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一、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康[1](2020)在《面向集群部署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智能数控机床可以在保证加工精度、提高机床加工效率的基础上,减少人工操作干预、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需求,是实现智能车间、无人工厂的必要条件,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加剧、高级技能人才不足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主流市场上的数控系统仍然采用封闭式体系结构,因多源信息接入能力差而导致不能生成有效的智能决策,在制造系统中只能充当一个被动执行的角色,越来越不能满足柔性化、敏捷化、定制化的生产需求。因此,本文以实现智能数控加工车间为目标,设计开发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采用边缘计算的思想,在车间层部署云计算平台,满足万物互联背景下车间工业大数据低时延传输和处理需求,为车间智能化提供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基于控制系统即服务(Control System as a Service,CSaa S)的理念,将车间内的设备控制系统集成在边缘云计算平台中,形成一个车间集群控制系统方案。继而面向车间集群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构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控系统设计技术框架。采用领域驱动设计思想,将数控系统拆分为一系列松散耦合、独立部署的微服务,并利用着色Petri网对数控系统微服务架构进行形式化建模和仿真,验证了系统架构的可行性。微服务是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开发工作也以微服务为单位实现团队分工。为了协调不同团队的开发工作,提出了基于消费者驱动契约的数控微服务开发模式,制订了具有标准语义的微服务接口契约,并建立了基于IEC 61499功能块的数控微服务层次结构模型。基于上述微服务接口契约和结构模型,分别开发实现了四个基础数控微服务:NCK微服务、Gcode微服务、RTE微服务和HMI微服务。为了在集群环境中保证数控系统实时性需求,对数控系统任务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制定了多核处理器分组调度策略。针对数控系统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关系的数据流任务提出了反馈调度策略,通过实时监测缓存数据消耗速度,调整生产者任务的执行周期,使缓存中数据余量保持动态平衡,避免数据断流现象。针对数控系统硬实时任务,研究了任务可调度性、执行周期、延迟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控制质量的影响。为保证分配到同一组CPU核心上的实时任务的可调度性,提出了基于响应时间的实时任务周期分配方法和基于处理器利用率的启发式周期优化方法。提出了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可重构配置策略,为智能功能的灵活扩展奠定了基础。车间集群控制系统运行在一个工业服务器集群中,本文将集群节点划分为数控节点、数据节点和Web服务节点等,分别实现设备控制、大数据处理、Web服务等功能。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基于Kafka、Docker、Kubernetes等技术部署在数控节点中,并通过Ether CAT等实时以太网控制数控机床等设备。采用万兆数据网络、千兆管理网络、实时以太网、车间无线网络共同构成了车间集群控制系统网络,并对车间内的实时以太网拓扑结构和可靠性与容错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一台工业服务器和两台数控机床搭建了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和加工实验,验证了整体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吴辉[2](2020)在《基于CMP的EBBO任务调度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多核架构成为越来越多处理器的选择。然而,目前多核系统的任务调度算法存在收敛速度较慢、难以跳出局部极值等问题,提出一种稳定、高效的任务调度算法,对于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的架构优势和提升任务集合的计算并行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生物地理学算法的不足,提出算法改进策略。首先引入栖息地相似度的概念来表征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初始化生态系统时,只允许相似度足够小的个体加入种群,扩大初始解集在解空间的分布范围。其次,使用迁移压力系数改进算法迁移模型,该系数与算法迭代次数成正比,在算法后期,压力系数的增加可以减少优秀个体特征的丢失,降低栖息地随机迁移的概率。最后,在算法首次收敛时引进烟花算法爆炸算子,以适应度值最好、最差和居中的三个栖息地作为烟花产生爆炸,对生态系统进行扰动,搜索邻域解空间,跳出局部极值解。同时,使用改进的生物地理学算法求解异构多核处理器静态任务调度问题,将生物地理学算法的连续解空间转化成任务调度的离散解空间,建立系统模型来表示每一个内核的计算速率和内核之间的通信速率,建立任务模型来表示任务节点的计算量和通信量。另外,合理设计栖息地的编码解码方式,使用任务调度长度的倒数作为算法的适应度指数,将改进算法应用于多核处理器调度问题,并更新算法初始化方式、迁移突变模型与爆炸算子,形成最终的任务调度策略EBBO。为了验证EBBO多核处理器任务调度算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在Matlab平台上设计仿真实验,将EBBO任务调度算法分别与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和它们的改进算法进行对照,在不同的任务图下测试算法的寻优能力、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EBBO算法在异构多核处理器静态任务调度问题上具有可行性,与对照算法相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长度更短的任务调度序列,且稳定性更好。

季雯宇[3](2019)在《钻井过程卡钻事故智能识别方法及处置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钻井过程中,依据相关钻井工程参数对卡钻事故实现有效智能化识别,以及利用工作流建模对卡钻事故处置流程进行优化代表了钻井安全技术的前沿。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卡钻事故进行了以下研究。(1)详细分析了钻井过程中各卡钻事故的发生原因、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据此建立了粘吸卡钻、机械卡钻和循环卡钻的事故树和事件树。并从人、机、物、法、环五方面建立了卡钻事故预防性屏障,进而建立了卡钻事故Bow-tie模型,对卡钻事故有效辨识和处置提供指导。(2)将FCM(模糊c均值聚类)和GRNN(广义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对钻井过程卡钻事故进行智能识别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广义模糊神经网络的卡钻事故分类模型。以解决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卡钻分类,在训练样本选择过程中有人为主观性。以及直接采用FCM法,随机聚类中心对FCM聚类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的影响。