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的电子政务CA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地方特色的电子政务CA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局部特征的CA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宋智明,余益民,陈韬伟,张翼,宋俊蓉,翟登[1](2021)在《面向电子政务的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研究》文中认为身份认证技术是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技术存在跨域统一身份认证困难、多元身份证明和凭证管理不善、身份标识和认证体系庞杂、身份属性的精细化管理缺失、身份操作行为审计监管困难及单点故障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而传统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新型的身份认证技术势在必行。对此,研究利用区块链等相关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电子政务的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所用技术的特点,解决了当前电子政务身份认证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认证、服务和资源的可信。该模型为新型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琪琦[3](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指标强化学习的图像描述生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像描述生成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人机交互、医疗视障辅助、智能安防预警、社交影像娱乐等新兴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图像描述生成旨在理解并提取自然图像中的语义信息,并用如同人类描述一般准确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来。然而,由于图像场景丰富、内容对象多样、目标关系复杂,因此,如何对场景进行有效感知、对内容精准识别、对目标关系精确描述,以及生成准确、流畅且优美的文本描述,都是图像描述生成任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分别针对图像描述中注意力机制缺乏联合上下文信息、网络框架正向而单一,以及学习策略缺少多指标引导的问题,分析图像描述机理,利用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度信息,分别构建联合注意力网络模型、特征重建网络和多指标强化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图像描述生成的准确性和自然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首先,在编码器部分,分别利用Res Net-101网络和Faster R-CNN网络提取图像的特征。其次,将图像的特征与训练数据库中标签文本的单词嵌入向量相结合,共同作为由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和相邻时间节点联合注意力模型所组成的两级注意力网络的输入。最后,将注意力网络模型的输出结果依次通过语言长短期记忆网络以及Softmax层,进而生成最终的描述语句。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图像中目标识别的准确度,对目标之间关系的描述也有较大改善。(2)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重建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首先,分别从全局角度和局部视角,设计了基于全局选择机制和局部选择机制的特征重建网络。其次,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结构为编码器-注意力网络-解码器-特征重建器的网络模型框架,既考虑由图像到描述文本的正向生成过程,又实现由描述语句到图像特征的反向重建过程。最后,利用能够衡量图像和描述文本之间双向匹配性的重构特征差异度计算公式,进一步丰富损失函数。该方法经实验表明,能够更好地指导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且取得了一致性较好的描述结果。(3)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强化学习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首先,联合图像-描述层面和描述-描述层面,设计两阶段式的多指标强化学习网络训练法。在第一阶段中,使用由交叉熵函数以及重构特征差异度组成的损失函数,预训练端到端网络。其次,在第二阶段,将交叉熵公式用多重度量指标奖励函数替代,从而构成新的损失函数,对网络参数进行微调。最终,通过度量指标的敏感性分析以及较充足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客观和主观评价方面的优越性。本文从图像描述的注意力机制、重建特征和学习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模型与方法。这三种方法着眼于图像描述任务中的不同部分,也可进行叠加使用。实验中,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离线或在线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在客观评价指标上得到了较大提升,描述语句的主观感知结果也更为准确。

蔡振男[4](2020)在《上海市社会保险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不断扩大的参保对象规模和多样的业务类型给社保经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全国各地经办机构构建起使用CA数字证书帮助单位自助经办的网上服务平台。上海社保自2012年正式建立上海市社会保险自助经办(CA)平台,并不断推广和完善。目前,大部分业务已经实现单位网上自助办理。为分析CA平台在上海社保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调查上海市参保单位经办人平台使用情况和对平台的满意度,发现目前社保CA平台的主要问题,收集相关建议,并结合笔者在社保经办机构一线工作经历,给出优化策略。调查发现,目前社保CA网上办事平台内置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的网上办事大厅中。参保单位在社保开户后,在单位办理的CA证书上加载该单位社保登记码,即可在自助平台上实现网上社保经办。涉及具体业务包括缴费变更申报、职工养老待遇申领等九项功能。目前CA证书的业务覆盖率很高,95%以上的单位可持证使用至少一项社保自助经办平台功能。超过90%的问卷被调查者对社保CA平台表示“很满意”或“满意”。据此,参保单位对自助平台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还存在部分不尽如人意之处。从业务覆盖率和参保单位满意度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业务功能不够全面;第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第三,线上服务不够完善。此外,笔者介绍了成都、广州两个典型地区社保经办(CA)平台的应用情况并将可借鉴经验总结为: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经办流程和管理标准化、建立功能全面的子系统和提供帮助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第一,模式修正,构建“企业(工厂)——客户”经办管理模式:包括“客户”导向的服务模式、“市场”合作和竞争理念,以及塑造标准化流程;第二,建立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该中心必须具备信息交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三,建设智能化自助经办服务体系:完善自助经办服务平台,建设内控子系统、电子档案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和机构人员经办子系统。

