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芬顿法处理中药废水

电解-芬顿法处理中药废水

一、电解-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光[1](2021)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药废水作为工业废水的主要组成种类,不仅每年形成的总量较大,其成分也尤为复杂,不易处理。一般直接利用传统生化处理手段往往取不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这时就需要在生化处理阶段之前进行预处理操作。本论文针对山东省某制药厂生产废水有机物含量高且可生化性不高,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详细分析现有预处理手段的优劣点的基础上,以该类型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拟定了预处理组合方案,对预处理方案中各反应阶段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研究,主要探讨铁碳微电解技术、Fenton氧化技术中的最佳组合以及联合工艺预处理制药废水中Fenton氧化段的最佳组合,并对比了单一预处理方法和联合工艺预处理废水后的水质情况。在获取最佳工艺组合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进行30天实际的运行测试。(1)以单因素实验及多因素试验为手段,对制药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效果研究。铁碳微电解实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铁碳质量比>反应时间>曝气量>p H值;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所确定微电解反应的最佳参数为:p H值=3,铁碳质量比=2:3,曝气量为4L/min,反应时间为120min。在该组合条件下运行后,测定其反应后出水CODcr为4095mg/L,CODcr去除率约达55%,可生化性由0.16升至0.28。(2)Fenton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 SO4投加量>p H值>反应时间;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所确定最佳组合参数为:p H值=2,H2O2投加量为10ml/L,Fe SO4投加量为1000 mg/L,反应时间为100min。在该组合条件下运行后,测定其反应后出水CODcr浓度为4659.2mg/L,废水CODcr去除率约达48%,可生化性由0.17升至0.29。(3)由于铁碳微电解出水后水质情况发生一定的改变,需重新探讨Fenton段各因素的最佳组合。又对铁碳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预处理制药废水进行了探究。以铁碳微电解出水为Fenton氧化进水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组合参数为:H2O2投加量为6ml/L,反应时间为80min,p H为3.0。在该组合条件下对废水进行联合工艺处理,结果表明废水的处理情况为CODcr去除率为83.8%,可生化性由0.15升至0.43。(4)中试结果表明,探讨出的铁碳微电解-Fenton反应参数可以较好地处理该制药废水,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5.3%,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处理后可生化性提升至0.45,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生化段进行深化处理。(5)对制药厂污水处理站进行工艺改造,添加联合预处理单元,调试完成之后连续运行30d。结果表明,预处理单元对该类型制药废水的去除率达到55.2%,去除效果显着,B/C值由进水时的0.16提升至0.35,可生化性明显提高,为废水进入生化单元创造了较好的水力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运行过程中要定期的对铁碳微电解塔内的填料进行复活处理,废水经生化单元处理后最终出水CODcr为115mg/L,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对处理废水进行费用估算,综合吨水直接运行费用约为8.5元。本研究中所探讨的各处理阶段的参数组合可对以后实际应用中选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该类型制药废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周安展[2](2020)在《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预处理及生物处理工艺的仿真模拟》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染料废水和助剂废水混合后的废水为研究对象,该废水具有难降解、可生化性低的特点。采用铁碳微电解、Fenon氧化工艺、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比较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和单一工艺处理废水的效果及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借助BioWin软件搭建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匹配的仿真模拟模型,为该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提供参数指导。(1)实验废水CODCr浓度范围为53198.69587130.701mg/L、水温为20℃、pH范围为6.616.88;预处理后的最佳出水水质为搭建模型的进水水质,具体水质参数为:水量为2500m3/d、CODCr浓度为9592.827mg/L、水温为20℃、pH为6.60、BOD5浓度为3919.508mg/L、NH3-N浓度为35mg/L、TN浓度为40mg/L、TP浓度为5mg/L、SS浓度为5mg/L。(2)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确定最佳因素组合为:铁粉投加量为50g/L、铁碳质量比1:3、反应时间为90min,此时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60.398%;确定了铁碳微电解技术降解CODCr的过程遵循三级反应动力学。(3)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确定最佳因素组合为:pH为6、H2O2投加量为1/5Qth(4.2mL)、n(H2O2):n(Fe2+)=9:1、反应时间为120min,此时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72.142%;确定了Fenton氧化法降解CODCr的过程遵循三级反应动力学。(4)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组合工艺和单一工艺处理效果及对可生化性的影响可知,组合工艺去除CODCr的效果更好,同时消耗药剂的量更少;组合工艺预处理废水后B/C值提升至0.409,比单一工艺预处理废水后提高B/C值的能力更强,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5)运用BioWin软件进行模拟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并优化设计参数,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水力停留时间、内回流比、外回流比、排泥量、曝气量、PAC投加量等因素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推荐工艺运行参数。

焦军强[3](2020)在《甘肃某中药企业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甘肃省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为我国中药材大省,然而中药制药废水具有水量及水质变化大、污染物的成分复杂多变、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会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并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达标后放可排放或回用。本文以日产废水量为200m3/d的甘肃省某企业中药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废水进水水量、水质、现行的排放标准,结合现行规范、以往的工程经验以及对制药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采用综合比较法进行比选,确定了适合本项目的处理工艺;并对工艺的主要处理单元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研究,以探究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工艺的工程设计及运行成本分析;最后,通过实际水质监测数据,对工程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课题为同类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及参数分析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保护当地环境,防止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实际检测及参考同类水厂进水水质,综合分析确定了本中药废水的设计进水水质——COD:5000mg/L,BOD5:1300mg/L,SS:1500mg/L,氨氮40mg/L,油类:25mg/L,pH:6-8;经处理后排放水需要满足《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回用水需要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2、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现阶段常用的几种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的处理效果、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确定了本项目的主要处理工艺为:对于排放水: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IC反应器→A/O→竖流式二沉池→消毒→排放;对于回用水,在上述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处理,即:采用中水处理设备→中水池→回用(厂内绿化和浇洒道路)3、通过对中药制药废水进行混凝实验,确定选用PAC为处理该中药废水的混凝剂、PAM为助凝剂,PAC最佳的投加量为80mg/L,PAM最佳的投加量为4mg/L。