(3)在前述研究内容基础上,深入分析卡钻发生征兆和录井参数变化。提取崖城地区三大类卡钻事故的录井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分析。对所建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分类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较单独使用FCM进行卡钻分类,将原来粘吸卡钻的分类正确率由86.7%提高到100%,将机械卡钻的分类正确率由83.3%提高至93%。(4)考虑卡钻事故的总体处置过程和随机Petri网工作流建模的理论应用,建立了基于随机Petri网的卡钻事故处置流程模型。并利用T-不变量和同构MC(马尔科夫链)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有效性、安全性和活性的分析。(5)针对卡钻事故处置的复杂性,给予变迁不同模糊程度,利用马尔科夫快速转移矩阵求解所建模型的系统稳定状态概率。并对系统中库所繁忙率、空闲率、变迁利用率和系统平均时延进行定量分析,对处置流程中需要优化和改进的环节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卡钻事故处理效率,降低卡钻事故损失。

边旭兴[4](2016)在《科学哲学视域下Petri语用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到Web 3.0之后,以大规模不确定性网络计算和语义网为核心的技术特征已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用户需求。语用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互联网智能领域研究人员的青睐,相关的语用理论与语用技术的研究业已形成明确的问题域。以语用网(Pragmatic Web)为核心的全球性研究阵营已经形成,如何发展语用技术成为互联网能否实现下一次技术飞跃的关键问题。Petri网的发明人卡尔·佩特里(C.A. Petri)在“网论的语用维度(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Net Theory)"一文中指出:“在符号学领域或者发送接受信息的通信科学领域,语用学显然是整个科学的无限部分,它超越了根深蒂固且充分形式化了的句法学和语义学的局限;超越了句法学和语义学那种正确组成句子及其标准意义的局限。”由此可见,在语用方面,网论从一开始就吸收了语用学理论,它要求所有资源都是受限的,测量固有着某种不精确性,行为和决定是不完全独立的,错误观念作为某种“语用”态度是存在的,等等。因此,Petri网从一开始就是语用的,或者说为实现语用而服务的。本论文在系统介绍Petri网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etri网从语义网向语用网的转向,从科学哲学的视野揭示了在互联网日益智能化的今天,语用方法论研究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必要的理论基础。海量资源库是互联网的一大优势,网络服务是新时期提升互联网应用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网格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系统,有助于协调各种软硬件及数据资源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这种并行的、并发的且分散的协作系统,相比传统的顺序计算而言,是计算机思维的一种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离散的并行系统,Petri网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方式来描述异步并发事件,通过有向连接图,Petri网用库所、托肯和变迁等方式实现对资源及其数量的描述,并在引发规则下用变迁来实现引发驱动状态的演变,从而达到反映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目的。因此,Petri网所蕴含的系统论思想,在网络服务从数据抽象向过程抽象的转移过程中,将计算机编程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促进了网络服务的系统化和模块化。这不仅有助于用图形表征向用户提供易于理解的系统模型,更推动了对模型进行相应的形式分析及验证。相关关系是Petri网模型构建的基础,在并行程序设计中,Petri网所关注的语境依赖性使得编程者的关注点从事务的全局状态转移到局部状态,从单个独立事务转移到过程型事务,因此,Petri网更加关注计算机建模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在Petri网与语用网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语用抽象系统的形式化和语用主体边界的模糊性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关注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的Petri语用网逐步累积的关系状态和当前的外部环境信息。本论文认为,在语用网理论尚未取得突破之际,用Petri网特有的网论去弥补其理论上的不足,是语用网和Petri网各自获得自身突破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如何将二者的理论优势发挥出来,在语用的基底上寻求融合的有效途径,便成为这一理论探索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由此,Petri语用网的提出便具备了应有的现实需求与理论基底。

何华[5](2017)在《云计算的调度策略研究与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云计算是面向市场的应用,优化调度资源不仅能提高上层云的服务质量(QoS),还可能满足用户基于SLA定义的QoS需求。云计算的大规模性、动态性、异构性和多样性等特性也给资源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与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从形式化描述、算法设计与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资源优化调度展开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首先,考虑“云”系统资源异构性、带宽可变性和需求多样性,形式化描述云计算的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过程,设计多目标优化函数。改进了粒子群算法(PSO)的更新加速因子,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并提出了基于PSO的多目标任务调度(AMTS)算法。仿真结果表明,AMTS算法的收敛速度要快于遗传算法,且能够有效减少执行时间,降低能耗,并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平均运营成本。其次,首次使用Petri网相关理论对Hadoop的公平调度(FS)进行随机建模与性能分析,将云计算的资源分配过程表示为马尔科夫调制确定过程(MMDP),并使用随机Petri网(SPN)和确定随机Petri网(DSPN)建模调度过程中的数据状态和调度算法。通过设置DSPN中的可实施变迁与随机开关,描述具有最低保障份额的公平调度(MMFS)算法和具有优先级的MMFS(PMMFS)算法,并引入模型分解技术和定点迭代分别解决状态爆炸问题与子模型间的交互问题。通过仿真方法对MMFS和PMMFS这两种算法的某些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如平均队列长度、平均吞吐量和平均时延。然后,针对“云”系统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大规模性,基于DSPN和随机回报网(SRN),提出了一种新的Petri网——动态可扩展随机Petri网(DSSPN),并阐述了它的发生规则和动态性质,为研究“云”资源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考虑工作负载多样性,提出分类公平调度(CFS)算法,并用DSSPN对CFS和FS两种算法进行建模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CFS在平均吞吐量、平均响应时间和平均完成时间上的性能要明显优于FS。最后,根据绿色云的概念,提出能耗感知可迁移云数据中心的概念物理架构,抽象出它的任务调度流程。以优化能耗、资源利用率和故障率为目标,提出了能耗感知虚拟机调度算法(EAVMS)和能耗感知虚拟机迁移算法(EAVMM),并使用DSSPN对任务调度过程进行建模与分析,进一步验证了DSSPN的可用性与可行性。本文研究“云”优化调度这个问题,除了提出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策略之外,本文最大的贡献就是将Petri网理论应用到“云”环境中,并发展了Petri网理论,使它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能够得到应用与完善。

