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

一、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黎雨霜[1](2021)在《CDIO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廖冬桂[2](2021)在《基于学生获得感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辛偲[3](2021)在《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及其生成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级教学名师文本材料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教学名师是高校优秀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专业成长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财富,研究高校教学名师这一群体,发掘和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育和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了70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解读他们的文本材料,构建高校教学名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及其生成路径,探究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成长规律,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借鉴的启示和经验。本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展开介绍并作出述评。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本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学学术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实践理论。第三部分为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样本,并对高校教学名师的性别、地域、教龄、学科、学历、行政职务、海外经历和发表论文等个人背景信息作出量化的分析和讨论。第四部分为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结构分析及其生成路径分析,得出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体现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师德风范四个方面;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的生成路径归纳为终身学习、教改研究、教研互动和实践反思。第五部分为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生成的因素分析,得出内因和外因共同促进高校教学名师的专业成长。内部因素既包括坚定的信念、真诚的爱心、执着的品质,也包括勇于创新、管理自我、勤于实践的行为特征;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撑、学校的支持和培养、关键他人的影响和帮助以及学生的反馈和激励。第六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分析讨论了名师成长过程中具有的长期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性以及具有的“马太效应”、复杂性规律、“共生效应”规律。第七部分介绍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与建议,指出教师个人要树立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高校应完善教学的运行机制、规范教师管理制度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政府应健全和落实相关教育政策、保障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和引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李玲[4](2021)在《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改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现如今高校校园越来越大、教学区越来越美观、户外空间越来越宽敞,但现在的户外学习空间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怎样的户外学习空间适合学生进行户外学习?在这些疑惑下,一方面对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的户外学习空间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于户外学习空间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感受,对于完善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理论及提升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对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其户外学习空间的分布具有集中分布型、零星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并总结了各类型户外学习空间的特点、不足和适用性,以及不同类型户外学习空间所适用的学习行为方式。(2)了解了学生户外学习行为需求,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户外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学习者户外学习行为情况普遍以1-2人学习的方式较多;经过对户外学习空间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评价调查,发现使用者普遍重视空间中的基础设施、遮阳避雨设施和植物绿化;对户外学习空间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使用者对目前的校园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比较满意,并且希望增加户外学习空间的基础设施。(3)研究发现了户外学习空间与学习者户外学习行为需求的具体联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法来研究影响户外学习空间使用满意度的因素,深入分析了空间环境因素与使用者使用感受之间的量化关系:(1)舒适性与空间中的桌椅材质和数量、遮阳避雨设施、环境安静程度、整洁和绿化环境呈强相关关系;(2)安全性与夜间照明设施呈强相关关系;(3)私密性与较少受到行人打扰以及空间具有一定围合呈强相关关系;(4)易达性与道路交通便捷、与教学楼距离呈强相关关系;(5)美观性与植物种类和空间造型呈强相关关系;(6)文化性与景观艺术设施呈强相关关系。为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基础资料。(4)对户外学习空间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做了相关认知总结。主体方面主要涉及户外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类型、学习行为特性和学习心理需求;客体方面主要包括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类型、构成要素、特点及功能属性。(5)结合户外学习空间在舒适性方面、易达性方面、安全性方面、私密性方面、美观性方面和文化性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基于学生户外学习的舒适性需求、易达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私密性需求、美观性需求和文化性需求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以西南大学本部教学区为例,分别做庭院型、广场型和游园型户外学习空间的优化设计,意图打造吸引人们在户外学习的校园。(6)结论与讨论:教学区作为校园核心区域,其户外空间的学习功能应该受到重视。但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学区户外空间缺乏学习设施、功能属性界定不明确,无法满足学生户外学习的需求。在对户外学习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户外学习行为类型和户外学习行为特性,根据户外学习心理需求对空间进行要素布置和细部优化,强调空间的学习功能,营造充满学习活力的校园空间。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宋晓昱[5](2020)在《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的一次外部评估。以审核评估结果为导向,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合理定位,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20所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审核评估、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概念。