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知识资产:无形负债

平衡知识资产:无形负债

一、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论文文献综述)

郑海燕[1](2010)在《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矛盾所在。如果能针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设计一套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使企业集团能够做到资金循环顺畅、投资结构科学、利润分配合理,企业集团就一定能够步入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对长城工业总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查找出了现有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以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入手点,对长城工业总公司的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了改进,明确了改进的要点和目标,从财务管理体系、管理机制、财务资源配置系统、财务监控体系能力和体系评估这5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最终本文探讨了财务管理体系改进的实施保障,从组织管理资源保障、信息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这三个保障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都有力的支持了长城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改进。

杨荣梅[2](2007)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 ——合肥市创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中间机构,担保行业的兴衰,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高风险/低收益”的固有特性,所以,担保公司的出现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需要,初期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担保为主要特征。从1999年以来,经过短短8年多的发展,担保行业坚持以市场化为主导的运营机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部分担保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倒闭、被淘汰,但也有一批优秀的担保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生存下来并成长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优秀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有助于整个担保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于信用担保,相关的文献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如何防范担保风险、以及如何构建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等等。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文献从如何经营一个担保公司的微观角度来论述。作者结合自己在合肥创新担保公司的实践,深入研究担保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指出担保行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担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围绕如何判别、控制和防范担保风险而展开的。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发现和培育有潜力的具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的能力。担保公司的服务对象是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其作用是发现潜在的优质企业并在其成长、壮大过程中“扶一把送一程”。企业一旦壮大之后,可以去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或者能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该企业就不再需要担保公司的服务。为这些企业提供适时、适度的资金支持,既是担保公司的社会价值所在,也是担保公司提高抗风险实力的需要(直白地说就是其实现收入的来源和盈利的需要)。在这些优质企业创业初期就发现它们,并及时建立稳固的、中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担保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种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双方建立起信任,大大降低了担保风险。而担保公司对企业及时的支持,会帮助这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一方面扩大了担保公司的业务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一大批优质客户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担保公司的美誉度,极大地提高了其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在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识别具有潜质的优质企业的能力;二是在判定其优良潜质的同时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合适的担保业务品种和反担保方式,进行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金融创新;三是在担保业务存续期间及时跟踪反馈信息,协助被担保企业一路走好,出现预警信号及时帮助企业一起化解。第二、做好担保公司人力资本的管理工作。首先,担保公司治理结构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作用。在担保公司中,人力资本的作用非常明显。担保公司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期权激励/合理的薪酬结构等方式,保证人力资本对剩余的索取权。因为担保公司所服务的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风险点也在不断地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线的业务人员要能及时发现、反馈和控制这些风险点。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化解这些风险。同时,担保公司必须做好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工作,建立有效的潜智传递制度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最后还展望了担保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指出,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国家鼓励创业政策的引导,未来20年将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作为与中小企业伴生的信用担保公司,将会有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本文关于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对整个担保行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曾洁琼[3](2006)在《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正是在这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成为了商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如何对企业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严重背离问题作出正确反应以及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的智力资本的计量和报告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智力资本的计量和报告属于管理学研究领域中相对前沿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智力资本理论界和实业界正在探索的热点领域。