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

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

一、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雷显阳,王樱畯,王爱林,孙檀坚[1](2022)在《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数十年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盆防渗工程建设经验,但对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的研究并不多。依托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防渗方案,研究岩溶地区库盆防渗型式选择、库盆防渗及黏土铺盖细部结构设计,探讨岩溶地区库盆防渗注意要点。经研究分析,下水库库盆防渗选定库岸沥青混凝土面板+库底黏土方案。

雷显阳,王樱畯,王爱林,孙檀坚[2](2021)在《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几十年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经验。但对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防渗方案,研究岩溶地区库盆防渗型式选择、库盆防渗及黏土铺盖细部结构设计,探讨岩溶地区库盆防渗注意要点,为其他类似工程库盆防渗型式选择及设计提供指导或参考。

高东红[3](2021)在《水库深切低邻谷岩溶通道防渗处理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水库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防渗处理非常重要。文章基于某水库工程,左岸发育有低邻谷,下切强烈,岩溶发育形式多样,且埋藏较深,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防渗难度较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动态设计、多手段并用举措对不同类型岩溶通道进行封堵,取得了很好的防渗效果,节省了工程投资,对同地区及同类型的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陈俊梅[4](2020)在《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渗漏量估算研究》文中指出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区域内石灰岩广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因其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导致降水年际分布不均,且集中在雨季;良好的水热组合条件,使得区域溶蚀作用强烈,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广泛发育。大气降水降落后,迅速渗入地下,地下水开采利用困难,湖泊(水库)等已然成为区域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特别是对于高原城市而言。然而,岩溶地区湖泊(水库)渗漏则是一直困扰与影响地区生态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危及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本研究选取高原岩溶地区水库—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降水及库水的连续采样,并分析其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松华坝水库水体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库区水情、气象等数据,利用水量平衡与稳定同位素物质平衡模型,估算了昆明城市水源地松华坝水库渗漏量,探讨区域水安全。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库水全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幅度小,δ18O变化范围是-11.69‰-9.86‰,平均值-10.73‰;δD值的范围为-83.91‰-73.97‰,平均值-79.12‰,说明水库的补给水源稳定,补给源相对单一。库水氢氧同位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偏正,旱季偏负;在空间变化上,库水氢氧同位素分布范围较窄,其组分随着水流方向向库首富集程度不明显,这可能与水库每日供水使得水库更新周期短、混合较充分有关。通过对入库河水氢氧同位素的特征研究发现,入库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时间上与库水同位素变化规律相同,雨季偏正,旱季偏负。(2)库水全年稳定同位素的关系为:δD=5.10δ18O-24.89(r=0.99)。雨季库水蒸发线为:δD=5.58δ18O-19.45(r=0.97),旱季库水蒸发线为:δD=5.21δ18O-23.07(r=0.98)。雨季与旱季库水蒸发线的斜率与截距均低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表明库水受到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雨季蒸发线的斜率与截距均高于旱季,说明雨季库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的富集主要受平衡分馏影响,旱季动力分馏系数对其影响较大。(3)库水雨季过量氘变化范围为3.47‰7.86‰,平均值为5.36‰;旱季过量氘变化范围为5.69‰9.53‰,平均值为8.28‰。入库河水雨季过量氘变化范围为5.01‰6.67‰,平均值为5.84‰;旱季过量氘变化范围为6.17‰9.29‰,平均值为8.01‰。库水和入库河水的过量氘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较低,旱季较高,与库水同位素变化规律相反。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空气湿度越大,过量氘值越小;空气湿度降低,过量氘值反而增大。(4)湖泊(水库)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反映了湖泊(水库)蒸发强度及流域水文状况,利用稳定同位素物质平衡方法,可快速有效地估算湖泊(水库)的蒸发量和渗漏量。利用水量平衡法与稳定同位素渗漏模型,估算了松华坝水库蒸发量和渗漏量。松华坝水库年蒸发量为1072.8mm,月平均蒸发量为89.4mm,雨季蒸发量为541.3mm,占总蒸发量的50.5%;旱季蒸发量为531.5mm。与气象局监测的年净蒸发量1060mm接近。旱雨季蒸发量接近,最大蒸发量与最小蒸发量均出现在旱季,这与昆明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5)水库年渗漏量约为106.75万m3,占总库容的1.1%,旱雨季总渗漏量接近,分别占总渗漏量的51%和49%;其中,雨季库容增大,渗漏量增加,反之旱季库容减小,渗漏量减小,其渗漏量变化与库容变化趋势一致,指示了水库渗漏量与库容变化有关。该研究结果与水库修建时设计的渗漏量(年均库容量1%)基本一致。同时与水量平衡法估算的渗漏量(126.14万m3)接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定量研究湖泊(水库)渗漏量,特别是高原岩溶区的湖泊(水库)渗漏与评估,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调配水资源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及保障地区水安全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岩溶区水量平衡奠定科学基础,并充实和丰富利用稳定同位素探究水汽循环及水量平衡的相关研究。

