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式弹性杆销联轴器的设计

爪式弹性杆销联轴器的设计

一、爪式弹性棒销联轴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杰[1](2019)在《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海洋管道是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可代替潜水员完成海洋管道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反馈,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海洋管道运行情况的掌握。本文主要进行了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力学分析、主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从而完成了对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工作。本文对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机器人的总体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并对机器人的水下推进器和电机进行了选型,最后对机器人的越障和过弯管方案进行了阐述。本文完成了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主要零件的详细设计与校核。完成了越障装置的弹簧设计与校核,确定了弹簧的材料与结构参数,并进行了疲劳强度校核,静力强度校核。完成越障装置推杆的设计与校核,确定了推杆材料与结构参数,进行了危险截面强度校核、刚度校核以及压杆稳定性校核。完成了蜗轮蜗杆的设计与校核,确定了蜗轮蜗杆的材料与尺结构参数,对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了校核,并计算了蜗轮蜗杆的传动效率。完成了蜗轮轴的设计与校核,确定了蜗轮轴的材料与结构参数,按弯扭合成应力对轴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并对轴的疲劳强度进行了精确校核。完成了蜗杆轴的设计与校核,确定了蜗轮轴的材料与结构参数,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并进行了刚度校核。完成了越障装置密封舱静密封、越障装置推杆动密封以及涡轮蜗杆轴动密封的设计。本文完成了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力学分析。论证了本文设计的机器人通过弯管的可行性。对机器人受到的浮力、阻力、摩擦力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机器人水下推进器和电机的选型进行了验证,保证了机器人能满足运行要求。本文完成了对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主要结构进行了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主要包括:抱爪板地上和水下的静力学分析、减速器与机架壳体水下静力学分析、连接架水下静力学分析、连接架水下静力学分析、电子密封仓水下静力学分析以及机器人整体框架的模态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等效应力云图和总应变云图,验证了各结构件在200m水下深度的可靠性。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图,为避免发生共振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完成了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选用了 CAN总线作为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通讯总线,并对其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完成了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各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选用自整定PID控制算法作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并对相关算法进行了研究。

秦方圆[2](2018)在《扫膛式锤片粉碎机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锤片式粉碎机作为加工饲料的主要粉碎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以及操作简易等特点。但鉴于传统模式锤片式粉碎机存在物料-空气环流层,严重影响粉碎机的粉碎效率、能耗与加工成本。考虑这一难题,本文在研究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机理的基础之上,设计一款可在单机上实施循环性粉碎的扫膛式锤片粉碎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扫膛式锤片粉碎机的设计与粉碎机理研究。本机通过扫膛转子的扫膛条贴近筛片表面与锤片转子作同轴心圆周运动,不仅可破坏粉碎室内的物料-空气环流层,而且对筛片内表面起到了较好的拨料、清筛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粉碎性能、降低能耗。(2)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各零部件的设计依据,包括传动系统设计、锤片转子设计、扫膛转子设计、轴承选用和轴承座设计等,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分析与校核。(3)关键零部件的机械强度校核分析。主轴在正常工作过程既受弯矩又受扭矩,运用第三强度的理论强度校核主轴,结果显示:任意截面当量弯矩均低于主轴许用接触应力。通过对锤片的运动受力分析,论证了粉碎机正常工作时锤片不仅随销轴绕主轴高速旋转,还相对于销轴作周期性摆动,其受迫振动的总响应与锤片绕销轴转动的初始角、销轴与锤片质心绕主轴自旋轴心回旋的半径、转子转速以及重力的加速度有关。(4)扫膛式锤片粉碎机性能的试验研究。以锤筛间隙、锤片转子转速及物料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扫膛式锤片粉碎机的产量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利用分析软件Design-Expert建立了产量和三个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锤筛间隙、锤片转子转速及物料含水率对产量的大小均有显着性影响,当锤筛间隙、锤片转子转速及物料含水率分别为20mm,2970r/min及10%时,扫膛式锤片粉碎机优化产量取得最大值9.724×103kg/h。通过扫膛式锤片粉碎机与锤片粉碎机的产量对比可知,扫膛式锤片粉碎机产量最优,扫膛式锤片粉碎机的设计和优化对实际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孔腾华[3](2018)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锤片式粉碎机转子系统创新设计》文中指出锤片式粉碎机是饲料加工产业中的重要机械之一,凭借构造简单,加工粉碎率高,通用性好等优势而被广泛使用。现如今随着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秸秆粉碎需求量加大,该机械设备也渐渐显现出了包括高耗低效,寿命短等在内的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众多科研人员不断深入探究,寻求提升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效率,并同时降低能耗、增加设备可靠性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1)针对型号为SFSP112×30的锤片式粉碎机进行常规工作时,粉碎室内存在的空气-物料环流层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粉碎效率低,能耗高,机械零件使用寿命短及粉碎颗粒不均匀等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创新设计方案,即引入旋转脉冲喷吹装置来改善锤片式粉碎机的性能。