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一、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19)在《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250MW汽轮机、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自动化程序调试、控制系统开发和上下位机的编程,并对高炉配套动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入研究,使改造后的动力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符合高炉生产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中厚板3#高炉的工艺流程,高温高压燃气锅炉、汽轮机、鼓风机三个主要动力设备的运行技术指标,与三个动力设备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2)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人机交互界面,锅炉运行中的燃烧控制算法、蒸汽压力控制以及软硬件组成,阐述了各环节之间自动化控制的实现。利用人机交互界面跟3#高炉原有燃气锅炉控制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核算出改进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成效。3)250MW汽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主要搭载DEH自动化控制模式。阐述了汽轮机转子应力控制和程序的控制范围,重点研究了ATC的实现。4)AV63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该控制系统采用先进控制思想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鼓风机的故障分析、工况监测以及防喘振自动调节。保障了鼓风机自动化控制单元的高效稳定。图32幅;表9个;参55篇。

周东东[2](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场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高炉风口燃烧带由所有风口回旋区共同组成,是整个高炉生产的热量和能量之源,是高炉稳定操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反应区,堪称高炉的“心脏”。高炉风口燃烧带的温度场分布及工作状态直接决定高炉铁水质量的好坏及炉缸煤气流初始分布,进而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对炼铁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还没有有效检测并长期应用于高炉生产现场的高炉燃烧带温度场检测装置,风口燃烧带工作状态的判断仍主要依赖操作人员的简单推断,对于高炉风口燃烧带工作状态的定量化认识急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围绕高炉燃烧带温度场检测及应用展开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修正了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对风口前燃烧的焦炭比例及数量通过实时的高炉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得出,保证了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更符合高炉实际的冶炼状态。以上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及范围为计算燃烧带温度及温度检测原型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2)针对高炉燃烧带内燃烧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强烈发光发热的有限空间内进行及测试现场背景噪声大、粉尘大、环境恶劣等特点,搭建了高炉燃烧带温度场检测原型系统。基于高炉燃烧带高辐射及所选择硬件设备的特点,采用了比色法温度求解模型计算高炉燃烧带温度场分布。(3)为了提高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检测的精度,分别研究了黑体炉标定及拟合、燃烧带辐射有效采集、图像噪声去除及图像边缘检测四个方面。结果表明:在黑体炉标定温度为1500 ℃到2100 ℃范围内对测温系统进行标定,相对误差最大为0.53%;通过控制适合的曝光时间及增益能有效的采集高炉燃烧带的辐射信息;采用小波滤波去噪法处理风口图像噪声效果最好;采用形态学边缘检测法检测不同炉况的风口图像边缘效果最好。(4)将高炉燃烧带温度场检测原型系统应用于某钢铁企业2000 m3及2500m3高炉的风口燃烧带温度场检测,结果表明:燃烧带温度场在空间及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实测得出了不同喷煤状态与全焦冶炼风口温度场变化规律,得出了风口尺寸、喷煤量及风温对风口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上述检测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修正后的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相近,验证了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提出了评价高炉风口燃烧带各区域及圆周方向均匀性及活跃性的指标。并结合高炉燃烧带实际检测得到的温度场,研究了风口燃烧带各区域及圆周方向的均匀性及活跃性,建立了完整的风口燃烧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小容积高炉风口燃烧带活跃性一般比大容积高,但其均匀性低于大容积高炉。

孟大朋[3](2015)在《通钢高炉鼓风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钢通钢集团公司是一所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钢集团旗下所属炼铁厂现共有三座高炉,分别是1#高炉(1060M3)、2#高炉(2680 M3)和3#高炉(2680 M3),具备年产铁量总计约500万吨的能力。炼铁高炉的生产是指在现有的原料、燃料、能源介质以及设备等条件下,采用合理的装料制度、炉前的操作制度、送风制度和煤气使用制度等手段以实现生产优质、高效、低耗铁水的目的,其中高炉的送风制度与鼓风操作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比较稳定的供风是高炉生产时重要的条件之一,用来满足冶炼所需要的氧量;同时为了托住炉内料柱,还要求供风需要有一定的供风压力,以上条件要求了高炉的鼓风操作必须有足够的调节手段。根据以上所述,高炉鼓风机作为炼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动力设备,它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及运行稳定性对高炉的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炼铁鼓风机组是高炉炼铁最基本的动力设备,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复杂设备,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高炉生产的能力和效益。炼铁高炉要求鼓风机具有足够的供风压力和富裕的供风风量,并能长时间良好的连续运转。高炉鼓风机振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课题,而鼓风机的在线检测系统对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鼓风机的安全运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并能做到预知维修,减少了设备事故在炼铁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损失。

