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水力隧道快速开挖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

“四川盆地水力隧道快速开挖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

一、《四川盆周水工隧洞快速掘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汪珂[1](2021)在《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对岩爆现有预测及防治技术进行整理和总结,搜集深埋岩爆隧道的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已建、在建隧道发生大面积岩爆现象的原因、过程和特征,对岩爆规律、预测方法以及处置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在岩爆预测阶段,基于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岩爆等级判别式具有一定通用性,判别标准的数值可应用于岩性、埋深相近的隧道;采用多个判别式可相互检验隧道的预测岩爆的准确性及特征,现场监控量测为制定判别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性验证。2)细化岩爆防治阶段不同岩爆等级的应力解除方法:在轻微岩爆段,采用洒水或者灌水;在严重岩爆段,利用应力孔进行应力释放。3)总结提出不同等级围岩段落的初期支护参数,针对钻爆方法,通过对比总结,提出不同岩爆段落的开挖方法、进尺长度以及相应的等待时间。4)提出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库、无人机、机器视觉、信号采集、多光谱兼热成像技术,实现岩爆预测信息采集及岩爆过程位移场、应变场的全过程监测;提出利用离散元能量迭代算法模拟岩爆过程的新技术。

吴昊骏[2](2021)在《岩巷掘进钻孔智能定位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凿岩台车是巷、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中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目前像Atlas,Sandvik等国际公司掌握着先进的凿岩装备制造技术,占据着我国凿岩装备市场的极大份额。这些公司发展历史长,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完善的生产目录,而严格保密的学术成果。然而国内引进大量进口产品后,在矿山建设中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内目前仅能生产液压凿岩台车为主的产品。部分高校、科研院提出的控制技术虽然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相关装备在实验室或地面能达到或部分达到高性能指标要求,但大多数产品在煤矿井下巷道实际应用时都存在较大的技术障碍,实用性差。为实现智能凿岩台车在井下的真实应用,克服井下复杂环境造成的智能定位障碍,保障煤矿岩巷井下实际钻孔定位时设备优良的可操作性和高精度优势,本文进行如下主要工作:(1)兼顾爆破设计基本原则和凿岩台车工作性能,提出全断面炮孔参数智能规划方法;(2)针对过去单臂车体定位法存在无穷解、井下钻孔定位误差大的问题,基于机器人运动学坐标变换理论,提出一种采用双臂车体定位的新方法;(3)针对定位精度达到10 cm水平后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先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总结关节间隙和挠度分布规律,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法对运动学模型进行修正,将平均定位精度提高至5~6 cm水平。并在煤矿的井下工业性实验中得到应用。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提供了钻孔凿岩过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整解决方案,破解了部分实际应用的难题,摆脱了爆破技术依赖于人工素质的传统,为智能凿岩装备在井下的发挥铺平了道路。

边庆超[3](2020)在《引水隧洞的岩爆模糊综合预测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爆问题是当前岩石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停留在岩体的应力状态和破坏判据的研究上,对岩爆进行预测的相关研究工作还相对紧缺。因此,开展引水隧洞等的地下工程岩爆的预测与防治方法研究,对于避免因岩爆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失,实现科学、经济的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为例,针对引水隧洞的岩爆模糊综合预测与防治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后续进行岩爆预测与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也为其它类似的引水隧洞工程开展岩爆预测与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论文的研究结论与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现有岩爆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现场调研和室内测试,对引水隧洞围岩岩爆的模式、分级、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锦屏引水隧洞在开挖过程中将产生岩爆,其强烈程度以轻微至中等为主,局部洞段可能发生强烈至极强程度的岩爆。辅助洞岩爆发育特征与长探洞岩爆特征一致。辅助洞内所发生岩爆等级要比长探洞严重,说明在锦屏工程区岩爆存在着一定的尺寸效应。岩石的节理和裂隙比较密集,岩体的总体级别较低,矿岩切割比较严重。(2)从影响引水隧洞等地下工程发生岩爆的主要因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量化的因素,形成评价模型因素集,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针对岩爆烈度的评价集;然后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各评价模型因素在岩爆烈度评价集上的隶属度与模糊关系矩阵,开展了岩爆烈度及其分布的模糊综合预测,结果表明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引水隧洞自洞口开始的550m范围内均无岩爆,从距洞口 550m开始到8100m的里程范围内存在轻微的岩爆,从距洞口 8100m开始到13500m范围内开始存在中等程度的岩爆,从距洞口 13500m开始到15000范围内存在微弱的岩爆,从距洞口 15000m到16200m范围内存在强烈岩爆,从距洞口 16200m至16670m范围内无岩爆。整个预测结果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3)开展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岩爆防治方法研究。在模糊综合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从改善围岩应力,改变围岩性质,加固围岩,改善施工方法及防护,加强施工周期化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引水隧洞的岩爆防治研究方法,对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后续进行安全、高效的施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决策价值。

