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人文精神

中国书法与人文精神

一、汉字书法和人文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王峰[1](2021)在《新文科语境下书法美育的价值和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新文科是一个包括内涵理念、发展标准及行动框架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校教育发展升级的新趋向。美育教育与新文科建设融合交汇,是推动新文科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支撑。书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着力建构"书法美育",通过溯源书法美育的建设依据、诠释书法美育的时代需求、阐述书法美育与各学科融合三个方面对发展新文科语境下"书法美育"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总结出新文科语境下"书法美育"的价值和意义,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可持续发展尽职担责。

缪阳[2](2021)在《民国碑体书风传承与审美创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1912-1949)的书法,承晚清碑学大兴之余绪,受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之滋养,书家们继续从各个方面探寻着新的书法艺术规范。从书法创作的主体来看,许多是跨越清末民初的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学人。进而从取法上看,碑派书法仍然成为民国许多书家的选择。由此,形成民国书风洋洋大观之气象,碑体书风的曲折传承之功不可小觑。本文将民国对碑体书法创作的实践与碑体书风在民国的形成及其审美创造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从民国碑学思想之渊源入手,溯至清代碑学思想的萌生、发展及创新;拓至因时代变迁导致文化转型对书学审美取向形成的影响。第二部分,结合受碑体书风影响的着名民国书家学人及其创作,运用书法美学范畴理论,探析民国碑体书法创作所蕴含的风格特征。第三部分,挖掘民国碑体书法传承与创造背后的审美趣味之新变,为书法学习和创作提供新思路。

王健[3](2020)在《理清汉字、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文中研究说明汉字和书法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汉字的产生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智慧,每个汉字都有特定的"音、形、义",这就注定了汉字具有文化功能。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以汉字为独特素材,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的艺术。中国文化为书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书法给中国文化锦上添花。汉字和书法相伴而生共同发展,汉字奠定并发展了中国文化,书法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清汉字、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耿灿[5](2020)在《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蒙古文书法作为民族艺术样态,体现着蒙古民族对于文字的特殊美学实践。在对汉字书法充分借鉴、吸收、融合的历史脉络中,更彰显着蒙、汉民族在艺术交融中生发的特有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国蒙古文书法不仅反映了蒙古民族在文化生态中历时线条上的形态凝结,更生动体现着本民族在共时空间中书法本体构成、美学追求上的理念价值与地域思考。目前,对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追溯、书家品评、课程教育等方面,研究呈现碎片化及局限性特征。因此,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展开,不仅具有前人未曾涉及的整体性和学理性,更是承上启下地提升、丰富蒙古文书法的历史与现代内涵。本文将中国蒙古文书法置于文化生态视域中。首先,关注于影响中国蒙古文书法原初生成的生态要素。文中通过对自然生态域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人文生态域境(民族交融、文化交融等)的具体分析,确认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别的地方性特征认识。继而,以生成为基础,以时间脉络为线索,呈现其从元朝、明清、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演变历史。其次,关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存在。通过分析文字造型特征,结合书写工具、书写内容、书体构成等,探寻其书法性存在,探讨其独特美学品格。书法作为文字书写的艺术,更是文化之名片,深层次的追问是,从文化生态立场深度解读中国蒙古文书法为何如此生成、发展,为何会有如此美学品格呈现,以发掘其社会文化底蕴。最后,关注于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结合一手田野调查及人物访谈资料,从学院、民间、城市符号资源集中展示蒙古文书法现状,面对文化生态要素的变化,梳理现实困境与问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困境与挑战之间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基于文化生态视域,本文分别从以下六部分对中国蒙古文书法进行观照:一、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外层要素的关联性考察,由独特的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与之相适的游牧方式,同时孕育着蒙古族之民系性格及审美方式。而国家的建立、文字的出现、汉字书法的成熟,合力作用下完成蒙古文书法最初的本土化确认。但原生之初,文化生态中物态、制度、行为、精神等诸多要素已孕育其中,在日后历史进程中,影响其从萌芽走向成熟、从简单走向丰富。二、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本章从时间线条出发,梳理蒙古文书法不同历史分期的演变特征,并将其总结为原生态时期,即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继生态时期,即明、清与民国的规范与发展;新生态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三、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本章侧重点在于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文化生态中间层要素(语言、文字、图形等)的关联。在现代书法创作中,蒙古文书法对于文字的使用具有选择性;在文房四宝的使用上,既有汉族元素的融入,又有本民族元素的改良;在书体、笔法、章法的表现上,一方面继承汉字书法传统技法,另一方面则是结合蒙古文文字造型特点,体现出相对独立的艺术精神探求。四、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在中国蒙古文书法历史成长中,诸文化要素相互影响作用,而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中国蒙古文书法是文字、审美、工具、情感等诸多要素的自身凝结与生成。具体而言,将其归纳为自然、多元、复古、宏阔及尚圆的美学特质。五、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本章在于对以上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形成、本体构成、美学表现上的深层追问。诸种凝结,归根到底在于创造、发展他的“人”,也是文化生态中内层、核心层,即“人心”之凝结。具体表现为蒙古文书法、汉字书法在文化涵化上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及求同存异。同时,在蒙古族自身的艺术生态脉络中,蒙古文书法一方面丰富了极具个性的地域草原文化,另一方面又从此生态的其他艺术类型中汲取成长之养分。六、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就文化生态而言,文化既赋予现实以意义,又需现实之承载。现实亦是一种动态存在,前文作为中国蒙古文书法在时间上的变量,本章则是其空间之凝固,在特定时间节点的静止与思考。基于丰富田野考察,集中展现蒙古文书法在中国的典型资源分布,通过分析其生存现状,提出历史与现代结合,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的发展之途。

