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数据库正在迅速增长

开源数据库正在迅速增长

一、开放源码数据库增长迅速(论文文献综述)

吴奇隆[1](2021)在《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围绕着用户的数据建立起来,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在数据收集、使用以及发布的过程中难免会泄露用户的隐私。作为一种新型的隐私保护方法,差分隐私不仅可以抵抗任意的背景知识攻击,而且能够以严谨且高效的方法来证明其隐私保护水平,是目前隐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PINQ平台是最早结合差分隐私的数据分析平台,能够为底层数据集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因此本文选取PINQ平台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旨在解决数据发布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性问题。首先,本文对差分隐私产生的背景、研究现状和隐私保护领域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差分隐私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进行了阐述。随后详细分析了实现差分隐私的机制:拉普拉斯机制和指数机制,然后对应用差分隐私的平台和框架进行了总结。其次,本文对PINQ平台进行源码分析,详细介绍了各个聚合方法的实现,对其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调用关系做了详细解析。随后概述了 PINQ平台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由于平台中提供的原均值方法Noisy Average并不能提供完全的差分隐私保证,本文对其源码进行改进弥补了这一缺陷,最后使用指数机制设计了满足差分隐私的众数方法NoisyMode,以对平台的聚合方法进行完善补充。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通过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将该系统划分为用户管理、数据集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发布共4个模块,并针对每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使用SpringBoot+Vue.js技术栈完成了系统的开发。本文旨在通过该系统打破数据分享与数据分析之间的壁垒,提供一个安全的数据分享与分析平台。

张承宇[2](2021)在《基于网络爬虫的Web组件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开源组件广泛用于Web站点的搭建,但是这些开源组件本身也可能存在容易被攻击者利用的各种漏洞和缺陷,因此准确识别出目标站点的Web组件信息能够提升安全测试的效率,对保障站点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Web组件的识别主要基于固定规则分析网页源码和响应报文信息,但这些信息容易被隐藏或修改,从而导致识别准确率低,同时对Web指纹库的完备性要求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Web组件探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一套自动化Web组件指纹探测系统。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Web服务器类型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识别模型,以响应报文首部字段相对位置顺序和相关字段内容为特征,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多元分类器,对Web服务器类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7.73%;针对CMS系统类型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爬虫获取目标站点多页面的静态文件路径信息的方法,通过提取关键路径信息能识别CMS系统,并与现有检测工具进行比较实验,识别准确率高于现有检测工具。针对主机端口指纹的识别,提出了一种将Nmap集成到系统进行自动化端口扫描的解决方案。(2)基于上述Web组件检测方法,从安全测试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自动化Web组件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爬虫扫描模块、任务调度模块、系统存储模块、用户交互模块和Web组件指纹检测模块五个部分,并对每个子模块的实现提供了落地方案。同时使用Quartz和Redis消息队列对系统进行解耦,设计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3)基于上述设计,实现了自动化Web组件探测系统。系统使用Redis集群、Nginx、主从MySQL等多种技术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和易扩展性,并以Web界面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最后抽取目标站点样本,同时创建了 12个任务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能够实现对目标站点Web组件的自动化识别。

覃辰[3](2020)在《趣店集团境外上市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植入了消费金融领域,使得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为寻求发展,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上市这一融资方式,但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来说,国内严苛的上市标准是其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使得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纷纷前往境外寻求上市。趣店集团(Qudian Inc.)于2017年10月18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上市,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里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第三家前往美国成功挂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同时也是截止目前IPO融资金额最大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本文将选取趣店集团赴境外成功上市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趣店所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接着从趣店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和经营数据说明了趣店的基本情况、并从趣店如何搭建VIE结构直至IPO成功上市,对趣店赴境外上市的整个历程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通过对趣店境外上市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为类似互联网金融企业赴境外外上市提供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得到赴境外上市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我国互联网行业,以VIE结构赴国外上市对于已行之多年,但趣店所处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行业并不成熟,美国投资市场认可度不高,加之国内监管政策日趋严格,投资者对行业信心不足导致上市后股价急剧下跌。结合趣店境外上市案例的经验,互联网消费企业应当理性自我定位,不要盲目选择在境外上市,上市前要合理自我定位,准备过程要合理借助境外专业机构的力量,避免触犯境外资本市场的监管红线;已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互联网消费企业应当合理利用得之不易的市场资源,业务经营上必须要符合国内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条件,具备有竞争优势的消费金融产品才是根本。

