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一、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程[1](2021)在《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肌肉衰减症是老年健康领域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肌肉衰减症增加老年人衰弱、跌倒、骨折与失能风险,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死亡风险上升,严重威胁老年健康。研究发现,肌肉衰减症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膳食营养是可调节因素之一。然而,近十年来,肌肉衰减症的诊断标准不断更新,不同版本间存在较大差异,尚不统一;肌肉量的测量方法也较为复杂,存在应用局限;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与肌肉衰减症相关的大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虽有部分研究提示,禽畜肉、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可能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有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通过多种通路影响老年人的肌肉健康;但目前相关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观点认为,与单一食物或营养素相比,膳食模式与老年人肌肉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目前有关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的研究较少,缺乏从膳食模式角度防治肌肉衰减症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目的:1.了解掌握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现状,分析影响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的相关因素。2.探究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低肌肉量的关系。3.构建我国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为开展老年人低肌肉量、肌肉衰减症筛查和研究提供新的应用工具。4筛选影响我国老年人肌肉衰减症不同生理代谢路径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防治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提供膳食营养领域的科学证据和实践方法。方法:1.利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中1471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分析评价我国老年人在不同膳食模式下的食物摄入特征和膳食多样性。应用决策树模型,从社会经济、食物消费、营养健康宣教等角度,探究影响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的主要因素。2.利用我国老年人营养改善策略与应用(2018)研究中86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从广东、江苏、内蒙等典型区域,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老年人膳食模式。应用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和欧洲老年人肌肉衰减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推荐的肌肉衰减症诊断标准(AWGS2014、AWGS2019、EWGSOP2)进行肌肉衰减症的判别,并应用logistic回归和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三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的关系。比较不同肌肉状态和膳食模式下老年人膳食营养素摄入差异。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回归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的剂量-反应关系。3.利用我国老年人营养改善策略与应用(2018)研究数据,采用老年人常规体格测量指标和生化检测指标构建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 Hosmer-Lememshow 拟合优度检验(H-L检验)进行模型评价。应用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分析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预测低肌肉量的总体分布状况和不同亚组间差异,探究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预测低肌肉量的关系。4.基于我国老年人营养改善策略与应用(2018)研究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模型、RCS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评价我国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分析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老年男性和女性膳食模式整体相似,主要存在三种膳食模式,即以米类、猪肉、蔬菜、水产品、动物油等为主要特征食物的“传统膳食”模式;以杂粮、豆类、菌藻、蔬菜、水果、奶类、蛋类、零食类等为主要特征食物的“多样化膳食”模式和以禽畜肉、动物内脏、水产品、蛋类等为主要特征食物的“动物性食物”模式。“多样化膳食”模式膳食多样性评分较高,整体结构更为均衡。应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发现,城乡、地域、文化水平、食物消费支出、营养健康宣教等是影响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食物消费支出较高、不知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未接受过营养健康宣教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膳食”模式;城市地区、文化水平较高、知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接受过营养健康宣教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多样化膳食”模式;城市地区、食物消费支出较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动物性食物”模式。2.在广东、江苏、内蒙等典型地区调查发现,三地区老年人中主要存在“传统膳食”模式、“多样化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模式。将人群按各类膳食模式因子得分由低到高划分为Q1~Q4组;比较后发现,“多样化膳食”模式Q1组人群肌肉衰减症患病率最高(23.7%),Q4组人群肌肉衰减症患病率最低(8.4%);其他两类膳食模式的Q1~Q4组肌肉衰减症患病率无显着变化。应用logistic回归,以各类膳食模式的Q1组人群做参照,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后发现,“多样化膳食”模式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显着负相关(OR=0.33,95%CI=0.14~0.77,P趋势<0.01),而“传统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模式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无显着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样化膳食”模式与老年人低握力型肌肉衰减症显着负相关(OR=0.22,95%CI=0.07~0.74,P趋势<0.05)。与其他两类膳食模式相比,“多样化膳食”模式的Q4组人群,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脂肪供能比低,分别为53.4%E和31.2%E(P<0.05);蛋白质供能比为16.4%E,显着高于“传统膳食”模式(P<0.05),但与“动物性食物”模式的Q4人群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RCS回归分析发现,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肌肉衰减症无显着相关,蛋白质供能比与肌肉衰减症整体呈负相关,肌肉衰减症的发病风险随蛋白质供能比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30%E与肌肉衰减症呈负相关,较高的脂肪供能比(30~50%E)与肌肉衰减症呈正相关。3.应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老年人常规的健康指标,可构建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低肌肉量预测模型。老年男性低肌肉量预测模型为logit(P)=2.67+0.13*年龄(岁)-0.55*BMI(kg/m2)+0.09*FBG(mmol/L);老年女性低肌肉量预测模型为logit(P)=5.31+0.07*年龄(岁)-0.56*BMI(kg/m2)+0.35*TC(mmol/L)。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男性预测模型AUC=0.86(95%CI=0.83~0.89),模型整体正确率为80.8%;女性预测模型AUC=0.87(95%CI=0.84~0.90),模型整体正确率为80.4%。H-L检验P值均大于0.05。ROC曲线和H-L检验证明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低肌肉量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应用列线图技术,可绘制可视化的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有助于老年人低肌肉量和肌肉衰减症的快速筛查。应用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分析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调查数据发现,“传统膳食”模式与老年人预测低肌肉量呈显着正相关(OR=1.54,95%CI=1.34~1.76,P趋势<0.01);“多样化膳食”模式与老年人预测低肌肉量呈显着负相关(OR=0.58,95%CI=0.50~0.67,P趋势<0.01);“动物性食物”模式与老年人预测低肌肉量呈显着负相关(OR=0.79,95%CI=0.69~0.91,P趋势<0.01)。4.从营养代谢、肝肾功能、炎症反应等多角度进行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结果发现,以AWGS2014作为老年人肌肉衰减症诊断标准,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部分反映老年人营养代谢和肝肾功能的指标,如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和尿酸(Uric acid,UA)与肌肉衰减症显着负相关(OR<1,P<0.01);血清总蛋白(Totalprotein,T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与肌肉衰减症显着正相关(OR>1,P<0.05);而各类炎症因子与肌肉衰减症无显着相关。