龙剑慧[6](2020)在《中国书法艺术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以“知雅宋”字体设计为例》文中指出汉字字体设计与书法同源,为增强中国字体设计的民族特色,借鉴书法艺术中的美学内涵是字体设计汲取灵感的重要设计手段。文章概述了字体设计与书法艺术的基本内涵,通过研究书法和字体设计的相关性,分析书法艺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从书法美学的“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出发,挖掘服务于现代汉字设计的思维方法,总结书法艺术中包含和承载的美学特质,提取适用于现代字体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以字体设计“知雅宋”为例,验证其方法思路的可实施性。实践结果显示,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相辅相成。将传统文化呈现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不仅展示了中国文明不衰的艺术风采,同时也将汉字字体设计烙上民族化印记,使汉字字体设计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视觉形式。

王子楠[7](2020)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构筑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命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语文又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研究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感知世界,陶冶情操。本文以现行的教育部组织编写(以下简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相应的研究,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增加了传统文化选文的比重,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前人关于传统文化内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及传统文化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该套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何编排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问卷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昆明市五华区xx小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出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研读不深入、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问题;学生存在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入,传统文化基础尚显薄弱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以教材为基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传承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贝”的故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出塞》教学片段设计,以此给小学教师以启示。有助于推进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使用,并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中传承的理论。

孟众[8](2020)在《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等文件政策的指导下,以STEAM理念为依据对高中美术课程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研究。STEAM理念引入国内教育领域已有近10年的时间,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均验证了STEAM理念在新时期下对于综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使用了跨学科整合、项目式活动、5E教学模式等方法,从教学目标和学习者情况等问题出发,力求应用STEAM理念对高中美术课程单元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文献研究文章梳理了STEAM教育理念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高中美术的发展现状,得出美国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将STEAM教育建设成社会联合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以保持战略层面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势。国内STEAM教育发展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教育者逐步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较少,STEAM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本土化实践研究案例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生物课程等,在美术课程中的实践仅有一篇文献研究。这一结论为本篇论文的实施打下了研究价值的基础。(2)分析国内外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起源、发展和应用,在新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建立了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一般模式及教学设计流程,按照5E学习模式规划设计,其中包括了前期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收尾阶段三个部分以及八个环节。(3)根据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一般模式,以人民教育版高中一年级美术教材《字体设计》单元为案例,完成“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路”教学单元的设计,过程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STEAM跨学科地图、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支架、教学活动流程和教学评价八个环节的设计。其中,将教学目标与《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要求相对应;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了STEAM理念中项目式活动模式;将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教学资源综合使用硬件和软件设备;教学评价中将自评、师评、互评相结合。建立了一整套的高中美术STEAM课程单元范例模型。(4)将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单元“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进行实践应用,以检验其合理性。通过调查问卷、课程成绩和听课教师访谈的方式,收到了对课程活动的综合评价,以此为参照进行课程的反思和修正。本文设计的STEAM高中美术课程案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较好的教学效果说明了STEAM理念的应用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范玉明[9](2020)在《吉尔吉斯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体验课教学设计》文中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书法教学是极具文化意义的重要分支。书法课教学设计对丰富孔子学院文化教学的内容,提升书法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汉字文化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在海外孔子学院开展有效的书法教学?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作为指导。在2018年下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在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执教一年,除了平时的汉语教学工作,还经常参与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笔者的现场书法表演,该孔子学院的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显然,孔子学院现有的文化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本文将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书法教学为着眼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现状。本文除结语外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理论基础。本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体验式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主要论述书法教学对海外学生汉语学习、汉字认识和语言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对比对外汉语一般课型与对外汉语书法课的不同,以及国内小学书法教学与海外汉语书法教学的异同,论证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特殊之处。第三部分是对吉尔吉斯斯坦已经开设书法课程的一所孔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主要是围绕该孔子学院书法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态度等,以此为基础,对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体验课进行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和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运用访谈的方法,了解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奥什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情况,对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书法课进行需求分析,针对初级阶段学生进行书法课教学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是以《张老师教汉字——汉字识写课本(上)》《大众汉语1》为书法课的汉字教学内容,结合《说文解字》的字义和文房四宝的认识作为文化教学的内容,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动态美,以此缓解学生对于书写汉字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结语部分是对论文的研究结果和不足之处进行简单总结。

