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泰兴油田注水水质危害及对策

苏北盆地泰兴油田注水水质危害及对策

一、苏北盆地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洋[1](2019)在《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以二连盆地上白垩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储层敏感性伤害贯穿煤层气开发整个过程,把握敏感性响应及其地质控因是优化煤层气增产工艺技术的关键。我国褐煤地区煤层气开发试验总体不甚理想,敏感性理解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剖析二连盆地典型凹陷上白垩统褐煤储层潜在敏感性因素,开展褐煤敏感性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不同流体特性下的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地质机理,取得如下创新性认识。发现了褐煤样品敏感性响应规律。定有效应力条件下,褐煤渗透率对流体压差的响应经历上升、下降、波动三个阶段,存在増敏、速敏两种效应,上升阶段压差(ΔM1)、上升阶段斜率(K1)、下降阶段压差(ΔM2)、下降阶段斜率(K2)、波动阶段方差(S23)、波动阶段斜率(K3)、渗透率最大损伤率(Dm)等七个指标能够对其定量表征。无论溶液介质矿化度和p H如何,褐煤无因次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均符合负指数模型,始终具有中强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系数随有效应力增加表现为波动、稳定两个阶段,由此可构建基于双因素影响下考虑应敏效应的渗透率动态预测模型。随矿化度降低,褐煤无因次动态渗透率表现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主控地质要素不同。建立了褐煤储层敏感性综合判识模式。发现速敏阶段斜率(K2)能够反映不同p H值范围下的水敏效应强弱,将其定义为综合性水敏指数,表征水敏效应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害程度。可压缩系数(Cf)能够表征不同p H值下速敏持续范围及其与矿化度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敏感特征,将其定义综合性应敏指数,表征应敏效应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害程度。波动阶段方差(S23)能够反映综合条件作用下煤岩力学强度对速敏效应影响,将其定义为综合性速敏指数,表征速度敏感性导致的渗透率最大损伤程度。集成K2,Cf,S23三个关联敏感性参数,建立了褐煤储层综合敏感性指标体系及三维判识模板。据此预测吉尔嘎朗图凹陷Ⅴ煤组储层敏感性,发现该煤组具有强速敏性、弱水敏性、强应敏性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工程技术措施,延缓储层损伤。揭示了褐煤储层敏感性响应的地质机理。溶液p H主要通过润湿性影响煤粉颗粒运移聚集,它们与溶液-煤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共同影响渗透率变化。矿化度对敏感性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矿化度下的煤粉团聚作用,低矿化度下的非膨胀粘土分离作用以及粘土矿物水化膨胀作用。有效应力主要通过影响孔隙结构,破坏煤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敏感性。腐殖组含量、矿物产状、含氧官能团种类、煤岩力学性质、孔隙连通性同样影响敏感性强弱。基于所建立的敏感性叠加煤层气井产能模型,发现速敏、应敏效应叠加条件下的储层有效应力大于只经历应敏损伤的储层。

刘欢[2](2019)在《Y区块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Y区块位于海上油田,自投产后长期利用人工注水开发,油田含水持续上升,综合含水率达65%~70%,处于中高含水阶段,非均质性导致水淹不均,部分层段水淹严重。油层水淹后,其在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也导致测井响应特征更加复杂,由此给水淹层的定性、定量评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Y区块水淹层进行综合研究,得到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块水淹层评价及解释的方法,应用效果显着,为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奠定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对研究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了梳理,在深入了解研究区块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勘探开发状况的基础上,又全面分析了储层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水淹层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研究了储层水淹后岩性(非粘土矿物组分和粘土矿物组分含量)、物性、电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在对比分析油层水淹前后的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综合交会图法、原始电阻率曲线反演法和概率神经网络预测法对水淹层进行综合判别。在对岩心进行深度归位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块的测井解释参数模型。应用地质条件约束条件下的变倍数物质平衡理论,对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及产水率等水淹层关键定量解释参数进行了精确评价。