冯龙[5](2019)在《基于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设立分公司,并利用互联网实现总部与分公司之间的数据通信、业务汇总统计、信息分发等业务需求。如何实现用户的身份鉴别,成为远程登录企业办公系统的首先要面对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利用口令、智能密码钥匙等技术的身份鉴别机制,不能防止合法用户泄露口令或将智能密码钥匙转交给别人使用的安全漏洞。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常用身份鉴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然后为了解决使用单一鉴别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利用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相结合的多因素远程身份鉴别系统,并对该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该系统采用智能卡/智能密码钥匙硬件载体、PKI/CA技术以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保证只有用户本人能够登录企业办公系统,防止用户非法转交登录权限的问题发生。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本文设计的基于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相结合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实现了用户远程登录企业内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的功能,采用数字证书和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机制,对远程用户身份进行双重鉴别,在身份鉴别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挑战应答机制,完成密钥交换和身份鉴别。(2)本系统对生物特征采集、传输、存储的全过程进行了特别的安全性设计。在生物特征采集阶段,使用活体检测技术,防御人脸照片攻击和人脸视频攻击;在生物特征传输过程中采用了非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传输,可防止在传输过程中生物特征信息被窃取;在生物特征存储时,使用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存储,增强服务器端的生物特征数据存储安全。通过对生物特征采集、传输以及存储的特别设计,提高生物特征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3)本系统采用密钥分割和秘密共享技术,实现了对用于生物特征加密存储的对称密钥进行拆分和存储,进一步提升生物特征库的数据存储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同时,采用单点登录和PMI技术,实现用户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4)本系统使用SSL/TLS技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利用数字信封技术实现密钥的传输;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标记和验证,进一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等安全性。本论文设计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将两种身份鉴别技术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身份鉴别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弥补了仅使用单一身份鉴别技术的不足,为需要通过Internet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验证用户身份、操作有关业务系统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强、更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肖堃[6](2019)在《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因为网络连接的便捷性,网络攻防的热点正在向嵌入式系统转换。随着众多黑客纷纷将攻击目标转向嵌入式系统,其应对安全威胁能力不足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对不同应用领域中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研究进行总结后,可以发现可信运行环境是提高嵌入式系统安全性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当前的研究不管是可信运行环境的构建技术,可信运行环境提供的安全服务还是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系统安全增强方案等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导致可信运行环境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安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全面分析并总结了可信运行环境在信任根、信任链传递、隔离性以及可信操作系统安全缺陷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挑战,提出了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构。并针对可同时防御物理攻击和软件攻击的信任根、在TrustZone监控模式程序中提供主动防御能力、建立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模型、基于安全模型设计内核、基于微内核架构设计操作系统系统服务、对不可信的密码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神经网络计算的可信性保证、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系统安全方案等关键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可信运行环境中基础软件开发和针对部分关键机制或关键软件安全性进行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的框架,还基于基础软件形成了应用系统,并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所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识别网络攻击,实现系统的主动防御。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有:(1)提出了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并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TrustZone硬件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可以同时防御物理攻击和软件攻击的信任根,保证嵌入式系统设备上电后执行代码的可信性。并且构建了从信任根到系统装载程序,再到可信操作系统,再到系统服务,最后到可信应用的完整信任链。(2)根据操作系统安全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形式化方法建立了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的状态机安全模型,提供了一个可以用于推理内核安全策略执行能力的框架。基于安全模型,采用微内核架构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内核,通过自主访问控制机制来控制所有对系统资源以及内核服务的访问,从而解决了当前可信操作系统缺乏安全设计和安全机制的问题。(3)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内核架构实现用户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和框架,并基于状态机安全模型对通过内核访问控制机制实现组件之间的隔离性的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证明。通过在用户态运行系统服务来实现内核与复杂系统服务组件之间的隔离,通过内核访问控制机制保证系统服务组件之间以及可信应用之间的隔离,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可信操作系统软件规模膨胀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4)在可信操作系统中实现了NFC软件栈、密码服务和轻量级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框架等用户态系统服务,简化了上层应用的开发。针对系统服务中的不可信组件,例如在密码服务中所采用的开源软件库,提出了一种安全性形式化分析方法。轻量级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框架将神经网络计算中最耗时的线性代数操作(矩阵乘法)外包到丰富运行环境,并在可信运行环境中对外包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来保证神经网络计算的可信性,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在丰富运行环境中进行神经网络计算时容易遭受攻击的问题。