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汇学习的一些思考

关于词汇学习的一些思考

一、词汇学习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瑶[1](2021)在《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记忆单词,背背英语短句,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及对英语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运用对比学习的方式,体验到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能够了解到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属性或多重属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实然状态的生活为基础,以理性与人性为判断标准,分析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探索如何运用对应性思维解决这些简单性问题,从而培养教师和学生运用对应性思维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背景、内容、过程、原则、途径、方法、评价七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这七个维度出发,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对应思维能力。文章共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的目的与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最终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七个维度下都存在简单性问题这一普遍现状。第三部分具体指出了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简单性问题。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偏重于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基于中英文化背景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欠缺;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体现在渗透单一完善的理论知识,教材中中英文化对比的知识呈现薄弱;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知行统一的原则;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偏重课堂教学的间接途径和重在通过文本符号形式渗透;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采用说服教育法、陶冶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偏重于采用他评和表扬的评价方式。第四部分对七个维度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背景方面:中英文化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缺乏理论支持,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薄弱;内容方面:教材本身内容的单一,缺乏丰富的内容作参照,对中西方思维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差异认知浅显;过程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原则方面:偏离实然存在的师生活动与交往,偏重间接经验,忽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应参照;途径方面:遵循简单的课程安排,缺乏师生共同参与的安排,在考试中难以把握对实际行为效果的考查;方法方面:存在简单的道德认识观,而缺乏认识与实践的对应,存在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而缺乏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评价方面:师生间存在简单权威观,缺乏师生对应共建教育教学关系,教师对自身行使批评教育权的认识不清楚。第五部分针对问题和原因分别对这七个维度提出了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简单性问题的建议即对应渗透。背景方面:走向中英文化对比渗透,加强培训中英文化异同点对比的相关内容;内容方面:由渗透简单求善的教育到去恶求善模式对应的转换,由零散的中英文化内容走向中英文化知识之间的对比;过程方面:改变教师单向灌输,推动师生走向对话与交流,由师生授受关系到对等型师生关系的转换;原则方面:由因材施教的原则走向因问教学原则的对应,由知行统一的原则走向知行互参定位的对应;途径方面:由偏重课堂教学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对应,由偏重文本符号到文本符号与行为事实的对应;方法方面: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对方法进行改造,由简单的教学进度观到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评价方面:由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到他评与自评的对应,由采用表扬的评价方式到表扬与批评的对应。

杜威[2](2020)在《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庆报道是媒体“介入”节庆活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作为当今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在社会监督、社会协调、文化传承、提供娱乐、引导大众、传播资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积极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起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设了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报道专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本文以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着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介功能表达特征进行总结,并对人民网报道中的社会化功能和国际传播功能表达策略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媒体更好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在报道形式上大胆创新,丰富的全媒体视觉元素运用凸显了报道主题,在报道中主动设置议题,新闻议题丰富,以政治性议题为主;报道体现了积极的倾向性;报道时间跨度较大,且大量报道集中在九、十两个月;多语种报道的使用强化了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发现人民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报道的媒介功能表达呈现出“重视视觉效果,为受众带来美感体验”“创新报道文体,打破新闻呈现形式壁垒”和“重复建构主题,传播主流价值观念”“报道内容丰富,全面展示发展成果”“重视国内外宣传,精准把握政治导向”的特征。从媒介的社会化功能表达策略来看,人民网重视报道策划,展示出了优质的传播内容,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媒体深度融合;人民网主动出击,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以及积极主动发声主动掌握话语权,对群体情感进行精准把控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从国际传播功能表达策略来看,人民网借助品牌优势,搭建国际传播渠道,开展多语种报道,构建融通的话语体系。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进一步扩大传播影响力,借助传统媒体优势努力打造媒体品牌,建立固定的信息反馈渠道以为媒体传播行为提供指导性意见,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媒体也要准确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抓住舆论主要矛盾,努力做好正向引导。