刘家玮[4](2019)在《山岭隧道下穿既有引水隧洞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隧道数量不断增加,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工程情况也时常出现,钻爆法作为山岭隧道主要施工方法,会对其邻近既有隧道产生振动影响。因此,为了控制爆破作业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保证新建隧道的稳定安全施工,研究爆破过程中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及既有隧道的振动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以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新林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从爆破地震波相关理论入手对隧道混凝土衬砌振速进行了研究,对引水隧洞因爆破地震波而产生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及相应规范,优化了该控制爆破段的相应爆破参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弹性应力波理论,将隧道衬砌(初支或二衬)内表面视为自由面,基于材料极限抗拉强度理论,得出了隧道混凝土衬砌的最不利应力波入射角及爆破最大安全振速。(2)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本次工程下的爆破萨道夫斯基公式相关参数,同时使用ANSYS/LS-DYNA建立了隧道爆破二维三维模型,通过实测与计算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引水隧洞的振动响应情况,研究了引水隧洞横断面的最不利位置、纵向影响范围以及振动在围岩及衬砌间的传播规律。(3)针对工程实际爆破方案及振动监控量测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限元程序模拟了不同爆破参数下的工况,分析比对后进行了相应爆破方案的参数优化,对类似下穿工程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蒲升阳[5](2018)在《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深斜井)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根本解决新疆缺水问题,拟从雅鲁藏布江每年向新疆调水70×108 m3,本文研究了此调水路线、主要工程建筑物布局和工程总预算,规划隧洞长约911 km,输水渠道总长约2554 km,此方案调水水量所占比重小,并预留有合理的水量给下游。此调水工程中,输水隧洞穿越西藏北部广袤地域,沿线的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结合不同类型TBM施工技术特点,雅鲁藏布江调水至新疆输水隧洞施工选用双护盾TBM进行施工,比较各种地质探测技术,选择较适用且应用广泛的TRT7000技术进行地质预报;每一竖井口安置风机用于向隧洞内通风,每台主风机通风距离约12 km;在主洞内安装移动式连续皮带机紧随TBM后,各支洞安装固定式皮带机用于转运石渣;在长距离的隧洞尾段修建深斜井用以发电,设计试验模型对深斜井倾角设计展开研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便于溜渣时的导井临界倾角预测模型,在施工中满足导井开挖偏移与井壁糙率时,结合以往实际导井开挖堵塞实例,得出了预期的经验计算公式,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工程中的深斜开挖施工中需满足:爆破后的石渣粒径均匀、保证爆破后的石渣含水率一定、开挖导井壁糙率较小、井内溜渣堆积长度不易过大等要求后,可将深斜井分五段进行施工,每段斜井长约227 m,各段斜井间由平洞段连接,每段倾角设计为62°可满足安全施工需要。

薛维培[6](2017)在《高压水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演化机理及强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开采目前已向深部延伸,新建煤矿井筒穿过含水不稳定地层越来越厚,井壁因此所需承受的地下水压力越来越大;而混凝土作为主要筑壁材料,在高地下水压作用下其损伤演化进程与强度发展问题愈加突出。并且与地面空气环境中的混凝土不同,井壁混凝土长期处于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其损伤演化进程和强度特征必将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论文将充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对井壁混凝土应力变形的耦合影响,采用混凝土力学试验、相似模型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研究手段,探究了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损伤演化机理以及强度变形特征。针对煤矿立井井筒支护难题,配制出密实度高、抗渗性好的高强高抗渗混凝土作为筑壁材料,并对其在地面空气环境中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可为后续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变化提供对比,以及解析解与数值计算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综合考虑水压力大小、水压作用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三种不同影响因素耦合作用效应,借助SPSS数理统计软件设计出混合正交试验表,开展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对混凝土峰值强度的影响强弱程度依次为水压力大小、混凝土强度等级、水压作用时间。结合声波测试结果、welbull统计分布理论、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以及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演化方程,并基于混凝土强度理论推导出相应条件下本构模型。采用岩石三轴试验机开展了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水力耦合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水在混凝土内部渗流时对其造成的损伤影响较为明显,加速试件的变形破坏;同等条件下孔隙水压越大,井壁混凝土峰值强度及割线弹性模量降低越明显;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应力渗流耦合状态下井壁混凝土渗透率演化概念模型。根据养护条件不同将井壁混凝土分为常规、饱和、密封三种状态,开展了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强度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状态井壁混凝土都呈现出鲜明的水围压增强效应,密封状态井壁混凝土水围压增强效应明显高于常规和饱和两种状态;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强度呈非线性增长,采用Bresler三参数强度破坏准则拟合效果最佳;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状态井壁混凝土广义峰值轴向应变与水围压呈线性增长关系。