刘素芳[10](2020)在《汉字美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L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文中指出识字教学是以汉字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主动的学而使学生获得掌握字的形音义以及索字方法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教育者们历久弥新的话题。但在识字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如下问题:学生独立识字意识较弱,教师识字教学重结果而非过程,且识字教学过程生硬、缺乏美感,习字课重“形”而非“神”。汉字美学的应运而生使识字教学有了审美的视角与策略,汉字美学是以汉字为对象,从美学的角度,关注汉字的形、音、义之美,研究汉字的审美功能与美学价值。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结合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访谈以及测验,旨在研究汉字美学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将汉字美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通过与教师的共同合作将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之中,确认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强化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规范学生书写的识字需求,以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三大理念组织识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针对汉字美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与美学的取舍、师与生的取舍、答案与详解的取舍以及规范与认真的取舍等问题,对行动计划做出改进:调整识字教学目标、削弱美学概念、剖析汉字中的美学元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形式使汉字解说变得有趣、教师示范养成学生规范意识与认真态度。研究发现,汉字美学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能力,而且能够使识字教学富有人文性、拥有情感性、具有审美性等意义。基于此,研究从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教学实施、教学过程四个维度提出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建议:在目标制定上,根据学段特点选择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在内容选择上,控制识字教学内容,把握汉字审美特征;在教学实施上,让汉字的形、音、义之美得以彰显;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二、汉字书法和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字书法和人文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新文科语境下书法美育的价值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书法美育”建构的基础与依据
    1. 承载文化的独特性
    2. 审美特质的普惠性
二、“书法美育”教育的时代需求
三、“书法美育”视点下的学科融合
四、结论

(2)民国碑体书风传承与审美创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民国碑学师承渊源与时代书学之审美取向
    第一节 碑派思潮之萌芽与运演
        一、傅山、郑板桥与清初碑学思想的萌生
        二、阮元、包世臣与清中后期碑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康有为与民国碑学思想新高度
    第二节 清代碑派书法创作实践及其代表人物
        一、宗风秦汉的邓石如
        二、化古出新的伊秉绶
        三、碑帖相济的何绍基、赵之谦
    第三节 文化形态变迁视野下的书学审美追求
        一、朴学传统下书学的审美追求
        二、民国新材料新视野下书学的审美取向
        三、现代美学的转型与书学观念的变化
第二章 民国碑体书法创作的实践与碑体书风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碑体书法创作的兴盛
    第二节 民国碑体书法创作的书家群体与风格派别
        一、以吴昌硕、李瑞清、沈尹默为代表的书家型创作风格
        二、以梁启超、罗振玉、王蘧常为代表的学者型书风
        三、以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为代表的领袖型书风
        四、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作家型书风
        五、以李叔同、陈师曾为代表的艺术家型书风
第三章 民国碑体书风与审美趣味的新变
    第一节 民国碑体书风的特质
        一、质朴雄浑
        二、奇拙壮伟
        三、苍古遒劲
    第二节 民国碑体书法审美趣味的新变
        一、新旧碰撞——仿秦汉、宗魏晋
        二、古今杂糅——以碑入贴
        三、碑帖融合——追寻个人风格
    第三节 民国碑体书风的审美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理清汉字、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字和书法相伴而生共同发展
二、汉字奠定并发展了中国文化
三、书法传播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热爱传统祖国文化