赵雪伶[3](2020)在《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霍州方言眼部嘴部两大概念域成员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也是一个重要的意义聚合类型。眼部嘴部概念域分别可以细分为四个和五个概念小域,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参以句法和语义理论等对各个小域用词进行描写分析,以揭示小域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与周边方言的用词成员进行比较,发现霍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整体上,对眼部嘴部词的词法和语义演变做出一些思考,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周边方言的相似度,试图对该片区域语言传播的路径进行构拟,以进一步分析佐证霍州方言与周边方言词语的影响关系。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霍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时沿革,霍州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系统和研究概述;(2)从汉语眼部嘴部名词、动词和与之联系紧密的修饰成分三方面整理论述了先前的研究成果;(3)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对眼部基本器官名词和眼部其他器官名词等成员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分析。并与周边五县市方言对比,揭示出其特点,如“眼坡”、“眼仁”是具有霍州特色的方言词。第三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嘴部基本器官名词“嘴”和嘴部其它器官名词共计9个。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其过渡性。第四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眼部一般动作和眼部视觉动作两个概念小域。眼部一般动作小域即是眼部一般动词,共有9个成员,分别为眼皮和眼珠的基本动词;眼部视觉动词有12个成员,分为一般看义、远看义、短暂看义和责备看义四类,分析各个成员的句式、句法功能和概念要素,得出“眼”为原型成员,并与周边二十九县市方言对比,以成员“照”为例显示出霍州方言典型过渡性特征。第五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嘴部一般动词、嘴部饮食动词和嘴部言说动词三个小域。每个小域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其中,言说动词最为丰富,可以分为一般类、闲聊类、夸耀类、反复类、欺骗类、责备类、争吵类、喊叫类、问答类等9小类,共计33个成员。与周边二十九个县市对比,如“絮”、“卡”、“并”等反复类、责备类和争吵类一些成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第六、七章是对眼部嘴部名词、动词的修饰成分进行研究。由于其内容庞大,且具有特色,故分两章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为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分别描写与眼部器官名词和视觉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然后在句法中对比分析,以揭示出与眼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的语义特点,尤其是ABB式的附加成分与其相搭配的对象间的语义关系。指出霍州方言与眼部器官名词搭配的核心典型成员为“大”、“圆”、“黑”。第七章为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描写与嘴部器官名词、饮食动词和言说动词相搭配的普遍成员,进一步通过句法语义及对称性分析,加之比较与周边方言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与嘴部器官名词搭配的典型成员为“大”和“薄”。第八章为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将二者的名词、动词和修饰成分分别进行对比小结。第九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探讨眼部嘴部词的词法模式和语义演变类型。运用GIS信息地理系统分析过渡区方言词的相似度为:洪洞方言>霍州方言>古县方言>汾西方言>灵石方言>沁源方言。再用GIS计算步行成本证明了本过渡区从相似度大的南部新兴方言向相似度小的北部古老方言分三条路径不同步传播,且三条路径的传播强度为:洪洞→霍州→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洪洞→古县→沁源。第十章为结语。归纳分析了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中221个成员用词特点,并比较与周边方言成员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在眼部嘴部词汇上表现为过渡性特征。

童富智[4](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2004年度至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汉语原文、日语译文以及与报告文本类型相近的日语原创文本作为语料,自建专用语料库,使用以语料库法、问卷调查法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翻译共性、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考察《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翻译语言特征问题,具体体现为分析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特征表现在词汇的总体特征、词汇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词汇的总体特征,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值高于文本类型相似的原创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变化性较大,词汇应用相对复杂;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出现次数分布均值低于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日译文本词汇变化的多样性特征;报告的译文和原文前20位高频词呈现较高的对应关系,频率接近,存在词类活用的转换现象,表明译词有效传递了原文信息。词汇的应用特征表现在受原文影响,在日译文本的词汇中,含有略语、比喻、专有等典型的表达结构,具有相似的共性特征。对略语结构中的数词略语结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日译特征,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数词略语日译词汇的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数词略语的日译特征,对部分类别提出了规范性的日译方法。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呈现“显化”和“简化”的翻译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语义显化”和“形式简化”。“语义显化”具体可分为:所指语义显化、功能语义显化;“形式简化”具体可分为:概念延续性形式简化、概念构成性形式简化。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特征表现在句法的总体特征、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句法的总体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和日语参照语料的平均句长值相近,具有相似的句法特征,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的表达符合日语母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受众阅读效果。在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中,动词连用形联接分句的结构符合日语语言特征,可以传递报告原文分句间内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信息。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呈现“范化”的翻译共性特征。作为前沿问题探索,本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义动词“坚持”及其日语对应词「坚持(する)」为例,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配搭和语义韵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两词分别在相应的语料库中与搭配词形成不同的共选型式,两词分别形成的短语序列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虽有部分重合,但差异明显,指向不同的语义韵。研究表明,汉日短语的应用具有各自的形式、意义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日译研究还需将功能作为考量标准。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中央文献日译标准体系的对策思考。

