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奥辛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维奥辛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一、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论文文献综述)

匡怡[1](2019)在《大豆苷元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大豆苷元(daidzein,DD)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瞬时外向钾通道、L型钙通道的电流及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D的毒性;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和单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观察、记录、分析DD不同剂量组低(1μmol/L)、中(3μmol/L)、高(10μmol/L))给药前、后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变化。结果:1.DD对乳鼠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SD乳鼠心肌组织经0.25%的胰酶液4次消化,获得心肌细胞。后接种于培养皿中,隔24~48 h换液。待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充斥视野80-90%时,在乳鼠心肌培养细胞液中加入不同浓度DD(0.1、0.3、1、3、10、30、100)μmol/L,再继续培养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细胞的存活率也不断下降。其中,当所加入的DD终浓度为30~100 μmol/L时,心肌细胞活力的降低最明显,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因此,我们选取DD终浓度为1、3、10μmol/L作为后续膜片钳实验时的用药剂量。2.急性分离的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急性分离的单个心肌细胞。首次即时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多见长杆状,横纹清晰,细胞膜边缘完整,立体感强,表面无凹陷和气泡。大多处于静息状态(比例70%-90%),少部分已收缩为椭圆状或者团状。复钙后,40%~60%的细胞保持仍保持原有形态,其将被用于下面的药物干预实验。3.DD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1)DD对INa的浓度依赖性:在协定的保持电位和钳制电位下,引导出INa。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DD(0.1μmol/L)对INa无影响。但随着DD浓度的增加(0.3-10μmol/L),药物则对INa呈现出抑制作用,其电流密度由给药前的(-53.9±6.35)pA/pF依次降为给药后的(-33.78±3.24)pA/pF、(-25.16±4.24)pA/pF、(-22.28±3.54)pA/pF 和(-17.96±4.56)pA/pF(P<0.05),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2)DD对INa的电流-电压(Ⅰ-Ⅴ)曲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DD 1、3、10μmol/L使电流-电压(Ⅰ-V)曲线上移。但是,Ⅰ-Ⅴ曲线的轨迹趋势、通道电流的激活电位、电流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未变化。(3)DD对INa的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按照特定的刺激方案,引导出INa的激活和失活曲线,给予不同浓度的DD(1、3、10μmol/L)后,观察其对INa的激活和失活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DD(1、3、10μmol/L)使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给药前及三个浓度下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 V1/2 依次为(-40.99±0.32)mV、(-38.81±0.19)mV、(-35.67±0.78)mV、(-31.94±0.43)mV(P>0.05),可见 DD 延迟了钠通道的激活的趋势。DD(1、3、10 μmol/L)使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给药前及三个浓度下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V1/2依次为(-74.42±0.44)mV、(-79.74±0.45)mV、(-82.81±0.59)mV和(-86.5±0.77)mV(P<0.05),即DD加快钠通道的失活。(4)DD对INa失活后恢复曲线:同等条件下,DD给药后使INa的失活后恢复曲线左移,τ为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由给药前(21.35±0.13)ms依次变为(15.49±0.24)ms、(13.30±0.32)ms和(11.31±0.22)ms(P<0.05)。结果表明,DD以浓度依赖性加快INa从失活态向激活态转变的时间。4 DD对大鼠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1)DD对Ito的浓度依赖性:稳态激活程序激引发出外向电流,加入4-AP可显着阻断该电流,证实该电流为Ito。待电流趋于稳定后,用细胞外液冲洗后,Ito电流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提示DD对Ito的作用是可逆的。DD(0.1 μmol/L)对Ito几乎不影响,而DD在0.3、1、3、10μmol/L浓度下对心室肌细胞Ito抑制作用越来越强。(2)DD对Ito的电流-电压(I-V)曲线:在DD(0-10μmol/L)下,给予连续变化的步阶,测通道电流的大小作出Ito电流-电压(Ⅰ-V)曲线。与对照组相比,It。的电流密度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然而,Ⅰ-Ⅴ曲线形态以及反转电位保持不变。(3)DD对Ito的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空白对照条件下,归一化拟合激活电导曲线的V1/2为(13.07±0.58)mV,k 为(13.87±0.52)。1、3、10 μmol/L DD 分别为(15.76±0.40)mV/(13.43±0.35)、(17.59±0.67)mV/(13.83±0.59)、(19.65±0.48)mV/(13.34±0.43)(P>0.05)。稳态失活曲线的V1/2和 k 值(0、1、3、10μmol/L)分别为(-20.03±0.41)mV/(15.16±0.36)、(-22.27±0.35)mV/(15.50±0.31)、(-24.89 ± 0.42)mV/(15.28±0.38)、(-27.74±0.55)mV/(15.31±0.49)(P>0.05)o当DD作用后,稳态和激活曲线均几乎没有发生移动。因此,DD并未从Ito的激活和失活状态影响通道的开放和关闭难易。(4)DD对Ito失活后恢复曲线:给予细胞膜电压刺激,开放的通道会逐渐失活,再给予电压刺激通道将不再开放成失活态,最后给予一电压刺激,失活态逐渐恢复。引发DD作用前后的瞬时外向钾通道失活后恢复电流,并可拟合电流恢复曲线。DD使Ito失活后恢复曲线显着右移,τ随浓度增加而延长(P<0.05)。5.DD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1)心肌细胞ICa-L的确定:经方波刺激诱发一串内向电流,该电流可分别被含有CdCl2(钙通道阻滞剂)、NiC12(特异型T型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特异性L型钙通道阻滞剂)的台式液灌流几乎阻断、几乎不被阻断、几乎阻断,证明所记电流是L型钙电流(P<0.01)。DD(3 μmol/L)明显抑制 ICa-L,peak(P<0.01)。(2)DD对ICa-L的浓度依赖性:探究DD在0.1、0.3、1、3、10μmol/L浓度下对心室肌细胞 ICa-L 的作用。DD(0.1μmol/L)对 ICa-L影响微弱,而 DD(0.3、1、3、10μmol/L)使得大鼠心室肌细胞 ICa-L从给药前(-17.39±0.61)pA/pF 分别降至(-11.44±0.67)pA/pF、(-9.53±1.58)pA/pF、(-6.70±0.65)pA/pF 和(-2.45±0.54)pA/pF;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 0.3、1μmol/LDD就具备抑制效果,且效果明显(P<0.05),提示DD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型钙通道电流,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愈强。待电流趋于稳定后,用细胞外液冲洗后,ICa-L电流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提示DD对ICa-L的作用是可逆的的。(3)DD对ICa-L的电流-电压(Ⅰ-Ⅴ)曲线:当DD(1-10μmol/L)作用后,ICa-L和电流密度逐渐减少。