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寒地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一、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孙滨,周继华,闫影,白建江,王凯,吴书俊,曹黎明,高益[1](2021)在《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文中指出为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经多年探索,围绕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通过适合绿色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优质稻品种引育、绿色生产模式应用、种养结合、清洁化栽培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稻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品牌化建设等途径,形成了集优质稻品种、品牌和绿色生产、产业化开发为一体的可复制、推广的优质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模式,在上海市崇明、青浦、松江、奉贤等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张康洁[2](2021)在《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农业综合产能快速提升。与此同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严峻的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农产品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引导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农户绿色生产实施程度并不高。产业组织模式作为联结农户与产业组织间关系的利益分享方式,可通过引导、规制等多种途径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有可能成为改善农业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农户如何做出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不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如何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绿色生产如何进一步影响农户收入?深入开展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益借鉴。论文以稻农为研究对象,以湖北、安徽、黑龙江和吉林四省1487户调查数据和多案例资料为基础支撑,以稻农减肥减药的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主题,将绿色生产行为界定为对商品有机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病虫农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采纳行为,通过建立“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绿色生产行为—收入效应”系统分析框架,探究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机制及其对收入的影响。首先,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探究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决策,并阐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对绿色生产作用过程。其次,遵循“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行为”分析思路,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索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用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作用程度及差异;基于多元处理效应和Ordered Logit模型,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进一步揭示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OLS模型、无条件分位数回归(UQR)探究稻农进行绿色生产的收入效应,以及绿色生产采纳度对稻农收入的影响及其异质性。最后,从产业组织角度,采用案例分析,从实践层面剖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的驱动成效和保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为应对水稻生产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挑战,绿色化、精准化和组织化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水稻种植面积、参加水稻技术培训次数、信息获取难易程度等交易特征和周围有水稻合作社、周围有稻米加工企业等市场环境是影响稻农选择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重要因素,且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主要通过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对稻农绿色生产发挥作用。第三,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存在内部差异性;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既可以直接驱动稻农实施绿色生产,还可以通过强化绿色认知实现间接驱动,政府宣传对稻农绿色认知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实施绿色生产会促进稻农增收,在反事实假设下,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未实施,其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低9.2%;未实施绿色生产的稻农若实施,单位面积水稻收入要高107.7%;绿色生产采纳度对水稻收入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且对低收入稻农的增收效果优于高收入稻农;因此,实施绿色生产不仅能提高稻农收益,还有利于缓解稻农内部收入差距。第五,利益联结、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外部资源整合是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据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二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三是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四是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王文婷[3](2021)在《沿江地区温光要素对优质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沿江稻区是江苏省主要稻作区之一。为实现本地区稻作温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水稻品种高产和优质的充分挖掘,针对本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优良食味软米新品种,开展温光要素对不同熟期类型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阐明不同类型品种高产优质所需的温光特性和温光要素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机制,进而对沿江地区不同类型品种高产优质相协同所需的适宜温光条件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对保障本地区水稻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试验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2017-2018年在江苏省扬州市选择具有代表性三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中熟中粳软米品种:南粳2728、南粳505;迟熟中粳软米品种:南粳9108、福粳1606;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武运粳80、丰粳 3227),通过不同栽培期(5/10、5/17、5/24、5/31、6/7、6/14、6/21)设置 7种不同全生育进程温光要素处理进行研究,系统比较分析不同温光条件下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随栽培期的推迟,不同类型品种的抽穗与成熟期均呈不同程度的推迟,播种至抽穗期大幅缩短,最终导致全生育期缩短。水稻生长季中温度指标(日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间温度、夜间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光照指标(日均辐射量、累计辐射量)在年度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降雨量与湿度指标在年度间变化不一。随栽培期的推迟,三种类型品种播种至抽穗期日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而抽穗至成熟及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播种至抽穗期有效积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抽穗至成熟及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呈下降趋势。