创新方案为在原粉碎室内的转子系统与主轴之间连接四道喷管,在其上成阵列方式均匀分布四排喷嘴,通过喷嘴向粉碎室内喷入高压气体(由空压机经过除油过滤),打破粉碎室内存在的空气-物料环流层,让物料颗粒之间产生更为剧烈的摩擦和冲击,达到物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时物料粉碎完成。喷嘴采用直头喷嘴和曲头喷嘴两种,直头喷嘴直对筛网和主轴,清理筛网堵塞物料与主轴附近堆积物料;曲头喷嘴指向锤片,清理锤片附近堆积物料,增加有效碰撞。理论上,运用气流碰撞原理打破粉碎室内的空气-物料环流层现象、增加物料与锤片间的有效碰撞、减少物料在粉碎室转子中心处过度堆积、并改善筛网的使用性能和锤片的使用寿命、防止堵塞筛孔。(2)建立了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粉碎室的三维模型。对创新方案的关键部件,如主轴、锤片、筛网、锤架板等进行结构设计与尺寸定义;并借助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完成关键部件建模与转子系统装配,根据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完成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粉碎室的三维建模,得到创新方案的零件图和装配图。(3)研究了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粉碎室内转子系统主要零部件的静力学特性,借助ANSYS有限元仿真功能对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的关键构件进行静力学仿真,获取各个关键零部件的变形图、位移图以及应力应变图。分析图像,结果表明:创新方案中主轴的最大变形截面与理论分析相同,为截面C附近。且主轴在受力条件下最大应力与应变均在所选用材料的许用强度范围内;锤架板的最大变形截面为锤架板上喷管所在通孔处,且锤架板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应力与应变均在所选用材料的许用强度范围内;选用的深沟球轴承使用寿命远大于预期寿命,故创新方案满足强度要求。(4)研究了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粉碎室内流域流体运动特性和转子系统运动特性。在虚拟样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应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虚拟样机应用软件ADAMS。结果表明:本课题的旋转脉冲喷吹装置的存在,能有效地打破粉碎室内存在的空气-物料环流层现象、消除粉碎室中心负压现象、防止物料过度堆积在转子中心而影响粉碎和损坏设备,较大的提高了粉碎效率;运动中所有部件的受力情况、位移变化情况、速度变化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和所受转矩情况,均满足实际运动规律。对比强度校核中主轴最大扭矩和所受力的大小,可知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满足理论分析要求和机械运转条件。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到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的存在可以消除粉碎室内的空气-物料环流层现象与粉碎室中心负压现象,从而提高粉碎机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王广通[4](2016)在《车载煤炭采样机制样装置设计与虚拟样机仿真》文中研究说明车载煤炭采样机作为一种新型移动式采制样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可形成一个流动的采制样平台,不仅可以克服固定式采制样装置受地域限制的影响,还可以避免传统人力采样费时费力、采样深度不足等缺点,具有采样范围广、采样效率高、采样方式灵活等优点,将成为未来采制样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车载煤炭采样机的主要功能是采样和制样,本文主要完成制样装置的设计和仿真。针对制样装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定位不准、装夹不稳、桶盖易破损等现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查阅资料了解制样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工况完成了制样装置的整体结构(包括传动机构、转台机构和封装机构)设计;然后,在UG软件中建立制样装置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了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接下来,建立工作台系统的力学振动模型和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ABAQUS软件求解了工作台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对转盘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避免了共振的产生;计算了传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传动系统的仿真框图,得到了制样装置在传递间隙影响下的动载响应曲线,验证了传动系统运动的平稳性;最后,将UG中的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中建立制样装置的虚拟样机,分别对传动机构、转台机构和封装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得到并分析了主要运动构件的运动曲线和受力曲线,验证了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受力情况的合理性;在ABAQUS中对抓盖机构关键部件进行柔性化处理,然后导到ADAMS中完成了刚柔耦合联合仿真,得到了抓盖机构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振动曲线,验证了封装过程的平稳性。本设计解决了实际制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制样过程的平顺、稳定和准确,为物理样机的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虚拟样机技术的引入对煤矿机械的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树安[5](2015)在《主井皮带电控系统及驱动装置改造》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西曲矿主井皮带设备严重落后的事实,对整个主井皮带的运输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基于对PLC、变频器以及传感器的设计、使用,使整套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优化,从而减少设备的维护量,提高设备的运转率,降低生产隐患,有利于矿井的不间断生产。

