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及其可能意义

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及其可能意义

一、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葛欣[1](2021)在《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和面积较大,严重影响大豆幼苗生长,限制了大豆品种产量潜力发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可以调控正常供水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还可显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减少干旱胁迫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DA-6和褪黑素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高、环境友好,在作物生产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因此,本研究通过盆栽培养大豆至V2开始控制土壤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50%模拟干旱,在达到土壤目标含水量时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和DA-6种子包衣处理,同时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0%)也进行了同样浓度褪黑素喷施和DA-6种子包衣处理,研究了DA-6和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1.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幼苗生长,这种促进作用在干旱胁迫下更显着。干旱胁迫导致大豆幼苗生长相关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显着下降,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DA-6包衣处理株高、根长和叶面积分别提高了9.67%、11.22%和34.54%,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株高、根长和叶面积分别提高了15.55%、6.37%和32.10%。2.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可有效提高大豆幼苗抗旱能力。干旱胁迫下抗氧化关键酶活性(SOD、POD、CAT)提高,ASA和GSH循环能力增强,H2O2和O2-含量下降,膜质过氧化程度显着降低。正常供水条件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对大豆幼苗抗氧化关键酶活性、活性氧含量和膜质过氧化无显着影响。3.干旱和正常供水条件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幼苗光合作用能力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在干旱胁迫下更显着。干旱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显着下降,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DA-6包衣处理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4.干旱和正常供水条件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收获期大豆单株粒重的提高。正常供水条件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分别提高了3.19%和4.78%、1.65%和11.52%、4.18%和8.37%。干旱胁迫下DA-6包衣和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上述指标分别提高了7.69%和15.38%、9.24%和16.59%、6.91%和14.14%。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人为,DA-6包衣处理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产量和效益提高幅度更大,且成本极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乌日娜[2](2021)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抗逆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文中指出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苜蓿属牧草及其他牧草抗逆性改良的优质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手段挖掘扁蓿豆抗性基因将其导入其他牧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改良效果,因此对扁蓿豆抗逆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对苜蓿属牧草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直立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Zhilixing’)为研究对象,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结合形态、生理及其分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索了在低水势环境下扁蓿豆的响应机理以及适应机制,同时挖掘扁蓿豆抗旱基因并通过遗传转化验证其抗旱功能,为其分子育种的创新利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直立型扁蓿豆叶片的气孔参数、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等对干旱胁迫均有响应,在干旱胁迫至叶片萎蔫复水后各指标基本能恢复,直立型扁蓿豆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阶段适应性。(2)从扁蓿豆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2905个响应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及复水的DEGs。干旱胁迫下,DEGs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代谢途径。复水后DEGs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植物昼夜节律调节等途径。表明扁蓿豆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3)过表达MrERF、Mrb ZIP、Mr SURNod基因烟草的抗逆性、生物量及种子产量均优于野生型,且开花早,生育期短,是其应对逆境胁迫的方式之一。(4)扁蓿豆MrERF、Mrb ZIP、Mr SURNod基因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发育。MrERF、Mrb ZIP均能够使主根伸长的同时增加侧根数量,而Mr SURNod主要促进烟草根系的伸长。这样的根系特征有利于转基因烟草的株高、生物量增加。(5)MrERF、MrbZIP基因是响应干旱、盐胁迫的正调控因子,而Mr SURNod是响应干旱与低温胁迫的正调控因子。综上,扁蓿豆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适应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复水,MrERF、Mrb ZIP、Mr SURNod基因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其中以MrERF基因的效果最优。

罗巧玉[3](2021)在《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文中提出高寒沼泽湿地是我国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退化高寒沼泽湿地的植被恢复及优化湿地植物配置是目前湿地研究的热点问题。高寒沼泽湿地及边缘过渡带具有周期性淹水和出露交替的特征,水分条件经常发生极端干旱或淹水的变化,导致很多水生和旱生植物均难以正常生长。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适生范围广,不仅能够生长于草原等旱生环境,而且能够生长于河滩、沼泽等湿生生境,同时具有种子产量大、发芽率高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物种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发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比较分析其与8种常见高寒植物对干旱和水涝的综合抗性入手,结合野生生境中发草种群和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植物形态学、生理学和结构解剖学的分析,系统揭示了发草在干旱、水涝、干湿交替胁迫条件下的代谢活动规律,为高寒沼泽湿地旱涝“共耐性”植物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特别是对未来适用于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修复植物的高效筛选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加速了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修复问题的解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草同其他8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对旱涝胁迫的综合适应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发草,冷地早熟禾,华扁穗草,青藏苔草,青海草地早熟禾,藏嵩草,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同德小花碱茅。证明发草是理想的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物种之一。(2)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植物是发草适生地常见物种,发草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和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磷(P)和土壤水分含量(W)呈显着负相关,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p H值呈显着正相关。表明发草更加适应低P、湿润偏中生的土壤环境,具有部分的先锋种特性。(3)发草适应水分胁迫与其较强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较低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同时脯氨酸(Pro)代谢途径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的增强是发草适应水涝胁迫的生理学基础。(4)Pro含量的升高是合成代谢的加强和氧化分解过程减弱共同作用的结果,谷氨酸(Glu)途径和鸟氨酸(Orn)途径共同组成了发草叶中Pro的合成代谢,但根系中Pro的积累以Glu途径为主。As A和GSH含量升高是通过激发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 LDH)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的活性,启动高效的L-半乳糖合成途径和As A-GSH循环途径,维持较高的氧化还原状态比率(As A/DHA、GSH/GSSG)。(5)水分胁迫对发草叶片结构没有产生明显损伤,而其根系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植物在渗透胁迫下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的“保命”策略,反应发草具有较强的旱涝“共耐性”。

孙红梅[4](2020)在《桑树(Morus alba)三个干旱诱导基因的表达规律及MaCDSP32基因的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桑树(Morus alba)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我国,桑树作为生态防护林选用树种,可起到防沙固土,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原生态土壤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因桑树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量大,被应用到自然生态修复系统中,例如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多石的贫瘠荒漠以及戈壁沙漠化区域等。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源于其所拥有的独特生理特性,近年来在植物遗传学应用领域备受关注,涉及桑树抗逆基因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等研究。本研究从桑树中克隆得到3个干旱差异表达基因:叶绿体干旱胁迫诱导蛋白编码基因(chloroplast drought-induced stress protein of 32 k Da,Ma CDSP32),IAA-氨基酸水解酶编码基因(ILR1-5(IAA-amino acid hydrolase ILR1-like 5,Ma ILR1)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Ma APX2))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基因功能分析,通过对目标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特性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分析以及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实现对目标基因在植物响应环境胁迫条件下分子功能的探索,为在未来以生物技术工程为手段改善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桑树品种质资源优势等工作铺垫基石。