三种类型品种日均辐射量随栽培期推迟在播种至抽穗期无明显规律,抽穗至成熟及全生育期呈降低趋势;播种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累积辐射量随栽培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2)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及平均温度降低,中熟中粳软米、迟熟中粳软米、迟熟中粳常规米和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在S7处理下产量较S1处理分别下降22.99%、31.36%、31.07%;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栽培期的推迟使播种至抽穗期温度上升,降低了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温的降低又使结实率显着下降,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的下降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温光要素与产量及其构成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有效积温、平均温度等温度指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累积辐射。不同类型品种获得相对高产(>7个栽培期产量的均值)时温度指标为,中熟中粳软米品种播种至抽穗期有效积温为1542.4-1601.1℃、平均温度为27.3-28.1℃;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688.6-830.0℃、平均温度为22.8-25.1℃;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为2288.5-2412.5℃、平均温度为26.0-26.5℃。迟熟中粳软米品种播种至抽穗期有效积温为1634.1-1688.6℃、平均温度为27.4-28.0℃;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635.9-785.8℃、平均温度为21.6-24.0℃;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为2265.6-2476.6℃、平均温度为25.6-26.2℃,迟熟中粳软米和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相对高产的温度指标一致。(3)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显着影响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抽穗至成熟期温度降低,中熟中粳软米、迟熟中粳软米和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S2-S7处理下较S1处理分别提高 0.70%-4.55%、0.29%-6.78%、0.31%-10.54%;垩白度分别降低 2.42%-63.18%、7.65%-54.06%、5.20%-55.80%,说明抽穗至成熟期温度降低有利于稻米的加工与外观品质的提升。不同类型品种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均达优质稻谷中粳稻谷2级标准时,中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555.4-830.0℃,平均温度为19.9-25.1℃。迟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510.9-785.8℃,平均温度为19.1-24.0℃。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与迟熟中粳软米品种温度特点一致。外观品质(垩白度)能达到优质稻谷中粳稻谷3级标准时,中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555.4-629.6℃、平均温度为19.9-21.6℃;迟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510.9-584.8℃、平均温度为19.1-20.5℃;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504.1-641.7℃、平均温度为 19.2-21.5℃。(4)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显着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抽穗至成熟期温度降低,中熟中粳软米、迟熟中粳软米和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的米饭硬度在S2-S7处理下较S1处理分别提高 1.59%-29.51%、1.64%-21.82%、2.99%-23.44%;米饭黏度分别降低 1.54%-34.18%、1.23%-28.40%、1.64%-40.98%;米饭食味值分别下降 1.32%-19.72%、1.33%-17.72%、2.82%-27.54%。不同类型品种相对高食味(>7个栽培期食味值的均值)的抽穗至成熟期温度指标分别为,中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687.9-830.0℃,平均温度为22.8-25.1℃;迟熟中粳软米品种抽穗至成熟期有效积温为638.6-785.8℃,平均温度为21.6-24.0℃,迟熟中粳软米和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相对高食味的温度特点一致。(5)抽穗至成熟期温度降低,使籽粒中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早播条件下(5/10)的温度有利于总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积累,抑制直链淀粉的合成。抽穗至成熟期温度降低,使主茎穗和分蘖穗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稻米的食味品质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早播条件下的温光主要是通过促进水稻分蘖“健康”的早发来改善分蘖穗的淀粉糊化特性与食味品质,从而提高水稻群体的食味品质。综上所述,温度指标(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指标。迟熟中粳软米与迟熟中粳常规米品种相对高产与相对高食味的温度指标较为一致,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熟品种在沿江地区相对高产高食味的温度指标为,中熟中粳品种高产优质协同的关键生育期阶段抽穗至成熟适宜日均温度为22.5-25.6℃,最佳日均温为24.6-25.6℃;抽穗期适宜均温26.2-31.4℃;最佳均温27.5-31.4℃。迟熟中粳品种高产优质协同抽穗至成熟适宜均温为21.4-24.4℃,最佳均温23.6-24.4℃;抽穗期适宜均温26.2-30.8℃,最佳均温26.3-29.8℃。光照指标(总辐射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次要指标,沿江地区水稻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较高总辐射量,利于高产优质的形成。中熟中粳品种高产优质协同的理论适宜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为5/10-5/24、8/10-8/20、10/5-10/14;迟熟中粳品种高产优质协同的理论适宜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为5/10-5/20、8/15-8/23、10/9-10/19。在以上栽培期条件下,越早产量越高,品质越好;但越迟,越有利于避开抽穗期高温危害的风险。迟熟中粳在该地区产量与品质潜力更优,迟熟中粳品种更为适宜在此地区种植。

余艳锋,余永琦,尹建华,刘玉生[4](2021)在《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角度进行推动,促进南方稻区早稻可持续发展。

樊剑波[5](2020)在《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查阅张家港市相关资料,同时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布置多个研究点位,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寻找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成功如下: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张家港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历年水稻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自2011年张家港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起,以每年2.75万亩的平均速度递增,至2019年,完成全市24.7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全覆盖全市水稻种植田块。其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南粳5055和武运粳30三种晚熟优质品种。近几年,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飞速发展,种植面积连年上升,由最初的218亩上升到如今的2680亩,上涨了 12.3倍。