丁宁[6](2010)在《基于随机Petri网模型的多DSP系统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存在系统体系结构、通信带宽和软件并行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多处理器系统性能的发挥,因此有效的评估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系统的性能是系统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本文以ADSP14060为核心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了"主从"并行结构和"流水线"结构的特点;在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模型,并应用该系统模型对"主从"结构和"流水线"结构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找到影响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和提高系统性能的办法。

钱凯[7](2006)在《基于Petri网的多DSP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获得高性能处理系统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存在系统体系结构,通信带宽和软件并行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多处理器系统性能的发挥;而且多处理器系统结构复杂,还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有效的评估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系统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本文针对这一要求,建立了一个以Petri网为基础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多DSP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指导系统的容错设计。文章首先详细论述了基本Petri网和随机Petri网的相关理论,以及广义随机Petri网的分析方法。然后介绍了以ADSP14060为核心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特征,特别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主从”并行结构和“流水线”结构的特点;在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模型,并应用该系统模型对“主从”结构和“流水线”结构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找到影响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和提高系统性能的办法。最后分析了多DSP并行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并提出一种系统的容错方案,该容错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Petri网的系统模型所得到的系统性能参数,能够有效的表征系统实际的性能,满足对系统性能评估的要求。

王涛[8](2006)在《实时系统任务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实时系统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任务调度技术在实时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针对实时系统多任务、多处理器和具有复杂优先约束等特点,论文在传统任务调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当代任务调度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特别是对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任务系统可调度性分析方法和调度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速率单调分析技术在系统设计建模阶段缺乏对任务间优先约束关系及多处理器环境的考虑,提出基于可抢占时间Petri网的任务建模与检测方法。通过状态空间枚举和暂停变迁的概念,对具有优先约束的任务集在多处理器环境下进行建模与检测,并用仿真实例说明该方法在多处理器可抢占条件下,能够快速量化分析具有复杂属性的实时任务集合。 针对周期任务的可调度性判定问题,提出基于累积时间需求的任务可调度性分析方法和一种改进的抢占阈值任务响应时间分析方法。在对任务繁忙区的分析中,加入对任务释放抖动所需的额外响应时间的计算,提高了周期任务可调度性测试的精确性,解决了周期任务缺少通用可调度性分析方法的问题。 针对优先级驱动的任务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受控优先级逆转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抢占阈值理论的新型防范方法。在抢占阈值下重新定义了优先级逆转问题以及优先级继承协议和优先级限顶协议,通过加入有效优先级等概念,有效减少了任务抢占,避免发生优先级逆转现象。 针对任务具有优先约束的情况,研究了与或优先约束任务的调度算法。基于非精确模型强制任务概念,提出一种改进的顶点删除算法,解决了此类任务调度完成时间最小化问题。同时还提出一种与或优先任务最早开始时间算法,解决了时间跨度最小化问题。 针对实时系统多任务、多处理器特点,对多处理器环境下基于划分策略的任务分配算法可调度条件进行了分析,从任务分配调度算法所需处理器数量和任务集总利用率的角度比较多种任务分配算法的性能,并对算法利用率界限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不同特征任务集选择不同分配算法的指导性原则。

