总结了7个典型国家和地区政府孵化器的发展及其政策经验,分析了我国发展孵化器面临的政策问题。作者认为,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孵化器以推动企业家创新为目标,加速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孵化器和入孵企业建立的社区型关系,不仅能够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直接、全过程、个性化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风险投资效率和企业集群强度从而加速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创新全球化和信息化驱动下,虚拟化、国际化、资本化以及多元化是孵化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我国孵化器技术创新效率,需要调整孵化器的自我发展与政府扶持之间的关系、完善技术创新上下游的政策法规环境。

晏敬东,谢颖[8](2005)在《创新中生存的国企孵化器及其问题分析》文中指出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结合我国孵化器发展形势,对国有企业中创建孵化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对国企孵化器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系统的阐述。

黄涛[9](2005)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专业的科技产业化服务机构,在科技资源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与潜力。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成绩斐然,但仍存在发展中的实践和相关理论问题,并制约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步伐,本论文在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概念及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提出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论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一是总结了我国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认为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将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结合在一起,为创业者及初创科技企业创业提供发展环境。二是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每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都离不开基本要素、区位选择、进出机制和评价体系。三是根据不同标准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类型进行了划分。科技企业孵化器类型多样,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本文试图根据其营运机制、营运宗旨、专业特征、孵化主体、在孵企业类型、孵化对象、创业者特点、涉外状况、发展形态、虚实状况等进行划分。四是揭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理论依据。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上,用比较优势原理、规模经济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企业创业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来揭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五是归纳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社会功能。从微观上看,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于培育企业成长;从中观上看,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从宏观上看,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于实现其多方面的社会公益功能。 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并对中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进行比较。一是分析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兴起的特定历史背景。它是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产生的,是我国创业环境现状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需,是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需求。二是概括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历的阶段。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历了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三是归纳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成就、经验和特色。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四是比较了中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异同。分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借鉴国外科

马建新[10](2003)在《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溯本追源地研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又将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结合起来,探索有关民营科技企业的理论创新。指出民营科技企业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经济联合体。它实行的是“劳者有其股”的实践方式,是对马克思“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思想的一个有益探索。 本文通过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现状,将多个学科的有关知识与熊彼特提出“创新”观点以来的技术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探讨民营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综合创新理论。既有定性思考,又对综合创新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规律。在1997—2001年度的民营科技企业数据基础上,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总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与职工总数、科技投入(代表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税率、体制(代表制度创新)等的关系,对综合创新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拉格郎日乘子法构造出哈密顿函数,从而求出最优税率.对2010年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前景作出预测。 本文从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民营科技企业的综合创新置于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和研究,阐述了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内涵,构建了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理论体系。根据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规律,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协同的机理出发,建立起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1997年以来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优劣势,总结出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持续能力的三种基本模式。提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框架下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在技术创新上选择U型道路,在制度创新上走“股份共同制”道路,在管理创新上选择“知识增殖管理”道路。揭示了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是民营科技企业第三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指出风险投资与金融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有力保障,同时,创新环境的优化对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以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入口”,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有价值的思想材料,进一步探索企业创新的新思路,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经济管理理论和科技管理理论。