Ⅰ-Ⅴ曲线在(-20-+20mV)电压范围下随电流密度降低而显着上移。而Ⅰ-Ⅴ曲线形态以及反转电位并没有明显变化。(4)DD对ICa-L的激活和失活动力学:ICa-L的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随DD浓度越高显着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给药前以及各浓度DD(1-10 μmol/L)的激活曲线的半最大激活电压V1/2 和斜率因子 k 分别为(-9.13±0.57)mV/(4.52 ± 0.55)、(-14.10±0.65)mV/(4.70±0.54)、(-20.17±1.55)mV/(5.00±1.44)、(-28.76±1.44)mV/(4.80±1.33)(P<0.05),说明 DD 可加快 L型钙通道激活。给药前以及各浓度DD的激活曲线的半最大失活电压V1/2斜率因子和k分别为(-19.82±0.55)mV/(14.11±0.49)、(-30.21±0.70)mV/(16.29±0.63)、(-42.61±1.00)mV/(15.77±0.92)和(-52.83±1.16)mV/(12.66±1.08)(P<0.05),表明该药物加快了L型钙通道的失活。(5)DD对ICa-L失活后恢复曲线:DD使ICa-L的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而1μmol/L DD使τ由给药前(10.50±0.45)ms 变为(16.75±0.65)ms;同样给予 3、10μmol/LD 后,τ为(21.50±0.73)ms和(29.00±1.07)ms,恢复时间呈明显延长(P<0.05)。结果表明,DD呈浓度依赖性延长ICa-L从失活态向激活态转变的时间。结论:DD以浓度依赖性阻滞瞬时外向钾通道;对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均可以浓度依赖和改变动力学特征阻滞,这些结果可能是DD保护心脏保护的作用机制。

吴文松[2](2018)在《盾叶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用盾叶冠心宁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监测该药对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且未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服用中药或中成药的患者,设置14天药物洗脱期),在其西医标准化治疗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加用盾叶冠心宁片2片,3/日,疗程3个月。加药治疗前进行1次基础访视,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基线水平,在加药治疗第1个月结束及第3个月结束分别进行1次随访,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主要观察加用盾叶冠心宁片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硝酸甘油使用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有1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随访。2.入组患者经加药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2.94%、76.47%,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8.23%、100%,心电图改变有效率分别为47.06%、64.71%。前后数据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有改善趋势。3.患者加药治疗1个月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加药前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加药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加药前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加药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加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4.患者加药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加药治疗前对比,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有下降趋势。5.对入组的患者加药治疗前及加药治疗3个月后各检查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前后结果对比,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随访中17例患者服药后未出现与药物明显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盾叶冠心宁片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硝酸甘油停减率有改善趋势。2.盾叶冠心宁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稍有降低作用。3.盾叶冠心宁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总之,在当前研究样本量下,盾叶冠心宁片可以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但限于研究观察时间,样本量偏小、周期短,得出的结果可能说服力不强,未来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束云[3](2009)在《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中药发展很快,应用日广,但在新药研究,特别是改剂型仿制药中,存在创新发展不够、低水平重复严重、疗效不突出、安仝性不重视、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同一药物多种剂型、多家生产,质量混乱,优劣难分,缺少比较研究及上市后再评价,对于临床优选药物、合理用药,十分不利,亟待解决。复方丹参制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目前共有片剂、滴丸、水丸、微丸、胶囊、软胶囊、气雾剂、颗粒剂、口服液、含片共10种剂型,700多家厂家生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多种选择。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为药物应用提供了依据。但是,既往的研究大多以单一剂型为研究对象,剂型比较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同剂型的特色与优点尚不明确,该类药物在心血管系统用药中的地位也不明晰。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基础,选用临床常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种产品(片剂与滴丸)为研究对象,从药物化学、药理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及再评价研究,为临床优选药物提供科学根据。1.文献研究1.1复方丹参制剂的研究进展收集整理复方丹参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报道,对复方丹参制剂的处方、质量标准、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该类制剂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1.2复方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现状及质量分析1.2.1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8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丹参制剂的临床研究报道,对观察组病例数、适应症、治疗方式,以及复方丹参片和滴丸治疗冠心病的疗程、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1.2.2结果:共纳入文献923篇。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是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多数研究的观察组病例数少于50例。研究疾病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疗程主要集中于2周到1个月。单独使用是目前复方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中的主要给药方式。在不同的临床研究中,同一种制剂的疗效波动明显。而且,滴丸用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用作对照组的疗效(P<0.001)。