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三个基因的克隆及亚细胞定位桑树中Ma CDSP32、Ma ILR1和Ma APX2基因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09 bp、1302 bp和750bp,分别编码303、434和250个氨基酸。预测结果显示,三个编码蛋白的亲水性和稳定性良好。Ma CDSP32编码的蛋白质定位在叶绿体基质中;Ma APX2编码的蛋白酶定位在细胞质内,主要富集在细胞膜和细胞核附近;Ma ILR1编码一个膜蛋白,为分泌型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2.三个基因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达模式Ma CDSP32基因主要在桑树成熟叶片中表达,在桑树不同种间具有表达偏好性,但与基因组倍性无关;一天内,Ma CDSP32在15:00时达到表达高峰,呈生物钟节律表达规律;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可诱导Ma CDSP3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模式不同。Ma ILR1基因主要在幼叶中表达,在桑树不同种间具有表达偏好性,但与基因组倍性无关;Ma ILR1无明显生物钟表达规律;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可诱导Ma ILR1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模式不同。Ma APX2基因在地上部分表达量一致,在桑树不同种间具有表达偏好性,但与基因组倍性无关;一天内,Ma APX2在12:00时达到表达高峰,呈生物钟节律表达规律;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可诱导Ma APX2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模式不同。3.Ma CDSP32瞬时表达桑叶的基因功能研究瞬时过表达Ma CDSP32的离体桑叶相比于未转化桑叶,在自然晾干过程中失水量增加。PEG模拟的水分胁迫下,桑叶中Ma MRSB、Ma P5CS、Ma PRX、Makds A、Ma DREB和Ma MAPK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ROS的积累量受Ma CDSP32过表达影响发生改变;盐胁迫下,桑叶中Ma WRKY、Makds A、Ma DREB和Ma MAPK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受到Ma CDSP32过表达影响发生改变。这些结果表明Ma CDSP32会影响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4.Ma CDSP32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基因功能研究Ma CDSP32稳定转化烟草获得的转基因株系(OE-2和OE-7)与野生型烟草相比,在自然晾干过程其离体叶片失水量增加。转基因烟草对干旱敏感性增加,叶片中ROS积累和MDA含量增加,多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减少;但复水后转基因植株的生长恢复能力增强,ROS积累减少,MDA含量减少,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增加。胁迫期间,转基因植株中Nt CAT、Nt ADC2、Nt LEA5和Nt MSRB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对野生型发生改变。此外,Ma CDSP32通过促进转基因烟草种子和幼苗中Nt MSRB表达上调,减少ROS积累,显着增加了种子在渗透胁迫下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在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Ma CDSP32转基因植株中增加,而在野生型植株中减少。这些结果揭示Ma CDSP32主要是通过参与氧化还原途径调节植物的抗逆性。5.Ma CDSP3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基因功能研究Ma CDSP32转基因拟南芥株系(OE-3和OE-9)与野生型拟南芥和At CDSP32突变拟南芥株系(mt-1和mt-2)相比,在干旱胁迫期间OE株系萎蔫较严重,ROS积累和MDA含量较多,SOD、POD和APX抗氧化酶活性较低。但OE株系相比野生型和突变体株系,在复水后成活率较高。在干旱和盐胁迫下,植株中不同Ma CDSP32或At CDSP32表达水平会影响At SOD、At POD、At CAT、At PRX、At APX2和At GR基因的表达水平。盐胁迫处理后,突变体株系的叶绿素含量相比野生型和OE株系降低。在渗透胁迫下OE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较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显着增加。此外,OE拟南芥株系出现早花现象,其中At SOC1基因表达较野生型和突变体显着上调。这些结果表明Ma CDSP32主要是通过参与逆境应答的氧化还原途径影响植物的逆境生理和种子萌发过程,且Ma CDSP32通过影响At SOC1基因表达参与植物开花时间调节。6.Ma CDSP32过表达烟草干旱胁迫转录组学分析转基因烟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在干旱处理期间,OE与WT株系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转录因子活性、光合作用相关膜组件、糖类代谢进程和肽链内切酶调节因子酶活性等生理过程方面;复水后,OE与WT株系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高分子生物合成、氮化合物生物合成、催化活性和水解酶活性等生理过程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触角蛋白、角质素,软木脂和蜡质的生物合成、核糖体和光合系统的固碳作用等通路中上调基因最多;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内质网蛋白加工、半乳糖代谢、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和脂肪酸延伸等通路中下调基因最多。此外,与WT株系相比,OE株系中在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途径、淀粉和糖类代谢途径、油菜素类固醇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途径和光合元件固碳作用代谢途径,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合成代谢和糖合成代谢等方面所涉及的差异表达基因均出现干旱期间下调而复水后上调的变化趋势。推测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是Ma CDSP32基因在干旱期间和复水后参与调节植物抗旱性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综上,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表明,桑树中的干旱持续表达基因Ma CDSP32通过参与植物抗逆过程中的ROS代谢调节过程,增强了植株的抗旱性,揭示了Ma CDSP32参与提高植物旱后恢复能力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为桑树品种质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筛选了基因资源,为以分子生物技术手段改善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张乃元[5](2020)在《生态修复中耐盐植物应对盐、碱和干旱胁迫的生长规律》文中研究说明西北干旱荒漠区土地沙化严重、煤炭基地周边及大部分区域土地盐碱化。干旱胁迫、盐及碱胁迫是制约植物发展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也是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严峻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胁迫对观赏植物、粮食作物种子抗逆性,本研究以羊场湾煤矿矸石场为研究区域,以草木樨、紫花苜蓿及蜀葵等为原材料,研究了干旱、盐、碱及交互胁迫下3种耐盐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种子累积萌发率及耐盐指数的变化,比较了其在不同胁迫下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单一胁迫对植物全生长季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在种子萌发阶段,D20(20%田间持水量)、S200(200 mmol/L Na Cl)、A50(50 mmol/L Na HCO3)及A60(60mmol/L Na HCO3)萌发率分别减少了40%、47.3%、41.7%及100%。三种耐盐植物萎蔫系数为:紫花苜蓿(3.02%)<草木樨(3.44%)<蜀葵(5.32%)。在保育期,植物耐碱胁迫的能力草木樨大于紫花苜蓿。多重胁迫同时存在时,干旱胁迫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碱胁迫。干旱对盐胁迫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在保育期,多重胁迫使植物永久萎蔫天数较对照提前了7—14天。草木樨、蜀葵及紫花苜蓿全生长季内需水量排序为:紫花苜蓿(338.55 mm)>蜀葵(242.45 mm)>草木樨(237.00 mm);保育期内日需水强度为14—9 mm d-1时,可保证三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对干旱及盐胁迫,草木樨脯氨酸上升曲线出峰陡峭、峰值高,紫花苜蓿响应交互胁迫的时间短,耐受性阈值范围窄,出现峰值的时间长,抵抗交互胁迫的时间长。草木樨在盐及碱胁迫下脯氨酸上升曲线上升速率快,峰值高,响应盐及碱交互胁迫的时间短,但紫花苜蓿的脯氨酸峰值低,对盐和碱的交互胁迫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草木樨。通过对耐盐植物生态修复适用性评价得出,适用性排序为:蜀葵>草木樨>紫花苜蓿。植物抗逆性与体内脯氨酸含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阶段性,分阶段观察能够全面、准确的表达植物抗逆的阶段性;整体分析脯氨酸累积曲线可以更加精确的描述植被恢复时植被生长状态,并在野外原位测量中准确描述植被抗逆现状。

张潭[6](2019)在《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在柴达木地区土壤水分亏缺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日渐加剧以及由栽植传统农作物向生态经济灌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生态经济树种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枸杞(Lycium barbarum)和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为该地区干旱盐碱条件下植物种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本文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土壤(容重约1.29 g·cm-3,最大田间持水量约为22.67%的沙壤土)水分条件和不同土壤盐碱溶液(NaCl、Na2SO4、Na2CO3、NaHCO3摩尔浓度比为9:9:1:1的复合盐碱溶液)浓度以及水分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树种的生长特性、叶片水分生理、光合生理、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深入了解植物应对胁迫环境的响应机制,得到4种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溶液浓度的耐受阈值。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四翅滨藜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较强的耐盐性。维持四翅滨藜光合作用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18.6%,最适土壤水分含量为14.73%。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2.6%或高于19.6%时,四翅滨藜生长和光合能力显着下降。水合补偿点为6.7%。四翅滨藜对土壤盐碱溶液浓度的耐受阈值为249.3mmol/L。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下,其生长和光合参数较对照均有所上升,之后随胁迫程度增大呈下降趋势。细胞内积累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其主要耐盐机制。(2)沙枣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较低的耐盐性。维持沙枣光合作用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18.6%,最适土壤水分含量为14.7%,水合补偿点为5.2%。沙枣通过增大根冠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积累细胞内Pro、SS、SP含量、增大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来应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危害。当土壤盐碱溶液浓度大于沙枣的耐受阈值155.8mmol/L时,生长特性和光合能力受到抑制,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破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也不再积累或迅速下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3)黑果枸杞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维持黑果枸杞正常光合速率的土壤水分范围为11.2%-18.8%,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1%。水合补偿点为6.0%。较强的叶片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Pro的积累和POD、SOD、CAT活性酶的保护机制,是维持黑果枸杞在低土壤含水量下生理生化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黑果枸杞耐受土壤盐碱溶液浓度的阈值范围为0-258.8mmol/L。