(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
        1.1 研究对象界定
        1.2 选题缘起整合
    2.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现状评述
        2.2 研究定位创新
        2.3 研究方法探索
    3.研究思路及价值
        3.1 “文化生态”视域解读
        3.2 研究视角与问题聚焦
        3.3 研究意义与多元价值
第一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初生成
    1.1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自然生态域境
        1.1.1 地域滋养与自然环境
        1.1.2 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1.1.3 人与天谐的生存方式
    1.2 中国蒙古文书法生成的人文生态域境
        1.2.1 民族性格与书法品格构建
        1.2.2 万物有灵的自然审美精神
        1.2.3 民族交融与蒙汉文化交流
    1.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原生
        1.3.1 蒙古国家建立与蒙古文字出现
        1.3.2 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与完备
        1.3.3 本土化确认
    1.4 中国蒙古文书法萌生的文化生态要素
        1.4.1 物态要素作为书写基础
        1.4.2 制度要素作为时代激发
        1.4.3 行为要素作为形式表现
        1.4.4 精神要素作为审美蕴藉
        1.4.5 文化生态链产生与孕育
第二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演变
    2.1 原生态时期:蒙古汗国与元朝时的萌芽与探索
        2.1.1 作为历史的起点:《成吉思汗石碑》
        2.1.2 作为交融的起始:康里巎巎与《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2.1.3 消失的文字、活态的艺术:八思巴文
        2.1.4 书写特点与风格
    2.2 继生态时期:明、清与民国时期的规范与发展
        2.2.1 规范化的书写与历史留存
        2.2.2 笔法的自由与艺术的自觉
        2.2.3 晚清蒙古文书家创作代表
    2.3 新生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开拓与繁荣
        2.3.1 书体的丰富与创作的多元
        2.3.2 书学及美学研究的理论深入
        2.3.3 蒙古文书法教育的逐步开展
        2.3.4 “楷书大师”哈旺加卜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形
第三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本体构成
    3.1 经典与庄重中的文字造型
        3.1.1 蒙古族曾用文字与书体
        3.1.2 回鹘式蒙古文造型特征
        3.1.3 八思巴蒙古文造型特征
    3.2 传统与现代中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
        3.2.1 文房四宝中的继承与转换
        3.2.2 爿笔书法的特殊存在形态
        3.2.3 民族特色书写材料的开拓
    3.3 传承与变化中的法度表现
        3.3.1 楷书、行草、篆书中的精神传达
        3.3.2 落、行、收中的笔法凝练
        3.3.3 章法布白、书写内容、场域环境的调适
第四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美学内涵
    4.1 书法艺术的多质性探讨
        4.1.1 形式美学上,蒙古文作为符号的艺术升华与陌生化效果
        4.1.2 创作美学上,线条造型中凝结而成的“有意味的形式”
        4.1.3 主体论美学上,作为蒙古族生命主体、气韵的笔墨呈现
        4.1.4 艺术社会学上,作为蒙古族文化生态的意象凝结及脉络衍射
    4.2 “和而不同”的美学特质
        4.2.1 自然:道法自然,宛若天成
        4.2.2 多元:蒙汉合璧,开放融汇
        4.2.3 复古:旧体新作,大巧若拙
        4.2.4 宏阔:英雄尊崇,阳刚气健
        4.2.5 尚圆:行云流水,和润婉转
第五章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文化追问
    5.1 中国蒙古文书法与汉字书法的文化涵化
        5.1.1 “美美与共”:历史脉络中主流与支流的血缘关系
        5.1.2 “各美其美”:艺术脉络中自主与自觉的独立精神
        5.1.3 “求同存异”:多质整合与边缘确认
        5.1.4 “书林异彩,蒙汉同春”:中华民族情性观的融合与共建
    5.2 基于地域性文化生态的提炼与观照
        5.2.1 物质层面:游牧生产生活形态反映
        5.2.2 精神层面:草原情怀中审美心理凝聚
        5.2.3 政治层面: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影响
    5.3 中国蒙古文书法在蒙古族艺术群族的关系网络
        5.3.1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文学
        5.3.2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音乐
        5.3.3 蒙古文书法与蒙古族舞蹈
第六章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
    6.1 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分布与整合
        6.1.1 书法专业建设、书法教育为代表的学院资源
        6.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代表的民间资源
        6.1.3 蒙古文书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融入
    6.2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生存现状与困境
        6.2.1 自然、人文生态变迁中的艺术本体冲击
        6.2.2 传承主体变化下的生存空间变化
        6.2.3 传统文化语境消退下的传承困境与困惑
    6.3 中国蒙古文书法的保护、转化及发展策略
        6.3.1 理清发展文脉,保存历史记忆,尊重文化传统
        6.3.2 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吸引力、增强传播力
        6.3.3 以地域性体现原创性,以民族性体现创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中国书法艺术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以“知雅宋”字体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书法艺术与汉字字体设计相关基础研究
    2.1 中国书法与汉字字体设计概述
    2.2 中国书法艺术与汉字字体设计的关系
    2.3 “知雅宋”设计中的困境
第三章 书法艺术对“知雅宋”字体设计中的创作启示
    3.1 书法形式美对“知雅宋”字体设计的创作启示
    3.2 书法内涵美对“知雅宋”字体设计的创作启示
第四章 “知雅宋”字体设计创作
    4.1 前期的设计实践
    4.2 “知雅宋”的设计与应用
        4.2.1 “知雅宋”的设计理念与定位
        4.2.2 “知雅宋”图形化设计
        4.2.3 “知雅宋”字体设计稿展示
        4.2.4 应用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二、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的要求
        三、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