孙琳[5](2020)在《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海外华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华文教育是越南华人社会的重要活动。越南自古深受汉文化影响,这是越南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先天优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的华文教育作为一种外侨教育伴随着大批中国移民进入越南谋生而产生,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造成许多中国文教人士赴越避难,他们在越南和当地华人华侨共同努力,兴办了大批华校,华校的办学层次也日益提高。这一时期也是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巅峰期。1954年以后,越南分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南北双方的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外交形势的考虑,开始采用不同的手段打压和同化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75年恢复统一后,越南政府大肆排华,华文教育几乎陷入停滞。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是越南的华文教育重生的契机,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当代越南华文教育本质上已彻底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既受越南尊儒的历史传统影响,又是近代华人经济和华人社团繁荣发展的产物。近代法国殖民政府虽对其处处设限但从未禁绝也为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早期的越南华文教育是以私塾为载体,随后受法殖政府创办新式学校影响,越南华人也陆续创办正规的华文学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越南华侨子女的中华民族特性。因此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在此之后越南华文教育经历了由兴起到繁荣,由繁荣走向衰落,衰落之后又再度复兴的过程。这种发展变化与华人经济地位状况、越南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当代越南华文教育为了适应越南国情已以保证得以生存发展下去已经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未来伴随着中越两国贸易深入发展,越南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继续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越南华文教育作为越南华侨华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现状的演变从文教层面上折射出越南华人华侨地位的历史变化,间接展现了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历史,是研究中越文化交流和中越关系的重要参考内容。

王丽娜(AILISA SRIWONGJINDA)[6](2020)在《泰国中级汉语中国传统节日词汇教学设计 ——以泰国国光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也更多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为中国辽阔也是全世界的三大之一,中国有很多种类的节日也有不一样的文化习俗,所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很丰富。泰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知识是不够全面的,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只是其中的几个小部分。很多泰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仅仅是从课本和各种各样的媒体认识的,但也不是完全了解文化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对文化容易产生曲解。对于文化词汇的理解也只是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不知道这些文化词汇的来源,这种现象很容易对文化词汇产生一些误会。本文从对外汉语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词汇入手,将这些传统节日词汇进行总结归纳,以《体验汉语》第三册,第31课“咱们布置一下儿房间吧”为切入点,针对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的综合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更全面的角度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词汇与主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建立一个整体的印象,建立完整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本文主要内容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及目的、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教学研究、泰国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研究、中国传统节日在对汉语教学研究。第二章是教学设计依据分别是汉语词汇教学原则、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和教材调研数据,根据教材数据是从五套汉语教材的相关词汇统计出来并进行总结。第三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进行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词汇的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设计的思路及教学设计案例。第四章是对此次的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总结,反思此次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与总结教学设计。

孟祥瑞[7](2020)在《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留学生教学为依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素逆序词指构词语素相同、语素顺序相反、意义相关且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复合词。同素逆序词形式和功能的特殊性,使之成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难点之一。学界对同素逆序词多本体研究,但缺乏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本文在梳理前人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大纲》和《汉语教程》中的同素逆序词为主要语料,从对外汉语角度进行问卷调查、习题设计、教学探讨、教材编写等问题的研究。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一、问卷调查:以30对常用且易误的同素逆序词为依托,进行留学生同素逆序词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同素逆序词词性变化、词义变化、结构变化等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二、教学设计:从新词教学、区别教学、偏误教学、语用教学四个角度进行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的教学设计。三、练习设计:同素逆序词的习得练习,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几乎是缺失的。本文按新词习得、偏误纠正、巩固提高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的练习设计。四、教学策略:根据同素逆序词的特点,从词性、词义、结构、辨析等角度讨论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的教学,并探讨不同的教学法在同素逆序词教学中的使用。五、教材编写:分析《汉语教程》教材中同素逆序词的编排现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材编写的相关讨论。

