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蝮蛇毒液磷酸酶A_2氨基酸组成及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福建蝮蛇毒液磷酸酶A_2氨基酸组成及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一、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_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1](2019)在《白唇竹叶青蛇与圆斑蝰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白唇竹叶青蛇与圆斑蝰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两者在诊治上的异同,为临床优化此两类血液毒类毒蛇咬伤的救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白唇竹叶青蛇咬伤中毒(A组=26例)和圆斑蝰蛇咬伤中毒(B组=16例)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蛇伤患者的咬伤情况、就诊时间、伤情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住院时间以及预后等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职业、咬伤时间、咬伤季节、咬伤部位构成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临床特征:与A组比较,B组患者的就诊时间更早、中重型患者比例更高以及Ⅱ度肿痛、皮下淤血瘀斑、血尿、休克、AKI和MODS的发生率更高,且住院时间更长、预后更差(均P<0.05);3、实验室指标:与A组比较,B组的APTT和PT延长、FDP和D-D上升的高峰出现时间较早(均P<0.05);B组患者咬伤后第1、2天FIB下降更明显(均P<0.05);在B组内,与VT≤12h亚组相比,12h<VT≤24h亚组患者的FIB水平下降更显着(P<0.05);B组患者咬伤后第1天和第2天的ALT、AST、Cr和BUN水平上升更明显(均P<0.05);4、B组内亚组分析:相较于非冷沉淀组,咬伤后第4/5天冷沉淀组的FIB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1、圆斑蝰蛇咬伤中毒病情更重,预后更差,早期动态监测其出、凝血相关指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治疗;2、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圆斑蝰蛇咬伤中毒所致的DIC发病特点,早期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向不可逆转方向发展;3、早期检测FIB有助于圆斑蝰蛇咬伤与白唇竹叶青蛇咬伤中毒的鉴别;4、在缺乏单价抗蝰蛇毒血清的情况下,应用冷沉淀有利于改善圆斑蝰蛇咬伤中毒所致的低纤维蛋白原状态。