首先,本文综述了智力资本运营的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智力资本的计量和报告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析。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我国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现状,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的有关数据作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在智力资本报告方面所存在的顾虑和进行智力资本披露和报告的动机情况。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企业智力资本管理方面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智力资本的构成、智力资本的计量和智力资本的报告问题展开了研究。从企业价值创造机理出发,按照结构化程度的高低,提出了智力资本的动态四分法构成模型。在动态四分法构成模型的基础上,对计量和估价进行了区分,得出了一种由识别、诊断和结果构成的三步式的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的框架结构。并构建了由智力资本状况表、智力资本流量表、智力资本预测表和智力资本报告备忘录组成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框架。设计了联系智力资本报告和财务报告的智力会计记分卡。最后,根据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融资”动机,以及企业进行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本利分析情况,研究了企业基于智力资本的财务决策问题,建立了企业智力资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模型。由于智力资本所特有的性质:无形性、作用方式的共同性(智力资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和需要与其它要素相互配合等)、价值的潜在性和价值创造的未来性等特点,将智力资本的计量模型中的系统和过程部分分为内部管理的计量法和外部估价法。内部管理计量法主要采取定性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发挥智力资本的潜能和提高其管理效率。而外部估价法针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带有跳跃-扩散过程的智力资本的市场定价模型。本文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框架下,建立了将智力资本作为外生给定的跳跃-扩散过程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发现,智力资本比较多的企业的杠杆效应和其智力资本间存在正相关性;而杠杆水平和其R&D强度间存在负的相关性。另外,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的关系,发现:信息不对称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息的披露情况与资本成本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饶淑华[4](2005)在《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及其信息披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欲增加其价值,必须善用其核心资源:智力资本。各企业应有属于该公司独特的智力资本因素:智力资本驱动因素。企业了解自身的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并善加运用后,便能展现资源杠杆的效果,创造出企业的新价值。然而分析智力资本驱动因素需从智力资本战略开始,确认企业一致的愿景和目标后,形成该企业应有的战略框架;战略框架形成后必须化为具体的方案,然后由全体员工形成共识,再依据其具体的方案各司其职,以上为企业质化的表现。至于企业所发挥的效率如何?产生多少企业价值?必须经过计量,表现为其对由战略框架形成并转化而成的具体方案的反馈,此为企业量化的表现。企业质化加量化的充分结合,更能彰显企业的价值所在。本论文从企业智力资本质化及量化的角度着手,经由智力资本战略理论的推导,形成企业价值的战略及计量思维,推导出适合自身企业最合适的企业价值——智力资本驱动因素。而智力资本必须纳入企业价值的范围中,甚而进入公开信息的披露及报告中,才能将企业的真正价值的信息公正、公平及公开的传递给大众。所以本论文亦针对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问题加以着墨,并对上市公司对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提出建议。总之,本研究由理论分析开始,建立了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智力资本框架,并通过实证方法找出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如果企业能够善加运用其驱动因素,必能产生企业价值增值的效果。本论文针对深、沪证券市场A股中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以市帐率(M/B ratio)为因变量,以14项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为自变量,找出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及显着性。实证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可以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与企业价值有显着关系的7项变量上——财务综合指标、员工平均年龄、薪资费用率、员工人数、每人配备额、主要客户数及净营收成长率。目前,建议该产业的企业适度控制这几项驱动因素,将更能增加其企业价值。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各企业能够形成一套量身订做的智力资本战略及计量框架,找出适合自身的智力资本影响因素,以创造企业的新价值。对于实证分析方面,本研究期望能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做为运用于其它产业从事量化分析的参考。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做研究对象,后续研究者可针对其它行业,无论是知识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如金融、生化制药,或传统产业做进一步研究及加以比较,并逐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会计准则的修改,适时地加以调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必然能够出现一个完善的、能充分反映企业真正价值的公开披露报告。