孟美任[4](2020)在《Pub+Lab: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及其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传统学术交流机制中,科研过程中的“非正式交流”与以商业学术出版为代表的“正式交流”相互分离,致使原本贯穿科研过程的“研究产生交流、交流促进研究”连贯一体化的状态被破坏,多元交互的交流机制被碎片化甚至孤岛化。随着数字内容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为代表的学术信息传播的新形态和以社交媒体(Twitter、Facebook、Linked In、Research Gate、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为代表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显着地提升了学术交流的范围、丰裕度和交互程度。随着数字科研和数字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几乎所有的科研要素都可以数字化表征、标注、揭示、发布、关联,都可以成为并正在成为“交流”的自然对象;几乎所有的科研过程及其科研要素都可以数字化地组织、描述、管理并与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相互关联。这将深刻地改变我们对学术交流模式的认识。显然,传统的学术出版机制以及技术转变下的数字学术出版体系已经很难与“上游”的科研群体、科研人员、科研过程及其丰富的信息和信息交互相关联,很难对“发表”的科研成果的各类来源要素进行细致、便捷、精准地关联和溯源,很难呈现科研成果关联的丰富的科研要素及其演变,很难与“下游”科研社区及其丰富的信息进行关联和交互,难以成为科学发现、科研过程管理、科研质量检验与评价的内在、方便、高效的支撑部分。因此,亟需根据科学研究本身的范式演变和学术交流的模式变化,分析学术交流体系可能的新模式新形态,探索支持这类新模式新形态的实施与运行机制,发现和设计这种机制嵌入过程、融汇流程、聚联社区、支持管理的措施与技术,试验从现有科研或出版机制相对平滑转换为新机制的可能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面向科研全谱段的学术交流需求分析本研究从现在及未来的数字科研和开放科学环境出发,根据科学研究“可发现、可理解、可评价、可重用”的基本要求,分析贯穿于科研生命周期的学术交流需求与行为,调研分析数字科研全流程及其可数字化表征的要素(计划、过程、方法、工具、材料、人员、各阶段结果、评价等),调研国内外科研机构、科研社区和科技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全过程的各种方法、工具和机制,并通过焦点访谈法调研“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学术交流需求”,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重点分析阻碍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关键问题,为建立新型交流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提出,在数字科研环境下,“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交叉融汇,“显性交流”(人与人间的明显信息传递)和“隐性交流”(文献、数据、计划、方法、工具、评价等各自之间和两两之间的关联)相辅相成,显性交流和非显性迭代反馈密切结合,开放、协同、有效质量控制、有效权益管理成为交流基础能力,从而提出多元融汇、多向可嵌入的学术交流模式,提出建立内在、便捷、高效并逐步智能地支持这种新型交流模式的机制已成为科研过程系统、科研社区平台和学术出版平台的迫切需求。(2)提出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型Pub+Lab本研究发现,支持上述多元、融汇、交互的科研信息交流的学术交流机制可以从科研过程管理平台、科研社区交流平台、或者学术出版平台的不同角度进行延伸、扩展、关联和组织。本研究选择从学术出版平台为切入点,从革新现有期刊出版交流平台入手,嵌入科研生命周期和科研活动及其信息交流过程,提出一种融汇出版(Publishing)与科研(Laboratory)的新型学术交流支持模式Pub+Lab,提出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核心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场景,将科技期刊从知识载体转型为知识服务工具,将期刊出版平台从内容发布平台转型为可嵌入科研过程和融汇多元交流的科研支持平台,从而打破现有学术出版与科学研究之间的隔离状态,使学术出版与知识创造的过程及其群体联系在一起。(3)研究设计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要素描述规范本研究对科研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其对应的具体科研环节所产生的科研要素进行分析,借鉴已有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方案登记机制、科学数据管理计划、数据发布与出版机制、科研社区平台等,重点分析设计能够描述各类科研要素的元数据规范。以科技期刊文献为切入点,对文献知识元-科研要素映射关系进行研究,实现基于科研要素的科技期刊文献结构化描述,以提升描述规范与科研过程多元信息的适配性,从而支持将传统的科技期刊从科研结束后的固化的静态的知识产品转变为可嵌入到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和科研社区的结构化、关联化的知识工具。(4)基于科研共同体需求设计Pub+Lab学术交流平台以支持多元融汇、多向可嵌入的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为总体目标,设计Pub+Lab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框架和功能模块,结合科研要素的结构化特征,在现有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试验实现科技期刊文献与科研要素的关联推荐等服务。试验结果表明,Pub+Lab学术交流平台能实现科研成果与科研要素以及相关的科研项目、社区和科研知识域的交互交流,促进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挖掘与讨论,有助于增强科研透明度和促进成果的检验与复用,初步验证了融汇出版与科研的预期能力。

