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洪德志,熊水才,何忠丽,吴美华,曾胜强,徐成伟,王洪,欧阳长生[1](2021)在《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302例病人,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并发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病人)和正常组(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心房颤动且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各151例。采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24 h同步监测,比较昼夜血压(包括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及左房内径变化。结果并发组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最低舒张压和左房内径均高于正常组;并发组入院收缩压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夜间舒张压反杓型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入院收缩压高于24 h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需关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由于病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舒张压明显增高,且易出现反杓型血压及左房增大,进而影响降压。

郑锖锖[2](2021)在《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择时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服用天麻钩藤饮的时间不同。观察组即择时服药组为每日8时、16时服用中药,对照组即常规服药组为每日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中药,以4周为治疗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5%,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诊室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择时服药组24hSBP、dSBP、nSBP、nDBP的改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hD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服药组诊室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0%,常规服药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2.5%,常规服药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血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择时服药组90%,常规服药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择时服药组的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较常规服药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较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天麻钩藤饮,对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24hSBP、dSBP、nSBP、nDBP、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佳。且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综上,8时、16时服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张旭[3](2021)在《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诊室血压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2015年1月—2020年5月诊室血压已经达标的高血压病人,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共347例,依据ABPM(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动态血压监测)是否达标,分为ABPM达标组和ABPM未达标组。收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用药方案等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Urinary albumin-creatinin ration,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BPM等观察指标。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一般资料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首先进行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性别、用药方案、血压变异性、颈动脉超声、心律失常、心脏几何构型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年龄、身高、体重、血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值、心脏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等相关指标进行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大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BPM与心率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47例患者,其中ABPM达标组:148人;ABPM未达标组:199人。ABPM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62±12.49岁,其中男性病人66例;ABPM未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58±13.80岁,其中男性病人124例。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占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M未达标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两组在联合用药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ARB使用率方面,ABPM未达标组使用率明显高于ABPM达标组(P<0.05)。2.ABPM未达标组各时间段内动态血压值、昼夜节律及曲线类型异常的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ABPM未达标组(P<0.05),但在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中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3.ABPM未达标组与ABPM达标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左房内径的危险因素(OR:1.755,95%CI:1.141—2.701,P=0.011),ABPM未达标是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7,95%CI:1.470—5.096,P=0.002;OR:3.597,95%CI:1.136—11.394,P=0.030)。4.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相比PWV明显增大(P<0.05),但在ABI、FMD、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狭窄斑块形成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PWV(左侧、右侧)的危险因素(B系数及P值分别为:B系数=98.313,P=0.005;B系数=86.239,P=0.006)。5.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在UACR方面明显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1,95%CI:1.845—9.252,P=0.001)。6.两组在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BPM未达标组的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均大于ABPM达标组(P<0.05),ABPM未达标组中SDNN(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明显低于ABPM达标组(P<0.05)。7.将ABPM各时间段血压均值与靶器官损害观察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与夜间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大,且呈正相关。8.对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9.将ABPM指标与心率变异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时间段内的SBP均值及夜间SBP下降百分比与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P<0.05),而舒张压与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诊室血压达标而24小时ABPM未达标高血压患者较诊室血压及24小时ABPM均达标患者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明显加重,ABPM未达标是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2.24小时ABPM中,夜间SBP不达标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呈显着正相关。3.