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一、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王钟笛[1](2020)在《6S管理模式在D5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D5企业目前面临的体制转型逐渐加速,业务量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发现传统型现场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D5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D5企业急需一套现代化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来规范企业的管理,创建起优秀的企业文化,获得用户信赖,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以此为目标,研究了6S管理模式在D5企业的现场管理中是否适用,以及该如何应用的问题,期望建立起适合并能应用于D5企业的6S管理模式。首先,我们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和搜集国内外有关6S管理模式的研究情况,掌握目前国内外对6S管理模式在企业内应用的现状,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然后,我们对6S管理模式及相关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了解6S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继而结合D5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我们找出D5企业目前现场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其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适合于D5企业自身的6S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案,并且制定相关监管及考评体系,指出D5企业应用6S管理模式的过程应该注意的地方,为企业实施6S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我们考虑到日后6S管理模式在该企业的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产业环境、业务变化等因素产生阶段性的调整,我们对这些应用的细节上进行处理,并提出该企业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对6S管理模式不断加以总结和研究,进一步完善适用于该企业的整套6S管理模式的方案。

李凤营[2](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陈伟杰[3](2020)在《卓越绩效模式在广东Z标签印制企业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研究广东Z标签印制企业(简称:Z企业)构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阐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功能、优势、构建实施过程、构建实施效果和构建实施要点,并得出了两个研究结论。文章研究了“卓越绩效模式”的起源和发展,构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Z企业的意义和作用,在国内和国外的“卓越绩效模式”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等。文章研究了“卓越绩效模式”的功能和方法和与ISO9000比较所存在的优势,说明“卓越绩效模式”不但可以兼容ISO9001,还可作为ISO9001的升级版,以及Z企业构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Z企业的初始经营情况和初始绩效水平进行调研和评估,分析出Z企业存在的问题。文章研究了Z企业按照“卓越绩效模式”的要求,具体构建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全过程,并分为以下7部分来进行构建分析:企业概述的构建、领导的构建、战略的构建、顾客与市场的构建、资源的构建、过程管理的构建、测量分析与改进的构建。文章对Z企业“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对Z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构建实施一年后和构建实施当年的财务绩效指标和企业综合绩效进行对比,揭示出“卓越绩效模式”构建实施效果是良好的。文章最后揭示了本文的两个研究结论,分别是:“构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带来的四大转变”和“构建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四大关键”,并简述“卓越绩效模式”的不足和未来发展前景。

李佳宇[4](2019)在《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知识创造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速度,对振兴非洲经济,提升非洲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质量保障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内容之一,它随着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全面推进逐渐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也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内涵式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首先对非洲不同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别层次探究了这些政策的影响力。然后,分析了这些政策的特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结合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促进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论文的第一章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内外部背景进行了分析。外部背景主要是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的视角来考察,内部背景主要是以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供求关系为视角,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水平的现状、非洲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二章是从大陆层次考察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主要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和德国的援助与支持下,由非盟、非洲大学协会、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和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和推动实施的。目前,非洲大陆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是在非盟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下,以非盟提出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一体化战略”为指导,具体包括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其他一系列辅助性实践政策。这些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处于初步制定和试点完善阶段,有待进一步被推介和实施。第三章是从次区域层次考察了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政策包括:一是由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和实施的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二是由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制定和实施的东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三是由阿拉伯大学协会、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和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四是由南部非洲共同体、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和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共同推动的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除南部非洲外,其他次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较为丰富,具体包括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性政策(即质量保障标准)和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调、交流、能力建设、意识培养等的辅助性政策。南部非洲有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意识,但还未颁布实质性的政策。第四章是从国别层次考察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即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后,选取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作案例,全面探索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背景、组织机构、质量保障标准、模式、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理位置上同处东部非洲的两国做横向比较,探究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埃塞俄比亚在东非,甚至整个非洲来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并没有受到任何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始终都处于一种独立自主发展的状态。乌干达则完全相反,它是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主力国家之一,在制定和实施东非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的第五章,总结和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和成效。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制定、性质、目标、内容、实施等五方面(详见研究结论)。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主要是初步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内的组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运行体系均随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完善,区域一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话语体系初步形成;各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培训、工作坊、评估和认证活动规模逐渐扩大,频次逐渐增加;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国家和高校)的质量保障意识得到较大提升。