对COD去除率最高可达29%。生化法对COD、氨氮去除效果好,曝气18h时的去除率分别为86%、88%。实验结果表明,处理该中药废水采用混凝沉淀和生化法为主要处理工艺可行。4、从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角度出发,根据进水水质情况及目前相关规范的规定,通过实验及参考同类水厂中处理构筑物的水力停留时间、COD的容积负荷等设计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确定了该污水处理站的水解酸化池的容积负荷为5.0kgCOD/(m3·d)、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8.2kgCOD/(m3·d),A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7h,生物接触氧化池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4h,容积负荷为0.39kgCOD/(m3·d)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确定了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程设计,并且对其相应的配套设备进行了选型。5、污水处理站运行后3年多的监测数据表明:该系统对COD、氨氮、浊度等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12%,88.89%,99.37%,排放水达到了《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回用水满足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表明该系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设计工艺满足该制药厂废水处理的要求,并且各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设备的选型也均符合实际要求。6、对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成本进行分析,得出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所需要的费用为3.2元。

吕龙义[4](2019)在《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调控技术与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中药制药行业迅猛发展,中药废水也随之日益增多。然而,中药废水的治理却没有同步跟上,很多中药材加工企业废水处理效率低,甚至超标排放。中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般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及有毒物质,水质波动大。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治理与能源回收相结合,是高浓度有机废水最理想的处理技术。虽然厌氧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易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当中,但是针对高浓度难降解或有毒的工业废水,厌氧处理技术效能较低,而且还存在抗冲击能力差及启动困难等缺点。故开发针对高浓度中药废水的高效厌氧处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考察了中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及毒性情况,探讨了中药废水的处理策略,针对中药废水的特点研发了高效的可控双循环(Controllable double cycle,CDC)厌氧反应器;研究了上升流速调控CDC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效能,通过考察CDC厌氧反应器的水力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分布,分析了CDC厌氧反应器高效运行的水力学及生物学机制;通过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来调控CD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性能,建立了基于AHLs分泌菌的厌氧调控技术,并探讨了外加AHLs优化胁迫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机制。本研究的中药废水的水质波动较大,悬浮固体浓度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浓度达10000mg/L以上,且可生化性较差。中药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芳香族化合物及羧酸类物质。中药废水中存在一定的药物成分残留及挥发性脂肪酸(VFAs)。四种药物成分的急性毒性大于四种VFAs的急性毒性,毒性大小排序:原儿茶醛(PA)>丹酚酸B(SAB)>迷迭香酸(RA)>丹参素钠(SAAS)>丙酸>戊酸>丁酸>乙酸。中药药物成分对中药废水整体毒性的贡献程度大于VFAs,毒性贡献大小排序:SAB>SAAS>RA>PA>丙酸>乙酸>戊酸>丁酸。丹参类中药废水的急性毒性可以采用UV254和VFAs两个常规指标进行预测,但是计算模型需要根据具体水质进行建立。经分析得出,在单相厌氧反应器实现产酸相与产甲烷相分离将是解决难降解中药废水处理的有效途径。CDC厌氧反应器在接种絮状污泥的条件下经过115d完成了启动。启动成功后,CDC厌氧反应器第一反应区污泥浓度远大于第二反应区污泥浓度,且第一反应区污泥呈颗粒形态,而第二反应区为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共存状态。增大CDC厌氧反应器内、外循环强度,可以提高上升流速,进而增强颗粒污泥与废水的传质效果,减少死区比例,最终提高CD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能。CDC厌氧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区上升流速(Vup1)为3.03m/h及第二反应区上升流速(Vup2)为0.79m/h的条件下处理中药废水效果最佳,COD的去除率为94.2%,甲烷产率为0.33m3CH4/kgCOD,出水VFAs浓度为65mg/L。纵向两个反应区的设计及可调控的内、外循环系统,可使CDC厌氧反应器的两个反应区内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产生一定差异,第一反应区大量VFAs累积,倾向于产酸相,第二反应区的产甲烷活性更高,倾向于产甲烷相。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可以在CDC厌氧反应器中实现一定的分离,强化了产酸菌及产甲烷菌的代谢性能。强化“相分离”提高了CDC厌氧反应器整体的毒性耐受能力,保障了反应器整体的去除效果。CDC厌氧反应器中存在5种AHLs信号分子:C4-HSL、C6-HSL、C8-HSL、3OC6-HSL和3OC8-HSL。在三种胁迫条件下(冲击负荷、贫营养及性能恢复),外加4种主导AHLs信号分子(C4-HSL、C6-HSL、C8-HSL和3OC8-HSL)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去除及提高产甲烷活性,同时可以增加厌氧颗粒污泥胞外多糖和蛋白质浓度,并且可以优化细菌和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外源投加1/10体积的AHLs分泌菌液(铜绿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可以提高CDC厌氧反应器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并且可以缩短反应器的二次启动时间,同时可以强化冲击负荷及二次启动时期的脱毒效果。分析得出外加AHLs优化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机制模型:在胁迫条件下,外源AHLs是通过修复微生物的避护所(胞外聚合物)来优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而提高厌氧颗粒污泥代谢性能。通过上升流速及信号分子调控CDC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强化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缩短了反应器的二次启动时间。本文仅对一种典型的中药废水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无法适用于所用的中药废水,但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中药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也为其他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了研究思路。