徐超[9](2003)在《随机Petri网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近来,随机Petri网已成为研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一种有力工具,特别是在性能评价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功。而计算机辅助软件是随机Petri网理论研究和应用必备的工作环境,本文针对国内外随机Petri网相关软件的现状以及当前利用随机Petri网进行系统性能分析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了随机Petri网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SPNAnalyzer。首先,本文详细论述了基本Petri网、马尔可夫随机过程以及随机Petri网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多处理器系统说明了随机Petri网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然后,本文在对SPNAnalyzer软件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进而在Visual C++ 6.0开发环境下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实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SPNAnalyzer软件系统具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可视化的随机Petri网建模变得非常直观方便;将各种Windows消息的响应和处理延伸至图形工具模块,使系统的维护变得容易;元素对象模块和图形工具模块的类的设计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很好;实现了随机Petri网模型的可达集生成算法和同构马尔可夫链的构造及其稳定状态概率的求解等关键技术;数据结构的设计采用链表的形式,使各种算法都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最后,本文讨论了目前随机Petri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面临的巨大挑战——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并给出了当前的一些解决方法和今后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刘峰[10](2003)在《仪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研究》文中认为信息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信息获取、处理、显示、存储传输和交互技术,其中仪器系统是最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现代医学仪器和科学仪器技术是传统仪器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它以信息获取、处理和控制为基础达到对客观对象内在的、本质的客观规律、功能和结构的认识,进而人机交互,最终实现有效使用的目的。现代仪器系统是在传统基础上更强调系统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过程需要实时动态地观测客观对象的多参数和多层次的信息,信息处理过程需要对这些获取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和高质量的快速实时处理。两者紧密地结合从而保证了现代仪器系统完成信息融合和系统特征建模的任务。为了构建高性能/价格比的现代医学仪器和科学仪器系统,本文对现代仪器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概述了信息化仪器系统的发展过程、现状和方向,并综述了主从耦合和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体系结构的主要研究。 首先论述了系统体系研究和构建的方法学,提出了适用于现代仪器系统设计构建的重要原则和系统化设计构建的生存周期模型。在研究了主从耦合和通用分布式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仪器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特征,创新地提出了基于通信体系和容错体系融合的、适度集中的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 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构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技术领域广和复杂性高等特点。因此本论文在系统体系研究和构建的方法学的指导下,以Petri网理论和离散事件仿真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模块层次式系统性能评价系统,对系统进行层次化的性能建模仿真和瓶颈分析,获得了系统在不同工作负载条件下的性能特征,为仪器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性能量化指标和指导依据。 通信体系结构的设计与构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从耦合并行处理系统是具有两个或多个处理单元(Process Element)的集合,它们相互通讯以协同求解一个给定的复杂因果问题的计算建模处理系统。通信体系与处理单元之间的高效融合是解决主从耦合并行处理系统中所有问题的基础。 主从耦合并行系统中处理的并行性提高了系统性能,但同时处理的时空局部性也能提高性能,这是构建主从耦合并行系统过程中需要平衡的重要问题——并行程度。具有更高并行特性的细粒度处理需要处理单元间高性能的同步模型和所提供机制的强大支持。本文提出了高效硬件同步系统方案——全动态栅栏同步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编程原语。 在本文提出的主从耦合和的分布式并行处理体系结构中,适度集中的并行处理节点通过多通道共享总线的拓扑互联形成了高性能的关键处理环节。共享并行总线是处理节点之间高性能通信的重要资源,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优先权并具有仲裁事务缓冲机制的仲裁方案。 现代仪器用主从耦合并行处理系统需要更加灵活和更高性能的单元间通信服务作为支撑,为此本文研究并构造了分布式活动信箱(Distributed Active Mailbox Messaging,DAMM)通信子系统。DAMM对主从耦合的并行系统的高性能通信网络功能进行了必要抽象,减少了协议的处理层次,使得通信网络的性能特征可以直接为用户所调用,满足了用户对实时性事件处理的需求。同时DAMM提供了必要的共享核心资源管理(中断、时间、协议和缓存管理等)能力,提高了通信服务原语的抽象层次,方便了应用编程和核心实现。 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可靠的故障容错能力。复杂的主从耦合并行系统产生了主从耦合和适度的分布式容错管理问题,以及现代仪器系统的特点是数据量大和处理模型复杂,这些要求系统在尽量少的冗余资源条件下力求保证自身的浙乞〔口弋学体d匕学t立七仑文可靠性。在理论上要求系统局部故障条件下,避免产生系统整体失效的可能性,所以系统中的处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监测系统失效和故障事件的机制(硬件和软件、局部和系统)、系统状态阶段性保存、系统状态较完整恢复等方面,这些都是研究重点。其中关键在于主从祸合的自动转换机制。 为此本文提出了层次式(硬件和软件层次)多机制(状态空间监测和超时监测)系统错误和失效监测体系方案,以及在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系统状态阶段性保存的轻量级和重量级结合的校验点方案和恢复方案。 现代仪器用主从藕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体系结构的研究涉及面广,涉及问题复杂,构造实现难度大,除了研究了仿真系统及其集成问题以便在系统未构成前可以在仿真系统上进行深入和广泛的实验研究之外,并描述了仿真系统的整体结构。本文最后给出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二、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集群部署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数控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1.2.1 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智能化数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数控系统软硬件结构研究现状