论文的最后一章,总结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陆和次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权威性、约束力、财政能力等的强弱差距导致各组织机构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政策的实施;二是国别及其院校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三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完善面临着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和质量保障资金及来源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我国通过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和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等路径,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可分为大陆和次区域两个层次。具体而言,除南部非洲外,非洲大陆、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东部非洲、北部非洲均有各自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其中,大陆层次的政策表现出自上而下、跨越式的特点,而次区域的政策带有明显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发展的特征。第二,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具有较强的区域独立性,相互间联系很少,甚至可以说各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间无关联。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具有区域局限性,还有待通过政策实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影响力。第三,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一是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二是按政策性质,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可被划分为标准性政策和辅助性政策,其中标准性政策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辅助性政策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三是政策目标都具有基础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四是标准性政策内容具有一致性和全面性,辅助性政策内容具有多样性;五是政策实施路径上以评估为主,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政策实施范围具有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六是政策成效的系统化、数字化和意识化。第四,研究发现,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立足点,援助或与非洲合作的国家和组织并不多。德国是最活跃的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国家,与之比较,我国作为援助非洲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参与非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或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与我国已积累得丰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验不符。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我国应围绕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需求,尽快与非洲开展高教质量保障合作。

裴氏华(BUI THI HOA)[5](2019)在《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越南高等教育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困扰着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私立大学的出现使越南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所起色。尤其是各私立大学开始注重质量的投入和管理,以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培训目标的质量为发展重点,制定各种投入产出规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大大提升了越南高等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为题,选取阮必成大学、莲花大学、胡志明市科技大学和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这四所私立大学的375名管理干部和教师为调查对象,着重探究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力求找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教育实验提出可行方案,从而为解决越南尤其是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教育质量这一难题献计献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指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法梳理了世界各地私立高校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概述和发展情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框架的分析。首先定义了教育质量、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五种教育质量管理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整体观点、基础性规则、管理原则,以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质量管理模型的可行性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从评价结果可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胡志明市各所私立大学按照ISO 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标准、AUN&QA质量保障指标开展了多项培训质量管理活动,按教育部的标准制定自评价报告参加质量检定。但是仍然没有确定产出目标、标准、准则及在学校执行这些标准的条件,尚未为质量保障工作制定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第三章,分析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胡志明市私立教育系统中所存在的限制性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缺乏计划性的超量招生,尚未制定出产出标准及其实现的详细流程。同时,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这说明极有必要探讨出一套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来帮助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开展和改进。此外,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管理工作仍然偏向古板老套,即依靠国家各种通知、指示和规定,而这些文件大多都不再符合私立教育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有些私立大学不会主动通过AUN-QA、ISO、TQM等国际标准进行适当改革和为该校寻找新的出路。第四章,介绍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质量管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该实验以验证在私立大学开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就三种质量保障管理办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教育计划管理、教学活动管理、学习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等方面均有显着提升。第五章,提出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和实验结果,针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提出创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措施。对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充分肯定了建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在私立大学推行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慧迎[6](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王薇[7](2019)在《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建设标准是保障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媒介。然而,纵观我国建设工程领域,违背强制性标准、降低标准甚至不采纳标准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建设工程领域安全问题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都带来不小的损失。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面临着不断升级转型的趋势。传统建筑业向新型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将新技术、新工艺结合新材料与新设备不断地融合到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应用中,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将新涌现的推荐性标准不断的运用到施工过程中。有效采纳推荐性标准,是不断地改进以及优化施工过程,转变建筑建造方式、提升建筑品质以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持与保障,有助于促进建筑业的升级转型,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控制施工企业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和激励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是关系到建筑领域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标准、工程建设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动态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这一主题,深入剖析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的概念体系,为研究奠定基础。