杨立川[8](2019)在《陈彦剧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彦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戏曲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作品被戏剧界称为“西京三部曲”,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重要戏剧奖项。陈彦在创作之余也重视对戏曲现代戏的研究,撰写发表了大量戏曲理论文章及有关戏曲现代戏的随笔、札记等,他联系自己的创作实际提出了以民众精神为核心,以注重恒常价值开掘及其当代意义为主要特点的戏曲观。本文由绪论、论文主体部分和余论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梳理了陈彦剧作及戏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在“振兴戏曲”背景下,陈彦戏剧研究的出发点是促进戏曲发展。阐述了研究陈彦剧论的方法及意义。第一章主要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陈彦的戏曲创作论的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戏曲与生活、戏曲现代戏的题材选择中的“关注小人物”“注重平常生活”问题、戏曲主题开掘中的“恒常价值”论问题等。第二章分析了陈彦的戏曲价值论问题。他的戏曲价值论的鲜明特征是强调“民众精神”和“家国情怀”。此部分特别就陈彦的“民众精神”观念的形成原因做了分析。第三章涉及陈彦的戏曲创新论,分析了陈彦有关通过创新强化戏曲“活性”和戏曲“发言”能力的观点,对陈彦有关戏曲创新之道“常”“道”“恒”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阐释。第四章探讨陈彦有关戏剧文学论的基本观点,特别就其有关戏剧文学地位论的提法“文学是戏剧的灵魂”做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陈彦“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意义及启示。陈彦剧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主题开掘方面提出了“恒常价值”论。从文化学角度看,“恒常价值”这一概念主要被理解为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新时期以来,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一大趋势即对于传统文化不再盲目地一概否定,而是批判继承。陈彦的“恒常价值”思想其实是这一文化思潮的一部分。同时陈彦还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展。陈彦在戏曲界对于“恒常价值”的提倡,是戏曲界呼应文化领域的这一思潮的一种理性且有自己特殊见解的声音。陈彦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戏曲的文化功能及戏曲创作主体的文化责任很有启发意义。最后一部分为余论,对于陈彦剧论的主要价值做了小结,并从陈彦的有关论述出发,从戏曲的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社会快速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在传媒体系发生剧烈变革、大众文化作为商业文化强力崛起的情况下,戏曲要适应城市化发展,戏曲要争取到社会成员的注意力,特别是要争取到青少年群体的注意力,就需要融入城市文化,需要使“教化”与“对话”相统一,需要进一步变革。

简文博[9](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我国武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对武术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从研究机构及作者层面、基于文献研究内容展现的知识基础、热点前沿等方面,对研究结果做出讨论和对未来趋势加以分析。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我国武术研究的文献主要有三个阶段的明显分布:最初形成期1992-2003年;快速发展期2004-2009年;线性成熟期2010-2017年。伴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规模及团体不断增大,为武术研究的力量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揭示研究知识基础的准确性,主要从文献共被引角度以及作者共被引角度进行探寻,发现武术研究的知识基础群落主要聚集在以下五个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承保护发展的研究知识群、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研究的知识群、对武术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群、从文化视角剖析武术的知识群以及武术宏观发展指导的知识群。知识基础作为武术研究的根基,期刊文献、书籍文献价值仍然可以不断挖掘和梳理。通过从高被引文献的内容分析,关键词词频、关键词共现等角度对武术研究热点的挖掘发现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武术文化、太极拳、竞技武术、武术教育、传统武术以及武术传播这六个主要研究热点领域。研究前沿的挖掘主要从三个阶段中对突现性关键词挖掘的角度:发现第一阶段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竞技武术和武术教学上;第二阶段前沿重点关注太极拳生理学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同时对竞技武术在竞赛规则、运动员技术动作,高水平训练等问题有深入拓展。第三阶段研究前沿主要关注对武术文化内涵精神、武术文化传播推广以及传统武术拳种挖掘整理保护等方面进行拓展。未来在研究方法上,会越来越重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不仅仅是体育院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构和人员加入。从知识基础上看,知识基础会不断流动,并且武术研究基于的知识基础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围绕武术文化、武术教育、健康促进的研究还将继续不断地涌现。

王海华[10](2019)在《印尼小学汉语教材《育苗华语》的本土化研究 ——以《汉语》为参照》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的本土化是指根据学习者所在地的社会文化、教育体制、学习者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的过程。印尼曾编写并出版过不少本土化汉语教材,但这些本土教材存在诸多问题,如生词严重超纲、存在知识性错误等。这些问题导致外来教材的比例明显高于本土教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中国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根据本人在印尼使用《汉语》的教学体验,该教材缺乏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的本土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本文选取以《汉语》为蓝本进行改编的本土教材《育苗华语》为研究对象,将《育苗华语》与《汉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育苗华语》的本土化情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对《育苗华语》的课文、词汇、语法、拓展部分、教材定位以及教材体例进行分析,发现《育苗华语》在《汉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会话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加了本土词汇和本土题材课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减少了词汇和语法项目的数量来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了儿歌和图片识字等板块来提升教材趣味性。但同时,《育苗华语》也存在本土化内容偏少、缺少文化对比以及印汉语言对比意识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育苗华语》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比如丰富本土文化内容、进行文化对比、增加教学媒介语注释等,以促进该系列教材的优化与完善。

二、词汇学习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词汇学习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当前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突出的简单性偏差
        2.在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运用对应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研究
        2.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内容的研究
        3.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研究
        4.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研究
        5.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研究
        6.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研究
        7.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研究
        8.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论文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界定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1.调查设计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1.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认知
        2.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的认知
        3.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的认知
        4.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认知