        1.2.4 数控系统实时性研究现状
    1.3 微服务架构及其在数控领域的应用
        1.3.1 微服务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
        1.3.2 微服务架构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车间集群控制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设计
    2.1 基于边缘计算的车间集群控制系统方案
        2.1.1 面向智能车间场景的边缘计算架构
        2.1.2 集散控制系统与集群控制系统
        2.1.3 车间集群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方式
    2.2 面向集群控制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设计技术框架
    2.3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结构设计
        2.3.1 数控微服务划分策略
        2.3.2 基于子领域的数控系统微服务划分
        2.3.3 基于消息通信的分布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
    2.4 基于Petri网的微服务架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2.4.1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2.4.2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3.1 基于消费者驱动契约的数控微服务开发模式
        3.1.1 基于消费者驱动契约的微服务开发流程
        3.1.2 数控微服务接口契约制订
    3.2 基于IEC61499功能块的数控微服务层次结构模型
    3.3 NCK微服务开发关键技术
        3.3.1 NCK微服务IEC61499 功能块开发
        3.3.2 基于滑动窗口的前瞻速度规划方法
    3.4 其他微服务开发关键技术
        3.4.1 Gcode微服务
        3.4.2 RTE微服务开发
        3.4.3 HMI微服务和Web人机界面
        3.4.4 其他智能功能微服务扩展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实时任务调度研究
    4.1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任务类型及调度策略
        4.1.1 数控系统任务类型划分
        4.1.2 多核处理器分组调度策略
    4.2 数控系统数据流任务调度研究
        4.2.1 数控系统数据流模型及反馈调度算法
        4.2.2 反馈调度算法实验验证
    4.3 数控系统硬实时任务调度研究
        4.3.1 实时任务可调度性判据
        4.3.2 可调度性对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4.3.3 周期和延迟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4.4 实时任务调度参数选择和优化
        4.4.1 基于响应时间的实时任务周期分配
        4.4.2 启发式实时任务调度参数优化方法
        4.4.3 启发式任务周期优化方法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集群部署与功能验证
    5.1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集群配置部署策略
    5.2 车间集群控制系统运行环境搭建
        5.2.1 集群节点划分及基础软件部署
        5.2.2 车间集群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5.2.3 车间集群控制系统可靠性与容错技术
    5.3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集群配置部署
        5.3.1 Kafka消息代理集群部署及应用配置
        5.3.2 数控微服务Docker容器镜像构建
        5.3.3 基于Kubernetes的数控微服务集群部署
        5.3.4 Ether CAT容器配置部署
    5.4 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实验测试
        5.4.1 实验平台搭建
        5.4.2 关键性能测试
        5.4.3 智能颤振抑制微服务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CMP的EBBO任务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核处理器任务调度现状
        1.2.2 生物地理学算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多核处理器任务调度技术
    2.1 处理器发展历程
        2.1.1 单核处理器和多CPU处理器
        2.1.2 多核处理器概述
        2.1.3 两类典型的多核处理器
        2.1.4 多核处理器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2 任务调度问题
        2.2.1 任务调度定义
        2.2.2 任务调度分类
        2.2.3 任务调度目标
    2.3 任务调度算法
        2.3.1 传统算法
        2.3.2 进化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物地理学算法及其改进策略
    3.1 生物地理学算法
        3.1.1 BBO算法的原理
        3.1.2 BBO算法的流程
        3.1.3 BBO算法性能分析
    3.2 BBO算法改进策略
        3.2.1 基于相似度的初始化方式
        3.2.2 改进迁移模型
        3.2.3 引入烟花算法爆炸算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BBO的任务调度策略设计
    4.1 任务调度模型
        4.1.1 系统模型
        4.1.2 任务模型
        4.1.3 任务调度问题
    4.2 EBBO任务调度策略
        4.2.1 编码与解码
        4.2.2 适应度指数设计
        4.2.3 初始化策略
        4.2.4 迁移和突变
        4.2.5 爆炸算子
    4.3 EBBO流程与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验证
    5.1 性能评估参数
    5.2 测试方案设计
    5.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实验一
        5.3.2 实验二
        5.3.3 实验三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钻井过程卡钻事故智能识别方法及处置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不足