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的基本法律属性,参照施工企业标准采纳行为异化的动机,将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以及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对于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施工企业在成本考量、工期追赶等多因素影响下,存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因而会产生不按标准施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对于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存在着收益不确定性,施工企业不能很好地确定采纳推荐性标准的未来收益情况,因而会存在由于未来不确定性而采纳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两种情况,在定性分析两类标准采纳行为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分别构建博弈模型,阐明两类标准采纳行为中各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行为,为分析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的控制与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的激励奠定基础。在深入剖析工程建设标准采纳异化行为基础上,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架构,分别构建了施工企业基于经济理性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约束控制模型与基于不确定性的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激励优化模型。对施工企业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采取约束控制措施,在控制合约中加入激励、惩罚措施分析不同策略对其行为动向的影响,同时提出引入信息公开的方式以提高监管效率。对于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加入激励措施、监管措施以及公众监督进行各参数不同影响的分析,同时提出引入声誉机制以提高激励效果。为验证针对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构建的约束控制与激励优化模式具有有效性,引入元胞自动机的研究方法,对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和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进行仿真研究。参照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结合施工企业标准采纳行为构建仿真模型。对不同类别的标准,采用对比仿真的方法,分析不同参数模式下,施工企业的标准采纳行为动向。通过仿真,展示了施工企业标准采纳行为的演化动态,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施工企业行为动向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类别的标准,提出规范施工企业采纳行为的对策建议。

VAKHABOV JAMOLIDDIN[8](2017)在《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给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经济中心国家和独立体国家之一,对中国轻工业市场的需求量有巨大的前景。质量问题是当今世界所有企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纺织制造商良莠不齐,产品质量问题是亟待关注和考核的关键问题。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更是市场竞争的基础,对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对两国间的合作以及整个纺织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家中乌合资纺织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考察访问等方式,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质量管理方法,尝试分析该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不足与原因。针对中乌合资纺织企业的不足,本文结合中、乌两国的质量管理特点,提出了在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材料采购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售后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质量管理改进与体系构建的建议,并尝试对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这对今后合资纺织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探究提供借鉴。

孙莹[9](2012)在《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关税税率的日趋降低以及其他价格限制等方面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渐削弱使产品供应链更加多元化,这对整个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产品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标准及认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学者就标准与贸易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文献仅仅关注了进口国特殊标准造成的贸易壁垒效果。国际标准对贸易影响的效果是怎样的?对贸易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一致的令人满意的结论,而且鲜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国际标准。中国是采用IS09000标准认证数最多的国家。本文将以IS09000标准为代表研究国际质量标准对贸易的影响,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国际质量标准如何影响贸易发展?以IS09000标准为代表的国际质量标准对贸易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相关的实证研究是否支持理论层面上的推断?在理论方面,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IS0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在宏观层面经济背景下,IS09000标准可视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度存在,标准认证从某种意义上为国际经济交往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制度框架。IS09000标准通过产品质量信号显示机制、质量管理共同语言机制、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机制这三大机制对贸易形成影响。总的来说,该标准主要是通过缓解进出口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对贸易起到促进作用。本文还在拓展MQS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认证实施前后的国际市场均衡情况,结果显示IS09000标准认证的实施会提高消费者对进口产品质量的预期并提高国际市场交易量。产品替代率与IS0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拉动效应成正比,但消费者对产品真实质量的信息掌握程度与IS0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拉动效应成反比。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理论部分提出的围绕IS09000标准贸易效应的5个核心假说展开。首先,利用引力模型结合2008年36个经济体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出口国和进口国IS09000标准认证增加对贸易产生的影响,同时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效应方面的差异,将样本分为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组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组,进行了组间认证贸易效应的比较。其次,利用我国2001-2008年分行业数据研究IS09000标准认证贸易效应在行业间的差异。具体选取采矿采石业、食品饮料烟草、焦炭及精炼石油制品、纺织及纺织产品、皮革及皮革制品、木材及木制品、纸浆、纸及纸制品、化学品、化学制品及纤维、塑料橡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基础金属及金属制品、医药品、机械设备业和电子电气业这14个代表性行业。我们关注初级产品行业与制造业在IS09000标准认证贸易效应上的差异。最后,基于浙北101个纺织企业微观调研数据验证IS09000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鉴于认证中存在的自选性问题,即那些规模更大、拥有更多生产资源和更多出口的企业可能更容易弥补认证成本的投入而更倾向于认证。本文没有基于传统的回归模型来讨论认证的出口效应,而是对模型进行了平均效应处理。采用带协变量的双重差分法和核加权配对双重差分法(PSM-DID)对出口企业认证引起的出口量的平均增长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比较了短期(认证1年)和长期(认证3年)两个窗口期内IS09000标准认证贸易效应的差异。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国际质量标准对贸易的影响,为国际质量标准贸易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同时系统性研究了国别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的实际情况。特别地,将平均效应处理方法引入对微观层面标准贸易效应的研究。文章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IS09000标准认证在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普及实施都会促进贸易的增长,但是出口国IS09000标准认证实施的贸易拉动作用更大。第二,由于发展中国家交易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发展中国家通过IS09000标准认证实施较之发达国家对出口拉动的效应更明显。第三,制造业IS09000标准认证的出口拉动效应会比初级产品行业显着。第四,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IS09000标准认证的出口拉动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是非常明显的,其中短期的出口拉动效应更为显着。