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结晶WC双模组织硬质合金的研究

片状结晶WC双模组织硬质合金的研究

一、含板状晶WC双模组织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伟,夏小群[1](2021)在《Ti对钨钴类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在传统的钨钴类硬质合金(WC-Co)中掺杂一些特定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稀土等,可以改善硬质合金的性能。添加一定量含Ti元素的化合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的硬度、韧性、抗腐蚀性等性能。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含Ti元素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包括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分析和改性研究等,总结了当前研究含Ti钨钴类硬质合金的主要结论和趋势,并指出了含Ti板状晶硬质合金所具有的研究前景。

顾金宝,刁椿珉,时凯华,董定乾,曾伟,董凯林,向新[2](2021)在《碳含量对非均匀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费氏粒度(Fsss)0.8μm及1.8μm两种WC为原料,研究0%~0.06%炭黑添加量对WC-6%Co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试样的孔隙度、石墨相、WC晶粒分布及形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加量的增加,合金试样的孔隙度均为A02B00;平均晶粒度在0.95~1.00μm之间变化,粒径离差系数在0.83~0.89之间变化,粗细WC晶粒个数分数的比值呈现先降后升,在炭黑添加量达到0.04%时,金相组织渗碳,粗细WC晶粒个数分数的比值出现最小值1.175;随着炭黑加量的增加,组织中出现粗大板状WC晶粒;合金试样的矫顽磁力、钴磁先增加后变化缓慢,密度降低。炭黑的添加改变了合金碳含量,对合金WC晶粒形貌及分布造成影响,促进板状WC晶粒形成,使得合金硬度和断裂韧性小幅度同步提升。

韩冰[3](2020)在《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抗氧化性以及良好的抛光性,从而使其在精密模具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然而,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在制备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对含碳量的要求非常敏感,在烧结过程中会出现脱碳;由于没有粘结相,从而导致合金难以致密化。目前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的烧结多采用放电等离子、热等静压和真空热压等方式,但都存在设备昂贵,成本较高等问题。所以,本课题采用真空无压烧结制备工艺。通过向其中引入TaC,利用TaC与WC的固溶反应促进致密化,同时利用TaC提高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先采用真空无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含碳量的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试样,含碳量分别为0.1%、0.2%、0.3%以及0.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对烧结后的合金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含碳量为0.2%时,试样的主要物相是WC,并未出现缺碳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含碳量大于0.2%时,合金试样表面晶粒出现了异常长大的现象。当含碳量为0.2%时,表面孔洞最少。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从0.1%增加到0.4%时,根据GB/T3489-2015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合金试样的孔隙度分别为A08B08C00、A04B06C00、A06B06C00、A08B08C00;维氏硬度分别为1795.7 HV30、1971.0 HV30、1902.4 HV30、1765.7 HV30;密度分别为14.46 g/cm3、14.68 g/cm3、14.50 g/cm3、14.29 g/cm3。由于过量的碳添加会导致合金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可以得出,当含碳量为0.2%时,合金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能最佳。2.在确定的0.2%含碳量基础上,研究了不同TaC含量的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烧结致密化机理及对合金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TaC含量分别为0%、2.5%、5%、7.5%和10%。采用XRD对烧结后的合金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C的晶格参数a和c都是增加的,其中晶格常数a从0.290963 nm增加到0.291838 nm;晶格常数c从0.284075 nm增加到0.284929 nm。采用S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TaC含量为2.5%时,试样的晶粒晶粒度最小,最小值为0.41μm。当TaC含量大于2.5%时,WC晶粒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长大,其平均晶粒度从0.41μm增加到0.54μm。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TaC含量从0%增加到10%时,根据GB/T3489-2015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合金试样的孔隙度分别为A04B06C00、A02B02C00、A06B06C00、A04B04C00、A08B08C00;维氏硬度值分别为2132.8HV30、2376.4 HV30、2043.3 HV30、2068.3 HV30、1992.4 HV30;断裂韧性分别为6.56 MPa·m1/2、7.08 MPa·m1/2、5.72 MPa·m1/2、5.99 MPa·m1/2、5.53 MPa·m1/2;密度分别为14.92 g/cm3、15.07 g/cm3、14.94 g/cm3、14.97 g/cm3、14.90 g/cm3。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试样的硬度主要由其密度值确定,密度越大,其维氏硬度值也就越大。因此,可以得出,当TaC含量为2.5%时,合金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能最佳。其中维氏硬度为2376.4 HV30,断裂韧性为7.08 MPa·m1/2,密度为15.07g/cm3。3.研究了WC-0.2%C-2.5%TaC无粘结相硬质合金的致密化过程。采用XRD对烧结后的合金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温度烧结后合金试样的主相均为WC。采用SEM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700℃时,合金试样未烧结致密,烧结后的试样存在较多的孔洞;当烧结温度为1750℃时,合金试样的孔洞逐步减少;当烧结温度为1800℃时,合金试样的晶粒尺寸开始不均匀的变大;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合金试样的孔洞最少。与其余三个烧结温度相比,烧结温度为1850℃时,合金组织更加致密。通过对试样的金相组织以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从1700℃升高到1850℃时,根据GB/T3489-2015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合金试样的孔隙度分别为A06B06C00、A04B06C00、A04B04C00、A02B02C00;维氏硬度分别为2091.2 HV30、2119.7 HV30、2200.4 HV30、2376.4 HV30。密度分别为14.55 g/cm3、14.78 g/cm3、14.94 g/cm3、15.07 g/cm3。随着烧结温度的不断提高,合金试样的孔隙不断减少、维氏硬度与相对密度值均不断升高。因此,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其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能也最好。4.研究了以0.2%C含量和2.5%TaC含量合金试样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从500℃增加到700℃时,合金试样的氧化增重量依次增加;采用XRD对合金试样进行表征,当氧化温度为500℃时,其主要物相还是WC;当氧化温度为600℃时,其主要物相为Ta2O5和WO3;当氧化温度为700℃时,其主要物相为WO3;可见,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合金试样的抗氧化性能依次减弱;当氧化时间从1 h增加到3 h时,合金试样的氧化增重量依次增加;采用XRD对合金试样进行表征,当氧化时间为1 h时,其主要物相为Ta2O5和WO3;当氧化时间为2 h和3 h时,合金试样的主要物相均为WO3;采用SEM对试样进行表征,氧化3 h的合金试样表面与氧化2 h的合金试样表面相比,其孔隙增多。因而,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合金试样的抗氧化性能依次减弱。