许传坤[5](2017)在《多效蒸发—微电解-Fenton-VTBR-Fenton组合工艺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农药废水是农药生产废水的总称,其主要来源于生产加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有大量悬浮污染物,色度较深,盐度较高,具有很强生物毒性的综合废水。针对此类废水的性质,常规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处理成本高。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以多效蒸发、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厌氧好氧VTBR、深度氧化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组合,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以盐度变化、CODcr去除率、B/C变化、处理成本等为依据进行废水处理工艺合理组合,确定工艺的最佳运行控制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工程的设计投产和运行调试,有效证明了组合工艺对于快达农化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同时为同类污水处理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实验证明针对快达农药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采用多效蒸发脱盐技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蒸发脱盐,能有效截留有机胺盐,与常规蒸发技术相比,蒸出液总氮含量由400mg/L下降到140mg/L,降低后段氨氮负荷。通过试验分别探索臭氧氧化、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微电解、芬顿氧化、微电解-芬顿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最佳初始pH、药剂投加量和反应停留时间等,从C0Dcr去除率、B/C的变化和处理运行成本等方面考虑,证明微电解-芬顿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农药废水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农药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和科学的数据基础。在初始pH为3,双氧水投加量10ml/L的条件下,C0Dcr去除效果最高能达到51.7%,废水B/C能提升到0.37,吨水处理成本为11.47元/吨。通过试验研究,确定生化VTBR工艺驯化启动周期约60天,去除率能够达到80%以上,满足工程设计需求。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对于快达农药生产废水当盐度超过20000mg/L,将对微生物去除能力造成较大抑制,CODcr去除率由85.4%降低到60%以下。通过试验探索采用芬顿氧化技术作为此类废水末端深度氧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以芬顿氧化作为末端深度处理,芬顿氧化药剂量与CODcr去除量的线性关系,得出双氧水投加量与CODcr去除量的质量比约为2:1。本文最终证明采用多效蒸发-微电解-芬顿氧化-VTBR生化-芬顿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快达农药生产废水,其对废水CODcr去除率能达到98.3%以上,出水各项水质指标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并将工艺设计投产运营,工程项目运行稳定,出水达标。

豆静茹[6](2017)在《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姜皂素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其组成比较复杂,废水中糖分、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未降解的皂苷是含一种表面活性剂,皂素废水具有酸度低、色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在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泡沫,处理难度较大。探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黄姜皂素预处理工艺对黄姜皂素废水生物处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以陕西省华县某皂素生产厂家的废水为原料,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的方法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发现该工艺能显着降低黄姜皂素废水的COD值及色度,为黄姜皂素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保障。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在铁碳微电解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铁碳微电解填料投加量为45g/100mL、反应时间为120min、曝气量控制在10-15mL/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58006mg/L左右,COD去除率为40.2%,色度从11833度降至6248度,色度去除率为47.6%。除此之外还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由0.27增至0.49。通过研究发现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时间>p 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对皂素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2)根据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经微电解处理的皂素废水在Fenton氧化工艺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2+Fe浓度为2500mg/L、双氧水投加量为100mL/L、双氧水投加的方式为多次投加、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 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9765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9.7%,色度从11833度降至1767度,色度去除率达84.5%,大幅度的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升至0.63。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2+Fe浓度>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双氧水投加量>2+Fe浓度>pH值>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与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处理皂素废水效果良好。(3)采用IR、UV、GPC、HPLC、TOC、GC-MS等谱图分析手段研究了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前后有机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规律,证实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废水水质。经过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其能达到可生化处理的要求。

周敬华[7](2016)在《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医药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同时,伴随其产生的大量制药废水也严重的威胁了自然环境。本文针对制药废水并结合国内外对其现状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几种关于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通过对比,针对制药废水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CODcr浓度大、色度高等特点,难以通过单一技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联合的方式处理制药废水,通过对铁碳微电解技术和Fenton氧化技术分别进行小试来确定最优的运行参数,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组合处理工艺,并对其综合处理制药废水的效果进行考察。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开展制药废水预处理小试研究,分析和探讨正交实验以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铁碳质量比、铁碳投加量四个主要要素,其最优运行条件分别为反应时间为90 min,初始pH值为3,铁碳质量比为3:1,铁碳投加量为25 mg·L-1。运用Fenton氧化法开展制药废水预处理小试研究,分析和探讨正交实验以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作为Fenton氧化实验的四个主要要素,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0 min,初始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30 ml·L-1,FeSO4投加量为12.5 mmol·L-1。通过以上两种技术的正交实验以及单因素实验,开展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工艺联合运行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铁碳微电解后,出水的H2O2投加量应控制在3050 ml·L-1之间,Fenton氧化后出水pH值需调节至89,PAM的最适投加量为7 mg·L-1。以CODcr为检测指标,将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和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三种技术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得出,当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废水时,其对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73.2%,好于仅采用其中一种方法。