基于相似模型理论设计出模型井壁,参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径比、配筋率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准平面应变加载方式,进行了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结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正八面体应力空间强度理论建立了相应条件下井壁混凝土强度准则和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基于上述强度准则同时引入高强混凝土脆性损伤因子,在考虑地下水渗流变形耦合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立井井壁出水机理分析,推导得到了相应条件下立井井壁极限水压力弹塑性解析解,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ABAQUS/CAE应力渗流耦合分析模块,开展了考虑地下水渗流动态耦合影响下井壁与围岩共同作用时应力损伤数值计算,利用USDFLD.for子程序实现了渗透系数与孔隙率的动态耦合分析,结果表明井壁在已发生损伤区域最大主应力与损伤明显区别于传统耦合,为动态耦合完全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王欣[7](2017)在《怒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斜井)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在对从通天河调水入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的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每年从怒江调水60×108m3入疆的调水方案,而怒江调水入疆工程中超长输水隧洞的施工是整个调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输水隧洞不仅要穿越扎曲、通天河和楚玛尔河等较大河流,还要穿越唐古拉山和昆仑山等较大山脉,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用TBM施工时,要解决TBM在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和长距离通风问题,此外,输水隧洞尾部的深斜井位于海拔3000m以上,深斜井的施工和出渣也是调水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规划怒江调水入疆工程的调水路线和工程规模,初步设计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及尺寸,估算工程投资,证明了从怒江调水入疆工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与从通天河调水入疆和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相比,从怒江调水入疆既避免了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矛盾,也降低了调水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风险,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调水方案。(2)为了加快输水隧洞的开挖速度和确保开挖质量,根据输水隧洞距离长、埋深大的工程特点,输水隧洞选用双护盾TBM进行开挖;由于TBM在不进行大修的情况下最大可掘进25km,大修后掘进总长可达30km,因此,根据TBM的使用寿命和施工时的出渣要求,开挖8条支洞将长492km的输水隧洞分为9个施工段,支洞之间的间隔为55km,其中1#支洞距离输水隧洞的进口56km,8#支洞距离输水隧洞的出口51km。(3)为了确保输水隧洞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段时的施工安全,应重点对TBM施工前方120m内岩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预报方法,TBM遇到围岩中含水量较大时,在TBM前方120m的范围内,由远及近分别采用地质分析法、TEM法和BEAM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TBM遇到断层破碎带时,在TBM前方120m的范围内,由远及近分别采用TSP法、地质分析法和地质雷达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4)根据输水隧洞的通风特点,并结合不同通风方式的优缺点,输水隧洞采用压入式通风,最大通风长度设计为12km,开挖22个竖井将全长492km的输水隧洞共分为23个通风段,输水隧洞施工时洞内的最大需风量为3168.9m3/min。输水隧洞尾部深斜井的总长为522m,倾角为50°,斜井分上、下2段进行施工,上、下井段之间用平洞进行衔接,其中上井段和下井段的长均为261m,深斜井的出渣采用自上而下的导井-扩挖法进行施工。(5)导井的倾角,石渣含水率和石渣级配对导井出渣率的影响显着性的大小顺序为:导井的倾角>石渣含水率>石渣级配。在石渣级配不变的情况下,导井的临界倾角随着石渣含水率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在石渣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导井的临界倾角随着石渣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石渣含水率为1%,石渣级配为Ⅴ的条件下,导井在出渣的过程中不发生堵井的最大临界倾角为48°。

周翔[8](2016)在《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及其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国内交通规划不断完善,我国已经进入公路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高潮期。考虑到我国城市道路拥堵,临近既有公路隧道施工新建公路隧道案例时有发生。如何保证既有公路隧道正常运营?新建隧道施工安全?一直是工程界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依托温州瓯海天长岭隧道复线及接线改建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及其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研究区域工程概况,划分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建立指标隶属度函数并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的因素从重到轻依次为:钻孔爆破、隧道断面、地层岩性、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2、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改变“埋深、断面形式及间距”等共计12种方案,且选取典型断面对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埋深、断面形式及间距对围岩稳定性均有影响,仅就研究区工况而言,当隧道线间距在1.5D2.5D时,围岩变形有贯通趋势,围岩稳定性较低;间距在2.5D3.0D时,施工安全基本可控;当间距大于3.5D时,隧道施工安全稳定性较高(D为开挖洞口直径)。3、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地表沉降、围岩收敛和拱顶位移等监测工作,对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导现场施工。4、为了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开挖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开展不同炸药量和爆心距条件下振动速度、振动频率及持时监测,优化爆破炸药量。

