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对比研究

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对比研究

一、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思华[1](2020)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某市4所三甲医院住院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某市4所三甲医院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制的静脉输液装置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主要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静脉输液装置的种类、置入时选择的静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拔除的原因以及时间等。最终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最终数据的录入、统计描述及分析。根据定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做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2检验或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做统计检验。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了某市4所三甲医院不同科室1290例肿瘤患者的资料,PICC组为515例,占40%,CVC组为591例,占46%,TIVAP组为184例,占14%。普外科和胸外科患者置入导管数量最多。PICC导管在妇科应用最为广泛,占比达15.9%,其次肿瘤内科和放疗科应用基本相同,占到了11.7%,在肿瘤外科应用最少,仅为4.9%;CVC导管普外科应用最多,高达40.4%,而在消化内科和妇科较少应用;TIVAP导管在各个科室应用基本相当,在神经外科应用相对较少,为4.3%。(2)在纳入的1290例患者中,共有48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6%,其中敷料过敏(166例)、导管相关性血栓(106例)、CRBSI(66例)为主要的并发症。PICC组(36.1%)和CVC(44.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TIVAP组(20.1%)较高。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2.6%和44.4%,贵要静脉、颈内静脉和肱静脉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2%、35.7%和35.7%。(3)敷料过敏反应在不同的中心静脉导管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栓、重新置管率在导管留置一个月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0.4%和52.6%;静脉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CRBSI、导管断裂/港座外露、穿刺部位发红在导管留置一个月时更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48.5%、45.0%和66.7%。(4)本研究中共有167例患者由于并发症拔除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12.9%。三种中心静脉导管中,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和CRBSI的发生,其中CVC导管因CRBSI拔除导管的发生率最高,达到了6.9%。(5)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季节和导管类型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置管(OR=0.607,95%CI:0.439,0.840)、TIVAP导管(OR值=0.345,95%CI:0.219,0.543)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置管季节与敷料过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春季(OR=0.476,95%CI:0.252,0.899)和秋季(OR=0.194,95%CI:0.109,0.345)是敷料过敏的保护性因素,而夏季置管(OR=2.710,95%CI:1.005,7.309)是敷料过敏的危险因素。(6)女性、冬季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30,95%CI:1.065,2.496)和贵要静脉(OR=74.477,95%CI:16.438-34.504)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秋季置管(OR=0.512,95%CI:0.273-0.961)、PICC导管(OR=0.000,95%CI:0.000,0.000)、导管留置一个月(OR=0.459,95%CI:0.253,0.831)是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保护性因素。(7)置管季节和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与静脉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夏季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个月、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置管的患者没有其他合并症以及PICC导管(OR=0.000,95%CI:0.000,0.000)是静脉炎的保护性因素。(8)对CRBS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有过敏史、选择头静脉置入导管、导管留置的时间为一个月是CRBSI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没有其他的合并症、无过敏史、选择肱静脉置管是CRBSI的保护性因素,而留置时间为一周是CRBSI的危险因素。结论:(1)住院肿瘤患者中CVC导管仍然是静脉输液的主要方式,但是相比较其他两种导管,CVC导管的并发症明显较高,在临床中选择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临床医生的判断选择合适的导管。(2)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相对较为复杂,并发症的种类也各不相同。但是,静脉炎、CRBSI、导管相关性血栓仍然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也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3)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置管季节、导管类型、合并症、过敏史、静脉的选择以及置管时间。

王务萍,陈淑芬,高岭燕,张丽萍,周欣华,林海燕[2](2018)在《三种深静脉置管法在血液肿瘤科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三种深静脉置管法在血液肿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血液肿瘤科需静脉置管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62例、B组61例和C组63例,分别通过肘部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穿刺异常现象和并发症。结果 A组、B组和C组置管总成功率分别为96.8%、95.1%、98.4%,穿刺异常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5%、37.7%、23.8%,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19.7%、6.4%,C组置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三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和置管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肘部静脉穿刺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减少穿刺并发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

