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单元中文本的思想

翻译单元中文本的思想

一、翻译单位中的篇章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漫[1](2021)在《医学会议英汉同声传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炎症如何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实践报告是基于2017年哈佛医学院第三次Longwood研讨会——“炎症如何引发一系列疾病”进行的英汉同声传译实践。本文结合信息论和医学会议口译的特点,研究冗余信息的处理,总结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员实现更好的口译效果。在同声传译中,作为语言本质属性的冗余信息影响着口译员的口译质量,决定着口译任务的成功与否,因此对冗余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十分有必要。本实践报告对口译现场的源语和译语分别进行转写,并对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策略进行总结。在信息论的指导下,主要讨论词汇冗余、句式冗余及篇章冗余三个问题。案例分析表明,通过省略近义词和归纳总结可以有效解决词汇冗余问题;重组句式和短句重复可以有效解决句式冗余的问题;对篇章信息进行适当减缩和简化逻辑关系可以有效解决篇章冗余的问题。希望本实践报告中的口译策略可以为译员在应对英汉同传中冗余问题提供指导,为医学会议口译实践提供借鉴。

阚布萍[2](2020)在《日译汉过程中的调节策略》文中指出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语信息最大化地实现在译语中的再现,或者如尤金·奈达所主张的“追求最接近原语信息的自然的等值效果”。为达到此目的,历代译者及翻译研究人员做了不懈的探索,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实践方法和指导性理论。法国学者维奈和达贝尔内提出的“调节”策略就是从词语、句子、篇章到文本类型进行“翻译单位”划分进行翻译转换的方法之一。本文即运用“调节”策略,探讨日译汉过程中如何实现将原语(日语)信息最大化地在译语(汉语)中得以再现的问题。维奈和达贝尔内对“调节”策略的阐述和实践是以印欧语言为对象的,因此,本文首先对该策略进行了概述,再此基础上明确了其在日汉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问题。除去印欧语言中的性、数、格等个性因素之外,该策略在词性、句子成文、篇章及文本类型等语言共性方面,其方法和原理在日译汉过程中可资运用,并实现了双语间的信息转换以及功能再现。其次,本文依据维奈和达贝尔内“调节”策略中“翻译单位划分”的原理,针对词语和句子成分,分别就日语和汉语的“翻译单位”进行了划分。同时,以个案分析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具体言之,在调节层面上,以:(1)词汇(2)句法结构(3)信息)作为宏观把握依据。在调节手段上运用了(1)具体?抽象、或者特殊?一般2)解释性调节、或原因?结果3)整体?部分4)部分?另一部分5)措辞颠倒6)双重否定7)主动?被动(或与之相反)8)重新考虑时空方面的间隔和限制9)改变语意现象(包括固定的和新的隐喻)。在翻译应遵循的步骤方面,采用了(1)确定翻译单位2)审视原文,评估翻译单位中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内容3)重组信息中的元语语境4)评估文体的影响5)译成并修订译文)。由此,保证翻译产品实现“追求最接近原语信息的自然的等值效果”的目的。最后,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研究对象是以句子为最大语言单位的。我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中文本类型的原理,选取“信息型文本”和“表情型文本”进行了个案分析,将调节手段延伸到文本层面。在分析过程中,我提出除去在语句翻译上延用上述调节方法之外,在日汉翻译转换中文本类型也应该纳入考虑的因素,即,文本的形式,如,寒暄语、结语的使用与位置及表达方式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也需要根据“追求最接近原语信息的自然的等值效果”的原则进行调节,通过个案分析,证明是完全可行并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运用“调节”策略,特别是“翻译单位划分”的手段,可以触及原语信息的每个基本单位,再以译语形式再现出来,有利于防止信息丢失,实现“自然的等值效果”。

杜梅[3](2020)在《《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泰戈尔的相关报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来自《字林西报》,该报纸是英国人在近代中国出版的历史最久且影响最深的一份英文报纸。本文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以有关印度文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相关报道翻译为例,探讨针对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新闻报道的翻译策略。根据赖斯提出的功能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有关泰戈尔的英文报道旨在传递讲学信息、文化知识、社会观点等事实,属于信息型文本。近代在华英文报刊的读者对象为在华侨民以及部分中国学者,因此目标语旨在准确传达有关印度文学趋势及该印度诗人的文化观。基于此,本研究报告聚焦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功能。本次翻译实践中,在赖斯功能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首先从一词多义、专有词汇、长句、文化差异四方面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然后讨论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相对策略。翻译难点方面,译者主要聚焦翻译中的知识盲点,源语文本长难句理解方面的错误、语序调整等问题,译者主要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综合性翻译策略,以达到译文忠实准确、直白明晰。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及报告撰写,译者加深了对报刊题材的了解和掌握。首先,该翻译材料涉及史实和文化思想,包含哲学、国际关系、教育学领域方面的专业术语,这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还应对历史和文学知识有所了解。为了保证译文准确,有必要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其次,部分句子冗长复杂,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英汉句法差异,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最后,译者还需要掌握特定语境下语言的准确汉译,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及准确性。

杨琳[4](2020)在《汉语话题链结构在《国家地理》翻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话题链是汉语中的一种语篇衔接手段,然而关于话题链在翻译中应用的早期研究大多停留在句子层面。本报告基于《国家地理》官方网站文章的翻译任务,从语篇层面探索了话题链结构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旨在提供一种使用话题链作为语篇组织手段的英译汉翻译策略。本翻译任务的原文本中,存在大量在段或长句之内相互联系的名词短语。在语篇衔接方面,这种名词短语间联系关系与汉语话题链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根据彭宣维(2005)对名词短语联系关系的定义,本报告将单个翻译单位中可能出现的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归纳为五种模式:单一重复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单一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多重重复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多重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以及重复-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针对每种模式,本文给出了将名词短语联系关系转化为对应话题链结构的翻译策略:单一重复名词短语联系关系以及具有单一所指对象的多重重复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可译为同指零形式话题链;多数单一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具有单一所指对象的多重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以及具有单一所指对象的重复-相关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可译为非完全同指零形式话题链或双名词型话题链;多数具有多个所指对象的名词短语联系关系可译为多重话题链结构。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使用基于话题链的翻译策略,可使译文更符合汉语叙述性文本的表达习惯,提高了译文的连贯性和通顺程度,从而提升翻译的质量。

