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幸福”——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困境”与“幸福”——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一、“困境”与“逍遥”——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宇[1](2020)在《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真理观作为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确定人如何判断知识的真假性以及面对诸多社会问题寻求判断标准而提出来的。近些年来,人们对真理观的研究不断加深,真理观背后隐藏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显着特点等不断被挖掘,真理观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人们试图建立一种理性科学、融合了中西方长处的真理观,并希望将真理观的价值最大化以满足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研究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显着特点和历史作用。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内涵,分析庄子的“道通为一”与柏拉图的“人皆求善”理论。理解了他们的终极情怀以及对人类幸福的追求渴望。并对庄子与柏拉图的理论进行融通互补的整合以及挖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借鉴意义,将实现个人和群体的幸福作为真理观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指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其产生根源和解决出路进行深入分析,在吸收借鉴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真理观的深刻而全面的哲学意义。本文的新意之处体现在:首先,对真理观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整理了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等基本内容。其次,从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契合与差异之处深入分析双方理论结合的可能性,探讨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创新性地提出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融通互补,试图将中国人所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理性观点相结合,发掘其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借鉴意义,整合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适用的真理观,为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真理观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中西方哲学理论基础。

王佳月[2](2019)在《庄子的生死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庄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对世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其哲学思想主要是以人为中心,阐释生命关怀的人生哲学,而贯穿其中的生死问题也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生与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庄子在先秦思想家中,是对生死问题研究最为丰富的一个。且其生死观思想对后世人的生活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庄子主要以“道”为根本来论述其生死哲学的观点,庄子认为以道观之,生死一体。因此庄子重生乐死,追求安时处顺,以求达到“道”的逍遥境界。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庄子生死观的形成基础,从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论述其思想形成的原因。庄子生死哲学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为当时随时都会面临死亡而又惧怕死亡的人们,从精神上找寻到一种得以松解的方法。其思想受到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思潮的影响,在对各家学派尤其是儒家学说和老子思想的吸收借鉴中创建出的利于缓解生死压力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论述庄子生死哲学的基本内容,从庄子的“道”论开始,阐释庄子对生死的理解。主要包括庄子重视生命及如何保全生命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生死哲学中最独特的对于“死”的见解。庄子是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的,认为任何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外物都应该放弃,并通过大量的寓言来论证其应该“重生轻物”的思想。并由此阐述其“安时处顺”、“无用之用”的全生思想。此外,还介绍了庄子对生死关系的理解,庄子从“气化”和“物化”的不同层面论述生死同状及相互转化的理论思想,由此进一步解释了庄子的“乐死”思想。庄子认为生死如季节般更替,如气聚散般转化,因此生死也无需在意。从而表达其重生乐死思想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庄子对生命的终极追求,即其追求的逍遥境界。以及要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庄子通过对理想人格的论述来表达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在庄子看来是真正能够认识生死的人才能够达到的。而“得道”之人是需要通过“体道”的方式,以及“心斋”、“坐忘”、“见独”的途径来真正理解生与死,从而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这也是庄子给苦难中的世人塑造的一种精神追求。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庄子生死观对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处事的启示,以及对缓解人们精神压力和正确心态的益处。给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一种化解生存压力或解决名利诱惑等问题的轻松的思维方式。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庄子生死哲学的论述,期望人们能够获得对生命尤其是对死亡的新的理解,从而坦然面对生命的不同状态,摆脱生死困境获得旷达心境。

