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咪唑包衣剂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包衣剂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岳琴[1](2021)在《Carnitine/OCTN2在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背景: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约2100万人口,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奥氮平(Ola)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一线药物,但Ola的长期使用伴随着代谢性副反应的发生,加重II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患者的长期治疗带来负面影响。现阶段Ola介导代谢性副反应的机制还未完全明确。脂代谢紊乱是Ola介导代谢副反应的常见形式,表现为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脂肪酸氧化在脂质代谢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会造成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障碍,并且此过程与肉碱(Carnitine)含量下降相关。肉碱是脂肪酸氧化的关键载体,机体肉碱的低水平可能抑制脂肪酸氧化,最终导致脂代谢紊乱;而新型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N2)作为唯一的高亲和性肉碱转运体,是维持机体肉碱平衡的关键因子,但现阶段还尚不清楚Carnitine/OCTN2在Ola介导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调控机制。目的:本实验利用动物及细胞实验,探究Carnitine/OCTN2在奥氮平介导的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以期为解决临床上奥氮平介导脂代谢紊乱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SD大鼠主动摄食含0、0.25 mg/kg、0.5 mg/kg、1.0 mg/kg及2.0 mg/kg奥氮平糖丸14天,过程中监测体重变化;给药结束后检测脂肪重量及TG、TC、FFA等生化指标;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脂质堆积情况;HE染色检测腹腔内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的大小情况;WB检测肝脏组织OCTN2蛋白表达量。2.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脏肉碱含量、肝脏β氧化产物β-HB含量;WB及qPCR用于检测肾脏、肝脏及小肠组织中OCTN2转录及翻译水平。3.SD大鼠口服空白糖丸、Ola(1.0 mg/kg)糖丸、L-Carnitine(350 mg/kg)糖丸及Ola联合L-Carnitine糖丸28天,过程中监测SD大鼠体重、摄食、饮水情况;动物处理后检测血清及肝脏TG、TC、LDL、HDL及FFA等生化指标含量变化;以脏器指数及肝脏HE染色反映药物对组织的病理损害;检测肉碱含量及肝脏β氧化产物β-HB含量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小肠中OCTN2蛋白表达量变化。4.Ola(0/2.5μM/5μM/10μM)作用于肠细胞(Caco2)24 h后,通过免疫荧光(IF)检测Ola对Caco2中OCTN2表达量的影响;构建人-Octn2过表达及敲降质粒,质粒转染进Caco2后,通过WB及qPCR实验验证OCTN2表达情况,通过肉碱摄取实验探究细胞摄取肉碱能力的改变。5.检测肠组织中PPARγ/PPARα的蛋白表达情况;Ola作用Caco2细胞24 h后,通过IF实验检测细胞中PPARγ的蛋白表达情况;WB检测过表达Pparγ细胞中OCTN2表达量的改变;最后共转染过表达Pparγ/Pparα质粒及PGL3 BasicOCTN2(PPRE)质粒进293T细胞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的信号值来评价PPARγ/PPARα与OCTN2(PPRE)的结合情况及Ola对其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1.不同剂量奥氮平对SD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给予Ola后,各剂量组SD大鼠体重增量发生变化,其中1.0mg/kg剂量组体重累积增量显着增加(27.8±1.3 g vs.19.2±2.3 g,p<0.01),且腹腔内脂肪显着增多;1.0 mg/kg及2.0 mg/kg剂量组肝脏FFA、血清TG含量、肝脏脂滴面积及腹部脂肪细胞直径显着升高;所有剂量组血清TC含量均显着增加;此外,Ola给药后,肝脏组织中OCTN2(肉碱转运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出现剂量下调。2.奥氮平对Carnitine/OCTN2及肝脏β氧化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Ola给药后血清肉碱含量显着下降(20.33±6.00μmol/L vs.30.36±5.71μmol/L,p<0.01),肝脏肉碱积累量也出现显着下降(31.04±4.87μmol/L vs.39.63±2.92μmol/L,p<0.01),肝脏中β氧化产物(β-HB)含量显着下降(p<0.01)。Ola给药处理后,与空白组相比,肾脏组织中OCTN2表达量没有明显改变;肝脏中OCTN2表达水平下降,但统计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小肠组织中OCTN2转录及翻译水平极显着地下调(p<0.001)。3.奥氮平联合L-Carnitine实验与对照组相比,Ola组大鼠体重增加(体重增加约6.6%,p<0.05);与Ola组相比,Ola联合L-Carnitine组在给药第20天到28天出现体重下降(第28天体重下降约7.1%,p<0.05)。此外,各组大鼠的摄食及饮水量没有显着性改变。Ola给药后血清TG/TC含量、肝脏TG/TC/FF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增加,与Ola组相比,Ola联合L-Carnitine组血清TG/TC水平及肝脏TG/TC/FFA含量下降。各组间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及肾脏指数没有明显变化。Ola联合L-Carnitine后,较Ola组,血清肉碱水平极显着地增加(32.82±6.49μmol/L vs.20.3±5.71μmol/L,p<0.001),肝脏肉碱水平略微增加但未发生显着性变化(32.74±6.56μmol/L vs.31.04±4.87μmol/L),肝脏的β-HB含量增加(p<0.05);并且Ola联合L-Carnitine组OCTN2蛋白表达量较Ola组出现显着地增加(p<0.01)。4.肠细胞Caco2中过表达及敲降Octn2Ola作用于Caco2细胞24 h后,OCTN2蛋白表达量剂量下调。Caco2中转染质粒及Ola给药后,过表达组OCTN2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肉碱浓度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0.01);相较于过表达组,过表达并给予Ola组的OCTN2表达水平及细胞内肉碱浓度显着下调(p<0.01);敲降组OCTN2表达量及细胞内肉碱含量较对照组下调(p<0.05);与敲降组相比,敲降并给予Ola组OCTN2表达量及细胞内肉碱含量没有显着性改变。5.奥氮平对肠OCTN2转录调控的影响Ola给药后,小肠组织中PPARγ出现极显着的下降(p<0.001),PPARα没有显着性变化;肠细胞中PPARγ蛋白表达量随Ola剂量增加出现逐渐下调的趋势。过表达Pparγ后,Caco2中OCTN2表达量上调(p<0.05)。293T中共转染过表达Pparγ质粒与p GL3 Basic-OCTN2(PPRE)质粒后,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质粒组(p<0.001);奥氮平给药后,荧光素酶活性显着低于共转染组(p<0.001);共转染过表达Pparα质粒与p GL3 Basic-OCTN2(PPRE)质粒后,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质粒组(p<0.001),但奥氮平给药后,荧光素酶活性较共转染组没有显着性改变。结论:奥氮平介导的脂代谢紊乱与药物剂量相关。奥氮平通过下调SD大鼠小肠组织中OCTN2(肉碱转运体)的表达,抑制食物肉碱的摄取,降低机体肉碱含量,影响肝脏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最终介导脂代谢紊乱。奥氮平介导的小肠OCTN2下调与转录调控因子PPARγ的表达减少以及PPARγ与OCTN2的结合力减弱有关。