李正强[5](2020)在《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安卓已成为移动端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巨大的用户群体吸引了许多开发者进入该领域,安卓恶意程序数目也随之增长,对用户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面对数量不断增长的安卓恶意程序,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因此研究安卓恶意程序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有效快速地实现安卓恶意程序检测与防御是国内外恶意程序检测研究的共同目标,本论文主要包括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模型及系统。1.提出了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准确率低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函数的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构建动态自增长的相似模块数据库,使用倒排索引的方法选取对比样本子集,实现了安卓恶意程序的快速检测。2.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模型:为了更有效地扩充相似模块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方法,提取安卓程序样本的API序列、权限和程序基本块三个特征,对于不同特征集成了XGBoost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大幅提高了检测模型的准确率。3.安卓恶意程序检测系统原型实现:构建了一个以自增长的相似模块数据库为核心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系统,集成了安卓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和深度学习检测模型,以及多种常见的移动端恶意程序检测技术,解决了传统系统对安卓恶意程序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达到高效高准确率的线上实时检测效果。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安卓恶意程序检测及相似模块数据库的构建,研究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以自增长相似模块数据库为核心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框架,其中安卓相似模块提取技术准确率平均在91%以上,以及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在各种评价指标下具有较好的表现,且其AUC达到了 95%以上。

彭耀凯[6](2020)在《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各大在线学习平台的崛起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学习途径。在传统模式下,园林植物的教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由于专业和学科的特殊性,园林植物的在线学习本身具有独特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得出目前园林植物学习存在种类繁多、记忆不清、图文描述比较抽象、空间感尺度感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通过搭建园林植物学习平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植物识别App对园林植物教学学习的影响,结合对目前在线学习平台的分析,确定了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应该具有的功能。本研究将在线学习与园林植物学习特点相结合,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为核心,依托于微信小程序,通过计算机编程,搭建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完成了管理后台、服务端、微信小程序用户端的建设,实现了在线学习平台和园林植物学习的融合,使园林植物的学习变为从文字图片到三维AR模型再到VR全景空间的一体化学习模式。同时,由于建设完成的平台具有高度扩展性,能够在管理后台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相关操作,而对应改变用户端的相应信息。并且,只要在线服务器正常运行,整个平台也会一直正常运行,后续的管理难度低、成本低。本研究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编程实现了园林植物学习的在线平台建设,对风景园林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的学习,对后续相关技术和风景园林专业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孙文杰[7](2020)在《基因视角下的软件供应链分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开源社区的发展和壮大,互联网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开源代码和第三方组件。这些开源代码和第三方组件可以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基础支撑。开发人员常常会在互联网、开源代码仓库中检索已有的开源代码,并将已有的功能代码引入到自己的项目中,来提高开发效率。但是开发人员却通常并不掌握他们在开发过程中使用过的组件清单,因此对组件中的安全隐患和已知漏洞也并不知晓。近年来针对软件供应链的攻击报告也越来越多,诸如Heartbleed、Ghost等危害极大且影响广泛的漏洞,都是由软件供应链中未修复的已知漏洞引起的。因此,针对软件供应链进行深入分析对软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针对软件供应链存在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二进制文件的供应链安全问题,本文进行了基因视角下的软件供应链分析技术研究。本文分别从基本块、函数两个层次依次进行了二进制的相似性比较,提出软件基因语义嵌入、基因图移动距离两个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二进制文件的多级依赖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其软件供应链中的组件列表,进而检测供应链中存在的已知漏洞。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软件基因语义嵌入方法,实现软件基因的语义编码,解决了基本块粒度的跨指令集二进制语义相似性比较问题。根据汇编指令的控制流关系切分得到最小功能单元,并进行抽象得到软件基因;在机器翻译模型的启发下,设计了基因语义嵌入模型,训练编码器对跨指令集的软件基因进行语义提取,将不同指令集下的基因编码到同一个向量空间下的语义向量。实验证明该方法得到的语义向量尽可能多得保留了汇编序列的语义信息,在汇编序列的语义相似性匹配任务中,该方法比当前主要的方法有着更高的准确率,@10指标达到94.9%。2、提出了图移动距离算法,将其应用于函数基因图的比较,实现了二进制函数的相似性匹配,解决了二进制文件在函数粒度的相似性比较问题。采用图注意力神经网络学习图中节点的空间结构,将节点编码到包含了空间结构和邻居节点信息的节点嵌入。在节点嵌入的基础上,将“搬土距离”(EMD)推广到图匹配问题上,提出了图移动距离,作为图相似性的指标,解决两个图之间的匹配问题,使相似的图之间移动距离更小,不相似的图之间距离更大。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两个基因图之间的相似性,在2、3两个优化选项的函数相似性匹配任务中,@10指标达到87.8%。3、提出供应链中已知漏洞的检测方法,实现对二进制文件的供应链分析,解决了软件供应链中已知漏洞检测的问题。根据函数基因图的相似性,扫描二进制文件中包含的第三方组件和开源代码,分析其多级供应链关系;收集第三方组件中的漏洞信息,比较漏洞函数在漏洞修复前后的基因差异,根据基因差异分析第三方组件中的函数是否是存在漏洞的版本。最终在开源项目Safe Board Messenger上进行了案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得到软件的完整供应链关系,并可以检测出软件中存在的已知漏洞。

