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驰[1](2021)在《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对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临床上,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Ⅰ(cTnl)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多发伤患者往往在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情况下,仍存在cTnl升高。此类患者在行急诊手术时,对于麻醉医生来讲,在术前评估,麻醉诱导,术中监护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非心脏疾病的多发伤患者中,cTnl升高是否与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方法:检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管理系统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期间就诊重症医学科(Ⅰntensivecareunti,ICU)并行急诊手术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选取符合条件的病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65岁、因多发伤入院就诊于ICU并行急诊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Ⅰnjury Severity Sorec,ⅠSS)16分-25分、术前监测肌钙蛋白值、ASA分级Ⅲ-Ⅳ级。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排除既往有冠心病及心衰等心脏病病史患者、因多发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入院后24小时以内的死亡病例。筛选出87个病例,以血清cTnl值0.4ng/ml为截断值,其中实验组47例(cTnl≥0.4ng/ml),对照组40例(cTnl0.4ng/ml<)。记录术前三天到术后七天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病例,术前血常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pro 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s,EF)和肌酐等检查结果及在ICU总的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F和NT-ProBNP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ICU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P<0.05),且白细胞值和肌酐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多发伤患者cTnl升高与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无明显相关性,与EF和NT-Pro BNP也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观察组ICU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且白细胞值和肌酐值高于对照组。作为麻醉医生,在围术期仍应该注重整体情况的评估和各个系统功能的保护,循环功能和肾功能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石婉宁[2](2021)在《肌钙蛋白I在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危险因素分析及与心肌梗死的鉴别。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就诊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前三天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水平、心脏超声及肺CT结果等临床资料。心肌挫伤组纳入标准:(1)有闭合性胸部外伤史;(2)18周岁及以上且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无血流动力学障碍;(4)无心脏大血管方面的疾病;(5)末梢血氧饱和度≥93%;(6)来诊后12h内测量c Tn I,连续测量3天;(7)完善心脏超声。心肌梗死组纳入标准:(1)无胸部外伤史;(2)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未行再灌注治疗;(3)来诊后12h内测量c Tn I,连续测量3天;(4)完善心脏超声。比较闭合性胸外伤患者与心肌挫伤患者性别、年龄、肋骨骨折情况、胸腔积液情况、胸部AIS评分,并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心肌挫伤组连续3天c Tn I变化趋势、心室壁运动异常率及射血分数差异。结果:无肋骨骨折的闭合性胸外伤患者也会出现心肌挫伤,其概率为28.57%,但不同肋骨骨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IS≥3是闭合性胸外伤患者首次c Tn I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肌挫伤患者连续三天测量c Tn I未见明显峰值;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壁运动异常率高于心肌挫伤患者(P<0.05),但射血分数间无差异。结论:当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胸部AIS≥3分应警惕发生心肌挫伤的风险;闭合性胸外伤患者c Tn I动态变化出现明显峰值和/或心脏超声提示心室壁活动异常应警惕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对可能合并心肌梗死的闭合性胸外伤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冠脉相关检查进行评估,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刘珊珊[3](2020)在《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钝性胸部创伤(Blunt Chest Trauma,BCT)的患者常会出现心肌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发生BCT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以期达到降低钝性心肌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以BCT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根据心肌损伤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分别对不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8例BCT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心肌损伤,117例患者未发生心肌损伤。其中,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烟龄、吸烟史、AIS-ISS创伤评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双侧肋骨受累、胸闷、气短、全身不适、心动过速、T波改变、ST段异常、年龄、受伤类型与BCT后心肌损伤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合并冠心病、吸烟史、高创伤评分的患者易在BCT后产生心肌损伤。结论1.合并冠心病、既往吸烟史、高创伤评分的患者在BCT后心肌损伤的风险较高;2.关于BCT后心肌损伤的社区预防,教育全体公民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创伤预防意识;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人群易产生心肌损伤,提醒应做好基础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改变生活习惯。