低土壤盐溶液浓度(50mmol/L)能够促进黑果枸杞的生长发育,使其生物量和光合指标均显着增强。降低叶水势、增加细胞内SS、Pro和SP的含量、光合机制的自我调节、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是黑果枸杞应对盐碱胁迫的重要调节机制。在高浓度肋迫下,这种调节机制破坏,其生长和光合能力显着降低。(4)枸杞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维持枸杞光合速率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2.9%-20.7%,其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7.2%,水合补偿点为7.1%。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片保水力,光合机制的自我调节,增加细胞内Pro、SS和SP进行渗透调节,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都是枸杞提高抗旱性的重要机制。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1%时,枸杞光合机构受损,枸杞出现显着的旱害症状。枸杞对盐碱胁迫的应对机制与干旱胁迫类似,其耐受阈值为216.8mmol/L。在50mmol/L盐碱胁迫下,枸杞的生长和和光合能力未受到显着影响,在高浓度(>216.8mmol/L)盐碱胁迫下,光和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株出现明显的盐害症状。(5)结合32项生理指标的耐盐系数、主成分以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研究,4种植物种沙枣的耐旱综合评价值最高,其次是黑果枸杞和四翅滨藜,枸杞的综合评价值最低。4种植物中黑果枸杞的耐盐综合评价值最高,其次是四翅滨藜,然后是枸杞,沙枣的耐盐碱综合评价值最低。(6)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与4种幼苗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通过模型方程得到在土壤水分和盐分交互胁迫下,四翅滨藜幼苗生长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9.2-9.3%,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90.2-295.2mmol·L-1;沙枣幼苗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6-8.8%,土壤盐溶液浓度为184.2-189.3mmol·L-1;黑果枸杞幼苗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2-8.4%,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70.6-276.8mmol·L-1;枸杞幼苗生长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2-8.5%,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12.2-218.5mmol·L-1。

郭春芳,罗玲娜,何水平,孙云[7](2015)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陈超[8](2014)在《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旱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是世界东亚喀斯特地貌的核心分布区,其基本特征是生境的严酷性和生态的脆弱性,严酷性集中表现为岩石裸露率高、土壤浅薄零星、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且保存能力差;其脆弱性表现为环境容量小、土地承载力低、抗干扰能力弱,受干扰后自然恢复速度慢、难度大。虽然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但是由于我国喀斯特山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中低海拔地区时常发生季节性干旱,高海拔地区冬季经常发生低温寒害。作为中国喀斯特山区核心分布区的贵州省,自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以来大力推广以灌丛草地饲养黑山羊的模式,然而由于季节性干旱和寒害等原因,需要筛选适合当地区域的耐旱或耐寒灌木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4种干旱地区常用灌木(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二色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 Turcz.、紫穗槐Amorpha fruiticosa Linn.口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7种寒冷地区常用灌木(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augh、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inn.) Jacq. Enum、黄花决明Senna sulfurea(Collad.)H.S.Irwin&Barneby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观察、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胁迫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水分胁迫显着抑制了马棘、二色胡枝子、紫穗槐和多花木兰等4种灌木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其抑制程度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4种灌木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持水力呈下降趋势。(2)马棘、二色胡枝子、紫穗槐和多花木兰等4种灌木的Chlorophyll a (Chl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hlorophyll a/b (Chla/b)值在胁迫初期变化较平稳,胁迫中期开始大幅度下降,末期又呈现小幅度上升的变化趋势。从胁迫末期与初期变化幅度来看,紫穗槐的Chla、Chlb与Chla/b值下降幅度均最小,胡枝子次之,马棘变化幅度最大。随水分胁迫时间延长,4种灌木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但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胁迫时期也呈不同程度增加减缓的趋势。(3)马棘、二色胡枝子、紫穗槐和多花木兰等4种灌木叶片Malondial dehyde (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加。胁迫初期4种灌木叶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重度胁迫后期,马棘与多花木兰的原生质膜受到严重伤害,造成细胞内离子的大量外渗,导致其相对电导率分别达到对照的6.90、6.68倍;而紫穗槐与胡枝子在重度胁迫后期仅为对照的1.97倍、2.00倍,说明紫穗槐、胡枝子渗透调节能力较其它两种灌木强。4种灌木中Superoxide dismutase (SOD)、Peroxidase (POD)、Catalase (CAT)等酶活性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不同处理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酶活性,并且它们之间保持着一定的互补性。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SOD、POD、CAT活性除紫穗槐持续增加外,其它3树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伴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旱性较弱的树种最早呈现出下降趋势。(4)马棘、二色胡枝子、紫穗槐和多花木兰等4种灌木在所测定的几项抗旱指标上均存在差异,说明各物种在抗旱性上表现出多样性。不同指标鉴定出不同灌木抵御干旱的能力强弱不一致,这说明它们在遭遇干旱胁迫时,采取不同的适应机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应试灌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紫穗槐>二色胡枝子>马棘>多花木兰。(5)对抗寒性试验中的7种应试灌木(白刺花、多花木兰、刺槐、木豆、车桑子、黄花决明、猪屎豆),其抗寒性等级分别为强抗寒性(白刺花、多花木兰、刺槐)、中等抗寒性(车桑子、黄花决明)和差抗寒性(木豆、猪屎豆)。(6)在低温胁迫末期,白刺花的叶绿素含量大于其它灌木,最弱的为黄花决明和车桑子;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猪屎豆叶片中MDA含量较高,而多花木兰和白刺花叶片中MDA含量相对较低。(7)7种抗寒性试验的应试灌木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存在差异,并且抗氧化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有限的,抗寒性弱的猪屎豆其抗氧化酶活性要低于其它灌木,抗寒性强的白刺花、多花木兰其抗氧化酶活性要高;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7种应试灌木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定,其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白刺花>刺槐>多花木兰>车桑子>黄花决明>木豆>猪屎豆。

王雅梅[9](2014)在《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水分胁迫对作物具有极大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作物各部位间水分的重新分配、膜受损伤、光合作用减弱、渗透势下降等,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在农作物的抗旱研究中,干旱胁迫对作物最终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是作物学家们今天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选用抗旱性强的西旱2号和抗旱性弱的水地栽培品种永良4号两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通过对两品种小麦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探讨了小麦花前水分胁迫对旗叶、其它叶、茎、鞘及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的分配和积累的影响以及小麦叶、鞘和茎三种器官中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中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水分胁迫的敏感度得到了如下结果:1.水分胁迫显着影响小麦的物质累积。水分胁迫降低了小麦其它叶鲜重、穗干重和鲜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抗旱的永良4号的鞘和茎的干重和鲜重;对旗叶鲜重和干重无明显影响。抗旱品种西旱2号的旗叶和鞘的鲜重、干重及其它叶的干重大于不抗旱的永良4号;而穗鲜重和干重小于不抗旱的永良4号。2.水分胁迫显着影响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水分胁迫使旗叶、其它叶、鞘、茎及籽粒中淀粉、还原糖、果糖、蔗糖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抗旱品种西旱2号与不抗旱品种永良4号相比较,在整个试验期其淀粉、还原糖、果糖、蔗糖含量均高。3.水分胁迫显着影响小麦籽粒淀粉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在小麦灌浆期,GBSS酶活性逐渐下降,水分胁迫可提高GBSS酶活性;SSS酶活性在前期下降幅度不大,后期迅速下降,水分胁迫对SSS酶活性影响不明显;AGPP和UGPP酶活性在灌浆期逐渐下降,胁迫显着提高了AGPP和UGPP酶活性。4.水分胁迫对抗旱小麦品种的产量影响较小。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与永良4号相比,西旱2号减产幅度较小,由此可知西旱2号抵御干旱的能力强。5.干旱胁迫及复水能够显着地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效率。西旱2号在中度水分胁迫下,永良4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它们的叶绿体受到了轻度损伤,复水后叶绿素含量均恢复到了CK水平,其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传递效率也升高。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西旱2号适应能力较强,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其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显着高于永良4号。轻度水分胁迫及复水后,西旱2号的最大光合潜力提高;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永良4号的Pnmax降低。6.水分胁迫及复水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轻度水分胁迫下,永良4号小麦的qP、ETR升高;轻度水分胁迫复水后,永良4号小麦的F0降低,ΦPSII、qP、ETR及Fv/Fm升高。中度水分胁迫下,永良4号小麦的F0升高,qP、ETR及Fv/Fm均降低;中度水分胁迫复水后,永良4号小麦F0显着升高,Fv/Fm显着降低。7.水分胁迫显着增加了小麦各器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系统中的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复水处理后西旱2号的恢复效应要高于永良4号;各器官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表现为叶>鞘>茎。