覃绍媛[5](2020)在《黑滩河水库多层复杂岩溶水系统及水库防渗研究》文中认为黑滩河水库位于滇东山原区,区内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上石炭统马平组可溶岩之间发育厚度不均的下二叠统梁山组非可溶岩,在空间上叠置组合成双层含水层结构。褶皱隆起、断层切割以及梁山组地层厚度变化将造成部分地区双层含水系统沟通联系,形成复杂的多层岩溶水系统。在空间上,双层含水层产状平缓,岩体厚度变化大,岩溶发育极度不均一,水库增容后,潜在库水沿双层含水层岩溶介质及裂隙介质向库外渗漏的可能,进而影响着水库工程的经济效益。双层岩溶水系统控制下水库岩溶渗漏的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增加了水库防渗难度。因此,深入研究库区双层岩溶含水系统对水库渗漏影响,不仅可以分析水库渗漏问题,还可以为水库防渗设计提供依据。本文详细分析区内双层含水层岩溶发育特征,查明多层岩溶含水层在梁山组非可溶岩及断裂构造控制下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岩溶水流动特征,进一步研究双层复杂岩溶水系统中水库潜在的渗漏问题,并提出适宜的防渗方案;采用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水库在天然、蓄水以及蓄水加防渗条件下渗流场和渗漏量变化特征,对防渗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提出水库防渗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建议。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研究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与上石炭统马平组可溶岩在下二叠统梁山组非可溶岩阻隔下,形成双层岩溶含水层结构。栖霞组和茅口组为区内优势岩溶发育地层,岩溶发育程度及岩体渗透性整体强于马平组地层。钻孔揭露岩溶发育具有垂向分带性,在1940m高程以上岩溶强发育,岩体以中等透水性为主;1900~1940m高程之间岩溶中等发育;1900m高程以下岩体溶蚀现象消失,岩溶弱发育。(2)梁山组非可溶岩在区内大部分地区分布连续、厚度可靠,将栖霞组和茅口组岩溶含水层与马平组岩溶含水层阻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岩溶含水系统,两层地下水沿岩溶介质分层径流。在九个洞-菱角塘F3、F11、F12断层发育区,两层含水层衔接沟通,建立水力联系,形成复杂的双层岩溶水系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地下水在库区右岸存在天然分水岭,将水库与菱角塘低邻谷相隔开;马平组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承压性,水动力条件与栖霞组和茅口组相似。岩溶水为大气降水补给,在断层、裂隙、溶隙等导水作用下地下水以顺层径流为主,向黑滩河下游汇集,并通过暗河管道向牛栏江排泄。(3)对双层岩溶水系统中水库渗漏进行分析评价:水库受双层岩溶水系统控制,水库增容后库区右岸水井坪-九个洞库段为主要渗漏段,库水将沿栖霞组和茅口组含水层岩溶介质、双层含水层衔接处及断层向低邻谷渗漏,其中栖霞组和茅口组含水层为主要渗漏岩体,为裂隙性和溶隙性岩体渗漏。水库区渗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库区天然渗流场等水位线分布与地形地貌变化大体一致,地下水整体由东向西径流,小循环遍布库区;水库蓄水后,天然地下水分水岭消失,地下水渗流能力增强,存在向低邻谷方向径流的水动力条件。(4)根据双层岩溶含水系统中水库渗漏段潜在的渗漏问题,共设计三条防渗方案。沿库水渗漏方向分为上游栖霞组和茅口组岩体渗漏段,下游栖霞组、茅口组岩体与马平组岩体渗漏段和库区F3断层渗漏段。防渗线路布置在库水渗漏方向上游的栖霞组和茅口组岩体及F3断层渗漏段内,将库水阻隔在栖霞组和茅口组含水层中,避免库水进入下游马平组后防渗深度加深。各方案帷幕深度取值55m、85m、105m、155m。防渗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防渗帷幕时,库区渗漏量约83543m3/d,为严重渗漏;在防渗帷幕条件下,库区最大渗漏量为方案一55m帷幕深度,渗漏量约61358m3/d,最小为方案一155m帷幕深度,渗漏量约5678m3/d。各方案随帷幕深度增加渗漏量减小,帷幕阻水效果越明显。(5)对防渗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认为各方案在帷幕深度105m时,经济损失和成本投入较为合理,渗漏风险较小。方案二与其他方案相比,重点防渗平面距离最短,经济损失和成本投入相比较小,且在105m帷幕深度下,渗漏量约10906m3/d,渗漏量减小量可达87.12%,为轻微程度渗漏。因此,建议选择方案二,帷幕深度建议取地面以下105m,占渗漏岩体(P1q+m)厚度的70%。