康喆文[5](2019)在《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文中提出语块是一种形式固定、表达完整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语言运用中能够被整体存储、提取和使用。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语码的转换,更涉及语码背后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语块作为具有心理预制特点的语言单位和思维单位,在翻译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效应。本文以语块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央文献翻译,开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及翻译模式研究。本文对2014年至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及俄语译文进行了界定和提取,并尝试提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国内外语块研究综述、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第二章从语块理论出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完成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和提取工作,并确立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本文认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是由连续的或非连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具有固定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中央文献中可被整体储存和提取;其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为主,涵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包括一级语块、二级语块和三级语块。一级语块为词级语块,包括搭配和固定语;二级语块为框架级语块,包括短语框架和述语框架;三级语块为句级语块,包括谚俗语、格言警句和句群。第三章探讨了认知视角下的语块翻译。文中分别概述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及与翻译的关系,阐释了不同学者的认知翻译观。本文认为,认知翻译观为研究语块的翻译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模拟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探讨语块双语的转换进程;二是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双语产生的现实等多重视角探讨语块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提出了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流程图。第四章从以往经典的翻译理论模式出发,结合第三章的理论基础,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该模式凸显了源语语块及对应译语作为整体翻译单位在记忆加工系统中的优势效应;反映了源语世界与译语世界的语言符号认知、逻辑思维认知、语境关系认知、社会文化认知及主体间性认知等多维认知层对语块翻译目标、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随后本章结合具体译例,对每一认知层级的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对拟构模式进行了论证。第五章为结束语,展望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并拟提出本课题后续的研究思路。总之,本文借鉴语块理论及认知翻译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探讨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和翻译模式问题,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规范中央文献中重要概念的翻译,推动中央文献翻译的自动化、机器化进程。

李子豪[6](2019)在《《孤独的反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操纵理论》文中研究指明该翻译实践文本节选于《孤独的反义》中的散文,该书为已故年轻作家玛丽娜·基根的畅销遗作,在媒体中反应强烈。该书目前国内已出版的仅有一个译本,虽内容达意,然而并没有对文学翻译极为重要的风格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次翻译实践之前笔者首先对文本的诗学背景和译入语的诗学背景进行分析,并找到译文与原文风格相适应的可能。其次,笔者对原文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确定译本的文本类型;结合操纵理论给笔者最大限度的翻译空间,重点强调风格作为操控因素;构建译者的自我批评方法进行译本质检,并且提交导师征求批评意见。再次,笔者以风格符号系统划分,选取其中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例子进行分析。最后,笔者进行总结,认识到主体功能限度的问题和译者自身风格与抗译性的问题;操纵理论下要保持“适应性”和“可接受性”的平衡,译文应在整体上保持与原文风格的适应性但更倾向于译文风格的可接受性。

徐丽[7](2018)在《《日本近代的出发》(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内容选自佐佐木克编写的《日本近代的出发》。文本主要讲述西南战争结束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大约15年间的日本近代化历程。该卷共7章内容,本文翻译内容选取前言以及第一章(1-3节)和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作为主要实践对象,对其进行理论分析。该书详细的介绍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如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天皇到国民、从地方制度到教育制度、从政治到经济,涉及了多个方面。因此,翻译此着作对外国人了解日本近代历史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次翻译实践主要通过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翻译理论,利用该理论下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实践,对照七项技法对原文中的单词、长句、难句等进行剖析。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活动,总结出历史类文本的翻译经验,并能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该书的作者以及第一章与第二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介绍翻译实践的过程;第三部分介绍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理论;第四部分,结合具体案例,在实践中分析该理论的应用;第五部分为该实践报告的总结。