韩刚[10](2010)在《六种旱生灌木抗旱生理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干旱半干旱地区6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旱生灌木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和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称重控水的方法在适宜水分、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等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系统研究了6种灌木PV曲线水分参数、重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系统和光合光响应的特性,探讨了6种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了它们适应干旱的一些重要生理机制;并探讨了6种灌木代表性叶片旱生解剖结构指标选择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它们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适宜水分下相比,随干旱胁迫程度从中度到重度增强,6种旱生灌木的PV曲线水分参数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膨压为0时的相对含水量和相对渗透水含量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束缚水含量则趋于增大,使6种旱生灌木保持膨压及吸水保水的能力明显增强。2.基于7项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保持膨压能力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中度干旱胁迫下花棒>柠条>杨柴>沙木蓼>四翅滨藜>互叶醉鱼草;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沙木蓼>花棒>杨柴>四翅滨藜>互叶醉鱼草。3.干旱胁迫下K+在6种旱生灌木中是不具有普遍渗透调节作用的物质,而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和可溶性蛋白质则具有普遍的渗透调节作用;干旱胁迫程度不同,6种旱生灌木参与渗透调节的物质种类会有所变化。4.6种旱生灌木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量既受干旱胁迫强度又受胁迫时间的影响。渗透调节物质累积量变化决定着依赖其渗透调节能力的大小,因此干旱胁迫下6种灌木的渗透调节能力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5.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的抗氧化保护系统的的响应模式与胁迫强度和时间以及树种自身特性密切相关,显示出特殊性、多样性、动态性及复杂性的变化特点。6.6种旱生灌木抗氧化保护系统中SOD和CAT的协同作用,AsA、GSH、GR和APX的协同作用主要是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前期和中期能保持良好或有所增强,而胁迫后期基本都被消弱,此时通常AsA或GSH对H2O2的直接清除成为叶绿体中H2O2清除的重要途径。长期的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均受到活性氧毒害,氧化伤害是不可避免的,随干旱胁迫加强,伤害发生的越早。7.6种旱生灌木的光响应曲线即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均是在低强度光合有效辐射时净光合速率迅速增加,达到一定强度的光合有效辐射后,净光合速率增幅渐趋平缓,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良好。不同旱生灌木在土壤水分减少的情况下,其光响应曲线的高低呈相似变化规律,即净光合速率在同等光合有效辐射时基本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8.6种旱生灌木的光响应特征参数表观量子效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之问并无一定的必然联系。分别应用6种旱生灌木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较适宜水分下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对它们光合作用的抗旱适应性进行了比较。从最大净光合速率来看,柠条最强,花棒次之,四翅滨藜、沙木蓼和杨柴基本接近,互叶醉鱼草是最弱的。从表观量子效率来看,仍然是柠条和花棒分别排第一、二位,四翅滨藜和杨柴基本接近,互叶醉鱼草处于倒数第二,沙木蓼则是最弱的。9.干旱胁迫下光饱和点的降低是造成6种旱生灌木对光照条件需求改变的主要原因,从它和光补偿点变化导致的各灌木有效光强范围变化来看,柠条和花棒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对光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杨柴、沙木蓼和四翅滨藜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在中度干旱时较强,达到重度干旱时很弱;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严重降低了互叶醉鱼草对光环境的适应性。10.依据可比性、可测性、变异性及相关性等原则从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层厚度等13项叶片旱性结构指标筛选出3项在反映6种旱生灌木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能力上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上表皮细胞层厚度、叶片厚度和气孔密度。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得到6种旱生灌木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花棒>沙木蓼>杨柴>四翅滨藜>柠条>互叶醉鱼草。

二、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干旱胁迫对作物形态的影响
        1.2.2 干旱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1.2.3 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4 干旱胁迫对激素含量的影响
        1.2.5 干旱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6 褪黑素的植物生理功能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调节作用
        1.2.7 DA-6的植物生理功能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调节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设计
    2.4 取样时间及方法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5.2 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关键指标测定
        2.5.3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2.5.4 干旱胁迫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形态指标的影响
        3.1.2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干重的影响
    3.2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相关指标的影响
        3.2.1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3.2.2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和大豆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3.3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4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4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供水及干旱胁迫下大豆产量的影响
    3.5 DA-6和褪黑素对正常及干旱胁迫下大豆经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2 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的影响
    4.3 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抗逆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及分子响应
        1.1.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
        1.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
        1.1.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
    1.2 植物干旱后复水研究现状
    1.3 扁蓿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扁蓿豆干旱胁迫研究现状
        1.3.2 扁蓿豆抗逆基因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扁蓿豆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材料培养与试验处理方法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幼苗叶片表皮及气孔特征变化
        2.2.2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条件下扁蓿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变化
        2.2.3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扁蓿豆幼苗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2.4 干旱胁迫对扁蓿豆形态及生理参数可塑性指数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扁蓿豆叶片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形态响应
        2.3.2 扁蓿豆叶片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理响应
        2.3.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扁蓿豆生物量的影响
        2.3.4 扁蓿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策略
        2.3.5 扁蓿豆对复水的适应策略
    2.4 小结
3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3.1 材料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剂配制
        3.1.4 转录组学分析
        3.1.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
    3.2 结果分析
        3.2.1 测序总RNA质量检测
        3.2.2 转录组测序组装及测序质量评估
        3.2.3 Unigene功能注释
        3.2.4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3.2.5 不同处理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3.2.6 不同处理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
        3.2.7 差异基因中的转录因子分析
        3.2.8 qRT-PCR验证
    3.3 讨论
        3.3.1 扁蓿豆中度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
        3.3.2 扁蓿豆重度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
        3.3.3 扁蓿豆复水的分子响应
        3.3.4 转录因子分析
        3.3.5 AP2 转录因子分析
        3.3.6 bZIP转录因子分析
    3.4 小结
4 抗旱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
    4.1 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3 试验方法
    4.2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4.3.3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4.3.4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4.4 讨论
        4.4.1 转录因子在抗旱研究中的作用
        4.4.2 MrERF基因功能预测
        4.4.3 MrbZIP基因功能预测
    4.5 小结
5 转基因烟草的抗逆功能验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抗生素筛选
        5.1.2 PCR检测
        5.1.3 qRT-PCR检测
        5.1.4 种子萌发期抗旱鉴定
        5.1.5 苗期抗旱鉴定
        5.1.6 统计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阳性植株筛选
        5.2.2 基因在T1 代植株中代表达情况
        5.2.3 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2.4 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形态生理变化
    5.3 讨论
        5.3.1 3 个抗旱相关基因在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5.3.2 逆境胁迫下3 种转基因植株表达分析
        5.3.3 逆境胁迫下3 种转基因植株形态特征变化
        5.3.4 逆境胁迫下3 种转基因植株的生理变化