李清源[4](2014)在《BPRT机组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冶金领域中,高炉鼓风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高炉生产稳定,顺利运行的主要动力机械设备,而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装置可回收高炉煤气的压力能,减少噪声,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PRT是高炉鼓风机和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装置(透平机)同轴系的高炉能量回收鼓风机组。它能够在给高炉供风的同时利用煤气压力进行能量回收,是非常复杂的设备,为了确保其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工作,设计并实现BPRT机组的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在BPRT机组的检测和控制中,要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先进合理的控制方案,既要保证鼓风机安全生产运行,降低机组的事故率,又要利用透平机在多回收炉顶压力能的同时稳定高炉顶压,对高炉的安全生产运行和产量的提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对BPRT机组的检测系统、控制系统进行选型和对控制方案进行设计。课题分析了BPRT机组系统的工艺结构特点和检测控制要求,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选用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S7-400可编程控制器构建BPRT机组的集散控制系统,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首先,对BPRT机组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的设计,包括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选型设计,检测仪器仪表的选型,防喘振阀的设计,振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系统抗干扰的设计;其次是BPRT机组控制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鼓风机和透平机启动方案、机组停机方案、防喘振防逆流的控制功能方案、高炉顶压调节方案、鼓风机静叶角度调节控制方案等等;最后,对上位机画面的设计,主要包括人机操作界面的功能设计。目前,BPRT机组已经投入实际生产运行,机组运行良好,控制系统性能稳定,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控制效果良好。

崔杨[5](2014)在《基于LabWindows的交直流PTC元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元件是一种具有正温度特性的自恢复电路保护元件,当电路过流、过压、过温时这种元件呈高阻特性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障解除后恢复到正常状态。PTC元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温度控制等多个领域,产品在研发和出厂前通过抽检来保证产品质量。PTC产品种类繁多,按电流类型可以分成直流与交流保护元件,测试时分别要用两套系统来测试,并且测试过程中能耗巨大。开发一套能够覆盖所有PTC产品的测试系统,并解决测试中的高能耗问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该领域也具有推广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PTC特性参数和测试原理与方法,针对系统测试的需求与功用,分析了原有两套测试系统功能的共性与差异,提出了将两者合二为一的解决方案。在分析了系统的功能与技术要求后,从系统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性及系统的仪器复用率、设备节能等层面出发,进行了方案的论证,确定了总体方案并给出其构架。为使一套系统能完成对直流和交流产品的测试,基于适用性、先进性及设备节能等因素,尝试对数字式交直流两用的程控电源进行了设计与实验研究,对耗能较大而且在测试中不能兼容的电子负载(功率电阻)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数据采集与控制部分,对测量的仪器仪表及控制设备进行了重新优化配置,简化了系统的控制,提高了测量仪器仪表的复用率,文中还对系统部分硬件、软件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与调试,借助原来系统,最终实现采用一套测试系统可以测试PTC的直流与交流产品,达到了设计的目的。本文开发的交直流PTC元件自动测试系统,技术先进,适用性强,能够覆盖交流和直流PTC产品的测试,降低了整机、维护与测试成本,经过对样机的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各个测试参数的精度、一致性等均能够达到用户要求,取得了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叶丽丽[6](2013)在《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炉鼓风机在冶金行业中是保证高炉稳产、顺行的核心动力设备,确保高炉鼓风机稳定、高效、安全地工作至关重要。在高炉鼓风机的控制过程中,如何采用科学、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保障高炉鼓风机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率和停机率,对高炉生产正常进行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是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2011年为了扩大生产,新上了一座1250m3高炉生产线,第一动力厂与之配套新上一台AV63高炉鼓风机,其中自动控制系统是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本文结合汽轮鼓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目标,提出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总体设计方案,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随着对汽轮鼓风机控制水平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将计算机控制(PLC)与电液调速控制器结合用于汽轮鼓风机组全自动控制,实现两个控制器的串级调节,这样控制对干扰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其动态特性平稳,对机组的冲击较小,转速调节精度更高。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思想。实现了高炉鼓风机组的安全联锁保护、防喘振自动调节、工况监测、设备故障分析报警等一系列功能。这些控制思路不但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对于提升整个风机机组控制自动化程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着重对风机运行中防喘振、防逆流控制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机组在正常运行中如何实现定风压和定风量控制功能进行了设计。最后简单阐述了现场调试。结合论文研究工作所研制的高炉鼓风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投入实际运行一年多,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控制效果良好。