最后根据研究区块的实际状况制定了水淹级别划分标准。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块调整井和老井进行了测井二次精细解释,解释符合率达到86.5%以上,应用效果显着,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龙宇航[3](2018)在《涠洲M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涠洲M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量下降、注水压力明显上升的现象,通过对该油田注水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的分析,以及对储层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及流体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油层保护对策。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储层临界流速为5 m L/min,为弱速敏;临界矿化度为5 964.5 mg/L,水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强至强水敏;临界p H值为11,储层具有中等偏弱碱敏;盐酸和土酸敏感性评价结果为无酸敏,说明该注水层段为可酸化处理储层。指出在油田后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应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水敏、速敏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指标;实施酸化增注措施前要进行酸液浓度及施工工艺的优选,为确保油田后期注水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孙天一[4](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粘土矿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的研究基于大量的岩心样品、测井录井资料的分析;同时采用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电子显微镜、X-衍射、恒速压汞实验、物性测量实验、敏感性实验(水敏、速敏、酸敏、碱敏)、相渗实验和水驱油实验。总结分析了粘土矿物同储层各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和开采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从整体上对储层粘土矿物的特征进行掌握,首先通过岩心观察描述、测井解释等对研究区域的沉积背景、物源体系、沉积相类型等基础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随后,在沉积学的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镜下鉴定、压汞实验等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储层特征有了整体掌握之后,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及各种渗流实验,逐步开展对粘土矿物的研究。首先是粘土矿物自身特征,分为宏观与微观两部分。宏观上探究不同种类粘土矿物的组合关系,其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以及在平面上不同种类粘土矿物的绝对含量展布特征。在微观上分析粘土矿物的产状、晶体形状、与矿物颗粒关系等赋存状态,探讨其与沉积、成岩作用等相关的成因机制。其次是粘土矿物对储层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粘土矿物自身形成对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开发过程中同孔隙流体反应对储层产能造成的破坏两方面。文中通过对不同样品测量的孔渗数据、压汞实验中的部分数据,和X-衍射得出的粘土矿物含量数据进行交汇比对分析,分析不同种类的粘土矿物对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的影响与控制作用。根据压汞实验讨论粘土矿物对储层整体容纳能力的影响、并且运用样品测试得到的敏感性指数、相渗数据与水驱油实验数据,比对粘土矿物含量,研究不同粘土矿物对储层产能造成的影响。

张录社,徐岗,赵亮,夏海英,雷江平[5](2016)在《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储层敏感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余家坪区延长组储层敏感性特征并提出应对措施。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潜在敏感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及碱敏等敏感性实验,进一步对储层敏感性进行评价。储层敏感性较弱,各种敏感性均表现为中等偏弱及以下的敏感性程度。储层无酸敏;弱中等偏弱速敏;无水敏弱水敏;无盐敏弱盐敏,临界矿化度为2 939.1 mg/L;弱中等碱敏。在钻井或油藏开发过程中,可采用酸化处理。

曲占庆,何利敏,战永平,黄德胜,王冰,李小龙[6](2014)在《商三区注入水储层伤害判断及解堵实验》文中研究说明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二下及沙三上储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地层堵塞的情况。通过对注入水等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及地层配伍性方面的实验分析,寻找造成堵塞伤害的原因并进行解堵实验。先对注入水所含颗粒粒径、离子质量浓度和结垢趋势等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颗粒堵塞和结垢现象;再使用过滤后的注入水与区块岩心进行驱替实验,发现其存在水敏损害。针对损害类型进行储层岩心酸化及缩膨实验,其中,商三区沙二下岩心在注入12%盐酸+多氢酸+土酸酸体系后,渗透率大幅度提高。