郑敏慧[5](2001)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组织、原则及其方法体系。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强烈影响。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企业的理财环境也不例外。理财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对财务管理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定位问题,全文共分七章进行阐述。 第一章 理财环境与财务管理目标。本章从理财坏境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着眼,分析了财务管理目标随理财环境变化的发展历史。说明理财环境发生变化往往要求理财目标相应改变。 第二章 知识经济对理财环境、观念的影响。本章首先对知识及知识经济的概念、内涵、特征进行了说明。接着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企业内、外理财环境的影响以及知识经营的出现带来的理财观念的新变化。 第三章 对几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本章首先明确了本文立足于广义的财务管理目标,然后分析了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及特征,接着以这些特征为依据对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多重目标论、企业价值最大化四种理财目标进行评价,指出这些目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第四章 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设想。本章针对上述几种理财目标的缺陷提出了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首先,介绍了企业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概念及内涵。接着分析了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特点:着眼于企业的资源而非资本;立足于企业作为资源的“准所有人”;强调利用资源进行合作;涵盖了几种传统的理财目标的观点。 第五章 企业资源最大化是知识经济下理财目标的合理选择。本章首先分析了资源最大化目标的优点: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的综合性强,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宏观与微观经济系统相衔接。并且分析了该目标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战略性资源、产权观念的变化、虚拟企业的出现等的要求。 第六章 衡量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依据。本 论文滴要.章提出了对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l、对资源收益的评价采用EVA法;2、对资源质量情况的评价:有形资源从流动性、盈利性、风险性“三件”考察;无形资源采用“导航仪”分析法。 第七章 资源最大化目标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章阐述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资源最大化目标,针对资源特点,围绕企业战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的质量,加强对资源的管理、保护,减少资源流夫。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周长青[6](2001)在《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与信息社会,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而在管理上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因此,作为管理控制系统子系统的业绩评价系统也应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的公司业绩评价领域出现了三种创新:EVA、综合计分卡和智力资本评价体系。这些创新代表了当前公司在业绩计量与评价方面的最先进实践,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从而埃巴称EVA为“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Roos等将智力资本的财务评价方法“Skandia导航器”称为“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财务里程碑”;而卡普兰和诺顿则称可将综合记分卡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虽然国内目前已经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尚缺乏对其进行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尤其是从管理控制系统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以揭示这些业绩评价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在吸收、归纳和消化国外有关公司业绩评价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三种业绩评价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借鉴西方最新的业绩评价实践和改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有所裨益。 本文总共分为六章。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企业为了适应其宏微观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而在战略思维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方面所作的变革入手,阐明企业管理变革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影响,揭示出作为管理控制系统子系统之一的业绩评价系统也应随之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以及本文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 论文第二章在总结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地论述了理论界在业绩评价指标领域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揭示出目前理论界在业绩评价指标方面上的两大创新趋势:财务指标创新和非财务指标创新,并对其目前在这两个方面上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论文的第三、四、五章是以第二章为基础展开的。 论文的第三章讨论EVA业绩评价系统。首先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EVA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其次从单期间的业绩评价指标、以EVA为基础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以EVA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EVA业绩评价理论进行评述;最后对EVA理论中的激进授权、“模拟”的权益所有者和战略业绩评价三个 内容摘要基础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EVA作为一个业绩评价系统所存在的缺陷必须由 /非财务业绩评价来弥补的结论。 论文的第四章讨论智力资本评价体系。首先分析了EVA财务估价模型对智力资本价值进行揭示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以此分析为出发点,比较全面地对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及关系、建立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体系的过程模型、智力资本评价方法和智力资本效率的计量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进而对智力资本评价体系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指出该业绩评价体系中尚待改进与完善之处。 