在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样本量较小、随机与盲法的使用不标准、病例选择和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阳性药选择不合理、缺少安慰剂对照、缺少随访和依从性控制、统计学处理不合理、对安全性分析重视不足等,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1.2.3结论:我国复方丹参制剂临床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目前尚无法得出一种制剂优于另一种制剂的结论。有关复方丹参制剂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比较,还需要更全面、更科学的研究。1.3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报告质量评价1.3.1方法:检索1994-2007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同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采用CONSORT标准和其他相关评价指标进行报告质量评价。1.3.2结果:纳入26篇报道,按CONSORT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评价,仅2篇(7.6%)报道描述了如何产生随机顺序(其中1篇为半随机),6篇(23.1%)实施单盲,19篇(73.1%)报道不良事件,2篇(7.6%)为多中心研究,2篇(7.6%)描述了中医证型。无研究报道如何执行随机,无研究进行样本含量计算、意向性分析和分层分析,无研究采用安慰剂对照和模拟剂,无研究报道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1.3.3结论:我国有关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在提供完整、规范、准确、全面的试验信息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要解决以上问题,使中药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构建并完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临床试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度必不可少。1.4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研究质量评价和Meta疗效分析1.4.1方法:检索1994-2007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同时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和片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采用Jadad改良评分量表评价研究质量,采用Meta-分析法对疗程为4w的临床研究进行疗效分析。1.4.2结果:纳入26篇报道,随机和盲法的使用不规范、对研究过程中的撤出与退出事件不重视的现象普遍,Jadad改良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3分,属于低质量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时,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的合并RR(95%CI)分别为1.30(1.17,1.44)、1.40(1.17,1.67)和1.26(1.10,1.4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分布不对称。1.4.3结论:我国有关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Meta-疗效分析结果仅具部分参考价值,目前尚无法得出一种制剂疗效优于另一种制剂的可靠结论。1.5复方丹参制剂的不良反应概况1.5.1方法:检索1994-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单独使用复方丹参制剂、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个案报道,就该类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症状及临床处置进行分析。1.5.2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223篇(累计病例12618例)、个案报道18篇。其中复方丹参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片剂1.91%、滴丸2.74%,未查阅到气雾剂、颗粒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不同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波动明显,且同种药物作为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作为治疗组的发生率。复方丹参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其次为扩血管反应,其中滴丸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于片剂。个案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多,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反应(多为联合用药不合理导致)。复方丹参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症状较轻,较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粘膜出血、糜烂性胃炎、血尿、休克等。仅部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接受了对症治疗。1.5.3结论:复方丹参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以消化道反应为主,多数症状较轻,部分患者接受了对症治疗。临床对于多发症状重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系统检查,该类制剂可能引起的病变的性质尚不明确。临床用药应慎重。2药理学比较研究2.1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犬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2.1.1方法:杂种犬4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1)模型对照组;(2)复方丹参片高剂量组,3.04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18倍);(3)复方丹参片中剂量组:1.69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4)复方丹参片低剂量组:0.94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5.6倍);(5)复方丹参滴丸高剂量组:3.04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32.4倍);(6)复方丹参滴丸中剂量组:1.69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18倍);(7)复方丹参滴丸低剂量组:0.94 g生药/kg(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冠脉后10min,描记药前心电图,经口插胃管给药(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药后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含量。2.1.2结果: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均有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的作用,两者均在给药后15-25 min作用较为明显,作用均可达到3小时以上。这两种药物均可显着减少犬心肌梗死范围。以上保护作用,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片剂与滴丸的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按临床剂量的10倍及18倍量给药,片剂的作用强于滴丸。片剂与滴丸均可降低犬血浆TXB2含量,改善结扎冠状动脉所导致的犬血浆6-keto-PGF1α/TXB2比值降低的情况,但对血浆ET、6-keto-PGF1α含量变化的作用不显着。不论是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还是按临床等效剂量的同等倍数剂量比较,二者的时效关系均无显着性差异。2.1.3结论:复方丹参片和滴丸对冠脉结扎所致犬急性心肌缺血均具有保护作用,且均5 min起效、15-25 min后作用明显,作用持续3小时以上。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片剂与滴丸的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按临床剂量的同等倍数剂量比较,在减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损伤程度等方面,片剂的作用强于滴丸。