        5.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评价的认知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简单渗透
    (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
        1.偏重在中国(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
        2.基于中英文化背景对比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欠缺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
        1.渗透单一完善的德育理论知识
        2.教材中中英文化对比的知识呈现薄弱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
        1.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式教育
        2.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四)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
        1.教师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渗透德育
        2.教师对学生采用知行统一的原则渗透德育
    (五)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
        1.教师对学生偏重课堂教学的间接途径渗透德育
        2.教师对学生重在通过文本符号形式渗透德育
    (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
        1.教师对学生采用说服教育法渗透德育内容
        2.教师对学生采用陶冶教育法渗透德育内容
        3.教师对学生采用榜样示范法渗透德育内容
    (七)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
        1.德育渗透评价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
        2.德育渗透评价多采用表扬的评价方式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
    (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
        1.中英文化对比教学缺乏理论支持
        2.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薄弱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的片面性
        1.教材本身内容的单一,缺乏丰富的内容作参照
        2.对中西方思维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差异认知浅显
    (三)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外在性
        1.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2.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
    (四)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的抽象性
        1.偏离实然存在的师生活动与交往
        2.偏重间接经验,忽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应参照
    (五)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的单一性
        1.遵循简单的课程安排,缺乏师生共同参与的安排
        2.考试中难以把握对实际行为效果的考查
    (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浅显性
        1.存在简单的道德认识观而缺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对应
        2.存在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而缺乏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
    (七)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的不足性
        1.师生之间存在简单权威观而缺乏师生对应共建教育教学关系
        2.教师对自身行使批评教育权的认识不清楚
四、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渗透
    (一)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背景的简单性的建议
        1.由偏重汉语文化背景下渗透德育走向中英文化对比渗透
        2.加强培训中英文化异同点对比的相关内容
    (二)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内容渗透片面的建议
        1.由渗透简单求善的教育到去恶求善模式对应的转换
        2.由零散的中英文化内容走向中英文化内容之间的对比
    (三)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过程外在性的建议
        1.改变教师单向灌输,推动师生走向对话与交流
        2.由师生授受关系到对等型师生关系的转换
    (四)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原则抽象性的建议
        1.由因材施教原则走向因问教学原则的对应
        2.由知行统一原则走向知行互参定位原则的对应
    (五)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途径单一性的建议
        1.由偏重课堂教学转换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对应
        2.由偏重文本符号转换到文本符号与行为事实的对应
    (六)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方法浅显性的建议
        1.从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对方法进行合理改造
        2.由简单的教学进度观转换到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的对应观
    (七)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评价不足性的建议
        1.由偏重采用他评的方式转换到他评与自评的对应
        2.由偏重表扬的评价方式转换到表扬与批评的对应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致谢

(2)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媒介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关于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方面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设计和创新点
        1.5.1 抽样和样本处理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点
第2章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概述
    2.1 全媒体概述
        2.1.1 全媒体概念界定及特征
        2.1.2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媒体发展的要求
    2.2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介绍
        2.2.1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概述
        2.2.2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的媒介功能概括
第3章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形式
    3.1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呈现
        3.1.1 专题栏目
        3.1.2 消息来源
        3.1.3 报道体裁
        3.1.4 报道时间
        3.1.5 信息载体
        3.1.6 报道语种
    3.2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网页版面设计
        3.2.1 开篇动画
        3.2.2 专题栏头
        3.2.3 版面框架
        3.2.4 互动元素
第4章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内容
    4.1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个案分析
