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的发展及其综合解决方案

UPS的发展及其综合解决方案

一、UPS的发展及其全方位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孙梦剑[1](2020)在《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截止至目前,南京已开通运营10条地铁线路,这十条线全部是ATO自动运行模式,即有司机在司机室但司机可以不操作,南京地铁七号线采用UTO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为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七号线的建设,在缓解交通压力上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并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从而推进新城建设以及提升相关住房建设能力,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古都风貌方面做出贡献,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南京的核心地位(为江苏首条明确的无人驾驶线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号系统作为UTO线路的五大核心设备系统(车辆、信号、通信、站台门、综合监控)其中之一,如何保证其设备稳定、可靠、连续地运行,从而保障无人驾驶时的车辆安全行车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研究为保障无人驾驶线路下的信号系统能够连续性工作,如何从结构、配置、控制策略等方面提高信号电源系统的可靠性。首先对于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目前研究方向的不同进行了说明。然后阐述了七号线信号电源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整体线路的电源配置情况。在信号电源主要组成部分(电源屏、UPS)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于电源屏输入切换、电源屏输出配电方式、UPS结构、蓄电池的选型完成设计。与此同时,以既有线路单UPS配置为例,分析七号线配置双UPS的优势,并采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法,解决双UPS并机的相位、幅值控制问题,接着对于主要的电力电子变换进行了参数计算。最后为解决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给出建议方案,以确保信号电源可靠性的提高、无人驾驶线路的顺利开通。

强红宾[2](2020)在《Stewart舰船稳定平台机构优化、标定及预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舰船在海上行驶,由于受到海风、海浪等海洋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六维摇荡运动,给舰载武器的发射精度、舰载设备的安全工作、舰载人员的工作生活、舰载人员或设备的输送等带来严重影响。舰船稳定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舰船运动,并对舰船扰动进行主动补偿,保证舰载人员和设备相对惯性坐标系稳定,提高舰载设备工作精度、保障人机安全。本文以Stewart舰船液压稳定平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舰船运动分析及预报,Stewart平台机构运动学分析、机构参数优化设计、运动学标定和稳定平台控制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舰船运动分析及极短期运动预报。采用频域法模拟舰船运动,利用ITTC双参数波浪谱计算海浪运动,通过ANSYS AQWA仿真得到船体的幅值响应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再通过海浪谱和RAO得到不同海况下不同船体的六维运动曲线。研究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AR)预报机理,对舰船运动进行预报,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预报算法的准确性。Stewart平台机构运动学分析。对Stewart稳定平台运动学进行分析,将调整步长牛顿法应用于Stewart平台正向运动学求解,采用遗传算法以步长矩阵初值和等比参数为变量,以Stewart并联机构位姿正解所需迭代步数为目标,优化得到步长矩阵初值及等比参数最优值。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和快速性。分析并求解了Stewart稳定平台的全方位工作空间,用于补偿船体的六维扰动。基于给定工作空间的Stewart平台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根据船体的六维运动,设定Stewart平台机构的全方位工作空间。在求解给定全方位工作空间的Stewart平台支腿长度最值时,提出了对旋转量采用数值法,对平移量采用代数法的混合法,提高了求解精度和效率。对于定值支腿长度作为约束条件的问题,提出了驱动器行程约束模型,扩大了优化范围。以给定的全方位工作空间为约束,以Stewart平台机构的物理尺寸和运动学性能指标为目标,采用NSGAII(Non 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算法对Stewart稳定平台机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选取测量位姿的Stewart平台机构运动学标定。建立Stewart稳定平台的运动学误差模型,对同时含有位移和姿态量的辨识雅可比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可观测性指标来选取测量位姿。通过选取测量位姿、牛顿迭代求解辨识参数和误差补偿进行标定仿真,验证了该方法选取的测量位姿的有效性。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测量位姿实现了对Stewart平台样机的运动学标定实验。基于舰船运动预报的稳定平台模型预测控制。将舰船运动的AR预报,一部分用于补偿液压驱动单元的时滞,一部分作为模型预测控制滚动优化时的参考轨迹,提出了基于舰船运动预报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Motion Predicti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MPC)。建立液压驱动单元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辨识出模型参数和系统时滞参数,并进一步建立了模型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对液压驱动单元进行了基于MPMPC和传统MPC控制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MPMPC控制具有较高的位移跟踪精度。基于Stewart稳定平台与2DOF船体运动模拟平台,搭建了舰船稳定补偿系统,对Stewart稳定平台进行了基于MPMPC和传统MPC控制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MPMPC控制的Stewart舰船稳定平台具有更小的剩余运动。