全市共有32个稻米品牌,其中一般稻米品牌为25个,占78%,而绿色稻米品牌只有2个,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潜力巨大,优质稻米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2)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3)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4)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5)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6)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7)高素质农民缺失3、提出的相应对策与措施(1)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每年从江苏省优质种源科研院所引进2-3个新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筛选,形成优质稻米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建设本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支持机制及技术支持保障,引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粮食优质生产,促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达到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3)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市级层面加大高端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购买,推进全市乡村振兴。(4)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先农田租赁、优先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种植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要鼓励和支持其仓储、加工等设施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种粮户多元化发展。(5)引进国际先进的低温烘干、冷链储存、小包装稻米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张家港大米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从而保障了大米加工的质量。(6)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张家港市要深入挖掘大米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之路,为国内外消费者推出优质、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张家港大米。(7)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训,学习、更新自身技术储备,掌握最新水稻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8)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与销售方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

王海荣[6](2020)在《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我国水稻生产大省之一,稻米产业地位突出。由于长期注重高产育种,忽视稻米品质改善,造成江苏大米普遍口感不佳,一直处于市场低端水平。2019年4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2年)》,明确将稻米产业打造为江苏八大“千亿级”特色产业之一,这为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研究归纳分析了影响江苏稻米产业发展的六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江苏优质米品牌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具体结果及建议如下:1、江苏水稻种植面积及区域分布 江苏水稻面积能维持在3300万亩左右,其中粳稻占85%以上,但最近两年面积有所下降,籼稻面积有所上升;粳稻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为主,分布分布在苏中和苏北各市县;籼稻主要在淮安、宿迁和徐州种植,总面积在不同年度间变幅较大,2018年面积最大,为438万亩。江苏主要企事业单位水稻育种现状:2018-2019年全省参加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的单位至少有85家;常规粳稻育种实力较强,近10多年的常规粳稻品种基本是省内单位育成的,但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的单位较少。近年优质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情况:2008-2019年间审定的优质一级、二级品种比例较低,尤其是优质一级,总计只有6个,占比不足3%,籼稻品种中更是没有到达优质一级的,表明全省优质稻育种能力有待提高;2013年后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呈现连续下滑态势,取而代之的是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推广面积大幅上升,甚至出现稻米加工企业加价收购现象,表明稻米市场更加追求优良食味大米。2、江苏稻米加工企业情况 截止2017年,全省登记在册的主要从事稻米加工销售的企业至少有1118家,另结合2019年江苏农业龙头企业网信息,认为全省中大型稻米企业有105家,其中多数位于苏中和苏北,尤以淮安、宿迁和盐城最多;各龙头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稻米加工和仓储能力。主要稻米品牌建设情况:全省现有大米品牌总体可归纳为3大类型,即基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区域大米品牌、企业品牌、基于品种名和栽培技术等标志信息的大米品牌;总体而言,品牌数目繁多,大品牌或知名品牌少;淮安拥有的大米品牌数最多。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相关的软实力上,江苏优势明显,拥有在国内从事水稻生产加工相关的高水平院校3所,可以为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原动力,是国内其他省市难以媲美的。此外,江苏地理区位好,周边消费市场及物流优势明显,适宜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3、根据以上结果,讨论认为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仍存在3个问题,即:优质籼稻的规划种植区偏小,建议在苏北中熟中粳区增加优质籼稻区规划;外观和食味俱佳的优质稻品种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未得到较好重视,建议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加大该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稻米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缺乏政策引导,建议从地方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导。在优质名牌打造上,建议从“政府引导,制定产业规划布局和市场推广目标;科技引领,加快多性状优质品种及特色品种的研发;加快规模经营和加强品牌创建;强化多领域融合发展”这五个方面打造和提升苏米品牌,促进江苏优质米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宣传部[7](2012)在《寒地禁区稻花香——记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文中研究表明徐一戎先生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终身不退休研究员,我国北方水稻科学技术协会荣誉理事长。现任省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八一农垦大学兼职教授、省水稻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1924年出生于辽宁北镇,毕业于原奉天农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农学院,1951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任农业技术员、副场长、总农艺师等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徐一戎先生两次荣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高雷[8](2011)在《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要素投入视角》文中指出粮食问题与国家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一些国家投入大量的粮食生产生物燃料,造成全球粮食需求逐渐增长,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粮食供需紧平衡现象。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在世界粮食安全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农业政策关键目标。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口粮”自给的重要保证。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且水资源短缺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还较弱,水稻生产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危险。