(5)基于Linux用户态入侵检测系统架构,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实时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提出了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通过入侵检测识别网络威胁,通过可信运行环境保障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安全性并提供主动防御能力,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徐十珍[7](2019)在《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办公自动化这一技术的提出,政府部门开始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探索之路,在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过程中,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逐渐成为主流,“无纸化”逐渐成为政府部门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电子文档在网络传输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很多时候电子文档是否真实、是否完整、是否被篡改、是否被保密等难题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攻克的关键。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电子签章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应运而生,它在电子公文流转的安全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建设某国资委电子政务内网中,采用了密码学技术,并通过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技术来完成对电子文档的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安全以及发送方的不可否认性等服务。在对系统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政府部门内部电子文档主要以.doc或者.docx等可编辑文档形式传输,而一旦电子文档需要跨单位传输则主要以PDF文档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电子文档采取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加密技术,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本文使用了带有时间戳的数字签名和双层数字水印嵌入的方案,第一层数字水印主要是针对未转换成签章图像所用的安全措施,而第二层水印嵌入技术是对转换为PDF电子文档采用的安全传输保护措施。系统采用的上述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对盖章后的电子文档提供身份认证,也可以确保在跨部门流通过程中文件传输的安全性,甚至使得PDF电子文档的数字版权得到了保护。

韩冰[8](2016)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解决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政务网站建站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分别经历了网站风格统一、信息共享、联合全文检索、统一内容管理、动态内容管理、子站独立存储等技术革新,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资源浪费严重、数据共享度低、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部门间缺乏协调合作,各自为政,普遍缺少统一规划、统一技术和统一建设;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程度较低;重硬件轻软件;形象工程,华而不实,与政府的本职工作及核心业务有所背离;对行政许可,发布信息及公众参与问题涉及较少,仅提供了信息发布;软件系统缺乏严格的标准规范,电子政务标准也有待提高;并且需要增强同级单位间的水平整合及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垂直整合;另外,安全管理问题、内部审计及维护问题的重视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网站群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网站群内主站和各个子站具有相近或者相似功能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流程:首先是电子政务功能的模块化,即根据各个电子政务网站本身的功能或者性能特点,按照云计算的特点进行功能分解,解析出相同或者相近的功能模块,形成相应的模块类别;然后在适合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建设和部署该业务的功能模块;最后进行模块间的关联和对接,并形成完整的政务业务流程。同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较大创新:1.在分析云计算、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群等概念及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云模式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基于云模式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与传统的网站群管理系统有明显的区别,该网站群基于B/S技术构建,可以实现跨平台平滑迁移,并且能够提供灵活的网站创建方式和多样的发布形式。2.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Elgamal密码的电子政务网站群体签名机制,并将其应用到云计算模式下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方案中。该方式同传统的安全体制相比,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数据的实时感知和实时传输,提高平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该方式可以提高服务器集群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提高感知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该方法还能整合各个孤立的安全信息,最终能够指挥调度高效统一的安全事件。3.对安全审计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多Agent和数据挖掘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系统,同传统的安全审计系统相比,多Agent可以通过协作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发现网站群中存在的异常行为,提高系统安全性。4.在研究电子政务网站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集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体系,并针对本文设计的管理平台进行了评估。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案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电子政务网站群,可以应用于各类网站效能评价。5.针对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本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来源于调研和真实数据,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进行分析,所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毕建新[9](2016)在《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文件是信息化时代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是新时期国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确保国家信息安全、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广泛使用,尤其是政府部门,海量的政务电子文件在政府业务中被使用。但是,我国对电子文件资源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为此,在一批学者的推动下,国家将电子文件管理列入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其应用也逐步由商业领域向政务领域拓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一直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问题—方法—贡献为主线,以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为研究对象,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与政府管理实践相结合,探讨云计算环境下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与服务的模型与实施。