2.2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的影响2.2.1方法:日本大耳白兔,按体重和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随机分组,连续给药5天,取血测定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测定药后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Bom氏比浊法测定胶原(4.8 mg/L)、二磷酸腺苷(ADP,47.6μmol/L)和花生四烯酸(AA,782.0μmol/L)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2.2.2结果:给药5次,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均可明显抑制胶原、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片剂组的作用具有强于滴丸的趋势。按临床用量的同等倍数剂量进行比较,片剂作用强于滴丸。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家兔血浆PT、APTT、FIB无显着影响,仅具有一定的延长血浆TT的作用。2.2.3结论:复方丹参片和滴丸均具有抑制胶原、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浆TT时间的作用,且片剂的作用强于滴丸。2.3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FeCl3致兔颈总动脉栓塞的影响2.3.1方法:日本大耳白兔,按体重随机分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末次灌胃后10 min,麻醉家兔,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用70%FeCl3浸渍过的滤纸条(0.5×1.0 cm2)包裹颈总动脉(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浸渍的滤纸条)50 min制备模型,包裹颈总动脉即刻记为开始造模。造模3小时,耳中动脉取血,测定血浆TT、PT、APTT、FIB、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因子4(PF4)、TXB2、6-keto-PGF1α。造模24小时,取造模颈总动脉病理检查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皮损伤情况。2.3.2结果: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造模导致的兔血浆TT、APTT时间缩短、TXB2明显上升、6-keto PGF1α显着下降的情况,对兔血浆PT、FIB、D-dimer、PF4的改变虽有改善趋势,但影响不显着。片剂与滴丸可减轻FeCl3所致血栓栓塞和血管内皮损伤。以上作用,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无明显差异。按临床用量的同等倍数剂量比较,复方丹参片的作用具有强于复方丹参滴丸的趋势。2.3.3结论: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均可减轻FeCl3导致的家兔颈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血栓栓塞等改变,但二者的作用差异不显着。3药物化学比较研究3.1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3.1.1方法:采用HPLC法。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以0.1%磷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1 nm。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0 nm条件检测。皂苷成分以0.1%磷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22-28 min,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3.1.2结果:每克药品中,复方丹参滴丸仅丹参素、原儿茶醛、三七皂苷R1的含量高于片剂,其余5种有效成分均以复方丹参片中含量较高。按药品说明书提供的服用方法折算,每次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仅原儿茶醛高于片剂,其余6种成分的摄入量复方丹参片明显高于滴丸。3.1.3结论: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8种有效成分每次服药摄入量差异明显。摄入量差异可能会对二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强度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4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4.1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比较研究4.1.1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观察浓度对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肠吸收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以上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情况。以HPLC法测定灌流前后以上成分的含量变化,以0.1%磷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1 nm。4.1.2结果:全肠段灌流2h,原儿茶醛的吸收较为完全,而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肠吸收不显着。复方丹参滴丸灌流时,不同浓度组的原儿茶醛总吸收率相似,且单位面积吸收速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复方丹参片灌流液浓度越高,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2小时全肠段总吸收率越低,且不同浓度下,这两种成分的单位面积吸收速率无明显差异。复方丹参片中这三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丹参素与丹酚酸B均为: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原儿茶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而复方丹参滴丸中原儿茶醛的吸收高低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4.1.3结论:复方丹参片中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肠吸收可能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复方丹参滴丸中原儿茶醛的大鼠肠吸收机理可能为被动扩散。片剂与滴丸中原儿茶醛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其他共存成分的影响有关。综上所述,虽然复方丹参制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也得到了拓展和深化,但是,仍存在较多问题,给临床用药带来了隐患。其安全性,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持续服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该类药物为“速效药”、“强效药”、“长效药”,也无足够的证据表明其优于同类的其他中药。因此,复方丹参制剂不适合用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和“一线用药”,仅可用作常规用药、后续用药或辅助用药。与滴丸相比,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理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药费较少,更适于大众用药,特别是社区医疗、基层用药、医保用药及农村用药。本研究反映了我国中药研究及新药开发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药研究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研制的创新发展。加强上市中药的比较研究和再评价工作,对于提高中药治病救人的水平、提高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稳定十分必要。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以复方丹参制剂为例,探讨中药研究及新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提高中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水平,以及中药再评价提供参考。②从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复方丹参制剂进行多指标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③联合使用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代动力学试验手段,对复方丹参片与滴丸进行比较研究和上市后再评价,较为全面地探讨二者的异同。