    1.4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屏障失效模型的卡钻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研究
    2.1 各类型卡钻产生原因
        2.1.1 粘吸卡钻原因分析
        2.1.2 循环卡钻原因分析
        2.1.3 机械卡钻原因分析
    2.2 各类型卡钻事故树分析
        2.2.1 粘吸卡钻事故树分析
        2.2.2 循环卡钻事故树分析
        2.2.3 机械卡钻事故树分析
    2.3 卡钻预防措施五要素分析
    2.4 各类型卡钻处理措施及事件树分析
        2.4.1 粘吸卡钻处理措施及事件树分析
        2.4.2 循环卡钻处理措施及事件树分析
        2.4.3 机械卡钻处理措施及事件树分析
    2.5 卡钻事故蝴蝶结模型分析
        2.5.1 Bow-tie模型原理
        2.5.2 卡钻事故Bow-tie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广义模糊神经网络的卡钻事故分类研究
    3.1 FCM聚类
    3.2 广义神经网络预测
        3.2.1 广义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3.2.2 广义神经网络的结构
        3.2.3 广义神经网络的matlab实现
    3.3 基于广义模糊神经网络的卡钻分类模型
        3.3.1 各种卡钻发生的预兆
        3.3.2 卡钻分类模型的建立
    3.4 卡钻分类模型实井应用
        3.4.1 井况及数据选择
        3.4.2 卡钻类型分类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SPN卡钻事故处置流程分析
    4.1 卡钻事故处置流程
    4.2 基于SPN的卡钻事故处置流程建模
    4.3 SPN流程化模型分析的相关理论
        4.3.1 定性分析理论
        4.3.2 定量分析理论
    4.4 定性分析理论应用于卡钻处置流程SPN模型性能分析
        4.4.1 基于T-不变量的模型有效性分析
        4.4.2 模型的等效马尔科夫链有效性分析
    4.5 定量分析理论应用于卡钻处置流程SPN模型性能分析
        4.5.1 稳定状态概率求解
        4.5.2 系统性能指标求解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科学哲学视域下Petri语用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基础知识
        1.4.1 Petri网的发展历程
        1.4.2 Petri语义网的基本观点
        1.4.3 Petri语用网理论形成的动因
        1.4.4 Petri语用网的基本观点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Petri语用网的计算机理论基础
    2.1 网络服务与网格
        2.1.1 网络服务的基本特征
        2.1.2 网格网络的基本作用
    2.2 分布式系统
        2.2.1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内涵
        2.2.2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特征
        2.2.3 分布式系统的挑战
        2.2.4 网格:新型分布式系统
    2.3 Petri语用网的价值
        2.3.1 COM之殇:数据抽象向过程抽象的演化
        2.3.2 Petri网网络服务的系统化和模块化
第三章 Petri语用网的语言学基础
    3.1 Petri网网论的形式语用学分析
        3.1.1 Petri网网论的形式化表征
        3.1.2 计算机系统中形式语用学的内涵
        3.1.3 语用学形式化发展的核心特征
    3.2 并行程序表征的语义学研究
        3.2.1 并行程序表征问题产生的原因
        3.2.2 并行程序表征方式的特征
        3.2.3 并行程序表征的语义发展趋势
第四章 Petri语用网的复杂性演化
    4.1 Petri网模型构建基础:相关关系
    4.2 Petri网并行程序设计中的语境依赖性
        4.2.1 从事务的全局状态到局部状态
        4.2.2 从单个独立事务到过程型事务
    4.3 Web 3.0:Petri网带来的社会化网络时代
第五章 不确定性与Petri网计算模型思维的变革
    5.1 计算机模型的确定性之殇
        5.1.1 计算机模型的类型及其确定性基础
        5.1.2 确定性计算机模型的症结
    5.2 不确定性对计算机模型思想的挑战
        5.2.1 确定性世界观对不确定性理论的影响
        5.2.2 不确定性计算机模型面临的挑战
    5.3 大数据预设下不确定性对计算机模型思想变革的意义
        5.3.1 不确定性问题对计算机模型思想中经验性的挑战
        5.3.2 计算机模型思想变革的核心:非结构化数据
        5.3.3 计算机模型思想变革的趋势:新的不确定性问题
    5.4 Petri网计算模型的语用特性
第六章 Petri网与语用网的协同发展
    6.1 Petri网网论分析
    6.2 Petri网从语义到语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6.2.1 Petri语用网的结构主义基底
        6.2.2 Petri语用网的分布式特征
    6.3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Petri语用网分析
        6.3.1 语用抽象系统的形式化带来的复杂性问题
        6.3.2 语用主体边界的模糊性带来的复杂性问题
        6.3.3 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的Petri语用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云计算的调度策略研究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云计算
        1.1.2 Petri网
        1.1.3 虚拟数据中心
        1.1.4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论文主要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AMTS:云计算的自适应多目标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策略
    2.1 研究现状
    2.2 多目标任务调度的形式化描述
    2.3 基于PSO的多目标任务调度策略
        2.3.1 粒子描述与编码
        2.3.2 粒子群初始化
        2.3.3 基于PSO的AMTS算法
    2.4 实验设置与仿真
        2.4.1 实验设置
        2.4.2 性能分析
        2.4.3 与其他研究工作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确定随机Petri网对公平调度的随机建模和性能分析
    3.1 研究现状
    3.2 公平调度的随机确定Petri网模型
        3.2.1 公平调度的M/MMDP/C/K排队模型
        3.2.2 M/MMDP/C/K的等价DSPN模型
        3.2.3 数据状态分布概率
        3.2.4 MMFS和PMMFS算法的DSPN设置
    3.3 单用户模型分析与求解
    3.4 多用户模型分解和迭代
        3.4.1 模型分解
        3.4.2 定点迭代
    3.5 性能仿真与比较
        3.5.1 性能仿真
        3.5.2 与其他研究工作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态可扩展随机Petri网