第五章讨论综合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在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综合记分卡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对综合计分卡在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因果关系假设和将综合计分卡融入公司战略管理控制系统等经验及其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所存在的争论进行讨论,说明作为综合计分卡理论基础的因果关系假设所存在的滞后性,并以诊断控制系统和交互控制系统为分析工具,揭示出可用于弥补因果关系滞后性和传统战略管理局限性的有效途径。 以第三、四、五章的内容为基础,第五章的第五部分从指标的设计、决策的依据、企业的成长动因和资本观念等角度对EVA、综合计分卡和智力资本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的结论表明,作为系统而存在的三种业绩评价体系体现了不同的作用机制,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适应性手段。而且,其解决的是全要素生产过程中不同侧面的计量与评价问题,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第六章联系我国业绩评价的实践,对经营者业绩评价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进行讨论。根据对业绩指标质量特征的分析,指出提高我国经营者业绩评价效果的基本思路以及当代西方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对我国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对三种公司业绩评价的理论进行了梳理、评述和归纳,揭示出三种业绩评价系统作用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为我国企业借鉴西方公司业绩评价的实践经验提供理论基础;对如何提高我国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效果提出了一些总体上的思路和建议。

钟铮[7](2001)在《公司估价理论与基本分析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司估价一般是指公司权益资本的估价。公司估价理论是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和资本市场(Market Finance)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公司估价既是投资决策的基础,也是推行价值管理的基础,但从理论的发展来看,两者研究侧重的角度各有不同,前者更多的侧重公司本身,是从公司本身出发研究如何进行估价(Valuation),而后者更多地侧重市场,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司的市场定价(Priclng)。本文的研究属于前者的范畴,即,不考虑公司权益资本的市场交易价格,研究着眼于公司本身的公司估价理论。公司估价理论研究在西方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至今仍在发展之中,公司估价在实务中的应用模型更是五花八门。本文试图对公司估价理论作一个较为系统地梳理,并对公司估价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的研究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估价理论的分析和探讨;第二部分是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作为本文的小引,分析公司估价在投资决策和价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阐述进行公司估价理论研究首先必须解决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第一,必须厘清公司估价与有效市场假设的关系问题。因为按照有效市场假设,公司股票价格是公司价值的最好估计,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公司估价理论的研究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本文的分析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第二个必须阐明的问题是公司估价与公司内在价值的关系问题。关键是,何为公司内在价值?本文的分析表明只有权益资本的价值才能代表公司的内在价值;第三是会计数据在公司估价中的作用问题。由于公司估价涉及对公司未来活动的预测,而公司未来经营活动的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估价所要求的信息不可能仅仅是会计信息。本文的分析表明,会计数据在公司估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计数据为公司价值提供了“表达的语言”,在公司估价模型中会计数据是决定公司价值的主要变量,另一方面,会计数据本身具备良好的公司价值计量属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集中对红利折现估计理论、现金流量折现估价理论、期权估价理论、剩余收益估价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之所以将红利折现估价理论从现金流量折现估价理论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讨论,是因为红利折现估价理论研究的历史较长、争议较大,并且红利涉及股票本质、资本结构等一系列与公司价值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红利与公司价值是否相关的争论至今仍无定论,问题的关键 内容摘要在于相关理论的前提和假设。对现金流量折现估价理论的争议相对较少,问题主要在于现金流量的界定和预测。本文所说的期权估价理论准确地说应是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估价中的应用。这是一种新的尚不完全成熟的估价方法,它为那些采用传统估价方法进行估价遇到极大困难的公司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估价方法,并且为理解公司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四章剩余收益估价理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第五章和第二部分第六、七章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一章中,笔者对相关模型进行了推导,并且在推导过程中详细分析了会计计量与“经济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关系,阐明了会计计量的“非经济计量”属性对公司估价理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些分析为本文以后三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剩余收益估价理论充分肯定了会计数据,特别是己报告的会计数据在公司估价中的作用,对今后的会计研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研究基本分析与公司估价。传统的基本分析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给人的影响只是一大堆数据和比率的罗列。费森和奥尔森的剩余收益估价理论为基本分析研究建立起了一个理论架构,并对基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第二部分,根据第四、五章的分析研究,设计了一个财务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分析指标体系,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基本分析指标对公司价值的影 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分折指标变量对公司的市场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1费森一奥尔森模型进行公司价值评估,除权益资本帐面价值和会计盈余之外,必!须考虑基本分析指标变量(“其它信息”)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就学术研究而言,查明“其它信息”的内涵和性质是未来公司价值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还表明,根据基本分析制定的交易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一方面证明了基本分析对于公司估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间接地证明了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低效率。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对公司估价理论所作的梳理、评述和分析,为我国公司估价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的基础;第二,对公司估价理论的分析和阐述有助干公司管理者和证券分析人士加深对公司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本文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基本分析是进行公司估价和投资分析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第四,本文对公司价值和公司估价的分析阐述,有助干股市投资者树立正确的价