综合分析得出,本实验的制药废水通过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其处理效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制药废水的处理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吴星[8](2016)在《Fe-C/Fenton+IC+A/O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抗生素制药废水是一种成份比较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江西某制药公司主要生产舒巴坦酸和舒巴坦钠等抗生素药品,生产期间伴随着产生大量废水,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后已不能达标排放,因此需新建一套配套废水处理系统,经研究与分析,采用Fe-C微电解/Fenton高级氧化工艺+IC-A/O生化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新废水处理系统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本课题对Fe-C微电解/Fenton高级氧化工艺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对Fe-C微电解/Fenton高级氧化工艺+IC-A/O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进行调试,得出以下结论:(1)对Fe-C微电解、H2O2氧化、Fenton氧化法、Fe-C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四种高级氧化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Fe-C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效果最好,H2O2直接处理废水效果最差。通过小试实验,确定Fe-C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水p H值为3.0,H2O2投加量为9m L/L,固液比550g/L,Fe-C反应时间120min、Fenton反应时间30min。此工艺在最佳条件下运行,对废水CODcr平均去除率为30.2%,氨氮平均去除率为12.1%。(2)IC反应器启动期间,启动初期进水容积负荷控制在0.06kg COD/(m3.d)左右,采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间歇进水方式。启动成功后,系统出水稳定,此时出水平均CODcr浓度为1310 mg/L左右,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NH3-N浓度为170 mg/L左右,比进水NH3-N浓度略微上升。(3)A/O系统稳定运行后,进水CODcr浓度为9931520mg/L之间波动,平均1250mg/L,出水CODcr浓度保持在400mg/L以下,去除率在75%83%;进水NH3-N浓度160200 mg/L,平均180mg/L,出水NH3-N浓度820mg/L,去除率93%左右,均满足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程谣[9](2016)在《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文中研究说明内固醇激素在维持生命、免疫调节及生育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进行制药废水经济有效、稳定可靠的处理,已成为系关制药企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生态安全的关键。目前,难降解工业废水普遍采用物化预处理联用微生物降解单元,其工艺过程特性的探讨与运行条件优化对污染物去除的高效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本论文基于序批式小试实验,考察了“微电解(Interior Micro-electrolysis,IME)/Fenton”预处理单元的影响因素、运行条件优化及预处理前后的水质特性,并在连续流生产性规模条件下,研究了“微电解/Fenton预处理—水解酸化(Hydrolysis Acidification,HA)—生物接触氧化(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BCO)”工艺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污染物降解效能与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序批式小试实验研究构建系列序批式小试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铁碳填充比、气水比、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和Fe2+产生量的影响,获得微电解/Fenton预处理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在初始pH=4,铁碳填充比1:1,气水比10:1,反应时间18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31.8%,BOD5/COD(B/C)提高1.7倍,反应结束时废水Fe2+浓度为458.5mg/L,满足后续Fenton氧化反应的Fe2+需求。当微电解出水初始pH为4,H2O2投加量6.6g/L,反应时间40min,Fenton氧化反应可进一步实现30.1%的COD去除率,其出水B/C提高至0.59。同时,经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后,废水中Cr6+、Zn2+以及Al3+等浓度通过吸附、电泳和混凝沉淀等作用而大大降低。(2)废水特征污染物分解特性与吡啶降解途径初探针对实际废水预处理进、出水,采用三维荧光(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对废水中污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后,原废水中富里酸、胡敏酸类大分子有机物得以有效分解转化,生成了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基于实际废水中特征污染物——吡啶的浓度水平,配制了模拟废水,借助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GC-MS),进行了啶降解途径的初步探究,图谱分析表明,有毒化合物吡啶在微电解及Fenton预处理过程中首先转化为乙酸和乙酰胺等低毒中间产物后,过程中可进一步完全氧化分解为H2O和CO2。实验预处理过程可有效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与生物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3)预处理—生化联合工艺连续流生产性实验在序批式小试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规模为96m3/d的连续流生产性规模的实验研究。生化单元的启动和挂膜利用当地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好氧污泥进行接种。启动阶段,微生物采用生活污水和原废水的混合污水进行连续流培养,以确保微生物拥有充足的营养。联合工艺系统成功启动后,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优势菌的驯化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良好,出水水质稳定。废水经整个工艺系统处理后,平均COD去除率可达为99.6%,出水COD、BOD5分别低于90mg/L、15mg/L,预处理残留金属离子经生化单元后被完全去除,出水满足《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水质限值的相关要求。研究表明,每两周定期对铁碳材料进行12h的硫酸(5‰)浸洗以恢复其活性,可保持联合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及高效性。生产性实验中,预处理过程运行费用为28.47-32.56元/m3,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目前,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大多为实验室研究阶段,且鲜有针对内固醇激素制药实际废水的研究报道。由于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水质的复杂性,以及生产性实验废水水质的波动性,基于实际生产废水,结合序批实验与生产性实验,进行微电解/Fenton预处理技术影响因素及联合生化工艺过程优化的探讨,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可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程旺斌[10](2014)在《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药废水及其对特征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材加工废水,是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其具有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毒性较大等特点,采用单一的传统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一般出水很难达标排放,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预处理工艺来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及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出水达标。本文立足于混凝沉淀技术预处理中药废水的应用现状,研究混凝沉淀工艺的预处理作用,同时,对混凝沉淀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混凝剂去除中药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进行研究。