本文通过对政务电子文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全程管理思想、协同理论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到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强调了解文件的背景及现状,认为文件的利用才是重点。文件连续体理论还特别强调跨机构的合作。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管理思想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了一体化管理的思想。通过协同理论和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的指导,电子文件管理各要素、各系统之间能够协同地工作,从而获得电子文件管理的整体放大效应。本文比较了云计算环境与传统网络环境下的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从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组织制度等三个层面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论文研究了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区域性政务云构建问题。分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互动关系,揭示了区域性政务云构建的六大动因。论文认为政务电子文件具有大数据的特征,政务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将长期保持密切关系。通过对私有云、公有云与混合云三种云计算部署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区域性政务云构建模式和体系架构。论文从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入手,分析其概念及动因,并运用(ISO/TR26122:2008信息与文献—文件过程分析》为工具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分析和序列分析。论文分析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面向用户目标和业务流程的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模型,并分析了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最后,通过对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与模型。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对传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进行修正和扩充,引入协同理论,丰富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前端控制思想和全程管理思想;(2)政务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中动态实施;(3)提出了一种能与政府职能转变动态匹配的政务云构建方法,使得政务电子文件管理所依赖的技术环境能够灵活应对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政府业务流程的变化;(4)构建了面向用户目标和业务流程的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实现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协同化、集成化、一体化。

牟向伟[10](2010)在《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政务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与社会民众之间有效便捷的沟通手段与服务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信息资源“量”的丰富和“质”的稀缺影响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发现用户内在需求,并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个性化推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个性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满足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在分析了个性化电子政务服务的内容、建设模式、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构建方法。阐述了在信息集成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并建立统一的模型来描述集成后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特征。本文使用多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用户的兴趣进行深层次的发现,并对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最后,提出了一种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模型,并使用FALC模糊描述逻辑语言实现了该模型。论文以云南省航务海事管理局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和内容管理系统为研究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以及相关模型和算法。实例证明,本文提出的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和实现方法是实用可行的。它可以在语义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和扩展性更高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使得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能被系统高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二、基于局部特征的CA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局部特征的CA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电子政务的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电子政务身份认证系统的主要实践模式和研究现状
三、我国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系统存在的问题
四、区块链身份认证相关研究和面向电子政务的区块链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一)研究区块链身份认证系统的必要性和价值
    (二)当前的区块链身份认证研究现状和问题
    (三)面向电子政务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及特点
五、面向电子政务身份认证解决方案的详细架构和流程
    (一)模型系统架构描述
        ⒈用户层
        ⒉区块链节点服务层
    (二)模型的身份认证核心业务流程
        ⒈DID的注册
        ⒉身份证书和凭证的获取
        ⒊政务服务和资源的授权访问
六、总结与讨论

(3)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指标强化学习的图像描述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1.2.2 图像描述生成相关技术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联合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2.1 引言
    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特征提取
        2.2.1 深度残差网络
        2.2.2 Faster R-CNN网络
    2.3 基于联合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生成
        2.3.1 长短期记忆网络