与诊室血压相比,24小时ABPM能更准确反映血压达标情况从而指导降压治疗,对预防和逆转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更大价值。4.对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24小时ABPM,评估患者是否24小时血压均达标,筛查出ABPM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降压治疗调整,进一步降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童早英,王桂根,程好歌[4](2020)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联合钙离子拮抗剂(CCB)类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病人晨峰血压(MBPS)和血压变异性(BPV)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ACEI联合CCB类降压药治疗,对照组仅使用CCB类降压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BPS和BPV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h 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h DBPV)、MBPS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PS(+)所占比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MBPS(-)所占比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ACEI联合CCB类降压药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和晨峰血压变化。

鲁柯歆[5](2020)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的中医辨证属血虚肝旺证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养血清脑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指导及常规西药规范降压治疗,养血清脑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4g/袋,15袋/盒,批号:Z10960082)。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24h动态血压平均值、24h动态血压标准差、血压负荷疗效、NO、ET-1等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血压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养血清脑组诊室血压较西药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比较: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养血清脑组总有效率为85.71%,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3.24h动态血压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水平均较前降低,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4h动态血压标准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SD、24h DSD、DSSD、DDSD、NSSD、NDS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O、ET-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较前提高,ET-1水平较前下降,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压负荷疗效比较: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养血清脑组总有效率为89.29%,养血清脑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轻中度EH患者BPV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养血清脑颗粒可以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养血清脑颗粒能够上调NO水平,下调ET-1分泌,对血虚肝旺证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其降低BPV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相关。3.养血清脑颗粒组在观察期间内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使用安全性可靠。

储依然[6](2020)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与心内科收治的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依据头颅CT或MRI检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卒中组)110例和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93例,再依据NIHSS评分将卒中组分为轻型卒中组(A组)51例和非轻型卒中组(B组)59例。比较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高血压病程,对比A组与B组患者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等血压变异性指标,分析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1,轻型卒中组(A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明显低于非轻型卒中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卒中组)平均年龄(60.99±13.06)岁,显着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53.81±11.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卒中组)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比较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4,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卒中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较为显着(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卒中组)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DSD)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着(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越高;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密切相关;3,收缩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王鹏翔[7](2020)在《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全面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慢性病管理又是分级诊疗的重点内容和推进突破口。高血压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超过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继发冠心病、脑卒中乃至造成心脑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评估高血压预后的重要指标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OD),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MRI、冠脉血管造影/冠脉CTA、心脏/颈部血管彩超等。但它们均只能提示一种系统所患疾病,且检查费用比较昂贵,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因此,在基层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采用相对简便、经济、且易于推广的检查方法筛查高血压TOD及早干预。由血脂异常(DLP)、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S)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受到威胁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载脂蛋白(Apo)可反应血脂的利用及代谢情况,然而Apo可发生基因突变引起DLP的发生。迄今为止,在发现不同种类的APO中,Apo B反应致AS的危险因素,Apo A1具有拮抗作用,Apo B/Apo A1比值可表示血浆中AS的走向趋势。因此,Apo B/Apo A1比值可提示DLP、AS、ASCVD的发生。在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Apo B、Apo A1具有相对简单、便宜、应用广泛等优点,且在不禁食的情况下可随时测量,其表达亦不受口服降脂药物的影响。高血压TO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损伤、AS、眼底视网膜病变等器官的病理性损害,其相关疾病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动脉硬化、AS、DLP等密切相关,其相关代表疾病与ASCVD一致。然而,高血压TOD是否与Apo B/Apo A1比值具有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临床研究从多层次分析研究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OD之间的联系,论述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TOD的相关性,为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TOD提供更为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目的通过检测对比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任一靶器官损害和老年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po B/Apo A1比值情况,多层次分析研究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之间的联系,为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更为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1.