王畅[6](2019)在《某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设计优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某岩溶地区水库处于岩溶发育地区,根据开挖揭露,先导孔钻孔以及先导孔物探测试和施工期的进一步揭示,水库防渗线溶蚀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针对性地对原有防渗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制定岩溶发育区的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要求,从施工的投资可控性、操作性等多方面分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岩溶发育区的处理措施是必要而合理的,其经验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熊珊锋[7](2019)在《岩溶漏斗水库库底封堵壳型结构承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修建水利工程是解决岩溶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岩溶漏斗库底渗漏问题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也是岩溶山区修建水库的难点所在。本文依托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岩溶漏斗底部适宜性封堵成库技术与工程示范”(编号:cstc2018jscx-msybX0328),以重庆市彭水县茨竹湾水库工程为背景,针对工程区的岩溶漏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提出了岩溶漏斗封堵壳型结构。基于薄壳理论,结合数值模拟,开展壳型结构承载特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参考拱坝的几何描述方法,建立了岩溶漏斗椭圆壳体长短轴方向断面的几何方程,根据中心角及跨度确定其断面方程的方法;根据零高斯曲率筒型壳体薄膜内力方程,推算了适用于岩溶旋转椭球壳体薄膜内力方程,并在对称荷载下进行简化。(2)岩溶漏斗壳型结构断面敏感性分析。使用MIDAS/GTS NX对岩溶漏斗椭圆壳体二维长短轴断面进行了有关中心角,厚度,与基岩角的结构敏感性分析,对于中心角而言,60°110°范围内,越大的中心角对结构应力变形是有利的;整体增厚的壳体对于应力变形不利;对于岩体接触角而言,在30°到60°范围内,40°到50°对整体结构稳定最有利。(3)不同长短轴比例下岩溶漏斗壳型结构三维敏感性分析。对4种不同长短轴比例的岩溶漏斗壳型封堵结构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结合岩溶旋转椭圆壳体薄膜内力方程推算应力范围。对于短轴方向,壳体都是受压应力控制;对于长轴方向,当中心角半角角度超过51°56′时,压应力就会变成拉应力,此结果比数模计算得到的拉应力区小10°左右,原因应该是理论计算中没有考虑到弯曲应力导致。因此,壳体中部是压缩状态,最大沉降出现在中心位置;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长轴端部。(4)针对茨竹湾水库工程实例中结构内力影响因素分析。在工程实例中,根据实际地形建立三维模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结构进行优化。结果发现,模型短轴断面中心角分别为90°、100°和110°时,拉应力与压应力随着角度增大而减小;加大壳体端部厚度对降低拉应力效果明显;30°漏斗切割角与45°漏斗切割角压应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在此工程模型中30°切割角产生的拉应力更小。并使用等效应力法对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何泓江[8](2019)在《岩溶漏斗水库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西南岩溶地区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通过修建水库蓄水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岩溶地区的特殊地质环境,水库库底渗漏问题突出,采取适宜的库底封堵措施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目前关于岩溶漏斗水库的研究很少,库底封堵技术尚不够成熟,选取何种适宜的封堵方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岩溶漏斗底部适宜性封堵成库技术与工程示范”(编号:cstc2018jscx-msybX0328),以在建的彭水县茨竹湾水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开展岩溶漏斗水库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彭水县茨竹湾水库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水库功能等,提出了“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柔性封堵结构和“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柔性封堵结构。通过分析,确定“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封堵方案的结构及材料组成(从下往上)为:碾压灰岩块石换填(厚2m)+碾压灰岩石渣料(厚2m)+碾压粘土层(厚3m)+HDPE土工膜(2层)+粘土层护面(厚0.5m)+灰岩碎石料(厚20cm)+干砌块石(厚20cm);“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封堵方案的结构及材料组成(从下往上)为:碾压灰岩块巨石换填(厚5m)+碾压灰岩碎块石过渡层(厚1m)+碾压灰岩碎石垫层(厚1m)+沥青混凝土面板(厚0.9m)。(2)针对“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封堵方案,通过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工况、填筑方法、填筑形状、填筑厚度和填筑材料特性等对该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校核洪水位工况下,结构沉降最大为24.33cm,最大拉应力也达到最大值为82.95kPa;分层填筑可以减小结构沉降,且降低了最大拉应力;随着填筑形状由“凹”→“平”→“凸”变化,结构沉降逐渐增大,但最大拉应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碾压黏土层厚度增加,结构沉降稍有增大,最大拉应力未出现规律性变化,当厚度为2m时,最大拉应力最大为87.25kPa,当厚度为2.5m及以上时,结构受力情况更加良好;对填筑材料特性分析得到,碾压黏土材料特性对该结构工作性能影响最大,尤其是其参数K和n,碾压黏土K值应控制在200及以下,而n值则应该控制在0.6及以上。(3)针对“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封堵方案,通过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工况、填筑方法、填筑形状和填筑材料特性等对该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校核洪水位工况下,结构沉降最大为24.38cm,最大拉应力也达到最大值为267.44kPa;分层填筑对该结构沉降影响较小,但让设计洪水工况的最大拉应力减下至50.80kPa,降幅巨大;随着填筑形状由“凹”→“平”→“凸”变化,该结构沉降逐渐增大,但最大拉应力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对填筑材料特性分析得到,沥青混凝土材料参数的K和n以及碾压块巨石堆石材料参数Rf对结构工作性能影响较大,沥青混凝土材料参数K值应该控制在255及以下,而n值则应该控制在0.38及以上,碾压块巨石堆石材料参数Rf值应控制在0.9左右。