郑桂芬[3](2017)在《关于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静脉留置针在操作前进行血管的穿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浅静脉及深静脉的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使其能够得到安全及舒适的护理。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李俊灵[4](2016)在《肿瘤患者颈外静脉分型置管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化科学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医学仪器投入到临床中使用,使许多肿瘤疾病可在发病初期阶段被确诊,而通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临床治疗肿瘤疾病主要的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由于细胞选择性差,在杀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伤害正常细胞及组织,减弱患者抵抗力,影响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患者在静脉治疗中反复穿刺、长期输注高刺激性化疗药物等操作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增加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报道显示外周静脉推注化疗药物致使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7.6%[1],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外渗发生率为15.8%16.7%[2-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上腔静脉管径粗、管壁厚,可迅速稀释化疗药物,从而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1973年,Shawl首次将PICC作为早产儿静脉输入高营养途径[4],20世纪90年代,PICC由美国引入我国并开始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5]。而为肿瘤患者选择PICC静脉通道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治疗相关风险[6],有研究显示,与静脉留置针相比,经PICC导管给予化疗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7]。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可有效降低血管内膜受损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但有研究显示肘部静脉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8%,其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0%,导管相关性感染7.4%、导管堵塞3.7%、血栓形成1.5%、导管破损5.2%[9]。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及肿瘤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传统的PICC置管部位如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肱静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近几年,在上肢手臂静脉置管术的基础上发展出颈外静脉PICC置管技术,并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颈外静脉尤其是右侧颈外静脉,与颈部其他静脉相比具有管径粗、显露明显、血流量大、易穿刺、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颈外静脉置管亦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置管过程中易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送管不畅及原发性导管异位及导管置入深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导管留置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继发性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等[10-11]。有研究显示颈外静脉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6.0%、导管感染4.0%、导管脱出4.0%、局部渗血4.0%[12]。2000年,陈友燕[13]根据颈外静脉尸体解剖的分析结果,按照颈外静脉的汇入静脉分为三种分型:汇入到颈内静脉为Ⅰ型;汇入到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夹角(简称静脉角)的为Ⅱ型;汇入到锁骨下静脉的为Ⅲ型。有研究表明在颈外静脉穿刺时,熟悉其解剖位置和及周围器官毗邻关系,可有效避免伤及周围组织结构[14]。而颈外静脉分型的提出,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及降低了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颈外静脉置管术的快速发展。2011年,有学者进行了超声下颈外静脉分型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下对颈外静脉进行分型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5],但对于颈外静脉分型置管与各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关联性未做深入研究,本研究是在该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析。基于上述的颈外静脉研究背景,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统计颈外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率,探讨分析颈外静脉各分型置管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关联性,为临床行颈外静脉置管前血管评估筛查及筛选置管适应症提供数据支持,并指导临床护士根据患者颈外静脉分型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马莉妍[5](2016)在《肿瘤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用途广泛。既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又能提供完全的营养支持。静脉输液途径可通过外周静脉,也可通过中心静脉。其中,经外周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血管损伤少、患者痛苦小、管路保留时间长、能满足多种给药条件要求,而逐渐成为临床较为普遍的静脉给药方式。由于上肢手臂静脉PICC的局限性,尤其是双乳病人的PICC置管是临床的难题,2011版的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将颈外静脉纳入PICC置管部位范畴,2014年中国《静脉输液操作规范》也将颈外静脉PICC纳入置管范围。颈外静脉PICC置管是近年来在上肢静脉PICC置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置管通路。但是,目前对于颈外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较少。护士在进行颈外静脉PICC置管时对于置管深度的判定多凭经验和直觉,缺少相关研究和文献给予颈外静脉PICC置管深度操作范围作为参考依据。若颈外静脉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到达部位不准确,导致导管尖端过深或过浅而引发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开展颈外静脉PICC置管深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提高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血液肿瘤科230名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出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深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颈外静脉PICC置管提供参考依据,规避置管风险。