        4.1.1 报道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HR?》
        4.1.2 报道2:《32个装备方队动地而来40%装备首次亮相》
        4.1.3 报道3:《奋斗中国人|贾立群:医者仁心筑梦三十载炼就“火眼金睛”》
        4.1.4 报道4:《从“后卫”到“前锋”上海浦东打出中国“王牌”》
    4.2 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的内容取向分析
        4.2.1 新闻议题设置
        4.2.2 报道事件性特征
        4.2.3 报道倾向性
    4.3 多语种报道叙事分析
        4.3.1 报道手段:多语种报道常态运用
        4.3.2 报道风格:多语种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4.3.3 报道功能:全方位进行国际传播
第5章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的媒介功能表达特征
    5.1 重视视觉效果,为受众带来美感体验
    5.2 创新报道文体,打破新闻呈现形式壁垒
    5.3 报道内容丰富,全面展示发展成果
    5.4 重复构建主题,传播主流价值观念
    5.5 重视国内外宣传,精准把握政治导向
第6章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的媒介功能表达策略
    6.1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社会化功能表达策略
        6.1.1 策划先行,展现优质传播内容
        6.1.2 技术创新,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6.1.3 强化互动,主动掌握话语权
        6.1.4 传播群体情感,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6.2 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的国际传播功能表达策略
        6.2.1 借助品牌优势,搭建国际传播渠道
        6.2.2 开展多语种报道,构建融通的话语体系
    6.3 对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媒体更好发挥媒介功能的几点思考
        6.3.1 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大传播影响力
        6.3.2 打造媒体品牌,建立固定的信息反馈渠道
        6.3.3 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做好舆论正向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类目建构编码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霍州市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1.2 历史沿革
    1.2 霍州方言及其研究现状
        1.2.1 内部分区
        1.2.2 语音系统
        1.2.3 研究概述
    1.3 汉语眼部嘴部词研究现状
        1.3.1 眼部嘴部名词研究现状
        1.3.2 眼部嘴部动词研究现状
        1.3.3 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涉及的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
        1.5.1 语言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体例说明
第二章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分析
    2.1 眼部基本器官名词
    2.2 眼部其他器官名词
    2.3 霍州方言眼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三章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分析
    3.1 嘴部基本器官名词
    3.2 嘴部其他器官名词
    3.3 霍州方言嘴部名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四章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分析
    4.1 眼部一般动词
        4.1.1 眼皮基本动词
        4.1.2 眼珠基本动词
    4.2 眼部视觉动词
        4.2.1 一般看义动词
        4.2.2 远看义动词
        4.2.3 短暂看义动词
        4.2.4 责备看义动词
    4.3 霍州方言眼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1 霍州方言眼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4.3.2 霍州方言眼部视觉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五章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分析
    5.1 嘴部一般动词
        5.1.1 双唇基本动词
        5.1.2 双唇受情态方式限制的动词
        5.1.3 喉咙基本动词
    5.2 嘴部饮食动词
        5.2.1 一般类动词
        5.2.2 用牙类动词
        5.2.3 用牙龈类动词
        5.2.4 用舌头类动词
        5.2.5 用喉咙类动词
    5.3 嘴部言说动词
        5.3.1 一般类动词
        5.3.2 闲聊类动词
        5.3.3 夸耀类动词
        5.3.4 反复类动词
        5.3.5 欺骗类动词
        5.3.6 责备类动词
        5.3.7 争吵类动词
        5.3.8 喊叫类动词
        5.3.9 问答类动词
    5.4 霍州方言嘴部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1 嘴部一般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2 嘴部饮食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5.4.3 嘴部言说动词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第六章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6.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6.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
    6.3 霍州方言眼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6.3.1 眼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6.3.2 眼部视觉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七章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
    7.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
    7.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
    7.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
    7.4 霍州方言嘴部词的修饰成分与周边方言的异同
        7.4.1 嘴部器官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2 嘴部饮食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7.4.3 嘴部言说动词的修饰成分对比
第八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
    8.1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名词比较
    8.2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动词比较
        8.2.1 眼部嘴部一般动词比较
        8.2.2 眼部嘴部功能动词比较
    8.3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与嘴部的修饰成分比较
        8.3.1 眼部嘴部器官的修饰成分比较
        8.3.2 眼部嘴部功能的修饰成分比较
第九章 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
    9.1 关于词法特点
        9.1.1 复合
        9.1.2 派生
    9.2 关于词义演变的特点
        9.2.1 沿用
        9.2.2 引申
        9.2.3 转化
    9.3 从GIS地理信息系统看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9.3.1 语言相似度考察
        9.3.2 语言传播路径构拟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附录一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眼部词汇