这些外在因素主要是通过内化到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上影响水稻产量,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本研究以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要素投入角度研究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首先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要素投入主要分为技术、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角度我们选择了分析水稻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对品种采纳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计量分析;劳动力投入研究我们选择分析水稻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各主要关键节点所投入的家庭自有劳动力的数量,对水稻种植户劳动力投入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资金投入我们选择了分析水稻种植户是否进行固定生产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规模的多少,并对固定生产性投资发生可能性和生产性投资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这三方面,运用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研究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技术条件下,考虑到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的替代效应,农户增加劳动力投入对水稻亩产量影响为负值;水稻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决策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问题识别、需要和欲望、信息搜寻与技术评价、选择与采纳、采纳后感受及其下一轮决策,优质水稻品种采纳在决策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水稻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外部主要受农村文化和价值观念、农户所处的社会阶层、农村基层组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影响,内部主要受农户的文化素质、农户自身对新技术的态度的影响;教育年限、水稻种植规模、亩产量、是否外出务工、是否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对水稻种植户采纳优质水稻品种影响显着正相关,家庭房屋价值对水稻种植户采纳优质水稻品种影响显着负相关;投入来说,地块细碎化程度、地块平均离家距离、家庭年收入结构对农户亩均劳动力影响显着正相关,家庭平均教育水平、农户家庭人均种植水稻面积、家庭是否拥有大型生产器械对农户亩均劳动力影响显着负相关;家庭规模、家庭平均教育水平、耕地面积、家庭经营收入、稻米最低收购价格期望度对水稻种植户是否发生固定生产性资金投入影响显着正相关,非农就业比例、信贷水平对水稻种植户是否发生固定生产性资金投入影响显着负相关;家庭规模、非农就业比例、耕地面积、家庭经营收入、信贷水平、稻米最低收购价格期望度对水稻种植户生产性投资规模影响显着正相关,家庭平均教育水平、家庭住房价值、是否发生灾害对对水稻种植户生产性投资影响显着负相关。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广泛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教育水平;二是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水稻种植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推动水稻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研究,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四是加大水稻生产支持保护力度,提高稻米最低收购价格;五是促进水稻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创造劳动力转移就业条件,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六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水稻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供给。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老科协[9](2011)在《中国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徐一戎是农垦科学院学委会副主任、八一农大兼职教授、省水稻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全国

李洪林[10](2010)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具有种植优质水稻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含量的技术优势和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水稻生产和深加工初具规模。目前在我国粮油市场上的米、面、油三大支柱产品中,米业发展仍显相对滞后,集中体现为企业规模小、名优品牌少、市场开发程度低。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优质水稻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水稻生产加工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建三江垦区优质水稻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三江垦区优质水稻产业化的一系列对策,对建三江垦区乃至全省、全国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在我国粮油市场上的米、面、油三大支柱产品中,米业发展仍显相对滞后,集中体现为企业规模小、名优品牌少、市场开发程度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在今年三月一日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以栽培全国最好的粳稻,生产全国最优质的大米,为国家粮食生产做最大贡献为己任",实施打造"中国绿色米都"战略,整合米业产业资源,组建风险共担的建三江米业集团公司,走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发展新路子。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增加水稻总产和适应人民消费需求,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加工提高稻米产品附加值,才能真正带动农户增收,才能使具有"绿色米都"之称的农垦建三江的品牌稻米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稻米产业应创立以优质稻米产品为主导,走品牌、市场、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加快产业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步伐,加快产业链的建设速度,这是一条推动稻米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农垦建三江的稻米产业的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发展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对策。

二、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到品牌创制
    1.1 优质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1.2 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1.3 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4 地产优质稻米品牌化及产业发展
2 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化模式
    2.1 以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为主体的松江大米全产业链模式
    2.2 销售多元化的崇明绿色优质米全产业链模式
    2.3 合作社订单生产主导的奉贤金丰裕稻米全产业链模式
    2.4 “蛙稻米”绿色有机生态种养全产业链模式
3 与融媒体技术结合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的创新
    3.1 松江大米营销模式
    3.2 新弘农业营销模式
        (1)基地+会员模式。
        (2)社区+机构订单模式。
        (3)基地+社区直供模式。
    3.3 上实农业营销模式
        (1)现场销售。
        (2)电商平台。
        (3)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3.4 奉贤大米营销模式
    3.5 蛙稻米营销模式
4 项目实施所取得的良好效益
    4.1 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4.3 生态效益

(2)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绿色发展是适应生产端和消费端变化的客观要求
        1.1.2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
        1.1.3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
        1.1.4 合理的产业组织模式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绿色生产行为研究
        1.3.2 产业组织模式与绿色生产行为
        1.3.3 绿色生产行为、产业组织模式与收入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1.5.1 数据来源
        1.5.2 样本情况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稻农
        2.1.2 产业组织模式
        2.1.3 绿色生产技术
        2.1.4 绿色生产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2.4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解构的总体逻辑