夏小群,弓满锋,李萌,连海山[4](2020)在《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结合WC晶粒的结构及其板状晶形成机理,从制备原料、球磨工艺、烧结工艺及非均匀结构等方面对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板状晶硬质合金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丁青军,郑勇,柯峥,严永林,周伟[5](2019)在《不同细WC添加量对板状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真空烧结法制备了显微组织中含有板状粗WC晶粒的WC-Co硬质合金。用三点弯曲法、洛氏硬度计、压痕法分别测得试样的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并通过XRD,SEM等手段研究不同细WC添加量对板状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细WC添加量的增加,板状硬质合金中板状粗WC晶粒定向排列程度越弱,板状硬质合金在垂直于压制方向和平行于压制方向的显微组织差异逐渐减小;当细WC的添加量为35%(质量分数,下同)和45%时,硬质合金中板状粗WC晶粒基本是随机分布,不同方向上的显微组织差异较小。随着细WC添加量增加,硬质合金垂直于压制方向和平行于压制方向上的强度和硬度增加,断裂韧性下降,并且两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差异逐渐减小;当细WC的添加量为35%和45%时,两个面上的力学性能基本一致;当细WC的添加量为35%时,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高璐[6](2018)在《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制备及其表面渗碳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了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通过DSC、XRD、SEM、EDS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烧结过程中板状硬质相形成与生长机理以及化学组成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性能较优的板状硬质相晶粒硬质合金作为基体,采用表面渗碳技术制备梯度结构的板状硬质相晶粒硬质合金。首先研究了烧结过程中板状硬质相形成与生长阶段的相变与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固相烧结阶段(700℃1200℃),大部分扁平化W粉颗粒可以直接与C反应生成板状WC,少部分W粉颗粒与Co、C作用形成η相;η相进一步与C反应生成WC、Co的过程对板状WC晶粒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固相烧结阶段形成的细小等轴状硬质相在随后的液相烧结阶段通过溶解-析出过程在粗大的板条状WC晶粒表面析出。随后研究了1200℃1400℃升温速率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合金硬质相晶粒平均尺寸下降、长厚比先增加后下降,硬度及抗弯强度先增加后下降,断裂韧性下降。当升温速率为3℃/min时,硬质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较佳。研究了C含量、NbC添加量和TaC添加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质量分数的增加,η相消失,硬质相晶粒尺寸先下降再增加,长厚比先增加后下降,C含量为5.44wt.%时,大部分硬质相晶粒呈板状且晶粒尺寸较为均匀,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分别为2951MPa、91.1HRA、15.2Mpa?m1/2;随着NbC添加量的增加,硬质相晶粒尺寸先下降再增大后减小,硬质相晶粒的长厚比逐渐减小,NbC添加量为1%时,合金的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604MPa、91.4HRA、14.3MPa·m1/2;随着TaC添加量的增加,硬质相晶粒尺寸先下降再增大,硬质相晶粒的长厚比先基本不变再减小,TaC添加量为0.5wt.%时,合金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617MPa、91.5HRA、15.4MPa·m1/2。最后,以CH4为碳源采用表面渗碳技术制备梯度结构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并研究了主要渗碳工艺参数对其梯度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硬质合金表面形成贫Co梯度层,表面硬度得到提高,渗碳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现象是碳元素与其它合金元素的亲和力存在差异造成的。相同渗碳条件下,表面贫Co梯度层的厚度随着基体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基体碳含量达到5.44wt.%时,渗碳后出现了石墨相。相同渗碳压力下,1300℃渗碳得到的贫Co梯度层比1250℃和1350℃下得到的梯度层更厚;相同渗碳温度下,0.3atm渗碳压力下得到的贫Co梯度层比0.2atm和0.4atm压力下得到的梯度层厚。基体C含量为5.38wt.%的合金在1300℃下、0.3atm的压力下渗碳后,表面形成约75μm厚的贫Co硬化层,表面硬度比心部提高了250HV,达到1749HV。