特别是防喘振曲线的在线显示和控制己在风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刚[7](2013)在《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形态与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文中提出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辅料资源运行特性的钢铁绿色制造系统集成运行模式研究(709711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绿色规划与优化运行技术(2006BAF02A0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炼铁生产系统环境边界类生命组织形态研究(Q20121104)”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钢铁制造系统绿色优化方法及其支持技术(T201102)”为依托,在借鉴绿色制造系统工程学、工程演化论和人工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铁制造系统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工艺措施、技术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而具有创新性的探索研究。钢铁制造系统在其复杂的系统环境边界上与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大规模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并在外界环境的约束和刺激下触发更具环境适应性的系统演化行为。论文将钢铁制造系统作为非碳物质载体的人工生命形态,研究其物质能量代谢行为在环境边界上的形态特征与耦合机理,利用基于工艺子系统Agent的人工生命建模方法,建立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模型,揭示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的系统演化行为及其基本规律。1.通过解析钢铁制造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艺流程,对钢铁制造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动态递阶环境边界形态进行数学描述,建立各工艺子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规则。2.根据物质能量代谢平衡的基本原则,研究基于时间工艺流程和空间递阶结构的环境边界耦合机理,建立各工艺子系统及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外部规则。3.基于对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形态的解析与耦合,通过对物质能量代谢内外部行为规则的数学描述,设计基于吨钢能值、吨钢无效能值和吨钢环境排放的钢铁制造系统环境适应性指标与系统演化方向,利用基于工艺子系统Agent的人工生命建模方法,建立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模型。4.借助非受控排序遗传算法等人工生命演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获取资源环境效益最优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向量,揭示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规律。5.将钢铁制造系统演化模型中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与我国东部地区某重点国有钢铁联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系统演化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论文研究揭示了钢铁制造系统在物质能量代谢行为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索了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运行的基本规律,讨论了不同的系统演化方向对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资源的优化控制和高效利用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林杰[8](2013)在《高炉鼓风性能管理与智能维护系统》文中指出鼓风系统是炼铁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由于长期运行,容易出现设备性能退化,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加之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十分恶劣复杂,就更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因此,需要为鼓风系统构建一套性能管理和智能维护系统,对设备性能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指导维护工作,保证鼓风作业安全。本文采用PHM相关技术,结合PLC控制系统,开发构建一套应用于高炉鼓风作业的性能管理和维护系统,评估预测设备及生产性能状况,有效维护设备及生产安全稳定性。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状态监测与预测。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程序评估设备运行状态,对关键设备的性能状况进行预测,以及时掌握其性能状态及走势。本文通过OPC组件获取信号数据,应用FFT算法完成信号提取后,利用特征值阈值判断进行状态监测,并引入AR模型进行性能状态预测。系统在现场实际运行中,状态监测模块成功捕捉到动力油路异常,性能预测功能所得出的预测数据也与实际运行数据大体一致。2)冗余容错功能。一方面通过硬件冗余,避免个别PLC和检测仪表的损坏导致控制系统无法运作;另一方面对工艺参数采用双路冗余检测,通过异常判断逻辑强化过程参数检测系统的容错率,预防个别检测设备损坏/误报导致意外生产事故。3)设备维护智能提示功能。搭建近程的Zigbee网络和远程的CDMA通讯线路,系统除了在本地产生对应性能状态提示外,还将通过无线网络,向相关生产负责人发送维护提示消息。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该维护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编程,其中软件开发为主体工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块工作:1)开发性能评估及预测程序软件。主要是进行算法和数据研究,第三章阐述FFT分频算法及其模块设计步骤,第四章阐述了AR预测模型及实现步骤。同时利用C#语言(?)Matlab软件进行程序开发。2)搭建冗余PLC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冗余容错功能,并提供数据源。主要是利用西门子PLC和各式仪表构建起双路检测和控制回路,同时用Wincc和Step7软件进行上下位机编程。3)搭建无线通讯网络,实现远程智能维护。利用zigbee和CDMA网络,搭建通讯通道。