    5.4 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及其鉴定评价
        1.1.1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
        1.1.2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鉴定及评价指标
    1.2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的作用机制
        1.2.1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形态响应机制
        1.2.2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1.2.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
    1.3 总结
    1.4 发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对旱涝胁迫的抗性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生长参数的变化
        2.3.2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膜脂过氧化MDA的变化
        2.3.3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
        2.3.4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2.3.5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变化
        2.3.6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
        2.3.7 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旱涝胁迫抗逆性综合评价
    2.4 讨论
        2.4.1 旱涝胁迫对植物生长参数的影响
        2.4.2 旱涝胁迫对植物膜脂过氧化MDA的影响
        2.4.3 旱涝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2.4.4 旱涝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4.5 旱涝胁迫对植物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
        2.4.6 旱涝胁迫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2.4.7 植物旱涝胁迫抗逆性综合评价
    2.5 小结
第3章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因子解释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研究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特征
        3.3.2 发草适生地土壤特征
        3.3.3 发草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3.3.4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与主要土壤因子的排序分析
    3.4 讨论
        3.4.1 发草种群及伴生群落结构特征
        3.4.2 发草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解释
    3.5 小结
第4章 发草耐旱涝胁迫代谢途径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旱涝胁迫下发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
        4.3.2 旱涝胁迫下发草AsA-GSH循环的变化
        4.3.3 旱涝胁迫下发草叶和根解剖结构变化
    4.4 讨论
        4.4.1 旱涝胁迫对植物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4.4.2 旱涝胁迫对植物AsA-GSH循环的影响
        4.4.3 旱涝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发草耐干湿交替胁迫代谢途径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
        5.3.2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AsA-GSH循环的变化
        5.3.3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叶和根解剖结构变化
    5.4 讨论
        5.4.1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5.4.2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AsA-GSH循环的影响
        5.4.3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桑树(Morus alba)三个干旱诱导基因的表达规律及MaCDSP32基因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的抗旱性与旱后复水恢复生长的调节机制
        1.2.2 植物的抗旱性评价体系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需求和措施
    1.3 植物非生物胁迫下的氧化还原调节系统
        1.3.1 非生物胁迫对植物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1.3.2 非生物胁迫下植物细胞中ROS的产生和代谢
    1.4 植物硫氧还蛋白家族(Trxs)及其广泛作用
        1.4.1 Trxs功能概况
        1.4.2 叶绿体中的Trxs系统
        1.4.3 叶绿体中一种类硫氧还蛋白-CDSP32
    1.5 植物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研究进展
    1.6 植物生长素氨基酸水解酶家族(ILR-like)研究进展
    1.7 参与植物抗逆性几种胁迫应答因子的研究进展
        1.7.1 脯氨酸参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7.2 甜菜碱参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7.3 可溶性糖类参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7.4 脱落酸(ABA)参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7.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参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1.8 桑树抗逆性及资源应用研究进展
        1.8.1 古老的桑树物种及其生存能力
        1.8.2 桑树资源应用发展现状
        1.8.3 桑树抗旱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前期工作基础和技术依据
        1.9.1 前期工作基础
        1.9.2 技术流程
第二章 桑树中MaCDSP32、MaILR1和MaAPX2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植物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主要试剂及菌株
    2.3 试验方法
        2.3.1 桑树叶片总RNA提取与鉴定
        2.3.2 桑树叶片cDNA合成
        2.3.3 基因克隆
        2.3.4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桑树中三个基因编码区克隆及测序
        2.4.2 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3 编码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2.4.4 GO(Gene ontology)数据库预测目标基因功能
    2.5 小结
第三章 MaCDSP32、MaILR1和MaAPX2 的表达模式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与胁迫处理
        3.2.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总RNA提取和反转录cDNA
        3.3.2 基因定量引物设计
        3.3.3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
        3.3.4 叶片含水量测定
        3.3.5 脯氨酸含量测定
        3.3.6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3.7 多克隆抗体制备
        3.3.8 多克隆抗体效价检测
        3.3.9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基因在桑树地上部分组织的表达规律
        3.4.2 基因在不同桑树品种中的表达规律
        3.4.3 基因在桑树中的生物钟节律表达规律
        3.4.4 盐胁迫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5 高温胁迫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6 水分胁迫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7 施加外源ABA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8 施加外源乙烯利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9 施加外源水杨酸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10 氨基酸序列的抗原性分析
        3.4.11 基因表达与蛋白纯化
        3.4.12 多克隆抗体效价检测
    3.5 小结
第四章 MaCDSP32、MaILR1和MaAPX2 的瞬时表达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4.3.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4.3.3 基因瞬时转化桑叶的处理方式
        4.3.4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4.3.5 叶片中H_2O_2和O_2~-的含量测定
        4.3.6 转化烟草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4.3.7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基因瞬时转化浸染后离体桑叶的状态
        4.4.2 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4.4.3 瞬时表达MaCDSP32 基因对离体桑叶持水能力的影响
        4.4.4 MaCDSP32 瞬时表达离体桑叶的自然失水情况
        4.4.5 NaCl胁迫下离体桑叶气孔开度的变化
        4.4.6 PEG胁迫下离体桑叶气孔开度的变化
        4.4.7 PEG处理下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4.4.8 NaCl处理下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4.4.9 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确认
    4.5 小结
第五章 桑树MaCDSP32 转化烟草的功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5.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5.2.3 主要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叶盘法转化烟草及转基因烟草鉴定
        5.3.2 MaCDSP32 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
        5.3.3 转基因烟草非生物胁迫处理
        5.3.4 转基因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处理
        5.3.5 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含量测定
        5.3.6 叶片中ROS的组织定位和含量测定
        5.3.7 SOD、APX、POD和 CAT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5.3.8 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5.3.9 叶绿色素含量测定
        5.3.10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CDSP32序列在桑树和烟草中的同源性比对
        5.4.2 阳性转基因烟草PCR鉴定
        5.4.3 MaCDSP32 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5.4.4 MaCDSP32 对转基因烟草抗逆性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桑树MaCDSP32 转化拟南芥的功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
        6.2.1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6.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6.2.3 主要仪器
    6.3 试验方法
        6.3.1 构建MaCDSP32 过表达拟南芥植株
        6.3.2 突变体拟南芥T-DNA插入鉴定
        6.3.3 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胁迫处理
        6.3.4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非生物胁迫处理