郑华安,田艺,梁玉凯,李玉光,何保生,王珊,李蔚萍,向兴金,舒福昌,肖加敏[7](2014)在《涠洲油田群注入水伤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涠洲油田群黏土矿物、敏感性、注入水质以及注入水自身结垢、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等伤害因素的系统分析、评价,查找出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及其粒径是目前涠洲油田注入水伤害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注入水自身结垢和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伤害。提出了控制水质和改善防垢效果的建议,对更好地解决涠洲油田注水伤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施国法[8](2014)在《新民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新民油田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90年代开始投入开发,历经了24年的开发,油田水驱规律日益复杂,含水上升速度快,自然递减大,稳产难度大。立足水驱开发,实现控水稳油,提高中含水期采收率,有必要开展注水挖潜配套技术研究,并进行大力应用,实现开发良性循环。本文完成了注水开发特点、前瞻性注采调控技术、注采结构调整技术、低渗透储层建立有效驱替系统技术、完善注采系统技术方向等五项研究内容。在研究上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一是系统研究了新民油田水驱特点;二是应用储层渗流机理研究成果,以水驱油效率、采收率、敏感性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注入速度、地层压力、注水量等科学指标,从而量化了注采调控原则;三是应用检查井资料和分层产能评价资料开展分层剩余油研究,并优化纵向注采结构;四是探索性开展完善地下砂体井网、小井距试验、裂缝驱油、单井深吸吞吐、水质配伍性,形成低渗透油田特色技术;五是对新民油田注采系统开展整体评价,提出了完善注采系统攻关方向。应用前景广阔,提高水驱技术研究取得较好效果,技术已经成熟,形成的特低渗透油田中含水期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田艺,郑华安,梁玉凯,李玉光,何保生,王珊,李蔚萍,向兴金,舒福昌,胡墨杰[9](2013)在《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作为注入水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根据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的来源情况,对各油田不同区块代表性油井的产出水进行了水质分析,明确了不同油田不同层位地层水的性质,并根据各油田不同年份产水量预测及注水量需求,确定不同时期生产污水水样中各油田产出水的混合比例,模拟配制代表性水样。在对代表性水样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生产污水的结垢、腐蚀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涠洲油田群不同时期代表性生产污水自身和与地层水混合后均具有结碳酸钙垢和硫酸钡垢的趋势;代表性的生产水样自身结垢量均在310mg/L以上,与地层水混合后,结垢量明显增加;腐蚀以氧腐蚀和细菌腐蚀为主。若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设备,优选防垢和防腐剂,使处理后的生产污水水质达到合适的指标,作为储层注入水水源是可行的;生产污水作为注入水水源既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又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叶庆伟[10](2012)在《延长油田永宁采油厂刘家河区延8油藏开发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永宁秦川沟刘家河区为研究范围,以侏罗系延安组的延8油层组为主要目的层,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粒度分析、常规物性、敏感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储层特征、裂缝特征、沉积相、小层对比、流体渗流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刘家河区延8油藏的高效开发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刘家河区主力油层延8油层组主要以棕褐色细粒、细-中粒及中粒长石砂岩和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底部砂体发育不稳定,有时变为沙泥岩互层;延8油藏属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及河道间微相;裂缝主要受构造作用的控制,发育NE和NW两组裂缝系统;确定该区最佳的开发方案为不规则九点面积注水井网;井距160-260m,井网密度为12-35口/km2;开发方案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苏北盆地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北盆地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以二连盆地上白垩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基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现存问题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工作量