赵祥云[8](2018)在《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是国家赞助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活动,是中国构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行为既存在共同特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体现出历时性的演进特征。因此,分析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及其嬗变特征,并探讨其规范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是当前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具有何种特征?二、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三、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的动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新时代语境下如何实现领导人着作原文意义的异域建构?本研究选取《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原文文本及其英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其中五种文本,即标题文本、口语化文本、修辞话语文本、政治话语文本和文化负载项文本,进行抽样分析。本研究从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入手,基于领导人着作英译文本的抽样分析,对三位领导人着作的英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共性特征和个体特征,并分析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社会文化动因。本研究总体上采用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文献分析法,主要见于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第二,抽样分析方法,主要见于第三、四、五章。本研究首先对三位领导人着作的英译文本进行随机抽样,然后分析抽样文本的翻译策略,并据此提炼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规范。第三,比较分析法,主要见于第六章。基于抽样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借助表格、折线图和柱形图,直观呈现不同时期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基本特征。第四,译例分析法,主要见于第三、四、五和第七章。通过译例分析方法,对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策略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总结提炼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第五,理论阐释法,主要见于第六章。借助文化学派和社会学派的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社会文化语境变迁、意识形态、权力、诗学、赞助人、译者惯习等因素对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形成和嬗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起始规范分别是“以我为主”、“走向对话”和“融通中外”,其操作规范分别为“异化主导”、“趋向多元”和“多元互补”。虽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体现出历史的演进特征,但“走向对话”和“融通中外”都坚持以“以我为主”为基本原则。总体而言,领导人着作英译活动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特征:翻译行为的政治性、翻译原则的明确性、翻译模式的集体性、翻译方向的逆向性和翻译策略的针对性等。基于三位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抽样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新时代语境下领导人着作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三种模式:文化移植、文化融合和文化重构,并指出不同模式所对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央政论文献英译的认识,对中央文献英译理论构建及其实践发展都具有启迪意义。

李钰婧[9](2017)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习近平着作日译研究 ——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下文简称《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为研究对象,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框架,运用问卷调查、译者访谈、SPSS分析、文献计量研究、平行文本对比等方法,从跨文化交际视阈分析了中译日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略,以及对中央文献外译的建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重视翻译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是一对相互融通的概念:翻译的影响体现在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阶段中;跨文化交际也同样体现在翻译活动的整个流程中。翻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里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中显现出不同的重点与形态,是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手段;而翻译中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凸显了处理翻译中跨文化问题的重要意义。中央文献的翻译与其他文本的翻译一样,同属跨文化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相互融通视点的提出有助于解决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达成最优的交际效果。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日本学界中关于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的文献、以及两国关于中国领导人着作的翻译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结果显示,以中译日为研究对象,从跨文化交际视阈系统论述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成果不多,而探讨中日社会科学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成果几乎为零。无论是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领导人着作的翻译研究,还是从领导人着作研究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翻译的研究均寥寥无几。因此,中央文献,特别是习近平系列论述日译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亟待开拓。跨文化交际视阈的翻译研究中突出的是受众效果。为调查《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译文的受众接受情况,本文共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首次调查结果显示,受众认为译文的总体质量较高,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较强。同时受众反映出,译文中出现的中国特色修辞方法、词语背后的情感与态度、字面内容与信息实质的理解差距等形成了文化与交际障碍。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对《中国梦论述摘编》对日翻译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受众问卷调查。首次问卷调查显示,中日同形词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同形词的存在既为中日互译提供了便利,也是中日互译的文化障碍。因此,本文在第二次问卷调查中,将《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中所有中日同形词甄选出来,在分类后运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分析系统进行了调查问卷相关内容的制定。此外,问卷中还考察了汉语特色较为明显的排比、比喻、行文、俗语、诗词等句子,并设置了关于受众对译文可读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的判断选项。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日本受众对于现有译文的评价为:在满分为10分的前提下,可读性平均6.12分;可理解性平均5.96分;可接受性平均5.76分。以上结果说明译文在跨文化交际效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文化因素、交际因素两个角度对《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进行了分析。