在AWGS2019和EWGSOP2诊断标准下,IBIL与肌肉衰减症均显着负相关(AWGS2019:OR=0.55,95%CI=0.42~0.71,P<0.01;EWGSOP2:OR=0.67,95%CI=0.48~0.92,P<0.05);GGT 与肌肉衰减症均显着正相关(AWGS2019:OR=1.42,95%CI=1.14~1.77,P<0.01;EWGSOP2:OR=1.25,95%CI=1.06~1.49,P<0.01);UA与肌肉衰减症均呈显着负相关(AWGS2019:OR=0.72,95%CI=0.57~0.90,P<0.01;EWGSOP2:OR=0.48,95%CI=0.35~0.66,P<0.01)。决策树模型发现,与 UA 相比,IBIL和GGT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关系更为密切,可能是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应用RC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较低的IBIL水平或较高的GGT水平,均与肌肉衰减症呈显着正相关。分析膳食模式与IBIL、GGT的关系发现,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IBIL水平随“多样化膳食”模式因子得分的上升而显着上升(P趋势<0.01),与其他膳食模式则无显着相关。GGT水平随“传统膳食”模式和“多样化膳食”模式因子得分的上升而显着下降(P趋势<0.05);随“动物性食物”模式因子得分的上升而显着上升(P趋势<0.05)。结论:1.我国老年男性与女性膳食模式整体相近,主要存在“传统膳食”模式、“多样化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模式。其中,“多样化膳食”模式膳食多样性较高,整体结构相对均衡。加强营养健康宣教,可能使我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多样化膳食”模式。2.“多样化膳食”模式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呈显着负相关,“传统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模式与肌肉衰减症无显着相关。蛋白质供能比与肌肉衰减症整体呈负相关,脂肪供能比<30%E与肌肉衰减症呈负相关,较高的脂肪供能比(30~50%E)则与肌肉衰减症呈正相关。在坚持“多样化膳食”模式的基础上,保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合理控制脂肪摄入,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症。3.应用老年人常规健康指标,可构建稳定、高效的低肌肉量预测模型。本研究首次将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应用于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调查数据,探讨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多样化膳食”模式与老年人预测低肌肉量呈显着负相关。进一步提示,以杂粮、豆类、菌藻、水果、蔬菜、奶类等为主要特征食物的“多样化膳食”模式,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的发病风险。4.从营养代谢、肝肾功能和炎症反应等多角度筛选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发现,IBIL和GGT与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的关系较为密切,是老年人肌肉衰减症潜在的生物标志物。IBIL与肌肉衰减症呈显着负相关,GGT与肌肉衰减症呈显着正相关;IBIL较低或GGT较高,可能增加肌肉衰减症的发病风险。“多样化膳食”模式与IBIL呈显着正相关,与GGT呈显着负相关,可能有利于老年人肌肉健康。

赵方蕾[2](2021)在《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现况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和不同糖代谢状态的患病水平;探索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膳食及其他影响因素;比较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hina Adult Chronic Disease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CACDNS)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CACDNS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家庭和个人询问调查、身体测量、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膳食和健康状况等。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称重记账法,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版、2009版计算各营养素摄入量,以《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作为评价标准。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采用SAS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均值和率的计算均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根据抽样设计计算基础抽样权重,采用2010年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按城乡、年龄和性别计算事后分层权重,最终权重为基础抽样权重与事后分层权重的乘积。均值的计算和差异性检验分别采用proc surveymeans和proc surveyreg过程来实现,率的计算和差异性检验分别采用proc surveyfreq和proc surveylogistic过程来实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新诊断和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社会经济水平、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等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以比值比(odd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表示。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素和食物摄入现状1.1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能量摄入量为1595.5 kcal/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分别为208.7 g/d,47.9 g/d和63.6 g/d,其供能比分别为52.7%、12.1%和35.4%。老年人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的比例均超过90%,维生素C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的比例也高达70.4%。老年人膳食钙、镁、锌和硒的摄入量未达到平均需要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7.9%,74.8%,56.2%和85.7%,膳食钾的摄入量未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为90.3%,而膳食钠摄入量超过PI-NCD的比例高达91.1%。1.2食物摄入量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谷类食物摄入量为250.6 g/d,薯类摄入量为37.3 g/d,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分别为237.1 g/d和29.3 g/d,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25.5 g/d,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63.4 g/d,烹调油和烹调盐的摄入量分别为35.3 g/d和8.9 g/d。老年人水果、坚果和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比例均超过90%,蔬菜、大豆类和水产品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比例均超过80%,薯类和蛋类的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比例均超过70%,畜禽肉摄入低于推荐量的比例为50.1%,而超过60%的老年人谷类、烹调盐和烹调油摄入高于推荐量。2.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状况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平均体质指数为23.9 kg/m2,腰围为83.4cm,低体重率为4.7%,超重率为33.3%,肥胖率为12.4%。与2010-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相比,本研究中老年人低体重率下降,而体质指数、腰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所增加。3.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状况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5.3%,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0%,糖尿病知晓率为57.0%,其中糖尿病患病率和知晓率较2010-2013年均有所增长。4.中国老年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4.1膳食营养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社会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及其他营养素摄入后,碳水化合物Q3(200.5~264.9 g/d)和维生素EQ4(≥39.5 mg/d)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其OR 值分别为 0.76(95%CI:0.58~0.99)和 0.72(95%CI:0.58~0.91)。4.2食物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在校正了社会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及其他食物摄入后,蔬菜(216.7~316.7g/d)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其OR值为0.82(95%CI:0.68~0.99)。