李旭慧[2](2013)在《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蛇毒丝氨酸蛋白酶GI-SP2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文中指出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属于蝰科蝮亚科(Crotalinae)毒蛇,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其蛇毒富含多种蛋白质及酶,对其研究在治疗毒蛇咬伤、临床医学及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蛇毒丝氨酸蛋白酶(Snake Venome Serine Proteases, SVSPs)是存在于蛇毒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水解酶,包括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蛇毒纤维蛋白(原)溶酶、蛇毒类凝血酶(Snake venom thrombin-like enzyme)、蛋白C激活物、蛇毒凝血因子V激活剂、蛇毒凝血因子X激活剂、蛇毒血小板聚集激活剂7种,能广泛作用于血液凝结、血栓系统,能够影响凝血、促进血小板凝集、溶解血栓等。另外SVSPs之间在结构和蛋白序列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不同种类在外结合位点(exosite)具有不同的结构,因此它们具有各自特异性的底物并且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由于SVSPs在血液凝集,血栓溶解方面的作用,对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活性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研制出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前提。本实验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中介蝮蛇毒分离纯化获得了丝氨酸蛋白酶GI-SP2,并对GI-SP2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 SVSP的分离纯化:(1)凝胶过滤层析:用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凝胶Sephacryl-200HR装柱,以PH为8.0的50mmol/L碳酸氢铵(内含0.15mol/L NaCl及0.2g/L的叠氮钠)作为缓冲液,对中介蝮蛇粗毒进行分离,得到五个蛋白峰(P1-P5)。对分离得到的五个蛋白组分用Na-苯甲酰-DL-精氨酸-对硝基酰胺盐(N-benzoyl-D, L-arginine-p-nitroanilide, BApNa)为底物进行活性鉴定,结果显示P2、P3、P5三个组分具有明显的BApNa水解活性,其中P2的活性最高;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P2不是单一条带,需要进一步的分离纯化。(2)阴离子交换层析:利用HiTrap DEAE-FF阴离子交换层析预装柱对P2组份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整个体系以PH均为8.0的A液(50mmol/L碳酸氢铵)、B液(50mmol/L碳酸氢铵缓冲液,0.5mol/L NaCl)作为缓冲液,流速为0.2mL/min。上样后先用A液洗脱未与层析柱结合的蛋白,待穿透峰出来后,然后从A液到B液(100%)进行蛋白组分梯度洗脱。收集不同洗脱时段的峰组分,分别用底物BApNa检测其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P2-3、P2-4和P2-5组分都能作用于BApNa, P2-4的活性最高;对峰P2-4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纯度,显示P2-4不是单一条带,混有杂蛋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离纯化。(3)阳离子交换层析:利用HiTrap CM阳离子交换层析预装柱对阴离子交换所得P2-4组份进行再一次的分离纯化,体系以PH均为4.5的A液(50mmol/L醋酸钠)、B液(50mmol/醋酸钠,0.5mol/L NaCl)作为缓冲液,流速控制为0.2mL/min。上样后用A液洗脱未与层析柱结合的杂质,待穿透峰出来后,然后从A液B液(100%)设置梯度洗脱蛋白。最终得到两个蛋白峰,用BApNa为底物对其进行活性鉴定,发现P2-4-1活性明显高于P2-4-2;对P2-4-1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P2-4-1为单一条带,表明获得了目的蛋白GI-SP2。2.对分离纯化得到的SVSP进行生物活性检测(1) GI-SP2对特异性底物BApNa的水解活性。(2)测定抑制剂对GI-SP2的酶活性的影响:在GI-SP2中分别添加p-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 β-ME)、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μLfonyl fluoride, PMSF)、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设不添加抑制剂组为阳性对照,通过超微量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测定GI-SP2与特异性底物BApNa的反应。数据显示GI-SP2对BApNa的水解活性可被PMSF显着抑制,EDTA对其活性无影响。表明GI-SP2不是蛇毒金属蛋白酶,属于SVSPs。(3) GI-SP2对纤维蛋白原(Fg)水解活性:GI-SP2组分和纤维蛋白原混合,取不同时间段的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GI-SP2主要水解纤维蛋白酶的p链。(4)小鼠尾巴流血时间测定:实验选择昆明系小鼠,给其尾静脉注射0.3μg/g的GI-SP2,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结果表明GI-SP2能够使小鼠尾部静脉的流血时间得到明显的延长。(5)小鼠出血活性测定:实验选择昆明系小鼠,设置不同的GI-SP2剂量梯度,利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昆明系小鼠,待24h后处死,剥下其背部皮肤,检查是否有出血现象产生。结果显示注射GI-SP2剂量高达50μg的小鼠,其皮下都没有血斑出现,说明分离所得的GI-SP2无出血活性。(6)类凝血酶活性:将分离所得GI-SP2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均匀混合,置于37℃培养箱培养,设置凝血酶为阳性对照,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的生成。结果表明,GI-SP2不是类凝血酶,它不能使纤维蛋白原溶液凝结。(7)纤溶活性:利用纤维蛋白原平板的方法,鉴定所得组分GI-SP2是否具有纤维蛋白活性。结果显示,GI-SP2可以水解纤维蛋白,具有纤溶活性。