徐珍[9](2016)在《TBM在煤矿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许多煤矿巷道工程,为长距离、大直径引水巷洞,且深覆盖、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综掘机开采已然满足不了时代需求。TBM施工方法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迅速成为巷道施工的首选。由于目前国内TBM巷道施工,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经验作为指导,故应用TBM施工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系统分析了TBM机械设备的结构组成、前期准备工作及TBM应用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TBM的主要缺点是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针对此特点,探讨TBM破岩机理,深入分析影响TBM开挖性能及掘进效率的地质因素,并详述TBM施工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以及TBM施工方法,进一步对TBM经历的较差的地质条件,提出优化的施工方法。张集北矿1415A巷道率先引入TBM,开启了全球煤矿高效开挖掘进的新篇章,通过对巷道围岩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作了初步设计,另外使用FLAC3D软件对深井巷道的支护情况进行模拟,获得多种巷道支护方案并作了对比。通过本工程,系统介绍了TBM在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以及精确的支护设计形式。

周翔[10](2013)在《超大渗压涌水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引3#施工支洞施工实际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独头掘进施工在钻爆、防排水、通风、岩爆防治、围岩稳定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结合辅引3#支洞修建的目的和工程现场的施工设备等条件,选择了钻爆法作为隧道施工的掘进方法,顺利完成了该隧道的施工。(2)对锦屏水电站庞大又复杂的地下工程洞群施工,以科学的通风理论作为基础,以现场采集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制定出一套既结合实际又经济合理的通风方案。(3)根据辅助洞揭露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在施工开挖中通过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预报了施工过程中的涌水,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4)对锦屏大埋深、极硬岩特点,综合利用了喷射混凝土、杆加固围岩、钢支撑喷锚联合支护、喷雾射水、改善施工方法、应力解除法和增设临时防护等方法顺利通过了强岩爆地段,实现了隧道强岩爆洞段的安全、快速施工。以上工作的现场应用解决了锦屏地下隧道群施工的工程技术难题,安全、快速完成了该隧道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四川盆周水工隧洞快速掘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盆周水工隧洞快速掘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深埋隧道岩爆灾害及特征统计
    1.1 岩爆灾害统计
    1.2 岩爆特征分析
2 岩爆评估及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2.1 设计阶段岩爆判据分析
    2.2 施工阶段实时监测法
3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3.1 改善围岩条件
        3.1.1 物理力学特性
        3.1.2 应力条件
    3.2 合理选择初期支护
        3.2.1 支护参数
        3.2.2 新材料新技术
    3.3 改进施工方法
        3.3.1 钻爆法
        3.3.2 岩石掘进机法
4 结论与讨论

(2)岩巷掘进钻孔智能定位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凿岩台车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爆破智能设计研究现状
        1.2.3 凿岩台车运动学及车体定位研究现状
        1.2.4 凿岩台车定位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研究现状
        1.2.5 存在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智能凿岩台车与巷道的空间关系及测试方法
    2.1 基础研究平台
    2.2 智能凿岩台车与巷道的空间关系
    2.3 模拟环境下空间关系检测技术
        2.3.1 主要零件轴线检测方法——上下边缘竖直角取中法
        2.3.2 装配精度检测方法
        2.3.3 巷道模拟与测量方法
        2.3.4 关节传感器标零
        2.3.5 钻具位姿检测方法
    2.4 凿岩台车2D及3D实体模型的建立
        2.4.1 凿凿台车的测量与实体尺寸模型的建立
        2.4.2 实体建模
    2.5 钻臂理想运动学模型
        2.5.1 车体基坐标系和钻臂末端坐标系位姿矩阵
        2.5.2 D-H法参数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现场实际工况的炮孔参数智能规划方法
    3.1 智能规划新方法的设计思路与理论基础
        3.1.1 传统规划方法的缺陷
        3.1.2 不同功能炮孔的设计顺序
        3.1.3 角度约束条件下工作空间的计算
    3.2 不同功能炮孔参数的确定方法
        3.2.1 周边孔的位姿参数确定
        3.2.2 掏槽孔的位姿参数确定
        3.2.3 辅助孔的位姿参数确定
        3.2.4 其余孔的位姿参数确定
    3.3 设计结果与应用效果
        3.3.1 外插角和工作空间函数关系的表达
        3.3.2 现场应用效果
    3.4 本章小结
4 关节间隙影响定位精度的补偿设计及其应用
    4.1 关节间隙影响定位精度机制的试验设计及参数间函数关系
        4.1.1 影响钻孔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