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住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岁)213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根据有无任一靶器官损害分为两组:A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且伴有任一靶器官损害;B组: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收集资料:记录年龄、高血压病程、身高、体重,取静脉血测HCY、UA、CYC、TG、TC、LDL、HDL、Apo A1、Apo B、Lp PLA2,并相应计算出各个患者Apo B/Apo A1比值、BMI。3.对所有校对后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A组年龄水平高于B组,P=0.047<0.05,有统计学意义,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A组高血压病程高于B组,P=0.024<0.05,有统计学意义,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两组间之间性别、BMI,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之间血生化指标比较:A组HCY、UA、LDL、Apo B、Apo B/Apo A1比值、Lp PLA2水平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A组Apo A1、HDL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保护性因素;两组间之间TG、TC,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Y、UA、Apo B、Apo B/Apo A1比值、Lp PLA2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P<0.05);Apo A1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保护性因素(P<0.05);高血压病程、HDL、LDL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P>0.05)。4.采用约登指数法对Apo B/Apo A1比值进行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72,P<0.001,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灵敏度为71.90%,特异度为66.67%,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临界值为0.5774;即当Apo B/Apo A1大于0.5774时,可能发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结论1.Apo A1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保护性因素。2.Apo B、Apo B/Apo A1比值、Lp PLA2、HCY、UA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素。3.Apo B/Apo A1比值可预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病风险,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po B/Apo A1比值>0.5774,很可能发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李济廷[8](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明确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和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20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相应生化检查检查数据,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根据症状体征并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4个中医证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肝火亢盛证有41例(20.5%),阴虚阳亢证66例(33%),阴阳两虚证62例(31%),痰湿壅盛证31例(15.5%)。2、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的年龄、冠心病、SDNN、SDANN、SDNN Index、RMSSD、LVEF、NT-proBNP、Hcy、CTNT、HG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节律的相关性,选择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作为因变量,把年龄、冠心病、SDNN、SDANN、SDNN Index、RMSSD、LVEF、NT-proBNP、HCY、CTNT、HGB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与年龄、冠心病病史呈正相关(P<0.05),血压昼夜节律异与SDNN Index、LVEF呈负相关(P<0.05)。3、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指标分析显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dSSD、n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阴阳两虚证相比,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偏高(P<0.05);与阴阳两虚相证比,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的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偏低(P<0.05);与肝火亢盛相证比,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dSSD明显偏低(P<0.05);与肝火亢盛相证比,阴阳两虚证的nSSD明显偏高(P<0.05)。结论:1、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比较普遍。2、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降低与年龄、冠心病、SDNN、SDANN、SDNN Index、RMSSD、LVEF、NT-proBNP、HCY、CTNT、HGB相关,其中年龄、冠心病、SDNN Index、LVEF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独立相关因素。3、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居多。4、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的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偏低,不同的中医证型动态血压的nSSD、dSSD有所差异,阴阳两虚证者其nSSD偏高,肝火亢盛证者其dSSD偏高。

杨万根,侯忠玲[9](2019)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自测血压检测与FMD、NMD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自测血压与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进行7 d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及NMD和FMD检测。根据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 d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将所有入选病人分为高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以及低变异性组。结果与中变异性组及低变异性组比较,高变异性组NMD及FMD显着降低;另外与低变异性组比较,中变异性组NMD及FM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及FMD与舒张压变异性呈负相关(r=-0.185,-0.186,P<0.05);NMD及FMD与收缩压变异性呈负相关(r=-0.447,-0.63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MD及FMD的主要因素为病人家庭自测收缩压的变异性。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增高与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会加重病人血压内皮功能的损害。