4.3其他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除研究因素外的其他社会经济水平、生活方式及膳食总能量等因素后,家庭收入为高收入、总静态行为Q2(2.0~4.0h/d)、有家族史、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患病呈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1.23(95%CI.01~1.51)、1.23(95%CI:1.02~1.49)、1.90(95%CI:1.48~2.44)、1.30(95%CI:1.11~1.54)、1.88(95%CI:1.50~2.35)、1.51(95%CI:1.28~1.79)、1.46(95%CI:1.25~1.6)9和1.65(95%CI:1.45~1.89)。而女性、白天户外活动时间(≥4.8h/d)、低体重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其 OR值分别为 0.83(95%CI:0.70~0.99)、0.75(95%CI:0.61~0.91)和0.50(95%CI:0.32~0.78)。5.新诊断和已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膳食差异5.1膳食营养素男性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钙、铁和硒的摄入量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钾的摄入量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5.2食物男性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薯类、蔬菜、动物内脏、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摄入量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在蔬菜和动物油的摄入量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通过分析全国性调查中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数据,发现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不足和过量同时存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钙、钾等矿物质摄入不足,脂肪和钠摄入过多;大多数老年人的谷类、烹调盐和烹调油摄入量达到了推荐量,而其他食物的摄入量未达到推荐量;2.本研究通过分析全国性调查中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医学体检数据,发现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仍处在上升状态,女性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及年轻老年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3.本研究通过分析全国性调查中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发现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和知晓率呈上升趋势,且农村和高龄老人问题比较突出;4.本研究通过分析全国性调查中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因素、膳食数据、医学体检数据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探讨社会经济水平、膳食及生活方式与老年人糖尿病的关系,发现女性、碳水化合物(200.5~264.9 g/d)、维生素E(≥39.5 mg/d)、蔬菜(216.7~316.7 g/d)、白天户外活动时间(≥4.8 h/d)和低体重与老年人糖尿病呈负相关,而高家庭收入、总静态行为(2.0~4.0h/d)、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有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与老年人糖尿病呈正相关;5.本研究通过对全国性调查中新诊断和已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比较,发现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相比,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季小梅[3](2021)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调整及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调整中国膳食平衡指数,使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验证其信效度,进而尝试性使用该指数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质量,以期快速准确评价该人群整体膳食状况,及时发现患者膳食问题,为指导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以及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调整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构成指标和指标取值。采取整群抽样抽取某社区332名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患者膳食情况,并采用2型糖尿病膳食营养指导手册中高质量膳食食谱、一般线性模型、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PCA)、Cronbach’sα验证该指数信效度。2.在某市社区里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膳食情况,利用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该人群膳食质量。使用营养计算器计算患者每日能量摄入水平及食物摄入量,使用SPSS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1.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调整: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由7个食物组和1个食物种类指标构成,与调整前相比,在构成指标方面增设4个食物亚组指标,将添加糖细分为食用糖、含糖饮料与糕点;指标取值方面调整蔬菜、水果指标取值;评价指标仍采用总分、正端分、负端分和膳食质量距。2.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信效度验证:能量水平不同的三个食谱调整后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得分较适宜,该指数较低的评价指标得分与较低的糖尿病饮食暴露危险因素有关(P<0.01),该指数能区分吸烟与否及是否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者饮食质量差异(P<0.05),该指数得分与能量摄入间低相关性表明其可以独立饮食量评估饮食质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间显着相关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校标效度(P<0.01),PCA显示该指数的多维性,Cronbach’sα0.541。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质量现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质量处于低度失衡状态并伴随低度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在职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过量与不均衡程度高于非在职者(P<0.05)。吸烟组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过量与不均衡程度高于不吸烟者(P<0.05)。未参加社区健康教育讲座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不足以及膳食不均衡程度均高于参加社区健康教育讲座者(P<0.05)。根据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指标分值分布看,蔬菜水果和奶豆类食物组摄入不足状况较严重,达到推荐摄入范围的人数仅分别占11.4%与19.6%。谷类食物和调味品摄入过量较严重,分别有31%和22.9%的人群存在中重度摄入过量。本次调查人群的膳食模式以模式E、模式B和模式D为主。结论1.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丰富膳食平衡指数内容,信效度检验结果好,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质量评价工具。2.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处于低度失衡状态,还需进一步改善。未来以提高患者膳食质量为目的的营养教育中,可以进一步宣传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内容,指导患者多食用蔬菜类和奶豆类食物,并结合使用控油控盐辅助器皿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崔琪[6](2021)在《食物频率问卷信效度评价及东北地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Meta分析,探究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信度和效度系数的适当范围,探讨FFQ信效度的影响因素,为进行一步完善FFQ信效度的研究设计提供建议。2、评估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所采用FFQ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能够获得准确且有效的膳食营养资料。3、基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利用单一食物组和营养素指标及膳食质量指数,评价东北地区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和膳食质量。4、提取东北地区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进一步探讨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及其中间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联,为慢性病膳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从Pub Med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提取用于分析FFQ信度和效度的相关系数。利用Meta分析,计算FFQ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的合并效应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基于研究设计、FFQ内在结构特征和研究人群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分析影响FFQ信效度的影响因素。