        2.3.2 基于相邻时间节点联合注意力模型的描述生成器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实验数据集
        2.4.2 图像描述的定量评价指标
        2.4.3 网络的训练和参数设置
        2.4.4 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特征重建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选择机制的特征重建网络
        3.2.1 基于全局选择机制的特征重建
        3.2.2 基于局部选择机制的特征重建
    3.3 重建特征的相似度衡量
    3.4 网络训练的损失函数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实验的参数设置
        3.5.2 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指标强化学习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4.1 引言
    4.2 序列生成任务中的强化学习策略
    4.3 基于多重度量指标的强化学习策略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网络的参数设置
        4.4.2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4.4.3 度量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上海市社会保险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完善电子政务服务的研究
        二、关于社保网上经办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一、深入一线调查分析
        二、提出优化方案
第二章 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社保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的相关概念
        一、网上CA自助经办平台
        二、电子政务
        三、信息化
    第二节 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整体政府理论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发展及上海市应用效果
    第一节 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发展
        一、CA证书简介
        二、CA证书在社保网上自助经办中的应用和推广
    第二节 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现状
        一、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模块设置
        二、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业务功能描述
    第三节 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效果
        一、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效果的研究框架
        二、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效果调查
        三、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问题分析
        四、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典型地区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
    第一节 典型地区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状况
        一、成都市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状况
        二、广州市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状况
    第二节 典型地区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特点与启示
        一、典型地区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特点
        二、典型地区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应用启示
第五章 上海社保网上自助经办(CA)平台优化策略
    第一节 优化项目及设想
        一、模式修正——构建“企业(工厂)——客户”经办管理模式
        二、建立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
        三、构建智能化自助经办服务体系
    第二节 优化项目推进步骤
        一、准备阶段
        二、试点阶段
        三、实施阶段
        四、调整阶段
    第三节 配套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与人员保障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三、重视财务资金配套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结构式访谈提纲(参保单位经办人)
附录三 结构式访谈提纲(自助区指导人员)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5)基于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身份鉴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身份鉴别技术的相关知识
    2.1 密码学的相关知识
        2.1.1 对称密钥体制
        2.1.2 非对称密钥体制
    2.2 PKI公钥基础设施
        2.2.1 数字证书
        2.2.2 智能密码钥匙(USB KEY)
    2.3 生物特征采集和鉴别技术
第三章 基于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简介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人脸特征的采集和对比
        3.2.2 用户身份和权限管理
        3.2.3 人脸特征库的加密存储
        3.2.4 身份信息数据加密传输
    3.3 总体架构设计
        3.3.1 系统设计原则
        3.3.2 系统总体架构
    3.4 服务器端主要模块架构
        3.4.1 PKI系统模块
        3.4.2 鉴别子系统模块
        3.4.3 PMI系统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建立与初始化
    4.1 密码算法和证书规格
        4.1.1 密码算法
        4.1.2 数字证书规格
        4.1.3 属性证书规格
    4.2 生物特征鉴别相关算法
        4.2.1 人脸图像对齐算法
        4.2.2 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算法
        4.2.3 人脸图像特征比对算法
    4.3 系统模块数字证书的制作与发放
    4.4 用户注册
        4.4.1 数字证书的申请与USB KEY的发放
        4.4.2 生物特征采集与存储
        4.4.3 用户权限分配与管理
        4.4.4 属性证书的制作与发布
    4.5 令牌的规格与制作
        4.5.1 身份令牌规格
        4.5.2 权限令牌规格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流程设计及安全性分析
    5.1 身份鉴别关键流程的详细设计
        5.1.1 基于PIN码的身份鉴别
        5.1.2 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鉴别
        5.1.3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
    5.2 登录访问关键流程的详细设计
        5.2.1 身份令牌的发放
        5.2.2 权限令牌的发放
    5.3 远程身份鉴别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5.3.1 远程用户身份鉴别的安全性
        5.3.2 密钥管理与使用的安全性
        5.3.3 生物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安全性
        5.3.4 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5.3.5 用户身份管理的安全性