        4.1.2 试验设计
        4.1.3 数据检验
        4.1.4 数据处理
        4.1.5 下沉函数关系
    4.2 基于测量试验结果的车体定位方法修正
        4.2.1 车体基坐标系和激光坐标系位姿矩阵
        4.2.2 考虑关节间隙影响的车体定位方法修正
    4.3 关节间隙误差补偿实例
        4.3.1 车体实际位姿的测量
        4.3.2 车体定位的修正
        4.3.3 钻孔定位误差补偿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双侧钻臂位姿协同约束的车体定位方法
    5.1 原有车体定位方法原理及存在问题
    5.2 双钻臂车体定位方法原理及实现
        5.2.1 双钻臂法与位姿解唯一性证明
        5.2.2 车体基坐标系和激光坐标系位姿矩阵
        5.2.3 车体基坐标系原点位置的求解
        5.2.4 角变量和车体位姿矩阵的确定
    5.3 车体定位实例
        5.3.1 车体实际位姿的测量
        5.3.2 双钻臂法位姿矩阵的建立
        5.3.3 车体位姿矩阵的求解
        5.3.4 两种定位方法对定位效果影响的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挠度分布规律与钻孔定位精度控制方法
    6.1 钻臂末端挠度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6.1.1 求末端挠度方法——以基准位置为例
        6.1.2 求解不同位姿下的末端挠度
        6.1.3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确定末端挠度分布规律
    6.2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台车运动学模型修正方法
        6.2.1 采用理想模型计算存在的问题
        6.2.2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模型修正步骤
    6.3 蒙特卡洛修正实例
        6.3.1 参数修正过程
        6.3.2 参数修正结果
        6.3.3 现场钻孔实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引水隧洞的岩爆模糊综合预测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岩爆的基础理论
    2.2 岩爆的机理
    2.3 岩爆的动力源分析
    2.4 岩爆的预测方法
3 引水隧洞工程概况与稳定性评价
    3.1 地理位置
    3.2 工程概况
    3.3 地质条件
    3.4 气象水文条件
    3.5 岩爆问题概述
    3.6 引水隧洞稳定性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引水隧洞岩爆的模糊综合预测研究
    4.1 岩爆的影响因素
    4.2 建立评价模型因素集
    4.3 建立烈度评价因素集
    4.4 U中各元素在V上的隶属度与模糊关系矩阵
    4.5 评价模型因素权重确定
    4.6 岩爆烈度及其分布的模糊综合预测
    4.7 预测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引水隧洞的岩爆防治研究
    5.1 改善围岩应力
    5.2 改变围岩性质
    5.3 加固围岩
    5.4 防护、躲避及监测措施
    5.5 加强施工周期化管理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山岭隧道下穿既有引水隧洞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爆破机理研究现状
        1.2.2 岩石爆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爆破振速控制研究现状
        1.2.4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岩石爆破波动理论振速研究
    2.1 爆破过程中波的传播规律
    2.2 爆破地震波的特性
        2.2.1 爆破地震波的组成
        2.2.2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2.2.3 波在不同介质处的反射与透射
    2.3 爆破地震波的安全振速理论研究
        2.3.1 爆破地震波的安全振速
        2.3.2 基于极限抗拉强度理论的衬砌安全振速分析
        2.3.3 试算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新林隧道下穿概况及爆破振动监控量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难点
    3.3 爆破方案及监控量测设计
        3.3.1 爆破方案设计
    3.4 引水隧洞振动监控量测
        3.4.1 监测仪器选取
        3.4.2 监测对象及方案
        3.4.3 引水隧洞爆破监控量测分析
    3.5 隧道振动监控量测
        3.5.1 拱腰振动监控量测
        3.5.2 萨道夫斯基公式拟合
        3.5.3 拱顶沉降监控量测
    3.6 隧道爆破振动影响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新林隧道下穿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数值模拟方法及软件概述
        4.1.1 ANSYS/LS-DYNA介绍
        4.1.2 ANSYS/LS-DYNA特点
    4.2 ANSYS/LS-DYNA炮孔最优间距二维模拟
        4.2.1 模型尺寸
        4.2.2 材料及方程参数的选择
        4.2.3 模型损伤因子的定义
        4.2.4 不同炮孔间距下的损伤分析
    4.3 下穿段最危险工况数值模拟
        4.3.1 模型尺寸
        4.3.2 计算方法的选取
        4.3.3 材料参数的选取
        4.3.4 荷载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4.3.5 模型波阵面与相应云图
    4.4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4.5 引水隧洞振动响应分析
        4.5.1 最不利位置及横断面振速衰减规律
        4.5.2 引水隧洞中线的振动衰减规律
        4.5.3 衬砌与围岩振动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新林隧道下穿的爆破方案优化分析
    5.1 不耦合装药理论
    5.2 不耦合系数优化模拟
        5.2.1 最优径向不耦合系数模拟及分析
        5.2.2 最优轴向不耦合系数模拟及分析
        5.2.3 最优复合不耦合系数模拟及分析
    5.3 隧道循环进尺优化模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5)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深斜井)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工程方案研究
    2.1 雅鲁藏布江调水至新疆的可行性方案