雷显阳,王樱畯[9](2018)在《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形式选择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广蓄、天荒坪、泰安、宜兴、张河湾、西龙池、洪屏等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几十年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盆防渗工程建设经验。但对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依托句容工程探讨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形式的特点,研究各防渗形式对岩溶区的适应性,为其他类似工程库盆防渗形式选择提供参考。

黄国芳,李自翔,高位[10](2018)在《浅谈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文中提出在岩溶地区修建水库,岩溶通道的渗漏严重影响着水库运行安全和效益发挥。本文结合云南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工程实践,重点介绍了防渗帷幕的设计、施工、选材的经验,以及大漏段处理的方法。

二、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防渗方案研究
    2.1 库盆渗漏特点
    2.2 防渗方案选择
        2.2.1 方案可靠性
        2.2.2 施工条件
        2.2.3 投资比较
    2.3 防渗方案设计
        2.3.1 库岸防渗设计
        2.3.2 库盆防渗设计
        2.3.3 黏土齿槽设计
    2.4 黏土铺盖敏感性分析
3 结语

(3)水库深切低邻谷岩溶通道防渗处理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总布置
    1.2 水文地质条件
2 防渗设计方案
    2.1 防渗设计特点
    2.2 防渗设计原则
3 特殊情况处理
    3.1 耗浆量大孔段处理
        (1)采用水泥浆及水玻璃双液灌注
        (2)采用浓水泥沙浆
        (3)采用膏状浆液
    3.2 掉钻长度处理
        3.2.1 浅层溶洞处理
        3.2.2 溶洞尺寸小于或等于2.0m
        3.2.3 溶洞尺寸大于2.0m
4 岩溶区处理效果分析
    4.1 岩溶区防渗检测标准
    4.2 实施效果分析
5 结论

(4)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渗漏量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湖水同位素研究进展
        1.2.2 水体渗漏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松华坝水库概况
    2.2 水文
    2.3 气候降水
    2.4 地质地貌
    2.5 土壤植被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样品采集与储存
    3.2 样品测试
    3.3 模型
        3.3.1 理论模型建立
        3.3.2 参数分析
第4章 研究区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
    4.1 同位素基础理论
        4.1.1 大气水线
        4.1.2 蒸发线
        4.1.3 过量氘
    4.2 水库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4.2.1 水库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特征
        4.2.2 水库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变化特征
    4.3 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4.4 水库与河流氘盈余变化特征