    4.1 研究现状
    4.2 动态可扩展随机Petri网
        4.2.1 DSSPN的相关定义
        4.2.2 性质
    4.3 基于DSSPN构建公平调度的随机模型
        4.3.1 模型抽象
        4.3.2 公平调度的DSSPN模型
        4.3.3 分类公平调度的DSSPN模型
    4.4 模型分析与求解
        4.4.1 模型精化
        4.4.2 参数分析
    4.5 性能仿真与对比
        4.5.1 性能仿真
        4.5.2 与其他研究工作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SSPN的能耗感知可迁移云的随机建模和性能分析
    5.1 研究现状
    5.2 云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框架
    5.3 系统模型设计
    5.4 基于DSSPN的随机建模
        5.4.1 任务调度过程的DSSPN模型
        5.4.2 虚拟机调度算法
        5.4.3 虚拟机动态迁移算法
        5.4.4 模型精化
        5.4.5 简单示例及标识转换
    5.5 性能分析
    5.6 性能仿真与对比
        5.6.1 案例研究与性能仿真
        5.6.2 与其他研究工作的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随机Petri网模型的多DSP系统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DSP处理系统
2 多DSP系统并行处理结构及特点
    2.1“主从”结构
    2.2“流水线”结构
3“主从”结构的性能分析
4“流水线”结构的性能分析
5 提高多DSP系统性能的方法
6 实验测试
7 结束语

(7)基于Petri网的多DSP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课题的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PETRI 网基本理论
    2.1 PETRI 网(PN)和随机PETRI 网的基本概念
    2.2 SPN 的定义
    2.3 广义随机PETRI 网(GSPN)
    2.4 确定与随机PETRI 网(DSPN)
    2.5 本章小结
3 GSPN 模型的分析方法
    3.1 任务图
    3.2 建立任务图的GSPN 模型
    3.3 GSPN 模型的结构分析
    3.4 GSPN 模型的状态可达图
    3.5 GSPN 模型的数值分析
    3.6 GSPN 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多DSP 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及其结构特点
    4.1 ADSP14060 简介
    4.2 系统结构
    4.3 多DSP 系统并行处理结构及特点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广义随机PETRI 网模型的多DSP 系统性能分析
    5.1 基于PETRI 网的多DSP 性能分析简介
    5.2 多处理器并行系统的性能指标
    5.3 “主从”结构的性能分析
    5.4 “流水线”结构的性能分析
    5.5 DSP 芯片处理速度下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5.6 提高多DSP 系统性能的方法
    5.7 试验测试
    5.8 本章小结
6 多DSP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容错设计
    6.1 系统的可靠性描述
    6.2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6.3 系统故障类型
    6.4 系统容错性设计方法
    6.5 系统容错设计实现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进一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实时系统任务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实时系统应用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实时系统概述
        1.2.1 实时系统体系结构
        1.2.2 实时系统特征
        1.2.3 实时系统分类
        1.2.4 实时任务分类
    1.3 实时任务调度技术现状
        1.3.1 经典调度理论
        1.3.2 实时任务调度理论
        1.3.3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内容相关性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抢占时间PETRI网的实时系统建模
    2.1 实时系统参考模型
        2.1.1 模型总览
        2.1.2 周期任务模型
    2.2 可抢占的时间PETRI网模型
        2.2.1 形式化定义
        2.2.2 行为语义
    2.3 状态空间分析
        2.3.1 状态类的语义可达性
        2.3.2 可达性分析
    2.4 任务集建模和检验
        2.4.1 独立任务建模与比较
        2.4.2 多处理器优先约束任务建模与检验
        2.4.3 复杂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周期任务可调度性分析方法
    3.1 背景和问题描述
        3.1.1 背景
        3.1.2 问题提出及贡献
    3.2 基于时间需求的任务可调度性分析
        3.2.1 时间需求分析
        3.2.2 任务可调度性测试方法
        3.2.3 性能仿真
    3.3 改进的基于抢占阈值的任务可调度性分析
        3.3.1 抢占阈值调度假设与过程
        3.3.2 任务集可调度性、属性分配和定量评估
        3.3.3 抢占阈值调度的可调度性分析
        3.3.4 性能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受控的任务优先级逆转防范方法
    4.1 问题描述
        4.1.1 一般优先级逆转
        4.1.2 非受控的优先级逆转
    4.2 传统解决方案
        4.2.1 禁用所有硬件中断
        4.2.2 基本优先级继承协议
        4.2.3 基本优先级限顶协议
    4.3 基于抢占阈值模型的方案
        4.3.1 抢占阈值模型
        4.3.2 抢占阈值模型下的优先级逆转
        4.3.3 性能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与或优先约束任务调度算法
    5.1 问题描述与相关工作
    5.2 非精确计算技术
    5.3 与/或网模型描述
    5.4 与或优先调度的可行性
    5.5 与/或优先约束任务启发式调度算法
        5.5.1 问题的复杂性
        5.5.2 跳跃系统最小完成时间算法
    5.6 最早开始调度算法
        5.6.1 ES算法调度可行性及问题描述
        5.6.2 严格正处理时间下的ES算法
        5.6.3 算法示例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处理器任务分配算法选择原则的分析
    6.1 调度策略
    6.2 多处理器任务调度模型
    6.3 装箱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6.4 划分策略下的RM调度方法
        6.4.1 多处理器RM可调度性判定条件