傅颖[4](2019)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测体腔游离液体和容量评估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严重创伤患者初期救治过程中,探讨应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测体腔游离液体的准确性及其容量状态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设计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科就诊并收住重症监护室的严重创伤患者。入选标准:①在受伤后6小时内进入急诊抢救室;②ISS评分≥16分。排除标准:①年龄<14周岁;②不适合急诊床旁超声检查的患者,包括胸廓严重畸形,大量皮下气肿,无法进行肺部和心脏超声检查者;③受伤后尚未进行全身CT和/或增强检查的患者;④伤情严重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急诊室应用急诊床旁超声,选取凸阵探头(5-2MHZ)行e-FAST检查,依次针对剑突下、右上腹部、左上腹部、和耻骨联合上盆腔、双侧胸前区6个部位进行快速床旁超声筛查,并记录结果。最后以全身CT和/或增强结果为标准,评价e-FAST在胸、腹和盆腔游离液体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另外,在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应用床旁超声,选取相控阵探头(5-1MHZ),探头置于剑突下,在距离右心房与下腔静脉交接点约2cm处测量下腔静脉呼气时最大内径(IVCmax)及吸气时最小(IVCmin)内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VCrvi)=(IVCmax-IVCmin)/IVCmax,自主呼吸时 IVCrvi>50%定义为容量不足。在胸骨旁短轴乳头肌切面,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面积描记,测得左室舒张末期面积(LVEDA)。根据左室舒张末期面积指数(LVEDAI)=LVEDA/体表面积,计算得出LVEDAI。当LVEDAI<5.5cm2/m2定义为容量不足,分析IVCrvi及LVEDAI在评估容量状态中的可靠性。结果:1、本研究中60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在急诊室完成e-FAST检查,最终以全身CT和/或增强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其对胸、腹和盆腔游离液体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e-FAST的灵敏度74.1%,特异度100%。e-FAST诊断结果与全身CT和/或增强一致性较好(Kappa=0.759,P<0.001)。2、对严重创伤患者用床旁超声进行容量评估发现:①60例患者中有12例IVCrvi>50%,与检测时患者的休克指数(SI)无明显的相关性(P=0.734);②在胸骨旁短轴乳头肌切面测得LVEDA,并计算得出LVEDAI;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LVEDAI与SI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414,P<0.01)。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初期救治的患者,在急诊室进行e-FAST检查患者胸、腹和盆腔游离液体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床旁经胸心脏超声测量LVEDA获得LVEDAI值是快速容量评估的良好方法之一。

谢锋[5](2017)在《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烧冲复合伤是常见的致死性损伤类型之一。导致心肺功能、免疫调节、凝血系统的损伤程度都较单一烧伤或单一冲击伤更严重,特别是循环系统变化尤为显着。因此,心肌损伤的治疗对机体整体救治影响深远。最近的研究表明钙蛋白酶活化后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引起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阐明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本研究拟探讨:(1)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2)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作用,探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救治寻找新的方法;(3)果糖二磷酸钠对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取雄性SD大鼠,随化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冲击伤组、烧冲复合伤组。第二部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烧冲复合伤组、MDL28170抑制剂组和Ac-DEVD-Cho抑制剂组。(细胞实验)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烧冲复合伤组、烧冲复合伤组+MDL2817组、烧冲复合伤+Ac-DEVD-Cho抑制剂组。calpain基因干扰性RNA(siRNA)将H9C2分为(1)对照组(2)实验组(BB) (3)阴性scramble+BB组(4)阳性siRNA+BB组;第三部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冲复合伤组和果糖二磷酸钠组。伤后6h、24h、48h、72h4个观察点,采集腹主动脉血和心肌标本。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心肌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血清CTnI、CK-MB检测;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calpain表达水平、calpastatin表达水平;荧光定量检测钙蛋白酶活性。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心肌中calpain、细胞色素c、活化Bid、葡萄糖调节蛋白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和calpastatin的表达;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法检测心肌细胞胞浆内Ca2+含量。结果:第一部分:烧冲复合伤大鼠射血分数下降、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凋亡指数增高,GRP78、CHOP、Bax、Cytc、Bid蛋白表达和caspase-3,12活性及calapin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升高,calpastatin mRNA和calpastat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降低,心肌细胞浆Ca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第二部分:烧冲复合伤组大鼠的心功能下降,CTnI、CK-MB、Grp78、CHOP、Bax、Fas、Cytc、Bid蛋白表达、caspase-3, 12活性和伤后凋亡指数、钙蛋白酶活性升高,与同时间点MDL28170抑制剂组、Ac-DEVD-Cho抑制剂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H9C2细胞胞浆中Ca2+与钙蛋白酶变化趋势一致。calpain基因干扰后,H9C2细胞calpain蛋白表达降低。RNA干扰组细胞荧光强度相对较弱。第三部分:果糖二磷酸钠组大鼠伤后心功能缓慢下降,cTnI、CK-MB变化趋势与烧冲复合伤组一致,GRP78、CHOP、calapin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浆中Ca2+低于烧冲复合伤组,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烧冲复合伤后钙蛋白酶表达升高、活性增强是导致大鼠心功能心功能降低重要原因之一;(2)烧冲复合伤后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心肌细胞内Ca2+超载使钙蛋白酶活化,活化的钙蛋白酶过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主要由于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增加、促凋亡物质的释放、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活化引起。(3)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和果糖二磷酸钠能减轻钙蛋白酶表达升高、活性增强引起得心功能降低,为指导临床治疗重度烧冲复合伤心功能降低提供理论依据。