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FFQ信效度研究共招募了150名参与者。对于FFQ信度研究,要求参与者填写两次问卷的时间相隔为三个月。对于FFQ信度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对营养素和食物组摄入量进行分析;将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三分位分组后,采用加权Kappa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FFQ效度研究,参考方法采用四日膳食记录(Weighed diet record,WDR),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Spearman相关系数、三分位分组法和BlandAltman法检验。此外,采用“三元结构”法计算效度系数(Validity coefficient,VC)。利用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FFQ收集膳食信息,分析东北区域居民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将其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进行对比,评价其膳食营养状况。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DBI)、中国健康膳食指数(China healthy diet index,CHDI)、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inese healthy eating index,CHEI)和中国饮食质量指数(Diet quality index,DQI)等膳食质量指数对东北区域居民的膳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提取东北区域居民的膳食模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膳食模式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1、FFQ信度的Meta分析研究共纳入123项研究,包括20542名研究对象。FFQ之间未经调整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ICC值范围分别为0.499-0.803和0.499-0.723;经能量调整后,ICC值范围分别是0.420-0.803和0.507-0.712。未经调整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Spearman相关系数范围分别是0.548-0.851和0.441-0.793;经能量调整后Spearman相关系数范围分别是0.573-0.828和0.510-0.744。2、FFQ效度的Meta分析研究共纳入130项研究,包括21494名研究对象。通过Meta分析后发现,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FFQ的营养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效应值范围是0.220-0.770,膳食记录法和FFQ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效应值为0.173-0.735。3、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FFQ的信度研究共纳入131名参与者。两次FFQ能量和营养素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范围是0.51-0.74(中位数为0.63),ICC值的范围是0.17-0.67(中位数为0.61);食物摄入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范围是0.44-0.85(中位数为0.66),ICC值的范围是0.26-0.86(中位数为0.60)。将FFQ1和FFQ2得到的食物组和营养素摄入量进行三分位分组后一致性检验,发现少于10%的参与者被分到不同组。加权Kappa系数范围是0.30-0.60。4、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FFQ效度研究共纳入125名参与者。FFQ和WDR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范围是0.15-0.55(中位数为0.46),食物组为0.26-0.70(中位数为0.48)。将WDR和FFQ食物组和营养素摄入量三分位分组后,研究对象被分到不同组所占比例小于15%,加权Kappa系数大于0.20。FFQ的效度系数范围是0.14-0.70。除硫胺素外,FFQ的效度系数均大于0.30。5、东北地区居民各种食物组的日均摄入量如下。谷薯类为(682.32±221.10)g,全谷物和杂豆为(30.44±25.59)g,薯类为(50.77±42.70)g,蔬菜类为(208.28±119.16)g,水果类为(213.64±177.6)g,蛋类为(35.13±25.55)g,水产品类为(19.36±21.52)g,畜禽类为(60.12±45.82)g,大豆及坚果类为(75.12±72.94)g,奶及奶制品为(93.12±106.09)g。达到RNI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8.18%、19.38%、28.91%、16.39%、24.19%、7.99%、8.48%、33.44%、11.59%和5.29%。6、东北地区居民的维生素日均摄入量如下。总维生素A为(455.04±378.98)μg RE,硫胺素为(0.66±0.38)mg,核黄素为(0.95±0.39)mg,维生素B6为(0.95±0.39)mg,维生素B12为(0.17±0.25)mg,烟酸为(217.29±111.85)mg,维生素C为(113.25±67.99)mg,维生素E为(5.07±2.63)mg。这些维生素摄入量分别为RNI的61.79%、51.73%、74.57%、32.55%、7.19%、119.10%、113.25%、36.21%和54.32%。7、东北地区居民矿物质日均摄入量如下。钙为(492.89±241.24)mg,磷为(991.67±345.31)mg,钾为(1918.96±814.67)mg,钠为(1175.72±610.52)mg,镁为(296.84±114.17)mg,铁为(296.84±114.17)mg,锌为(20.51±7.88)mg,硒为(35.09±16.94)mg,铜为(2.11±1.42)mg,锰为(4.79±1.54)mg,碘为(85.71±87.38)μg。这些矿物质摄入量分别为RNI的53.28%、137.95%、95.95%、82.05%、90.11%、264.79%、108.78%、58.48%、264.01%、106.41%和142.85%。8、利用DBI对东北地区自然人群队列居民进行膳食质量评价,正端分(High bound score,HBS)为(23.38±2.98),负端分(Low bound score,LBS)为(14.40±5.42),膳食质量距(Diet quality distance,DQD)为(37.78±5.91)。东北地区居民中度膳食摄入过量、低度膳食摄入不足、中度膳食失衡的居民比例分别为86.99%、55.81%和29.74%。CHEI评分平均值为(68.31±9.14)。CHDI评分平均值为(70.25±11.93),CHDI分值达到60的居民所占比例为80.54%。CDQI总分范围为(-58.22,34.28),总分小于0的居民所占比例为94.13%。9、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四种膳食模式:健康膳食模式、动物食物膳食模式、酱-腌制品膳食模式、饮料-甜点膳食模式。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健康膳食模式的第4分位数评分与第1分位评分相比,高血压(OR:0.83,95%CI:0.72-0.95)和高血糖患病风险降低(OR:0.39,95%CI:0.32-0.49)。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动物食物膳食模式评分的第4分位评分与第1分位评分相比,肥胖(OR:1.04,95%CI:0.91-1.18)、中心型肥胖(OR:1.24,95%CI:1.13-1.36)、高血压(OR:1.06,95%CI:0.95-1.18)和血脂异常(OR:1.05,95%CI:0.95-1.15)的风险增加;高血糖(OR:0.38,95%CI 0.32-0.46)的风险降低。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酱-腌制品膳食模式评分的第4分位评分与第1分位评分相比,肥胖(OR:0.58,95%CI:0.49-0.69)、中心型肥胖(OR:0.58,95%CI:0.51-0.66)、高血糖(OR:0.65,95%CI:0.52-0.80)和血脂异常(OR:0.89,95%CI:0.78-1.02)的风险降低;高血压(OR:1.29,95%CI:1.16-1.44)的风险增加。通过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饮料-甜点饮食模式评分的第4分位评分与第1分位评分相比,肥胖(OR:1.34,95%CI:1.18-1.52)、中心型肥胖(OR:1.59,95%CI:1.45-1.74)、高血压(OR:1.10,95%CI:1.00-1.22)、高血糖(OR1.36,95%CI:1.14-1.62)和血脂异常(OR:1.46,95%CI:1.33-1.60)的风险增加。结论:1、通过对FFQ信度和效度的相关系数进行Meta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营养素的信度系数大于0.5。以24小时回顾法和膳食记录法作为参考方法进行效度评价时,FFQ的相关效度系数范围分别是0.4-0.7和0.3-0.6。该研究给FFQ信效度评价提供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系数范围,为FFQ信效度研究提供依据。2、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FFQ的信度系数高于0.50,FFQ和WDR之间相关系数大多在0.30到0.70之间。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FFQ对东北地区居民膳食摄入状况及与疾病的关系分析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膳食营养测量工具。3、总体而言,东北地区居民总体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食物组和营养素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共存的问题。此外,该地区居民存在精制米面摄入过量,但水果蔬菜、水产类、奶制品及豆制品、钙摄入量不足的问题。4、健康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糖尿病呈负相关;饮料和甜点膳食模式与肥胖、腹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呈正相关。

