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课程要求练习册

发展课程要求练习册

一、开发课程要求实务本(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瑶[1](2020)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文中研究说明社会流行的文化思潮、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校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一系列因素造就了一所大学的校园阅读状态与校风学风。本文拟通过四个部分来梳理改革开放至今的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阅读活动研究综述”“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并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特点,试找出当前校园阅读中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文章在引言部分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做出本研究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同时指明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具体所用的研究内容及方式方法。第2章“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着重探究校风、学风在校园阅读中的影响,分为校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校友回忆录、校友访谈、校史记录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南京大学校风、校貌的不同特点,并对大学校园阅读氛围构建过程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第3章“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则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探究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的发展史。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通过对不同时期阅读特点的探究,总结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热点与途径的变迁。第4章“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系统探究了目前南京大学学风、校风建设在校园阅读中的具体内容,列举了南京大学校内举办的各类校园阅读活动,由图书馆举办的如“图书借阅排行榜”“南京大学读书节”;由教务处主持的“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由学生组织的如各类读书会、读书社团、读书拓展等活动。第5章总揽全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三个基本特点,指出目前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推进的不足之处:阅读推广各方力量分散,阅读推广中学校特色不足、专业性欠缺,以及阅读活动考核监督难以落实等问题。文章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如下:凝聚各方力量,共建校园阅读;健全阅读考核机制,倡导同学间互评;最后,呼吁南京大学在阅读推广中发掘学校特点,建设具有南大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

尚文鹏[2](2019)在《青云文化:为每个人搭建成功的阶梯》文中认为一所学校的特色或"个性"通常首先表现为其差异性的办学理念并进而积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事实上,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与目标之一,是建构并形成以校为本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需求。校长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教育,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阶梯"。

钱鑫[3](2019)在《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从过去的实物资本竞争转向人力资本竞争。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监管”等日趋复杂的银行业竞争格局中,高素质人才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HS银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领先者,勇于创新,自2015年起开始着手建立全行的人才培训体系。但随着HS银行的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不高与业务发展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出来,成为了制约HS银行未来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基层柜员培训方面,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差、培训考核形式主义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法介绍了员工培训相关理论和HS银行基本情况及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了HS银行基层柜员的当前培训情况。找出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结合HS银行发展规划与柜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化完善基层柜员培训体系基本思路和原则,从明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实施过程、健全培训评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对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细化,提出加大网络培训平台使用率,加大培训讲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师管理制度。最后通过提高管理层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完善培训硬件设施、健全相关机制为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提供实施保障。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优化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能够为HS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储备人才。同时希望通过对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的优化研究,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基层柜员培训体系建立和培训工作的促进起到一定的作用。

贺文武,刘国买,刘建华[4](2018)在《新工科专业育人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例》文中提出文章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数据科学的新工科内涵、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学习共同体建设等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与建设性构想。

孙雪梅[5](2018)在《求变,一所农村初中的逆袭之路——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中学“青云文化”的教育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校长应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教育,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尤其是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体系,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阶梯"。尚文鹏校长自2015年调任北京市