袁文才[8](2020)在《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质量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及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工具和方法,对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当前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改进方向,进而提出问题优化方案,为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项目质量管理相关概念、理论与工具方法等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第二,对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进行介绍,并对项目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方面、项目流程方面、项目源码管理方面及项目文档管理方面),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改进方向;第三,结合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针对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制定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帮助项目明确项目质量方针与原则,修改和完善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质量,以提高项目质量水平。第四,对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效果进行分析,并描述后续改进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对将要或正在进行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的企业提供帮助和参考。

王雷栋[9](2020)在《匿名通信网络链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从因特网诞生至今,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例如使用网络时候人们的隐私泄漏问题。如何避免用户通信数据和用户隐私的泄露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许多匿名系统陆续诞生,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Tor诞生于1996年,并在之后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对匿名通信网络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介绍了当今网络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匿名通信网络,按照延迟的高低对其进行分类介绍,并分别研究了各自的匿名技术特点,以及主要应用场景,并对其进行分析综述,分析各自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Tor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Tor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攻击开展系统的分析,为之后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之后,针对Tor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源码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其中包括对系统中不同实体的角色以及作用的分析;详细介绍了Tor源码结构,并对其依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对Tor通信链路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Tor路由、Tor路由节点存储与分发、链路构建、数据加密四个部分,并进一步提出可拓展性通信链路系统。最终,基于前面的分析,设计了一种Tor可拓展性通信链路系统,通信链路采用重路由构建,数据包多层加密,通信链路可以选择性加入个人洋葱路由节点。它使得Tor网络能够保证出入口路由节点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增强了 Tor的匿名性和抗攻击性;其次使用者在使用Tor时能够方便的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的选择通信链路长度,可更好的平衡通信效率与隐私保护的关系,进而提升了 Tor的灵活性。

吴海周[10](2019)在《基于SSM企业级框架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 ——以航拍服务号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公司品牌推广与在线服务的首选,其较繁琐的理论及工程细节在国内外文献中缺乏系统性梳理,本文结合具体项目深入浅出的展示微信公众号完整开发过程。此外,在Web应用开发过程中,选择好的开发框架可以加速Web应用的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并使Web应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SSM(Spring+Spring MVC+My Batis)框架是由Spring、My Batis两个开源框架组成并适用于Web应用项目开发的框架组合,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快的开发效率。微信公众平台是运营者通过公众号为微信用户提供资讯和服务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比传统网页、APP更具吸引力。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在软件项目开发中,整合SSM企业级框架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过程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研究相关的实现技术和方法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将企业级框架SSM引入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中,实现分层、解耦、敏捷的团队开发。基于上述理论,本文实现了微信航拍服务号,经玉林市无人机协会测试使用,能够较好的满足各项航拍业务需求,推动了航拍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以航拍服务号为例,研究整合SSM企业级框架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研究分析Spring、Spring MVC和My Batis框架的原理和作用,给出SSM框架在项目中整合使用的具体开发与配置流程;(2)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原理、开发模式分类、应用构建流程、微信支付的相关理论及接口、微信页面中的自适应前端理论;(3)研究分析无人机航拍业务的功能需求和系统模块,运用SSM框架和微信公众开放接口,研制开发了基于SSM企业级框架的航拍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型系统。该平台无人机航拍业务微信公众平台由产品展示、预约服务、公告管理和服务评价等四个部分功能组成,还挂有一个航拍网站。对无人机航拍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样机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平台构建方法是可行的,系统的各项功能是稳定有效的。本文研发的基于SSM企业级框架的航拍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推广形式,为无人机航拍业务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一种新颖的信息化服务手段,是新媒体背景下航拍服务信息化的有益补充和尝试。