文化因素与交际因素各自包含着外显因素与内隐因素。文化外显因素包括国情、历史、空缺,文化内隐因素包括价值观、思维模式、文化定势与偏见、民族中心主义、意识形态;交际外显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别上,具体包括同形类义词、表述习惯、修辞手法、互文性因素;交际内隐因素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具体包括翻译纲要、原文分析、译者的“忠诚”。这些翻译的影响因素通过第二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现的格外明显。为进一步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克服和翻译方略,本文还对中央编译局不同语种译者进行了访谈,探究了在中央文献翻译中出现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解决方略。本文以《中国梦论述摘编》的日译为例,主要解决了以下3个问题:(1)运用最新的翻译理论系统分析中译日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翻译方略中需要解决文化与交际两方面的问题;(2)运用实证分析的方式,系统指出了中央文献跨文化交际翻译问题的基本方略,如清晰定位译文话语体系、制定中央文献翻译纲要、判断信息的“轻重缓急”等;(3)论述了中央文献翻译的文本一般性与特殊性,指出了中央文献跨文化交际的共性以及与其它文本不同的个性,提出了国家核心概念的内容的处理原则。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提出中央文献的传播要采用“译+介”模式等的建议。综上所述,本文在中央文献相关领域中译日的研究中实现了创新,对今后的中央文献外译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同时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还存在量与质的欠缺之处,这为本文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姜屹峥[10](2016)在《目的论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选词策略 ——《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关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并对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域文化方面的专着作为一种地方性历史文化文献,其价值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所选的翻译研究材料是关于本溪市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的地域性文化专着《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可以说,做好这样一本文化专着的英译,对于传播现今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也可以让目的语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风貌,从而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桥梁”。笔者选择《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一书作为翻译研究材料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域文化对于传播地方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说翻译文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第二该文本介绍了本溪市文化、艺术、历史、旅游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要翻译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词汇,不仅要考虑到词汇的多样性和庞杂性,同时也要求笔者自身拥有较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思维水平。笔者以德国译论家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基础,在该理论视域下对英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冗余、缺省和词性转换等选词问题加以论述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翻译文本的翻译质量和译者的翻译水平。笔者在进行英译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词汇翻译所要遵循的理论和框架,还放眼全文对地方性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进行了说明和论述,并辅之大量的案例分析,这对于笔者自身翻译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对翻译硕士学习的基本要求。

二、翻译单位中的篇章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翻译单位中的篇章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会议英汉同声传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炎症如何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第2章 口译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口译过程
    2.3 译后总结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词汇冗余
        3.1.1 省略
        3.1.2 归纳
    3.2 句式冗余
        3.2.1 重复
        3.2.2 重组
    3.3 篇章冗余
        3.3.1 减译
        3.3.2 简化逻辑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实践情况总结
    4.2 意义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和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2)日译汉过程中的调节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序论
    1.1 问题设定
    1.2 先行研究
    1.3 研究の目的と方法
    1.4 论文の构成
第2章 调整の原理と日中翻訳における翻訳の単位
    2.1 翻訳方略としての「调整」
    2.2 日中翻訳における翻訳の単位
第3章 文の成分とテキストの翻訳の単位と调整
    3.1 品词および文の成分の翻訳の単位と调整
    3.2 テキストの翻訳の単位と调整
第4章 テキストタイプ别の翻訳の调整
    4.1 情报型テキストの翻訳
    4.2 表现型テキストの翻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执笔者のプロフィール
谢辞

(3)《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泰戈尔的相关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材料背景
    2.2 翻译文本类型及特点
第三章 翻译实践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翻译过程
第四章 翻译实践译例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概述
        4.1.2 信息型文本翻译理论的应用
    4.2 译例分析
        4.2.1 内容上忠实准确
        4.2.2 形式上逻辑连贯
        4.2.3 谋篇上完整流畅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信息型文本的翻译
    5.2 翻译实践启示
REFERENCES
中文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汉语话题链结构在《国家地理》翻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Purpose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2.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2.3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Three Progress Description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3.2 Translation Process