张薇[6](2018)在《河南省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新一轮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启动在即,与此同时,高中生入学考试改革也开始施行,学生科目选择的复杂性、志愿填报的科学性、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对初中生涯发展教育提出了必然要求。初中生涯发展教育是指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初步了解职业环境、逐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逐渐熟悉学科研究领域及未来应用、启迪学生生涯发展和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生涯发展实践探索能力为教学内容的,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参观体验等形式进行的,旨在服务初中学生学业精进和能力发展,并与学生未来发展紧密衔接的科学的生涯发展指导。它将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发展失衡与职业选择偏差造成的就业问题隐患、形成系统完备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笔者对河南省城市和农村部分初中(含独立的初中学校以及完中学校的初中部)的生涯发展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结合对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统计,笔者发现以下问题:河南省尚无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统一规划或《课程指导意见》;学校领导及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且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生涯发展教育理念较为模糊;大部分初中学校未开设生涯发展课程,个别已开设该课程的学校的课时安排极少;专业化的生涯发展教师队伍尚未建成;优质生涯发展教材等课程资源较少;学校生涯发展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当前河南省初中的生涯发展教育尚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笔者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初中生涯发展课程指导意见》的缺失影响了初中生涯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民众传统的就业观念忽视了学生生涯意识的发掘、生涯体验的尝试、生涯规划的培养以及生涯能力的发展;校方的升学压力限制生涯发展教育课时的安排;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名额不足限制专业教师的引进数量,原有教师队伍生涯发展教育水平提升乏力;优质生涯发展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宣传效果不佳、普及率较低,优质校本课程资源供给乏力;教学场所受限制束缚学生的学习体验性,教学内容轻视实践降低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形式单一削弱学科的趣味性;学校、家庭、社会尚未形成生涯发展教育合力。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教育主管部门依照国家相关教育文件及指示精神制定全省统一规划、颁发《初中生涯发展课程指导意见》(试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建立健全专项教育管理体制;校方逐步加大生涯发展教师的引进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加强优质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宣传推广以及课程实施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专业科研院所进行校本课程研发,妥善解决课程资源的研发使用等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多元支持体系,汇聚教育合力,突破现阶段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困境。

余苏宁[7](2017)在《基于“宁波商帮”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文中认为该文以"宁波商帮"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开发为重点,扎根"宁波商帮"以及精神文化研究成果,找准优秀区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支点,贯彻课程开发素养本位新理念,精选"宁波商帮"文化基因的核心层(价值观)、中间层(经营文化)、外表层(形象文化)的资源内容,把课程作为"学生—教师—文本—‘宁波商帮’文化"的载体,通过"课型"定位、柔性模块、个性设计、构建学习模式来展开设计。

何蕾[8](2017)在《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利益相博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是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如火如荼,海南对旅游人才需求的数量急速扩大,质量需迫切迅速提高。海南省旅游委2013年发布的(《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指出,海南旅游产业人才短板问题越来越严重,预测到2020年,海南旅游行业人才供给缺口将超过20万人。为提升海南旅游人才的素质与技能,海南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均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校企合作,但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如上级部门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足;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管理不够系统;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等。如何科学构建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海南高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海南旅游专业人才,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就海南高职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状况进行研究。首先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旅游职业教育等概念进行界定,并以产学合作理论、贝塔朗菲系统论和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对海南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海南高职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师、企业负责人和学生所得到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从学生、高校教师、企业三类参与者的角度发现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问题和分歧。根据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做法,主要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校企合作机制的主体和功能分析,提出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的路径有—激发合作力,凝聚共同利益;建立专门合作机构,引入第三方;搭建平台,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协调双方利益;完善校企合作组织制度建设,规范约束双方行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出可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鼓励海南旅游企业与海南高职旅游专业院校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组建海南高职旅游专业职教集团,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家长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等。