杨安平,谭常青[2](2007)在《国内左旋咪唑的非驱虫用途文献综述》文中指出

杨明瑾,漏磊君,严晓岚,吴玲娟,李思温[3](2004)在《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方法 盐酸左旋咪唑和左旋咪唑碱口服剂量为 2 6 .2 5 m g/kg,分别于小鼠感染前 2天口服 ,连服 7d;涂肤剂为 1.0 %、2 .0 %、3.0 %、5 .0 %和 7.0 % ,分别于感染前 2、1天和当天涂肤。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虫体。结果 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和左旋咪唑碱水溶液分别口服 ,两者的减虫率都为 0 ;5 .0 %的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当天涂肤、7.0 %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前 1天涂肤 ,减虫率均为 10 0 .0 % ;2 .0 %、3.0 %和 5 .0 %的左旋咪唑碱于感染前 1天涂药 ,减虫率即可达到 10 0 .0 %。结论 左旋咪唑涂剂能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 ,左旋咪唑碱效果优于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无效。

王德刚,李新胜,徐静,刘晓华,陈胜华,陈海支,吴江,杨玉声[4](2003)在《左旋咪唑涂布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涂布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指标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将 10 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均以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 ,研究组辅以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 ,对照组予蒸馏水涂抹。治疗前后分别查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 ,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阳性症状量表 (SAPS)、阴性症状量表 (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和副反应量表 (TESS)综合评定。 结果 :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明显 ,且两组差异显着。各量表的减分率与治疗前IgG呈显着正相关。SANS减分率与治疗前后IgG差值呈显着正相关。 结论 :临床症状改善与IgG水平相关 ,且以阴性症状为主。

张衍军,赵逢玉[5](2002)在《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涂布剂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给以氟哌啶醇 ,B组给以左旋咪唑涂布剂和氟哌啶醇 ,C组给以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总疗程 1 2周 ,疗前和疗后分别抽血查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 、CD8+ 细胞数 (CD3+ 、CD4 + 、CD8+ )和红细胞免疫功能RBC C3b花环率 (RBC C3b)和RBC IC花环率(RBC IC)。结果 治疗后CD3+ 、CD4 + 增加值B组明显高于A、C两组 ,RBC C3b增加值B组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有、无阳性家庭史治疗前后CD3+ 、CD4 + 、CD8+ 均有显着差异 ;阴、阳家族史间疗前比较CD4 + ,疗后CD3+ 、CD4 + 均有显着差异 ;疗前阴、阳家族史间RBC C3b差异显着 (P <0 .0 1 ) ;治疗前后阳性家族史RBC C3b、阴性家族史RBC C3b、RBC IC均有显着差异。结论 左旋咪唑涂布剂和氟哌啶醇均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但以两者合并应用改善更明显