在对废水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小试实验研究,确定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处理该中药废水的混凝剂,三种混凝剂复配使用,并进一步通过混凝剂复配实验,确定三种混凝剂的最佳配比为:PAC:AS:PAM=3:2: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确定混凝沉淀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复配混凝剂最优投加量为50mg/L,速度梯度为41.4s-1,搅拌时间为17.1min,沉淀时间为50.1min。在最佳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19.15%,SS去除率73.43%,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进行了混凝沉淀反应器的中试运行,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中药废水运行效果稳定,SS去除率稳定在60%70%,色度去除率在70%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20%以上,毒性去除率稳定在4%7%之间。混凝沉淀工艺对整体工艺的运行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混凝出水B/C提高到0.35以上;与单独的生化处理工艺相比,混凝+生化处理工艺的COD去除率提高10%左右;单独的生化处理对废水毒性的去除很少,而混凝工艺对废水毒性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混凝+生化处理工艺的废水毒性去除率可以达到10%左右。混凝沉淀工艺达到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的效果,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聚合氯化铝去除水中苯酚和苯胺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Zeta电位、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聚合氯化铝去除水中苯酚和苯胺的主要作用机理均为静电吸附作用和氢键吸附作用,推测这两种吸附的具体作用形式可能是苯酚、苯胺首先通过氢键或静电作用吸附到絮体上,然后H+再以电荷平衡离子的身份吸附到絮体上,从而构成分子吸附作用。并从理论层面,通过苯酚、苯胺的结构、化学性质以及Zeta电位分析得出,聚合氯化铝对苯胺的吸附作用强于苯酚。进行了聚合氯化铝对水中苯酚和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过程相同,均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占主导作用,吸附等温线符合弗雷德里希吸附模型。

二、电解-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解-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药废水特征及危害
    1.2 处理方法
        1.2.1 物理处理技术
        1.2.2 化学处理技术
        1.2.3 生化处理技术
    1.3 铁碳微电解
        1.3.1 铁碳微电解原理
        1.3.2 铁碳微电解的主要影响因子
        1.3.3 处理废水类型
        1.3.4 铁碳微电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3.5 铁碳微电解特点
    1.4 Fenton氧化
        1.4.1 Fenton氧化原理
        1.4.2 Fenton反应影响因素
        1.4.3 处理废水类型
        1.4.4 Fenton氧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4.5 Fenton氧化特点
    1.5 铁碳微电解-Fenton工艺的采用
    1.6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方案
    2.1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2.1.1 研究内容
        2.1.2 技术路线
    2.2 实验用水
    2.3 实验材料及试剂
    2.4 实验仪器设备
    2.5 实验方法
    2.6 实验流程与装置
第三章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实验研究
    3.1 铁碳微电解处理废水实验
        3.1.1 单因素试验
        3.1.2 多因素分析
        3.1.3 处理前后水质变化
    3.2 Fenton氧化处理废水实验
        3.2.1 单因素试验
        3.2.2 正交试验
        3.2.3 处理前后水质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工艺预处理制药废水参数探讨及中试研究
    4.1 联合工艺预处理制药废水参数探讨
        4.1.1 H_2O_2投加量
        4.1.2 pH值
        4.1.3 反应时间
        4.1.4 处理前后水质变化
    4.2 中试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工艺工程设计及运行分析
    5.1 现状及处理目标
    5.2 预处理单元设计
        5.2.1 均质调节池
        5.2.2 铁碳微电解系统
        5.2.3 Fenton氧化系统
        5.2.4 混凝沉淀池
    5.3 预处理单元调试
        5.3.1 准备工作
        5.3.2 铁碳微电解系统调试
        5.3.3 调试中所需注意问题
    5.4 预处理+生化反应处理结果分析
        5.4.1 预处理单元运行情况
        5.4.2 生化单元运行情况
    5.5 运行费用估算
        5.5.1 运行费用
        5.5.2 催化氧化药剂费部分
        5.5.3 污泥脱水费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预处理及生物处理工艺的仿真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治理现状
    1.3 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常用的预处理技术
        1.3.1 铁碳微电解技术
        1.3.2 Fenton氧化法
        1.3.3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1.4 废水生物处理模型
        1.4.1 废水生物处理模型的发展
        1.4.2 污水处理厂运行模拟软件介绍
    1.5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用水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单因素实验
        2.2.2 正交实验
    2.3 动力学研究实验
        2.3.1 确定动力学反应级数
        2.3.2 建立动力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nton氧化预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用水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正交实验
    3.3 动力学研究实验
        3.3.1 动力学反应级数的确定
        3.3.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4.1 协同理论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H_2O_2投加量对废水COD_(Cr)的影响
        4.2.2 H_2O_2投加次数对废水COD_(Cr)的影响效果
        4.2.3 不同pH对废水COD_(Cr)的影响效果
    4.3 组合工艺与单一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能力比较
        4.3.1 污染物去除效果
        4.3.2 单一工艺和组合工艺预处理前后化工废水可生化性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ioWin软件仿真模拟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5.1 搭建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模型及其进水水质研究分析
        5.1.1 搭建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模型
        5.1.2 进水水质研究分析
    5.2 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参数确定
        5.2.1 水力停留时间
        5.2.2 内回流比
        5.2.3 外回流比
        5.2.4 排泥量
        5.2.5 溶解氧浓度
        5.2.6 投加PAC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甘肃某中药企业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中药产业概述及废水特点
        1.1.1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1.1.2 中药制药废水特点简述
    1.2 中药制药废水毒性检测及控制
    1.3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1.3.1 物化法处理中药废水
        1.3.2 生物法处理中药废水
    1.4 中药制药废水生物处理研究概述
        1.4.1 废水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原理