赵惠[7](2020)在《中国45~79岁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2002年、2012年中国45~79岁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分布、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2.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并分析2002年和2012年中国中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3.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有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45~79岁中老年人群。其中多因素分析研究对象为两次监测(调查)中具有基本信息表、身体健康和身体活动表、医学体检表、FFQ表及血糖检测数据的中老年人群。2.研究方法采用SAS9.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人口数据,对45~79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率进行加权调整。根据2002年和2012年食物频率问卷数据,以各类食物的每周摄入频次为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划分膳食模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1.空腹血糖分布、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布及变化趋势2002年调查中的26 432名45~79岁中老年人群平均空腹血糖为(5.14±0.04)mmol/L;2012年监测中的75 235名中老年人群平均空腹血糖为(5.54±0.04)mmol/L。与2002年相比,2012年中国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呈上升趋势,城市中老人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农村,但十年来农村增长幅度大于城市。我国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由2002年的3.04%上升至2012年的13.3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2012年农村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于城市;糖尿病患病率从6.68%上升至11.65%,其中65~岁组患病率最高,为15.53%。2.膳食模式分组根据两次监测(调查)中食物频率调查表及相关数据,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呈现多样化。此外,利用因子分析法获得2002年中国45~79岁人群的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以其他畜肉、奶及奶制品和禽肉等为主要食物的肉类奶类模式、以饮料、酒类和坚果等为主要食物的饮料酒类模式、以米及米制品、蔬菜为主要食物的大米蔬菜模式以及以蛋类、豆及豆制品和水果为主要食物的蛋豆水果模式;而2012年中国45~79岁人群的4种膳食模式可分为以蛋类、糕点类、坚果、水果等为主要食物的食物多样模式、以面及面制品、其他谷类和薯类为主要食物的面食杂粮模式、以其他畜肉、蔬菜、禽肉为主要食物的肉类蔬菜模式以及以酒类、饮料为主要食物的酒类饮料模式。3.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和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3.1糖尿病前期患病影响因素2002年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调整收入水平、身体活动等因素后,高龄、饮料酒类模式、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与糖尿病前期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2.26(95%CI:1.52~3.37)、1.29(95%CI:1.05~1.60)、1.79(95%CI.1.46~2.11)、2.09(95%CI:1.59~2.75)、1.72(95%CI:1.41~2.11)和1.51(95%CI:1.27~1.78);农村地区与糖尿病前期患病负相关,其OR值为0.85(95%CI:0.73~0.99)。2012年中老年糖尿病前期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调整婚姻状况、静坐时间等因素后,高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与糖尿病正相关,其 OR值分别为 2.12(95%CI:1.79~2.52)、1.35(95%CI:1.23~1.48)、1.62(95%CI:1.42~1.86)、1.35(95%CI:1.23~1.49)、1.15(95%CI:1.06~1.25);而高收入、面食杂粮模式、肉类蔬菜模式与糖尿病前期患病负相关,其OR 值分别为 0.91(95%CI:0.83~0.99)、0.73(95%CI:0.65~0.81)、0.90(95%CI:0.81~0.99)。两次监测(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均发现年龄、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高风险相关;且两年数据结果还提示糖尿病前期还可能与饮料酒类模式、面食杂粮模式和肉类蔬菜模式有关。3.2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2002年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吸烟等因素后,高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肉类奶类模式、蛋豆水果模式与糖尿病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1.62(95%CI:1.02~2.57)、1.52(95%CI:1.23~1.88)、1.93(95%CI:1.47~2.53)、2.22(95%CI:1.81~2.74)、1.43(95%CI:1.14~1.78)、1.38(95%CI:1.09~1.76);而农村地区与糖尿病患病负相关,其OR值为0.64(95%CI:0.56~0.76)。2012年中老年糖尿病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地区、婚姻状况等因素后,高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每天静坐5小时以上与糖尿病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1.95(95%CI:1.54~2.48)、1.35(95%CI:1.18~1.54)、1.63(95%CI:1.36~1.94)、2.05(95%CI:1.80~2.33)、1.37(95%CI:1.08~1.75)。面食杂粮模式与糖尿病患病负相关,其OR值为0.81(95%CI:0.71~0.94)。两次监测(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均发现年龄、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高风险相关;2012年结果还提示糖尿病患病还可能静坐时间有关。此外,两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还可能与肉类奶类模式、蛋豆水果模式和面食杂粮模式有关。结论:两次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012年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率均较2002年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村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患病迅速上升,提示未来农村糖尿病患病压力甚至会超过城市,农村人群将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年龄、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与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高风险均相关。饮酒、饮料酒类模式也与糖尿病前期患病高风险相关,但面食杂粮模式、肉类蔬菜模式与糖尿病前期低风险相关;而每静坐5小时以上、肉类奶类模式、蛋豆水果模式与糖尿病患病高风险相关,面食杂粮模式与糖尿病低风险相关。本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群保持平衡合理的膳食,适量摄入谷薯杂粮、蔬菜和肉类等食物,减少饮料、酒类食物摄入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可能有利于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防控。

张晨琳[8](2020)在《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妊娠期营养关系到母体健康及子代发育。为了解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及母体健康的影响,在综合分析评估平阴县育龄妇女妊娠期营养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育龄妇女妊娠期营养状况、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的影响,从而达到使孕期均衡营养、体重合理增长、降低剖宫产率并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目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间于平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孕16周前建册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孕妇进行膳食调查,评估每位孕妇的膳食摄入状况,再结合人体测量、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产前健康检查结果评估孕妇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给予专业全面的营养膳食指导,包括营养食谱制定、营养教育、膳食补充剂推荐、体重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仅进行膳食调查、常规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护理,未给予个性化营养膳食指导。调查员每月记录1-2次两组孕妇的孕期体重直至分娩,并调查孕32周左右的膳食情况和健康检查指标,追踪获取研究对象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结局等资料;重点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膳食状况和体重、血糖、血红蛋白等健康指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情况,分析并评价本研究营养膳食干预的效果。结果1.两组基本情况: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户籍地、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体力活动强度、家族史、孕次、流产次数、孕周、备孕期增补叶酸、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膳食状况:除膳食纤维、核黄素及锰外,基线调查时两组的能量及各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水产品、菌藻类和坚果类食物外,其余食物的日均食用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营养干预前血生化检查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以及其他常规检查指标铁蛋白、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骨密度偏低或严重偏低、铁蛋白不足、血糖偏高、贫血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后两组膳食状况:除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外,干预组孕妇膳食能量和其余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硫胺素、叶酸、钙和硒的摄入水平较参考摄入量低,其余营养素的摄入水平适宜;干预组孕妇的精制谷类、动物血、肝脏等内脏、奶及奶制品、大豆类、蔬菜、菌藻类、水果、坚果、干果及甜点零食类食品的日均摄入量显着增加(p<0.05),其余食物的日均摄入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体重增长情况:孕前属于低体重(BMI<18.5)、正常(BMI 18.5-23.9)、超重(BMI 24.0-27.9)和肥胖的(BMI≥28.0)的两组孕妇在孕早、中期的体重增长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除超重孕妇外,其余三种体重类型的干预组孕妇,其孕期总增重、孕晚期的体重增长量和增重速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由体重增长曲线可看出,24周后四种体重类型的两组孕妇的增重差呈增大趋势。