以黑龙江省20所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地方高校的自评报告和审核评估专家组的形成性报告的内容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工作、质量保障6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审核评估结果相结合,找出目前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深刻剖析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11个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进一步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出更多的学习选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采取多种渠道,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学习成效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的各类指标,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陈琪[6](2019)在《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优秀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高校教学名师是众多默默辛勤工作的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财富,需要继承与发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做,探寻其成长为教学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分析其成长路径与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和挖掘可借鉴性的经验,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与高校教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两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进行个案研究,目的在于探寻两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总结他们总体成长的经验,以期为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分别介绍了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对核心概念作出界定。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并对研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介绍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教学学术理论。第三部分为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分别介绍两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成长经历,叙述其专业素质发展过程,包括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师专业知识的构建、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精神的确立过程,分析了专业发展路径及重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两位教学名师专业成长共同特征与不同方面。第四部分为结论与讨论。通过以上对两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与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得出以下结论:高校教学名师成长具有长期性,呈现阶段性,具有显着的个体特征。在探析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发现,个人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成长为教学名师主要是教师个人不断学习、努力的结果,在其中教师的个性因素不容忽视。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动力和途径,而外界环境提供支持与帮助是高校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从终身学习、反思与研究、同伴交流、坚定理想方面提出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法。第五部分从教师个体、学校组织与国家制度三个层面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启示与建议,对高校青年教师个体,建议青年教师从专业精神、终身学习、加强同行交流协作、教学与科研并重、重视师德方面实现自主发展;对高校从理论体系建设到组织机构发展与营造有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环境方面提出建议;在国家制度层面,国家要给予政策引导并对青年教师发展予以制度保障。

宋艳辉[7](2019)在《“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追求,教学质量是高校所提供教育成果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系统规定的标准。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应用于提升我国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引入到提高我国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中,一是进行内涵界定和阐述相关理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追溯我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其在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的价值作用进行分析。二是指出了影响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发展现状。三是对相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主要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四是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管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本科高校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孙洪亮[8](2019)在《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加快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则尤为重要。教学管理作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更是输出高水平人才的基本保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思路,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促进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运用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UTM-CMM),从而推动高校教学管理能力的上升。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简称SEI),CMM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解决软件开发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软件研发水平,但随着CMM在软件行业取得广泛成功,以CMM为基础框架构建其它能力成熟度模型,开始推广到各个行业中。本文将CMM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一方面可以丰富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应用研究的现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综述,并从已有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高校教学管理研究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以及方法上均有很大的深入空间。将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与CMM的整体框架相结合,构建的新模型不仅拓宽了高校的教学管理发展思路,同时为高校教学管理过程的改进、评估教学管理水平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其次,本文通过对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概况进行阐述,对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前提、管理理念和可拓展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设想。再次,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新模型的成熟度等级,设计了新模型的结构框架,提炼出关键主题和关键过程域,在构建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模型的运行特征,完成对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最后,本文根据构建的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进一步确定模型的应用方案以及方案在应用中的注意要点,进而解决新模型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崔一鸣[9](2019)在《英国高等教育“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追求卓越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也日益影响着高校教学的发展。近年来,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鼓励高校追求卓越的教学与卓越的学生成果,英国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中推出“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and Student Outcomes Framework)(以下简称TEF),通过统一标准对不同高校教学的卓越程度进行专业性评估。本研究分为六大部分,主要从绪论、出台背景、框架内容、框架的实施、案例分析及总结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英国“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系统性梳理国内外文献,对英国为何出台TEF进行理念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指出英国推出TEF最重要原因在于其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换言之,使学生为接受高质量教学所支付的高额学费物有所值。