李媛[3](2019)在《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在五大文明共同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逐渐呈现出一种虚空的状态。许多人把生活本身作为一种手段,去追逐次要的名利,反而让生活失去了本真的快乐。本文以庄子本人及其着作为基础,从庄子审美自由思想概述及产生的背景、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内涵、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实践过程以及内在矛盾、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这四个方面出发,来研究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将人的精神自由提升到美学的层面,从而促进当代人的人格完善。首先,通过庄子美学即哲学、自由是审美的本质、审美指向人的精神自由这三个方面对庄子的审美自由是什么进行概述,为全文的论述作铺垫。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外物对人的异化、仁义礼教对人自由意志的剥夺、生存困境下人对死亡的惧怕的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庄子开启了对自由和美的追寻;其次,是对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内涵进行论述,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自然领域、艺术领域和人生领域。从这三大领域入手,揭示其蕴含的深厚的哲学美学韵味;再次,庄子审美自由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反抗,是对理想世界的永恒追寻,因此,审美自由的实现必须要从有待之境达到无待之境、从物之有用达到无用之用、从礼乐之美达到天下大美,以此来彰显其自由的实现路径。但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因其现实的阻力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它重自然轻人文、重精神轻现实、重个人轻社会,这使得庄子只能通过精神的绝对自由来实现审美自由;最后,结合以上章节内容,对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总结。立足当代社会,提出审美自由思想在自然方面、审艺术美创作方面、个人人格方面的美学价值,即有利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审美艺术创作的方法、促进人的人格完善。整篇文章以此为写作顺序,并结合文本研究、辩证分析等方法,对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进行了相对详尽的论述,突出其审美自由的重要性,彰显了庄子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王鹏[4](2019)在《论《庄子》的审美人格》文中指出现当代对于《庄子》中人格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价值影响与理论这三个领域中,虽然已有了可观的成果,但是仍然为后人的阐发留有足够的空间。论文从审美人格的角度切入,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阐释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的视角,将《庄子》中审美人格的产生基础、人格类型、修养方法以及启示价值做了具体分析。审美人格的产生有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境界的圆满无法实现。混乱的政治环境威胁了个人的生存安全,各家学派提出的理论引发了更多的争端。由此,庄子提出了由“气”“化”“道”共同组成的哲学理论,重新构建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并将这种理论应用在他对自然、社会、自我为人生设下的生存与死亡、时势与命运、情感与欲望的三重困境中。基于以上,构建起审美人格的产生基础。《庄子》中刻画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按照人生境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真人、畸人与常人。其中,真人人格以其趋于理想化的外在形象和兼具奇幻、超越与自由色彩的内在特质,屹立于人生境界的制高点。畸人人格是一种涵盖了肢体与言行畸变的人格类型,悖逆了世俗在审美、道德与价值层面的评价标准,将心灵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作为弥补身体缺陷的手段。常人人格游离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夹缝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寻求自我的人生定位。他们是处于不同人生境界中理想人物的类型代表,共同构成了审美人格的全貌。审美人格的塑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身体、心理与精神这三个实践层面。在身体层面,庄子要求人要顺应身体的发展规律,满足其正常的生理需求,不将之异化为使用工具,进而实现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在心理层面,庄子要求以恬静与智慧交相涵养出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本然的情形,去坚守人的固有本性。在精神层面,庄子提出“坐忘”与“心斋”这两种方法,以内外双向的模式实现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审美人格的提出过程,是天人合一哲学的具体实践,是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不仅为人格修养提供了崭新方式,更为人生境界提供了诗意的阐发。