        6.3.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6.3.6 拟南芥叶片气孔开度测量
        6.3.7 数据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MaCDSP32和AtCDSP32 序列同源性分析
        6.4.2 AtCDSP32 突变体拟南芥植株鉴定
        6.4.3 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逆性分析
        6.4.4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拟南芥气孔开度的影响
        6.4.5 非生物胁迫对转基因拟南芥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6.4.6 非生物胁迫对拟南芥抗氧化物酶编码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6.4.7 渗透胁迫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6.4.8 MaCDSP32 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的早花现象
    6.5 小结
第七章 MaCDSP32 转基因烟草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分析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
        7.2.1 植物材料
        7.2.2 胁迫处理方式及取样
    7.3 试验方法
        7.3.1 样品转录组文库构建
        7.3.2 上机测序
        7.3.3 信息分析流程
    7.4 结果与分析
        7.4.1 OE和WT烟草干旱样品转录组数据总体分析
        7.4.2 OE和WT烟草干旱转录组样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7.4.3 OE和WT烟草干旱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维恩图
        7.4.4 OE和WT烟草干旱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聚类热图
        7.4.5 OE和WT烟草干旱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7.4.6 OE和WT烟草复水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7 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8 淀粉和糖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9 油菜素类固醇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10 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11 光合元件固碳作用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4.12 硫代谢途径差异基因KEGG通路分析
    7.5 干旱和复水相反生理参数涉及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总结
    8.2 本研究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生态修复中耐盐植物应对盐、碱和干旱胁迫的生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盐碱地生态修复耐盐植物的选择
    1.3 不同胁迫对耐盐植物的影响
        1.3.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3.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4 植物对胁迫的响应表征
        1.4.1 耐盐植物萎蔫系数
        1.4.2 植物的干重、鲜重及含水率
        1.4.3 植物体内的的脯氨酸
    1.5 耐盐植物生态需水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2 实验设计
        2.2.1 野外控制实验设计
        2.2.2 室内模拟实验设计
    2.3 植物样品采集与分析
        2.3.1 萎蔫系数的测定
        2.3.2 鲜重、干重及盐耐受指数的测定
        2.3.3 脯氨酸的测定
        2.3.4 植被全生长期需水量的测定
    2.4 统计方法
3 干旱胁迫下耐盐植物的理化性质分析
    3.1 干旱胁迫对植物累积萌发率的影响
    3.2 干旱胁迫对植物萎蔫系数及临界需水量的影响
    3.3 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上升曲线
    3.4 干旱胁迫下三种耐盐植物日需水强度及需水量
    3.5 讨论与小结
4 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及草木樨的理化性质分析
    4.1 盐胁迫对植物种子累积萌发率的影响
    4.2 盐胁迫对植物盐耐受指数的影响
    4.3 盐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上升曲线
    4.4 讨论与小结
5 碱胁迫下紫花苜蓿及草木樨的理化性质分析
    5.1 碱胁迫对植物种子累积萌发率的影响
    5.2 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上升曲线
    5.3 讨论与小结
6 交互胁迫下紫花苜蓿及草木樨的理化性质研究
    6.1 盐及干旱交互胁迫对植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6.1.1 盐及干旱交互胁迫对植物种子累积萌发率的影响
        6.1.2 盐及干旱交互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上升曲线
    6.2 盐及碱交互胁迫胁迫对植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6.2.1 盐及碱交互胁迫对植物种子累积萌发率的影响
        6.2.2 盐及碱交互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上升曲线
    6.3 耐盐植物生态修复适用性评价
    6.4 讨论与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不同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植物叶水分状况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3 植物叶片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4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5 植物抗氧化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3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综述
        1.3.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机制
        1.3.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3 植物叶片水分生理对盐胁迫的响应
        1.3.4 植物光合生理对盐胁迫的响应
        1.3.5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响应
        1.3.6 植物抗氧化酶对盐胁迫的响应
    1.4 植物抗旱、耐盐性主要评价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植物抗旱性研究
        2.1.2 植物耐盐生理研究
        2.1.3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分与盐分对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交互影响研究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4 研究方法
        2.4.1 土壤要素
        2.4.2 生长指标
        2.4.3 叶片水分生理指标
        2.4.4 典型天气象因子的测定
        2.4.5 光合指标的测定
        2.4.6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4.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2.6 技术路线
3 四种植物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的响应
    3.1 不同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
    3.2 不同土壤水分对植物叶片水分生理状况的影响
    3.3 四种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能力变化
    3.4 典型天气象因子日变化
        3.4.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气体交换参数变化
        3.4.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光响应参数变化
        3.4.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3.5 4种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3.5.1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影响
        3.5.2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SS)含量影响
        3.5.3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影响
    3.6 4种植物抗氧化酶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3.6.1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3.6.2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
        3.6.3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
        3.6.4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
    3.7 基于光合效率的植物适宜土壤水分阈值
    3.8 4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3.8.1 不同植物的耐性系数
        3.8.2 主成分分析
        3.8.3 隶属函数分析
    3.9 小结与讨论
        3.9.1 讨论
        3.9.2 小结
4 四种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4.1 不同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
    4.2 不同盐碱胁迫对植物叶片水分生理状况的影响
    4.3 四种植物幼苗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的光合能力
        4.3.1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4.3.2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变化
        4.3.3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4.4 四种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
        4.4.1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4.4.2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
        4.4.3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4.5 四种植物幼苗抗氧化酶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
        4.5.1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4.5.2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
        4.5.3 不同水分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
        4.5.4 不同水分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
    4.6 四种植物的耐盐阈值
        4.6.1 盐碱胁迫影响4种植物生长阈值
        4.6.2 盐碱胁迫影响4种植物光合系统阈值
    4.7 四种植物的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4.7.0 四种植物的耐性系数
        4.7.1 主成分分析
        4.7.2 隶属函数分析
    4.8 小结与讨论
        4.8.1 讨论
        4.8.2 小结
5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分与盐分对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交互影响
    5.1 交互胁迫优化试验设计
    5.2 交互胁迫试验结果及回归模型建立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及处理
    1.2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测定