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质量标准实施的出口拉动效应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王晓红[10](2008)在《TBT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在国际贸易领域,配额限制和高关税已经成为历史,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下文均简称为TBT)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TBT的出现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口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繁多,技术要求也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TBT在客观上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质量差距;同时,TBT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方面的更高要求,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TBT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TBT、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已有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系统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同时对TBT的各种表现形式以及社会责任贸易壁垒的定义、分类、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贸易和质量管制两方面由表及里地揭示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贸易方面揭示了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数量、价格以及复合抑制机理;质量管制方面揭示了TBT本质上属于进口国政府实施的产品质量管制措施,通过博弈分析说明了技术创新在应对TBT的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在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扩散不断吸收并提高自己质量水平的同时,还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跨越TBT的目的。并对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进行阐述。进而在分别设计TBT水平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信息熵法,测算TBT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接着建立了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构模型,对结构模型做了详细解析,分别描述了TBT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和内部的影响。TBT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贸易环境和技术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并通过这种改变影响了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在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对TBT的模式以及优劣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应对TBT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使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运用欧盟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案例,对论文前面的理论研究部分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欧盟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以及对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并研究了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从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对TBT的策略:中小企业应实施标准化战略,并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设备进行规范的监督和检验,从而真正实现在技术层面上提高跨越国外TBT的能力;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之间以及在政府和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应对TBT的桥梁和纽带,构建服务市场;政府着重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对TBT提供政策环境的支持。本文对TBT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法规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6S管理模式在D5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6S管理模式概述
    2.1 6S管理模式的起源和发展
    2.2 6S管理模式的概述
    2.3 常用的6S管理方法
        2.3.1 目视管理
        2.3.2 红牌作战
        2.3.3 看板管理
    2.4 6S管理模式与相关管理体系
        2.4.1 6S管理模式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4.2 6S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5公司现场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D5公司现状
    3.2 D5公司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D5公司现场管理问题的成因
    3.4 公司现场实行6S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S管理模式在D5企业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4.1 制定D5企业6S管理准则
        4.1.1 D5企业6S管理目标
        4.1.2 D5企业6S管理原则
    4.2 方案实施的准备阶段
        4.2.1 成立领导小组
        4.2.2 明确推进流程
        4.2.3 制定考评体系
    4.3 研究每个目标的实施方案
        4.3.1 6S推广活动
        4.3.2 整理的推行
        4.3.3 整顿的推行
        4.3.4 清扫的推行
        4.3.5 清洁的推行
        4.3.6 素养的推行
        4.3.7 安全的推行
    4.4 研究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
        4.4.1 PDCA循环
        4.4.2 6S管理循环改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5企业推行6S管理的效益预期
    5.1 D5企业推行6S管理的阶段性评价
    5.2 D5企业6S管理的努力方向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2)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校
        (二)高校科研
        (三)高校科研质量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五)科研绩点制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五、创新之处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六、文献述评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一、五大发展理念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一)B大学简介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一)激励措施
        (二)督促举措
        (三)保障制度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卷编制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五)元科研绩点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卓越绩效模式在广东Z标签印制企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Z企业构建卓越绩效模式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Z企业构建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
    2.1 卓越绩效模式功能概述
    2.2 卓越绩效模式与ISO9000的比较优势
    2.3 Z企业构建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
第3章 Z企业的经营情况调查和存在问题
    3.1 经营情况调查
    3.2 存在问题
第4章 Z企业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
    4.1 企业概述的构建
    4.2 领导的构建
    4.3 战略的构建
    4.4 顾客与市场的构建
    4.5 资源的构建
    4.6 过程管理的构建
    4.7 测量、分析与改进的构建
第5章 Z企业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效果对比
    5.1 构建结果
    5.2 构建前后的效果对比
第6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1.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引起广泛关注
        2.非洲高等教育潜力挖掘中应注重质量保障
        3.非洲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非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5.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应有之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区域一体化
        1.区域化与一体化
        2.区域一体化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1.高等教育质量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2.关于非洲一体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的研究
        3.关于非洲一体化组织的研究
        4.关于非洲一体化内容的研究
        5.关于非洲一体化问题与挑战的研究
        (二)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研究
        2.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历程及进展的研究
        3.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组织机构和问题等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关于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
        2.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背景的研究
        3.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研究
        4.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研究
        5.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研究