6.干预后两组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营养膳食指导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铁蛋白不足(铁蛋白<20μg/L)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妊娠并发症比较: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干预组孕妇生育的新生儿中异常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分娩方法、新生儿性别、身长、体重、胎龄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帮助孕妇提高能量及多种必需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促进孕期平衡膳食,均衡营养。2.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血脂异常和铁蛋白不足的发生。3.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降低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

汪元元[9](2020)在《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02-2014年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膳食营养水平及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不同的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2002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调查以及以此为基础,在相同地区开展的2007年、2014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以2002-2014年调查数据中6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总体,核查其人口学信息(地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等)、生活方式信息(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信息(身高、体重、血压等)和生物学检测信息[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主要慢性病[高血压(HTN)、血脂异常、糖尿病(DM)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删除数据不全者后,共抽取5497名老年人构成研究的目标人群,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观察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了解近10年来慢性病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膳食摄入和膳食结构的变化情况,将得到的膳食数据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做对比,分析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变化趋势;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分析膳食的特点,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497名江苏省老年人,其中包括男性2557人(46.9%),女性2920人(53.1%)。男性:2014年江苏省老年男性体质指数(BMI)平均水平较2002年、2007年升高,低体重率降低,超重率较2002年有所上升(P<0.05),与2007年无明显差异;肥胖率较2007年有所上升(P<0.05),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中心型肥胖率与2002年和2007年相比均有差异,并表现出上升趋势(P<0.05)。高舒张压(DBP)患病率低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差异,高收缩压(SBP)患病率与2002和2007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显着低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差异,而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较2002年、2007年均升高,并表现出上升的趋势(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江苏省老年女性BMI平均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率显着低于2002年和2007年(P<0.05),肥胖率与以往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心型肥胖率高于2002年(P<0.05),与2007年相比无明显差异。高DBP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低于2007年(P<0.05),但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SBP患病率则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病率显着高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2007年,但显着高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较2002年、2007年呈上升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苏北地区和低体重的老年人与慢性病患病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22和0.698,P<0.05),中等以上收入为慢性病患病率的保护因素;女性患慢性病风险较高(OR=1.265,P<0.05),小学以上学历、年龄越大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越高,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均有可能增加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OR分别为1.565、2.446和1.798,P<0.05)。(2)与2002年、2007年相比,江苏省老年人群奶及其奶制品、水产类和蛋类的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摄入量比例有所上升,大豆及坚果类、畜禽肉类和谷薯类的摄入达标率有所下降(P<0.05);油摄入达标率高于2002年,但低于2007年(P>0.05);2002-2014年老年人群各类食物摄入达标率均不达50%。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呈下降趋势(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2007年上升(P<0.05),但低于200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量摄入量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个人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对比,发现50%以上老年人能量摄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的参考摄入标准,但仍有1/4的人能量摄入低于参考摄入量;总的来说,三大营养素功能比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对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老年人群烟酸、钠、铁、锰、锌和磷的摄入量达标率超过了50%,其余营养素均未达到50%,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达标率不到10%,其中钙摄入达标率最低,仅为0.4%。(3)对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膳食进行因子分析,以因子载荷最高的两种食物命名膳食模式,依次命名为“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和“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以蔬菜、畜肉、油类、主食类、禽肉、调味品、蛋类及其制品和水果摄入较多为主要特点;“速食-水果膳食模式”以速食小吃、水果、奶类及其制品、坚果、饮料和蛋类及其制品摄入较多,杂豆摄入较少为主要特点;“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以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杂豆、酒、坚果摄入较多,油类和调味品摄入较少为主要特点。按因子得分的百分位数分为T1、T2、T3三个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3分位的“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1.268,P<0.05),T2和T3分位的“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降低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0.576和0.570,P<0.05),但是增加了低HDL-C血症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T2~T3的OR值分别为1.797和1.626,P<0.05);“速食-水果膳食模式”与高LDL-C血症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1.248和1.473,P<0.05);“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0.804和0.844,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与脑卒中患病呈负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0.594和0.592,P<0.05),但也可能会增加低HDL-C血症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1.635和1.528,P<0.05);“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可能会增加老年人患高LDL-C血症的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1.246和1.499,P<0.05)。结论:(1)江苏省老年人群超重率越来越高,中心型肥胖率上升趋势显着,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该地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2)江苏省老年人群各类食物摄入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比例均不达50%,维生素A、核黄素和钙等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膳食结构不尽合理;(3)江苏省老年人群3种膳食模式中,“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但是增加了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增加高LDL-C血症的发病风险。