    (二)嘴部词汇
附录二 霍州方言眼部嘴部相关复合词简表
    (一)眼部相关复合词
    (二)嘴部相关复合词
附录三 周边五县眼部嘴部词汇简表
    (一)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名词
    (二)周边五县眼部嘴部动词
    (三)周边五县与眼部嘴部词搭配的修饰成分
附录四 发音人简况
    (一)霍州及周边五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二)周边另外二十四县市发音人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论文
    (二)着作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1.1.2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料库翻译学
        2.1.1 缘起与发展
        2.1.2 研究内容
    2.2 翻译语言特征
        2.2.1 翻译共性
        2.2.2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2.3 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概况
        2.3.2 国内各研究领域情况
        2.3.3 日本的语料库研究
    2.4 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
        2.4.1 英译、俄译研究
        2.4.2 日译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问卷调查
    3.1 背景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方法
        3.1.3 受众选择
    3.2 第1 次问卷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结果
        3.2.3 结果分析
    3.3 第2 次问卷调查
        3.3.1 调查概况
        3.3.2 调查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建设
    4.1 语料库建设现状
        4.1.1 语料库的发展和类型
        4.1.2 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
        4.1.3 中日研究语料库
    4.2 语料库制作
        4.2.1 语料收集和处理
        4.2.2 “网络爬虫”
        4.2.3 语料对齐
        4.2.4 检索软件
    4.3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
        4.3.1 语料收集和清理
        4.3.2 语料库建设
        4.3.3 语料库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词汇特征分析
    5.1 词汇总体特征
        5.1.1 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
        5.1.2 词汇出现次数分布
        5.1.3 高频词
    5.2 词汇应用特征
        5.2.1 略语结构
        5.2.2 比喻结构
        5.2.3 专有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工作报告》数词略语日译特征分析
    6.1 数词略语日译探讨
        6.1.1 观察方法
        6.1.2 日译统计
        6.1.3 日译分类
    6.2 数词略语日译讨论
        6.2.1 第1 类数词略语
        6.2.2 第2 类数词略语
        6.2.3 其他小类(种)
    6.3 日译词汇共性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句法特征分析
    7.1 句法特征
        7.1.1 平均句长
        7.1.2 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
        7.1.3 句法逻辑关系
    7.2 外译文本句法比较
        7.2.1 2016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2 2017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3 2018 年度日英译比较
    7.3 日语语言要求
        7.3.1 「连用形」语法特征
        7.3.2 日本学者汉日翻译研究
        7.3.3 日语文章表达要求
    7.4 日译句法共性特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搭配和语义韵分析
    8.1 搭配和语义韵研究
        8.1.1 近年的相关研究
        8.1.2 搭配和语义韵
        8.1.3 研究方法
    8.2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2.1 “坚持”的搭配词
        8.2.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2.3 “坚持”的语义韵
    8.3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3.1 「坚持」的搭配词
        8.3.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3.3 「坚持」的语义韵
    8.4 “坚持”「坚持」的语义韵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及主要发现
        9.1.1 研究总结
        9.1.2 主要发现
        9.1.3 不足之处
    9.2 中央文献日译对策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一 古代儒学教育的普及
        二 近代越南华侨经济的发展
        三 近代越南华侨社团的发展
        四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鼓励
        五 法殖政府对华文教育的的影响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一 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
        二 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同一时期的越南本土教育和华文教育对比
第二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衰落
    第一节 二战后越南华文教育的“短暂春天”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初显衰态
    第三节 南北统一后越南华文教育名存实亡
        一 华文教育名存实亡的原因
        二 越南政府打压华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越南华文教育衰落带来的影响
    第五节 近现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特点
第三章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复兴
    第一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复兴的原因
        一 内部因素
        二 外部因素
    第二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情况
        一 越南各级普通学校的华文教育
        二 越南普通中小学里的华文中心
        三 越华双语学校
        四 社会上创办的其他华文培训机构(包含华文夜校)
    第三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特点
第四章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 越文学习与华文学习存在矛盾
        二 华文教育的定位仍然模糊
        三 华文教育的评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节 目前制约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 经济因素
        二 政治因素
        三 民族主义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泰国中级汉语中国传统节日词汇教学设计 ——以泰国国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教学研究
        1.3.2 泰国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教学研究
        1.3.3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研究
        1.3.4 中国传统节日在对汉语教学中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准备
2 教学设计依据