2 煤样产出地质背景
    2.1 构造格架
    2.2 地层与煤层
    2.3 水文地质条件
    2.4 煤储层基本属性
    2.5 小结
3 褐煤敏感性模拟实验
    3.1 煤样基本性质
    3.2 煤样物性特征
    3.3 煤样化学结构
    3.4 敏感性模拟实验方法
    3.5 小结
4 褐煤样品速敏效应
    4.1 速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4.2 白音华煤样速敏效应
    4.3 霍林河煤样速敏效应
    4.4 速敏效应机理分析
    4.5 小结
5 褐煤样品应敏效应
    5.1 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
    5.2 应力敏感性模拟实验结果
    5.3 复合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
    5.4 煤样应力敏感性机理
    5.5 小结
6 褐煤样品水敏效应
    6.1 水敏效应评价方法
    6.2 煤样水敏伤害特点及其讨论
    6.3 小结
7 敏感性综合效应与耦合机理
    7.1 敏感性综合效应
    7.2 褐煤储层敏感性耦合机理
    7.3 吉尔嘎朗图凹陷Ⅴ煤组储层敏感性预测
    7.4 褐煤敏感性认识对煤层气工程优化设计的启示
    7.5 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Y区块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水淹层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位置及构造特征
    2.2 储层基本特征
        2.2.1 岩性基本特征
        2.2.2 物性基本特征
        2.2.3 粒度特征
    2.3 油藏及生产动态特征
        2.3.1 流体性质
        2.3.2 温压系统
        2.3.3 生产动态特征
第三章 水淹层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及机理研究
    3.1 全岩矿物分析
    3.2 物性特征分析
        3.2.1 孔、渗值的变化
        3.2.2 孔隙结构的变化
        3.2.3 物性特征变化机理分析
    3.3 电性特征分析
        3.3.1 地层电阻率变化规律
        3.3.2 岩电参数变化规律
    3.4 水淹层地层电阻率模拟方法
        3.4.1 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原理
        3.4.2 变倍数物质平衡法求取储层参数
        3.4.3 变倍数物质平衡法模拟水驱实验数据的效果分析
    3.5 水驱油动态核磁共振实验分析
        3.5.1 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
        3.5.2 水驱前后束缚水饱和度变化
第四章 水淹层测井定性识别方法
    4.1 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4.1.1 电阻率曲线变化特征
        4.1.2 气测录井曲线变化特征
        4.1.3 C/O测井曲线变化特征
    4.2 交会图版法识别水淹层
        4.2.1 电阻率与三孔隙度曲线交会图版
        4.2.2 S_w与S_(wi)交会图版
        4.2.3 测-录井综合识别图版
        4.2.4 C/O测井交会图
    4.3 地层原始电阻率反演法识别水淹层
        4.3.1 油驱水实验数据反演储层原始电阻率
        4.3.2 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反演地层电阻率
    4.4 水淹级别划分标准
    4.5 概率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水淹级别
第五章 水淹层测井定量解释模型
    5.1 岩心深度归位
    5.2 岩电参数研究
        5.2.1 参数a、m值的确定
        5.2.2 参数b、n值的确定
    5.3 泥质含量模型
    5.4 孔隙度模型
    5.5 渗透率模型
    5.6 含水饱和度模型
    5.7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5.8 残余油饱和度计算
    5.9 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
    5.10 产水率计算
    5.11 变倍数物质平衡法求解储层参数
第六章 水淹层综合评价效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涠洲M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水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分析
2 储层基本特征
    2.1 储层岩性特征
    2.2 储层物性特征
    2.3 流体特征
3 储层敏感性评价
    3.1 流速敏感性评价
    3.2 水敏感性评价
    3.3 碱敏感性评价
    3.4 酸敏感性评价
4 油气层保护对策
5 结论

(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粘土矿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主要技术方法
    0.4 研究思路及主要技术路线
        0.4.1 研究思路
        0.4.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
    1.2 延长组地层简述
    1.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
第二章 沉积特征研究
    2.1 长6油层组地层特征