其次,对TEF的整体架构进行系统且详细的阐述,并逐级逐层进行解读,这主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应用及影响。再者,依据TEF划分的三大质量维度对伯明翰大学、杜伦大学与利物浦大学三所高校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研究发现TEF评估以卓越的教学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与学习收益,将高校在教师的专业性教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学习资源、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结果等方面的具体教学措施与其相关评估数据相结合,以此对高校教学的卓越程度进行识别并精准化改进高校教学质量。最后,本研究对英国实施TEF评估所呈现出的特色与不足进行总结,立足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现状,通过英国实施TEF的经验总结有启利示,这包括在理论层面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理念,在实践层面完善我国高校关于教学常态化数据的收集以及更好地借助评估更精准、有效地改进高校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周波[10](2019)在《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教师都应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身的根本使命。然而,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着忽视、放逐、遮蔽教学等教学价值自发现象,进而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等教学危机。本研究以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为研究问题,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调查法,从高校教师的内在维度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表现、成因与实现理路,以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从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本研究从生命哲学和价值哲学的立场与视角提出和分析了人是实践的价值性生命存在。认为生命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实践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超越性的活动,是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的根本途径,进而建立“实践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分析框架,并系统分析了人的生命特征与生命价值追求,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学实践和高校教师生命价值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自觉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本质与教学价值、教学价值自觉的生命价值意蕴、特征与主要判断标准等。认为教学是高校教师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和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的重要途径,生命价值是教学内在价值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探讨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应遵循的维度与立场;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应是高校教学的本源之意和根本价值追求。教学价值自觉以具有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崇高的生命价值理想、高扬的生命价值主体性和生动的教学实践等为主要判断依据,具有“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内在动力推动、坚定的生命价值立场、清晰的生命价值意识、教学的自由自觉性、教学主体生命的共同成长等特性。分析了生命价值和教学价值自觉的内在关系,描绘了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图景,为理解高校教学的应然状态提供了“样板”。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教学内生动力不足、教学意愿与主动性不强、教学投入不够等教学价值自发现象;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对其影响更具有根本性。导致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一是认识上的偏颇,主要包括教学本质及其价值认识的肤浅化、传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对高校教师角色认识的迷失等;二是高校教师教学理想信念的缺失,主要包括远大教学价值目标的虚无与短视化等;三是生命立场的缺位,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的缺失、生命主体性的缺失等;四是工具理性的横行,主要包括高校教师教学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经验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等。实现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一是深化对高校教学的科学认识,包括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及其价值、深刻理解和扮演好教学者角色、树立教学学术理念;二是自觉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包括引导高校教师充分认识教学理想的重要性、自觉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自信、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三是坚定高校教学的生命立场,包括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尊严、唤醒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意识、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成长需求、增强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体验;四是增强高校教师教学认同,包括增强教学者角色认同、教学专业认同、教学情感认同、教学价值认同;五是扎根教学实践积极主动作为,包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培育教师主体性、提升教学能力;六是营造与构建高校教师潜心教学的文化,包括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培育高校教师教学专业文化与学习型高校教师文化、健全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二、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3)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及其生成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级教学名师文本材料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国家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视
        2.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高校教学名师引领
        3.我国对高校教学名师的研究有待加强
        4.基于导师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扎根理论
        4.归纳分析法
    (五)核心概念
        1.名师
        2.高校教学名师
        3.教师专业素养
一、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教学学术理论
    (三)成人学习理论
    (四)反思性实践理论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的设计思路
    (二)确立研究问题
    (三)选定研究样本
    (四)确定分析单元
    (五)建立分析类目与编码
    (六)数据分析
        1.性别分布
        2.地域分布
        3.教龄分布
        4.学科分布
        5.入职学历
        6.最高学历
        7.行政职务
        8.海外经历
        9.发表论文
三、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与生成路径分析
    (一)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结构分析
        1.教育理念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4.师德风范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的生成路径分析
        1.终身学习
        2.坚持教改研究
        3.科研与教学互动
        4.自我实践反思
四、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生成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人格特质
        2.行为特质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撑
        2.学校的支持和培养
        3.关键他人的影响和帮助
        4.学生的反馈和激励
五、结论与讨论
    (一)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特性