乔建磊[6](2014)在《振荡翼式潮流能发电水轮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储量巨大、无污染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化石能源枯竭所带来的能源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潮流能是海洋能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其开发有着很大的价值。潮流能发电水轮机是潮流能有效开发的工具,它能够将潮流的动能,部分的转化为电能。根据其叶轮获取能量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水平轴、竖轴、横轴以及振荡翼型潮流能发电水轮机。本论文所研究的水轮机即为振荡翼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它利用振荡翼叶片的俯仰——升降耦合运动,采用双叶片串联叶轮形式,通过叶轮的往复摆动,实现潮流能进行获取的。本论文在对振荡翼式潮流能发电水轮机叶轮的设计基础上,对其运动进行研究,设计了水轮机的三级传动形式,即为“叶轮—二级整合机构—主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并且根据叶片俯仰的特点,设计了叶轮-叶片的同步运动结构。本文利用流体分析软件CFD对叶轮进行水动力环境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叶轮的升阻力系数以及叶轮的力学特性,作为水轮机结构设计校核的依据。完善水轮机的结构设计,确定水轮机的的尺寸以及选配各个组件,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水轮机的叶轮的叶片、叶轮主轴以及传动轴进行静强度校核分析,对振荡翼水轮机主轴进行疲劳分析,以验证水轮机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建立水轮机关键部件叶轮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叶轮、叶片以及整机的振荡特性,通过对比潮流频率以及自身运动频率,确保水轮机不会发生共振;运用模态叠加法,分析水轮机叶轮在叶轮质量不平衡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验证结构的可靠性。

李锐[7](2013)在《基于创新设计模型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方法的研究对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创新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公认为是最好的或最适合于产品创新设计的设计方法,因此有必要将多种创新方法集成融合,提出更有应用前景的集成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以指导产品设计。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秸秆堆积体积大,导致收集、运输、存储成本高,同时受到农村耕作时令的限制,大部分秸秆直接在农田被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污染大气环境。因此,本文研究构建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以期改善产品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失误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同时基于该模型研究设计小型、低成本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将秸秆的收集运输化整为零,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TRIZ理论对创新级别的分类,将产品创新设计归纳总结为:面向产品及目的的创新设计和面向问题的创新设计;分别对TRIZ理论、AD理论中的内容要素及其适用特点进行了分类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对TRIZ与AD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二者结合进行互补应用的可行性;以面向产品及目的的创新设计和面向问题的创新设计为切入点,建立了基于TRIZ与AD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并详细阐述其使用的步骤。基于该产品创新设计模型,首先按照面向产品及目的的创新设计模型,依次分析了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用户的根本需求、秸秆的物理化学特性、设备所处超系统的资源,对设备进行技术预测并确定最终理想解,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了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的工作机理,并通过功能参数分解映射,完成了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总体概念设计:然后针对设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依据模型进行面向问题的创新设计,在提高设备生产率及工作可靠性方面,得到了多个创新设计方案。在详细设计阶段,对影响到该设备粉碎成型效率的一些关键结构参数做了研究分析。完成了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的关键工作部件的三维建模及整机装配,并且利用仿真软件ANSYS对粉碎转子主轴、成型转子主轴等进行了受力分析,对锤片在不同冲击载荷下进行受力分析,校核其工作的可靠性,利用ADAMS软件对粉碎转子主轴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检验了其动平衡性,结果表明这些关键部件尺寸结构设计合理。

刘质[8](2012)在《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是混合动力挖掘机技术研发的重要内容。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严重影响着混合动力中柴油机和电机的耦合效率,不理想的动力学特性将给主轴带来额外的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使主轴产生疲劳应力,影响主轴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主轴断裂,甚至产生不可修复的故障。负责863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关键技术及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的课题组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两次主轴断裂说明对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综合考虑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结构、激励源和主轴变形,对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具体工作与结论如下:(1)分别对组成柔性连接的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主轴的柴油机曲轴、电机转子和刚性连接的动力系统主轴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约束状态下的模态分析。结果显示电机转子在联轴器端的轴段容易发生振动,主要振型为扭振和弯振。(2)建立柴油机轴系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柴油机曲轴输出端的高幅振动集中在0-2.5倍曲轴转频区间,其中扭振最高幅值出现在2倍转频处,径向振动出现在1倍转频处。(3)分别建立柔性连接的和刚性连接的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将刚性连接改为柔性连接可以显着改善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易断轴段截面的动力学特性。(4)通过对柔性连接的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进行进一步仿真分析,得出易断轴段截面较高幅值的振动集中在2倍主轴转频处,在0-250Hz范围内出现了该截面的一个固有扭振频率,频率值为41.73Hz;易断截面处径向高幅振动出现在0.5~2.5倍转频范围内,在0-250Hz范围出现了一个y方向的径向振动固有频率,频率值近似为43.42Hz。(5)设计、建造了研究通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的实验平台,并实验分析易断截面的扭振特性。结果显示易断截面在2倍转频处出现了高幅值扭振,幅值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扭振幅值随转频倍数变化的走势与速度无关;在2倍转频处出现了截面的扭振固有频率,这些结论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前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实测分析结果中的固有频率为33Hz,较仿真结果得出的固有频率偏小,这是由于实测截面的扭转刚度小于仿真模型中检测截面的扭振刚度。