    2.2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实施后的预期效益及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工程的超长输水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3.1 雅江调水至新疆工程中TBM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2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中超长输水隧洞的施工方法与TBM机型选择
    3.3 雅鲁藏布江引水至新疆工程中TBM施工的通风系统与出渣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工程中深斜井倾角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况
    4.2 模型设计与内容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工程深斜井倾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中深斜井施工与出渣技术研究
    5.1 深斜井的设计
    5.2 深斜井的施工
    5.3 斜井扩挖时出渣安全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高压水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演化机理及强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深厚含水不稳定地层煤矿井壁结构研究现状
        1.2.2 井壁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1.2.4 混凝土耦合损伤研究现状
        1.2.5 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煤矿井壁混凝土的配制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2.1 特殊凿井技术回顾及展望
        2.1.1 冻结法凿井
        2.1.2 钻井法凿井
        2.1.3 冻结法与钻井法凿井技术对比
    2.2 冻结井壁混凝土配制要求
        2.2.1 高强高抗渗井壁混凝土配制标准
        2.2.2 高强高抗渗混凝土配制途径
        2.2.3 高强高抗渗混凝土原材料选取
        2.2.4 C60~C80井壁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2.2.5 高强高抗渗井壁混凝土验证
    2.3 高强高抗渗冻结井壁混凝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3.1 井壁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
        2.3.2 井壁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2.3.3 井壁混凝土泊松比及弹性模量
        2.3.4 井壁混凝土孔隙率和吸水率
        2.3.5 井壁混凝土抗渗性
        2.3.6 井壁混凝土超声波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3.1 高压水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试验研究
        3.1.1 主要试验设备
        3.1.2 试件制备
        3.1.3 试验方法及过程
        3.1.4 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1.5 高压水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及本构模型
    3.2 高压水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水力耦合渗透性试验研究
        3.2.1 主要试验设备
        3.2.2 试件制备
        3.2.3 试验方法及过程
        3.2.4 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2.5 应力渗流耦合损伤状态下井壁混凝土渗透率演化概念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混凝土强度特征研究
    4.1 主要试验设备
    4.2 试件制备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结果
    4.5 强度特征
    4.6 变形特性
    4.7 本章小结
5 高压水荷载直接作用下井壁结构相似模型试验
    5.1 相似模型试验简介
    5.2 煤矿井壁结构模型设计
    5.3 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试件破坏特征与机理
        5.4.2 强度准则
        5.4.3 极限承载力
    5.5 本章小结
6 考虑混凝土脆性损伤及地下水渗流影响下立井井筒出水机理分析
    6.1 高强井壁混凝土脆性损伤本构模型
    6.2 井壁混凝土屈服后塑性区强度准则
    6.3 煤矿立井井壁流固耦合理论分析
        6.3.1 渗透体积力
        6.3.2 立井井筒弹性区应力分布
        6.3.3 立井井筒塑性损伤区应力分布
        6.3.4 立井井筒弹塑性交界面应力分布
    6.4 煤矿立井井壁出水机理分析
        6.4.1 不同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对立井井壁极限水压力的影响
        6.4.2 不同孔隙率对立井井壁极限水压力的影响
        6.4.3 不同n值对立井井壁极限水压力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井壁混凝土应力渗流动态耦合数值计算
    7.1 井壁混凝土应力场与渗流场动态耦合力学机理
    7.2 应力渗流耦合有限元离散法计算公式
    7.3 ABAQUS/CAE应力渗流耦合分析的实现
    7.4 基于应力渗流动态耦合作用的数值计算模型
        7.4.1 井壁混凝土与围岩应力渗流耦合计算模型
        7.4.2 井壁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
        7.4.3 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7.4.4 动态耦合分析的实现
        7.4.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怒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斜井)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疆外跨区域调水入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超长隧洞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斜井施工和出渣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怒江调水入疆线路及主要工程布局研究
    2.1 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2 新疆实施跨区域调水的紧迫性
        2.2.1 水资源短缺严重