    4.5 降水同位素特征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5.1 区域蒸散发量估算
    5.2 松华坝水库渗漏量估算
        5.2.1 水库渗漏的稳定同位素估算模型
        5.2.2 入库水量与出库水量变化
        5.2.3 渗漏模型变量计算
        5.2.4 松华坝水库渗漏量估算
    5.3 结果检验与验证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黑滩河水库多层复杂岩溶水系统及水库防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滇东高原岩溶发育特征
        1.2.2 多层岩溶水系统特征
        1.2.3 岩溶水库渗漏及防渗研究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交通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第3章 研究区岩溶发育特征
    3.1 可溶岩空间展布及出露特征
    3.2 岩溶发育类型
        3.2.1 地表岩溶现象
        3.2.2 地下岩溶现象
    3.3 岩溶空间发育特征
        3.3.1 地表岩溶发育特征
        3.3.2 钻孔揭露岩溶发育特征
    3.4 岩溶发育规律
    3.5 岩体渗透性
第4章 多层岩溶水系统特征
    4.1 岩溶含水岩组特征
    4.2 多层岩溶含水层空间结构
    4.3 隔水岩组特征
        4.3.1 梁山组隔水层空间分布
        4.3.2 梁山组隔水层厚度变化
    4.4 多层岩溶水流动特征
        4.4.1 岩溶水动力条件分析
        4.4.2 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特征
        4.4.3 地下水化学特征
    4.5 多层岩溶水系统概念模型
第5章 岩溶水库渗漏分析
    5.1 多层岩溶水系统中岩溶水库概述
    5.2 多层岩溶水系统控制下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5.2.1 渗漏水动力条件分析
        5.2.2 渗漏通道条件分析
    5.3 多层岩溶水系统中岩溶水库的渗漏模式与途径
    5.4 水库区多层岩溶水系统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5.4.1 数值模型建立
        5.4.2 天然渗流场特征
        5.4.3 水库蓄水条件下渗流场特征
第6章 水库防渗分析及可行性评价
    6.1 多层岩溶水系统中岩溶水库防渗分析
        6.1.1 水库重点渗漏段防渗分析及防渗线路布置
        6.1.2 水库防渗线路地质条件分析
        6.1.3 水库防渗帷幕深度设计
    6.2 各防渗方案下渗流场及渗漏量分析
        6.2.1 防渗方案模拟工况
        6.2.2 渗流场分析
        6.2.3 渗漏量分析
    6.3 防渗方案可行性评价
        6.3.1 防渗方案经济性及风险性分析
        6.3.2 防渗方案选择及帷幕深度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某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设计优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初步设计
    2.1 防渗线路
    2.2 防渗帷幕底线
    2.3 防渗帷幕设计
3 优化变更
    3.1 变更理由
    3.2 变更内容
        3.2.1 右岸局部增加一排帷幕灌浆
        3.2.2 右岸基础灌浆平洞施工优化变更
        3.2.3 左岸帷幕分期
        3.2.4 岩溶发育区处理措施调整
        1)岩溶发育区帷幕灌浆压力调整
        2)岩溶发育区终孔灌浆段结束标准调整
        3.2.5 变更前后对比
4 灌浆效果评价
5 结语