二、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所有者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孵化器类型与不同类型孵化器功能定位差异分析
    1.1 孵化器类型研究文献回顾
    1.2 不同主体创办孵化器功能定位与资源禀赋差异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孵化器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2.2 数据来源
3 实证分析
    3.1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孵化能力绩效差异分析
    3.2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创业绩效差异分析
    3.3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创新绩效差异分析
    3.4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社会贡献差异分析
4 结果讨论
    4.1 不同类型孵化器绩效特征与孵化优势
    4.2 讨论与启示

(2)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类型差异对孵化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与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关键概念界定
        1.3.1 科技企业孵化器
        1.3.2 孵化绩效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综述
    2.1 我国孵化器发展历程、模式与特点
        2.1.1 孵化器发展历程
        2.1.2 孵化器发展模式研究
        2.1.3 孵化器的发展特点
    2.2 孵化器类型的研究现状
        2.2.1 孵化器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孵化器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孵化器的研究现状
        2.2.2 孵化器的分类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2.3 孵化器孵化服务的研究现状
        2.3.1 孵化器服务的内涵
        (一)服务是孵化器的核心价值
        (二)服务能力是孵化器绩效的判定指标
        2.3.2 孵化器服务内容研究
        2.3.3 孵化器服务体系研究
    2.4 孵化器绩效的研究现状
        2.4.1 孵化绩效产生机理研究
        2.4.2 孵化绩效影响因素
        2.4.3 孵化绩效评价体系
        2.4.4 孵化绩效相关研究成果
    2.5 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章 广东省不同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3.1.1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历程
        3.1.2 不同申报主体孵化器发展历程
    3.2 不同创办主体背景孵化器的孵化服务差异
        3.2.1 孵化器孵化能力方面
        3.2.2 孵化器创业与带动就业能力方面
        3.2.3 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创新表现
        3.2.4 孵化器社会贡献方面
        3.2.5 小结
    3.3 不同代际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服务差异
        3.3.1 孵化器孵化服务能力方面
        3.3.2 孵化器创业与带动就业能力方面
        3.3.3 孵化器在孵企业创新表现
        3.3.4 孵化器社会贡献方面
        3.3.5 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横向视角下不同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背景
        4.2.1 横向视角下孵化器的分类研究
        4.2.2 不同创办主体背景孵化器的差异分析
        (一)政府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
        (二)高校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
        (三)民营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
        4.2.3 对孵化器绩效理解与界定
        4.2.4 创办主体产权差异影响孵化器孵化绩效的机理分析
        (一)创办主体对孵化器资源和行为的影响
        (二)基于SCP范式分析孵化器创办主体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机制
    4.3 研究设计
        4.3.1 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2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4.3.3 变量测量
        (一)自变量
        (二)因变量
    4.4 实证分析结果
        4.4.1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差异分析
        4.4.2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创业绩效差异分析
        4.4.3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创新绩效分析
        4.4.4 不同类型孵化器的社会贡献分析
    4.5 不同类型孵化器孵化器绩效特征
        4.5.1 政府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孵化绩效分析
        4.5.2 高校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孵化绩效分析
        4.5.3 民营背景主导创办的孵化器孵化绩效分析
    4.6 结果讨论与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纵向视角下不同代际孵化器绩效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背景
    5.3 不同代际孵化器的价值主张与功能定位
        5.3.1 专注“基础设施服务”第一代孵化器
        5.3.2 专注“商业支持服务”第二代孵化器
        5.3.3 专注“网络化服务”第三代孵化器
        5.3.4 专注“股权投资服务”第四代孵化器
    5.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4.1 样本及数据收集
        5.4.2 变量测量
    5.5 实证分析结果
        5.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5.2 不同代际孵化器的选择标准与毕业标准
        5.5.3 不同代际孵化器的服务供求分析
        5.5.4 不同代际孵化器的绩效分析
        (一)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二)孵化器服务绩效分析
    5.6 结果讨论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资源视角的孵化器类型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背景与概念模型
        6.2.1 孵化器类型与资源结构及孵化行为的差异
        (一)不同创办主体背景孵化器的资源结构与行为差异
        (二)不同代际孵化器的资源结构与行为差异
        6.2.2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与孵化器绩效
        6.2.3 基于资源-行动-绩效框架分析孵化器孵化绩效的产生机理
        6.2.4 孵化器类型与资源结构差异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6.3 假设提出
        6.3.1 孵化器资源结构与孵化绩效
        6.3.2 孵化器类型对资源结构影响孵化绩效的调节效应
        6.3.3 孵化器资源结构影响孵化绩效的绩效机理
        (一)孵化器网络构建行为的中介作用
        (二)孵化器管理参与行为的中介作用
    6.4 研究设计
        6.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6.4.2 变量测量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调节变量
        (四)中介变量
        (五)控制变量
    6.5 实证分析结果
        6.5.1 信度和效度检验
        6.5.2 相关系数分析
        6.5.3 回归分析
        (一)直接效应检验
        (二)调节效应检验
        (三)中介效应检验
        6.5.4 结果汇总
    6.6 结果讨论与启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众创业背景下新型孵化器不断涌现
        1.1.2 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兴起使天使投资方兴未艾
        1.1.3 我国孵化器面临自我发展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孵化器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2.1.1 孵化器的起源、概念及研究现状
        2.1.2 国内外孵化器的发展