        5.3.6 用户权限管理的安全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将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1.1.2 嵌入式系统的安全威胁
    1.2 研究现状
        1.2.1 智能终端安全增强技术
        1.2.2 边缘计算安全架构
        1.2.3 汽车电子安全规范
        1.2.4 可信计算
        1.2.5 可信运行环境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安全增强的可信运行环境架构研究
    2.1 概述
    2.2 可信运行环境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应对措施
        2.2.1 信任根与信任链
        2.2.2 隔离性
        2.2.3 操作系统安全缺陷
        2.2.4 应对措施
    2.3 可信引导
        2.3.1 硬件架构
        2.3.2 信任链的传递
    2.4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
    2.5 具备主动防御能力的系统监控软件
    2.6 实验情况
        2.6.1 实验平台
        2.6.2可信引导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内核研究
    3.1 概述
        3.1.1 安全操作系统的设计
        3.1.2 取-予模型
    3.2 总体架构
    3.3 系统安全模型
        3.3.1 资源分配规则
        3.3.2 权限修改规则
        3.3.3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3.4 地址空间管理
        3.4.1 概述
        3.4.2 虚拟地址空间的组织
    3.5 访问控制机制
        3.5.1 概述
        3.5.2 权能
        3.5.3 权能节点
        3.5.4 权能空间
        3.5.5 权能的寻址
        3.5.6 系统调用
    3.6 线程与调度
    3.7 IPC机制
        3.7.1 消息格式
        3.7.2 消息传递过程
        3.7.3 事件机制
    3.8 实验情况
        3.8.1 功能测试
        3.8.2 性能测试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信操作系统关键服务研究
    4.1 根服务
        4.1.1 内存管理
        4.1.2 安全存储
        4.1.3 组件管理
    4.2 隔离性分析
        4.2.1 隔离的定义
        4.2.2 互连关系
        4.2.3 隔离性的证明
    4.3 系统服务的通用框架
    4.4 NFC软件栈
        4.4.1 概述
        4.4.2 NFC软件栈总体架构
        4.4.3 NFCC硬件抽象层
        4.4.4 NFC服务模型层
    4.5 密码服务与安全性验证
        4.5.1 基本霍尔逻辑
        4.5.2 密码软件安全性分析思路
        4.5.3 安全性分析实例
    4.6 神经网络可信计算服务
        4.6.1 概述
        4.6.2 可信计算服务的框架
        4.6.3 矩阵乘法的校验
    4.7 安全增强的可信操作系统评估
        4.7.1 安全性评估
        4.7.2 性能评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构建系统级安全方案研究
    5.1 概述
    5.2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5.2.1 入侵检测方法
        5.2.2 入侵检测数据集
        5.2.3 入侵检测评价指标
        5.2.4 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5.2.5 Linux入侵检测系统
    5.3 轻量级实时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5.3.1 概述
        5.3.2 多次变异信息入侵检测
        5.3.3 确定发生变异的网络数据主分量
        5.3.4 基于主分量差分特性的变异信息入侵检测
        5.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实现通用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5.5 基于可信运行环境的入侵检测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子签章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电子签章的发展
        1.2.2 电子签章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电子签章系统理论基础
    2.1 密码学基础技术
        2.1.1 对称加密技术
        2.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2.1.3 HASH函数(哈希函数)
    2.2 PKI/CA技术简介
    2.3 数字签名技术简介
    2.4 时间戳技术简介
    2.5 数字水印技术简介
    2.6 本章小结
3 电子签章总体设计及相关算法
    3.1 电子签章总体实现流程
    3.2 电子签章关键算法应用研究
        3.2.1 时间戳服务算法
        3.2.2 双层水印嵌入算法
        3.2.3 签章水印验证算法
    3.3 本章小结
4 电子政务内网中电子签章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电子政务内网整体需求分析
    4.3 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整体功能
        4.3.1 收文管理
        4.3.2 发文管理
        4.3.3 委托管理
    4.4 电子签章应用研究
        4.4.1 电子签章系统分析
        4.4.2 电子签章系统设计
        4.4.3 电子签章系统实现
    4.5 电子签章功能测试验证
        4.5.1 运行平台
        4.5.2 测试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8)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概述
    2.1 电子政务
        2.1.1 电子政务概念
        2.1.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意义
        2.1.3 电子政务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网站群发展概述
        2.2.1 云计算概述
        2.2.2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网站群发展
第3章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云计算平台设计
    3.1 云计算平台的网络架构
    3.2 模块化的电子政务网站群管理平台设计
        3.2.1 物理资源虚拟化及管理
        3.2.2 统一监控和管理
        3.2.3 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
        3.2.4 HADOOP调度算法的设计
    3.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网站群建设的必要性
    3.4 电子政务网站群设计原则
    3.5 设计思路
        3.5.1 应用层的安全设计
        3.5.2 统一规划站群整体风格和创意
        3.5.3 完善的系统级安全设计
        3.5.4 高质量的软件设计
        3.5.5 较强的系统性能、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3.5.6 完善的数字签名和认证
        3.5.7 内网安全审计
    3.6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务网站群设计方案
        3.6.1 基本功能
        3.6.2 技术先进性分析
第4章 基于EIGAMAL密码体制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EIGAMAL数字签名密码体制
        4.1.1 EIGAMAL数字签名
        4.1.2 EIGAMAL数字签名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
    4.2 基于EIGAMAL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4.3 云计算模式下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的安全管理平台构建