    3.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Literature Review
    4.1 The Definition of Topic Chain
    4.2 The Structure of Topic Chain
        4.2.1 Internal structure of topic chain
        4.2.2 External structure of topic chain
    4.3 Textual Function of Topic Chain Structure
    4.4 The Application of Topic Chain in Translation
        4.4.1 Topic chai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4.4.2 Topic chai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5.1 NP Connection
        5.1.1 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5.1.2 Relevant NP connection
    5.2 Patterns of NP Connection Appearing within Translation Unit
        5.2.1 Single 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5.2.2 Single relevant NP connection
        5.2.3 Multi-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5.2.4 Multi-relevant NP connection
        5.2.5 Repetitive-relevant NP connection
Chapter Six Case Analysis
    6.1 Overall Analysis
    6.2 Single 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6.2.1 Simple 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6.2.2 Complex 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6.3 Single Relevant NP Connection
        6.3.1 Direct relevant NP connection
        6.3.2 Indirect relevant NP connection
    6.4 Multi-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6.4.1 Multi-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with single referent
        6.4.2 Multi-repetitive NP connection with multiple referents
    6.5 Multi-relevant NP Connection
        6.5.1 Multi-relevant NP connection with single referent
        6.5.2 Multi-relevant NP connection with multiple referents
    6.6 Repetitive-relevant NP Connection
        6.6.1 Repetitive-relevant NP connection with single referent
        6.6.2 Repetitive-relevant NP connection with multiple referents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7.1 Major Findings
    7.2 Implication
    7.3 Limitat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5)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任务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
        1.3.2 语块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
    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本体研究
        2.1.1 语块的定义及分类
        2.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
    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提取
        2.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识别原则
        2.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提取的基本方法
    2.3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
        2.3.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过程
        2.3.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语块翻译
    3.1 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3.1.1 认知科学与翻译
        3.1.2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观
    3.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
        3.2.1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过程
        3.2.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
    4.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构图
        4.1.1 翻译理论模式
        4.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图
    4.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阐释
        4.2.1 语言符号认知
        4.2.2 逻辑思维认知
        4.2.3 主体间性认知
        4.2.4 社会文化认知
        4.2.5 语境关系认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
    5.2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词典
Реферат
附录Ⅰ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中俄对照表
附录Ⅱ NLPIR汉语分词词性标记对照表
附录Ⅲ 汉语分词词性标注示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孤独的反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操纵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案例介绍
    1.1 案例选取
    1.2 文学背景
    1.3 翻译目的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理论准备
        2.1.1 文本文学特点分析
        2.1.2 文本类型分析
        2.1.3 操纵理论
    2.2 翻译过程处理
        2.2.1 参考工具
        2.2.2 翻译过程记录
    2.3 译后处理
        2.3.1 处理思路
        2.3.2 译者修改
        2.3.3 导师意见和建议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形式标记
        3.1.1 音系标记
        3.1.2 语域标记
        3.1.3 词语标记
        3.1.4 句法标记
        3.1.5 修辞标记
    3.2 非形式标记
        3.2.1 整体性
        3.2.2 开放性
        3.2.3 独特性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实践中的问题
    4.2 实践中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日本近代的出发》(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主旨
引言
一、作者及文本介绍