江玲[10](2019)在《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指标及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等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阴虚阳亢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以厄贝沙坦和(或)氨氯地平为基础降压药物,观察组给予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口服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以及治疗前后平均心率、HRV、NO、ET-1、SOD、RENIN、AngⅡ、ALD等指标的变化及中医疗效评价、安全性指标等以评价疗效。结果:1.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比较:治疗后,两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2.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24hSBPV、24hDBPV、DDBPV、NSBPV、NDBPV比较下降(P<0.05),而DSBPV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hSBPV、DSBPV、NSBPV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24hSBPV、DSBPV有显着差异(P<0.01),24hDBPV、DDBPV、NDBPV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3.平均心率、HRV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SDNN、SDANN、RMSSD、pNN50较治疗前均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NO、ET-1、SOD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NO、SO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RENIN、AngⅡ、ALD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RENIN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ngⅡ、ALD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6.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比较: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较前均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9例、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效、有效、无效各为5例、20例、5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天麻降压颗粒联合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治疗阴虚阳亢证EH患者,在降压、改善BPV、提高HRV及血清NO及SO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调节RAAS系统、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可有效协助EH患者降压、改善BPV、调节心率及HRV、提高血清NO及SO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调节RAAS系统、改善临床症状。在改善高血压患者BPV方面,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在改善收缩压变异性方面较舒张压变异性方面效果更好。3.复方天麻降压颗粒降低阴虚阳亢证EH患者BPV可能机制为:(1)通过调节心率及HRV,改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从而降低BPV。(2)通过提高血清NO及SOD水平、降低血清ET-1、AngⅡ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BPV。(3)通过降低血清AngⅡ、ALD水平,调节RAAS系统,从而降低BPV。

二、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及左房内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
    1.3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心电图监测
    1.5 超声心动图检测
    1.6 生化指标检测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正常组和并发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2.2 高血压病人血压及左房内径比较
        2.2.1 正常组和并发组24h血压、变异性、入院血压及左房内径比较(见表2)
        2.2.2 两组不同性别病人动态血压比较(见表3)
        2.2.3 两组不同年龄病人动态血压比较(见表4)
    2.3 正常组和并发组不同时间动态血压比较(见表5)
    2.4 正常组和并发组血压类型比较
    2.5 正常组和并发组血压谷峰比比较(见表7)
    2.6 并发组不同心房颤动类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8)
3 讨 论

(2)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脱落处理
        2.7 统计学分析
    3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性别、年龄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降压疗效比较
        2.3 诊室血压比较
        2.4 24 小时动态血压均值比较
        2.5 平均脉压比较
        2.6 平均动脉压比较
        2.7 血压负荷比较
        2.8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比较
        2.9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10 血压变异性比较
    3 安全性比较及不良反应处理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 时间医学与生物钟
        1.2 中医时间医学与阴阳学说
        1.3 血压的昼夜节律
        1.4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5 择时依据
        1.6 天麻钩藤饮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中医证候疗效
        2.2 诊室血压与动态平均血压
        2.3 平均脉压
        2.4 平均动脉压
        2.5 血压负荷值
        2.6 夜间血压下降率
        2.7 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8 血压变异性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中、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 C 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文献综述 时间医学指导下择时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收集
        2.2 诊室血压
        2.3 动态血压及达标标准
        2.4 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2.4.1 超声心动图
        2.4.2 颈动脉超声
        2.4.3 血管功能检测
        2.4.4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2.4.5 动态心电图
        2.5 分组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ABPM指标的比较
    3.靶器官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 心脏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1 心脏结构的比较
        3.1.2 心脏几何构型的比较
        3.1.3 ABPM与IVST的关系
        3.1.4 ABPM与 LVPWT的关系
        3.1.5 ABPM与 LAD的关系
        3.2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2.1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
        3.2.2 ABPM与 PWV的关系
        3.3 UACR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3.1 UACR的比较
        3.3.2 ABPM与 UACR的关系
        3.4 动态心电图的比较
    4.ABPM值与HMOD的相关性
    5.血压变异性与HMOD的相关性
    6.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四)讨论
    1.ABPM的临床意义
    2.ABPM与靶器官及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
        2.1 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2.2 ABPM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3 ABPM与肾损伤的关系
        2.4 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3.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4.ABPM昼夜节律异常的危害
    5.ABPM与诊室血压的比较
    6.本研究的创新性
    7.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动态血压在疾病诊断及评估靶器官损害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1.3.2 对照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MBPS(+)、MBPS(-)比较
3 讨论

(5)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1.6 随机分组方法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2 纳入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3 疗效对比
        3.1 治疗前后诊室血压比较
        3.2 血压总疗效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比较
        3.6 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3.7 血压负荷疗效比较
        3.8 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比较
    4 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1.1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2 血压变异性的基本概念