迈克尔G·哈维,罗伯特F·卢斯,谭劲松,杨俐嘉[8](2000)在《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文中认为企业的智力资产包括品牌价值、企业文化、营销关系、竞争实力等等 ,但这些无形资产总是被排除在硬资产的平衡表外。无形资产也会存在负债问题 ,这种存在于表外负债的软债务表现为无形负债 ,其产生往往是由于企业尚未察觉或因缺乏会计程序而未能予以确认。虽然无形负债有别于有形负债而具有未来性 ,但其债权人的制约作用会影响企业当下的策略和资本状况。因此 ,应针对无形负债建立好智力资产的平衡帐薄

二、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论文提纲范文)

(1)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财务管理的涵义
    2.2 财务管理模式
    2.3 财务管理模式的特征
    2.4 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长城公司简介
    3.2 长城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3.2.1 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
        3.2.2 财务管理模式
        3.2.3 财务制度建设
        3.2.4 财务人员情况
    3.3 长城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3.1 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配备不合理
        3.3.2 财务管理观念及财务方法落后
        3.3.3 财务信息分析体系不健全
        3.3.4 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3.3.5 资本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3.6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3.7 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改进对策及实施保障研究
    4.1 转变观念,树立新型财务管理思想
    4.2 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系
    4.3 完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
    4.4 健全财务资源配置系统
        4.4.1 融资管理
        4.4.2 投资管理
    4.5 提高财务监控体系能力
        4.5.1 全面预算管理
        4.5.2 资金管理
        4.5.3 财务机构设置及财务人员管理
        4.5.4 绩效管理
        4.5.5 审计监控:组建审计部,逐步健全审计监控体系
        4.5.6 核算管理
    4.6 运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评估方法
    4.7 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4.7.1 组织管理资源保障
        4.7.2 信息资源保障
        4.7.3 人力资源保障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 ——合肥市创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原理与研究现状
        1.2.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原理
        1.2.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研究现状
        1.2.3 对信用担保的一个微观研究视角
    1.3 基本思路
    1.4 论文结构
2 担保公司核心能力识别
    2.1 担保公司面临的经营困难
    2.2 建设面向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
        2.2.1 担保风险来源分析
        2.2.2 核心能力识别方法
        2.2.3 担保公司核心能力定义和建设
3 发现和培育有潜质的中小企业
    3.1 发现有潜质的优质企业
        3.1.1 中小企业评价表中分值的确定
        3.1.2 行业、产品、和市场的重要性
        3.1.3 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3.1.4 管理团队和企业家的个人素质
        3.1.5 财务分析与信用调查
    3.2 对被担保企业的相机治理
        3.2.1 相机治理的基本原理
        3.2.2 一个对被担保企业相机治理的实例
    3.3 “种子资金”制度
        3.3.1 种子资金制度的定义
        3.3.2 一个取消担保合作的案例
        3.3.3 一个扩大担保合作的案例
    3.4 量身定做担保方案,进行担保业务创新
        3.4.1 担保业务品种的创新
        3.4.2 反担保措施的创新
4 担保公司人力资本管理
    4.1 知识型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4.2 知识型企业治理特点
    4.3 担保公司治理分析
    4.4 基于潜智传递的人力资本增值途径
    4.5 合肥创新担保人力资本管理的实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5.3 展望
6 附录:合肥市创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简介
    6.1 公司基本情况
    6.2 信用担保业务简介
    6.3 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6.4 目前取得的政府支持
    6.5 主要业绩和特色做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智力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解析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
    2.1 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简述
    2.2 问卷设计
    2.3 分析和发现
    2.4 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企业价值的智力资本动态四分法模型
    3.1 智力资本的构成
    3.2 企业智力资本的作用
    3.3 价值创造过程
    3.4 基于价值创造的动态四分法
    3.5 本章小结
4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问题研究
    4.1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的必要性
    4.2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的研究进展
    4.3 构建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系统框架的准备工作
    4.4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系统框架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5 企业智力资本的披露和报告研究