刘松[9](2009)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掘进机截割煤岩时,恶劣的工作环境致使机体产生剧烈的振动,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因此经常受到冲击载荷作用,使截割部减速组件产生扭转振动。对于满足静强度要求的传动系统而言,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力要超出静态工作应力许多,导致一些零部件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在工作中因冲击而损坏。本文对横轴式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论文概述了国内外掘进机发展概况,通过查阅文献,引用了截割头单个截齿和整体受力的计算方法,确定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负载。以EBH-120掘进机为原型,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得出了该传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和前两阶固有频率所对应的主振型、弹性原件的势能分布率以及模态柔度。应用ADMAS软件对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进行了建模,并分别施加脉冲与正弦负载对其简化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得到各弹性元件的形变图,进而绘制了各弹性元件的势能曲线,找出了二个势能最大的弹性环节。然后利用ADMAS软件的参数化优化设计功能将二个弹性环节的扭转刚度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数据对上述ADMAS模型进行了动态分析验证。经验证,优化后系统中各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分布比优化前更加均匀,并且各个弹性环节的弹性势能值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优化的结果对提高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扭转动态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上述分析研究,对掘进机提高工作效率,对减振改进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田跃文[10](2007)在《国产多功能天车液压系统改造》文中认为多功能天车是铝电解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关键设备,其更换阳极作业是由液压系统完成。原液压系统由于设计及备件质量问题,存在诸多问题,故障率很高,已严重影响了多功能天车的正常运行,无法满足电解的正常生产。对多功能天车液压系统的改造已势在必行。本文是基于已改造成功的项目上的理论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电解多功能天车的概况,找出液压系统存在问题,逐项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围绕方案,重新进行液压系统设计,对工况分析、参数计算、油泵选型、回路选择展开叙述。对液压系统电气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将继电器控制系统改成无触点控制系统。着重分析了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并且从实际出发叙述了本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如新液压系统安装中应注意事项,调试该系统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以及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对实际检修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爪式弹性棒销联轴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爪式弹性棒销联轴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海洋管道检测技术
        1.2.1 海洋管道检测技术分类
        1.2.2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分类
    1.3 海底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研究现状
        1.3.1 Oceaneering公司Magna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
        1.3.2 Tracerco公司Discovery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
    1.4 海洋立管管外检测机器人研究现状
    1.5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第2章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2.1 总体方案设计创新点
    2.2 总体结构
    2.3 总体设计参数与指标
        2.3.1 适用法兰管道尺寸
        2.3.2 总体设计技术指标
    2.4 推进器装置结构方案与水下推进器选型
        2.4.1 推进器装置结构方案
        2.4.2 水下推进器选型
    2.5 抱爪机构结构方案与电机选型
        2.5.1 抱爪机构机构方案
        2.5.2 水下电机选型
    2.6 越障装置结构方案与电机选型
        2.6.1 越障装置机构方案
        2.6.2 电机选型
    2.7 过障与过弯管运动方案
        2.7.1 越障运动方案
        2.7.2 过海洋悬空弯管运动方案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主要零部件设计与校核
    3.1 越障装置设计与校核
        3.1.1 弹簧设计与校核
        3.1.2 推杆设计与校核
        3.1.3 密封舱体密封选型
    3.2 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设计与校核
        3.2.1 蜗轮蜗杆的设计与校核
        3.2.2 蜗轮轴的设计与校核
        3.2.3 蜗杆轴的设计与校核
        3.2.4 蜗轮蜗杆轴的动密封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运动与力学特性分析
    4.1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过弯能力分析
        4.1.1 转弯几何约束
        4.1.2 转弯运动约束
    4.2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力学分析
        4.2.1 浮力分析
        4.2.2 摩擦力分析
        4.2.3 阻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主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理论及仿真软件分析