张衍军,马照红,赵逢玉[6](2001)在《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入组病人用氟哌啶醇进行为期 12周的治疗 ,治疗前、后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CD8阳性细胞数和红细胞免疫功能C3 b花环率 (RBC- C3 b)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 结果 :疗前 CD3 、CD4、CD8、RBC- IC明显低于对照组 ;疗后 CD3 、CD4、CD4/ CD8比值、RBC- C3 b明显升高 ,CD8、RBC- IC明显降低。 结论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

张衍军,徐喜云,郭玉秀,孔令生,马照红,张喆,赵逢玉,郭永贵,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恩轩[7](2000)在《精神分裂症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精神症状与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免疫增强剂与抗精神病药对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用固定剂量的氟哌啶醇和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查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花环和RBC-IC花环,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CD4/CD8与SAPS总分呈显着负相关;A、B两组BPRS、SAPS减分率与治疗前CD+3细胞数呈显着正相关;A、B两组SAPS减分与治疗前RBC-C3b呈显着正相关;B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的差值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与疗前免疫功能状态相关,CD+3、CD+4可作为疗效的预测指标。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恩轩[8](2000)在《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否比单独应用氟哌啶醇效果更好。方法 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组口服氟哌啶醇、自来水涂布,B组口服氟哌啶醇,左施咪唑涂布剂涂布,C组口服淀粉、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进行为期十二周的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在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抽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CGI-SI与CGI-GI分值、BPRS总分及敌对猜疑因子分、SAPS总分及妄想因子分均低于A组(P<0.01),A、B两组患者的CGI-SI、CGI-GI分值、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SANS总分及除情感平淡外的其它4个因子评分均低于C组(P<0.01)。疗前三组患者CD3、CD4阳性细胞数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花环)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疗后仍较对照组为低(P<0.01),且治疗后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CD8+、RBC-IC与疗前相比显着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呱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娄海玲,张志波,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窦玲,张宪香,王应方,白常林,任显峰,路继德,马恩轩[9](1999)在《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否比单独应用氟哌啶醇效果更好。方法: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组口服氟哌啶醇,自来水涂布;B组口服氟哌啶醇,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C组口服淀粉,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进行为期十二周的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综合评定,并在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抽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CGI-SI与CGI-GI分值、BPRS总分及敌对猜疑因子分,SAPS总分及妄想因子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A、B两组患者的CGI-SI、CGI-GI分值、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SANS总分及除情感平淡外的其它4个因子评分均低于C组(P<0.01)。治疗前三组患者CD3、CD4、CD8阳性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花环)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仍较对照组为低(P<0.01),且治疗后三组患者CD3、CD4、?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窦玲,张宪香,王应方,白常林,任显峰,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思轩[10](1999)在《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否比单独应用氟哌啶醇效果更好。方法:将人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 A、B、C 三组,每组均为30例,A 组口服氟哌啶醇、自来水涂布;B 组口服氟哌啶醇、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C 组口服淀粉、左旋咪唑涂布剂涂布;进行为期十二周的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综合评定,并在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抽血进行 T 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治疗后 B 组患者 CGI-SI 与 CGI-GI 分值、BPRS 总分及敌对猜疑因子分, SAPS 总分及妄想因子分均低于 A 组,差异具显着性(P<0.01),A、B 两组患者的 CGI-SI、CGI-GI 分值、 BPRS 总分及各因子分、SAPS 总分及各因子分、SANS 总分及除情感平淡外的其它4个因子评分均低于 C 组 (P<0.01)。治疗前三组患者 CD3、CD4、CD8阳性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 花环)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疗后仍较对照组为低(P<0.01),且治疗后三组患者 CD3、CD4、CD4/CD8、红细胞 C3b花环率(RBC-C3b)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 CD8、RBC-IC 与疗前相比显着降低(P<0.05或 P<0.01)。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独应用氟哌啶醇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有所改善。