对改变当今社会中的拜物之风有理论指导价值,有助于启发个人对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蒲华睿[5](2019)在《论庄子的人生困境及其审美突围》文中提出个体的审美生存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对人生困境的关注与超越是审美性的。庄子美学主张人的自然性,他立足于具体的历史语境和自身经历,以体验式方式实现层层超越,最终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庄子美学中的超越思想,从现实语境出发,通过“体道”来达到理想中的纯粹的精神自由与个体本真的自我。从庄子的“体道”逻辑理路出发,截取人生困境中几个重要侧面加以论述,最终指出庄子对人生困境审美超越的性质及其影响。文章分为五章三个部分,从庄子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生存状况出发,指出他对生死、名利、是非等困境的认识及超越可能性,探索庄子人生困境审美超越的内涵与本质以及现代价值。第一章是第一部分,以战国中期的历史语境与庄子本人的生存状况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生困境的社会来源的描述,指出人生困境突围的外在必要性。通过庄子本人丰富的生存处境和经历,指出庄子对传统道家的继承和独特的楚文化基因,从而使庄子表现出审美突围的内在必然性。第二、三、四章是第二部分,全面考察庄子几种构成人生困境要素。第二章通过考察“生与死”作为最人最本能的欲望,“悦生恶死”是最基本的人生困境。与儒家生死观作对比,指出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独特性。第三章考察名利观对人生的困扰,通过揭示庄子对儒家积极入世的批判,探讨名利在传统权力统治技术下对个体生命的危害。第四章考察个体内心存在的成心、是非,从语言与意义、能指与所指角度拆解是非辩论的意义。提出“心斋”、“坐忘”和“见独”等具体方式的美学意义,通过“外天下”、“外物”、“外生”的路径,实现对人生困境的超越。第五章是第三部分,通过第二部分对具体人生困境超越的梳理,指出庄子审美超越的内涵与特质,具体指出“心斋”、“坐忘”中内涵中的“虚”与“气”特质及其在个体生命中的动态平衡意义。同时,突出庄子审美超越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宋明理学张载为例,指出庄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中的地位与意义。余论是突出在后现代媒介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庄子的审美超越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杨柳青[6](2018)在《王船山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船山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大儒之一,因其思想精妙深邃、气象宏大而被世人尊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在留存于世的众多思想着作中,其庄学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主要集中于《庄子通》、《庄子解》二书,其余庄学碎语散见各类着述。本文以王船山庄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将王船山在《庄子》接受方面的论述与其所处易代之际的时代背景、特殊的遗民身份以及坚定的儒家立场相结合做综合研究,以期揭示其独具魅力的解《庄》特色。本文包括绪论和四章正文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主要分析了目前学术界与王船山庄学思想相关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介绍王船山生平,探寻其庄学思想渊源。首先梳理了王船山的生活经历和存世着作。其次,发掘船山在明亡之后选择“隐居立言”主要原因在于士大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最后,重点分析了庄子的历史定位以及船山与庄子的精神共鸣,“人格认同”与“现实驱使”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船山解《庄》的内外动因。第二章论述王船山就思想深度、行文风格以及前后文章的精神契合程度所展开的对于《庄子》内、外、杂篇真伪情况的辨析,以及影响其得出“内篇为庄子亲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且杂篇价值高于外篇”这一最终结论的因素。第三章的研究重点在于探寻船山庄学在思想性方面的闪光点。第一节从船山对“逍遥游”的理解和诠释过程中揭示其“庄儒互通”的解《庄》特色;第二节探讨的是王船山对庄子有关“本体”问题的理解;第三节探讨的是船山在不同语境下对待庄子的不同态度及其成因。第四章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船山解《庄》之特色,揭示其阐释依据,总结其对《庄子》内篇精神特质的归纳,凸显船山庄学思想在方法论层面所具备的超越前世之功。总而言之,本文重点从船山解庄的精神特质和方法论的角度展开研究,在此过程中紧密结合明清易代的社会背景,深刻理解船山的身世处境与遗民心理,寻找船山与庄子的共通之处,以期为船山庄学的相关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胡巧梅[7](2018)在《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以《庄子》内篇为核心》文中研究表明庄子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那个思想和学术都非常活跃的战国时代。庄子是一个思想很特别的人,当其他人热衷于政治治理之道时,庄子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生存问题上,生命成为了庄子哲学思考的中心。庄子对于道和社会问题的探索,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生,所以可以说庄子哲学是一部人生哲学。本文首先从道生万物(人)和道规范人这两个方面阐明了庄子的人生根据是道的主张。通过对庄子“道”本体论和性质的领悟,阐明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道”与万物的联系与区别。道创造了人类,人类就要遵道而行。通过领悟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得道境界的区分,阐明了道对人的规范。其次,分析了庄子提出的人生的准则是要遵道而行、顺乎自然。庄子认为“道”是不可知的,但我们却可以走向道。因为道无法通过私相传授,所以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方法帮助体道者体悟“道”。庄子贵自然,通过领悟庄子自然之含义,分析人要顺从万物的本性,对于人世间功名利禄以及生死的追求要“安时处顺”,不能违背道的“自然”之理。再次,叙述了庄子的人生目标:内圣外王。通过分别述说庄子齐物、逍遥和以德为循、自适其适的内圣,因应外境外王之义,得出庄子重内圣轻外王的结论。最后,指出庄子的人生境界是逍遥。通过分析现代人的追逐名利,丧失本性的现实处境,而呼唤人生哲学的重建。通过绝圣弃智、心斋—坐忘、撄宁实现对道的体悟,最终走向逍遥之路,实现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之境。