        5.1.1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
        5.1.2 有限元法的工程应用
        5.1.3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5.2 主要结构件的静力学分析
        5.2.1 抱爪板静力学分析
        5.2.2 减速器与机架壳体静力学分析
        5.2.3 连接架静力学分析
        5.2.4 越障装置密封仓静力学分析
        5.2.5 电子密封仓静力学分析
    5.3 整体框架的模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6.1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构成
        6.1.1 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6.1.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通讯总线
        6.1.3 基于分布式的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6.2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各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1 主控计算机系统
        6.2.2 推进器与电机控制系统
        6.2.3 安全系统与电源管理系统
        6.2.4 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
    6.3 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控制算法研究
        6.3.1 PID控制算法
        6.3.2 模糊控制理论
        6.3.3 自适应控制
        6.3.4 参数自适应PID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2)扫膛式锤片粉碎机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锤片式粉碎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锤片式粉碎机国外研究现状
        1.2.2 锤片式粉碎机国内研究现状
    1.3 影响锤片式粉碎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1.3.1 物料特性
        1.3.2 锤片
        1.3.3 筛片
        1.3.4 其他因素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扫膛式锤片粉碎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总体结构
    2.2 工作原理
    2.3 主要结构
        2.3.1 锤片转子系统
        2.3.2 扫膛转子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扫膛式锤片粉碎机关键部件设计
    3.1 传动系统设计
        3.1.1 确定传动比与动力参数
        3.1.2 齿轮传动设计
        3.1.3 带传动设计
    3.2 锤片转子系统设计
        3.2.1 主轴设计
        3.2.2 锤架板设计
        3.2.3 锤片设计
        3.2.4 套筒与销轴设计
        3.2.5 锤筛间隙设计
    3.3 扫膛转子系统设计
        3.3.1 传动轴设计
        3.3.2 轴套设计
        3.3.3 扫膛端板设计
        3.3.4 扫膛条设计
    3.4 轴承选用
    3.5 电机的选用
    3.6 联轴器的选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零部件的分析与校核
    4.1 主轴的强度校核
    4.2 锤片运动受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扫膛式锤片粉碎机试验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 试验设计
        5.2.1 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的选择
        5.2.2 试验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产量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5.3.2 产量试验数据方差分析
        5.3.3 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
        5.3.4 验证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锤片式粉碎机转子系统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锤片式粉碎机发展概况
        1.2.2 国内锤片式粉碎机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2 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转子系统创新设计
    2.1 工作原理与存在问题
        2.1.1 偏心冲击现象
        2.1.2 空气-物料环流层现象
        2.1.3 粉碎室内碰撞分类
    2.2 转子系统设计方案
        2.2.1 设计要求
        2.2.2 总体方案
    2.3 总体结构设计
        2.3.1 电机选型
        2.3.2 主轴的设计
        2.3.3 锤片的设计
        2.3.4 筛网的设计
        2.3.5 锤架板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转子系统虚拟样机建模
    3.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3.2 基于SolidWorks的转子系统建模
        3.2.1 主要部件建模
        3.2.2 部件装配
    3.3 本章小结
4 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强度校核
    4.1 ANSYS软件介绍
    4.2 主轴的强度校核
        4.2.1 主轴的弯扭合成强度校核
        4.2.2 主轴的疲劳强度校核
    4.3 锤架板的强度校核
    4.4 键的强度和轴承的寿命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旋转脉冲喷吹式锤片粉碎机转子系统虚拟样机仿真
    5.1 转子系统流体力学仿真
        5.1.1 FLUENT应用分析
        5.1.2 转子系统的流体力学分析
    5.2 转子系统运动学仿真
        5.2.1 ADAMS应用分析
        5.2.2 转子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件

(4)车载煤炭采样机制样装置设计与虚拟样机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煤炭采样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虚拟样机技术与制样装置的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制样装置结构设计与计算
    2.1 车载煤炭采样机概述
    2.2 车载煤炭采样机制样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2.3 传动机构的设计
    2.4 转台机构的设计
        2.4.1 料桶转盘的设计