高军[6](2017)在《SD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死后变化及法医学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不同死因(溺死、以心肌损伤为主)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死因大鼠死亡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完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死后检测的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SD大鼠75只,体重为275g±25克,随机分为3组(n=25):胸部打击组采用改进BIM-II型生物撞击机闭合式打击大鼠心前区,打击力度为120Kpa;溺死组;空白对照组脱颈处死。各组大鼠各分为五个亚组(n=5),分别于死亡后6h、12h、24h、48h、72h取右心血液并制备成血清,对心肌酶谱五项及肌钙蛋白进行检测,同时提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三组之间差别,p<0.05时,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每组死亡后经历时间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线性回归,R2≥0.8认为心肌损伤标记物与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结果:(1)采用BIM-II型生物撞击机闭合式打击大鼠心前区建立SD大鼠心脏挫伤模型成功。(2)除48小时的CK,6小时的LDH,72小时的GPT外,对照组和溺死组心肌损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MB三组两两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 Tn T、CK、GOT、LDH几项指标在打击组与空白组,打击组与溺死组之间大部分时间点上,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T上,打击组和空白组,打击组和溺死组大部分时间点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一死因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对比发现,三组大鼠死后6h和其他时间点大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上大部分心肌损伤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空白对照组大鼠各项心肌损伤标志物中,c Tn T,LDH的含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R2>0.8);胸部打击组中,c Tn T,CK-MB的含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R2>0.8);溺死组中,LDH的含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R2>0.8);其余指标在各组中,含量和时间均不呈线性关系。在呈线性关系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空白对照组c Tn T在含量是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呈负相关),而在胸部打击组中c Tn T的含量却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相关)。结论:(1)采用BIM-II型生物撞击机闭合式打击大鼠心前区建立SD大鼠心脏挫伤模型是成功的,可用于心肌挫伤的系列研究。(2)文中涉及的三种死因死亡的尸体,在20℃、湿度78%条件下保存,3天内细胞结构仍可辨认,可用于形态学诊断。(3)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死亡后12-72小时内无统计学差异,故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死亡后3天内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4)不同死因死亡的SD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随死后经历时间变化呈现不同趋势,通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推断死亡时间需考虑死因的影响。

张为民,赵兴吉,都定元,熊秀勤,杜文华,陈林[7](2015)在《肌钙蛋白对急性重度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对犬重度心肌挫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用12只犬,体重(11.4±1.5)kg。采用BIM-Ⅱ型水平撞击机撞击犬胸前区,制作重度心肌挫伤模型,观察犬伤前、伤后即刻及伤后2,4,6,8 h心电图变化。分离血清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cTnI的水平,并观察心肌大体和病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变化。结果心电图显示伤后2,4,6,8 h出现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肌缺血、房颤、室颤等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心肌挫伤的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伤后2,4 h血清cTnT和cTnI水平与伤前比较无特异度改变,伤后8 h cTnT和cTnI分别达到(0.130±0.052)ng/ml和(1.615±0.371)ng/ml,均较伤前显着升高(P<0.01)。TTC染色的特异度为(39.78±9.07)%,而血清cTnT和cTn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肌钙蛋白早期诊断重度心肌挫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且与病理相关性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洪生,杨文东[8](2014)在《胸部创伤合并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监测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的早期监测价值,并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2例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挫伤组)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挫伤组采用rhGH治疗。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结果: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41.4%)显着高于NT-proBNP(29.8%)及心电图(ECG)(17.7%)(P<0.01)。治疗前,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着正相关(r=0.719,P<0.01),相关性良好。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的82例患者经rhGH治疗后,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达正常,ECG也无异常表现,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rhGH对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具有临床治疗作用,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胸部创伤合并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也可观察临床疗效。

孙庆华,杨文东[9](2010)在《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患者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GH)治疗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探讨临床疗效及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3例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患者采用重组GH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清h-FABP、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及普通心电图(ECG)检查。结果 (1)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治疗前h-FABP、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血清h-FABP的阳性率(38.9%)高于血清CK-MB的阳性率(27.8%),也高于ECG(18.5%)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经重组人GH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组人GH对胸部创伤所致的心肌挫伤具有治疗作用,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的一项指标,比CK-MB和ECG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周洋,吴远林,向小勇,赵兴吉[10](2008)在《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度心肌挫伤的急诊诊断方法。方法:对30例严重钝性胸部创伤患者分别在伤后1、2、4、8h行心肌标志物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伤后8h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T,cTn-T)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均明显高于伤后1h,伤后左心室心功能部分指标有明显改变。结论:心肌标志物联合超声检查对重度心肌挫伤有较高的急诊诊断价值。