田梦佳[8](2017)在《庄子和合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趋势渐盛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日渐趋同,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也深受影响,致使人类历史上创造、和合、积淀而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且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情况下对于精神富足的诉求越发强烈。如何转危为安,也即如何推动当下文化建设任务、强化本国软实力和丰富国人精神世界,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庄子作为先秦诸子竞起争鸣而开创的中国思想史上一大黄金时代里儒、道、墨、法几大学派之中道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思想内容的观念来源,并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对后人影响深远。“和合”是不同思想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理想模式,是中华民族人民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以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和合思想进行研究,从经济、政治、文化多角度探寻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庄子的和合思想之形成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基于文献调查法、归纳研究法从人与自然、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人生处世的角度概括庄子和合思想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在深入挖掘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辨析其基本特征,进而继续从人与自然、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人生处世的角度探索其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以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庄子的和合思想、传承与发展庄子的和合思想,促进万物和谐、人际和睦、文化发展和人生通达;也期望能为时下推动文化建设任务、强化本国软实力、丰富国人精神世界提供一些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方面的借鉴。

万勇华[9](2016)在《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4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深化阶段。总体来看,现有庄子幸福思想研究主要涉及形成基础、理论依据、具体形态、实现途径、价值、比较等六个方面内容。客观而论,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化微观研究,强化比较研究,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张华勇[10](2016)在《港台现代新儒家的庄子哲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港台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的庄子哲学诠释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讨论方东美的庄子哲学研究。方东美对庄子哲学的诠释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庄子的人生观。方东美认为庄子的人生观可表述为“上回向”和“下回向”两种形态,前者强调精神的超越,后者则要由逍遥无待的精神境界下落而面对现实,两者相结合才能达至“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理想人生境界。其次是庄子哲学的艺术要义。方东美指出庄子哲学将艺术和生命融合在了一起,艺术精神中的生命意味是艺术抵达其自身的方式。最后是庄子的政治观。方东美提出庄子的理想政治是要将天下归还给天下,成为天下人的天下,这样才得以“藏天下于天下”。让天下人成为天下的主人,发扬自身的创造力,从而使大道流行于天下。人们以各正性命的形式安身立命于天下之中,而天下则隐藏于人们自发自为的活动中。第二章论述牟宗三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牟宗三将形而上学分为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和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而庄子哲学是从实践的层面谈论人的存在状态,因此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其次,牟宗三指出庄子认为社会制度不应干扰个人自发的实践活动,应当让人们自作主宰,由此构建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是庄子哲学实践层面的重要内容。庄子和儒家一样都呈现了“智的直觉”这一向度,而且庄子的齐物也充分表明了“道心”并不排斥外王层面的新的制度构建,其所突显的自然无待的境界也与民主体制下的自由精神正相合。此外,庄子对外在造作、不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各种形式及制度的否定,也表现出了其限制统治者权力,使人们能够自然依其自然之本性而成长的主张。最后,牟宗三认为庄子思想有一圆教境界,迹本圆融正是圆教境界的表现,德福一致在此中得以实现。