        2.3.2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解构过程
        2.3.3 产业组织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框架的建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新趋势
    3.1 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3.1.1 种植情况
        3.1.2 化肥农药投入情况
        3.1.3 成本收益情况
        3.1.4 产业组织发展情况
    3.2 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3.2.1 水稻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3.2.2 新型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有限,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率较低
        3.2.3 产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农户组织化参与度较低
        3.2.4 受粮价“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农户增收乏力
    3.3 水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3.3.1 绿色化
        3.3.2 精准化
        3.3.3 组织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其制度安排
    4.1 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4.1.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1.2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1.3 研究方法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5 稳健性检验
        4.1.6 结论与启示
    4.2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分析
        4.2.1 事前控制
        4.2.2 过程控制
        4.2.3 结果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
    5.1 产业组织模式对不同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5.1.1 理论分析框架
        5.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1.4 模型构建
        5.1.5 实证分析
    5.2 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5.2.1 理论分析框架
        5.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5.2.4 研究方法
        5.2.5 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分析
    6.1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6.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6.3 研究方法
        6.3.1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6.3.2 OLS回归模型
        6.3.3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
    6.4 结果及分析
        6.4.1 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6.4.2 绿色生产对稻农收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绿色生产的驱动机制:基于案例分析
    7.1 探讨的关键问题
    7.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7.2.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7.2.2 案例选择的依据
    7.3 案例概况与分析
        7.3.1 案例概况
        7.3.2 案例分析: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
    7.4 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驱动成效的保障
        7.4.1 注重与稻农的利益联结
        7.4.2 注重对稻农生产过程的控制
        7.4.3 注重整合外部资源强化产业组织模式稳定性
    7.5 基于多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再检视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稻农参与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
        8.2.2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稻农实施绿色生产
        8.2.3 多角度提升稻农绿色生产采纳度,全方位助推水稻收入稳步增长
        8.2.4 破除产业组织与稻农的联结障碍,强化双方合作基础与制度保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水稻种植户绿色生产与产业组织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3)沿江地区温光要素对优质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和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项的依据和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温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2 光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3 淀粉理化特性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机制
        1.2.4 沿江稻区温光特性与水稻品种分布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栽培期下水稻全生育温光要素的差异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沿江地区稻季气象指标特征
        2.3.2 栽培期处理对粳稻关键生育期及生育阶段天数的影响
        2.3.3 不同栽培期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温光差异
    2.4 讨论
        2.4.1 栽培期处理对粳稻生育期的影响
        2.4.2 关键生育期温光要素对栽培期处理的响应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温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3.2.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3.2 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关键生育阶段温光要素的相关性
    3.4 讨论
        3.4.1 温光要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4.2 水稻高产形成的温度指标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温光要素对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4.2.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温光要素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4.3.2 温光要素对外观品质的影响
    4.4 讨论
        4.4.1 温光要素对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4.4.2 加工及外观品质较优的温光特征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温光要素对稻米蒸煮食味特性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5.2.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营养品质对温光要素的响应
        5.3.2 米粉RVA谱特征值对温光要素的响应
        5.3.3 温光要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5.4 讨论
        5.4.1 温光要素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5.4.2 水稻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温光特征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机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6.2.2 试验设计
        6.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6.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温光条件下灌浆期温度的差异
        6.3.2 不同灌浆期温度条件下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及总淀粉的积累动态