薛洁[4](2009)在《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寻找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发出末端指标明确的调脂现代中药—阿魏胶囊,同时研究其调脂作用机制。方法:对新疆地区171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临床辨证分型的方法,寻找高脂血症辨证分型类别,使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并根据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高脂血症证候辨证分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按中药新药申报标准,完成阿魏胶囊的临床前文献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药理研究、毒理学研究;通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阿魏胶囊的调脂作用机制。结果:1)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主要分为脾肾两虚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肺卫燥证、痰湿蕴肺证、湿热壅滞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其中气血两虚证最为常见(60例35.09%),其次是肺卫燥证(51例29.82%)和脾肾两虚精不足证(23例13.45%)。6个证型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以脾肾两虚精不足为最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血瘀型。6个证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两虚型与年龄(r=0.27,P<0.01)为正相关,与HDL-C(r=-0.21,P<0.01)及体重(r=-0.16,P<0.01)为负相关;肺卫燥证型与HDL-C(r=-0.21,P<0.01)为负相关。脾肾两虚精不足型与年龄(r=0.57,P<0.01)为正相关,体重(r=-0.34,P<0.05)为负相关;湿热壅滞型与年龄成正相关(r=0.22,P<0.01)。有116例(67.84%)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至少1项血瘀症状,有130例(76.02%)出现至少1项痰湿症状。伴随疾病以高血压为最多90例(52.63%),其次是冠心病42例(24.56%)。相关危险因素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者107例占62.57%,其次是喜食油荤83例(48.54%)。2)新疆地区高脂血症患者共同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改变以TG升高为最主,单纯TG升高为97例(56.73%),TG和TC均升高的混和性高脂血症48例(28.07%)。TG均值为3.23mmol/L,在诊断标准的升高范围内(诊断标准:TG≥2.26mmol/L为升高)。仅有TG的均值在异常范围中,而其他三项血脂生化指标均值在边缘升高或正常范围。3)按新药标准,完成了阿魏胶囊临床前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及资料整理。完成的工作主要有:①阿魏胶囊的处方论证;②确定阿魏胶囊的功能主治为健脾除湿,化瘀泄浊;③制备工艺研究:通过粉碎、水提醇沉、醇提工艺及制剂成型性研究,确定了阿魏胶囊的制备工艺。经过中试验证,证明制备工艺科学、可行。制定了阿魏胶囊的质量标准,确定拳参、厚朴、白茅根的TLC鉴别方法和没食子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阿魏胶囊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微生物限度检查该样品控制菌经验证,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④在两个不同实验室药效学研究结果均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动物血清中TC、TG、LDL-C及HDL-C/TC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动物的TC、TG、LDL-C含量低,但HDL-C/TC比值高。服用阿魏胶囊预防给药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动物的高、中、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腹腔注射Adr后,动物耳廓微循环的A、V血管收缩率及毛细血管网交叉点减少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动物的LPL、HL及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HL和LPL的酶活性增加,HMG-CoA酶活性降低;服用阿魏胶囊动物的Apo-A4基因转录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高。结论:1)新疆地区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气血两虚为常见类型,脾肾两虚精不足病情最重,且多伴有血瘀和痰湿症状;由此可以推断痰瘀互结在高脂血症中可能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2)中国血脂异常患者以高TG血症及混和性高脂血症为主,而国外以高TC血症为主。新疆地区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以TG升高为主。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相符。3)伴随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和冠心病。静息生活方式及高脂饮食可能是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的主要诱因;4)多中心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都显示出明显的调脂作用。降血脂方面以降低TG效果最为明显,且具有升高HDL-C/TC的作用。同时阿魏胶囊还能改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血液流变学,但对无血瘀证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5)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主要机制有提升机体内的HL和LPL的酶活性,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的降解,抑制HMG-CoA酶活性;阿魏胶囊明显的提高或稳定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6)按中药新药标准完成中药六类新药阿魏胶囊的资料,已获得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院内制剂临床批件。

李可建[5](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宁可永[6](2005)在《薯蓣有效组分MPD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冠心病的手术疗法、介入疗法和药物疗法都已取得重大进步,但均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再狭窄、临床副作用等。研究发现,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如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侧枝循环开放、促进心肌小血管新生等。如何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促进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或者穿山龙(D.nipponica)根茎中提取的薯蓣总皂苷,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疗效显着,是中药现代化成功的典范之一。但其制剂较粗,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有效组分,且有溶血作用,不能制成注射剂而发挥速效、强效作用。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国际接轨,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MPD由薯蓣皂苷精制而成,去除其溶血和有害成分,水溶性好,无溶血作用,可制成速效、强效、安全的注射剂,而有利于抢救危重患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毒性极小。药理试验结果显示,MPD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MPD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急救药物。