        1.4.2 废水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技术的现状
        1.4.3 好氧处理(SBR)工艺处理
        1.4.4 SBR工艺的发展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2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2.1 废水来源及水量确定
    2.2 设计水质与出水水质确定
        2.2.1 设计水质确定
        2.2.2 出水水质确定
    2.3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程度
    2.4 废水的可生化性分析
    2.5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方案的论证
        2.5.1 预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2.5.2 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选择
        2.5.3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
        2.5.4 消毒工艺的选择
        2.5.5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的选择
        2.5.6 除臭工艺确定
    2.6 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
    2.7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系统去除率预测
    2.8 本章小结
3 中药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可行性实验研究
    3.1 不同混凝剂对中药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3.1.1 主要实验药品
        3.1.2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3.1.3 混凝实验方法
        3.1.4 混凝剂的比选
    3.2 不同水质的中药制药废水的混凝实验
        3.2.1 第一次洗药废水的混凝实验
        3.2.2 第二次洗药废水混凝试验
    3.3 活性污泥法可行性实验研究
        3.3.1 分析测试项目及方法
        3.3.2 实验方法
        3.3.3 第一次洗药废水生化实验
        3.3.4 第二次洗药废水生化实验
    3.4 本章小结
4 制药废水处理选择主要设计参数及工程设计
    4.1 工艺设计的主要规模及水质
    4.2 平面布置
    4.3 设计依据
    4.4 水处理构筑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4.4.1 预处理构筑物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4.4.2 二级生物处理构筑物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4.4.3 中间水池及消毒池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4.4.4 深度处理构筑物设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4.4.5 污泥池设计及设备选型
        4.4.6 除臭装置及设备用房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运行效果及经济分析
    5.1 污水处理站运行效果
    5.2 运行成本分析
        5.2.1 计费标准
        5.2.2 供电负荷
        5.2.3 运行费用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污水处理总平面图(一)
附录二 污水处理总平面图(二)
附录三 剖面图(一)
附录四 覆土层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录五 A池、一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穿孔布水管及曝气管大样图
附录六 A池、一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支架布置平面图

(4)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调控技术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中药废水研究现状
        1.1.1 中药废水特点
        1.1.2 中药废水处理技术
    1.2 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1.2.1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1.2.2 难降解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群体感应研究概况
        1.3.1 微生物群体感应及信号分子
        1.3.2 群体感应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研究进展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及菌剂
        2.1.2 试验用水
        2.1.3 厌氧污泥
        2.1.4 培养基
    2.2 试验装置
        2.2.1 CDC厌氧反应器
        2.2.2 批式试验装置
    2.3 试验方法
        2.3.1 CDC厌氧反应器流态特征研究试验
        2.3.2 冲击负荷下外源投加AHLs试验
        2.3.3 贫营养条件下外源投加AHLs试验
        2.3.4 颗粒污泥性能恢复期外源投加AHLs试验
        2.3.5 外加AHLs分泌菌液对厌氧颗粒污泥效能影响试验
    2.4 分析检测方法
        2.4.1 中药药物成分检测
        2.4.2 常规分析方法
        2.4.3 急性毒性测定
        2.4.4 水力特征模拟及模型评估
        2.4.5 AHLs信号分子检测
        2.4.6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中药废水毒性分析及处理策略
    3.1 引言
    3.2 中药废水的水质分析
        3.2.1 中药废水常规水质指标分析
        3.2.2 中药废水污染物特征分析
    3.3 中药废水毒性物质的识别
        3.3.1 中药废水主要组分分析
        3.3.2 单一组分毒性分析
        3.3.3 多组分联合毒性分析
    3.4 中药废水急性毒性预测方法的建立
        3.4.1 急性毒性与常规指标的相关分析
        3.4.2 多元线性预测模型建立
        3.4.3 预测模型验证
    3.5 中药废水处理策略及工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升流速对CDC厌氧反应器处理性能的影响及生物学机制
    4.1 引言
    4.2 CDC厌氧反应器接种絮状污泥启动过程分析
        4.2.1 CDC厌氧反应器启动期的处理效能
        4.2.2 CDC厌氧反应器启动期的污泥特性
    4.3 上升流速对CDC厌氧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4.3.1 上升流速对CDC厌氧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
        4.3.2 上升流速对CDC厌氧反应器水力特征的影响
    4.4 CDC厌氧反应器的生物学机制
        4.4.1 CDC厌氧反应器不同反应区的处理效能对比分析
        4.4.2 CDC厌氧反应器不同反应区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对比分析
        4.4.3 CDC厌氧反应器不同反应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4.4.4 强化“相分离”对毒性耐受及去除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号分子对CDC厌氧反应器处理性能的调控及机制
    5.1 引言
    5.2 CDC厌氧反应器中AHLS信号分子分布
        5.2.1 AHLs原位检测
        5.2.2 AHLs浓度分布规律
    5.3 信号分子对胁迫条件下颗粒污泥性能的调控
        5.3.1 冲击负荷条件下外加AHLs对颗粒污泥的影响
        5.3.2 贫营养条件下外加AHLs对颗粒污泥的影响
        5.3.3 外加AHLs对颗粒污泥性能恢复的调控作用
    5.4 基于AHLS分泌菌液调控胁迫条件下CDC厌氧反应器技术
        5.4.1 AHLs分泌菌分泌AHLs规律分析
        5.4.2 外加AHLs分泌菌液对厌氧颗粒污泥效能的影响
        5.4.3 外加AHLs分泌菌液调控CDC厌氧反应器性能分析
    5.5 外加AHLS优化胁迫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机制探讨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多效蒸发—微电解-Fenton-VTBR-Fenton组合工艺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农药的生产现状
    1.2 农药废水的特点
    1.3 农药生产废水的危害
    1.4 农药废水的常见处理工艺
    1.5 小结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项目检测和分析
3 脱盐工艺实验研究及工艺选择
    3.1 废水脱盐工艺研究
    3.2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3.3 高盐农药废水泡点与压力的试验研究
    3.4 废水蒸发pH与COD_cr和总氮的试验研究
    3.5 总结分析