    1.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1.4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5脯氨酸含量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2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干旱胁迫对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5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与渗透调节物质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3结论与讨论

(8)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旱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2.2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第三章 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旱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喀斯特地区不同饲用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态响应
    3.3 喀斯特地区不同饲用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3.4 喀斯特山区应试灌木抗旱性综合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寒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喀斯特地区不同饲用灌木对低温胁迫的生态响应
    4.3 喀斯特地区不同饲用灌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4.4 喀斯特山区应试灌木抗寒性综合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1 水分胁迫对 WUE 的影响
        1.1.1 WUE 与作物品种的关系
        1.1.2 WUE 与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关系
    1.2 NSC 及其代谢酶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1.2.1 NSC 代谢及相关酶类
        1.2.2 水分胁迫下 NSC 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1.2.3 NSC 运输和分配
    1.3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3.1 光合作用
        1.3.2 叶绿素荧光
        1.3.3 内源激素的代谢
        1.3.4 渗透调节
        1.3.5 膜脂过氧化
        1.3.6 抗氧化防御系统
    1.4 水分胁迫与作物的补偿效应
        1.4.1 补偿效应的影响因素
        1.4.2 水分胁迫下补偿效应的类型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总体思路及科学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技术路线
    2.3 供试材料
    2.4 试验设计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5.1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2.5.2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5.3 蔗糖含量的测定
        2.5.4 果糖含量的测定
        2.5.5 淀粉含量的测定
        2.5.6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活性的测定
        2.5.7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的测定
        2.5.8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测定
        2.5.9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5.10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5.11 光响应参数的计算
        2.5.1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5.13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2.5.1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5.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2.5.1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5.1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与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3.1 水分胁迫对小麦鲜重的影响
        3.1.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鲜重的影响
        3.1.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鲜重的影响
        3.1.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鲜重的影响
        3.1.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鲜重的影响
        3.1.5 水分胁迫对小麦穗鲜重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对小麦干重的影响
        3.2.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干重的影响
        3.2.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干重的影响
        3.2.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干重的影响
        3.2.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干重的影响
        3.2.5 水分胁迫对小麦穗干重的影响
        3.2.6 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酶活性的影响
        3.3.1 干旱胁迫对小麦淀粉合酶活性的影响
        3.3.2 水分胁迫对小麦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对小麦淀粉含量的影响
        3.4.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4.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4.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4.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4.5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3.5 水分胁迫对小麦果糖含量的影响
        3.5.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中果糖含量的影响
        3.5.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中果糖含量的影响
        3.5.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中果糖含量的影响
        3.5.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中果糖含量的影响
        3.5.5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中果糖含量的影响
    3.6 水分胁迫对小麦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5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7 水分胁迫对小麦蔗糖含量的影响
        3.7.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7.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7.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7.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7.5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3.8 水分胁迫对小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1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2 水分胁迫对小麦其它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3 水分胁迫对小麦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4 水分胁迫对小麦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8.5 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9 讨论
        3.9.1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3.9.2 水分胁迫对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籽粒酶活性的影响
        3.9.3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
    4.1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3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4.4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5 讨论
        4.5.1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5.2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4.5.3 干旱及复水对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麦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5.1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器官 Pro 含量的影响
    5.2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器官 MDA 含量的影响
    5.3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器官 CAT 含量的影响
    5.4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器官 POD 含量的影响
    5.5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器官 SOD 含量的影响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六种旱生灌木抗旱生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树木抗旱性研究综述
        1.2.1 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1.2.2 水分生理研究
        1.2.3 渗透调节研究
        1.2.4 抗氧化保护研究
        1.2.5 光合作用研究
        1.2.6 内源激素研究
        1.2.7 干旱诱导蛋白研究
        1.2.8 生长分析研究
    1.3 本项研究特色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2.1 6种旱生灌木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2.2 6种旱生灌木重要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2.3 6种旱生灌木抗氧化保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2.4 6种旱生灌木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2.5 6种旱生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2.2.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对象
        2.4.1 柠条(毛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2.4.2 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
        2.4.3 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
        2.4.4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g)
        2.4.5 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
        2.4.6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 [Pursh] Nutt)
    2.5 试验地概况
    2.6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2.6.1 试验材料
        2.6.2 试验设计
    2.7 研究方法
        2.7.1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测定
        2.7.2 PV曲线水分参数的测定
        2.7.3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7.4 抗氧化保护系统的测定