魏协奔[9](2012)在《TRT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RT机组在钢铁行业中的作用十分显着,它不仅能够回收高炉煤气的余压余热进行发电,而且还能稳定锅炉压力,减少炉况波动,使高炉稳定高产。TRT机组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透平机、发电机、励磁机以及相关的传动轴和轴承等机械部件。由于旋转机械设备要求精度高、工作稳定,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通过振动检测系统来实时监测TRT机组工作时的实际振动状况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题研究出一套TRT机组在线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全方位地监测TRT机组的振动参数,对提高TRT机组的工作寿命以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TRT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用来监测TRT机组的运行状况以及对其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它主要包括信号采集、分析处理、在线动平衡、转子故障诊断等几方面的功能。根据目前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融合当今先进的信号分析技术和理论,本文研究出了一套完善、可靠、高精度的信号测量与分析系统。本论文详细介绍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测试分析。以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微电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调放大模块、USB数据采集卡等硬件为基础,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上开发出软件系统。根据TRT机组及旋转机械的运动特点,本论文采用了不同的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设计多种形式的图形显示。在系统软件中应用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从而实现了对TRT机组的多通道分析、转子碰磨故障诊断、动平衡计算、多信号相关分析、小波分析以及各种频谱分析的相关应用;同时借助Labview提供的功能节点以及MATLAB软件接口,利用MATLAB信号处理函数,提高了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系统的测试方法,通过两台高精度的转子试验台以及本特利RK-4高速转子试验台对TRT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模拟,从八通道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高速转子的碰磨试验来对系统性能进行较完整的测试,并实现了对TRT机组测试的相关功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TRT机组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功能强大、扩展性高、界面友好、携带方便、测量范围大、可同时采集测点多等特点,并且能对不同的测点和设备实现多通道信号同步测量,基本上满足了对TRT机组进行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的预期功能。

赵晶[10](2012)在《基于LabVIEW的TST-LCZ-2430C1型轮胎成型机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信息化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轮胎成型是轮胎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序,它直接决定出产轮胎质量的好坏。所以,轮胎成型机就是轮胎制造加工中重要的机械设备,当它发生故障时,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时将导致人员伤亡。因此,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开发成型机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集成化。通过开发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成型机监控系统既能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增强设备的控制精度,又能减低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项技术对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设计通过网络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和远程在线监测的功能,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与OPC技术交互,采集PLC中的控制信号,实现监控软件与控制器之间的实时通信。系统中硬件采用RockWell公司的ControlLogix控制器1756-L61,控制器主要负责生产中对设备的动作进行具体控制,通过指令驱动伺服电机和变频电机等执行机构并采集底层的传感器信号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系统中的组态软件采用NI公司的LabVVIEW开发平台,LabVVIEW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形式灵活多样,界面直观友好,是当今自动化领域一种新兴的编程平台。本设计的控制器驱动运用OPC技术,通过LabVVIEW软件中内置的DataSocket函数来与OPC Server中的标签量通信。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单一的监控软件适用于不同厂家的硬件平台,完成了监控系统的通用化和可扩展化,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现场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另外,本设计借助于LabVVIEW中种类繁多的函数库,可以完成诸如动态显示、报表生成、数据库交互和配置文件调用等功能,使设备的监控系统操作灵活、界面丰富、通信快速。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大型轮胎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分析出开发轮胎成型机监控技术对于工业生产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成型机监控系统研究。其次,本文给出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又分别论述了底层硬件组成、运动控制和网络构架等部分。然后又着重叙述了监控系统中软件的设计实现,本课题采用LabVIEW平台,采用模块化的状态机设计思想并加入了错误处理、可靠性等编程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监控软件的正常运行。本文最后列出了此监控软件可实现的几大功能。

二、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汽轮机DEH系统研究现状
        1.2.3 高炉鼓风机自动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中厚板3#高炉概况及配套动力设备
    2.1 中厚板3#高炉概况
    2.2 配套动力设备
        2.2.1 150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
        2.2.2 250MW汽轮机组
        2.2.3 AV63鼓风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50t/h燃气锅炉的自动化控制
    3.1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3.1.1 硬件体系结构与组成
        3.1.2 硬件配置
        3.1.3 控制机柜
        3.1.4 控制器
    3.2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配置
        3.2.1 软件系统概述
        3.2.2 通讯管理软件
        3.2.3 工程管理组态软件
        3.2.4 算法组态软件设计
        3.2.5 控制算法功能块
    3.3 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回路设计
        3.3.1 燃气锅炉的特点
        3.3.2 汽包水位控制
        3.3.3 蒸汽压力燃烧控制
        3.3.4 炉膛负压控制
        3.3.5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3.4 燃气锅炉控制系统运行效果
        3.4.1 运行界面