德福一致的实现既要保有“道心”又使“道心之妙用”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因庄子哲学是从主观心境上来阐发其洞见,所以牟宗三从整体上将其视为是“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第三章陈述徐复观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徐复观指出庄子所言的“德”是道在物中的内化,万物皆具备德,人以“虚静”的心去面对万物,道德自然就可发明。其次,徐复观通过对庄子哲学的阐释发现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来源于庄子的学说,中国的纯艺术精神也是由此而建立起来的。虚静之心因其只是观照万物,而不将自身滞于对象之中,由此而成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主体以虚静之心与物相融,则主体和审美对象皆处于自由之境地,艺术活动才得以发生。个人的活动不再受限于外物,而可以自作主宰,因此个体精神能够获得解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最后,徐复观认为儒道是互通的,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根儒道华”。与儒家一样,庄子也有着对现实社会深刻的忧患意识,他之所以强调个体要通过解脱超越而获得精神的解放,其原因是个体不断地与外物相接触而不知如何在此过程中心灵得以自由地运思。庄子讲“心斋”、“坐忘”,正是要让心回到本来的位置上,心可以面对事物时自由地活动,由此才可寻找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个人在社会中安顿自身的重要方式。在方东美看来,庄子将道德和艺术统一了起来,以不同的方式接近大道,提升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与物相游于世。第四章详述唐君毅的庄子哲学研究。首先,唐君毅认为庄子哲学主要阐释的是为人之道。唐氏指出庄子所说的圣人是全德之人,其德体现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其名声并不为人所知。圣人自认为他人的成其自身,是个体自性不受束缚而自然所成之结果,每个人依其自性,不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名利所束缚而摆脱出来,那么人们的德性就能不断完善。圣人将每个人视为自本自足的个体,其完善自身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外在力量对之加以塑造,而能够各得其所,各得其适。然现实世界纷争不休,要成其自身,个体就需要由修养工夫而各得逍遥。其次,唐君毅辨析了庄子“心”的概念。唐君毅唐氏指出庄子将心分为两类,一类是孟、墨、荀三家所言的理性之心,一类是庄子言心所指向的超理性之心。所谓超理性之心是个体通过“坐忘”、“心斋”等修养工夫而所具有的灵台心或虚灵明觉之心,此心祛除了人欲是非之念,遇物而无碍。灵台之心遇物能不为其所束缚和羁绊,不陷于日常之纷杂中,而从中超脱,由此虽处人间世而能得其逍遥。再者,唐君毅叙述了庄子的修养工夫思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是非善恶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认知,而这些观念的纠纷起于人们陷于自身狭隘的认识,以个人的视角去看待天地万物,就会争论不休。要摆脱世俗的争论,就要通过一定的修养工夫祛除人们心中由知解引起的杂念,由人的视域摆脱出来,进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需要“撄宁”、“坐忘”等修养工夫。结语部分主要讨论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及评价。首先,论述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这几位港台现代新儒家因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使得他人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域中来阐释庄子哲学,为推进庄子哲学的研究作出了应有的理论贡献。其次,陈述了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评价。港台现代新儒家对庄子哲学的研究既有其新意和推进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认识到他们在阐释庄子哲学过程中所表现出了的不充分、不细致的地方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庄子哲学。

二、“困境”与“逍遥”——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困境”与“逍遥”——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庄子真理观及其特点
    2.1 庄子真理观的产生背景
        2.1.1 庄子真理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1.2 庄子真理观产生的文化背景
        2.1.3 庄子真理观的思想渊源
    2.2 庄子真理观的基本内容
        2.2.1 泯灭彼此
        2.2.2 排遣是非
        2.2.3 物我齐一
    2.3 庄子真理观的显着特点
        2.3.1 反独断主义
        2.3.2 夸大真理标准的相对性
        2.3.3 主观唯心主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柏拉图真理观及其作用
    3.1 柏拉图真理观的形成背景
        3.1.1 柏拉图真理观形成的经济背景
        3.1.2 柏拉图真理观形成的政治背景
        3.1.3 柏拉图真理观的理论来源
    3.2 柏拉图真理观的主要内容
        3.2.1 人皆求善
        3.2.2 理念论
        3.2.3 天赋观念
    3.3 柏拉图真理观的历史作用
        3.3.1 维护社会的真理观念
        3.3.2 对“善”的不懈追求
        3.3.3 影响西方政治现实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之比较
    4.1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背景之比较
        4.1.1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背景的相似性
        4.1.2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背景的差异性