4 预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试验分析和选择
    4.1 臭氧氧化对农化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4.2 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废水的研究
    4.3 微电解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
    4.4 芬顿氧化处理农化废水的研究
    4.5 微电解-芬顿组合工艺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
5 VTBR生化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5.1 VTBR工艺简介
    5.2 厌氧VTBR运行效果分析
    5.3 好氧VTBR运行效果分析
    5.4 盐度对生化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研究
    5.5 小结
6 芬顿氧化运行效率分析
    6.1 芬顿氧化工艺选择
    6.2 芬顿氧化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应用
    7.1 农药废水水质与水量分析
    7.2 组合工艺流程
    7.3 废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7.4 工程项目各单元运行性能分析
    7.5 运行成本分析
    7.6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黄姜和皂素的简介
    1.2 皂素废水带来的污染
        1.2.1 传统皂素生产工艺
        1.2.2 皂素废水的水质特点
        1.2.3 皂素废水处理难点
    1.3 皂素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物理化学法
        1.3.2 生化处理法
        1.3.3 自然生态处理方法
    1.4 铁碳微电解法
        1.4.1 铁碳微电解方法的原理
        1.4.2 微电解的影响因素
        1.4.3 铁碳微电解法的优缺点
        1.4.4 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5 Fenton氧化工艺概述
        1.5.1 Fenton工艺氧化原理
        1.5.2 Fenton反应影响因素
        1.5.3 Fenton反应的优势与不足
        1.5.4 联合使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
    2.1 试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2.2 废水来源及其水质特点
    2.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装置
        2.3.3 实验药品
    2.4 实验方法
        2.4.1 微电解阶段实验方法
        2.4.2 Fenton反应阶段实验方法
    2.5 实验测定项目及实验方法设计
        2.5.1 实验测定项目
        2.5.2 单因素优选法
        2.5.3 正交实验法
    2.6 铁碳微电解反应各因素的影响实验
        2.6.1 单因素实验
        2.6.2 铁碳微电解正交实验
        2.6.3 铁碳微电解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2.7 Fenton反应的各因素影响实验
        2.7.1 单因素实验
        2.7.2 Fenton反应的正交实验
        2.7.3 Fenton氧化反应在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2.8 本章小结
3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检测及分析
    3.1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红外谱图(IR)分析
        3.1.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1.2 分析结果
    3.2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紫外谱图(UV)分析
        3.2.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2.2 分析结果
    3.3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3.3.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3.2 分析结果
    3.4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总有机碳(TOC)分析
        3.4.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4.2 测试结果
    3.5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分析
        3.5.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5.2 测试结果
    3.6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气质联用分析(GC-MS)分析
        3.6.1 分析方法与仪器
        3.6.2 分析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制药废水概述
        1.1.1 制药废水的特征及危害
        1.1.2 国内外制药废水的研究现状
        1.1.3 常用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铁碳微电解概述
    1.3 Fenton氧化法概述
    1.4 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联合工艺的提出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用水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第3章 铁碳微电解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3.1 预处理
    3.2 实验方法
    3.3 正交实验
    3.4 单因素实验
        3.4.1 反应时间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3.4.2 初始pH值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3.4.3 铁碳质量比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3.4.4 铁碳投加量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Fenton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正交实验
    4.3 单因素实验
        4.3.1 反应时间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4.3.2 初始pH值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4.3.3 H_2O_-2投加量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4.3.4 FeSO_4投加量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5.1 H_2O_2投加量的确定
    5.2 pH值的确定
    5.3 PAM投加量的确定
    5.4 联合工艺与单一方法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Fe-C/Fenton+IC+A/O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抗生素制药主要生产工艺
        1.2.2 抗生素制药废水水质特点
        1.2.3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2.4 本课题来源、内容及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内容
    2.1 Fe-C微电解、Fenton法概述
        2.1.1 Fe-C电解概述
        2.1.2 Fenton氧化法概述
        2.1.3 铁碳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应用
    2.2 IC反应器原理及运行影响因素
        2.2.1 IC反应原理及特点
        2.2.2 IC 反应器主要设计参数
        2.2.3 IC 运行影响因素
    2.3 A/O工艺的原理及运行影响因素
        2.3.1 A/O工艺反应原理及特点
        2.3.2 A/O 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2.3.3 A/O 工艺运行中应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材料、方法
    3.1 试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2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3.3 试验方法
        3.3.1 单因素法
        3.3.2 正交试验法
    3.4 本次试验方法与内容
        3.4.1 Fe-C微电解法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3.4.2 Fenton法处理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3.4.3 Fe-C微电解- Fenton联合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3.4.4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脱硫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生素制药废水高级氧化试验研究