二、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Carnitine/OCTN2在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药物
        1.1.1 精神分裂症
        1.1.2 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
    1.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脂代谢异常
        1.2.1 抗精神病药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2.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脂代谢异常
        1.2.3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机制
    1.3 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药物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1.3.1 线粒体功能障碍
        1.3.2 精神分裂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1.3.3 药物不良反应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1.4 Carnitine/OCTN2 功能及其研究现状
        1.4.1 Carnitine/OCTN2 简介
        1.4.2 Carnitine/OCTN2 功能
        1.4.3 OCTN2 转录调控相关机制
    1.5 课题的提出
        1.5.1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5.2 课题假设
        1.5.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4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细胞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来源及型号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所用引物
        2.2.3 药物处理
        2.2.4 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
        2.2.5 血清收集及血脂的检测
        2.2.6 组织HE染色
        2.2.7 小肠组织免疫组化
        2.2.8 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
        2.2.9 总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 Blot实验
        2.2.10 总RNA的提取及qPCR反应
        2.2.11 细胞(Caco2)培养
        2.2.12 MTT法检测药物对肠细胞增殖的影响
        2.2.13 细胞免疫荧光
        2.2.14 质粒构建
        2.2.15 质粒转染
        2.2.16 双荧光素酶实验
        2.2.17 肉碱含量检测
        2.2.18 β-HB含量检测
        2.2.19 肉碱摄取实验
    2.3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SD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3.1.1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SD大鼠体重体脂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3.1.2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SD大鼠肝脏及脂肪组织脂质的影响
        3.1.3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肝脏OCTN2 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奥氮平对Carnitine/OCTN2 及肝脏β氧化的影响
        3.2.1 奥氮平对SD大鼠肉碱水平及肝脏β氧化的影响
        3.2.2 奥氮平对各组织中OCTN2 表达量的影响
    3.3 奥氮平联合L-Carnitine实验
        3.3.1 奥氮平联合L-Carnitine后大鼠体重摄食饮水的变化
        3.3.2 奥氮平联合L-Carnitine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3.3.3 肝脏形态及脏器指数变化
        3.3.4 Carnitine/OCTN2 水平及肝脏β氧化的变化
    3.4 Caco2中Octn2 的过表达与敲降
        3.4.1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Caco2中OCTN2 表达量的影响
        3.4.2 过表达及敲降Octn2
    3.5 奥氮平对肠OCTN2 转录调控的影响
        3.5.1 奥氮平对肠组织中PPARγ/PPARα表达的影响
        3.5.2 不同剂量奥氮平对Caco2中PPARγ表达量的影响
        3.5.3 Caco2 中过表达Pparγ对 OCTN2 表达量的影响
        3.5.4 双荧光素酶验证奥氮平对PPARγ与 OCTN2 的结合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奥氮平介导SD大鼠脂代谢紊乱
    4.2 奥氮平下调肠道OCTN2 表达
    4.3 奥氮平对肠OCTN2 转录调控的影响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研究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3)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动物
    2药物配制
    3 虫源
    4 方法
        4.1 实验1
        4.2 实验2
        4.3 实验3
结 果
讨 论

(4)左旋咪唑涂布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2.2
    2 .3 疗效
    2.4 不良反应
    2.5 相关分析
3 讨论

(5)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 果
讨 论

(6)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精神分裂症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1.2.2 治疗方法
        1.2.3 评定工具及方法
        1.2.4 盲法
    1.3 免疫指标的测定
        1.3.1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3.2 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临床症状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2.2 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
    2.3 精神症状改善与免疫指标变化间的关系
    2.4 左旋咪唑涂布剂和氟哌啶醇对免疫指标影响的比较
3 讨论

四、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Carnitine/OCTN2在奥氮平致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 岳琴. 西南大学, 2021(01)
  • [2]国内左旋咪唑的非驱虫用途文献综述[J]. 杨安平,谭常青. 天津药学, 2007(03)
  • [3]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J]. 杨明瑾,漏磊君,严晓岚,吴玲娟,李思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4(06)
  • [4]左旋咪唑涂布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指标与疗效的关系[J]. 王德刚,李新胜,徐静,刘晓华,陈胜华,陈海支,吴江,杨玉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06)
  • [5]左旋咪唑涂布剂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衍军,赵逢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06)
  • [6]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衍军,马照红,赵逢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1(06)
  • [7]精神分裂症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免疫指标与精神症状的关系[J]. 张衍军,徐喜云,郭玉秀,孔令生,马照红,张喆,赵逢玉,郭永贵,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恩轩.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0(02)
  • [8]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恩轩. 山东精神医学, 2000(01)
  • [9]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娄海玲,张志波,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窦玲,张宪香,王应方,白常林,任显峰,路继德,马恩轩.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1999(05)
  • [10]左旋咪唑涂布剂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A]. 张衍军,张喆,孔令生,马照红,郭玉秀,徐喜云,郭永贵,赵逢玉,王韶轩,白慧丽,杜宪慧,窦玲,张宪香,王应方,白常林,任显峰,娄海玲,张志波,路继德,马思轩. 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99

标签:;  ;  ;  ;  ;  

左旋咪唑包衣剂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