李军[7](2005)在《复方脑心通滴丸的研究》文中认为复方脑心通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没药、桂枝、水蛭、地龙、全蝎、桑枝、桃仁、牛膝、鸡血藤16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复方脑心通滴丸是经脑心通胶囊改变剂型而成,为此我们对其原料工艺、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药理与毒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原料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川芎、当归、桂枝、乳香、没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及丹参中丹参酮类脂溶性有效成分;动物药采取渗漉法提取肽类等活性物质,然后将赤芍、黄芪、红花、桃仁、桑枝、牛膝、鸡血藤药材粗粉及超临界萃取后药渣和渗漉后药渣用水煎煮提取水溶性有效成分,再用醇沉法除去淀粉、粘液质、树胶类等水溶性杂质,提取液浓缩喷雾干燥即得。 其次对滴丸制剂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基质及冷却剂并筛选出药物与基质的最低配比为1:3,滴丸成型工艺中选择药液温度、滴口径、滴速及滴距四因素,每个因素设定3个水平,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丸重变异系数及滴丸外观质量为指标,最终确定最佳滴制条件为药液温度80℃,滴口径5.5/7.5,滴速45d/min,滴距5cm。 另外对滴丸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牛膝进行了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了赤芍中的芍药苷含量,以溶液稳定性、仪器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为指标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对芍药苷的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从而建立了脑心通滴丸含量测定方法,并证明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还对滴丸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根据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本品采用口服复方脑心通滴丸的研究固体药用聚丙烯瓶,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对脑心通滴丸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溶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细菌、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进行稳定性考察。从考察结果可以看出,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认为本品在目前考察阶段内稳定。 对脑心通滴丸进行了药理毒理研究,药效学试验证明脑心通滴丸对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动物死亡和其他异常变化;长期毒性试验证明低、中、高剂量组的各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着差异。最后对脑心通胶囊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脑心通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关键词:脑心通;滴丸;正交试验

方永兴[8](2004)在《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战略管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在企业管理的许多领域,战略对企业成功都有重要作用。 并购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并购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并获得超常的发展,资本运营的作用得到充分的运用。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对企业的并购战略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东盛集团的发展历程,以东盛集团的一系列并购活动为研究背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结合企业战略理论和并购战略原理,采取理论上的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对促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思路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行以医药行业为主业优先发展;综合战略为基础,即主要从事医药行业内致力于医药产业架构的战略性并购和以产品互补,营销协调,技术协调等为多重目的混合并购,谨慎参与其他无关业务领域并购。 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总体上是成功的,达到了东盛集团通过并购进入医药产业,打通融资通道,构建产业架构,并迅速扩张,做大做强最终成为有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业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东盛集团的成功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医药企业在当前国情下通过并购战略达到其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田桂华,徐萍,孙丽华,孙凤香[9](2002)在《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论文提纲范文)

(1)大豆苷元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品和试剂
    1.3 仪器
    1.4 药品和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乳鼠心肌细胞的分离
    2.2 MTT法对心肌细胞活力的测定
    2.3 心肌细胞的分离
    2.4 刺激方案设置
        2.4.1 I_(Na)刺激方案
        2.4.2 I_(to)刺激方案
        2.4.3 I_(Ca-L)刺激方案
    2.5 细胞电生理记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DD对乳鼠心室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3.2 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
    3.3 DD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3.3.1 DD对心室肌细胞I_(Na)的影响
        3.3.2 DD对I_(Na)电流-电压(Ⅰ-Ⅴ)关系的影响
        3.3.3 DD对I_(Na)激活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
        3.3.4 DD对I_(Na)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的影响
    3.4 DD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
        3.4.1 DD对心室肌细胞I_(to)的影响
        3.4.2 DD对I_(to)电流-电压(Ⅰ-Ⅴ)关系的影响
        3.4.3 DD对I_(to)激活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
        3.4.4 DD对I_(to)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的影响
    3.5 DD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3.5.1 心室肌细胞I_(Ca-L)的确定
        3.5.2 DD对心室肌细胞I_(Ca-L)的影响
        3.5.3 DD对I_(Ca-L)电流-电压(Ⅰ-Ⅴ)关系的影响
        3.5.4 DD对I_(Ca-L)稳态激活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
