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观察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观察

一、雾化吸入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连华[1](2021)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接受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接受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80.00%(χ2=6.061,P=0.014);试验组患儿胸闷气短、咳嗽气喘、湿性啰音、发热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1周后,2组患儿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3 d、7 d后,2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淋巴细胞功能,降低血清IL-6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李佳,刘晓佳,黄光举[2](2021)在《小儿病毒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后对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α2b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高剂量组给予干扰素α2b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低剂量组给予每次10万U/kg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白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82.00%)和低剂量组(74.0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4.00%)(P<0.05),高、低剂量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VPTEF/VE、 VT/kg、WBC、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呼吸频率、AA、GAS6、CD+8降低(P<0.01),两两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肺炎患儿SAA和GAS6水平,缓解炎症损伤,恢复气道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预后,与10万U/kg剂量相比,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的效果更佳。

陈雪[3](2021)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2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1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6.154,P=0.013);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6,P=0.306)。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其中20 U/kg较10万U/kg更安全有效。

何风丽[4](2021)在《麻杏石甘汤灌肠对婴幼儿肺炎喘嗽的黏膜免疫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从肺-肠黏膜免疫角度来阐释麻杏石甘汤灌肠疗法对肺炎喘嗽患儿肺-肠微环境的干预途径及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肺炎喘嗽的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在肺-肠共有黏膜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分布中的调控作用及内在联系,为中医“肺肠同治”理论的临床疗效提供证据支持,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该理论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为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对象为肺炎喘嗽婴幼儿,采用随机分组,分为麻杏石甘汤高浓度组34例、低浓度组34例、对照组34例。中药高浓度组以高浓度麻杏石甘汤灌肠+对症治疗,中药低浓度组以低浓度麻杏石甘汤灌肠+对症治疗,对照组以灌肠生理盐水+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灌肠第7天结束后各组患儿的肠道目标菌群球杆比值的变化,以及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并运用SPA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研究为建立病毒性肺炎大鼠模型,分为麻杏石甘汤灌肠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通过对大鼠肺泡灌洗液s Ig A和h BDs、粪便钙卫蛋白以及s Ig A和防御素的含量进行观察分析。该实验由两名研究生共同参与,本人全程参与该实验,并通过收集患儿及大鼠的粪便,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球杆比的变化及大鼠治疗前后的粪便s Ig A和防御素的变化。研究本次课题结果:本次课题临床研究部分共纳入符合条件病例120例,脱落12例,完成病例102例,其中中药高浓度组34例,中药低浓度组34例,西药组34例。治疗前三组在性别、年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单项积分,球杆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总体疗效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差异,但高浓度组愈显效率优于低浓度组与西药组,且三组愈显效率经过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中药高浓度组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中药低浓度组分别与中药高浓度组、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症状疗效(1)中医证候总积分:三组治疗后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提示三组治疗均有疗效。治疗后三组之间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灌肠加对症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主症单项积分:治疗后三组中医主症单项积分比较,三组患儿发热、喘促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在改善发热和喘促这两方面无差异。三组患儿咳嗽程度、痰壅、肺部体征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在咳嗽改善方面,中药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对照组(调整后P=0.000),低浓度组与对照组(调整后P=0.001),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中药灌肠对于改善患儿咳嗽疗效确切;在改善痰壅方面,中药高浓度组分别与中药低浓度组、对照组比较(调整后P=0.000),有统计学差异,中药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调整后P=1.000),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中药灌肠对于改善患儿痰壅疗效确切,且在患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药灌肠高浓度疗效优于中药低浓度灌肠;在改善肺部体征方面,中药高浓度组与中药低浓度组(调整后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分别与对照组(调整后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灌肠对于改善患儿肺部体征疗效确切,优于只用西药对症治疗。(3)治疗3天后,组内比较结果得知,中药高浓度组见效最快,中药低浓度组次之,西药组最慢。3.实验指标方面球杆比:三组患儿经治疗后球杆比比值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三组对于改善患儿球杆比均有疗效。经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三组肠道菌群球杆比分布在2/8-8/2,治疗后中药高浓度组球杆比分布在1/9-3/7,中药低浓度球杆比分布在1/9-4/6,西药组球杆比分布在2/8-7/3,提示中药灌肠加西药对症治疗在改善肠道菌群上优于只用西药对症治疗。本次课题实验部分共选取同批的4-5周龄的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50g±50g。其中中药高剂量组20只、中药低剂量组20只,对照组组20只。治疗前三组大鼠的粪便s Ig A和防御素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实验指标(1)防御素:组内比较:高剂量组治疗前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大鼠治疗后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两两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调整后P=0.58>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麻杏石甘汤灌肠治疗肺炎小大鼠有效。(2)SIgA: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的SIgA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灌肠对于改善肠道SIgA疗效显着。研究结论:本课题应用于儿童肺炎喘嗽,将其疗效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在缓解患儿中医证候方面,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对症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各证候,但中药高浓度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中药低浓度组和对照组;中药低浓度组优于对照组;中药灌肠加西药对症治疗在改善患儿各证候方面见效最快。2.中药灌肠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达到干预肺肠轴治疗肺炎的目的,灌肠治疗儿童肺炎喘嗽疗效确切,患儿家属及患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婷,裴艺芳,薛薇,张田,李超,赵紫楠[5](2020)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注射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和决策者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11日。纳入rhIFNα-1b注射剂肌内或皮下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RCT,涉及734例患儿。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相比利巴韦林,rhIFNα-1b注射剂治疗的总有效率(OR=5.41,95%CI:3.35~8.74)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退热时间(MD=-2.34,95%CI:-3.82~-0.86)、咳嗽消失时间(MD=-1.41,95%CI:-2.18~-0.65)、喘憋消失时间(MD=-2.61,95%CI:-4.69~-0.53)或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2.85,95%CI:-3.34~-2.35)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着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相比于利巴韦林单药抗病毒治疗,加用rhIFNα-1b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P<0.05)。安全性方面,rhIFNα-1b注射剂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IFNα-1b注射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优于利巴韦林。