        2.2.2 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2.2.3 因缺水导致土地利用率低
    2.3 新疆跨区域调水的可行性方案
        2.3.1 从通天河调水入疆
        2.3.2 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
    2.4 从怒江调水入疆
        2.4.1 从怒江调水入疆的路线和工程规模
        2.4.2 从怒江调水入疆工程主要建筑物结构及尺寸
        2.4.3 工程投资
    2.5 工程效益
        2.5.1 生态效益
        2.5.2 社会经济效益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怒江调水入疆超长输水隧洞TBM施工技术研究
    3.1 TBM法
        3.1.1 TBM法的特点
    3.2 TBM的工作原理
    3.3 TBM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
        3.3.1 TBM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
        3.3.2 TBM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
    3.4 TBM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3.4.1 敞开式TBM
        3.4.2 护盾式TBM
    3.5 输水隧洞TBM类型的选择和施工方式
    3.6 输水隧洞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3.6.1 地质分析法
        3.6.2 物探法
        3.6.3 输水隧洞的超前地质预报
    3.7 输水隧洞的长距离通风系统设计
        3.7.1 输水隧洞的通风特点和控制条件
        3.7.2 输水隧洞的通风方式
        3.7.3 输水隧洞的通风计算
        3.7.4 输水隧洞的风机选型
        3.7.5 输水隧洞的通风管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怒江调水入疆深斜井的施工与出渣技术研究
    4.1 深斜井的设计
    4.2 深斜井的施工
        4.2.1 导井的开挖
        4.2.2 扩大开挖
    4.3 深斜井自上而下扩挖时的出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导井倾角、石渣含水率和渣径对导井出渣的影响试验
    5.1 材料与装置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装置
    5.2 石渣含水率、导井倾角和渣径对导井出渣效果的影响试验
        5.2.1 基于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
        5.2.2 正交试验
    5.3 导井在石渣含水率和渣径影响下的临界倾角试验
    5.4 工程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及其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断面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断面隧道施工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线路概况
        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2.1.3 隧道进出口斜坡稳定性评价
    2.2 天长岭隧道主要参数
        2.2.1 隧道总体设计参数
        2.2.2 上下台阶开挖爆破技术参数
        2.2.3 隧道正常涌水量预测
    2.3 大断面隧道施工影响围岩稳定的因素敏感性分析
        2.3.1 影响因素类别划分
        2.3.2 构造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2.3.3 单项指标权重确定
        2.3.4 综合权重计算
        2.3.5 模糊综合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型建立
        3.1.1 材料本构模型和边界条件
        3.1.2 计算方案分析
        3.1.3 计算参数选取
    3.2 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3.2.1 新建大断面隧道进口计算结果及分析
        3.2.2 不同隧道埋深计算结果及分析
        3.2.3 不同隧道断面形式计算结果及分析
        3.2.4 不同间距隧道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断面隧道施工现场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和稳定性分析
    4.1 大断面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
        4.1.1 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及监测内容
        4.1.2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4.2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及分析
        4.2.1 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4.2.2 围岩收敛规律分析
        4.2.3 拱顶位移规律分析
        4.2.4 新建隧道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建大断面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
    5.1 隧道爆破振动安全监测
        5.1.1 隧道爆破振动安全监测概述及目的
        5.1.2 隧道爆破振动安全监测方案
        5.1.3 隧道爆破振动安全监测安全指标值及预警系统
    5.2 爆破震动监测数据及分析
        5.2.1 炸药量对爆破振动影响分析
        5.2.2 爆心距对爆破振动影响分析
        5.2.3 天长岭进口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回归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9)TBM在煤矿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TBM应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TBM组成结构及破岩机理
    2.1 TBM设备类型
        2.1.1 敞开式TBM
        2.1.2 护盾式TBM
    2.2 TBM选型的原则及工作思路
        2.2.1 TBM选型的原则
        2.2.2 TBM选型的思路
    2.3 TBM的基本结构
        2.3.1 TBM主机系统的组成
        2.3.2 TBM后配套系统组成
    2.4 TBM选型的条件
        2.4.1 巷道的地质条件
        2.4.2 巷道的施工环境