邝湖,何奕初,陈桂梅,陈聪愉,何雁影[6](2016)在《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不同置管方式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不同置管方式的护理。方法选取1251例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置管情况将患者分为经颈外静脉、颈内静脉、保留经股静脉、永久置管四组。比较四组的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综合征。结果经股静脉组留置时间最短,平均(20.12±9.98)天,与颈内静脉平均(116.71±48.62)天、颈外静脉平均(110.36±42.67)天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两组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股静脉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另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管理想通路选择,特别适用于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因此需要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有效预防并处理相关的导管综合征。

赵晓茜,濮益琴[7](2015)在《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在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在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对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肘部静脉置入留置针失败者47例,改为使用18 G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后置入中长导管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47例造血干细胞被采集者均成功置入中长导管,42例经右侧颈外静脉置管,5例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置管时间14 d,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全血流速达4065 m L/min。结论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满足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对血液流速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萍,丁红,王瑞亭[8](2015)在《不同输液途径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治疗过程中,输液的通路是治疗的重要保障,临床上多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法建立输液通路。但对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特殊疾病患儿,若发生渗液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发炎甚至坏死。针对此难题,临床上会针对性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法,即选择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管)。然而这种置管法对操作者的技术、儿童的配合均有较高要求,常因患儿不能主动配合,必须辅以全麻,且穿刺易误入

张京津,魏琳,陈海玉[9](2015)在《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114例分别使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输血等的患者,对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成功例数、导管异位例数、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操作时间与留置时间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1),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组,导管异位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低的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刘小红,房巍,周黎明,林小艳,李艳平[10](2014)在《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由静脉留置针引导经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对照组选择上肢肘部静脉穿刺行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深度、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完成时间、置管深度、导管异位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经由颈外静脉入路行PICC置管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低,值得推广。

二、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输液的概述
    1.2 静脉输液的历史演进
    1.3 中心静脉输液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操作性定义
        1.7.1 静脉治疗
        1.7.2 静脉输液
        1.7.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1.7.4 中心静脉导管
        1.7.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2.4 研究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患者临床特征
    3.3 不同科室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类型分布
    3.4 三种不同中心静脉导管构成比
    3.5 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3.6 不同穿刺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7 导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
    3.8 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构成比
    3.9 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3.10 不同导管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
    3.11 敷料过敏相关影响因素
    3.12 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影响因素
    3.13 静脉炎相关影响因素
    3.14 CRBSI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现状
    4.2 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4.3 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4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5 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6 CRBSI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7 中心静脉导管选择建议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3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三种深静脉置管法在血液肿瘤科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1.2穿刺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操作时间比较
    2.2 三组穿刺异常现象比较
3 讨论