二、开放源码数据库增长迅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源码数据库增长迅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差分隐私相关技术综述
    2.1 隐私保护方法
    2.2 差分隐私定义与相关概念
        2.2.1 差分隐私定义
        2.2.2 差分隐私分类
        2.2.3 差分隐私特性
    2.3 差分隐私实现机制
        2.3.1 拉普拉斯机制
        2.3.2 指数机制
    2.4 差分隐私相关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INQ平台源码分析与优化
    3.1 PINQ平台源码分析
    3.2 PINQ平台中存在的缺陷
    3.3 满足差分隐私的均值方法优化
        3.3.1 均值方法优化
        3.3.2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3.4 满足差分隐私的众数方法
        3.4.1 众数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3.4.2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4.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系统概要设计
        4.2.1 系统分层架构
        4.2.2 系统功能模块
        4.2.3 数据库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详细设计与代码实现
    5.1 用户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2 数据集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数据处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数据发布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4.1 聚合查询
        5.4.2 直方图查询
        5.4.3 发布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用户管理模块
        6.2.2 数据集管理模块
        6.2.3 数据处理模块
        6.2.4 数据发布模块
    6.3 非功能测试
        6.3.1 安全测试
        6.3.2 负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网络爬虫的Web组件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Web组件指纹
        2.1.1 Web组件指纹概念介绍
        2.1.2 Web服务器指纹识别
        2.1.3 Web应用组件指纹识别
        2.1.4 主机端口指纹识别
    2.2 爬虫技术
        2.2.1 概念介绍
        2.2.2 爬虫策略介绍
        2.2.3 WebMagic框架
    2.3 随机森林算法
    2.4 系统搭建关键技术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Web组件指纹识别方法
    3.1 Web服务器指纹识别
        3.1.1 Web服务器类型探测方案分析
        3.1.2 基于机器学习的Web服务器类型识别方案
        3.1.3 Web服务器类型识别结果分析
    3.2 CMS系统指纹识别
        3.2.1 方案概述
        3.2.2 爬虫模块介绍
        3.2.3 网页关键标签内容提取
        3.2.4 标签内容切片
        3.2.5 CMS系统指纹识别结果分析
    3.3 主机端口指纹识别
        3.3.1 主机端口指纹识别方案介绍
        3.3.2 主机端口指纹识别结果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自动化Web组件指纹检测系统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系统框架设计
    4.3 系统子模块设计
        4.3.1 Web指纹检测模块
        4.3.2 爬虫扫描模块
        4.3.3 任务调度模块
        4.3.4 系统数据存储模块
        4.3.5 用户交互模块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自动化Web组件指纹检测系统实现
    5.1 基础环境配置
    5.2 系统实现
        5.2.1 系统存储模块实现
        5.2.2 任务调度模块实现
        5.2.3 爬虫扫描模块实现
        5.2.4 Web指纹检测模块实现
        5.2.5 用户交互模块实现
    5.3 系统功能测试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趣店集团境外上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案例介绍
    2.1 趣店的基本情况
        2.1.1 公司发展历程
        2.1.2 行业背景
        2.1.3 业务模式
        2.1.4 经营数据
    2.2 境外上市过程
        2.2.1 上市市场选择
        2.2.2 选择中介机构
        2.2.3 搭建VIE架构
        2.2.4 境外IPO成功上市
    2.3 上市后概况
        2.3.1 上市后股价走势
        2.3.2 上市后经营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分析框架
    3.2 境外上市动因分析
        3.2.1 内部动因
        3.2.2 外部动因
    3.3 境外上市路径分析
        3.3.1 上市地点
        3.3.2 上市方式
        3.3.3 上市时机
    3.4 境外上市绩效分析
        3.4.1 上市后股价分析
        3.4.2 偿债能力分析
        3.4.3 盈利能力分析
        3.4.4 成长能力分析
    3.5 境外上市后前景分析
        3.5.1 承受股东减持压力
        3.5.2 产业布局转型前景不明朗
        3.5.3 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启示
    4.1 上市前应理性自我定位
    4.2 上市前需警惕大股东“快速套现”行为
    4.3 境外上市后带来的正向影响时效较短