        3.4.2 运行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中厚板3#高炉汽轮机DEH自动化控制
    4.1 DEH自动化控制的组成及功能
        4.1.1 DEH系统的组成
        4.1.2 DEH调节系统的功能
    4.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及效果
        4.2.1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改造方案
        4.2.2 高炉汽轮机DEH系统效果
    4.3 高炉汽轮机ATC功能的实现
        4.3.1 转子应力控制
        4.3.2 程序的控制范围
        4.3.3 机组自启动ATC功能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V63鼓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5.1 鼓风机控制系统设计
        5.1.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5.1.2 仪控的设计
    5.2 高炉鼓风机的防喘振控制的实现
        5.2.1 喘振形成的原因
        5.2.2 防喘振控制措施
    5.3 高炉鼓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场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高炉燃烧带简介
    2.2 高炉理论燃烧温度研究现状
    2.3 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检测研究现状
    2.4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火焰温度检测研究现状
    2.5 提高燃烧带温度场检测精度的研究现状
    2.6 高炉风口燃烧带均匀性及活跃性研究现状
    2.7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7.1 研究目的
        2.7.2 研究内容
3 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的修正
    3.1 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的修正
        3.1.1 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的修正
        3.1.2 相关参数的确定
        3.1.3 计算流程与参数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焦炭和煤粉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3.2.2 鼓风参数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3.2.3 综合分析
    3.3 小结
4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度检测理论及硬件系统搭建
    4.1 测温原理简介
    4.2 高炉燃烧带温度场检测原型系统选型及搭建
    4.3 物理光学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图像灰度与辐射体温度的关系
    4.4 比色法求解模型
    4.5 小结
5 提高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场检测精度的方法研究
    5.1 黑体炉标定及拟合
        5.1.1 黑体炉标定过程及标定参数
        5.1.2 不同工况下的标定图像及稳定性分析
        5.1.3 标定结果
    5.2 燃烧带辐射有效采集
        5.2.1 曝光时间的控制研究
        5.2.2 增益的控制研究
    5.3 图像噪声去除
        5.3.1 噪声类型
        5.3.2 去噪方法及原理
        5.3.3 图像去噪结果
    5.4 图像边缘检测及提取
        5.4.1 图像边缘简介
        5.4.2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及原理
        5.4.3 图像边缘检测结果
    5.5 小结
6 高炉风口温度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6.1 高炉设备及生产参数
        6.1.1 2000m~3高炉
        6.1.2 2500m~3高炉
    6.2 喷煤高炉正常冶炼风口温度场分布
        6.2.1 2000 m~3高炉
        6.2.2 2500 m~3高炉
    6.3 停煤过程及全焦冶炼风口温度场分布
        6.3.1 停煤过程
        6.3.2 全焦冶炼过程
    6.4 影响因素分析
        6.4.1 风口尺寸
        6.4.2 喷煤量
        6.4.3 风温
    6.5 小结
7 高炉风口燃烧带均匀性及活跃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7.1 均匀性及活跃性的定义
    7.2 风口燃烧带局部区域均匀性与活跃性研究
        7.2.1 2000 m~3高炉
        7.2.2 2500 m~3高炉
    7.3 风口燃烧带圆周方向均匀性及活跃性研究
    7.4 小结
8 结论和工作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通钢高炉鼓风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目前行业内振动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鼓风机组设备特点
    2.1 通钢炼铁厂高炉工艺流程介绍
    2.2 通钢炼铁厂高炉鼓风机选型及设备特点
        2.2.1 鼓风机选型
        2.2.2 鼓风机主要参数
        2.2.3 鼓风机工作原理
        2.2.4 鼓风机构造特性及主要部件
    2.3 鼓风机典型故障查找及排除
        2.3.1 鼓风机振动过大
        2.3.2 鼓风机轴中心位移
第3章 故障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
    3.1 概述
    3.2 监测系统故障信息采集对象和部位的确定
    3.3 机组上位机操作站及接口
    3.4 机组监测仪表及接口
    3.5 故障信息数字化
    3.6 采样数据预处理
    3.7 采样数据的检验
    3.8 数据处理中的频谱泄漏与加窗处理
第4章 高炉鼓风机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4.1 通钢一号高炉1#鼓风机转子不平衡故障分析
    4.2 二号高炉汽动鼓风机组轴弯曲故障分析
        4.2.1 振动趋势历史数据
        4.2.2 停机前后数据
        4.2.3 数据分析
        4.2.4 故障原因
    4.3 一号高炉2#鼓风机不对中故障分析
        4.3.1 机组故障停机前振动特点
        4.3.2 数据分析
        4.3.3 故障原因
    4.4 二号高炉风机轴瓦振动故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BPRT机组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炉鼓风机
        1.2.2 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装置
        1.2.3 BPRT机组
        1.2.4 BPRT控制系统
    1.3 工业控制系统
        1.3.1 我国传统工业控制
        1.3.2 集散控制系统
        1.3.3 可编程控制器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BPRT机组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
    2.1 BPRT机组工艺流程概述
    2.2 被控对象设计