    2.5 TBM的破岩机理
        2.5.1 影响TBM掘进的地质因素
        2.5.2 TBM破岩形式及破岩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BM巷道施工前期工作
    3.1 TBM运输
        3.1.1 TBM的运输方式
        3.1.2 TBM超限货物运输方案
    3.2 TBM安装和调试
        3.2.1 TBM安装前准备工作
        3.2.2 设备安装
        3.2.3 设备调试
    3.3 TBM的拆卸
        3.3.1 整体拆卸方案
        3.3.2 TBM主机拆卸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M巷道施工技术
    4.1 TBM施工
        4.1.1 工艺原理
        4.1.2 TBM施工特点
    4.2 TBM施工方法
        4.2.1 导向控制
        4.2.2 TBM掘进
    4.3 TBM在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
        4.3.1 限制TBM施工性能的典型因素
        4.3.2 TBM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掘进的施工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BM巷道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述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作区地质概况
    5.2 TBM施工方法
        5.2.1 超前地质预报
        5.2.2 初步设计
        5.2.3 深井巷道支护数值分析优化
        5.2.4 准备换步作业,控制开挖方向
        5.2.5 附属作业
        5.2.6 施工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超大渗压涌水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掘进技术的选择
        1.2.2 防排水技术
        1.2.3 通风技术
        1.2.4 岩爆防治技术
        1.2.5 围岩稳定性分析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钻爆施工技术
    2.1 爆破设计总体方案
        2.1.1 全断面掘进光面爆破
        2.1.2 爆破炮眼布置网络
    2.2 光面爆破设计
        2.2.1 光面爆破技术
        2.2.2 光面爆破施工程序及作业标准
    2.3 装碴与运输
        2.3.1 碴量计算
        2.3.2 运输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通风技术及排水技术
    3.1 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通风技术
        3.1.1 风量计算
        3.1.2 风压计算
        3.1.3 通风方式及风机布置
    3.2 超大渗压涌水反坡独头隧洞防排水技术
        3.2.1 超前地质预报
        3.2.2 防排水技术分析
        3.2.3 堵水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地应力特长独头隧洞岩爆防治技术
    4.1 岩爆断裂破坏机制概述
        4.1.1 岩爆判别准则
        4.1.2 岩爆的特征及破坏机理
    4.2 锦屏引水隧洞实际岩爆分析
        4.2.1 岩爆烈度分级
        4.2.2 岩爆形式及特征
    4.3 岩爆的预测
        4.3.1 地质分析法
        4.3.2 工程类比法
    4.4 岩爆的防治措施
        4.4.1 喷射混凝土
        4.4.2 锚杆加固围岩
        4.4.3 钢支撑喷锚联合支护
        4.4.4 喷雾射水
        4.4.5 改善施工方法
        4.4.6 应力解除法
        4.4.7 增设临时防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地应力渗压涌水独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5.1 工程地质条件
        5.1.1 地层岩性
        5.1.2 地应力状况
        5.1.3 开挖方式
    5.2 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5.2.1 岩性及其力学性质
        5.2.2 岩体结构及裂隙
        5.2.3 地下水的影响
        5.2.4 初始应力状态
        5.2.5 人为影响因素
    5.3 围岩衬砌支护
        5.3.1 支护参数
        5.3.2 洞口加固
        5.3.3 交岔口加强支护
    5.4 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5.4.1 计算模型
        5.4.2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四川盆周水工隧洞快速掘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J]. 汪珂.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02)
  • [2]岩巷掘进钻孔智能定位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吴昊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3]引水隧洞的岩爆模糊综合预测与防治研究[D]. 边庆超.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山岭隧道下穿既有引水隧洞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 刘家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深斜井)施工技术研究[D]. 蒲升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高压水作用下井壁混凝土耦合损伤演化机理及强度特征研究[D]. 薛维培. 安徽理工大学, 2017(08)
  • [7]怒江调水入疆线路及其超长隧洞(斜井)施工技术研究[D]. 王欣.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8]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及其对既有隧道安全影响研究[D]. 周翔. 湖南科技大学, 2016(03)
  • [9]TBM在煤矿巷道施工中的应用技术[D]. 徐珍. 安徽理工大学, 2016(08)
  • [10]超大渗压涌水反坡特长隧洞独头掘进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D]. 周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2)

标签:;  ;  ;  ;  

“四川盆地水力隧道快速开挖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