        四、部编本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传统文化理论相关研究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
        三、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问卷法
        四、观察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文教材
        二、传统文化
    第二节 传统文化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的统计
        一、识字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二、课文中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三、口语交际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四、语文园地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五、快乐读书吧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六、综合性学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统计
    第二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分析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外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内隐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第四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XX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二、XX小学部编本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第五章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及教学片断设计.
    第一节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二、以教材为基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四、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五、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传承传统文化
    第二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片段设计..
        一、《“贝”的故事》教学片段设计
        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片段设计
        三、《出塞》教学片段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STEAM教育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STEAM教育发展的国外研究现状
        2.1.2 STEAM教育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
    2.2 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
        2.2.1 教学目标方面
        2.2.2 教学内容方面
        2.2.3 教学方法方面
        2.2.4 教学评价方面
    2.3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2.3.1 STEAM概念及特点
        2.3.2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第三章 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的设计
    3.1 高中美术实施STEAM理念指导的课程及其意义
        3.1.1 高中美术课程的特性
        3.1.2 高中美术的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
        3.1.3 STEAM理念是落实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3.2 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学科整合设计的一般模式
        3.2.1 课程整合是STEAM理念的最重要特征
        3.2.2 高中美术课程在学科整合语境中的特殊性
        3.2.3 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学科整合设计的价值取向
        3.2.4 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学科整合策略
    3.3 STEAM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一般模式设计
        3.3.1 核心素养视角下STEAM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价值分析
        3.3.2 基于STEAM的高中美术课程一般模式与流程
第四章 “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旅”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4.1 “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旅”课程单元设计的准备阶段
        4.1.1 单元内容选定
        4.1.2 单元目标规划
        4.1.3 单元知识跨学科地图
        4.1.4 学习者分析
    4.2 “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课程单元的设计阶段
        4.2.1 教学资源设计
        4.2.2 教学支架设计
        4.2.3 教学活动设计
        4.2.4 教学评价设计
    4.3 “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课程单元活动的实施
        4.3.1 “当代汉字设计发展概览”活动的实施情况
        4.3.2 “优秀设计师的创意方法探秘”活动的实施情况
        4.3.3 “创作有风格的设计作品”活动的实施情况
    4.4 “汉字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课程单元活动的研究总结
        4.4.1 调查问卷的结果
        4.4.2 自评、互评和教评的结果
        4.4.3 听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的价值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吉尔吉斯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体验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丰富课题方向,促进中外交流
        1.1.2 丰富语言教学,加深文化理解
        1.1.3 优化书法教学,促进文化传播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2 访谈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设计研究
        1.3.2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
        1.3.3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与汉字教学的研究
    1.4 理论基础
        1.4.1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1.4.2 跨文化交际理论