    5.1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现状
    5.2 企业智力资本披露和报告的影响因素
    5.3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有关问题
    5.4 企业智力资本报告
    5.5 智力资本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联系
    5.6 本章小结
6 企业智力资本披露的有关资本成本问题研究
    6.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MM 定理
    6.2 研究假设和研究基础
    6.3 智力资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模型
    6.4 智力资本与资本成本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完成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 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4)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及其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次
表次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六节 研究局限
第二章 文献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智力资本相关文献与理论
    第二节 智力资本相关实证研究
    第三节 文献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智力资本框架设计:对资本市场企业的建议
    第一节 以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智力资本框架设计
    第二节 智力资本战略及计量的结合设计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智力资本因素的信息披露:现实问题与规范建议
    第一节 研究发展及相关实证
    第二节 智力资本因素的信息披露现状
    第三节 上市IT公司智力资本因素的信息披露检验
    第四节 对智力资本因素的信息披露的建议
第五章 智力资本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上市 IT公司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三节 智力资本的框架深入探讨
    第四节 智力资本的计量指标
    第五节 研究假设
    第六节 资料搜集及处理
    第七节 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章 智力资本驱动因素的实证结果
    第一节 研究样本分析
    第二节 市帐率(M/B RAIO)统计量分析
    第三节 智力资本统计量分析及资料差异分析
    第四节 统计分析和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战略及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驱动因素
    第二节 智力资本驱动因素的信息披露
    第三节 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建议
    第四节 总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一、英文部分
附表A、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Ⅰ)
附表A、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Ⅱ)
附表A、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Ⅲ)
附表B、结构资本的衡量指针(Ⅰ)
附表B、结构资本的衡量指针(Ⅱ)
附表B、结构资本的衡量指针(Ⅲ)
附表C、关系资本的衡量指标(Ⅰ)
附表C、关系资本的衡量指标(Ⅱ)
附表D、财务资本的衡量指标
附表E、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附表F 智力资本模型
后记

(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理财环境与财务管理目标
    一、 理财环境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关系
    二、 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知识经济对理财环境、观念的影响
    一、 知识与知识经济
        (一) 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二) 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二、 知识经济对理财环境的影响4
        (一) 知识经济对企业外部理财环境的影响
        (二) 知识经济对企业内部理财环境的影响
    三、 知识经营的观念
        (一) 产生的原因
        (二) 知识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三) 对理财观念的新要求
第三章 对几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 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
        (一) 对财务管理目标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
        (二) 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二、 对几种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 利润最大化
        (二) 每股盈余最大化
        (三) 多重目标论
        (四) 主流观点——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四章 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设想
    一、 企业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二、 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概念及内涵
    三、 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的特点
        (一) 资源最大化目标的着眼点是资源而非资本
        (二) 资源最大化目标立足于企业作为“准所有人”
        (三) 资源最大化目标强调利用资源进行合作
        (四) 资源最大化目标涵盖了几种传统理财目标的观点
第五章 企业资源最大化是知识经济下理财目标的合理选择
    一、 资源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一) 资源最大化目标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
        (二) 资源最大化目标综合性强,兼顾各方利益
        (三) 资源最大化目标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资源最大化目标有利于宏观与微观经济系统相衔接
    二、 资源最大化目标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一) 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战略性资源,要求拓展理财的范围
        (二) 知识经济下产权观念的变化,要求企业服务对象的扩大
        (三) 无形资产的利用潜力巨大,为理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四) 虚拟企业的出现,为发挥资源潜力创造了条件
        (五) 协作成为重要趋势,为资源内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 知识经济下竞争加剧,资源最大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第六章 衡量企业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依据