    4.4 上市后需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5 境外资本市场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上市地点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Pub+Lab: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学术交流贯穿于科研生命周期发挥积极作用
        1.1.2 学术交流模式与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知识获取需求存在严重矛盾
        1.1.3 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的迫切需求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学术交流模式的总体现状
        2.1.1 开放化以满足知识获取需求
        2.1.2 透明化以支持科研成果复用
        2.1.3 协同化以吸引科研共同体协同创新
        2.1.4 小结
    2.2 数字科研全流程及其数字化表征要素调研
        2.2.1 科研成果形态的演变
        2.2.2 数字科研全流程调研
        2.2.3 数字科研要素支撑深度知识发现与精准智能决策
    2.3 服务于科研全过程的解决方案
        2.3.1 开放科研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Center for Open Science
        2.3.2 科研全周期的工具箱——Digital Science
        2.3.3 依托文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2.3.4 深度知识发现——Springer Nature
        2.3.5 新型论文形式——Elsevier
        2.3.6 小结
    2.4 面向科研生命周期的工具/服务现状
    2.5 研究现状总结和不足分析
    2.6 本文的研究目标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框架研究
    3.1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学术交流需求调研
        3.1.1 调研方法
        3.1.2 调研过程
        3.1.3 调研结果分析
        3.1.4 小结
    3.2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学术交流基本模型研究
    3.3 Pub+Lab: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框架
        3.3.1 Pub+Lab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3.3.2 Pub+Lab框架的主要应用场景
        3.3.3 Pub+Lab框架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要素描述机制研究
    4.1 科研要素类型分析
    4.2 科研要素描述规范研究
        4.2.1 类型一:研究假设(Hypothesis)
        4.2.2 类型二:文献综述(Review)
        4.2.3 类型三:研究方案(Protocol)
        4.2.4 类型四:研究方法(Method)
        4.2.5 类型五:研究数据(Data)
        4.2.6 类型六:软件工具(Software)
        4.2.7 类型七:观点讨论(Insight)
    4.3 元数据描述规范适配性研究
        4.3.1 科技文献知识元结构解析研究
        4.3.2 知识元-科研要素映射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Pub+Lab学术交流平台初步设计
    5.1 平台总体目标分析
    5.2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5.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5.3.1 科研要素生产模块
        5.3.2 基于科研要素的融汇交流模块
        5.3.3 基于科研要素的关联推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Pub+Lab学术交流模式示范平台实现及验证
    6.1 平台实现技术方案
        6.1.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6.1.2 数据库设计
    6.2 功能效果展示
    6.3 小同行推荐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贡献与创新
    7.3 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基于科研要素的科技文献XSD文件
    附录4 基于科研要素的科技文献XML文件
    附录5 数据库表单设计
    附录6 示范平台用于展示效果的文章列表
    附录7 内容(软件)共享协议详细信息
    附录8 小同行推荐核心代码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与研究框架
第2章 移动端恶意程序检测相关技术
    2.1 恶意软件定义
        2.1.1 Windows环境下的恶意软件
        2.1.2 移动端恶意软件
    2.2 移动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2.2.1 基于签名的检测方法
        2.2.2 基于动态行为的检测方法
        2.2.3 基于静态行为的检测方法
        2.2.4 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
    2.3 安卓平台
        2.3.1 安卓操作系统
        2.3.2 安卓应用程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
    3.1 问题描述
    3.2 安卓应用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
        3.2.1 关键函数
        3.2.2 数据预处理
        3.2.3 关键函数调用图生成
        3.2.4 相似模块生成
        3.2.5 相似模块相似度计算
    3.3 基于相似模块的安卓恶意程序判定
    3.4 相似模块提取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3.5 验证与分析
        3.5.1 评判方法
        3.5.2 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安卓程序样本数据特征提取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权限特征提取
        4.2.3 API特征提取
        4.2.4 图片特征提取
    4.3 基于XGBoost和CNN的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模型
        4.3.1 XGBoost模型原理
        4.3.2 CNN模型原理
        4.3.3 安卓恶意程序检测模型
    4.4 检测模型时间复杂度分析
    4.5 方法验证及分析
        4.5.1 评判方法
        4.5.2 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卓恶意程序检测原型系统
    5.1 项目需求与系统架构设计
    5.2 系统功能框架及功能模块
    5.3 系统开发与部署环境
    5.4 系统展示
        5.4.1 安卓客户端