(7)岩溶漏斗水库库底封堵壳型结构承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地貌特征及治理
        1.2.2 岩溶地区水利工程
        1.2.3 壳型结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4 壳型结构用于封堵岩溶漏斗底部需解决的问题及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溶漏斗封堵壳型结构理论分析
    2.1 壳体断面的几何描述
        2.1.1 岩溶漏斗壳体与拱坝的对比
        2.1.2 壳体单心抛物线断面的几何描述
    2.2 Kirchhoff-love薄壳内力理论解
        2.2.1 概述
        2.2.2 零高斯曲率壳体结构薄膜内力:
    2.3 岩溶椭圆壳体结构薄膜内力解析
        2.3.1 平衡方程
        2.3.2 对称荷载下方程简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漏斗封堵壳型结构数值仿真
    3.1 概述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假定
        3.2.1 模型假定及材料参数选择
        3.2.2 荷载施加及边界条件约束
    3.3 长短轴断面结构敏感性分析
        3.3.1 长短轴模型中心角选择
        3.3.2 中心角与厚度敏感性
        3.3.3 中心角与基岩角敏感性
    3.4 不同长短轴比例的壳体敏感性分析
        3.4.1 模型概述
        3.4.2 模型应变分析
        3.4.3 模型应力分析
    3.5 以岩溶漏斗为例结合数模的内力计算
        3.5.1 椭圆壳体薄膜应力控制范围推导
        3.5.2 短轴端部
        3.5.3 长轴端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茨竹湾岩溶漏斗封堵壳型结构内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计算模型
        4.2.1 参数选择及荷载施加
        4.2.2 边界条件及计算工况
    4.3 最大短轴断面中心角大小方案比选
        4.3.1 模型概述
        4.3.2 模型沉降分析
        4.3.3 模型应力分析
    4.4 考虑长轴端部加厚方案比选
        4.4.1 模型概述
        4.4.2 模型沉降分析
        4.4.3 模型应力分析
    4.5 岩溶漏斗切割角方案比选
        4.5.1 模型概述
        4.5.2 模型沉降分析
        4.5.3 模型应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茨竹湾岩溶漏斗封堵壳型结构承载特性
    5.1 概述
    5.2 有限元等效应力法原理
    5.3 等效应力法处理过程及结果
        5.3.1 计算结果
        5.3.2 壳体结构应力影响范围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岩溶漏斗水库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地区水资源特征
        1.2.2 岩溶地区地表蓄水技术
        1.2.3 岩溶漏斗的封堵成库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计算分析方法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2.2.5 水库库区工程地质问题
    2.3 计算分析方法
        2.3.1 分析方法
        2.3.2 数值计算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漏斗底部柔性封堵方案
    3.1 封堵依据
    3.2 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封堵方案
        3.2.1 封堵结构及材料
        3.2.2 结构承受荷载
        3.2.3 工作性能分析内容
    3.3 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封堵方案
        3.3.1 封堵结构及材料
        3.3.2 结构承受荷载
        3.3.3 工作性能分析内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封堵结构工作性能分析
    4.1 不同工况
        4.1.1 有限元建模
        4.1.2 沉降分析
        4.1.3 应力分析
    4.2 不同填筑方法
        4.2.1 沉降分析
        4.2.2 应力分析
    4.3 不同填筑形状