张若愚[3](2020)在《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得到了发展,大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川市政府为了保证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有机房监控系统从动力,环境,安保等方面对机房进行全面监控。本文根据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研究与设计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的机房监控系统方案,并对方案的重要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主要研究与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当前的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和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的方案和架构进行了设计,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安全,对监控系统主要的供配电进行了重点分析。(2)根据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对感知层、传输层、展示应用层三部分做了研究与实现设计。设计了监控系统的主要的硬件电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湿度采集电路、报警电路、通信协议转换电路、光电耦合电路等重要的模块。对UPS不间断供电做了详细的阐述,对机房的交流配电配电系统做了设计,给出了设计的交流配电系统图,结合交流配电系统分析了机房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需要满足在故障检修、市电断电的情况下,依靠UPS为机房设备正常工作供电,分析了 UPS的运行模式。最后,分析了电量仪、门禁、网络摄像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方法。(3)为了解决数据中心的数据数据存储和监控服务器运行状况,对数据存储结构和格式进行了图形显示研究,基于WEB进行了服务器的配置管理,对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能够实现权限管理和监控系统的各个功能。采用J ava+AJAX的方式编写了WEB页面,实现了用户登录、查询、远程监控、设备控制等功能。数据存储采用Mysql数据库实现。最后将整个监控系统进行实施,包括服务端软件环境安装、配置、现场监控终端智能设备安装使用。完成系统的实施后,并从用户展示端对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王邦勤[4](2020)在《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通信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研究对象,对电信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PDCA质量控制理论设计了验收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电信云基础设施验收质量问题,提高电信云基础设施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对当前国内外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基本架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电信云基础设施质量控制必要性。(2)构建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管理标准体系,对供配电子系统、暖通空调子系统、自控子系统和环境及动环系统等测试方案详细分解、分析,对系统总体验收方案研究分析,分析了整个验收质量管理方案、重点组成内容等。(3)基于PDCA的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质量管理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设计原则及目标的制定,然后对基于PDCA的验收质量管理方案进行了设计。从验收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验收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验收质量检查、验收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就PDCA来开展验收质量管理,结合电信云基础设施验收项目特征,对验收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采用多层PDCA机制来进行验收质量控制,提高验收管理质量。(4)在本文设计的基于PDCA的验收管理方案的基础上,以某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项目案例,完成了验收组织架构及PDCA管理执行流程的制定,完成了子系统和系统总体验收方案的制定及测试结果分析,最后对验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后续的处理和优化方向进行了明确,提高验收管理工作质量,保障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稳定可靠。