    2.2 天使投资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2.2.1 天使投资的起源、概念及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外天使投资的发展
    2.3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
    2.4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2.4.1 天使投资中的市场失灵现象
        2.4.2 孵化器运行中的政府失灵现象
        2.4.3 孵化器融合天使投资克服市场失灵
        2.4.4 孵化器融合天使投资克服政府失灵
        2.4.5 在融合中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功能的有效结合
3.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的比较分析
    3.1 创业企业早期融资方式的选择
    3.2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的异同
    3.3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的优势互补关系
        3.3.1 孵化器的优势
        3.3.2 孵化器的劣势
        3.3.3 天使投资的优势
        3.3.4 天使投资的劣势
4.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问题分析
    4.1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4.1.1 融合发展是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必要手段
        4.1.2 融合发展是孵化器转型升级实现自我发展的迫切必然要求
    4.2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意义
    4.3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4.3.1 支撑融合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孵化器管理体制机制落后僵化
        4.3.2 孵化器自有资金较少,缺少实施融合的启动资金
        4.3.3 孵化器市场化程度低,缺少实施融合的人才队伍
        4.3.4 天使投资人对孵化器缺乏了解,实施融合的信息沟通不畅
        4.3.5 孵化器在孵企业规模质量受限,对投资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4.4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
        4.4.1 空间嵌入式融合模式
        4.4.2 资本合作式融合模式
        4.4.3 自我发展式融合模式
        4.4.4 网络联盟式融合模式
        4.4.5 创业导师式融合模式
    4.5 我国现有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中的实践案例
    4.6 望京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建议
        4.6.1 望京孵化器基本情况
        4.6.2 望京孵化器的管理运营体制
        4.6.3 望京孵化器的特色服务
        4.6.4 望京孵化器的发展优势
        4.6.5 望京孵化器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4.6.6 望京孵化器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
        4.6.7 望京孵化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5.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国外政府在促进孵化器、天使投资发展中的作用
        5.1.1 国外政府在促进孵化器发展中的作用
        5.1.2 国外政府在促进天使投资发展中的作用
    5.2 我国政府在促进孵化器、天使投资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5.2.1 我国政府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实践
        5.2.2 我国政府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实践
    5.3 促进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5.3.1 我国现有政策实践在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3.2 政府在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5.3.3 促进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的建议措施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技术中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概念基础与相关研究概述
        1.1.1 技术、中介及技术中介
        1.1.2 技术中介研究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框架与内容安排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创新点
2 社会知识活动系统视角下的技术中介分析
    2.1 多学科视野中的技术中介分析
    2.2 现代与传统技术中介研究的异同分析
    2.3 本文研究视角:基于知识视角
        2.3.1 技术中介系统的全息理论
        2.3.2 基于知识视角的技术中介再分类
        2.3.3 基于知识视角的技术中介系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共性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分析
    3.1 共性知识与共性知识生产
        3.1.1 共性知识界定
        3.1.2 共性技术生产
        3.1.3 共性技术生产构成
    3.2 基于中介组织的共性技术生产模式分析
        3.2.1 瑞士国家创新委员会
        3.2.2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3.2.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3.2.4 案例总结
    3.3 我国共性技术生产的组织模式分析
        3.3.1 我国共性技术生产的发展现状
        3.3.2 我国共性技术生产存在的弊端
    3.4 共性技术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的发展路径
        3.4.1 构建新型的共性技术生产平台
        3.4.2 以市场为主导,扩展技术中介组织的知识生产功能
    3.5 本章小结
4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分析
    4.1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特征分析
        4.1.1 知识转移的特征分析
        4.1.2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作用分析
    4.2 国内外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体系比较
        4.2.1 国外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分析
        4.2.2 我国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发展现状
    4.3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发展实证分析
        4.3.1 研究方法及样本概况
        4.3.2 数据统计分析
    4.4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的发展路径
        4.4.1 坚持发展我国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4.4.2 突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业特色
        4.4.3 建立技术中介组织的信誉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分析
    5.1 知识应用的表现形式
        5.1.1 高新技术商品化
        5.1.2 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5.1.3 高新技术产业化
        5.1.4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5.2 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功能分析
        5.2.1 资源融合: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的功能
        5.2.2 案例一──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
        5.2.3 案例二──大连创业园
        5.2.4 未来发展趋势
    5.3 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发展路径
        5.3.1 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5.3.2 强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
        5.3.3 加快发展国际企业孵化器