    (一) 作者生平简介
    (二) 译文选段梗概与辨析
二、翻译实践过程
    (一) 翻译背景与准备
    (二) 翻译过程
    (三) 译后审校
三、翻译理论介绍
    (一) 维奈和达贝尔内翻译模式简介
四、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一) 直接翻译策略下的翻译实践
        1、借词
        2、仿造词语
        3、直译
    (二) 间接翻译策略下的翻译实践
        1、词性转换
        2、调节
        3、对等
        4、改编
    (三) 维奈与达贝内尔翻译模式下的其他技法运用
        1、语义的缺失与补偿
        2、增译与简译
        3、明晰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8)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借鉴与拓展
        一、描述翻译学的规范概念
        二、翻译规范研究的社会文化视阈
        三、本研究对翻译规范概念的借鉴与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简述
        一、《毛选》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奠基期
        二、《邓选》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转型期
        三、《治国理政》英译——领导人着作英译的探索期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国外关于领导人着作英译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选》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毛选》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毛选》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占主导
        二、异化策略对归化策略的遮蔽
        三、异化策略中的微妙变通
    第三节 《毛选》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忠实传递原作内容
        二、尽量贴近原作形式
        三、保持译文通顺流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邓选》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邓选》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邓选》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为主
        二、归化翻译策略提升
        三、翻译策略趋向多元
    第三节 《邓选》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忠实传递原作内容
        二、灵活调整语言形式
        三、注重翻译交际功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治国理政》英译规范探析
    第一节 《治国理政》英译抽样分析
        一、标题英译
        二、口语化风格英译
        三、修辞话语英译
        四、政治话语英译
        五、文化负载项英译
    第二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操作规范
        一、异化翻译策略为主
        二、归化翻译策略增强
        三、翻译策略多元互补
    第三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起始规范
        一、准确传译原作精神——内容层面
        二、保持译文畅达明确——形式层面
        三、保持翻译折中平衡——翻译过程
        四、力求译文简单易解——翻译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动因
    第一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翻译行为的政治性
        二、翻译原则的明确性
        三、翻译模式的集体性
        四、翻译方向的“逆向性”
        五、翻译策略的针对性
    第二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
        一、基于抽样分析的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比较
        二、操作规范的嬗变:异化主导到多元互补
        三、起始规范的嬗变:以我为主到融通中外
    第三节 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一、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嬗变
        二、意识形态演进推动翻译规范的演进
        三、翻译诗学演变对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塑造
        四、权力因素对翻译规范的影响
        五、译者惯习与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代语境下的领导人着作英译与跨文化构建——以《治国理政》英译为例
    第一节 《治国理政》原文意义的异域构建模式
        一、《治国理政》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特点
        二、《治国理政》原文意义异域构建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治国理政》中的中国表达英译
        一、《治国理政》的社会文化表征
        二、《治国理政》中的中国表达英译
    第三节 《治国理政》英译的跨文化建构意义
        一、《治国理政》英译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二、《治国理政》英译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三、《治国理政》英译与国家形象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观点
    第二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
        一、本研究的贡献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毛选》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1.1 《毛选》(1-5卷)标题英译策略
        1.2 《毛选》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1.3 《毛选》修辞话语英译60例
        1.4 《毛选》政治话语英译60例
        1.5 《毛选》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附录二:《邓选》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2.1 《邓选》(1-3卷)标题英译策略统计
        2.2 《邓选》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2.3 《邓选》修辞话语英译60例
        2.4 《邓选》政治话语英译60例
        2.5 《邓选》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附录三:《治国理政》英译抽样文本分类摘编
        3.1 《治国理政》(第1卷)标题英译策略
        3.2 《治国理政》口语化表达英译60例
        3.3 《治国理政》修辞话语英译60例
        3.4 《治国理政》政治话语英译60例
        3.5 《治国理政》文化负载项英译60例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习近平着作日译研究 ——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语料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译者访谈
        1.2.3 文献计量分析
        1.2.4 SPSS数据分析
    1.3 研究背景
        1.3.1 第一次问卷受众整体评价
        1.3.2 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2.1.1 CNKI论文计量研究
        2.1.2 博士论文计量研究
        2.1.3 相关着述介绍
    2.2 日本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2.2.1 Cinii论文