        3.5.5 DD对I_(Ca-L)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盾叶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1.1 对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对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2.1 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2.2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2.3 稳定型心绞痛的防治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部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 主要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估
        2.4 相关观察指标的检测: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2 实验指标
        3.2.1 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3.2.2 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的比较
        3.2.3 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比较
        3.2.4 治疗前后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
        3.2.5 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及HCY水平的比较
        3.3 安全性检测
讨论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确立
    3. 盾叶冠心宁片的成分分析及现代研究进展
        3.1 薯蓣皂苷的基础研究
        3.2 薯蓣皂苷的临床研究
        3.3 盾叶冠心宁片的临床研究进展
    4. 盾叶冠心宁片对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
    5. 盾叶冠心宁片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6. 盾叶冠心宁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CY水平的影响
    7. 盾叶冠心宁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分析
    第一节 复方丹参制剂研究进展
        1.处方与质量标准
        2.有效成分
        3.药理作用
        4.临床研究
        5.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复方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现状及质量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报告质量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对比研究的研究质量评价和Meta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复方丹参制剂不良反应概况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理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对FeCl_3致兔颈总动脉栓塞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药物化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1.实验部分
        2.方法与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比较研究
        1.实验部分
        2.方法与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合评价复方丹参制剂的再评价
    一、处方与生产工艺
    二、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
    三、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四、疗效评价
    五、说明书与广告宣传
    六、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点
综述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个人简历
致谢

(4)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脂血症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临床研究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阿魏胶囊的研制
    1. 内容与方法
        1.1 制剂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配制工艺研究
        1.3 药品标准研究
        1.4 阿魏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1.5 药效学研究
        1.6 急性毒性研究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6)薯蓣有效组分MPD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综述二 薯蓣皂苷研究进展
前言
实验一 MPD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大鼠心肌梗塞模型造模方法
        2.2 分组
        2.3 观测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MPD对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影响
        3.2 MPD对大鼠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
        3.3 MPD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
        3.4 MPD对心肌缺血大鼠SOD、MDA、NO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附图1 MPD大鼠心肌缺血试验心脏切片照片(N-BT染色)
实验二 MPD对犬心肌梗塞及冠脉血流量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对犬心肌缺血(心外膜电图标测)的影响
        3.2.对犬急性心肌梗塞范围(N-BT染色法测定)的影响
        3.3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3.4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附图2 MPD犬心肌缺血试验心脏切片照片(N-BT染色)
实验三 MPD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实验操作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犬动脉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
        3.2 对犬冠脉血流量及冠脉阻力的影响
        3.3 对心肌张力、左室作功的影响
        3.4 对犬左室内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的影响
        3.5 对犬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及总外周阻力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实验四 MPD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药物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方法
        2.2 实验步骤:
        2.3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以ADP为诱导剂
        3.2 以胶原为诱导剂