        1.长期性
        2.阶段性
        3.个体差异性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性
        1.复杂性规律
        2.“马太效应”规律
        3.“共生效应”规律
六、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与建议
    (一)个人层面
        1.树立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注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二)学校层面
        1.完善教学运行机制
        2.规范教师管理制度
        3.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政府层面
        1.健全和落实相关教育政策
        2.保障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
        3.引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4)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1.5 技术路线
2.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2.1 调研方案设计
    2.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3.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相关基本认知
    3.1 主体方面
    3.2 客体方面
    3.3 本章小结
4.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策略
    4.1 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存在的问题
    4.2 优化原则
    4.3 优化要点
    4.4 优化路径
    4.5 各类型户外学习空间优化方法
    4.6 本章小结
5.西南大学本部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方案
    5.1 总体概况
    5.2 问题分析
    5.3 优化思路
    5.4 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总体布局
    5.5 各类户外学习空间优化设计
    5.6 细部优化设计
    5.7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重庆市中心城区本科高校名单
附录二 重庆市中心城区被调研高校校园地图
附录三 重庆大学A区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调查问卷表
附录四 西南大学本部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调查问卷表
附录五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调查问卷表
附录六 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调查问卷表
致谢

(5)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审核评估
        2.1.2 本科教学质量
        2.1.3 持续改进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2.2.3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
    3.1 本科教学质量现有成效
        3.1.1 办学定位与目标准确
        3.1.2 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基本满足教学
        3.1.3 教学资源基本满足教学正常运行
        3.1.4 能有效落实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培养过程顺利进行
        3.1.5 生源、毕业率、在校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良好
        3.1.6 建立了较完善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2 本科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不到位
        3.2.2 专任教师总数偏少,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
        3.2.3 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3.2.4 部分新办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3.2.5 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2.6 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2.7 学生实践实训环节较薄弱
        3.2.8 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3.2.9 教学管理人员不足,整体水平不高
        3.2.10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区分度较低
        3.2.11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落实不到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
    4.1 明确办学定位,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4.1.1 优势专业引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
        4.1.2 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4.2 引培并举,稳定教师队伍
        4.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4.2.2 加强培养教师主人翁意识
        4.2.3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4.2.4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促进高校教师发展
        4.2.5 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
    4.3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4.3.1 注重社会捐赠
        4.3.2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4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4.4.1 健全常态化的调研机制
        4.4.2 完善专业设置制度
        4.4.3 发挥专业评估作用
        4.4.4 加大师资和资金补充
        4.4.5 建立就业需求预警系统
    4.5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4.5.1 加强在线课程建设
        4.5.2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4.6 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6.1 制度、政策引领,加强教师教学投入
        4.6.2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6.3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方法专项培训
        4.6.4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7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7.1 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及管理
        4.7.2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7.3 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8 多角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4.8.1 优化学习环境,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4.8.2 加强学生服务与指导队伍
        4.8.3 评奖评优激励学生
        4.8.4 “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4.9 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4.9.1 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
        4.9.2 激励教师参与督导工作
    4.10 基于学生学习成效,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各类指标
        4.10.1 完善领导评价指标
        4.10.2 完善督导评价指标
        4.10.3 完善同行评价指标
        4.10.4 完善学生评价指标
    4.11 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
        4.11.1 营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氛围
        4.11.2 加强监控信息分析与利用,完善整改反馈机制
        4.11.3 完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
    4.1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2.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核心概念
        1.高校
        2.教学名师
        3.专业成长
一、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成人学习理论