二、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对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关于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升高的研究进展
    2.1 除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外的cTn升高
    2.2 包括胸部顿性损伤在内的多发伤患者c Tn升高
    2.3 非心脏疾病多发伤患者cTn升高
    2.4 非心脏疾病多发伤患者cTn升高的机制
    2.5 小结
第3章 试验方法
    3.1 病例选择
    3.2 cTn的选择
    3.3 病例分组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实验方法
    3.7 围术期定义
    3.8 心脏不良事件定义
    3.9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及既往病史比较
    4.2 两组病例围术期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
    4.3 两组病例的NT-proBNP和EF的比较
    4.4 两组病例的ICU住院时间,术前白细胞和肌酐情况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局限性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肌钙蛋白I在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3.2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肋骨骨折情况比较
    3.3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胸腔积液情况比较
    3.4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不同AIS评分与首次cTnI水平及首次cTnI异常率的比较
    3.5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首次cTnI升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6 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胸部AIS评分与首次cTnI升高间ROC曲线分析
    3.7 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连续3天cTnI水平比较、入院射血分数及心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肌钙蛋白在外伤所致心脏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分组标准
        1.1.5 资料内容
        1.1.6 资料收集
    1.2 统计学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质量控制方法
2 结果
    2.1 钝性胸部创伤的资料结果描述
    2.2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职业分布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个人史的比较
    2.6 两组患者受伤类型的比较
    2.7 两组患者创伤评分的比较
    2.8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的比较
    2.9 两组患者症状的比较
    2.10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2.11 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比较
    2.12 两组患者胸部CT的比较
    2.13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
        3.1.1 年龄、性别与职业
        3.1.2 既往病史及吸烟史
        3.1.3 受伤类型和创伤评分
        3.1.4 症状
        3.1.5 心电图表现
        3.1.6 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
    3.2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社区预防
        3.2.1 冠心病的预防
        3.2.2 糖尿病的预防
        3.2.3 创伤的预防
        3.2.4 戒烟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严重创伤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测体腔游离液体和容量评估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作用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果糖二磷酸钠对烧冲复合伤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挫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SD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死后变化及法医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建模
    1.2 实验仪器、试剂及方法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空白组、胸部打击组、溺死组)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2.2 形态学改变
    2.3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死亡时间关系
3 讨论
    3.1 不同死亡原因心肌组织显微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3.2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死亡原因的关系
    3.3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3.4 心肌损伤标志物推测死亡时间的应用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8)胸部创伤合并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监测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测指标的观察
        2.1.1 治疗前胸部创伤患者血清NT-pro BNP, h-FABP和ECG结果比较 (见表1)
        2.1.2 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和h-FABP水平变化 (见表2)
        2.1.3 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的血清NT-pro BNP与h-FABP相关性分析
    2.2 临床疗效观察
3 讨论

(10)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心肌标志物检查
    1.3 超声心动图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心肌标志物检查
    2.2超声心动图对重度心肌挫伤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心功能变化的观察
3 讨论

四、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发伤患者肌钙蛋白Ⅰ升高对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D]. 张驰. 吉林大学, 2021(01)
  • [2]肌钙蛋白I在闭合性胸外伤心肌挫伤评估中的应用[D]. 石婉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D]. 刘珊珊.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严重创伤患者急诊床旁超声检测体腔游离液体和容量评估的可行性研究[D]. 傅颖. 苏州大学, 2019(04)
  • [5]钙蛋白酶在烧冲复合伤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谢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2)
  • [6]SD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死后变化及法医学应用[D]. 高军. 重庆医科大学, 2017(10)
  • [7]肌钙蛋白对急性重度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 张为民,赵兴吉,都定元,熊秀勤,杜文华,陈林. 中华创伤杂志, 2015(05)
  • [8]胸部创伤合并心功能和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监测与临床观察[J]. 洪生,杨文东. 临床医药实践, 2014(05)
  • [9]胸部创伤所致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J]. 孙庆华,杨文东. 社区医学杂志, 2010(17)
  • [10]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J]. 周洋,吴远林,向小勇,赵兴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11)

标签:;  ;  ;  ;  ;  

心肌挫伤后心肌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