    2.1 汉语词汇教学原则
    2.2 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2.3 教材调研数据
3 中国传统节日词汇教学设计
    3.1 教学设计准备
        3.1.1 教学课型分析
        3.1.2 教学环境分析
        3.1.3 教学对象分析
        3.1.4 教学内容分析
    3.2 教学设计的思路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时安排
        3.2.3 教学重难点
    3.3 教学设计案例
        3.3.1 第一课时
        3.3.2 第二课时
4 教学反思与总结
    4.1 教学反思
    4.2 教学的不足
    4.3 教学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材课文
附录二:教学设计PPT
致谢

(7)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留学生教学为依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2.1 逆序词的概念
    2.2 逆序词的判断标准及分类
    2.3 逆序词的成因分析
    2.4 对待同素逆序词的态度
第三章 留学生同素逆序词习得情况调查
    3.1 《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大纲》中的同素逆序词
    3.2 《汉语教程》中的同素逆序词
    3.3 问卷调查
    3.4 问卷设计
    3.5 问卷结果
    3.6 《大纲》《汉语教程》中的同素逆序词词性分析
    3.7 《大纲》《汉语教程》中的同素逆序词结构分析
    3.8 《大纲》《汉语教程》中的同素逆序词词义分析
    3.9 偏误分析
第四章 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设计探讨
    4.1 设计理念
    4.2 语料来源
    4.3 教学设计
第五章 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练习设计探讨
    5.1 设计理念
    5.2 语料来源
    5.3 练习设计
第六章 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策略探讨
    6.1 教学难点的分析
    6.2 教学方法的探讨
    6.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教材编写的思考
    7.1 同素逆序词在教材中的编排现状
    7.2 同素逆序词在教材中的编排改进及建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陈彦剧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
    2.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创作论
    1.1 创作之源:“直面现实拥抱生活”
    1.2 题材选择:“关注小人物”与“关注平常生活”
    1.3 主题开掘:注重“恒常价值”
第二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价值论
    2.1 民众精神
    2.2 家国情怀
第三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创新论
    3.1 强化戏曲“活”性和“发言”能力
    3.2 创新之道
第四章 陈彦戏剧文学论
    4.1 文学性的内涵及其现实指向
    4.2 戏剧“灵魂”论
第五章 “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意义及启示
    5.1 传统地方戏曲的文化追求
    5.2 “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特征
    5.3 “恒常价值”论与戏曲现代戏的文化观念
余论:陈彦剧论的意义及需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1.陈彦剧论的意义
    2.需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知识图谱我国武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述
        1.3.2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回顾
        1.3.3 科学知识图谱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3.4 体育领域应用科学知识图谱现状
        1.3.5 科学知识图谱在武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3.6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假设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研究难点
2 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工具的介绍
    2.2 数据来源
        2.2.1 检索数据库及检索方式
        2.2.2 数据库选择
3 我国武术研究文献主体特征分析
    3.1 武术研究领域文献的特征分布(1992-2017 年)
        3.1.1 第一阶段作者及机构共现分布特征
        3.1.2 第二阶段作者及机构共现分布特征
        3.1.3 第三阶段作者及机构共现分布特征
    3.2 小结
4 武术研究的知识基础分析
    4.1 知识基础的概念界定
    4.2 文献共被引分析
        4.2.1 早期开拓性文献分析
        4.2.2 高被引文献分析
        4.2.3 高中心性论文分析
        4.2.4 高被引书籍分析
    4.3 作者共被引分析
        4.3.1 早期研究开拓者分析
        4.3.2 高被引作者分析
    4.4 小结
5 我国武术研究的热点及前沿
    5.1 研究热点分析
        5.1.1 高被引文献内容分析
        5.1.2 基于科学发现关键词指标分析
        5.1.3 关键词共现分析
    5.2 研究前沿分析
        5.2.1 突现关键词分析
        5.2.2 研究前沿小结
6 对结果的讨论
    6.1 对数据库和研究方法的讨论
    6.2 对研究者和机构的讨论
    6.3 对知识基础的讨论
    6.4 对研究热点的讨论
    6.5 对研究前沿的讨论
    6.6 对未来研究趋势的讨论
7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之处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10)印尼小学汉语教材《育苗华语》的本土化研究 ——以《汉语》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汉语教材“本土化”的研究
        1.3.2 印尼本土汉语教材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第2章 课文部分的本土化
    2.1 课文的形式
    2.2 课文的话题
        2.2.1 非对话体课文
        2.2.2 对话体课文
    2.3 本土特征
第3章 词汇部分的本土化
    3.1 词汇数量
    3.2 词汇等级
    3.3 词汇筛选
第4章 其他部分的本土化
    4.1 语法部分
    4.2 拓展部分
    4.3 教材定位部分
        1.教学对象
        2.教学目标
    4.4 教材体例部分
第5章 对本土化的评价与思考
    5.1 对《育苗华语》本土化的评价
    5.2 对本土化汉语教材的思考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词汇学习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瑶.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全媒体时代人民网庆祝建国70周年专题报道研究[D]. 杜威. 新疆大学, 2020(07)
  • [3]山西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研究[D]. 赵雪伶. 山西大学, 2020(12)
  •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D]. 童富智.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D]. 孙琳. 郑州大学, 2020(03)
  • [6]泰国中级汉语中国传统节日词汇教学设计 ——以泰国国光中学为例[D]. 王丽娜(AILISA SRIWONGJINDA). 西南大学, 2020(01)
  • [7]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 ——以兰州大学留学生教学为依托[D]. 孟祥瑞. 兰州大学, 2020(12)
  • [8]陈彦剧论研究[D]. 杨立川. 西北大学, 2019(12)
  • [9]基于知识图谱我国武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 简文博.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印尼小学汉语教材《育苗华语》的本土化研究 ——以《汉语》为参照[D]. 王海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关于词汇学习的一些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