何睿哲[3](2008)在《蛇毒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凝血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危害大,愈来愈受到关注。目前我国每年至少约有500万此类患者需要治疗。蛇毒作为临床制剂与同类制剂相比,具有疗效良好,无严重副作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关于蛇毒酶的利用多侧重于单一酶的研究,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蛇毒,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因而,充分利用蛇毒,提高蛇毒制剂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蛇毒开发利用急需解决得问题。本实验以蛇毒为研究对象,粗毒分别通过三步和五步柱层析,得到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激活剂两种活性组分;最后对层析后的活性组分进行纯度检测,SDS-PAGE图谱上均显示单一条带,类凝血酶分子量为36.1kD,凝血因子X激活剂分子量为41.4kD;经等电聚焦法测定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激活剂分别为4.42和4.00;糖蛋白染色结果揭示都是糖蛋白。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仔细研究对比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激活剂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简化实验步骤,分别分离纯化了两种酶。在蛇毒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同时得到了两种酶,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蛇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毒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杨小毅,刘广芬,王晴川[4](1994)在《福建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毒新的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及理化、药理性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应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技术从福建产圆斑蝰蛇泰国亚种蛇毒中纯化出一个新的PLA,(PLA2-3)。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Ouchterlony双向免疫扩散证明为均一蛋白质。其理化及酶学性质如下:由约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包括半胱氨酸和色氨酸);分子量为14800;等电点为7.8;PLA2酶比活力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为255μmol/min·mg,用间接溶血法测定半数溶血量(HU50)在家兔和大白鼠分别为0.025μg/ml和0.05μg/ml;小鼠静脉注射的近似LD50为3154mg/kg。与从该蛇毒中分离出的毒性和碱性PLA,相比,具有PLA。酶比活力高,毒性小的特点。此酶具有明显降压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效应和可逆性负性心肌收缩力作用,但未观察到心肌挛缩现象.

《动物学研究》编辑部[5](1990)在《《动物学研究》增刊简介》文中研究说明 《动物学研究》第2卷第4期增刊(1981) 本期增刊为“蛇毒研究与蛇伤治疗”。主要内容是: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clli siamensis)蛇毒磷酯酶A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毒性磷酯酶A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测定;浙江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我国10种蛇毒磷脂酶A活力比较;广东金环蛇细胞毒素Ⅷ的化学组成和部分一级结构;眼镜蛇膜毒素对菠菜叶绿体光合膜的影响;中华眼镜蛇毒膜毒素对鼠肝线粒体的作用;眼镜王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纯

涂光俦,冉永禄,张耀时,陈远聪,刘广芬[6](1981)在《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文中认为福建产圆斑蝰蛇毒毒性磷酯酶A2分子由18种氨基酸的124个残基组成,由此计算它们的分子量为13,883。分子中天门冬氨酸、甘氨酸、酪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含量较高,但只含有一个甲硫氨酸和一个色氨酸残基。 用手工Edman降解方法测出毒性磷酯酶A2的氨基端部分氨基酸顺序为:A(1)n-Leu-Phe-Gln-P(5)e-Ala-Arg-Met-ILe-A(10)n-Lys-Lys-Leu-Gly-A(15)-Phe20-(-)-Phe-(-)-A(20)n-Tyr-Ile。

武祥福,陈远聪[7](1981)在《浙江蝮蛇毒碱性磷酯酶A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将浙江蝮蛇毒分离后,测得二个磷酯酶A活性峰。其中之一是在用平衡缓冲液最先洗脱下来的,为碱性磷酯酶A。另一是在含0.1MNaCl的缓冲液洗脱下来的,包含有一个酸性磷酯酶A和一个我们在前文已报道的突触前神经毒素。 本文报道的是碱性磷酯酶A的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碱性磷酯酶A进一步经磷酸-纤维素,CM-Sephadex C-50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得到一个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为一条区带的单一蛋白。其分子量为13,800左右,由1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半胱氨酸(14个),酪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等电点为9.3。 如同其他蛇毒磷酯酶A的性质相似,此碱性磷酯酶A显示很好的热稳定性。胰蛋白酶不能使它的酶活性完全丧失。