    4.2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内容之比较
        4.2.1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内容的契合之处
        4.2.2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内容的差异之点
    4.3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融通互补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借鉴意义
        4.3.1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融通之处
        4.3.2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的互补之处
        4.3.3 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借鉴意义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庄子的生死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庄子生死观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背景
二、庄子生死观的内容
    (一)庄子生死观的理论基础:“道”
        1.道生万物
        2.道无始终
    (二)庄子理解的生:重生
        1.重生的表现
        2.全生的方法
    (三)庄子理解的死:乐死
        1.死生自然
        2.以死为乐
    (四)庄子理解的生死关系:死生一体
        1.以“气化”观生死
        2.以“物化”观生死
三、庄子生死观的终极追求及实现路径
    (一)超脱生死的逍遥境界
    (二)“逍遥”境界的实现路径
        1.体道
        2.心斋
        3.坐忘
        4.见独
四、庄子生死观的评价及现代启示
    (一)庄子生死观的评价
    (二)庄子生死观的现代启示
        1.有助于人们形成达观生死的生命态度
        2.有助于人们形成顺其自然的处事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概述及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概述
        一、庄子美学即哲学
        二、自由是审美的本质
        三、精神的自由
    第二节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外物对人的异化
        二、仁义礼教对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三、生存困境下人对死亡的惧怕
第二章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天地大美的自然美
        一、万物始于混沌
        二、天地皆有序
        三、万物与我为一
    第二节 技道通合的艺术美
        一、世俗的技艺观
        二、道进乎技
        三、心灵的快乐
    第三节 虚静恬淡的人生美
        一、正视人的生死困境
        二、摒弃仁礼的形式美
        三、追求人的本性之美
第三章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实践过程以及内在矛盾
    第一节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实践过程
        一、从有待之境到无待之境
        二、从物之有用到无用之用
        三、从礼乐之美到天下大美
    第二节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内在矛盾
        一、重自然轻人文
        二、重精神轻现实
        三、重个人轻社会
第四章 庄子审美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有利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尊重自然之美
        二、顺应自然规律
        三、保护自然家园
    第二节 提供了审美艺术创作的方法
        一、摒弃以物易性的世俗观念
        二、保持虚静的审美创作心态
        三、体现生命的本真价值
    第三节 促进了人格的完善
        一、正确对待名利
        二、缘而葆真
        三、重视个体的独立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论《庄子》的审美人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现状
        1.2.1 先秦至近代时期的庄子学研究
        1.2.2 传统语境中《庄子》的人格研究
        1.2.3 域外语境中《庄子》的人格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庄子》审美人格的产生基础
    2.1 社会历史的观察
        2.1.1 乱战暴虐的政治环境
        2.1.2 发展进步的经济现象
        2.1.3 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
    2.2 哲学理论的提出
        2.2.1 产生万物的“气”
        2.2.2 循环运动的“化”
        2.2.3 根源指向的“道”
    2.3 人生困境的思考
        2.3.1 自然的生死之困
        2.3.2 社会的时命之困
        2.3.3 自我的情欲之困
第三章 《庄子》审美人格的类型特质
    3.1 《庄子》中的真人人格
        3.1.1 人生境界的至高代表
        3.1.2 超凡脱俗的外在表象
        3.1.3 追求精神自由的特质
    3.2 《庄子》中的畸人人格
        3.2.1 畸于人而侔于天
        3.2.2 悖逆世俗的形象
        3.2.3 形忘而德有所长
    3.3 《庄子》中的常人人格
        3.3.1 夹缝求生的人格类型
        3.3.2 困兽犹斗的形象表征
        3.3.3 游离于矛盾中的特质
第四章 《庄子》审美人格的修养方法
    4.1 保有形体——物质依赖
        4.1.1 自然无为
        4.1.2 无用之用
    4.2 坚守心性——内在炼化
        4.2.1 莫若以明
        4.2.2 恬知相养
    4.3 归全精神——终极追求