        2.2.1 鼓风机系统
        2.2.2 透平机系统
        2.2.3 公用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BPRT机组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3.1 控制系统选型及设计
        3.1.1 SIMATIC S7-400概述
        3.1.2 BPRT机组硬件设计与构建
        3.1.3 系统的网络构建
        3.1.4 上位机设计与构建
    3.2 现场主要元件的设计
        3.2.1 防喘振阀的设计
        3.2.2 机组振动和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
    3.3 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
        3.3.1 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
        3.3.2 抗干扰设计及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PRT机组运行控制方案设计
    4.1 BPRT机组顺序控制方案设计
        4.1.1 鼓风机系统顺序控制方案设计
        4.1.2 透平机系统顺序控制方案设计
    4.2 BPRT机组鼓风机启动方案设计
    4.3 BPRT机组透平机启动方案设计
    4.4 BPRT机组鼓风机停机方案设计
    4.5 BPRT机组透平机停机方案设计
    4.6 润滑油系统设备控制方案设计
    4.7 动力油系统设备控制方案设计
    4.8 透平机自动调速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4.9 防喘振调节系统和逆流保护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4.10 高炉顶压调节方案设计
    4.11 首跳原因设计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BPRT机组软件设计
    5.1 BPRT机组硬件组态
    5.2 人机界面的开发设计
        5.2.1 鼓风机运行工况监视界面设计
        5.2.2 润滑油站界面设计
        5.2.3 透平机监控画面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LabWindows的交直流PTC元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PTC 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现状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测试系统设备能耗分析
    1.4 测试系统的技术要求与功能分析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交直流 PTC 元件测试设计基础
    2.1 PTC 产品特性与参数
    2.2 PTC 产品的测试需求与分析
    2.3 PTC 产品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2.3.1 初始电阻测试
        2.3.2 动作时间测试
    2.4 循环测试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论证
    3.1 系统的方案特点
        3.1.1 系统的技术先进性
        3.1.2 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3.1.3 系统的经济性
    3.2 需合用和改进的测试电源方案
    3.3 电子负载(或功率电阻)合用与馈能方案
    3.4 数据采集部分控制与测量的方案
        3.4.1 控制单元
        3.4.2 测量单元
        3.4.3 系统的设备共享与改进
    3.5 系统总体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硬件的总体构架
        4.1.1 数据采集设备选型
        4.1.2 控制单元选型
    4.2 系统硬件配置介绍
        4.2.1 Keithley 2750 型数据采集/多路综合测试系统
        4.2.2 7700 型开关模块
        4.2.3 数字 I/O 通道选择卡
    4.3 交直流两用程控电源的设计
        4.3.1 测试系统电源的技术要求
        4.3.2 SPWM 控制方式研究
        4.3.3 EMI 滤波电路
        4.3.4 三相整流滤波电路
        4.3.5 主电路功率拓扑
        4.3.6 SPWM 控制电路
        4.3.7 电源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及程序结构
        5.1.1 LabWindows/CVI 开发环境
        5.1.2 LabWindows/CVI 程序结构
    5.2 LabWindows/CVI 软件测试界面与流程
        5.2.1 基本测试界面
        5.2.2 初始电阻测试流程
        5.2.3 动作时间测试流程
        5.2.4 寿命循环测试流程
    5.3 设备的程序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TC 交直流元件测试系统的应用
    6.1 系统可行性验证
        6.1.1 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
        6.1.2 数据报表的存储
    6.2 测试系统精度
    6.3 直流测试数据分析
        6.3.1 初始电阻数据分析
        6.3.2 动作电流数据分析
        6.3.3 动作时间数据分析
        6.3.4 寿命循环数据分析
    6.4 交流测试数据分析
        6.4.1 初始电阻数据分析
        6.4.2 寿命循环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选择背景及依据
    1.2 高炉鼓风机自动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高炉鼓风机工艺
    2.1 高炉鼓风机的功能
    2.2 高炉鼓风机工艺
    2.3 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
        2.3.1 计算机控制系统
        2.3.2 PLC的发展
        2.3.3 西门子PLC的特点
    2.4 高炉鼓风机控制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鼓风机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3.1.2 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3.1.3 硬件设计
        3.1.4 软件设计
    3.2 仪控的设计
        3.2.1 冗余供电系统设计
        3.2.2 调速系统的设计
        3.2.3 轴系监测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炉鼓风机的系统实现
    4.1 定风量/定风压调节系统
        4.1.1 静叶可调概念
        4.1.2 静叶定位串级控制系统
        4.1.3 静叶定位系统
    4.2 防喘振控制系统
        4.2.1 喘振形成的原因
        4.2.2 防喘振控制措施
        4.2.3 防喘振控制方法的实现
    4.3 逻辑联锁控制的实现
        4.3.1 机组启动
        4.3.2 机组的联锁停机控制
        4.3.3 动力油压控制
        4.3.4 逆流保护和安全运行
    4.4 系统运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形态与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