    2.2 沉积特征分析
        2.2.1 沉积背景
        2.2.2 沉积相类型
        2.2.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2.3 砂体展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1.1 岩石类型
        3.1.2 岩石骨架成分
        3.1.3 岩石结构
    3.2 储层物性特征
        3.2.1 孔隙度特征
        3.2.2 渗透率特征
    3.3 储层孔隙特征
        3.3.1 孔隙类型
        3.3.2 胶结类型
第四章 粘土矿物宏观特征
    4.1 粘土矿物类型及组合
        4.1.1 粘土矿物类型
        4.1.2 粘土矿物组合关系
    4.2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特征
        4.2.2 伊利石、伊蒙混层相对含量特征
        4.2.3 高岭石的相对含量特征
    4.3 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4.3.2 粘土矿物总体含量特征
        4.3.3 伊利石分布特征
        4.3.4 伊蒙混层分布特征
        4.3.5 绿泥石分布特征
        4.3.6 高岭石分布特征
第五章 粘土矿物赋存状态及成因机制
    5.1 粘土矿物主要赋存状态
        5.1.1 伊利石主要赋存状态
        5.1.2 绿泥石主要赋存状态
        5.1.3 高岭石主要赋存状态
    5.2 粘土矿物成因机制
        5.2.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成因机制
        5.2.2 自生绿泥石成因机制
        5.2.3 自生高岭石形成机制
第六章 粘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6.1 粘土矿物对储层孔隙性的影响
        6.1.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对储层孔隙性的影响
        6.1.2 绿泥石对储层孔隙性的影响
        6.1.3 高岭石对储层孔隙性的影响
    6.2 粘土矿物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6.2.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6.2.2 绿泥石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6.2.3 高岭石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
    6.3 粘土矿物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6.3.1 孔隙结构的总体特征
        6.3.2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6.3.3 绿泥石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6.3.4 高岭石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粘土矿物对储层产能的影响
    7.1 粘土矿物对最大汞饱和度的影响
        7.1.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与最大汞饱和度的关系
        7.1.2 绿泥石与最大汞饱和度的关系
        7.1.3 高岭石与最大汞饱和度的关系
    7.2 粘土矿物对中值压力的影响
        7.2.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与中值压力的关系
        7.2.2 绿泥石与中值压力的关系
        7.2.3 高岭石与中值压力的关系
    7.3 粘土矿物对排驱压力的影响
        7.3.1 伊利石和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与排驱压力的关系
        7.3.2 绿泥石与排驱压力的关系
        7.3.3 高岭石与排驱压力的关系
    7.4 粘土矿物对储层造成的伤害
        7.4.1 水敏特征研究
        7.4.2 速敏特征研究
        7.4.3 酸敏特征研究
        7.4.4 碱敏特征研究
        7.4.6 敏感性与粘土矿物总量的关系
    7.5 渗流特征
        7.5.1 油水相渗实验研究
        7.5.2 水驱油实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储层敏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储层潜在敏感性分析
    1 . 1储层特征
    1 . 2潜在敏感性
2储层的各类敏感性评价
    2 . 1流动速度的敏感性
    2 . 2水敏性评价
    2 . 3酸敏感性评价
    2 . 4碱敏性评价
    2 . 5盐度敏感性评价
3结语

(7)涠洲油田群注入水伤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黏土矿物及敏感性
    1.1 黏土矿物
    1.2 储层敏感性
2 注入水水质引起的伤害
3 注入水自身结垢引起的伤害
    3.1 注入水结垢趋势预测
    3.2 注入水静态结垢评价
    3.3 注入水动态结垢评价
4 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引起的伤害
    4.1 注入水和地层水混配结垢趋势判断
    4.2 注入水和地层水静态结垢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8)新民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位置