        2.7.5 光合作用光响应的测定、计算及分析
第三章 6种旱生灌木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1 干旱胁迫下渗透势Ψ_s~(sat)和Ψ_s~(tlp)的变化
    3.2 干旱胁迫下膨压为0时相对含水量和相对渗透水含量的变化
    3.3 干旱胁迫下束缚水含量的变化
    3.4 干旱胁迫下组织细胞总体弹性模量的变化
    3.5 干旱胁迫下叶水势与膨压直线方程斜率(b)的变化
    3.6 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保持膨压能力的综合评价
    3.7 讨论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
    4.1 干旱胁迫下柠条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1.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1.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1.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1.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K~+含量的变化
        4.1.5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1.6 小结与讨论
    4.2 干旱胁迫下沙木蓼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2.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2.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2.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2.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K~+含量的变化
        4.2.5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2.6 小结与讨论
    4.3 干旱胁迫下杨柴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3.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3.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3.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K~+含量的变化
        4.3.5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3.6 小结与讨论
    4.4 干旱胁迫下花棒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4.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4.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4.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4.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4.5 小结与讨论
    4.5 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5.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5.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5.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5.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K~+含量的变化
        4.5.5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5.6 小结与讨论
    4.6 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渗透调节相关物质的响应
        4.6.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6.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6.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4.6.4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K~+含量的变化
        4.6.5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6.6 小结与讨论
    4.7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1 干旱胁迫下柠条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1.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1.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1.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柠条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5.1.4 小结与讨论
    5.2 干旱胁迫下沙木蓼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2.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2.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2.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沙木蓼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5.2.4 小结与讨论
    5.3 干旱胁迫下杨柴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3.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3.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3.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杨柴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5.3.4 小结与讨论
    5.4 干旱胁迫下花棒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4.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4.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4.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花棒MDA含量的变化
        5.4.4 小结与讨论
    5.5 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5.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5.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5.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5.5.4 小结与讨论
    5.6 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的抗氧化保护响应
        5.6.1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6.2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
        5.6.3 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5.6.4 小结与讨论
    5.7 总结与讨论
第六章 干旱胁迫下6种旱生灌木光响应的研究
    6.1 干旱胁迫下柠条的光响应研究
        6.1.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的光响应曲线
        6.1.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2 干旱胁迫下沙木蓼的光响应研究
        6.2.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沙木蓼的光响应曲线
        6.2.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沙木蓼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3 干旱胁迫下杨柴的光响应研究
        6.3.1 不同土壤水分下杨柴的光响应曲线
        6.3.2 不同土壤水分下杨柴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4 干旱胁迫下花棒的光响应研究
        6.4.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花棒的光响应曲线
        6.4.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花棒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5 干旱胁迫下互叶醉鱼草的光响应研究
        6.5.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互叶醉鱼草的光响应曲线
        6.5.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互叶醉鱼草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6 干旱胁迫下四翅滨藜的光响应研究
        6.6.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四翅滨藜的光响应曲线
        6.6.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四翅滨藜的光响应特征参数
    6.7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6种旱生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7.1 6种旱生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
    7.2 6种旱生灌木叶片旱性解剖结构指标的筛选
    7.3 六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的隶属函数分析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6种旱生灌木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8.1.2 6种旱生灌木重要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8.1.3 6种旱生灌木抗氧化保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8.1.4 6种旱生灌木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8.1.5 6种旱生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8.2 建议
        8.2.1 干旱胁迫下旱生灌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8.2.2 干旱胁迫下旱生灌木叶绿体抗氧化保护的研究
        8.2.3 旱生灌木叶片超微结构的研究
        8.2.4 间歇性干旱胁迫对旱生灌木的影响
        8.2.5 旱生灌木对极端干旱胁迫的忍受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DA-6和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D]. 葛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2]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扁蓿豆抗逆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D]. 乌日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 罗巧玉. 青海大学, 2021
  • [4]桑树(Morus alba)三个干旱诱导基因的表达规律及MaCDSP32基因的功能分析[D]. 孙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生态修复中耐盐植物应对盐、碱和干旱胁迫的生长规律[D]. 张乃元.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D]. 张潭.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7]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J]. 郭春芳,罗玲娜,何水平,孙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 [8]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抗旱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D]. 陈超.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9]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D]. 王雅梅.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10]六种旱生灌木抗旱生理基础研究[D]. 韩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水分胁迫下脯氨酸的积累及其可能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