陈海艳,冯明,周春林[9](2016)在《中职教师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遵循成人教育一般规律,把握专业教师培训需求,是网络培训课程设计的基础。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培训课程应按照"理解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职业技能—落实行动研修"的设计思路以及"模块—专题—话题"的设计框架,系统设计培训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要结合中职教师日常教学,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多样化信息资源设计,培养教师学员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钱梅[10](2014)在《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随机抽取武汉市10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高校专家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问。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高校开发利用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1、武汉市高校虽都相继对新兴体育课程加以开发利用,但是各校间开发利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不均衡。2、武汉市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模式多样,新兴体育课程主要以选项或选修形式,不利于新兴体育课程的稳定发展。3、新兴体育课程教师专业以传统专业背景为主,专业程度不够,教师队伍有待加强。4、校内外较少的新兴体育项目比赛活动,不利于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5、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项目的专业人才缺失和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6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与传统体育课程协调配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新兴体育课程发展的指导意见:1、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已开发利用的新兴体育课程,促使新兴体育课程更加大众化,教材化。2、深化研究新兴体育课程,继续开发利用合适的新兴体育课程。3从源头解决问题,改善师资的情况,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原有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4加强各高校间的交流,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争取资源的充分利用;5、丰富校内、校外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兴趣;6、加强校领导对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发展的重视;7、在开发利用之前根据原则和基本要求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开发课程要求实务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课程要求实务本(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阅读活动研究综述
        1.2.1 校园阅读中的校风学风研究
        1.2.2 校园阅读中的高校图书馆研究
        1.2.3 高校阅读的特点与状况研究
        1.2.4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第2章 南京大学的校史源流及学风积淀
    2.1 改革开放以前的校风、学风及校园学习环境
        2.1.1 校史概述
        2.1.2 校风的嬗变与学风的积淀
        2.1.3 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读者服务
        2.1.3.1 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2.1.3.2 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2.1.4 校园学习环境、设施与大学生阅读活动
    2.2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风、校风建设
        2.2.1 重拾学习传统,弘扬中华文化(1978-1988年)
        2.2.2 重视专业学习,勤奋务实求新(1988-1997年)
        2.2.3 参与信息世界,文化哺育人才(1997年以来)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变迁
    3.1 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阅读热点(1978-1992年)
        3.1.1 “文革结束”带来的文史读物热
        3.1.2 美学兴起引发的美学读物热
        3.1.3 中西交流带来的思想读物热
        3.1.3.1 现代西方哲学热
        3.1.3.2 “批判与反思”文学热
        3.1.4 市场经济造成的“读书无用”热
    3.2 市场经济时期大学生阅读热点(1992年以来)
        3.2.1 经济读物热
        3.2.2 技能读物热
        3.2.3 休闲读物热
    3.3 与时俱进并引领时尚的大学生阅读方式变化
        3.3.1 图书借还蔚然成风(1978-1990年)
        3.3.2 囊中羞涩,盗版横行(1990-2000年)
        3.3.3 新兴阅读方式渐成主流(2000年以来)
第4章 学风、校风建设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活动
    4.1 南京大学图书馆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
        4.1.1 南大图书馆的“借阅率”与“借阅排行榜”
        4.1.1.1 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率的下降
        4.1.1.2 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
        4.1.2 南大图书馆主办的“读书节”
        4.1.3 “读书节”活动的显着成效
        4.1.3.1 全面树立和宣传图书馆新形象
        4.1.3.2 提升图书馆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
        4.1.3.3 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与阅读风气形成
    4.2 南大教务处打造的“悦读经典计划”
        4.2.1 通识教育背景上的“悦读经典计划”
        4.2.2 “悦读经典计划”的书目遴选
    4.3 南大学子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
        4.3.1 读书社、读书会
        4.3.1.1 紫藤学社
        4.3.1.2 凝眸文学社
        4.3.1.3 重唱诗社与林下诗社
        4.3.1.4 新传读书会
        4.3.1.5 阅读与出版协会
        4.3.1.6 百草园书社
        4.3.1.7 悦读书社
        4.3.1.8 雅南读书会
        4.3.2 其他校园阅读活动
    4.4 学风、校风建设对学生校园阅读的影响
        4.4.1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参与广度分析
        4.4.2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参与深度分析
        4.4.3 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满意度分析
第5章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特点与建议
    5.1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呈现的特点
        5.1.1 校园阅读行为由零星发起到系统规模
        5.1.2 校园阅读活动层次不同、丰富多彩
        5.1.3 校园文化精神对学生影响深远
    5.2 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的缺憾与不足
        5.2.1 校园阅读推广力量分散
        5.2.2 阅读活动考核监督难以落实
        5.2.3 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性不强
    5.3 基于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的三个建议
        5.3.1 引领各方力量,共建校园阅读
        5.3.1.1 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5.3.1.2 联合各方推广校园阅读
        5.3.2 重视阅读成效,落实推广工作
        5.3.2.1 重视评价学生阅读成果
        5.3.2.2 总结各项活动收获
        5.3.3 重视校园特色,打造校园文化
        5.3.3.1 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5.3.3.2 打造学校特色的阅读活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南京大学学风、校风建设与校园阅读学生评价反馈
致谢