        2.4.2 定位夹紧机构的设计
    2.5 封装机构的设计
        2.5.1 封装机构的整体设计
        2.5.2 卡爪的结构设计
        2.5.3 卡爪机构铰接点位置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制样装置参数化建模与虚拟装配
    3.1 概述
    3.2 制样装置关键部件建模
        3.2.1 参数法建模
        3.2.2 草图法建模
    3.3 制样装置虚拟装配
        3.3.1 虚拟装配技术
        3.3.2 UG虚拟装配
        3.3.3 干涉检查
    3.4 本章小结
4 制样装置动态特性分析
    4.1 结构动力学分析简介
    4.2 制样装置数学建模的建立
        4.2.1 制样装置力学振动模型的建立
        4.2.2 制样装置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建立
    4.3 制样装置固有频率的计算
    4.4 回转台模态分析
    4.5 优化设计
    4.6 传动间隙影响特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ADAMS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5.1 ADAMS虚拟样机技术
    5.2 制样装置虚拟样机的建立
        5.2.1 三维模型的转换与导入
        5.2.2 创建运动副和驱动
        5.2.3 添加接触力
        5.2.4 模型检验
    5.3 制样装置运动学分析
        5.3.1 制样装置驱动函数的编写
        5.3.2 运动曲线的添加与分析
    5.4 制样装置动力学分析
        5.4.1 转台主轴受力分析
        5.4.2 槽轮机构仿真分析
        5.4.3 抓盖机构受力分析
        5.4.4 抓盖机构振动学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主井皮带电控系统及驱动装置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系统概况
2 系统重新设计方案
    2.1 主井皮带运输驱动装置
    2.2 电控系统
3 技术改造前后系统对比
    3.1 供电系统
        3.1.1 电源装置
        3.1.2 变频调速装置
    3.2 PLC控制系统
    3.3 皮带综合保护装置
    3.4 驱动装置更新
    3.5 驱动装置运行数据在线监测
    3.6 供电系统线缆
    3.7 在线监测监控装置
4 总结

(6)振荡翼式潮流能发电水轮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2 国内外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竖轴潮流发电装置的研究
        1.2.2 波浪能发电研究现状
    1.3 振荡翼理论及振荡翼水轮机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振荡翼水轮机水动力学分析
    2.1 振荡翼水轮机设计基本理论
        2.1.1 振荡翼能量捕获原理
        2.1.2 最大理论功率
    2.2 振荡翼叶轮设计及分析
        2.2.1 振荡翼叶片设计
        2.2.2 振荡翼叶片载荷分析
        2.2.3 振荡翼叶轮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振荡翼水轮机结构设计
    3.1 振荡翼水轮机整体结构设计
    3.2 叶轮设计
        3.2.1 叶轮摆动机构设计
        3.2.2 叶片俯仰机构设计
    3.3 摆动整合机构设计
    3.4 其他零部件设计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荡翼水轮机关键部件分析
    4.1 振荡翼水轮机叶轮的关键部件强度分析
        4.1.1 振荡翼叶轮主轴分析
        4.1.2 振荡翼叶片分析
        4.1.3 同步轴强度分析
    4.2 振荡翼水轮机主轴疲劳分析
        4.2.1 主轴疲劳分析原理
        4.2.2 主轴疲劳载荷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振荡翼水轮机结构动力学分析
    5.1 结构动力学分析理论
        5.1.1 模态分析理论
        5.1.2 谐响应分析理论
    5.2 振荡翼水轮机关键部件的模态分析
        5.2.1 水轮机所受载荷频率分析
        5.2.2 水轮机叶片模态分析
        5.2.3 叶轮模态分析
        5.2.4 振荡翼水轮机整机分析
    5.3 振荡翼水轮机叶轮谐响应分析
        5.3.1 偏心载荷计算
        5.3.2 叶轮谐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创新设计模型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TRIZ的集成创新方法研究现状
        1.2.2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TRIZ与AD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的研究
    2.1 产品创新设计的分类
        2.1.1 面向产品及目的的创新
        2.1.2 面向问题的创新
    2.2 TRIZ理论内容概述及应用分析
        2.2.1 TRIZ理论概述
        2.2.2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步骤
    2.3 公理设计理论内容概述及应用分析
        2.3.1 公理化设计要素
        2.3.2 设计公理
    2.4 TRIZ与AD的比较研究
    2.5 基于TRIZ与AD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创新模型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概念设计研究
    3.1 面向产品及目的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总体结构研究
        3.1.1 用户需求分析与确定
        3.1.2 产品作用对象的分析
        3.1.3 产品所处超系统的资源分析
        3.1.4 产品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及最终理想解
        3.1.5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工作机理研究
        3.1.6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的需求功能及参数分解
    3.2 面向问题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部件结构设计研究
        3.2.1 粉碎部件问题分析及改进设计
        3.2.2 成型部件问题分析及改进设计
        3.2.3 联接部件问题分析研究与改进
    3.3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最终结构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详细参数研究
    4.1 设计任务的分析及确定
    4.2 平模成型部件关键参数分析
        4.2.1 平模成型机理与辊轮的受力分析
        4.2.2 辊轮所受挤压力与主轴所需功率及产量确定
        4.2.3 平模及平模孔的参数分析与确定
    4.3 锤片粉碎部件中关键参数分析与确定
        4.3.1 转子部件参数研究
        4.3.2 锤片参数及排列的研究
        4.3.3 齿条板及筛网参数研究
        4.3.4 喂入口参数设计
        4.3.5 动刀与定刀参数设计