        5.3.4 推动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
        5.3.5 积极探索新模式:国有企业创建孵化器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技术中介政策体系完善分析
    6.1 我国现有技术中介政策体系
        6.1.1 我国技术中介政策体系发展历程
        6.1.2 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政策
        6.1.3 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政策
        6.1.4 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政策
    6.2 宏观政策:拓展技术中介服务空间
        6.2.1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释放其技术中介需求
        6.2.2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采购的资金扶持
        6.2.3 调整科技资源配置,增强技术供给能力
        6.3.4 保证相关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3 中观政策:重塑技术中介政策体系
        6.3.1 加快立法进程,为技术中介发展奠定法制基础
        6.3.2 基于立法,建立相应组织保障
        6.3.3 健全行业有关管理规范
        6.3.4 建立规范的行业评估体系
        6.3.5 切合三类技术中介现实,采取针对性对策
    6.4 微观层次:切实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6.4.1 引导技术中介组织自我规范
        6.4.2 倡导各类技术中介联盟
        6.4.3 培育有影响力的技术中介服务品牌
        6.4.4 指导技术中介组织拓展国际业务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完成科研情况
致谢

(6)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我国知识产权成果的自主率概况。
    (二)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拥有的主体情况及实施产业化的不同路径。
        1.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自我转化。
        2.科技计划资助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新区转化。
        4.企业转化。
    (三)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率的现状。
        1.产业化率的总体情况。
        2.休眠专利的问题。
        3.成果转移后的产业化。
        4.产学研结合。
    (四) 现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财政政策的基本情况。
        1.综合政策法规。
        2.财政支持政策。
        3.建立孵化器。
    (五) 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及障碍。
        1.知识产权成果本身的特质使其转化不易。
        2.自主知识产权主体方面构成的制约。
        3.制度、政策设计方面。
        4.资源、外围环境等方面。
        (1) 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
        (2) 知识产权成果转让市场不发达。
        (3) 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薄弱。
        (4)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
二、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 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前期的主要财政政策。
        1.财政专项投资支持。
        2.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形成给予补贴。
        3.政府支持建立成果认定和成果转让机构。
        4.政府支持建立企业孵化器。
    (二)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初步发展期的主要财政政策。
        1.政府出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2.政府提供周转金贷款和贷款担保。
        3.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支持。
    (三) 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成熟期的主要财政政策。
        1.政府采购。
        2.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四) 促进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几点启示。
三、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财政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 按照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确定财政政策的基本思路。
    (二) 充分利用各种财政手段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1.增加科技投入, 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投入。
        (1) 预算安排稳定提高, 超收体现法定增长。
        (2) 优化科技投入结构, 实行倾斜政策。
        (3) 设立专项资金, 力促科技成果产业化。
        2.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营造市场环境。
        (1) 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2) 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
        (3) 建立购买外国产品审核制度。
        (4) 国防采购应以扶持自主创新为主体。
        3.担保和政策性融资。
        (1) 财政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2) 运用政策性融资支持自主创新。
        4.从制度层面给予激励。
    (三) 利用财政政策手段引致社会资金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1.发挥财政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
        2.扩大创新基金规模, 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3.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
        4.鼓励社会资金捐赠自主创新。

(7)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孵化器研究的兴起
    一、创业成为“新”经济重要的推动力
    二、孵化器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三、孵化器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四、孵化器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课题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概况
        二、定义和分类
        三、概念框架
        四、孵化过程
        五、影响评估
        六、理论升华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研究概况
        二、孵化器的中外比较研究
        三、我国孵化器的发展研究
        四、我国孵化器的类型研究
        五、孵化器的运作模式研究
        六、孵化器与风险投资
        七、孵化器绩效评估研究
        八、孵化器的政策研究
        九、我国孵化器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评述
        二、问题提出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的创新点
        六、论文结构
第二章 孵化器概述
    第一节 孵化器的定义、类型及构成
        一、孵化器的定义
        二、孵化器的类型
        三、孵化器的构成
    第二节 孵化器成为技术创新政策的工具
        一、技术创新要素的变化
        二、技术创新主体的变化
        三、孵化器成为政府行为
        四、孵化器政策的工具性
第三章 孵化器在技术创新政策中的应用
    第一节 工具目标的特性
        一、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二、小企业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
        三、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集群
    第二节 孵化器的政策特征及干预途径
        一、孵化器的政策特征
        二、孵化器的干预途径
    第三节 孵化器的创新功能
        一、吸引风险投资
        二、构建小企业集群
    第四节 孵化器的绩效指标及评价
        一、孵化器的绩效指标
        二、工具绩效指标的二元性