(3)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员工培训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员工培训体系的内容架构
        一、培训需求确定
        二、培训计划拟定
        三、培训活动实施
        四、培训总结评估
    第二节 培训的方法
        一、讲授法
        二、视听技术法
        三、案例研讨法
        四、角色扮演法
        五、网络培训法
        六、工作轮换法
第三章 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HS银行基本情况
    第二节 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现状
        一、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情况简介
        二、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现状问卷调查设计
        三、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四、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五、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第一节 优化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的思路及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优化培训管理体系
        一、明确培训需求
        二、整合培训方案
        三、完善培训实施过程
        四、重视培训评估
    第三节 优化培训课程体系
        一、基础素质培训
        二、分层针对性培训
        三、现场培训与网络平台培训相结合
    第四节 完善培训讲师管理制度
        一、完善培训师考评机制
        二、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
        三、加强培训师自身培训
第五章 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第一节 提高管理层的培训意识
        一、加强管理层对培训的重视
        二、保障完备的硬件支持
    第二节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一、利用培训考核结果建立奖惩机制
        二、健全培训评估反馈机制
        三、完善培训档案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总结
    第二节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工科专业育人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科学的新工科内涵
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
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人才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6)河南省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生涯发展教育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与规划能力的需求
        (二)建立初中生涯发展教育有助于完善该课程体系的衔接
        (三)本人对生涯发展教育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初中
        (二)职业生涯发展
        (三)生涯发展教育
    五、理论基础
        (一)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二)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七、研究思路图
第一章 河南省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河南省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实施概况
        (一)初中生涯发展教育概况
        (二)初中生涯发展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初中学生的生涯发展教育需求调查
第二章 初中生涯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省尚无统一规划及《课程指导》
    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校方未开设该课或课时安排极少
    四、专业生涯发展教师队伍尚未建成
    五、缺乏优质生涯发展教材等课程资源
    六、学校生涯发展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佳
第三章 初中生涯发展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
    二、传统的就业观念阻碍生涯理念的发展
    三、学生的升学压力限制该课程的课时
    四、编制与培训不足制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优质教材等课程资源研发推广乏力
    六、学校、家庭、社会未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章 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主管部门制定统一规划,颁布《课程指导》
    二、全省建立省—市—县(区)—校管理体系
    三、校方确保该课程的开设与充足的课时安排
    四、主管部门及学校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五、教学及科研机构积极推进教材的研发推广
    六、家、校、社会汇聚合力共建多元支持体系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学生发展生涯发展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初中学校生涯发展教育实施”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初中生涯发展教育实施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郑州某初中《生涯发展体验》课程申请报告(节选)
    附录五 :郑州某初中《初中生职业生涯体验》课程纲要
    附录六 :自我认知的生涯发展课程教学方案
    附录七 :职业认知的生涯发展课程教学方案
    附录八 :科学实验探索的生涯发展课程教学方案
致谢

(7)基于“宁波商帮”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发缘起
    (一) 扎根丰厚土壤:宁波帮以及精神文化研究成果
    (二) 找准重心支点:优秀区域文化进校园的新指向
    (三) 走向素养本位: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理念
二、概念阐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假设
三、具体实施
    (一) 定位课型, 开发“宁波商帮”文化基因特色课程
    (二) 柔性模块, 弹性调整“宁波商帮”文化基因课程内容
    (三) 个性设计, 按需划分“宁波商帮”文化基因课程类型
    (四) 学生主体, 形成“宁波商帮”文化基因课程学习模式
四、结语