    4.4 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系统设计
    4.5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主轴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关键部件仿真分析
    5.1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主要部件建模与装配
    5.2 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关键部件的仿真分析
        5.2.1 粉碎部件主轴的静力学分析
        5.2.2 粉碎部件主轴转子的动平衡分析
        5.2.3 锤片在不同载荷下的受力分析
        5.2.4 成型部件主轴的静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来源
    1.3 混合动力挖掘机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混合动力挖掘机发展状况
        1.3.2 混合动力挖掘机类型发展趋势
        1.3.3 耦合方式发展趋势
        1.3.4 混合动力挖掘机技术研究状况
    1.4 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4.1 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的发展
        1.4.2 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模态分析
    2.1 概述
    2.2 柴油机曲轴模态分析
        2.2.1 柴油机曲轴有限元模型
        2.2.2 无约束条件下的曲轴模态分析
        2.2.3 有约束条件下的曲轴模态分析
    2.3 电机转子模态分析
        2.3.1 电机转子有限元模型
        2.3.2 无约束条件下的曲轴模态分析
        2.3.3 有约束条件下的曲轴模态分析
    2.4 刚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模态分析
        2.4.1 刚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有限元模型
        2.4.2 无约束条件下的混合动力轴系模态分析
        2.4.3 有约束条件下的混合动力轴系模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柴油机动力学模型
    3.1 概述
    3.2 柴油机动力学模型建模方案选择
    3.3 柴油机动力学模型建模
        3.3.1 柴油机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3.3.2 柴油机汽缸压力重构模型
        3.3.3 柴油机动力学特性模型
    3.4 柴油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模型
        4.2.1 电机模型
        4.2.2 刚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模型
        4.2.3 柔性轴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模型
    4.3 混合动力连接方式对轴系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3.1 刚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特性
        4.3.2 柔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特性
    4.4 柔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动力学特性分析
        4.4.1 扭振分析
        4.4.2 径向振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动力轴系的动力学特性测试
    5.1 概述
    5.2 混合动力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
    5.3 动力学特性测试方法
        5.3.1 扭振测试方法
        5.3.2 弯振测试方法
    5.4 混合动力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5.5 柔性连接的混合动力轴系扭振特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与创新
        6.1.1 全文总结
        6.1.2 工作创新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横轴式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概述
        1.1.1 掘进机简介
        1.1.2 国内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概况
        1.1.3 国外掘进设备及技术发展概况
    1.2 课题的提出
        1.2.1 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的负载
        1.2.2 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所受到的冲击和振动
    1.3 研究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的建立
    2.1 轴系传递矩阵法
        2.1.1 单支当量扭振系统传递矩阵的建模理论
        2.1.2 传递矩阵法的分析理论
    2.2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
        2.2.1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结构
        2.2.2 掘进机截割部部传动系统元件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的计算
        2.2.3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总传递矩阵
    2.3 本章小结
3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扭振固有特性分析
    3.1 MATLAB 软件简介
    3.2 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及主振型
    3.3 传动系统势能分布率及模态柔度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DAMS 的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1 ADAMS 软件介绍
    4.2 ADAMS 中扭振模型的建立
    4.3 掘进机截割部负载取值范围
    4.4 截割部电动机输出扭矩
    4.5 负载转矩的施加及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5.1 负载为脉冲信号
        4.5.2 负载为正弦信号
    4.6 本章小结
5 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优化
    5.1 优化模型
        5.1.1 优化目标
        5.1.2 优化参数
        5.1.3 优化数学模型
    5.2 ADAMS 中系统扭转模型结构优化
        5.2.1 ADAMS 的参数化分析及其优化分析介绍
        5.2.2 优化模型的建立
        5.2.3 优化