        4.3.1 坐忘
        4.3.2 心斋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论庄子的人生困境及其审美突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庄子生活的历史语境与自身的生存状况
    第一节 战争与发展并存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 庄子的生命体验
第二章 生死困境的构成要素与突破策略
    第一节 无可奈何的人世间
    第二节 安之若命游心于世
第三章 名利困境的危害与本质
    第一节 在名利困境中沉沦
    第二节 忘功、忘名、忘己
第四章 是非困境的认知界限与具体超越
    第一节 师其成心
    第二节 丧我物化
第五章 庄子审美超越的内涵特质
    第一节 无为:无用之用
    第二节 心斋:虚室生白
余论 庄子审美超越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6)王船山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本课题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王船山生平及其庄学思想发端
    第一节 王船山其人其作
    第二节 王船山与遗民
        一、“遗民”的界定
        二、明遗民王船山的生命价值追求
        三、无命殉国:王船山“隐居立言”之原因
    第三节 庄子与王船山
        一、庄子的历史定位
        二、王船山与庄子的精神共鸣
第二章 王船山对《庄子》内外杂篇真伪问题的辨析
    第一节 《庄子》内外杂篇真伪问题辨析概论
        一、《庄子》内外篇划分的形成时间
        二、三种关于《庄子》内外杂篇真伪状况的观点
    第二节 王船山对《庄子》内篇真伪问题的辨析
    第三节 王船山对《庄子》外篇真伪问题的辨析
    第四节 王船山对《庄子》杂篇真伪问题的辨析
    第五节 王船山《庄子》各篇真伪结论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王船山庄学的精神特质
    第一节 从释“逍遥游”看王船山庄学中的庄儒互通
        一、“游”:实现“逍遥”的关键
        二、以“逍遥”之道指导个体人生
        三、以“逍遥”之道指导政治生活
    第二节 王船山对庄子之“本体”问题的理解
        一、“道”与“自然”
        二、从“无体之体”看王船山庄学的本体论
    第三节 王船山的“老庄抑扬观”
        一、王船山庄学专着中的“扬庄抑老”现象
        二、王船山庄学专着之外的“老庄同斥”现象
        三、关于王船山在庄学专着内外对庄子持相反态度现象的理解
第四章 王船山解《庄》方法之讨论
    第一节 王船山阐释《庄子》的依据
    第二节 王船山对《庄子》内篇精神特质的归纳
    第三节 王船山《庄子》阐释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连属其意,约其指归
        二、自说自扫,无所粘滞
        三、格外相求,自成一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以《庄子》内篇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志趣
    (二)庄子人生哲学研究现状
一、人生的根据:道
    (一) 道生万物
    (二) 道规范人
二、人生的准则:遵道自然
    (一) 遵道而行
    (二) 顺乎自然
三、人生的目标:内圣与外王
    (一) 治内(内圣)
    (三) 重内圣轻外王
四、人生的境界:逍遥
    (一) 人生的现实处境
    (二) 走向逍遥之路
    (三) 逍遥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8)庄子和合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课题所属研究领域和选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庄子研究状况
        (二)国外庄子研究状况
        (三)问题和研究前景
    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庄子和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小农经济营造自由淳朴的社会氛围
        (一)自给自足,人性淳朴
        (二)人单力薄,需求协作
        (三)经济发展,智巧萌发,激发和合诉求
    二、诸侯争霸激发人民追求身心安稳
        (一)政局动荡,渴求稳定
        (二)民处倒悬,追求心安
    三、百家争鸣促进文化和合生生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二)自由发展的文化氛围
第二章 庄子和合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天一、万物一齐的天人合一
        (一)人与自然之天和合
        (二)人与“天”(道)和合
    二、内圣外王、无为而治的政道和谐
        (一)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二)绝圣弃知
        (三)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三、任性自然、无用之用的知道融合
        (一)超越“小知”,追求“大知”
        (二)任性自然,“无用”有“大用”
    四、不役于物、逍遥淡泊的人生和达
        (一)“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物我和合
        (二)“以死生为一系”的生死和合
第三章 庄子和合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性与差分性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性
        (二)天人合一的差分性
    二、政道和谐的和顺性与叛逆性
        (一)政道和谐的和顺性
        (二)政道和谐的叛逆性
    三、知道融合的应然性与趋近性
        (一)顺道的应然性
        (二)达道的趋近性
    四、人生和达的超脱性与挑战性
        (一)人生和达的超脱性
        (二)人生和达的挑战性
第四章 庄子和合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有利于自然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生存