庞慧[10](2020)在《扎鲁特旗某地区成年蒙古族2型糖尿病流行状况及与膳食模式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扎鲁特旗某地区蒙古族人群2型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析其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关系,为膳食指导和2型糖尿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扎鲁特旗农牧地区18岁以上蒙古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行为习惯,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食物频率;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采集血标本检测血脂和血糖,计算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采用偏相关分析膳食模式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调查人群T2DM总患病率为10.76%,其中男性T2DM患病率11.9%,女性T2DM患病率为10.0%;IFG患病率为9.11%,男性和女性IFG患病率分别为10.9%、7.9%;T2DM标化患病率为10.97%,IFG标化患病率为9.43%。(2)膳食模式分析中,男性提取了4个膳食模式,分别为禽类速食高能量膳食模式、畜肉薯类膳食模式、菌藻坚果类膳食模式和嗜酒饮料类膳食模式;女性提取了3个膳食模式,包括鱼虾菌藻类膳食模式、速食坚果类膳食模式和畜肉薯类膳食模式。(3)男性禽肉速食类膳食模式Q2分位发生T2DM的危险是最低分位Q4的0.223倍,调整其他因素后仍存在差异(OR=0.221,OR95%CI:0.058~0.851);与正常参照组相比,男性禽肉速食类膳食模式最高分位Q1在未调整(OR=0.215,OR95%CI:0.058~0.795)和调整其他因素后(OR=0.208,OR95%CI:0.055~0.784)均显示差异显着。禽肉速食类膳食模式与矿物质和能量、蛋白质存在相关性,为T2DM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与HDL-CH(r=-0.132,P=0.020)呈负相关。在女性速食坚果类膳食模式中,最高分位Q1和Q3在调整前后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Q1患T2DM风险为Q4的0.302倍(OR=0.302,OR95%CI:0.121~0.75),Q3患T2DM风险为Q4的0.356倍(OR=0.356,OR95%CI:0.143~0.889)。速食坚果类膳食模式与矿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相关,为T2DM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女性鱼虾菌藻类膳食模式最高四分位Q1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风险为最低分位Q4的0.133倍,多因素模型显示差异仍显着(OR=0.131,OR95%CI:0.029~0.595),鱼虾菌藻类膳食模式与矿物质和蛋白质存在相关性,为女性空腹血糖受损患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扎鲁特旗农牧地区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较高,男性禽肉速食膳食模式富含矿物质和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女性速食坚果类膳食模式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均为T2DM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可能会降低T2DM的患病风险;鱼虾菌藻类膳食模式为该地区女性空腹血糖受损患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

二、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2.5 研究内容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老年人主要膳食模式提取与分析
        3.3 不同膳食模式下老年人食物摄入特征和膳食多样性比较
        3.4 我国老年男性膳食模式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我国老年女性膳食模式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我国三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2.5 研究内容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三地区老年人膳食模式提取与评价
        3.3 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关系分析
        3.4 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肌肉衰减症关系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预测低肌肉量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2.5 研究内容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老年人常规健康指标与肌肉量相关性分析
        3.3 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4 老年人低肌肉量预测模型优化与应用
        3.5 基于预测模型分析我国老年人膳食模式与低肌肉量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筛选与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2.5 研究内容
        2.6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初筛
        3.2 基于多种统计学模型筛选老年人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
        3.3 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生物标志物关系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主要结论与建议
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人膳食营养与肌肉衰减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现况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见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抽样方法
    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 研究指标选取和定义
    5 膳食调查数据计算及评价方法
    6 数据清洗原则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分析方法
    9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现状
    2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状况
    3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状况
    4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5 新诊断和已诊断糖尿病患者膳食比较
讨论
    1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
    2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状况
    3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现状
    4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5 新诊断和已诊断糖尿病患者膳食比较
结论
研究优点和局限性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膳食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3)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调整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文献回顾
        2.1 糖尿病概述
        2.2 膳食评价概述
        2.3 糖尿病患者膳食质量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研究一 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调整及验证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确定
    3 研究方法
        3.1 DBI-16 构成指标及取值的调整
        3.2 调整的DBI-16 信效度检验计划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收集方法
        3.5 预实验
        3.6 正式调查
        3.7 质量控制
        3.8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调整的 DBI-16 构成指标及分值计算
        4.3 调整的 DBI-16 信效度验证
    5 讨论
        5.1 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调整