        5.2.4 优化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论文存在的问题和课题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国产多功能天车液压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液压传动概述
        1.2.1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1.2.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
        1.2.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3 多功天车液压系统发展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电解多功能天车概述
    2.1 多功能天车主要用途
    2.2 多功能天车基本结构
    2.3 更换阳极扭拔机构的组成、主要作用及技术要求
        2.3.1 更换阳极扭拔机构的组成
        2.3.2 更换阳极扭拔机构的主要作用
        2.3.3 技术数据
    2.4 改造前多功能天车液压系统原理及存在问题
        2.4.1 工作原理简介
        2.4.2 改造前液压系统存在的问题
    2.5 改造的技术目标
第三章 新液压系统设计
    3.1 设计要求及工作环境
        3.1.1 阳极扭拔机构动作要求
        3.1.2 阳极扭拔机构更换阳极动作顺序
        3.1.3 技术数据、工作环境
    3.2 负载分析
        3.2.1 工作负载F_w
        3.2.2 摩擦负载F_f
        3.2.3 密封摩擦负载F_z
        3.2.4 惯性负载F_a
        3.2.5 背压负载
        3.2.6 油缸负载计算
    3.3 确定液压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3.3.1 初选系统工作压力
        3.3.2 计算油缸尺寸
        3.3.3 油缸速比的确定
        3.3.4 油缸内径的确定
        3.3.5 阳极扭拔机构液压油缸活塞杆的确定
        3.3.6 油缸外径的确定
        3.3.7 液压马达排量计算
        3.3.8 计算液压油缸和液压马达在各个阶段的压力、流量
    3.4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3.4.1 油路循环形式的选择
        3.4.2 基本回路的选择
        3.4.3 组合液压系统
    3.5 液压元件的选择
        3.5.1 液压油泵及电机的选择
        3.5.2 液压元件的选择
        3.5.3 液压马达的确定
    3.6 系统油管内径及壁厚的确定
        3.6.1 压力油管路内径计算
        3.6.2 压力油管壁厚计算
        3.6.3 回油管路内径的计算
        3.6.4 吸油管内径计算
    3.7 确定油箱的结构与容积
        3.7.1 油箱类型的选择
        3.7.2 油箱有效容积的确定
        3.7.3 油箱散热面积的计算
    3.8 液压油的选择
    3.9 液压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验算
        3.9.1 油缸活塞杆强度校核
        3.9.2 系统压力损失计算
        3.9.3 系统效率计算
        3.9.4 系统发热和温升计算
第四章 改造后的系统分析
    4.1 原理分析
        4.1.1 空载启动运行分析
        4.1.2 常力提升
        4.1.3 减力提升
        4.1.4 快速下降
        4.1.5 慢速下降
        4.1.6 油马达拧紧或拧松
    4.2 油泵压力流量控制原理分析
        4.2.1 派克PV23R1K1S1N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4.2.2 系统流量控制原理分析
        4.2.3 系统压力控制原理分析
        4.2.4 平衡回路
    4.3 液压站结构改造
        4.3.1 对液压系统管路进行的改造
        4.3.2 对液压站油泵与电机之间的联轴器进行了改造
第五章 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回路的改造
    5.1 改造前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
        5.1.1 常力上升
        5.1.2 减力上升
        5.1.3 快速下降
        5.1.4 慢速下降
        5.1.5 夹具拧紧
        5.1.6 夹具放松
        5.1.7 时间继电器的功能
    5.2 旧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回路的缺陷
    5.3 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回路的改造方案
        5.3.1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方式的分析
        5.3.2 晶体二极管特性分析
        5.3.3 整流器件的选择
        5.3.4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方式的选择
        5.3.5 改造后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回路分析
第六章 新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
    6.1 液压系统安装应注意事项
    6.2 液压系统的调试
    6.3 液压系统维护保养
    6.4 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爪式弹性棒销联轴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管道管外检测机器人设计与分析[D]. 张伟杰.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2]扫膛式锤片粉碎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 秦方圆.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锤片式粉碎机转子系统创新设计[D]. 孔腾华.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4]车载煤炭采样机制样装置设计与虚拟样机仿真[D]. 王广通.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4)
  • [5]主井皮带电控系统及驱动装置改造[J]. 胡树安.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5(11)
  • [6]振荡翼式潮流能发电水轮机研究[D]. 乔建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3)
  • [7]基于创新设计模型的秸秆粉碎成型一体机设计研究[D]. 李锐.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3)
  • [8]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D]. 刘质. 中南大学, 2012(01)
  • [9]横轴式掘进机截割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 刘松.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6)
  • [10]国产多功能天车液压系统改造[D]. 田跃文. 东北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爪式弹性杆销联轴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