    二、有利于人际关系和睦融洽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有益于促进良好的国际交流
    三、有利于文化教育和合创新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有益于新兴优秀文化的生成
        (三)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开发与培育
    四、有利于个人心性和顺与思想通达
        (一)有利于开阔个人胸襟,塑造理想人格
        (二)有益于树立和谐理念,自由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加强道德修养,追求人生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庄子幸福思想研究的总体描述
    (一)起步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二)发展阶段:20世纪70-90年代
    (三)深化阶段:21世纪至今
二、庄子幸福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庄子幸福思想的形成基础和理论依据
        1. 形成基础。
        2. 理论依据。
    (二)庄子幸福观念的具体形态与表现样式
        1. 一点论:
        2. 两点论:
        3. 三点论:
        4. 多点论:
    (三)庄子幸福思想的层次、种类、维度、关系
        1. 层次:
        2. 种类:
        3. 维度:
        4. 关系:
    (四)庄子幸福观念的实现途径、方法、原则
        1. 一点论。
        2. 两点论。
        3. 三点论。
        4. 多点论。
    (五)庄子幸福思想的影响、启示、价值与局限
        1. 影响。
        2. 启示。
        3. 价值。
        4. 局限。
    (六)庄子幸福思想的比较研究
        1. 国内比较。
        2. 中外比较。
三、庄子幸福思想研究的扼要评析

(10)港台现代新儒家的庄子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对象的选定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思路、难点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方东美的庄子哲学研究——“双回向”形态的庄子哲学
    第一节 庄子的人生观
        一、“双回向”形态下的入世和出世
        二、“物物而不物与物”的自由原则
        三、人格修养论
    第二节 庄子哲学的艺术指向
        一、艺术精神的生命意味
        二、艺术中的“天人之际”
        三、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第三节 庄子的政治观
        一、政治的三种类型
        二、“藏天下于天下”的理想政治
        三、庄子政治观的包容性
第二章 牟宗三的庄子哲学研究——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 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一、两种形上学
        二、主观境界说
        三、“两层存有论”之“无执的存有论”
    第二节 庄子哲学的实践向度
        一、内圣通外王之途
        二、自由与自然
        三、道器不二
    第三节 庄子思想的圆教境界
        一、圆教之存有论
        二、迹本圆融
        三、德福一致的圆善论
第三章 徐复观的庄子哲学研究——道德与艺术的统一
    第一节 庄子的道德观
        一、通天地者德也
        二、道德之质
        三、“游心”的境界
    第二节 庄子的艺术精神
        一、“虚静明”的心
        二、自然与无待
        三、个体精神的解放
    第三节 儒道会通视域下的庄子
        一、庄子的忧患意识
        二、儒家化的庄子
        三、道德与艺术的统一
第四章 唐君毅的庄子哲学研究——言德与言心之学
    第一节 庄子的为人之道
        一、人之本质
        二、全德之人
        三、至德以应世
    第二节 庄子的言心之学
        一、理性之心与超理性之心
        二、灵台心与世俗心
        三、遇物之神明
    第三节 庄子的修养工夫论
        一、撄宁与坐忘
        二、心知与生命
        三、修道以应世
结语 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及评价
    第一节 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港台现代新儒家庄子哲学研究的评价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困境”与“逍遥”——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庄子与柏拉图真理观比较研究[D]. 李广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2]庄子的生死观研究[D]. 王佳月.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3]庄子的审美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李媛.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4]论《庄子》的审美人格[D]. 王鹏. 延边大学, 2019(01)
  • [5]论庄子的人生困境及其审美突围[D]. 蒲华睿.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6]王船山庄学研究[D]. 杨柳青. 山东大学, 2018(12)
  • [7]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 ——以《庄子》内篇为核心[D]. 胡巧梅. 安徽大学, 2018(10)
  • [8]庄子和合思想研究[D]. 田梦佳. 苏州科技大学, 2017(07)
  • [9]庄子幸福思想研究述评[J]. 万勇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0]港台现代新儒家的庄子哲学研究[D]. 张华勇. 武汉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困境”与“幸福”——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