        6.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方法、手段的研究
        (四)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研究
        1.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2.关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3.关于欧盟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4.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历史的研究
        5.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政策等的研究
        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质量保障的研究
        7.关于中西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8.关于东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9.关于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0.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对国别影响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一、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影响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各区域签署高等教育互认公约
        (二)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相继成立
        (三)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频繁
        1.欧洲建立起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增多
        3.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二、非洲经济发展亟需高等教育提供人力资源
        (一)非洲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水平低
        1.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增长持续性较好
        2.非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
        (二)非洲人力资源水平低且发展能力弱
        1.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低
        2.发展基础弱且高技能人才短缺
    三、非洲高等教育扩张及其私有化凸显质量问题
        (一)公立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能力有限
        (二)私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四、非洲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欠缺无法保障基本教学活动
        1.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
        2.师资匮乏且水平不足
        (二)学生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拉低办学效益
        1.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2.学生学科分布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称
        3.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剧增
        (三)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能力弱
        1.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2.大学科研人员比例低及科研能力弱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洲大陆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域外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
        1.教科文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概述
        2.推动非洲国家履行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公约
        3.委托泛非组织举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及系列研讨会
        4.支持深圳市政府启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计划”
        (二)欧洲有关组织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1.欧洲-非洲质量连接试点项目
        2.欧盟-非盟“调适非洲”项目
        3.欧盟协助非盟发起“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4.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
        5.德国通过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以技术性援助参与
    二、泛非组织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盟的相关政策
        1.提出指导性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2.组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机构
        3.制定非洲大陆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4.提出和推行“泛非高等教育质量分级机制”
        5.绘制《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研报告》
        6.开展质量保障咨询考察和机构审查活动
        7.开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培训课程
        8.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
        (二)非洲大学协会的相关政策
        1.《战略计划》中的一体化质量保障政策
        2.成立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协助非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三)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的远程教育一体化实践
        1.已有远程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意识暂未形成政策文本
        2.成立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
        (四)非洲教育发展协会的一体化意识及实践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洲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
        (二)委员会战略发展计划中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目标
        (三)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文凭互认与等值计划
        2.非洲传统药典与医学计划
        3.非洲国家咨询委员会计划
        4.高级教师选拔考试制度
        5.国际学术荣誉勋章计划
        (五)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院校自评与委员会评估和认证相结合的模式
        2.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东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二)建成东非高等教育区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实施“学术人员交流项目”
        2.启动“学术项目基准”
        3.制定并实施《东非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4.积极寻求资助伙伴促进科研和创新发展
        (五)东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高校自评结合政府外部评估和认证的模式
        2.支持成立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及敏感性”培训
        4.举办“学术-公-私伙伴关系及论坛和展览”
        5.组建学术主题集群
    三、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领导组织
        1.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2.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
        3.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二)无明确政策指导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实践
        1.制定并推进《教育与和培训协议》
        2.建立技术认证委员会
        3.举办南部非洲大学领导对话和能力建设工作坊
        4.组织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
    四、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阿拉伯大学协会等领导组织
        1.阿拉伯大学协会
        2.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
        (二)以提升阿拉伯高校质量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设立科学研究奖
        2.制定“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3.实施“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查研究”
        (五)北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以高校内部评估结合多元化外部审计为模式
        2.组织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会议
        3.举办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坊
        4.开展认证与评估能力培训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述
        (一)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简史
        (二)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总体情况