雷纯鹏,唐建成,刘刚,吴爱华[7](2016)在《W+Co+C(碳黑)制备板状晶硬质合金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采用经球磨扁平化处理的W粉末为原料,添加适量Co、C(碳黑)、成型剂及纳米W粉制备板状晶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和添加纳米W粉,对板状晶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预处理中颗粒W粉末可获得扁平化程度高的薄片状W粉末,以其为原料制备的WC-12%Co(质量分数)板状晶合金相对密度达97%,合金硬度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添加纳米W粉或提高烧结温度、延长烧结时间,均有利于压坯烧结收缩致密化,生成更多的板状WC晶粒。

雷纯鹏,唐建成,刘刚,吴爱华[8](2016)在《W粉末的形貌结构对板状晶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W+Co+C(碳黑)为原料制备板状晶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形貌结构的氧化钨所制备的W粉末形貌结构对板状晶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于蓝钨制备的高温中颗粒W粉呈类球状或斜方十二面体结构,黄钨制备的W粉末颗粒呈多面体等轴状,更易于通过球磨获取扁平化程度高的W粉末,制备出板晶化程度高,板状晶的长、径比大,晶粒的取向性好的板状晶硬质合金。

雷纯鹏,赵勇军,刘刚,唐建成[9](2014)在《3种特殊微结构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发WC-Co硬质合金新型的粉末制备方法和烧结技术以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硬质合金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关于粉末形貌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粉末的形貌结构与3种特殊微结构硬质合金,超细/纳米结构硬质合金、中/粗晶粒硬质合金、板晶硬质合金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海燕[10](2014)在《矿用硬质合金WC晶粒均匀性及板状形貌异常长大的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矿用硬质合金对微观结构均匀性的要求,以WC-Co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WC原料、球磨工艺、钴含量、碳含量、添加剂、烧结温度等因素对WC晶粒均匀性的影响,制备了14组合金试样,通过对烧结后合金的微观结构观察,分析研究了以上因素对WC晶粒均匀性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硬质合金微观组织中WC晶粒呈板状形貌异常长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产生的细小WC数量越多,越易于出现板状晶;硬质合金中板状晶的出现与钴含量、烧结温度、抑制剂、球磨时间、WC原始粒度都有密切关系;WC粒度增加、钴含量降低、球磨时间减少、烧结温度降低和添加抑制剂均可提高WC晶粒的均匀性并降低合金中出现板状晶的可能性。

二、含板状晶WC双模组织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板状晶WC双模组织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Ti对钨钴类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含Ti元素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
    1.1 原料粉末
    1.2 烧结工艺
2 Ti元素对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3 Ti元素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3.1 相对密度
    3.2 抗弯强度
    3.3 硬度与断裂韧性
    3.4 耐腐蚀性
4 Ti掺杂在板状晶硬质合金领域的研究情况
5 结束语

(2)碳含量对非均匀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样品制备
    1.2 性能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炭黑加量对非均匀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2.2 炭黑加量对合金粗细晶粒分布的影响
    3.3炭黑加量对非均匀合金性能的影响
3结论

(3)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无粘结相硬质合金简介
    1.2 无粘结相硬质合金成分
        1.2.1 纯WC成分体系
        1.2.2 复合式无粘结相硬质合金成分体系
    1.3 无粘结相硬质合金制备工艺
        1.3.1 热压法
        1.3.2 气压烧结法
        1.3.3 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
        1.3.4 真空烧结一热等静压法
        1.3.5 PPC法
        1.3.6 真空烧结法(Vacuum Sintering)
    1.4 无粘结相硬质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样品制备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样品制备
    2.3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
第3章 碳含量对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过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XRD分析
        3.2.2 SEM表征
        3.2.3 金相组织
        3.2.4 物理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TaC含量对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过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XRD分析
        4.2.2 SEM表征
        4.2.3 金相组织
        4.2.4 物理力学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烧结致密化过程研究
    5.1 实验过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XRD分析
        5.2.2 SEM表征
        5.2.3 金相组织
        5.2.4 物理力学性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抗氧化性能研究
    6.1 实验过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氧化温度的影响
        6.2.2 氧化时间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晶体结构及性能
2 板状WC晶粒的形成机理
3 板状WC晶粒的制备工艺
    3.1 原料组成
    3.2 球磨工艺
    3.3 烧结工艺
4 非均匀结构的板状晶硬质合金
5 结束语