        5.4.2 后台管理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6)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目前虚拟现实平台及在线学习平台研究
    2.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领域的应用
    2.3 目前AR与VR的平台介绍
        2.3.1 AR平台介绍
        2.3.2 VR平台介绍
    2.4 园林在线教学学习平台调查及研究
        2.4.1 国外Coursera平台
        2.4.2 国内在线学习平台
        2.4.3 与园林植物相关的平台分析
    2.5 微信小程序优势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2.5.1 微信小程序及其优势介绍
        2.5.2 微信小程序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
    2.6 目前平台对于建设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的启示
        2.6.1 VR、AR与园林植物学习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6.2 界面设计
        2.6.3 功能模块
第3章 目前园林植物教学与学习情况研究
    3.1 园林植物教学学习情况研究
        3.1.1 园林植物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3.1.2 园林植物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3.2 形色等植物识别App对园林植物教学学习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3.2.1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2.2 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3.3 解决存在的问题的方式探讨
        3.3.1 解决问题的方式
        3.3.2 搭建的在线学习平台与形色等App的区别和联系
第4章 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建设
    4.1 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建设准备
        4.1.1 关键技术及相关概念
        4.1.2 开发环境搭建
    4.2 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与开发
        4.2.1 植物库信息的添加
        4.2.2 植物AR单体
        4.2.3 植物配置空间与VR全景
        4.2.4 植物学习及植物介绍
        4.2.5 植物测试
        4.2.6 讨论交流
        4.2.7 优秀作业案例
        4.2.8 资料
    4.3 最终成果及上线运行
        4.3.1 最终成果
        4.3.2 测试及部署上线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植物识别App对植物学习影响的调查(学生版)
附录B 植物识别App对“园林植物”相关课程教学影响的调查(教师版)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基因视角下的软件供应链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软件安全概况
        1.1.2 软件供应链概念
        1.1.3 软件供应链安全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件缺陷预测
        1.2.2 软件供应链分析
        1.2.3 现有研究的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二进制相似性
    2.2 机器翻译模型
        2.2.1 注意力机制
        2.2.2 Transformer模型
    2.3 图表示学习
        2.3.1 图表示学习基本概念
        2.3.2 图注意力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器翻译模型启发的基因语义嵌入
    3.1 问题引述及研究思路
    3.2 软件基因提取
        3.2.1 汇编代码切分
        3.2.2 软件基因抽象方法
    3.3 跨指令集基因的语义嵌入
        3.3.1 x86编码器预训练
        3.3.2 arm编码器训练和x86编码器微调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数据集及实验设置
        3.4.2 OOV问题
        3.4.3 预训练
        3.4.4 基因抽象效果评估
        3.4.5 对比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图移动距离的二进制函数相似性度量
    4.1 问题引述及研究思路
    4.2 基因图结构信息提取
        4.2.1 图注意力模型
        4.2.2 图结构标签
        4.2.3 基因图的节点嵌入
    4.3 基因图相似性度量
        4.3.1 图移动距离
        4.3.2 距离计算
        4.3.3 图相似性指标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数据集和实验设置
        4.4.2 图结构标签
        4.4.3 节点嵌入模型训练
        4.4.4 不同优化选项的函数相似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供应链分析和供应链中已知漏洞检测
    5.1 问题引述及研究思路
    5.2 软件基因库
        5.2.1 软件基因库设计
        5.2.2 软件基因库的高效检索
    5.3 软件供应链分析和已知漏洞识别
        5.3.1 组件提取和多级供应链分析
        5.3.2 软件缺陷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软件供应链分析案例
        5.4.2 软件缺陷分析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2.1.1 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1.2 项目质量管理
        2.1.3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2.2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2.2.1 质量规划及主要方法
        2.2.2 质量保证及主要方法
        2.2.3 质量控制及主要方法
    2.3 软件质量管理
        2.3.1 软件质量模型
        2.3.2 软件质量影响因素与常用度量
        2.3.3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章 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项目管理现状
        3.2.1 项目组织架构
        3.2.2 项目流程管理现状
    3.3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3.3.2 流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3.3.3 源码管理方面的问题
        3.3.4 文档管理方面的问题
    3.4 项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3.4.1 主观原因