        6.4.2 基于划分方案的启发式RM任务分配算法
        6.4.3 多处理器分配算法利用率界分析
    6.5 性能仿真
        6.5.1 处理器集和任务集描述
        6.5.2 性能指标
        6.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随机Petri网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随机Petri网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2 开发随机Petri网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的必要性
        1.2.1 国外随机Petri网相关软件的情况
        1.2.2 国内随机Petri网相关软件的情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随机PETRI网与系统性能分析
    2.1 Petri网的基本理论
        2.1.1 Petri网的定义
        2.1.2 库所/变迁系统
        2.1.3 Petri网的基本性质
        2.1.4 Petri网的分析方法
    2.2 马尔可夫链的相关理论
        2.2.1 马尔可夫链的基本概念
        2.2.2 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
    2.3 随机Petri网及其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2.3.1 从基本Petri网扩展到随机Petri网
        2.3.2 随机Petri网(SPN)模型的性能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SPNANALYZER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SPNAnalyzer软件系统的功能分析
    3.2 SPNAnalyzer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
    3.3 SPNAnalyzer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1 人机界面模块
        3.3.2 元素对象模块
        3.3.3 图形工具模块
        3.3.4 文档管理模块
        3.3.5 语法规则模块
        3.3.6 模型求解模块
        3.3.7 性能分析模块
    3.4 小结
第四章 SPNANALYZER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4.1 数据结构的设计
        4.1.1 元素对象链表
        4.1.2 运算数据链表
    4.2 随机Petri网模型的可达集生成算法
        4.2.1 准备工作
        4.2.2 随机Petri网模型的运行
        4.2.3 可达标识集的求解
    4.3 性能分析的实现
        4.3.1 同构马尔可夫链的构造
        4.3.2 稳定状态概率的求解
        4.3.3 性能指标的计算
    4.4 应用实例
    4.5 小结
第五章 随机PETRI网面临的挑战--状态空间爆炸问题
    5.1 问题的提出
    5.2 随机Petri网的分解和压缩技术
        5.2.1 时间数量级分解
        5.2.2 接近无关的分解
        5.2.3 响应时间保留压缩替换
        5.2.4 流等价压缩替换
        5.2.5 层次模型和分层分析
        5.2.6 乘积形式解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致 谢

(10)仪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概述
    1.2 现代仪器系统
    1.3 仪用并行处理系统体系结构
    1.4 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
    1.5 分布式并行通信体系
    1.6 分布式并行容错体系
    1.7 系统性能评价体系
    1.8 课题提出
第二章 系统设计构造方法学研究
    2.1 概述
    2.2 设计方法学原则
    2.3 功能-性能评价体系
    2.4 系统设计方法
第三章 主从耦合并行处理系统体系研究
    3.1 概述
    3.2 基本问题
    3.3 系统总体结构
    3.4 系统体系及其模型
    3.5 仪用内核逻辑结构
    3.6 微处理器体系选型
    3.7 通信系统结构
    3.8 容错系统结构
第四章 系统性能模型构建及其仿真研究
    4.1 概述
    4.2 仿真系统体系
    4.3 理论及算法基础
    4.4 随机Petri网模型方法
    4.5 随机规范形式网(SWN)仿真模拟系统
    4.6 模拟仿真平台实现
    4.7 通信系统分析及其建模
    4.8 容错系统分析及其建模
第五章 高性能通信系统结构研究与实现
    5.1 概述
    5.2 通信系统结构模型
    5.3 总体结构
    5.4 全动态阻拦等待同步系统
    5.5 分布式仲裁系统
    5.6 分布式活动信箱消息传递系统
    5.7 性能评价及比较
第六章 容错系统结构及其可靠性研究
    6.1 概述
    6.2 总体结构
    6.3 故障检测与诊断
    6.4 容错通信管理
    6.5 故障处理
    6.6 检查点机制
    6.7 消息登录机制
    6.8 进程/线程迁移及系统恢复
第七章 系统仿真和性能测试
    7.1 概述
    7.2 硬件集成技术
    7.3 软件技术
    7.4 其他关键集成技术
    7.5 系统测试评估总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论文创新点
    8.3 未来工作展望

四、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集群部署的微服务架构数控系统研究[D]. 刘建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CMP的EBBO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 吴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钻井过程卡钻事故智能识别方法及处置流程优化研究[D]. 季雯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
  • [4]科学哲学视域下Petri语用网研究[D]. 边旭兴. 山西大学, 2016(05)
  • [5]云计算的调度策略研究与性能分析[D]. 何华. 天津大学, 2017(04)
  • [6]基于随机Petri网模型的多DSP系统性能分析[J]. 丁宁. 电子测试, 2010(04)
  • [7]基于Petri网的多DSP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钱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实时系统任务调度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王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9]随机Petri网可视化分析软件系统的设计[D]. 徐超. 天津大学, 2003(01)
  • [10]仪用主从耦合分布式并行处理容错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 刘峰. 浙江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Petri网在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