        1.在国家层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2.在国家层次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二、案例研究:埃塞俄比亚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埃塞俄比亚教育改革及现行学制
        3.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的质量
        4.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
        (二)“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教育部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高等教育质量相关保障局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者——高校
        (三)以高校内部审计和政府质量审计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以6点分制量化
        (五)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办公室的设立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缺乏自主权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业性不足
        3.公立高校质量保障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案例研究:乌干达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乌干达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乌干达现行学制
        3.乌干达高等教育的质量
        4.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与变革
        (二)“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与实践者——高校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协调者——乌干达大学质量保障论坛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支持者——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三)以高校质量控制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外部审核认证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分级设计
        (五)年度高等教育学历与资格评估和认证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1.质量审计周期过长
        2.质量保障的经费不足
        3.私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可持续性差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与成效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
        (一)政策制定的特点
        1.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
        2.政策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
        (二)政策性质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的参考性
        2.辅助性政策的实践性
        (三)政策目标的特点
        1.目标设置强调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2.目标注重发展性
        3.目标带有区域差异性
        (四)政策内容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2.辅助性政策内容的多样性及其同质性
        (五)政策实施的特点
        1.以内外部结合的评估为根本路径
        2.以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助路径
        3.政策实施范围的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
    二、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
        (一)初步建立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政策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可数字化呈现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保障意识增强
第六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问题、原因及中非合作建议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各层次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的矛盾与冲突
        1.泛非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和财政能力弱
        2.次区域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及与国别、院校联系强
        3.国别和院校间高教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客观条件普遍不足
        1.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
        2.质量保障资金及其来源不足
    二、关于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的建议
        (一)中国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
        1.中国在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2.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是中非合作的新机遇
        (二)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
        1.签署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备忘录
        2.加快中非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进程
        3.增进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交流与互动
        (三)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
        1.举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研讨会
        2.组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培训班
        (四)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
        1.建立中-非联合评估认证机制
        2.实施非洲高校质量保障信息化试点工程
        3.对非援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专家
        (五)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
        1.延续教科文组织深圳基金项目
        2.推进世界银行“非洲高教卓越中心”科研质量保障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非盟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3 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与项目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4 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教委员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5 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6 阿拉伯大学协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7 埃塞俄比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8 乌干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越南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五、逻辑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 论文的论点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一、教育质量与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一) 教育质量
        (二) 质量管理
        (三) 教育质量管理
        (四) 全面质量管理(TQM)
        (五) 私立大学质量管理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 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 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三) 全面质量管理模型(TQM)
        (四) 在高等学校开展TQM概念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原则
        (五) 按TQM观点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作用
    三、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 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特点
        (二) 基于TQM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一) 越南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二) 胡志明市各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
        (一) 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HUFLIT)
        (二) 莲花大学
        (三) 胡志明市科技大学(HUTECH)
        (四) 阮必成大学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
        (一) 培训管理
        (二) 管理
        (三) 学生管理
        (四) 质量保障条件管理
    四、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的整体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
        (一) 领导队伍
        (二) 学校
        (三) 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的特点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培训课程设置现状
        (二) 教师队伍质量管理现状