        3.4.2 客观原因
        3.4.3 改进方向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4.1 项目质量管理方针与原则
        4.1.1 质量管理方针
        4.1.2 质量管理原则
    4.2 质量规划方案优化
        4.2.1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4.2.2 质量管理目标制定改进
        4.2.3 质量参与人员角色改进
    4.3 质量保证方案优化
        4.3.1 项目流程改进
    4.4 质量控制方案优化
        4.4.1 项目需求阶段质量控制改进
        4.4.2 项目开发阶段质量控制改进
        4.4.3 项目测试阶段质量控制改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5.1 实施效果分析
        5.1.1 实施效果
        5.1.2 原因分析
    5.2 后续改进策略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未来研究与实践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匿名通信网络链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匿名通信网络研究
    2.1 匿名通信网络概念
        2.1.1 匿名通信的基本概念
        2.1.2 匿名通信的匿名类型
    2.2 主要的匿名通信网络
        2.2.1 匿名通信网络分类
        2.2.2 匿名通信网络Tor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or软件架构与通信链路构建研究
    3.1 Tor架构分析
        3.1.1 Tor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3.1.2 Tor源码结构分析
        3.1.3 Tor工作流程分析
    3.2 Tor通信网络链路构建技术分析
        3.2.1 Tor路由节点
        3.2.2 Tor路由存储与分发
        3.2.3 链路路由选取与链路构建
        3.2.4 通信数据分层加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or可拓展匿名通信链路系统EACC
    4.1 EACC系统需求分析
        4.1.1 设计背景
        4.1.2 管理员用户需求分析
        4.1.3 普通用户需求分析
        4.1.4 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EACC系统总体设计
        4.2.1 设计目标
        4.2.2 总体架构
        4.2.3 系统模块划分
    4.3 EACC功能模块设计
        4.3.1 Tor路由建设存储模块设计
        4.3.2 链路长度可拓展模块设计
        4.3.3 链路出入口控制模块设计
        4.3.4 链路构建模块设计
    4.4 EACC功能模块实现
        4.4.1 Tor路由建设存储模块实现
        4.4.2 链路长度可拓展模块实现
        4.4.3 链路出入口控制模块实现
        4.4.4 链路构建模块实现
    4.5 EACC测试分析
        4.5.1 测试工具及配置安装
        4.5.2 测试结果
        4.5.3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SSM企业级框架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 ——以航拍服务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框架原理及其整合方法
    2.1 Spring框架原理
    2.2 Spring MVC框架原理
    2.3 MyBatis框架原理
    2.4 SSM框架配置方法
        2.4.1 Spring框架配置流程
        2.4.2 Spring MVC配置流程
        2.4.3 MyBatis框架配置流程
第3章 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理论
    3.1 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原理
    3.2 微信公众号及开发模式分类
    3.3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构建流程
    3.4 微信支付的相关理论与接口
    3.5 微信页面中自适应前端理论
第4章 航拍服务号的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功能设计
    4.2 系统菜单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模块设计
        4.4.1 设计框架
        4.4.2 产品展示
        4.4.3 预约服务
        4.4.4 查看公告
        4.4.5 修改公告
        4.4.6 服务评价
        4.4.7 消息回复
        4.4.8 航拍网站
    4.5 系统实现与功能测试
        4.5.1 系统开发环境
        4.5.2 系统源码说明
        4.5.3 系统功能测试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开放源码数据库增长迅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NQ的差分隐私数据发布系统研究与实现[D]. 吴奇隆.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爬虫的Web组件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承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趣店集团境外上市案例研究[D]. 覃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Pub+Lab:融汇出版与科研的学术交流模式及其实践研究[D]. 孟美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01)
  • [5]安卓恶意程序相似模块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李正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7)
  • [6]园林植物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研究[D]. 彭耀凯. 天津大学, 2020(02)
  • [7]基因视角下的软件供应链分析技术研究[D]. 孙文杰.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8]S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袁文才.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9]匿名通信网络链路的研究与实现[D]. 王雷栋.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10]基于SSM企业级框架的微信公众平台构建 ——以航拍服务号为例[D]. 吴海周. 广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开源数据库正在迅速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