第5章 基于数据挖掘与多AGENT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1 安全审计概述
    5.2 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3 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相关技术研究
        5.3.1 安全审计数据源的采集
        5.3.2 数据预处理与数据挖掘
        5.3.3 多AGENT技术
    5.4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4.1 基于数据挖掘的安全审计研究现状
        5.4.2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的优点
    5.5 数据挖掘算法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5.1 事件关联分析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5.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用于审计数据分析时的改进
        5.5.3 孤立点挖掘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5.4 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
    5.6 基于数据挖掘与多AGENT技术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安全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5.6.1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5.6.2 审计功能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管理效能评价
    6.1 基于模糊集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1.1 评价指标的建立
        6.1.2 基于模糊集的评价方法
    6.2 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管理效能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6.2.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6.2.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6.2.3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效能评价模型
    6.3 PSO-BP神经网络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评价分析
        6.3.1 设定评语集
        6.3.2 通过调查得出综合信息评价矩阵
        6.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4 基于PSO-BP模糊评价的实现
第7章 山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7.1 山东省电子政务应用及现状调查
        7.1.1 山东省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现状调查
        7.1.2 山东省省辖市政府网站建设现状调查
        7.1.3 存在的问题
    7.2 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7.2.1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7.2.2 基于结构方程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建模
        7.2.3 实例分析
    7.3 山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对策研究
        7.3.1 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前景
        7.3.2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7.3.3 推进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7.3.4 发展山东省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
        7.3.5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
        7.3.6 以电子政务推动政府机构改革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的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9)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电子文件管理
        2.1.1 电子文件管理理论
        2.1.2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2.1.3 电子文件标准规范与管理制度
        2.1.4 电子文件管理技术
    2.2 电子政务
        2.2.1 电子政务概念及其发展
        2.2.2 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服务
        2.2.3 政务云
    2.3 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架构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电子政务与政务云
        3.1.2 政务电子文件及其一体化管理
        3.1.3 云计算环境下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
    3.2 政务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理论体系
        3.2.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全程管理思想与前端控制思想
        3.2.2 协同理论
        3.2.3 政府职能转变
    3.3 云计算环境与传统网络环境下政务电子文件管理比较
        3.3.1 管理思想层面
        3.3.2 管理技术层面
        3.3.3 组织制度层面
第四章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区域性政务云构建研究
    4.1 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互动关系
    4.2 区域性政务云构建动因
        4.2.1 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云计算服务理念的契合
        4.2.2 政府积极推动云计算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4.2.3 政务云可以克服传统政府职能行使中的弊端
        4.2.4 云计算需自下而上的在政府管理中运用
        4.2.5 有助于推动国内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
        4.2.6 有助于政府部门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节能降耗
    4.3 政务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4.3.1 政务电子文件的大数据特征
        4.3.2 政务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4.4 区域性政务云构建
        4.4.1 云计算三大部署模式
        4.4.2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政务云构建
        4.4.3 区域性政务云实现架构
第五章 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
    5.1 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分析
        5.1.1 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概念
        5.1.2 政府业务流程一体化动因
    5.2 政府业务流程的职能分析与序列分析
        5.2.1 政府业务流程的职能分析
        5.2.2 政府业务流程的序列分析
    5.3 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可靠性分析