        2.2.2 博士论文
        2.2.3 相关着述
    2.3 领导人着作翻译研究(中国)
        2.3.1 研究类别
        2.3.2 研究时间
        2.3.3 研究语种
        2.3.4 研究对象
        2.3.5 研究视角
    2.4 领导人着作翻译研究(日本)
    2.5 小结
第三章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理论思考
    3.1 翻译理论框架
        3.1.1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3.1.2 弗米尔的目的论
        3.1.3 曼塔莉的译者行动理论
        3.1.4 诺德的“功能+忠诚”理论
        3.1.5 相关理论
    3.2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3.3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3.3.1 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
        3.3.2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问卷调查实施
    4.1 中日同形词问卷调查
        4.1.1 界定标准
        4.1.2 词汇甄别
        4.1.3 词汇选定
        4.1.4 调查流程
    4.2 句子调查
    4.3 问卷调查结果
        4.3.1 认知情况调查
        4.3.2 正式题目调查
        4.3.3 总体评价调查
    4.4 小结
第五章《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5.1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外显因素
        5.1.1 历史
        5.1.2 国情
        5.1.3 空缺
    5.2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内隐因素
        5.2.1 价值观
        5.2.2 思维模式
        5.2.3 文化定势与偏见
        5.2.4 民族中心主义
        5.2.5 意识形态
    5.3 中央文献日译中的“文化”翻译方略
        5.3.1 客观认识术语翻译的传播过程
        5.3.2 语汇“厚译”要分场合
        5.3.3 价值观的调和
        5.3.4 思维模式的转变
第六章《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版)》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交际因素分析
    6.1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交际外显因素
        6.1.1 中日同形类义词
        6.1.2 词汇选择
        6.1.3 修辞
        6.1.4 互文性因素
    6.2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交际内隐因素
        6.2.1 翻译纲要
        6.2.2 原文分析
        6.2.3 信息传递过程分析
    6.3 中央文献日译中的“交际”翻译方略
        6.3.1“保险”与“风险”
        6.3.2“个性”与“共性”
        6.3.3 翻译的场合
第七章 中央文献跨文化交际翻译方略
    7.1 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7.1.1 障碍类型
        7.1.2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满
        7.1.3 话语体系定位
    7.2 跨文化交际的关注点
        7.2.1 中文理解
        7.2.2 价值判断
        7.2.3 信息重组
        7.2.4“译+介”模式
    7.3 译者的“忠诚”
        7.3.1 译者与作者
        7.3.2 译者与研究者
        7.3.3 译者与读者
第八章 终章
    8.1 论文总结
    8.2 创新之处
    8.3 方略建议
    8.4 课题展望
附录1 2015 年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附录2 2016 年调查问卷原文(中日同形词部分)
附录3 2016 年调查问卷(句子部分)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10)目的论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选词策略 ——《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文本结构
第二章 任务描述
    2.1 任务介绍
    2.2 任务描述
第三章 任务过程
    3.1 译前准备阶段
        3.1.1 译前资料准备
        3.1.2 文本特征分析
        3.1.3 理论文献综述
        3.1.4 翻译策略选定
    3.2 翻译实施阶段
        3.2.1 初译阶段
        3.2.2 修改阶段
        3.2.3 改译阶段
        3.2.4 翻译问题界定
第四章 《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英译案例分析
    4.1 翻译材料的特点
    4.2 翻译的理论基础
    4.3 翻译实践问题分析
        4.3.1 词汇冗余问题
        4.3.2 词汇缺省问题
        4.3.3 词性转换问题
        4.3.4 词义抽象问题
        4.3.5 词义具体问题
    4.4 翻译实践解决方案
        4.4.1 省词译法
        4.4.2 增词译法
        4.4.3 转性译法
        4.4.4 具体译法
        4.4.5 抽象译法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5.2 翻译实践的局限及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翻译单位中的篇章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会议英汉同声传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炎症如何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口译实践报告[D]. 徐小漫.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2]日译汉过程中的调节策略[D]. 阚布萍. 吉林大学, 2020(08)
  • [3]《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泰戈尔的相关报道为例[D]. 杜梅.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汉语话题链结构在《国家地理》翻译中的应用[D]. 杨琳.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2)
  • [5]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D]. 康喆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6]《孤独的反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基于操纵理论[D]. 李子豪.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7]《日本近代的出发》(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徐丽.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8]国家领导人着作英译规范的嬗变研究[D]. 赵祥云.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9]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习近平着作日译研究 ——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为例[D]. 李钰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7(12)
  • [10]目的论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选词策略 ——《地域文化与和谐本溪》翻译实践报告[D]. 姜屹峥.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翻译单元中文本的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