        1.3 BPV对靶器官的损害
        1.4 BPV与降压药物
    2 传统医学对于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 养血清脑颗粒
        3.1 药物组方分析
        3.2 养血清脑颗粒药物分析
        3.3 养血清脑颗粒疗效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血压变异性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基础资料
        2.2 影像学检查
    3.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比较
    2.两组之间生化指标比较
    3.各指标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4.采用约登指数法对 Apo B/Apo A1 比值进行分析,得出 ROC 值
讨论
    1.脂质代谢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磷脂酶A2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3.HCY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4.UA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5.总结
    6.究不足之处
    7.建议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1.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
    2.不同评估参数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3.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检测方法
    4.治疗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认识
        1.1 高血压现状
        1.2 血压变异性与血压昼夜节律概述
        1.3 影响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
        1.4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 中医对高血压病及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2.1 中医对高血压病概述
        2.2 中医对血压变异性概述
        2.3 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
    3 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方法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历资料的采集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和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调查方式
        2.3 调查内容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2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组和性别情况
        3.2 各分组间年龄、病史和体重系数情况
        3.3 各分组间吸烟史和饮酒史情况
        3.4 各分组间主要疾病情况
        3.5 各分组间全日、白天、夜间、清晨平均血压情况
        3.6 各分组间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情况
        3.7 各分组间血脂指标情况
        3.8 各分组间心脏彩超指标情况
        3.9 各分组间心肌酶指标情况
        3.10 各分组间NT-proBNP、Hcy、CTNT、空腹血糖情况
        3.11 各分组间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CRP情况
        3.12 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节律的相关性
        3.13 各分组间中医证型情况
        3.14 不同中医证型夜间血压下降情况
        3.15 不同中医证型全日、白天、夜间、清晨平均血压情况
        3.16 不同中医证型血压变异性指标情况
    4 讨论
        4.1 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关系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自测血压检测与FMD、NMD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家庭自测血压监测
        1.2.2 血管内皮功能测定
        1.2.3 血糖、血脂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组NMD及FMD比较
    2.3 各组NMD及FMD Pearson相关分析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10)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采集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分组
        1.3 基本资料
    2.病例筛选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脱落
        2.5 终止研究标准
    3.研究方法
        3.1 试验药物
        3.2 两组一般治疗
        3.3 给药方法
        3.4 疗程
        3.5 注意事项
    4.观察指标
        4.1 基本资料
        4.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价
        4.3 疗效性指标、观测时点及监测方法
        4.4 安全性指标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6.1 基本资料比较
        6.2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值比较
        6.3 治疗前后BPV相关指标比较
        6.4 平均心率及HRV相关指标比较
        6.5 治疗前后NO、ET-1、SOD比较
        6.6 治疗前后RENIN、AngⅡ、ALD比较
        6.7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6.8 两组中医症候综合疗效比较
        6.9 安全性指标比较
    7.结果分析
        7.1 动态血压值改善情况
        7.2 BPV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7.3 平均心率及HRV改善情况
        7.4 NO、ET-1、SOD改善情况
        7.5 RENIN、AngⅡ、ALD改善情况
        7.6 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改善情况
        7.7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第二部分 讨论
    1.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血压变异性的定义及分类
        1.2 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1.3 BPV对靶器官的损害
    2.中医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的认识
    3.复方天麻降压颗粒组方及单味药物分析
    4.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干预的机制探讨
        4.1 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功能
        4.2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4.3 调节RAAS系统的高反应性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及左房内径的影响[J]. 洪德志,熊水才,何忠丽,吴美华,曾胜强,徐成伟,王洪,欧阳长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6)
  • [2]天麻钩藤饮择时服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锖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张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 童早英,王桂根,程好歌.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23)
  • [5]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旺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D]. 鲁柯歆.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D]. 储依然.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Apo B/Apo A1比值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王鹏翔. 河南大学, 2020(02)
  •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李济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家庭自测血压检测与FMD、NMD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J]. 杨万根,侯忠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07)
  • [10]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探讨[D]. 江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