(3)关于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浅静脉主要有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颈外静脉等
    1.1 四肢浅静脉
    1.2 头皮静脉
    1.3 颈外静脉
2 深静脉主要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2.1 颈内静脉
    2.2 锁骨下静脉
    2.3 股静脉
3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4)肿瘤患者颈外静脉分型置管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的确定
        1.2.1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1.2.2 颈外静脉分型
        1.2.3 导管异位
        1.2.4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1.2.5 导管相关性血栓
        1.2.6 导管断裂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超声下颈外静脉分型
        2.2.2 研究工具
        2.2.3 资料收集
        2.2.4 置管方法
    2.3 判断标准
    2.4 统计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调查
    3.2 超声下颈外静脉分型的调查
    3.3 颈外静脉各分型基础资料的分析
    3.4 颈外静脉分型间置管并发症比较的调查
        3.4.1 原发性导管异位
        3.4.2 继发性导管异位
        3.4.3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
        3.4.4 导管相关性血栓
        3.4.5 导管断裂
第4章 讨论
    4.1 超声下颈外静脉分型结果
    4.2 颈外静脉分型间置管并发症的关联
        4.2.1 颈外静脉分型与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关联
        4.2.2 颈外静脉分型与继发性导管异位的关联
        4.2.3 颈外静脉分型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关联
        4.2.4 颈外静脉分型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关联
        4.2.5 颈外静脉分型与导管断裂的关联
    4.3 颈外静脉分型置管并发症的相关护理
        4.3.1 原发性导管异位的相关护理
        4.3.2 继发性导管异位的相关护理
        4.3.3 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相关护理
        4.3.4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护理
        4.3.5 导管断裂的相关护理
    4.4 研究局限及展望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肿瘤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
        1.2.1 静脉输液
        1.2.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1.2.3 颈外静脉分型
        1.2.4 血栓
        1.2.5 导管异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置管工具的选择
        2.2.2 置管方法
    2.3 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研究
    3.2 颈外静脉的不同分型与置管深度的分析
    3.3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3.3.1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性别之间的分析
        3.3.2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年龄之间的分析
        3.3.3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身高之间的分析
        3.3.4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体重之间的分析
        3.3.5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左右穿刺部位之间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颈外静脉特点
        4.1.1 颈外静脉解剖学特点
        4.1.2 颈外静脉的分型特点
    4.2 颈外静脉的不同分型与置管深度的关联
    4.3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
        4.3.1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性别之间的关联
        4.3.2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年龄之间的关联
        4.3.3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身高之间的关联
        4.3.4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体重之间的关联
        4.3.5 各型颈外静脉置管深度与左右穿刺部位之间的关联
    4.4 建议
第5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肿瘤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5.1.2 肿瘤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的相关并发症
    5.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5.2.1 样本的局限性
        5.2.2 置管部位选择的局限性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在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满足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对血液流速的需求
    4.2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的注意事项
    4.3对造血干细胞被采集者需重视其心理护理

(8)不同输液途径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外周静脉置管
        1.2.2 颈外静脉置管
    1.3 观察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途径静脉输液1次穿刺成功情况
    2.2 不同途径静脉输液后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3.1 两种输液途径的优缺点比较
        3.1.1 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操作较简便、技术易掌握
        3.1.2 颈外静脉1次穿刺成功率较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高
        3.1.3 颈外静脉留置CVC管的不良反应较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少
    3.2 两种输液途径的临床应用
        3.2.1 颈外静脉留置管需经过严格培训
        3.2.2 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更适用于短期输液治疗的患儿
        3.2.3 颈外静脉置管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占有优势

(10)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置管操作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穿刺完成时间及导管置入深度比较
    2.3 两组的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经颈外静脉入路的PICC置管术操作更简便
    3.2 经颈外静脉入路穿刺置管的并发症更少

四、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应用现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D]. 赵思华. 兰州大学, 2020(01)
  • [2]三种深静脉置管法在血液肿瘤科的应用效果比较[J]. 王务萍,陈淑芬,高岭燕,张丽萍,周欣华,林海燕. 中国乡村医药, 2018(07)
  • [3]关于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J]. 郑桂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6)
  • [4]肿瘤患者颈外静脉分型置管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李俊灵. 吉林大学, 2016(10)
  • [5]肿瘤患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 马莉妍. 吉林大学, 2016(12)
  • [6]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不同置管方式的护理[J]. 邝湖,何奕初,陈桂梅,陈聪愉,何雁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11)
  • [7]经颈外静脉留置针置入中长导管在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J]. 赵晓茜,濮益琴. 护理学报, 2015(14)
  • [8]不同输液途径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J]. 张萍,丁红,王瑞亭. 上海护理, 2015(03)
  • [9]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研究[J]. 张京津,魏琳,陈海玉. 中医临床研究, 2015(06)
  • [10]经颈外静脉与经肘部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效果比较[J]. 刘小红,房巍,周黎明,林小艳,李艳平. 广东医学, 2014(20)

标签:;  ;  ;  ;  ;  

颈内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