        5.2 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信度与效度
研究二 运用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质量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
        3.2 资料收集方法
        3.3 质量控制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调整的DBI-16 得分人群分布特点
        4.2 调整的DBI-16 构成指标分值分布
        4.3 社区T2DM患者膳食质量状况
        4.4 不同膳食模式的人群食物摄入现状
    5 讨论
        5.1 不同特征的T2DM患者膳食质量分析
        5.2 社区T2DM患者膳食结构分析
        5.3 社区T2DM患者膳食质量现状
        5.4 社区T2DM患者膳食模式分析
结论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 研究的创新
    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书
    附录B:中国膳食平衡指数-16
    附录C:综述 膳食质量指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食物频率问卷信效度评价及东北地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食物频率问卷效度研究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食物频率问卷信度研究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食物频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东北地区居民膳食质量评价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部分:东北区域居民膳食模式与健康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膳食评价方法的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45~79岁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2 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
    2.1 抽样方法
    2.2 调查内容
    2.3 质量控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5 研究指标选取和定义
    5.1 研究指标
    5.2 相关指标判定标准
    5.3 变量分组
6 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
    6.1 描述性分析
    6.2 膳食模式划分
    6.3 中老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结果
1 中国2002-2012年中老年人FPG水平、糖尿病前期和DM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
    1.1 两次监测(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 中老年人群FPG水平分布及变化趋势
    1.3 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及DM患病状况和变化趋势
2 2002年和2012年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
    2.1 中老年人群食物摄入频次比较
    2.2 2002年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
    2.3 2012年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
3 2002年和2012年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分析
    3.1 中老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各因素中的分布
    3.2 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分析
4 2002年和2012年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
    4.1 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在各因素中的分布
    4.2 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
1 中老年人群FPG水平分布及变化趋势
2 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和DM患病分布及变化趋势
3 2002年和2012年中老年人群膳食模式
4 膳食对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影响
5 年龄对中老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影响
6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对中老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影响
7 生活方式对中老年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影响 第六部分 结论 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研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8)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及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一般情况分布
        2.2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中心型肥胖和BMI水平分布情况
        2.3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布情况
        2.4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BMI水平和中心型肥胖变化情况
        2.5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和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
        2.6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食物摄入量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量
        2.2 三大产能营养素变化情况
        2.3 膳食结构变化情况
        2.4 营养素摄入情况
        2.5 营养素变化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2014年江苏地区老年人群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膳食模式的建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膳食模式
        2.3 膳食模式和一般情况相关关系
        2.4 膳食模式与各食物种类摄入的相关关系分布
        2.5 各膳食模式最高分位和食物摄入的相关关系
        2.6 不同膳食模式下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风险分布情况
        2.7 各膳食模式和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分布的相关关系
        2.8 不同膳食模式与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9 不同膳食模式与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REVIEW 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扎鲁特旗某地区成年蒙古族2型糖尿病流行状况及与膳食模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扎鲁特旗某地区成年蒙古族2型糖尿病流行状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变量定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 研究对象T2DM和 IFG患病情况
        2.3 不同性别患病率分布情况
        2.4 T2DM、IFG及血糖正常组在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扎鲁特旗某地区成年蒙古族2型糖尿病与膳食模式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膳食模式分类
        1.4 营养素计算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膳食模式
        2.2 膳食模式与营养素和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3 膳食模式的特征
        2.4 膳食模式与T2DM和 IFG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膳食模式的命名
        3.2 膳食模式特征
        3.3 膳食模式与T2DM和 IFG的相关性
        3.4 研究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和防控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人膳食模式与肌肉衰减症关系研究[D]. 李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现况及糖尿病膳食影响因素分析[D]. 赵方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调整及初步应用[D]. 季小梅.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6]食物频率问卷信效度评价及东北地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评估[D]. 崔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中国45~79岁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8]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张晨琳. 山东大学, 2020(10)
  • [9]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D]. 汪元元. 东南大学, 2020(01)
  • [10]扎鲁特旗某地区成年蒙古族2型糖尿病流行状况及与膳食模式的关系研究[D]. 庞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