第四章 孵化器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空间形态虚拟化
        一、孵化器虚拟化的基础
        二、孵化对象的虚拟化
        三、孵化功能的虚拟化
        四、虚拟孵化器的作用
    第二节 经营范围国际化
        一、孵化器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二、国际孵化器
        三、国际孵化器的作用
    第三节 服务内容资本化
        一、孵化器营利化的基础
        二、孵化器营利化的形式
    第四节 功能发展多元化
        一、专业技术孵化器
        二、衍生孵化器
        三、就业孵化器
第五章 世界孵化器的政策实践
    第一节 孵化器的政策演化
        一、地方政府直接供应
        二、地方政府立法推广
        三、企业化运作
        四、营利化模式
    第二节 典型案例
        一、英国
        二、法国
        三、日本
        四、韩国
        五、以色列
        六、巴西
        七、台湾
    第三节 世界孵化器政策的基本特点
        一、初期政府主导
        二、后期依托民间协会力量
        三、配和大学科技园区使用
        四、孵化功能一体化
        五、完善的小企业政策环境
第六章 我国孵化器的政策实践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孵化器的政策及特点
        一、我国孵化器政策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的孵化器政策
        三、我国孵化器政策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孵化器的现状
        一、我国孵化器发展的现状
        二、孵化器的人员组成情况
        三、孵化器的硬件设施
        四、我国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内容
        五、孵化器的财务状况
        六、孵化器的入孵企业情况
        七、入孵企业的社会经济贡献
        八、我国孵化器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孵化器政策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二、孵化器应用的政策障碍
        三、我国孵化器的改进方向
结论
    一、孵化器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
    二、对我国孵化器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创新中生存的国企孵化器及其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企孵化器的基本认识
2 国企中创建孵化器的实践分析
3 国企建立孵化器的理论分析
    3.1 孵化器是创业型就业的一种探索
    3.2 从企业生命理论角度分析
    3.3 孵化器是创新网络的重要结点
    3.4 孵化器是一种新的非线性模式
4 国企孵化器在改革中存在问题分析
    4.1 项目筛选把关难
    4.2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3 孵化能力不强,功能不完善
    4.4 人才相对缺乏
    4.5 运行机制有待创新
5 推进国企建立孵化器的建议
    5.1 总结经验,扩大试点,结合实际,逐步推广
    5.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5.3 制定扶植政策,营造发展环境
    5.4 运用科技工业园的模式,建造创业企业群

(9)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涵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义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机制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本要素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区位选择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进出机制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评价体系
    第三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类
        一、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营运机制划分
        二、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类型划分
        三、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对象划分
        四、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虚实状况划分
        五、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形态划分
        六、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划分
        七、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涉外状况划分
        八、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营运宗旨划分
        九、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者特点划分
        十、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特征划分
    第四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比较优势原理
        二、规模经济理论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四、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五、增长极理论
        六、产业集群理论
        七、企业创业理论
        八、社会网络理论
    第五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社会功能
        一、微观上的培育企业成长功能
        二、中观上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功能
        三、宏观上的实现社会公益功能
第二章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中美比较
    第一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
        二、我国改善创业环境的要求
        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需
        四、我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我国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需求
    第二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兴起阶段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加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经验与特色
        一、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经验和特色
    第四节 中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比较
        一、美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状况
        二、中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异同
第三章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及其制约因素
    第一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及其特征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内涵
        二、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在于自身具备巨大市场潜力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五、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于其第三产业的属性
        六、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滞后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缺乏理性决策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关系不合理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主体相对单一
        五、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六、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社会资源不足
        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八、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存在不足
        九、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逆向选择
        十、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文化方面的缺失