    1.2 区域地层及沉积特征
        1.2.1 区域地层特征
        1.2.2 沉积特征
    1.3 区域构造特征
    1.4 区域储层特征
    1.5 石油地质特征
    1.6 油藏类型及流体性质
    1.7 开发特点及开发历程
        1.7.1 开发特点
        1.7.2 开发历程
    1.8 油藏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
第二章 新民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2.1 新民油田注水开发特点研究
    2.2 前瞻性注采调控技术研究
        2.2.1 合理注水速度的研究探索
        2.2.2 动态注水参数合理值探索
        2.2.3 求解不同压力恢复速度要求下的注采比
        2.2.4 区块注水指标确定
        2.2.5 开展前瞻性注水调整试验
    2.3 注采结构调整技术研究
        2.3.1 注采结构存在的问题
        2.3.2 周期注水
        2.3.3 细分层注水
        2.3.4 注采结构调整
    2.4 特低渗透储层建立有效驱替系统技术研究
        2.4.1 完善地下砂体井网
        2.4.2 单井渗吸吞吐提高动用程度
        2.4.3 裂缝驱油研究
        2.4.4 小排距注采试验提高见效程度
第三章 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
    3.1 储层孔喉特征
    3.2 储层敏感性特征
    3.3 水质与储层的配伍性
    3.4 储层伤害主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作为注入水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来源及回注简况
2 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水质分析
3 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自身结垢评价
    3.1 混合污水自身结垢预测
    3.2 生产污水自身结垢试验测定
    3.3 混合污水垢样能谱分析
4 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配伍性评价
    4.1 生产污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试验测定
    4.2 生产污水与地层水混合垢样能谱分析
5 涠洲油田群混合污水腐蚀性能评价
6 涠洲油田群混合污水作为注入水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7 结论与认识

(10)延长油田永宁采油厂刘家河区延8油藏开发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3.2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技术关键
        1.5.1 技术路线
        1.5.2 技术关键
    1.6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地质概况
    2.1 概况
        2.1.1 油田概况
        2.1.2 勘探开发简况
        2.1.3 注水开发方案现场录取资料情况
    2.2 地层特征及地层对比
        2.2.1 区域地层简况
        2.2.2 地层划分及对比
    2.3 构造特征
        2.3.1 区域构造特征
        2.3.2 研究区构造特征
        2.3.3 构造形态与油层分布情况
    2.4 储层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
        2.4.1 区域沉积背景
        2.4.2 研究区沉积相特征
        2.4.3 沉积相与油气分布
        2.4.4 刘家河区域生储盖组合
        2.4.5 砂体展布特征
    2.5 储层特征研究
        2.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5.2 孔隙结构特征
        2.5.3 储层物性特征
        2.5.4 储层敏感性分析
    2.6 油藏特征
        2.6.1 油藏类型
        2.6.2 压力与温度
        2.6.3 流体性质
    2.7 地质储量估算
        2.7.1 储量计算方法
        2.7.2 计算单元
        2.7.3 储量参数
第三章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3.1 开发生产特征分析
        3.1.1 开发现状
        3.1.2 开发特征
    3.2 油藏工程论证
        3.2.1 开发原则
        3.2.2 开发层系划分
        3.2.3 开发方式
        3.2.4 水驱采收率评价
        3.2.5 井网密度及井网和井距
        3.2.6 单井产能的确定
        3.2.7 注采压力系统及注水量确定
    3.3 开发调整方案部署
        3.3.1 指导思想
        3.3.2 调整原则
        3.3.3 方案部署
        3.3.4 开发指标预测
        3.3.5 方案实施要求
第四章 钻井工程方案设计
    4.1 钻井工程编制的依据
        4.1.1 参照石油行业标准
        4.1.2 钻井工程编制的原则
    4.2 井身结构设计
        4.2.1 直井、定向井井身设计
        4.2.2 井身结构
        4.2.3 井身结构示意图
    4.3 钻井完井液体系与技术措施
    4.4 钻头选型及钻井参数设计
    4.5 油气井压力控制
        4.5.1 各次开钻井口装置
        4.5.2 井口装置试压要求
        4.5.3 井控设备安装要求
    4.6 固井工艺要求