        (三) 其他的问题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关于教师的问题
        (二) 关于学生的问题
        (三) 关于培养计划的问题
        (四) 其他问题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实验
    一、阮必成大学开展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若干办法实验
        (一) 实验目标
        (二) 实验内容
        (三) 各种办法组织实施的方式
        (四) 实验结果采集和处理
    二、对阮必成大学进行教育质量管理若干办法实验后的评价
        (一) 关于教育计划、内容管理
        (二) 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动管理
        (三) 学习、锻炼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的原则
        (一) 可行性
        (二) 继承性
        (三) 有效性
        (四) 同步性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一) 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
    三、对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体系的评价
        (一)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样本
        (二)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三) 对各类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系列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四、建议
        (一) 对各所私立大学
        (二) 对教育与培训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表样式
    附录2: AUN的指标
    附录3: 私立大学教育领域内政府管理文件体系的统计
    附录4: ISO与TQM对比表
    附录5: 阮必成大学的考察票样式
    附录6: 大学生协助服务质量管理
后记

(6)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开放
        (二)教育资源
        (三)开放教育资源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五)文献评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一、慕课的产生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标准相关研究综述
        1.3.2 标准采纳的相关研究
        1.3.3 工程建设标准领域的研究现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的研究基础
    2.1 概念体系及研究边界
        2.1.1 工程建设标准的概念体系
        2.1.2 标准采纳行为的概念体系
        2.1.3 逻辑起点与研究边界
    2.2 基础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动态博弈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存在的问题及动力机制
        2.3.1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存在的问题
        2.3.2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问题产生的原因
        2.3.3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动因
    2.4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解析
        2.4.1 嵌入经济理性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分析
        2.4.2 嵌入不确定性的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分析
        2.4.3 标准采纳异化行为发生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约束条件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
    3.1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解析
        3.1.1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相关主体
        3.1.2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过程
        3.1.3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存在的问题
    3.2 嵌入经济理性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模型
        3.2.1 施工企业间采纳行为演化博弈模型
        3.2.2 监管部门和施工企业间采纳行为博弈模型
    3.3 约束条件下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合约设计
        3.3.1 研究的基本假设
        3.3.2 对称信息下标准采纳行为合约
        3.3.3 不对称信息下标准采纳行为合约
        3.3.4 完善监督机制的标准采纳行为控制合约
        3.3.5 基于信息公开的监管效率提升模型
    3.4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模式设计
        3.4.1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机理
        3.4.2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过程
        3.4.3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激励条件的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优化
    4.1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解析
        4.1.1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内涵
        4.1.2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两阶段模型
        4.1.3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存在的问题
    4.2 嵌入不确定性的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模型
        4.2.1 同级施工企业横向羊群行为模型
        4.2.2 非契约约束下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合约
        4.2.3 契约约束下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合约
    4.3 激励条件下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优化合约设计
        4.3.1 多任务标准采纳行为激励优化合约
        4.3.2 竞争关系标准采纳行为激励优化合约
    4.4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优化模式设计
        4.4.1 推荐性标准发展需求规律
        4.4.2 推荐性标准的重新定位
        4.4.3 推荐性标准向团体标准发展
        4.4.4 基于声誉理论的激励效率提升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仿真与策略研究
    5.1 施工企业标准采纳行为CA仿真
        5.1.1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
        5.1.2 元胞自动机的现实应用
    5.2 基于约束条件下的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控制仿真
        5.2.1 仿真模型构建
        5.2.2 模拟仿真实验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2.4 案例分析-《施工扬尘治理标准》
    5.3 基于激励条件下的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优化仿真
        5.3.1 仿真模型构建
        5.3.2 模拟仿真实验
        5.3.3 仿真结果分析
        5.3.4 案例分析-《绿色施工导则》
    5.4 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控制与优化策略
        5.4.1 强制性标准采纳行为的控制策略
        5.4.2 推荐性标准采纳行为的优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乌兹别克斯坦国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质量管理理论
    2.2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
    2.3 ISO9000系列
    2.4 质量管理能力及评价方法
第3章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 问卷调查分析
        3.2.1 问卷调查
        3.2.2 统计整理数据与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特点研究
    4.1 中国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4.2 乌国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特点
    4.3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管理的融合及特点分析
        4.3.1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的融合
        4.3.2 管理融合的特点分析
第5章 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5.1 中乌纺织企业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制定
        5.1.1 质量方针的制定
        5.1.2 质量目标的制定
    5.2 中乌纺织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5.3 材料采购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5.4 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5.5 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5.6 售后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5.7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第6章 中乌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措施
    6.1 组织机构的设立
    6.2 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
    6.3 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