邸金红,黄静,王秀娟,田静敏,闫晓华[6](2020)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干扰素联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血清IL-6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干扰素联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血清IL-6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2月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04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52)应用常规治疗+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n=52)应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3.85%,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率1.92%,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干扰素联合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肺炎血清IL-6水平,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杨冰婷[7](2020)在《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患儿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等分析,评价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治疗组60例(细菌组30例,病毒组30例),对照组60例(细菌组30例,病毒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咳喘贴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各观察7天,比较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评分及消除时间、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症候总积分,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90%,对照组愈显率78%,两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两组患儿症候总积分组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发热、气喘评分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咳嗽、咳痰、气喘评分组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症状体征消除时间比较:退热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消除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治疗组内(细菌组、病毒组)症候总积分及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下降情况比较,细菌组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均有疗效,然加用咳喘贴辅助治疗能提高总体疗效,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咳嗽、咳痰、气喘症状,缩短肺部啰音消除时间,降低细菌感染患儿血WBC计数、CRP值,改善炎症反应。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淳[8](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何密鲁,骆葵丽,黄丹[9](2019)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在小儿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选取46例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这46例患儿分为各2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的82.6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促、啰音消失和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应用到小儿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中,能够显着改善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贺晓红,张薇,薛梅,徐大琴,向龙[10](2018)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40例,按照给药剂量分为高剂量组(n=46)、低剂量组(n=48)和对照组(n=46)。三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肺炎常规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低剂量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每次1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2 m L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剂量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CD8+较治疗前显着升高,CD8+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CD3+、CD4+、CD4+/CD8+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CD8+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可以降低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的效果优于10万U/k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雾化吸入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雾化吸入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3 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
3 讨论

(2)小儿病毒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后对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1 疗效判定[11]
        2 肺功能
        3 血浆细胞因子
        4 T淋巴细胞亚群
        5 不良反应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疗效比较
    二、肺功能比较
    三、血浆细胞因子比较
    四、T淋巴细胞亚群
    五、不良反应
讨 论

(3)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4]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麻杏石甘汤灌肠对婴幼儿肺炎喘嗽的黏膜免疫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案
    2.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研究方案
    2.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论依据
    2.立法依据
    3.指标依据
    4.研究结果分析
    5.不足与期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病毒性肺炎的中西医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1.2.2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1.2.3 判定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有效性
        2.3.1 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总有效率
        2.3.2 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治愈率
        2.3.3 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2.3.4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总有效率、症状及体征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2.4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安全性
3 讨论

(6)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干扰素联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血清IL-6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IL-6水平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
3 讨论

(7)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技术路线图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含量估计及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量效指标
        2.3 临床试验的质量监控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病例收录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3.1 治疗前症候总积分比较
        3.2 治疗前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分布比较
        3.3 治疗前血WBC计数、CRP值比较
    4 疗效分析
        4.1 两组患儿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4.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候总积分比较
        4.3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分布比较
        4.4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除时间比较
        4.5 治疗组内(细菌组、病毒组)患儿治疗后症候总积分比较
        4.6 治疗组内(细菌组、病毒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分布比较
        4.7 细菌组患儿治疗后血WBC计数、CRP值比较
        4.8 病毒组患儿治疗后血WBC计数、CRP值比较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分析
        2.2 主要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2.3 血WBC计数、CRP值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4 理论分析
        4.1 咳喘贴药物组成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4.3 穴位贴敷理论分析
        4.4 选穴理论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8)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3 讨论

(10)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5]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4.1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2 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1.4.3 治疗前、治疗3周后免疫功能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三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
    2.3 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周后免疫功能比较
3 讨论

四、雾化吸入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 张连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8)
  • [2]小儿病毒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后对患儿血浆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李佳,刘晓佳,黄光举. 临床肺科杂志, 2021(10)
  • [3]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 陈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6)
  • [4]麻杏石甘汤灌肠对婴幼儿肺炎喘嗽的黏膜免疫的干预研究[D]. 何风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李婷,裴艺芳,薛薇,张田,李超,赵紫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9)
  • [6]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干扰素联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血清IL-6的影响研究[J]. 邸金红,黄静,王秀娟,田静敏,闫晓华. 中外医疗, 2020(26)
  • [7]咳喘贴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冰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8]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 何密鲁,骆葵丽,黄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0)
  • [10]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贺晓红,张薇,薛梅,徐大琴,向龙. 儿科药学杂志, 2018(10)

标签:;  ;  ;  ;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