        1.1.2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钢铁制造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行为规律研究
        1.2.2 钢铁工业系统节能基础与环境负荷体系研究
        1.2.3 钢铁冶金流程工程学与冶金流程界面技术研究
        1.2.4 钢铁工业的绿色制造及工业生态学研究
        1.2.5 基于人工生命建模方法的物质能量代谢系统演化行为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框架
        1.3.1 依托的科研课题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钢铁制造系统的工艺流程与物质能量代谢行为
    2.1 钢铁制造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艺流程
    2.2 原燃料准备系统
    2.3 生铁制造系统
        2.3.1 高炉炼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艺流程
        2.3.2 高炉炼铁系统的原燃料和主要产品
        2.3.3 高炉炼铁系统的物质能量代谢问题及对策
    2.4 粗钢制造系统
        2.4.1 粗钢制造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艺流程
        2.4.2 粗钢制造系统的原燃料和主要产品
        2.4.3 铁水预处理、二次精炼和连续铸钢系统
        2.4.4 粗钢制造系统的物质能量代谢问题及对策
    2.5 钢材轧制系统
    2.6 钢铁制造系统及其物质能量代谢的内涵
3 钢铁制造系统的环境边界形态研究
    3.1 钢铁制造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物质能量联系
    3.2 钢铁制造系统所处的环境及其特性
    3.3 钢铁制造系统的环境边界形态
        3.3.1 环境边界形态研究的意义
        3.3.2 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的概念
    3.4 确定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的基本原则
    3.5 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的基本特性
    3.6 描述环境边界形态的广义数学方法
        3.6.1 初值问题和初始条件
        3.6.2 边值问题和边界条件
    3.7 高炉炼铁系统环境边界形态的数学描述
        3.7.1 物质运动模型
        3.7.2 系统传热模型
        3.7.3 各物料成分的物质平衡模型
    3.8 转炉炼钢系统环境边界形态的数学描述
        3.8.1 物质能量平衡的静态理论模型
        3.8.2 描述脱碳放热过程的动力学动态模型
    3.9 电弧炉炼钢系统环境边界形态的数学描述
4 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耦合的机理研究
    4.1 基于时序工艺流程的环境边界耦合
    4.2 基于空间递阶结构的环境边界耦合
    4.3 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耦合的一般数学方法
    4.4 典型钢铁制造系统的环境边界形态解析与耦合
5 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模型
    5.1 基于环境边界形态解析与耦合的系统演化模型
    5.2 基于 Agent 的人工生命建模方法
    5.3 钢铁制造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指标与系统演化方向
        5.3.1 现有钢铁工业统计指标体系与资源环境指标
        5.3.2 物质资源载能量与系统能源消耗
    5.4 钢铁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模型求解
        5.4.1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5.4.2 非受控排序遗传算法(NSGA-II)
6 粗钢制造系统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与实证研究
    6.1 关于粗钢制造系统演化建模的若干假设
    6.2 粗钢制造系统的环境边界形态解析
        6.2.1 1 号高炉系统(老区炼铁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2.2 2 号高炉系统(银前区炼铁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2.3 3 号高炉系统(新区炼铁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2.4 老区银前区 90t 转炉炼钢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2.5 新区 120t 转炉炼钢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2.6 特钢 50t 电弧炉炼钢系统环境边界形态
    6.3 基于物质能量代谢平衡与环境适应性指标的环境边界耦合
    6.4 粗钢制造系统物质能量演化行为的求解与实证分析
        6.4.1 非受控排序遗传算法的解算说明
        6.4.2 以吨钢能值最小作为系统演化方向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分析
        6.4.3 以无效能和环境排放最小作为系统演化方向的物质能量代谢行为分析
        6.4.4 粗钢产量在其他截集区间的系统演化行为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高炉鼓风性能管理与智能维护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PHM概念
        1.1.2 PHM框架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HM历史及现状
        1.2.2 性能评估与预测方法综述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 高炉鼓风工艺及控制系统
    2.1 高炉炼铁工艺
    2.2 高炉鼓风工艺
        2.2.1 鼓风机简介
        2.2.2 鼓风机系统
    2.3 鼓风控制系统
        2.3.1 可编程控制器
        2.3.2 设计步骤
        2.3.3 上下位机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2-FFT算法及分频模块设计
    3.1 傅里叶变换理论基础
        3.1.1 连续傅里叶变换(FT)
        3.1.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
        3.2.1 FFT算法基本思想
        3.2.2 时间抽取基2-FFT算法
    3.3 基2-FFT的分频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AR预测模型及设计
    4.1 AR模型原理
    4.2 AR模型定阶
    4.3 AR模型参数估计
    4.4 AR预测模块设计及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设计及应用
    5.1 系统总述
        5.1.1 系统功能及特点
        5.1.2 系统结构
    5.2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5.2.1 工业以太网
        5.2.2 OPC协议及应用
    5.3 数据处理
        5.3.1 假信号判定
        5.3.2 FFT分频应用
    5.4 性能状态监测应用
    5.5 故障预测应用
    5.6 通讯网络
        5.6.1 Zigbee无线组网
        5.6.2 CDMA模块
    5.7 人机接口