    (四)教学学术理论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一)Y老师的专业成长叙事与分析
        1.Y老师的成长经历
        2.Y老师专业素质发展叙事
        3.Y老师专业成长综合分析
    (二)Z老师的专业成长叙事与分析
        1.Z老师的成长经历
        2.Z老师专业素质发展叙事
        3.Z老师专业成长综合分析
    (三)两位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比较分析
        1.两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特征
        2.两位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方面
三、结论与讨论
    (一)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特征
        1.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长期性
        2.教学名师专业成长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
        3.教学名师专业成长具有显着的个体特征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
        1.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人因素
        2.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三)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法
        1.勤奋探索,终身学习
        2.不断反思,开展教学研究
        3.加强交流,同伴互助
        4.坚定理想,执着坚守
四、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与建议
    (一)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1.培育教师专业精神
        2.坚持终身学习
        3.加强同行协作
        4.教学科研并重
        5.完善人格重视师德
    (二)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1.组织协同发展
        2.制度保障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7)“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学质量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以学生为中心
        (二)教学质量
    二、理论基础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章 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主要构成要素
    一、高校学生
    二、师资队伍
    三、教学管理
    四、课堂教学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
    七、教学条件
第三章 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现状
        (一)高校学生学习质量
        (二)教师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质量
        (四)课堂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质量
    二、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高校教学管理
        (四)高校课堂教学
        (五)高校教学评价
第四章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
        (一)有利于建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标准
        (三)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设计思路
        (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三、教学服务资源完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改善教学条件
    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模式构建策略
        (一)实行主体性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习效果
        (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
        (三)丰富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多元化
        (四)有效利用反馈信息并不断进行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校教学管理
        2.1.2 能力成熟度模型
        2.1.3 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UTM-CMM)
    2.2 理论基础
        2.2.1 质量管理理论
        2.2.2 基准管理理论
第3章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高校教学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3.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特征
    3.2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条件
        3.2.1 关键要素的相似性
        3.2.2 管理理念的适用性
        3.2.3 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领域的可拓展性
    3.3 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的设想
        3.3.1 模型的构建原则
        3.3.2 模型的特征
        3.3.3 模型的意义
    3.4 构建的环节和内容
        3.4.1 构建环节
        3.4.2 构建内容
第4章 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设计
    4.1 模型成熟度等级划分
    4.2 模型的结构框架
    4.3 关键主题的确定
        4.3.1 文献分析法提炼关键主题
        4.3.2 基准优化法提炼关键主题
    4.4 模型的关键过程域
    4.5 构建结果与分析
        4.5.1 模型的构建结果
        4.5.2 模型运行特征与分析
第5章 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方案
    5.1 应用前提
    5.2 应用环节
        5.2.1 运用IDEAL模型
        5.2.2 具体步骤
    5.3 应用要点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英国高等教育“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现状与问题
        1.1.2 “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的可借鉴性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4 概念界定
        1.4.1 卓越教学
        1.4.2 质量
        1.4.3 学生学习成果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新意与不足
第2章 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的出台背景
    2.1 相关理论思潮的影响
        2.1.1 “学习收益”理念
        2.1.2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2.2 质量评价实践发展的必然
        2.2.1 高校扩张与学费成本的提高
        2.2.2 科研卓越框架对高校教学评估的推动
        2.2.3 高校教学质量专业性信息的缺失
第3章 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的内容
    3.1 评估目的
    3.2 评估内容
        3.2.1 核心指标
        3.2.2 分类指标
        3.2.3 额外证据(由高校提交)
        3.2.4 补充指标
第4章 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的实施
    4.1 评估主体
    4.2 评估对象
    4.3 评估方法
    4.4 评估安排
    4.5 评估结果
    4.6 评估结果应用及影响
第5章 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案例分析
    5.1 教学质量维度
    5.2 学习环境维度
    5.3 学生成果与学习收益维度
第6章 总结
    6.1 TEF评估的特色与经验
        6.1.1 常态化数据的支撑
        6.1.2 评估数据与具体教学措施相结合
        6.1.3 评估信息的全面公开
        6.1.4 评估结果的多元化使用
    6.2 TEF评估的局限与不足
        6.2.1 评估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
        6.2.2 核心指标在满足少数学生群体需求方面
        6.2.3 评估本身面临的成本担忧
        6.2.4 评估结果的使用
    6.3 对我国的启示
        6.3.1 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估理念
        6.3.2 完善我国高校关于教学常态化数据的收集
        6.3.3 借助评估数据精准化改进高校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高校教师重视教学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代需求