    4.7 钻井施工重点保护油层措施
        4.7.1 一开钻井技术措施
        4.7.2 二开钻井技术措施
        4.7.3 井眼轨迹控制
        4.7.4 井眼稳定
        4.7.5 防漏
    4.8 完井井口装置
    4.9 钻井安全、环保技术措施
        4.9.1 基本要求
        4.9.2 健康管理要求
        4.9.3 安全管理要求
        4.9.4 环境管理要求
    4.10 钻井工程投资预算
第五章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
    5.1 采油工程方案编制依据和原则
        5.1.1 方案设计依据
        5.1.2 方案设计原则
    5.2 生产方式的制定
    5.3 射孔工艺设计
        5.3.1 射孔完井的必要性
        5.3.2 射孔完井的基本原则
        5.3.3 射孔方案参数优化设计
    5.4 注水工艺技术要求
        5.4.1 注水开发的必要性
        5.4.2 注水时机
        5.4.3 注水压力设计要求
        5.4.4 注水水质和水源
        5.4.5 投注方案
        5.4.6 试注
        5.4.7 注水工艺实施建议
        5.4.8 注水推荐方案
    5.5 增产改造设计
        5.5.1 压裂参数设计
        5.5.2 压裂液和支撑剂优选
    5.6 动态监测方案
        5.6.1 动态监测的目的
        5.6.2 动态监测工艺技术及设备
        5.6.3 动态监测方案设计
        5.6.4 动态监测方案实施建议
    5.7 采油工程投资预算
        5.7.1 完井工程投资
        5.7.2 举升工艺投资
        5.7.3 试注费用
        5.7.4 监测费用
        5.7.5 费用合计
    5.8 小结
第六章 地面工程方案设计
    6.1 编制依据、原则
        6.1.1 编制依据
        6.1.2 编制原则
    6.2 设计参数
    6.3 地面建设现状
        6.3.1 原油集输现状
        6.3.2 地面注水工程与现状
        6.3.3 刘家河的水、电、路、通信状况
    6.4 地面工程建设方案
        6.4.1 油气集输系统
        6.4.2 污水处理与注水系统
        6.4.3 给排水及消防
        6.4.4 供电
        6.4.5 通信
    6.5 投资估算
第七章 经济评价
    7.1 评价原则和依据
        7.1.1 评价原则
        7.1.2 评价依据
        7.1.3 评价期
    7.2 投资估算
        7.2.1 方案概述
        7.2.2 钻井工程投资
        7.2.3 采油工程投资
        7.2.4 地面工程投资
        7.2.5 建设期利息
        7.2.6 流动资金
        7.2.7 项目总投资
    7.3 成本费用估算
        7.3.1 生产成本测算
        7.3.2 期间费用测算
    7.4 财务分析与评价
        7.4.1 销售收入及税金
        7.4.2 财务评价
    7.5 不确定性分析
        7.5.1 敏感性分析
        7.5.2 基准平衡分析
        7.5.3 不同油价下效益指标
    7.6 经济评价结论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苏北盆地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褐煤储层敏感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以二连盆地上白垩统为例[D]. 王博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Y区块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 刘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涠洲M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对策[J]. 龙宇航. 能源化工, 2018(02)
  • [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粘土矿物分析[D]. 孙天一.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5]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储层敏感性评价[J]. 张录社,徐岗,赵亮,夏海英,雷江平. 地下水, 2016(01)
  • [6]商三区注入水储层伤害判断及解堵实验[J]. 曲占庆,何利敏,战永平,黄德胜,王冰,李小龙. 断块油气田, 2014(02)
  • [7]涠洲油田群注入水伤害研究[J]. 郑华安,田艺,梁玉凯,李玉光,何保生,王珊,李蔚萍,向兴金,舒福昌,肖加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3)
  • [8]新民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技术[D]. 施国法. 东北石油大学, 2014(03)
  • [9]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作为注入水可行性研究[J]. 田艺,郑华安,梁玉凯,李玉光,何保生,王珊,李蔚萍,向兴金,舒福昌,胡墨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12)
  • [10]延长油田永宁采油厂刘家河区延8油藏开发方案[D]. 叶庆伟. 西安石油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苏北盆地泰兴油田注水水质危害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