    5.8 本章小结
6 C#和MATLAB混合编程
    6.1 性能检测与预测系统需求分析
    6.2 MICROSOFT VISUAL C#及MATLAB特点
    6.3 混合编程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科研成果

(9)TRT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来源及其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要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TRT 机组综述
    2.1 TRT 技术
        2.1.1 TRT 技术的发展
        2.1.2 TRT 机组的结构
        2.1.3 TRT 技术的分类特点
    2.2 TRT 机组的典型故障类型
    2.3 TRT 机组的典型故障特征
        2.3.1 TRT 机组转子不平衡振动的故障特征
        2.3.2 TRT 机组转子不对中故障特征
        2.3.3 TRT 机组轴承的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故障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T 机组机械振动分析研究
    3.1 振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技术
    3.2 现代信号分析技术
    3.3 TRT 机组振动分析方法
        3.3.1 信号预处理
        3.3.2 相位测量
        3.3.3 信号积分
        3.3.4 相关分析
        3.3.5 阶次比分析
        3.3.6 动平衡分析
        3.3.7 转子碰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程序设计
    4.1 系统方案设计
        4.1.1 方案设计依据
        4.1.2 系统结构设计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虚拟仪器
        4.2.2 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4.2.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4.2.4 数据管理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硬件设计框图
    5.2 系统硬件设计
        5.2.1 传感器设计
        5.2.2 数据采集卡模块
        5.2.3 电源设计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分析
    6.1 系统硬件测试
        6.1.1 测试系统硬件连接
        6.1.2 ADXL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试
    6.2 软件系统测试及分析
        6.2.1 TRT 机组传感器安装
        6.2.2 原始信号采集分析
        6.2.3 信号滤波及小波虑噪
        6.2.4 信号单通道分析
        6.2.5 多通道分析及转子试验台轴心轨迹测量
        6.2.6 转子动平衡分析测试
        6.2.7 其他数据分析模块测试
        6.2.8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6.2.9 过阀值检测模块
        6.2.10 采集卡校准模块
    6.3 高速转子碰磨试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10)基于LabVIEW的TST-LCZ-2430C1型轮胎成型机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
        1.2.1 大型设备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轮胎成型机简述及工作过程
        2.1.1 轮胎的结构组成
        2.1.2 轮胎成型机简述
        2.1.3 轮胎成型机的工作过程
    2.2 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
    2.3 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3.1 系统硬件选型
        3.1.1 控制系统
        3.1.2 通信系统
    3.2 运动控制系统
        3.2.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3.2.2 伺服控制系统
        3.2.3 变频控制系统
    3.3 现场设备
    3.4 系统网络构架
        3.4.1 NetLinx网络的通信模式
        3.4.2 NetLinx的网络类型
    3.5 系统设计实现
        3.5.1 RSLogix5000编程平台简介
        3.5.2 控制程序的实现
4 监控软件程序设计
    4.1 虚拟仪器技术
    4.2 数据通信
        4.2.1 数据库的访问
        4.2.2 OPC通信协议
        4.2.3 DataSocket通信
        4.2.4 KepServer驱动软件
    4.3 程序设计
        4.3.1 软件开发的样式
        4.3.2 软件开发结构
        4.3.3 状态机思想
        4.3.4 错误处理机制
        4.3.5 软件可靠性设计
5 监控软件的设计实现
    5.1 系统初始化设计
    5.2 数据存储设计
    5.3 报表存储设计
    5.4 图形显示设计
6 监控软件的功能实现
    6.1 用户管理
    6.2 参数设置
    6.3 手动操作
    6.4 产量管理
    6.5 系统配置
    6.6 在线帮助
7 总结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1 致谢

四、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厚板3#高炉配套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杨帆.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炉风口燃烧带温度场研究及应用[D]. 周东东.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3]通钢高炉鼓风机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孟大朋. 东北大学, 2015(07)
  • [4]BPRT机组检测及控制系统设计[D]. 李清源.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 [5]基于LabWindows的交直流PTC元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崔杨.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6]高炉鼓风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叶丽丽. 东北大学, 2013(03)
  • [7]钢铁制造系统环境边界形态与物质能量代谢行为的系统演化[D]. 赵刚.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3)
  • [8]高炉鼓风性能管理与智能维护系统[D]. 林杰. 浙江大学, 2013(08)
  • [9]TRT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魏协奔. 广州大学, 2012(02)
  • [10]基于LabVIEW的TST-LCZ-2430C1型轮胎成型机监控技术研究[D]. 赵晶.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LabWindows/CVI在高炉鼓风机机组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