        5.3.1 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对可靠性的要求
        5.3.2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可靠性影响因素
    5.4 基于政务云的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
        5.4.1 面向用户目标和业务流程的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与服务模型
        5.4.2 模型要素分析
    5.5 基于政务云的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
        5.5.1 创新管理机制体制
        5.5.2 完善法规制度及标准规范
        5.5.3 强化全过程的集成共享
        5.5.4 实施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
        5.5.5 推动云计算技术运用
        5.5.6 开展全面的业务协同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南京市电子政务发展
        6.1.1 阶段一:改革审批制度,建设电子政务,提升服务效率(2000-2006)
        6.1.2 阶段二:缩减审批事项,整合政务系统,共享政务信息(2006-2011)
        6.1.3 阶段三:成立政务中心,发展智慧政务,协同信息服务(2011-2015)
        6.1.4 验证:电子政务发展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
    6.2 南京市政务云及其综合政务软件平台
        6.2.1 南京市政务云
        6.2.2 综合政务软件平台
        6.2.3 验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带来服务模式的变革
    6.3 典型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案例
        6.3.1 G2C(政府-公众)
        6.3.2 G2B(政府-企业)
        6.3.3 G2G(政府-政府)
        6.3.4 验证:一体化、协同式服务可以大幅提升电子政务效率
    6.4 相关修正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工作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课题支持与科研成果
致谢

(10)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1.3 电子政务对个性化推荐服务的需求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理论基础
    2.1 信息集成与管理理论
        2.1.1 信息集成理论
        2.1.2 信息集成技术方法
    2.2 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
        2.2.1 数据挖掘技术
        2.2.2 Web挖掘技术
    2.3 模糊描述逻辑
        2.3.1 描述逻辑
        2.3.2 模糊描述逻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个性化推荐服务的信息组织体系
    3.1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模式
        3.1.1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3.1.2 面向个性化推荐的信息服务模式
    3.2 个性化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与组织原则
        3.2.1 个性化电子政务的主要建设目标
        3.2.2 个性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组织原则
    3.3 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3.3.1 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
        3.3.2 面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电子政务门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个性化推荐服务的信息集成与描述
    4.1 基于中间件的个性化信息集成
        4.1.1 中间件的概念
        4.1.2 中间件的特点及分类
        4.1.3 数据仓库的中间件技术
    4.2 推荐系统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4.2.1 常见的访问控制模型
        4.2.2 门户网站中的访问控制模型
    4.3 基于最大模糊生成树的网页聚类
        4.3.1 最大模糊生成树
        4.3.2 基于最大模糊生成树的网页聚类算法
        4.3.3 实例
    4.4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用户模型
        4.4.1 直觉模糊集相关概念
        4.4.2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用户模型
        4.4.3 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个性化信息发现与推荐方法
    5.1 基于内容的个性化推荐算法
    5.2 基于模型的推荐算法
    5.3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5.3.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5.3.2 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
        5.3.3 基于稳定度的改进算法
    5.4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方法
        5.4.1 关联规则的概念
        5.4.2 关联规则算法的流程
        5.4.3 Apriori关联规则方法的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模型
    6.1 语义推荐系统模型
    6.2 基于FALC的模糊语义推荐系统的实现
    6.3 模糊语义推荐实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7.1 系统建设体系和开发模式
    7.2 系统的具体实现
        7.2.1 数据库设计
        7.2.2 功能模块
        7.2.3 外部网站
        7.2.4 内容管理
    7.3 系统的主要特点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基于局部特征的CA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电子政务的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研究[J]. 宋智明,余益民,陈韬伟,张翼,宋俊蓉,翟登. 电子政务, 2021(06)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指标强化学习的图像描述生成[D]. 李琪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上海市社会保险自助经办(CA)平台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D]. 蔡振男.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5]基于生物特征和PKI技术的远程身份鉴别系统研究与设计[D]. 冯龙. 山东大学, 2019(09)
  • [6]嵌入式系统安全可信运行环境研究[D]. 肖堃.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电子政务内网的电子签章应用研究[D]. 徐十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9(01)
  • [8]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管理网站群解决方案研究[D]. 韩冰. 天津大学, 2016(11)
  • [9]政务云环境下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D]. 毕建新. 南京大学, 2016(08)
  • [10]模糊语义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D]. 牟向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基于地方特色的电子政务CA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