        6.3.3 不同灌浆期温度条件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6.3.4 不同灌浆期温度条件下淀粉颗粒分布的差异
    6.4 讨论
        6.4.1 不同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淀粉积累及酶活性的影响
        6.4.2 不同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主茎穗和分蘖穗稻米品质的调控效应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7.2.2 试验设计
        7.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7.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加工品质的影响
        7.3.2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外观品质的影响
        7.3.3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食味品质的影响
        7.3.4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的影响
        7.3.5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淀粉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7.3.6 不同温光处理对优质粳稻主茎穗和分蘖穗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7.4 讨论
        7.4.1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主茎穗和分蘖穗淀粉结构特性的影响
        7.4.2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主茎穗和分蘖穗淀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构性的影响
    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水稻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8.1 水稻产量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8.1.1 水稻优质高产协同的综合评价系统的构成
        8.1.2 判断矩阵与一致性检验
        8.1.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8.2 综合评价结果
        8.2.1 水稻产量与品质的综合评分
        8.2.2 综合评分与不同生育阶段温光的相关性
        8.2.3 优质高产协同的关键栽培期均温指标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1.1 不同栽培期下水稻生育期与温光要素特征
        9.1.2 温光要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9.1.3 温光要素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9.1.4 高产优质协同的栽培期
        9.1.5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淀粉合成及主茎穗分蘖穗稻米品质的影响
    9.2 讨论
        9.2.1 温光要素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机制
        9.2.2 沿江地区水稻优质高产协同的温度特点及适宜的栽培期
    9.3 创新点
    9.4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低质低效成为影响早稻持续稳定发展的主因素
2 实现早稻“提质增效”的技术创新
    2.1“优质晚稻早种”模式
        2.1.1优质晚稻早种—连种
        2.1.2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
    2.2 典型案例
        2.2.1 龙头企业+“优质晚稻早种—连种”带动模式
        2.2.2 地方农技部门+“优质晚稻早种—连种”带动模式
        2.2.3 地方农技部门+“优质晚稻早种—再生稻”带动模式
3“优质晚稻早种”模式推广的困难与挑战
    3.1 缺乏适用品种
    3.2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
    3.3 缺乏配套设施服务
    3.4 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
4“优质晚稻早种”模式推广建议
    4.1 加大优质稻育种支持力度,确保品种优质
    4.2 加快“优质晚稻早种”高效模式集成示范推广,以点扩面提速
    4.3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缓解季节矛盾
    4.4 引导龙头企业推进订单农业,提高产业效益

(5)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1.1.1 世界谷物生产变化格局
        1.1.1.1 世界谷物产量变化
        1.1.1.2 世界稻米消费现状
        1.1.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1.1.3 高端稻米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2.1 水稻分布情况
        1.2.2 我国稻米产能情况
    1.3 国外稻米发展经验对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1.3.1 加强优质水稻育种工作
        1.3.2 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方式
        1.3.3 提升稻米加工技术
        1.3.4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的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4.4 相关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1.4.5 数据分析方法
第2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能现状分析
    2.1 张家港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2.2 张家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3 张家港市历年稻谷总产量变化趋势
    2.4 张家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情况
    2.5 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变化情况
    2.6 张家港市2019年各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情况
    2.7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外观及加工品质情况
    2.8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情况
    2.9 小结
第3章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仓储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企业分布情况
    3.2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能力情况
    3.3 张家港市各等级大米产量情况
    3.4 张家港市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情况
    3.5 张家港市稻米仓储能力情况
    3.6 张家港市绿色稻米品牌建设情况
    3.7 张家港市稻米价格历年变化情况
    3.8 小结
第4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
    4.1 典型案例一: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
        4.1.1 常阴沙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1.2 主要经验与做法
    4.2 典型案例二: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
        4.2.1 华田家庭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第5章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5.1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
        5.1.2 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
        5.1.3 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5.1.4 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
        5.1.5 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
        5.1.6 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
        5.1.7 高素质农民缺失
    5.2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5.2.1 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