    一、 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总体思路
    二、 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办法
        (一) 资源收益的评价采用EVA法
        (二) 资源质量情况的评价
第七章 资源最大化目标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 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 盘活闲置资源
        (二) 对于可共享资源应寻求多种利用
        (三) 对于不可共享资源应进行机会成本分析
    二、 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 围绕企业战略选择优化资源才能使企业组成有机的系统
        (二) 围绕企业战略组合资源有助于形成竞争优势
    三、 促进企业提高资源质量,优化资源结构
        (一) 应关注资源价值的变动,适时地对资源加以利用
        (二) 对于存在损失的资产应及时清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三) 将低收益的资源换成高收益的资源
        (四) 关注资源的风险
    四、 加强对企业资源的管理、保护,防止资源流失
        (一) 有形资源的管理及保护
        (二) 矢口识资源的管理及保护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新经济条件下的业绩评价系统
    一、 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一) 企业战略思维模式的转变
        (二) 组织结构的变革
        (三) 管理模式的变革
    二、 企业管理变革对业绩评价体系的影响
        (一) 公司战略、管理控制系统与业绩评价体系
        (二) 相关的研究
    三、 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及业绩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
    四、 对未来业绩评价体系发展的预期
第二章 业绩评价指标
    一、 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
        (一) 业绩标准的标准化和统计:系统评价的开端
        (二) 估价理论:业绩评价的经济基础
    二、 业绩评价指标的创新趋势
        (一) 财务指标的创新
        (二) 非财务业绩指标的创新
第三章 EVA业绩评价系统
    一、 EVA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
        (一) EVA业绩指标的现论基础
        (二) 剩余收益作为单期间业绩指标存在的问题
        (三) EVA对GAAP的调整
        (四) EVA激励系统
    二、 对EVA业绩评价理论的评述
        (一) EVA业绩评价系统——单指标的财务资本管理系统
        (二) 对EVA理论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智力资本(IC)业绩评价体系
    一、 从财务估价模型说起
    二、 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及关系
        (一) 对智力资本概念及构成的主要不同观点
        (二) 企业资本关系图—斯堪的亚导航器
        (三) 智力资本的流量
    三、 智力资本评价过程模型
    四、 智力资本评价方法
        (一) “Skandia导航器”的财务评价方法
        (二) VAIC法
        (三) 智力资本指数(index)法
    五、 智力资本效率的计量
第五章 综合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
    一、 卡普兰对无形资产计量的不同观点
    二、 综合记分卡
        (一) 总体框架及其特点
        (二) 综合计分卡的四个方面
    三、 公司战略图
    四、 综合计分卡发展中的经验
        (一) 价值链与业绩动因
        (二) 融入公司的战略管理控制系统
        (三)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五、 综合记分卡与EVA、智力资本评价体系的比较
第六章 对我国经营者业绩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发展的概况
    二、 目前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讨论
        (一) 业绩指标的选择
        (二) 业绩指标权重的分配
    三、 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实践对我国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后记

(7)公司估价理论与基本分析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公司估价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公司估价与投资
        第2节 公司估价与价值管理
    第二章 有关公司估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1节 有效市场假设与公司估价
        第2节 公司内在价值与公司估价
        第3节 会计数据与公司估价
    第三章 公司估价理论
        第1节 红利折现估价理论
        第2节 现金流量折现估价理论
        第3节 期权估价理论
        第4节 其它估价理论
    第四章 剩余收益估价理论
        第1节 剩余收益理论
        第2节 费森——奥尔森剩余收益估价理论
        第3节 费森—奥尔森估价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第五章 基本分析与公司估价
        第1节 基本分析的理论研究
        第2节 基本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基本分析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研究设计
        第1节 研究方法设计与样本选择
        第2节 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七章 实证研究结果、结论与解释
        第1节 第一步—回归分析
        第2节 第二步—基本分析组合投资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论文参考文献)

  • [1]长城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研究[D]. 郑海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2]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 ——合肥市创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实践[D]. 杨荣梅. 安徽大学, 2007(07)
  • [3]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D]. 曾洁琼.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4]智力资本驱动因素及其信息披露研究[D]. 饶淑华. 复旦大学, 2005(02)
  • [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D]. 郑敏慧. 厦门大学, 2001(01)
  • [6]当代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D]. 周长青. 厦门大学, 2001(01)
  • [7]公司估价理论与基本分析的实证研究[D]. 钟铮. 厦门大学, 2001(01)
  • [8]平衡智力资产的帐薄:无形负债[J]. 迈克尔G·哈维,罗伯特F·卢斯,谭劲松,杨俐嘉.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平衡知识资产:无形负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