(5)不同细WC添加量对板状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细WC添加量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2.2 细WC添加量对晶面择优取向的影响
    2.3 细WC添加量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6)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制备及其表面渗碳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特点
    1.3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1.3.1 利用WC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的异常长大形成板状WC晶粒
        1.3.2 合成WC孪晶形成板状WC晶粒
        1.3.3 加入板状WC晶粒晶种
        1.3.4 以“W+石墨+Co”混合粉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制备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
        1.3.5 以“Co_xW_yC_z化合物+C”混合粉为原料制备
    1.4 硬质合金中常用金属碳化物添加剂及其作用
        1.4.1 VC、Cr_3C_2的作用
        1.4.2 TaC的作用
        1.4.3 NbC的作用
    1.5 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特点及制备方法
        1.5.1 构造法
        1.5.2 传输法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成分设计
    2.3 实验材料的制备流程
        2.3.1 硬质合金基体的制备
        2.3.2 硬质合金的渗碳处理
    2.4 实验材料的测试与分析
        2.4.1 力学性能测试
        2.4.2 差热分析
        2.4.3 物相分析
        2.4.4 显微组织形貌及成分分析
第三章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烧结过程中的相变及显微组织演变研究
        3.3.1 烧结过程中的热分析
        3.3.2 固相烧结阶段的相变及显微组织演变
        3.3.3 液相烧结阶段相变及显微组织演变
    3.4 1200℃~1400℃阶段升温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1200℃~1400℃阶段升温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3.4.2 1200℃~1400℃阶段升温速率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成分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C含量对板状硬质相晶粒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C含量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4.3.2 C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3.3 C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NbC添加量对板状硬质相晶粒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混合料的热分析
        4.4.2 NbC添加量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4.4.3 NbC添加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4.4 NbC添加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TaC添加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5.1 混合料的热分析
        4.5.2 TaC添加量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4.5.3 TaC添加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5.4 TaC添加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表面渗碳技术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法
    5.3 渗碳处理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5.3.1 渗碳后合金表面相组成
        5.3.2 渗碳后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成分分布及显微组织
        5.3.3 渗碳后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
    5.4 基体碳含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
    5.5 主要工艺参数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梯度层形成的影响
        5.5.1 渗碳温度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梯度层形成的影响
        5.5.2 渗碳压力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梯度层形成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全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3种特殊微结构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
    1.1 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应用
    1.2 W/WC粉末形貌结构与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
2 中/粗晶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
    2.1 中/粗晶WC-Co硬质合金的应用
    2.2 W/WC粉末形貌结构与中/粗晶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
3 板晶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
    3.1 板晶WC-Co硬质合金的应用
    3.2 板晶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
4 结束语

(10)矿用硬质合金WC晶粒均匀性及板状形貌异常长大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WC 原始粒度对板状晶长大的影响
    2.2 钴含量对板状晶长大的影响
    2.3 球磨时间对板状晶长大的影响
    2.4 烧结温度和抑制剂对板状晶长大的影响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四、含板状晶WC双模组织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Ti对钨钴类硬质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 韩小伟,夏小群. 机电工程技术, 2021(10)
  • [2]碳含量对非均匀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顾金宝,刁椿珉,时凯华,董定乾,曾伟,董凯林,向新. 硬质合金, 2021(03)
  • [3]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D]. 韩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 夏小群,弓满锋,李萌,连海山. 机械工程材料, 2020(04)
  • [5]不同细WC添加量对板状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J]. 丁青军,郑勇,柯峥,严永林,周伟. 硬质合金, 2019(06)
  • [6]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制备及其表面渗碳技术的研究[D]. 高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7]W+Co+C(碳黑)制备板状晶硬质合金及其性能研究[J]. 雷纯鹏,唐建成,刘刚,吴爱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12)
  • [8]W粉末的形貌结构对板状晶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雷纯鹏,唐建成,刘刚,吴爱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08)
  • [9]3种特殊微结构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 雷纯鹏,赵勇军,刘刚,唐建成. 粉末冶金工业, 2014(05)
  • [10]矿用硬质合金WC晶粒均匀性及板状形貌异常长大的控制[J]. 蔡海燕. 硬质合金, 2014(04)

标签:;  ;  ;  

片状结晶WC双模组织硬质合金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