        1.1.2 教学与科研的失衡制约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1.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教学危机
        1.1.4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2.2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1.2.3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投入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
        1.2.5 关于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的研究
        1.2.6 关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研究
        1.2.7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
        1.2.8 对已有研究的审视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学价值
        1.3.2 价值自觉
        1.3.3 价值自发
        1.3.4 价值自觉与价值自发的关系
        1.3.5 教学价值自觉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6.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6.2 创新之处
2 人的生命价值存在及其意蕴
    2.1 人本质探寻的回顾与再探寻
        2.1.1 有关人本质探寻的简要回顾
        2.1.2 对人本质的再寻找
        2.1.3 人是实践的生命存在
    2.2 人生命的特征
        2.2.1 生命的物态性
        2.2.2 生命的价值性
        2.2.3 生命的实践性
        2.2.4 生命的整体性
        2.2.5 生命的独特性
        2.2.6 生命的创生性
        2.2.7 生命的超越性
    2.3 人的生命价值追求
        2.3.1 生命价值
        2.3.2 生命价值追求
        2.3.3 生命价值追求的意蕴
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之解析
    3.1 自觉之分析
        3.1.1 自觉的内涵
        3.1.2 自觉的特征
        3.1.3 对生命价值层面自觉的理解
    3.2 教学及其价值分析
        3.2.1 教学的基本认识
        3.2.2 高校教学的基本认识
        3.2.3 教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3.3 教学价值自觉的生命价值意蕴
        3.3.1 基于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前提
        3.3.2 为了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根本目的
        3.3.3 依靠师生生命——教学价值自觉的力量源泉
    3.4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特征
        3.4.1 “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
        3.4.2 内在动力的推进
        3.4.3 坚定的生命价值立场
        3.4.4 清晰的生命价值意识
        3.4.5 自由自觉的教学活动
        3.4.6 教学主体生命的共同成长
    3.5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主要判断标准
        3.5.1 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
        3.5.2 崇高的生命价值理想
        3.5.3 高扬的生命价值主体性
        3.5.4 生动的教学实践
4 高校教师教学的现实困境
    4.1 高校教师教学状况调查
        4.1.1 研究设计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1.3 调查结论
    4.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内涵
        4.2.1 价值自发
        4.2.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
    4.3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特征与具体表征形式
        4.3.1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特征
        4.3.2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的具体表现形式
5 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缺失的审视
    5.1 认识上的偏颇
        5.1.1 教学本质及其价值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5.1.2 传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5.1.3 对高校教师角色认识的迷失
    5.2 高校教师教学理想信念的缺失
        5.2.1 教学理想、教学信念的内涵及其关系
        5.2.2 高校教师远大教学理想的缺失
        5.2.3 高校教师崇高教学信念的缺失
    5.3 高校教师教学生命立场的缺位
        5.3.1 高校教师生命意识淡薄
        5.3.2 高校教师生命价值的缺失
        5.3.3 高校教师生命主体性的缺失
    5.4 工具理性的横行
        5.4.1 高校教师教学的功利主义
        5.4.2 高校教师教学的技术主义
        5.4.3 高校教师教学的经验主义
        5.4.4 高校教师教学的虚无主义
6 实现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发走向教学价值自觉的理路
    6.1 深化对高校教学的认识
        6.1.1 深入认识教学本质及其价值
        6.1.2 理解与扮演好教学者角色
        6.1.3 树立教学学术理念
    6.2 自觉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
        6.2.1 教学理想的特征
        6.2.2 教学理想的功能
        6.2.3 高校教师教学理想的构建
    6.3 坚定高校教学的生命立场
        6.3.1 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尊严,珍爱生命价值
        6.3.2 唤醒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
        6.3.3 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成长需求,追寻生命意义
        6.3.4 增强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体验,提升生命智慧
    6.4 增强高校教师教学认同
        6.4.1 高校教师教学认同的内涵
        6.4.2 教学认同对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的意义
        6.4.3 教学认同的实现策略
    6.5 扎根教学实践积极主动作为
        6.5.1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6.5.2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6.5.3 在教学实践中培育主体性
        6.5.4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
    6.6 营造与构建高校教师潜心教学的文化
        6.6.1 坚守学术责任,构建良好学术生态
        6.6.2 培育高校教师教学专业文化
        6.6.3 加强自觉学习,培育学习型高校教师文化
        6.6.4 构建与完善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教师教学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CDIO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黎雨霜. 汕头大学, 2021
  • [2]基于学生获得感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效果研究[D]. 廖冬桂.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3]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及其生成路径研究 ——基于国家级教学名师文本材料的分析[D]. 辛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研究[D]. 李玲. 西南大学, 2021(01)
  • [5]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D]. 宋晓昱.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6]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D]. 陈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7]“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 宋艳辉.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8]高校教学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D]. 孙洪亮.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9]英国高等教育“教学卓越与学生成果框架”研究[D]. 崔一鸣.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自觉研究[D]. 周波.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