    6.4 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6.5 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的构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9)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及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国际标准与贸易
    2.1 标准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际标准对贸易影响的机制分析
    2.3 国际标准对贸易影响的实证检验
    2.4 简要评论
3 ISO9000标准认证的概述
    3.1 ISO9000标准产生及发展
    3.2 ISO9000标准认证过程
    3.3 ISO9000标准认证普及实施
    3.4 小结
4 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理论分析
    4.1 ISO9000标准认证贸易效应的机制阐述
    4.2 ISO9000标准认证贸易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
    4.3 小结
5 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实证研究
    5.1 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影响及国别差异分析
    5.2 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影响的行业差异分析
    5.3 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影响的时效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TBT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目的
        1.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TBT 的研究现状
        1.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
        1.2.3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新贸易壁垒表现形式
    2.1 主要相关理论基础
        2.1.1 贸易保护理论
        2.1.2 技术差距理论
        2.1.3 技术扩散理论
        2.1.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2.1.5 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2.1.6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7 循环经济理论
        2.1.8 博弈理论
    2.2 新贸易壁垒表现形式
        2.2.1 TBT 表现形式
        2.2.2 社会责任贸易壁垒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3.1 基于贸易的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分析
        3.1.1 数量作用
        3.1.2 价格作用
        3.1.3 复合作用
    3.2 基于质量管制的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分析
        3.2.1 基于产品质量差异的博弈分析
        3.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改进过程分析
    3.3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的效应分析
        3.3.1 影响的正效应
        3.3.2 影响的负效应
        3.3.3 影响的综合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BT 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关联分析
    4.1 TBT 水平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指标的内涵
    4.2 TBT 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灰色关联模型建立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4.2.2 权重系数的确定
    4.3 TBT 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灰色关联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4.3.1 评价指标数值计算
        4.3.2 基于信息熵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模型的应用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结构模型
    5.1 结构模型前提条件
        5.1.1 TBT 的特殊性
        5.1.2 TBT 的科学性
        5.1.3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2 结构模型建立
    5.3 结构模型解析
        5.3.1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构模型解析
        5.3.2 TBT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影响的结构模型解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对TBT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6.1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6.1.1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6.1.2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劣势分析
        6.1.3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
    6.2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运行模式
    6.3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管理机制
        6.3.1 政府机构管理机制
        6.3.2 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机制
        6.3.3 行业协会管理机制
    6.4 应对TBT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建
        6.4.1 技术标准体系
        6.4.2 TBT 预警体系
        6.4.3 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6.4.4 财政支持体系
        6.4.5 税收支持体系
        6.4.6 金融支持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
    7.1 背景介绍
        7.1.1 温州打火机行业
        7.1.2 欧盟CR 法案
    7.2 欧盟CR 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7.2.1 欧盟CR 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7.2.2 欧盟CR 法案对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模型
    7.3 温州打火机行业技术创新应对欧盟CR 法案的措施
        7.3.1 企业应对措施
        7.3.2 行业协会应对措施
        7.3.3 政府应对措施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对TBT 策略
    8.1 中小企业层面的策略
        8.1.1 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
        8.1.2 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标准化战略
        8.1.3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8.1.4 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管理
        8.1.5 倡导绿色创新
    8.2 行业协会层面的策略
        8.2.1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交流
        8.2.2 完善与国外相关组织的谈判机制
        8.2.3 建立应对TBT 的行业预警机制
        8.2.4 健全和完善各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8.2.5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8.2.6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行业内技术联盟
        8.2.7 完善行业协会职能
    8.3 政府层面的策略
        8.3.1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谈判
        8.3.2 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TBT 信息提供机制
        8.3.3 实施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绿化战略
        8.3.4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8.3.5 健全技术法规体系
        8.3.6 健全质量认证的监督体系和服务体系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6S管理模式在D5企业的应用研究[D]. 王钟笛.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2]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3]卓越绩效模式在广东Z标签印制企业的应用研究[D]. 陈伟杰. 长江大学, 2020(02)
  • [4]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D]. 李佳宇.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5]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裴氏华(BUI THI HOA).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工程建设标准采纳行为研究[D]. 王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8]中乌合资纺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VAKHABOV JAMOLIDDIN. 兰州理工大学, 2017(03)
  • [9]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研究[D]. 孙莹. 浙江大学, 2012(08)
  • [10]TBT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 王晓红.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贯彻ISO9000国际标准:新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