        5.2.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2.3 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5.2.4 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
        5.2.5 引进先进稻米加工仓储设备,保障大米品质
        5.2.6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
        5.2.7 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
        5.2.8 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第6章 对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一些思考
    6.1 布局全市优质稻米产业,促进产业兴旺
    6.2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6.3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一二三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研究背景
    1.1 江苏稻米产业中稻强米弱现象严重
    1.2 粳米消费比例逐年增加
    1.3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稻米产业发展的影响
    1.4 国内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状况
        1.4.1 优质稻品种选育
        1.4.2 优质米品牌建设
    1.5 国外知名优质米品牌
        1.5.1 日本越光大米
        1.5.2 泰国茉莉香米
        1.5.3 巴斯马蹄(Basmati)香米
    1.6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和意义
        1.6.1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优势
        1.6.2 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意义
    1.7 本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二 研究方法
    2.1 数据资料获取
    2.2 企业走访
    2.3 市场调查
三 结果分析
    3.1 江苏水稻面积及区域分布情况
    3.2 江苏主要企事业单位水稻育种现状分析
    3.3 江苏近年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情况
    3.4 江苏稻米加工企业现状分析
    3.5 江苏主要稻米品牌建设现状
        3.5.1 基于地理区域的大米品牌
        3.5.2 基于企业商标或自创的大米品牌
        3.5.3 基于品种名、特殊技术模式等其他宣传方式的大米品牌
    3.6 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相关的软实力分析
四 讨论
    4.1 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问题讨论
    4.2 江苏发展优质米品牌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论文附表
致谢

(7)寒地禁区稻花香——记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论文提纲范文)

稻缘结自北大荒
开启高寒禁区种稻大门
改写中国寒地水稻的历史
水稻创新永无止境
暮年之志捐赠百万元发展水稻科研

(8)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要素投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具体内容及其对象和重要概念介定
        1.2.1 研究目标
        1.2.2 具体内容
        1.2.3 研究对象及重点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预期
        1.4.1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2.2 关于农户模型的研究
    2.3 农户采纳行为研究
    2.4 关于农户劳动力投入行为的研究
    2.5 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研究
第三章 我国水稻生产情况及调研地区的情况介绍
    3.1 我国的水稻种植基本状况
    3.2 调研地区总体情况及种植条件
        3.2.1 佳木斯市总体情况及调研县情况
        3.2.2 调研地区水稻生产的总体情况
第四章 基于CD 生产函数分析水稻种植投入产出情况
    4.1 基于CD 函数分析水稻种植投入产出
        4.1.1 CD 函数介绍
        4.1.2 分析框架和模型选择
        4.1.3 确定进入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指标
        4.1.4 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及检验
        4.1.5 模型结果分析
    4.2 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
第五章 水稻种植户品种采纳行为分析(技术层面)
    5.1 品种标准的确定
    5.2 水稻种植户品种采纳过程分析
        5.2.1 问题识别
        5.2.2 需要和欲望
        5.2.3 信息搜寻与技术评价
        5.2.4 选择与采纳
        5.2.5 采纳后感受及其下一轮决策
    5.3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5.3.1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理论框架
        5.3.2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外部影响因素
        5.3.3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外部影响因素
    5.4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5.4.1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基本假说
        5.4.2 水稻种植户产前品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设定
        5.4.3 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水稻种植户生产性劳动力投入行为分析
    6.1 水稻种植户生产性劳动力投入行为影响因素基本假说
    6.2 模型自变量定义和描述性分析
    6.3 模型因变量的选取过程和描述性统计
    6.4 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水稻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分析
    7.1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7.2 水稻种植户生产性资金投入行为影响因素基本假说
    7.3 进入模型的自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7.4 进入模型的因变量的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7.5 TOBIT 模型相关理论
    7.6 运行结果及分析
    7.7 小节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结论
    8.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推广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开发初探[J]. 孙滨,周继华,闫影,白建江,王凯,吴书俊,曹黎明,高益. 作物研究, 2021(05)
  • [2]产业组织模式视角下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D]. 张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3]沿江地区温光要素对优质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D]. 王文婷. 扬州大学, 2021
  • [4]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 余艳锋,余永琦,尹建华,刘玉生. 中国稻米, 2021(02)
  • [5]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D]. 樊剑波. 扬州大学, 2020(05)
  • [6]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策略[D]. 王海荣. 扬州大学, 2020(06)
  • [7]寒地禁区稻花香——记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J].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宣传部. 黑龙江史志, 2012(08)
  • [8]水稻种植户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要素投入视角[D]. 高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9]中国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J].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老科协. 今日科苑, 2011(10)
  • [10]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对策研究[A]. 李洪林.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寒地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