        4.3.1 研究方案
        4.3.2 沉降分析
        4.3.3 应力分析
    4.4 不同填筑厚度
        4.4.1 研究方案
        4.4.2 沉降分析
        4.4.3 应力分析
    4.5 填筑材料特性影响分析
        4.5.1 分析方法
        4.5.2 碾压黏土材料特性影响分析
        4.5.3 碾压灰岩石渣材料特性影响分析
    4.6 最优填石-碾压黏土-复合土工膜封堵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封堵结构工作性能分析
    5.1 不同工况
        5.1.1 有限元建模
        5.1.2 沉降分析
        5.1.3 应力分析
    5.2 不同填筑方法
        5.2.1 沉降分析
        5.2.2 应力分析
    5.3 不同填筑形状
        5.3.1 研究方案
        5.3.2 沉降分析
        5.3.3 应力分析
    5.4 填筑材料特性影响分析
        5.4.1 沥青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分析
        5.4.2 碾压块巨石堆石材料参数敏感性分析
    5.5 最优填石-沥青混凝土面板封堵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浅谈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防渗帷幕的设计原则
    2.1 查清防渗处理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2 充分利用水库坝址区有利的地质条件
    2.3 选择合理的防渗帷幕灌浆设计参数
    2.4 依据渗漏区实际情况布置防渗帷幕
3 防渗帷幕的布置方式
    3.1 平面帷幕布置方式
        3.1.1 直线式
        3.1.2 前倾式
        3.1.3 后倾式
    3.2 剖面帷幕布置方式
        3.2.1 悬挂式帷幕
        3.2.2 接地式帷幕
4 防渗帷幕的结构设计
    4.1 孔距与排距
    4.2 孔序与排序
    4.3 分层帷幕的设计
5 灌浆材料的试验与选用
6 岩溶水库大漏段的处理
    6.1 地下水位以上大漏段处理
    6.2 地下水位以下的大漏段处理
    6.3 遇有大孔洞且流速大的孔段处理
7 小结

四、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设计[J]. 雷显阳,王樱畯,王爱林,孙檀坚. 云南水力发电, 2022(01)
  • [2]岩溶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设计[A]. 雷显阳,王樱畯,王爱林,孙檀坚.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21, 2021
  • [3]水库深切低邻谷岩溶通道防渗处理技术探讨[J]. 高东红.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4)
  • [4]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渗漏量估算研究[D]. 陈俊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黑滩河水库多层复杂岩溶水系统及水库防渗研究[D]. 覃绍媛.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某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设计优化初探[J]. 王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20)
  • [7]岩溶漏斗水库库底封堵壳型结构承载特性研究[D]. 熊珊锋.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岩溶漏斗水库柔性封堵结构工作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 何泓江.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岩溶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形式选择探讨[A]. 雷显阳,王樱畯. 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10]浅谈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J]. 黄国芳,李自翔,高位.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8(06)

标签:;  ;  ;  

岩溶地区水库防渗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