第2章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2.1 对外汉语教学中书法教学的必要性
        2.1.1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1.2 促进学生对汉字笔画顺序规律的理解
        2.1.3 营造学习汉语的文化环境
    2.2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特殊性
        2.2.1 对外汉语一般课型与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对比
        2.2.2 国内小学书法教学与对外汉语书法教学的对比
第3章 吉尔吉斯南部地区孔子学院书法教学现状调查
    3.1 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
    3.2 问卷调查的内容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选修书法课的动机
        3.3.2 学生对书法才艺课的态度
        3.3.3 学生学习书法的难点分析
        3.3.4 学生对书法才艺课的意向分析
        3.3.5 学生对于书法才艺课的评价分析
        3.3.6 孔子学院书法教学内容概况
        3.3.7 孔子学院书法才艺课教学方式概况
        3.3.8 孔子学院书法活动举办概况
        3.3.9 孔院学生对于书法课的相关建议
第4章 孔子学院书法体验课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4.1.1 教学需求分析
        4.1.2 教学对象分析
        4.1.3 教学内容分析
        4.1.4 教学目标分析
        4.1.5 教学方法分析
    4.2 汉语初级阶段书法体验课教学设计
        4.2.1 教学对象
        4.2.2 教学内容
        4.2.3 教学目标
        4.2.4 教学时间
        4.2.5 教学方法
        4.2.6 教学用具
        4.2.7 教学重难点
        4.2.8 教学过程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才艺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之一
附录 C 访谈提纲之二
附录 D 访谈提纲之三
附录 E 访谈提纲之四
附录 F 访谈提纲之五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汉字美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L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思而得美:与汉字美学的偶然相遇
        (二)对识字教学的现实问题的反思
        (三)以汉字之美彰显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字美学”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识字教学”的文献综述
        (三)关于“汉字美学”与“识字教学”的文献综述
        (四)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汉字美学
        (二)识字教学
    五、研究范式与方法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汉字美学的性质
        (一)以“图象”为本
        (二)以美学为思维系统
        (三)形、音、义之美的统一
    二、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和重点
        (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二)识字教学的重点
    三、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有形可象,使识字教学具有审美性
        (二)抑扬顿挫,使识字教学拥有情感性
        (三)追本溯源,使识字教学富有人文性
第二章 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情境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三、研究流程与进度
        (一)研究流程
        (二)研究进度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信效度分析
第三章 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研究过程
    一、识字需求确认阶段
        (一)发现识字教学问题
        (二)了解汉字美学认知情况
        (三)确认学生识字需求
    二、识字教学设计阶段
        (一)确定识字教学目标
        (二)组织识字教学内容
    三、识字教学的实施与改进阶段
        (一)以“义”为主
        (二)以“形与义”为主
        (三)“形音义”的结合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一)测验情况分析
        (二)访谈记录分析
        (三)观察日记与反思日志分析
    二、讨论
第五章 汉字美学应用于识字教学的建议
    一、目标制定:根据学段特点选择识字教学的侧重点
        (一)第一、二学段:以形为主
        (二)第三学段:对义的延伸
    二、内容选择:控制识字教学数量,把握汉字审美维度
        (一)控制识字教学数量
        (二)把握汉字审美维度
    三、教学实施:让汉字的形、音、义之美得以彰显
        (一)以形传美,生动形象
        (二)音情交融,声情并茂
        (三)追本溯源,理寓其中
    四、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一)“教师示范”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实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课堂观察量表
    访谈提纲
    测验
致谢

四、汉字书法和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科语境下书法美育的价值和意义[J]. 王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1(06)
  • [2]民国碑体书风传承与审美创造研究[D]. 缪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理清汉字、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J]. 王健.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8)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中国蒙古文书法研究[D]. 耿灿.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中国书法艺术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以“知雅宋”字体设计为例[D]. 龙剑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研究[D]. 王子楠.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孟众. 河北大学, 2020(08)
  • [9]吉尔吉斯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书法体验课教学设计[D]. 范玉明. 新疆大学, 2020(07)
  • [10]汉字美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L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D]. 刘素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国书法与人文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