    第四节 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实证分析
        一、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趋势分析
        二、武汉市科技孵化器产业化的主要经验
        三、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推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一、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行性研究
        二、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质量
        三、完善创业企业的进出机制
        四、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营销
        五、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合理组织结构
        六、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化运营
        七、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激励机制
        八、延伸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链
        九、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网络资源
        十、正确处理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关系
    第二节 确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发展取向
        一、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
        二、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虚拟化发展
        三、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发展
        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
        五、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品牌化发展
        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节 发挥政府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职能
        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二、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三、拟定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产业政策
        四、确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人才政策
        五、提供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法制保证
        六、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信息服务
        七、拓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融资渠道
        八、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评价体系
    第四节 鼓励社会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参与与支持
        一、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的多元化投资主体
        二、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资利用的社会中介体系
        三、营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创业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民营科技企业及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1.2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历程与综合创新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综合创新概念的界定
    1.4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的意义与思路
2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2.1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分析框架
    2.2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互动路线
    2.3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
3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3.1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
    3.2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优劣势分析
    3.3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定性分析
    3.4 民营科技企业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的基本模式
4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
    4.1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综合创新
    4.2 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创新支撑综合创新
    4.3 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协调综合创新
5 风险投资与金融创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有力保障
    5.1 风险投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5.2 风险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的成功经验
    5.3 风险投资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设想
    5.4 民营科技企业金融创新的战略选择
6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与创新环境优化
    6.1 民营科技企业的振兴呼唤理论环境创新
    6.2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环境的优化
    6.3 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服务创新
[附录]: 构筑全新的孵化模式--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的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一览
后记

四、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所有者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J]. 黄攀,许治,何慧芳. 中国科技论坛, 2019(05)
  • [2]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类型差异对孵化绩效影响研究[D]. 黄攀.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对策研究[D]. 李涛.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4]基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技术中介研究[D]. 张世君.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6)
  • [5]走向辉煌——写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20周年之际[J]. 张峰海,李楠林,王胜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 2007(05)
  • [6]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研究[J].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罗建钢,赵全厚. 经济研究参考, 2007(22)
  • [7]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企业孵化器的研究[D]. 陈粟. 厦门大学, 2006(01)
  • [8]创新中生存的国企孵化器及其问题分析[J]. 晏敬东,谢颖. 科技创业月刊, 2005(10)
  • [9]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 黄涛. 武汉大学, 2005(05)
  • [10]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D]. 马建新.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国企孵化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