二、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_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_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白唇竹叶青蛇与圆斑蝰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与分组
    1.2 病例选择和处置标准
    1.3 实验室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临床特征比较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3.2 临床表现分析
    3.3 实验室指标与致病机制
    3.4 蛇毒致消耗性凝血病与DIC
    3.5 圆斑蝰蛇咬伤应用冷沉淀治疗的疗效分析
    3.6 研究局限性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圆斑蝰蛇蛇毒成分及其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蛇毒丝氨酸蛋白酶GI-SP2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蛇毒简述
    1.2 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简述
        1.2.1 SVSPs的分类
        1.2.2 SVSPs的结构特征简述
    1.3 SVSPs的功能
    1.4 SVSPs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5 SVSPs的有关分子生物学及进化研究
        1.5.1 SVSPs的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
        1.5.2 SVSPs的研究前景
    1.6 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1.6.1 凝胶过滤层析
        1.6.2 离子交换层析
        1.6.3 蛇毒SVSPs有关分离纯化进展
    1.7 SVSPs活性测定方法
    1.8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介蝮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的凝胶过滤层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测定中介蝮粗毒蛋白含量
        2.4.2 上样前样品处理
        2.4.3 凝胶过滤层析装柱及柱子平衡
        2.4.4 加样、洗脱及蛋白组分的收集
        2.4.5 蛋白纯度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5 实验结果
        2.5.1 中介蝮粗毒蛋白含量
        2.5.2 凝胶过滤层析
        2.5.3 用特异性底物BApNa检测所得蛋白峰的生物活性
        2.5.4 SDS-PAGE检测所得蛋白峰的纯度
第3章 中介蝮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离子交换层析
    3.1 阴离子交换层析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2 阳离子交换层析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2.5 实验结果
第4章 中介蝮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生物学活性综合鉴定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器材
    4.4 实验方法
        4.4.1 GI-SP_2对特异性底物BApNa的水解活性
        4.4.2 抑制剂对GI-SP_2酶活性的影响
        4.4.3 GI-SP_2对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
        4.4.4 小鼠尾巴流血时间测定
        4.4.5 类凝血酶活性测定
        4.4.6 纤溶活性测定
        4.4.7 小鼠的出血活性测定
    4.5 实验结果
        4.5.1 GI-SP_2对特异性底物BApNa的水解活性
        4.5.2 抑制剂对GI-SP_2酶活性的影响
        4.5.3 GI-SP_2对纤维蛋白原的水解活性
        4.5.4 小鼠尾巴流血时间测定
        4.5.5 类凝血酶活性测定
        4.5.6 纤溶活性测定
        4.5.7 小鼠的出血活性测定
第5章 讨论
    5.1 分离纯化
        5.1.1 凝胶层析过滤
        5.1.2 离子交换层析
    5.2 GI-SP_2的生物活性测定
第6章 实验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蛇毒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蛇毒简介
    1.2 蛇毒的主要成分及生理活性
    1.3 蛇毒的临床应用
    1.4 蛇毒类凝血酶研究进展
    1.5 蛇毒凝血因子X激活剂研究进展
    1.6 立题依据及实验目的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鉴定
        2.2.2 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类凝血酶纯度
        2.2.4 糖蛋白染色
        2.2.5 等电聚集电泳测定等电点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3.1.1 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结果
        3.1.2 SDS-PAGE电泳结果
        3.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3.1.4 糖蛋白染色结果
        3.1.5 等电点测定结果
    3.2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_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唇竹叶青蛇与圆斑蝰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D]. 李俊.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2]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蛇毒丝氨酸蛋白酶GI-SP2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D]. 李旭慧.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3]蛇毒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D]. 何睿哲. 沈阳药科大学, 2008(08)
  • [4]福建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毒新的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及理化、药理性质的初步研究[J]. 杨小毅,刘广芬,王晴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4(03)
  • [5]《动物学研究》增刊简介[J]. 《动物学研究》编辑部. 动物学研究, 1990(04)
  • [6]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蛇毒毒性磷酯酶A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的测定[J]. 涂光俦,冉永禄,张耀时,陈远聪,刘广芬. 动物学研究, 1981(S1)
  • [7]浙江蝮蛇毒碱性磷酯酶A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J]. 武祥福,陈远聪. 动物学研究, 1981(S1)

标签:;  ;  ;  ;  ;  

福建蝮蛇毒液磷酸酶A_2氨基酸组成及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