        3.3 以AA为诱导剂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实验五 MPD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及血液粘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药物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MPD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2.2 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2.3 对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
    3 结果
        3.1 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3.2 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3.3 对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实验六 MPD腹腔注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预试验:
        2.2 正式试验:
    3 实验结果:
        3.1 预试验结果:
        3.2 正式试验结果:
    4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7)复方脑心通滴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心通滴丸原料制备工艺研究
    1.1 仪器与试药
    1.2 药材的选择
    1.3 处方的组成
    1.4 制法
    1.5 制备工艺流程
    1.6 超临界萃取工艺
    1.7 动物药提取工艺
    1.8 水提取工艺
    1.9 醇沉工艺
    1.10 浓缩干燥工艺
    1.11 提取工艺的放大试验
2 脑心通滴丸制剂工艺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药材的选择
    2.3 处方的组成
    2.4 制法
    2.5 处方解析
    2.6 制剂工艺流程
    2.7 基质与冷却剂的选择
    2.8 成型处方筛选
    2.9 成型工艺研究
    2.10 工艺研究结果的确定
    2.11 制剂工艺中试试验
    2.12 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
    2.13 辅料的来源与质量标准
3 脑心通滴丸质量研究
    3.1 处方确定
    3.2 制法
    3.3 性状
    3.4 鉴别
    3.5 检查
    3.6 含量测定
    3.7 含量限度的确定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禁忌
    3.12 注意事项
    3.13 贮藏
4 脑心通滴丸稳定性研究
    4.1 考察项目的确定
    4.2 稳定性考察用样品、考察时间及条件的确定
    4.3 考察项目的试验方法
    4.4 考察结果
    4.5 稳定性考察结论结论
5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5.1 主要药效学研究
    5.2 急性毒性试验
    5.3 长期毒性试验
6 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6.1 冠心病心绞痛
    6.2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
    6.3 肥厚型心肌病
    6.4 慢性心率衰竭
    6.5 脑梗塞
    6.6 椎动脉型颈椎病
    6.7 结论
7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与评价
    7.1 药材的来源及鉴别依据
    7.2 制备工艺
    7.3 质量研究
    7.4 稳定性考察
    7.5 主要药效学试验
    7.6 急性毒性试验
    7.7 长期毒性试验
参考文献

(8)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东盛集团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
2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理论
        2.1.1 战略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综述
        2.1.2 战略的含义
        2.1.3 战略的三个层次
        2.1.4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2.1.5 企业战略的要点和意义
    2.2 并购理论
        2.2.1 本文所指的并购概念
        2.2.2 企业并购的功能
        2.2.3 企业并购的分类
        2.2.4 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
    2.3 并购战略理论
        2.3.1 并购战略理论研究现状
        2.3.2 企业并购战略原理分析
3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的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分析
        3.1.2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的背景和动因
        3.1.3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发展态势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东盛集团资源状况分析
        3.2.2 企业组织经验和管理资源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3.2.3 东盛集团的组织经验和管理资源分析
    3.3 东盛并购战略的环境分析结论
4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的选择与规划
    4.1 战略选择
        4.1.1 SWOT分析
        4.1.2 战略选择方案
    4.2 战略规划
        4.2.1 东盛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
        4.2.2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规划的三个层面
        4.2.3 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规划的阶段划分
5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5.1 战略实施
        5.1.1 介入阶段
        5.1.2 发展阶段
        5.1.3 全面扩张阶段
    5.2 战略控制
        5.2.1 并购整合
        5.2.2 并购风险的防范
6 东盛集团并购战略的效果评价
7 本文结论和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9)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论文提纲范文)

1 维奥欣的特点
2 维奥欣的药理作用
3 临床应用
4 讨论

四、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豆苷元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D]. 匡怡. 扬州大学, 2019(02)
  • [2]盾叶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吴文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3]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D]. 束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0)
  • [4]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D]. 薛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09(11)
  •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6]薯蓣有效组分MPD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研究[D]. 宁可永.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06)
  • [7]复方脑心通滴丸的研究[D]. 李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 [8]东盛集团的并购战略研究[D]. 方永兴. 西北大学, 2004(03)
  • [9]维奥欣为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J]. 田桂华,徐萍,孙丽华,孙凤香.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S1)

标签:;  ;  ;  ;  ;  

维奥辛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