    4.1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高级氧化试验研究
        4.1.1 Fe-C微电解试验研究
        4.1.2 Fenton氧化实验研究
        4.1.3 联合工艺实验研究
    4.2 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脱硫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合工艺调试与运行
    5.1 工程概况
        5.1.1 废水来源及特点
        5.1.2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5.2 工艺流程及说明
    5.3 主要建构筑物及主要设备选型
        5.3.1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5.3.2 主要设备与仪表
    5.4 Fe-C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实际运行分析
    5.5 IC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5.5.1 IC的启动研究
        5.5.2 IC单元调试
        5.5.3 运行结果分析
    5.6 A/O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5.6.1 A/O的启动研究
        5.6.2 A/O单元调试
        5.6.3 运行结果分析
    5.7 工程效益分析
        5.7.1 运行成本分析
        5.7.2 环境效益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制药废水的水质特征
        1.1.1 生物制药废水
        1.1.2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
        1.1.3 中成药制药废水
        1.1.4 生物制品及制剂废水
    1.2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2 制药废水生物处理
    1.3 微电解/Fenton预处理联合生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微电解/Fenton反应机理
        1.3.2 微电解/Fenton预处理联合生化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水水质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流程与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预处理过程影响因素的批次实验
        2.3.2 废水特征污染物降解转化特性探究
        2.3.3 连续流生产性实验
    2.4 分析检测方法
3 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小试实验
    3.1 微电解处理效能的单因素影响实验
        3.1.1 初始pH影响
        3.1.2 铁碳填充比影响
        3.1.3 气水比影响
        3.1.4 反应时间影响
    3.2 Fenton处理效能的单因素影响实验
        3.2.1 初始pH影响
        3.2.2 H2O2投加量影响
        3.2.3 反应时间影响
    3.3 微电解/Fenton预处理过程对污染物的去除
    3.4 本章小结
4 预处理过程废水特征污染物降解特性
    4.1 原水中有机化合物特征分析
    4.2 典型特征污染物吡啶的降解途径初探
    4.3 废水特征有机污染物预处理过程的分解转化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产性实验
    5.1 微电解/Fenton预处理单元
    5.2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生化处理单元
    5.3 生产性实验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和获批的专利

(10)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药废水及其对特征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中药废水来源及特点
        1.2.1 中药废水的来源
        1.2.2 中药废水的特点
    1.3 中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中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2 中药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3 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药废水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中试实验用水水质
        2.1.2 混凝沉淀工艺中试实验装置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2.2 分析方法
        2.2.1 水样的常规分析测试方法
        2.2.2 GC-MS分析方法
        2.2.3 混凝实验方法
        2.2.4 Zeta电位分析方法
        2.2.5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2.2.6 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方法
第3章 混凝预处理中药废水工艺参数优化及中试运行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基本情况
        3.1.2 废水处理工艺
    3.2 混凝剂的确定及混凝剂复配
        3.2.1 混凝剂的确定
        3.2.2 混凝剂的复配
    3.3 混凝沉淀工艺参数优化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响应曲面实验
    3.4 混凝沉淀反应器中试运行
        3.4.1 混凝沉淀反应器运行效能研究
        3.4.2 混凝沉淀工艺对整体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法去除中药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机理探讨
    4.1 中药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分析
        4.1.1 苯酚
        4.1.2 苯胺
    4.2 混凝剂对中药废水中苯酚和苯胺的吸附作用分析
        4.2.1 苯酚、苯胺结构及化学性质分析
        4.2.2 静电吸附作用分析
        4.2.3 氢键吸附作用分析
        4.2.4 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
    4.3 混凝剂对中药废水中苯酚和苯胺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4.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4.3.2 吸附反应活化能
        4.3.3 吸附等温线模型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电解-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的研究[D]. 崔晓光.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预处理及生物处理工艺的仿真模拟[D]. 周安展. 兰州大学, 2020(01)
  • [3]甘肃某中药企业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践[D]. 焦军强.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调控技术与机制[D]. 吕龙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多效蒸发—微电解-Fenton-VTBR-Fenton组合工艺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D]. 许传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6]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D]. 豆静茹.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 [7]铁碳微电解-Fenton-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D]. 周敬华. 吉林大学, 2016(03)
  • [8]Fe-C/Fenton+IC+A/O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研究与应用[D]. 吴星. 南昌大学, 2016(03)
  • [9]微电解/Fenton联合生化工艺处理内固醇激素制药废水[D]. 程谣. 重庆大学, 2016(03)
  • [10]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药废水及其对特征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D]. 程旺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7)

标签:;  ;  ;  

电解-芬顿法处理中药废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