(8)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技术路线
        三、本选题的创新点
第一章 研究综述、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教育
        二、校企合作
        三、长效机制
        四、旅游职业教育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产学合作”理论
        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
        三、利益相关理论
第二章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三、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第二节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
        二、政府要发挥行政功能
        三、完善和落实职业资格制度
        四、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五、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章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第一节 海南高职开设旅游专业的情况
    第二节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海南高职旅游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院校
        二、海南高职旅游专业开展校企的主要模式
        三、海南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第四章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障碍
        一、问卷调研方案设计
        二、数据分析
    第二节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理念没有更新,企业、行业的热情不高
        二、校企合作运作模式的有效性没有发挥
        三、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师资力量不强
        四、海南高职旅游专业和企业的保障制度不完善
第五章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路径和措施
    第一节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路径
        一、激发合作动力,凝聚共同利益
        二、建立专门合作机构,引入第三方
        三、搭建平台,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协调双方利益
        四、完善校企合作组织制度建设,规范约束双方行为
    第二节 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施措施
        一、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旅游职业院校
        二、建立健全的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组建职教集团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
        1.1.2 时代发展的导向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新兴体育的概念
        1.3.2 新兴体育课程的概念
        1.3.3 新兴体育课程的国内外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现状分析
    3.1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情况
        3.1.1 武汉市高校开设新兴体育课程的动因
        3.1.2 武汉市高校开设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种类
        3.1.3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途径
        3.1.4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项目的来源
        3.1.5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设置方式
        3.1.6 武汉市高校场地设施情况
    3.2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师资状况
        3.2.1 武汉市高校教师的专项背景分析
        3.2.2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教师来源
        3.2.3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教师获得技能方式
    3.3 武汉市高校学生关于新兴体育课程情况
        3.3.1 学生选择新兴体育课程的动机
        3.3.2 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3.3.3 学生对新兴体育课程的认知
        3.3.4 学生课外参与新兴体育项目的方式
        3.3.5 学生参加新兴体育项目比赛情况
    3.4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设情况——以定向越野为例
4 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4.1 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意义
        4.1.1 《纲要》的要求
        4.1.2 时代的诉求
        4.1.3 有益的补充
        4.1.4 师资的拓展
        4.1.5 学生全面的发展
        4.1.6 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
    4.2 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影响因素
        4.2.1 学生选择新兴体育课程的因素
        4.2.2 高校开设新兴体育课程的因素
        4.2.3 高校开发利用新兴体育课程的制约因素
        4.2.4 高校开发利用新兴体育课程的推动因素
5 武汉市高校新兴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策略
    5.1 求实务本策略
    5.2 主导示范策略
    5.3 因地制宜策略
    5.4 目标导向策略
    5.5 协调发展策略
    5.6 利用优势策略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四、开发课程要求实务本(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京大学校园阅读状态及学风校风研究(1978-2019)[D]. 吴梦瑶. 南京大学, 2020(02)
  • [2]青云文化:为每个人搭建成功的阶梯[J]. 尚文鹏. 教育, 2019(06)
  • [3]HS银行基层柜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钱鑫.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2)
  • [4]新工科专业育人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例[J]. 贺文武,刘国买,刘建华. 教育评论, 2018(08)
  • [5]求变,一所农村初中的逆袭之路——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中学“青云文化”的教育探索[J]. 孙雪梅. 教育, 2018(28)
  • [6]河南省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薇. 河南大学, 2018(01)
  • [7]基于“宁波商帮”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开发与设计[J]. 余苏宁.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7(10)
  • [8]海南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D]. 何蕾.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9]中职教师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设计[J]. 陈海艳,冯明,周春林. 江苏教育, 2016(04)
  • [10]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D]. 钱梅. 武汉体育学院, 2014(01)

标签:;  ;  ;  ;  ;  

发展课程要求练习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