林向佳[5](2020)在《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块化机房数据中心是近几年机房改造的趋势,这套系统整合了各类软件、硬件及辅助设施。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迅猛提升,在当今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大量应用了模块化机房。随着X供电公司生产经营办公需求的日益增长,模块化机房的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模块化机房作为当前机房建设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其整体设计的思路、架构、设备都是对信息网络机房运行性能的巨大提升。而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为了能够达到其预设的施工目标,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则变得尤为重要,是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度的体现,是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以工程质量控制相关概念、质量控制理论基础及相关实际为基础,针对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先是对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概况及建设目标做了介绍,接下来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控制问题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人员、设备、材料、资金因素,以及各分项工程和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接下来深入分析了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各分项工程及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方案,最后对工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包括工程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及人员保障措施。本文旨在通过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研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并能够实际运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障实际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为其他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曹翰[6](2020)在《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企业逐渐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李克强指出,要持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科技服务企业作为国家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在企业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衔接的过程中,科技服务企业通常需要双向参与科技活动和产业活动,体现出一定的“接口”特征。我国已有许多科技服务企业在多年来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具备了优秀的研发能力。但仍有一部分科技服务企业在“科技活动”和“产业活动”上协同不够,在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服务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发挥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一差距?单一因素对企业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影响似乎过于薄弱,而要求企业全方位提升又过于苛刻。因此,有必要探索关键影响因素组合在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和活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演进过程与关键影响因素。首先,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接口功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再结合对典型案例的扎根分析,本文识别出组织学习、资源整合和行业环境三大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单向接口功能和双向接口功能两个结果变量。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对39个案例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五个关键影响因素组态,并进一步构建了影响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的关键因素模型。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发现:一是基于科技服务企业参与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的程度和特点,将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归纳为单向接口功能(“基于产业活动对接科技活动”和“基于科技活动对接产业活动”)和双向接口功能(“科技活动与产业活动双向对接”)。二是组织学习(知识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宽度、资源整合深度)和行业环境(行业对科技服务需求动态性、行业对科技服务需求规模)三大影响因素通过一定的组态对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产生影响,且组态中各因素存在相互作用。三是揭示了关键影响因素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本文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科技服务企业协同产业活动和科技活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值得关注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董钊[7](2020)在《基于并联机器人的经颅磁治疗机电系统研究》文中指出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物,被誉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脑科学技术之一。它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如何寻找刺激靶点、从物理学角度研究如何设计磁刺激线圈,尽管前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TMS线圈初始定位、靶点偏移跟踪、重复定位精度以及人为因素干扰等制约着该技术的疗效突破及应用推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并联机器人的经颅磁治疗系统方案,结合并联机器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医疗影像技术确定磁刺激线圈定位策略,并开展TMS并联机器人机/结构设计,位姿误差分析、结构参数优化和轨迹规划等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采用6-UPS并联机构与两自由度云台结合的经颅磁治疗系统机电设计方案。在充分发挥并联机构优势的前提下解决了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小与TMS治疗所需大姿态空间的矛盾。进一步,对两自由度云台进行位置分析,并建立6-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其工作空间、机构灵巧度等重要运动学性能参数。2.建立了 TMS并联机器人位姿误差模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利用单支链误差模型推导了 6-UPS并联机构结构参数与动平台位姿误差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对其结构参数误差及位姿精度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数值仿真软件验证了位姿误差模型的正确性,对结构参数变化以及位姿参数变化对动平台位姿误差的影响进行仿真计算,为后期的加工制造、结构参数选择和轨迹规划等奠定理论基础。3.进行了 TMS并联机器人机/结构参数双目标优化设计。运用加权因子法以雅克比矩阵条件数的平均值和机构体积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并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自适应变异算子的有效性。针对优化后的机构,采用快速极坐标搜索法求解其工作空间,并将优化前后的动平台位姿精度进行对比,验证了双目标机/结构优化的有效性。4.开展了 TMS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动力学仿真研究。首先,采用五次多项式进行轨迹规划,并对线圈定位时间进行了最优求解,分析了线圈典型运动过程中机构的运动学参数。其次,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广义位姿和广义力的关系。最后,推导了机构驱动力计算公式,并对线圈典型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参数仿真分析,为实际应用扫清技术障碍。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春梅[9](2019)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民营资本,充分发挥公私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势,从而激发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随着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这种理念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公办高职习惯了“养尊处优”且担心与民营企业合作有损公益形象或导致国有资本流失,而民办高职由于被视为“二等公民”难以吸引优秀企业合作,使得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是否可以探索一种新的办学体制以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让不同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201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鼓励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办学,并明确指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从而拉开了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序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指由来自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以多种要素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多元产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且不同产权主体共同治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特点。国务院倡导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旨在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案例院校的调研,梳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现状并着重探究其内部治理。相比于国外,当前我国关于公私合作办学的实践较少,相关研究也有限。研究中选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机构——社区学院(大都会学院)和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戴维瑞教育集团和阿波罗教育集团)的典型案例展开具体分析,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研究发现:社区学院的公私合作不涉及产权。各方通过签订协议保护举办者权益;社区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为了人才培养愿意大力投入办学。研究还发现,大型营利性教育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相对完善。董事会是集团实现内部治理的载体,因此必须强调董事成员构成的科学性,包括董事成员学历背景、职业背景的多样化,且独立董事和女性董事应占一定比例。为了保障机构规范、有序运行,这些机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保障制度。与国外公私合作办学不同,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涉及产权问题,且产权结构影响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然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产权大小与话语权大小不一定呈正相关。政府的产权占比可能很小,但却拥有较大话语权。因此,不能完全套用经济的产权逻辑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类似,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于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教育组织,高职院校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其内部治理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应借鉴现代大学制度;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其内部治理又应借鉴现代公司治理的合理内核。本研究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环境。与此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内部治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明确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法律地位和法人属性、保护各举办方的合法权益并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第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首先,提高董事会(理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董事(理事)成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且来自法律、财务、会计、管理及教育等多种职业背景。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校友、教师、学生、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并实行监督权。此外,应增加独立董事(理事)和独立监事的比例。其次,职业校长(院长)由董事会(理事会)聘任,并实行任职回避制度。且职业校长(院长)的激励方式应多元化。还要正确处理董事会(理事会)、职业校长(院长)、党委及监事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三,制定、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依法依规治校、治学。今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衡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当然,对这种新的办学体制的探索,一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如独立法人的问题、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待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改革探索中,由学者进一步跟踪研究。

薛余保[10](2019)在《A公司不间断电源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不间断电源是一种提供稳频稳压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广泛应用于很多对电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特别要求的领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国内不间断电源厂商迅猛发展,逐步打破国外主流电源供应商的市场垄断,在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A公司作为国内二、三线不间断电源厂商的代表,虽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既要面临国外厂商的品牌压力,又要面临大量国内中小厂商的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场营销策略。本论文重点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市场营销理论入手,考察了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的特征,通过市场细分理论和差异化营销理论的应用,特别是侧重于产品差异化营销、品牌差异化营销、服务差异化营销等理论做了思考;综合A公司发展历程和不间断电源企业间的对比分析,基于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系统分析了 A公司的市场营销现状和成效,深入剖析A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产品、品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的优化思路,制定了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的具体营销举措;为了确保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有效施行,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希望通过差异化营销,A公司能更好地把握细分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响品牌知名度和提高服务整体水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扩大市场份额。

二、UPS的发展及其全方位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PS的发展及其全方位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UTO线路信号电源配置情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概述
    2.1 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基本组成
        2.1.1 电源屏
        2.1.2 UPS系统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电源系统组成方案设计
    3.1 电源屏设计方案
        3.1.1 智能电源屏控制方案设计
        3.1.2 智能电源屏的工作模式
    3.2 UPS系统设计方案
        3.2.1 UPS主电路设计方案
        3.2.2 UPS控制电路设计
        3.2.3 UPS配电方案设计
        3.2.4 双UPS控制方案设计
        3.2.5 蓄电池材料选型
        3.2.6 UPS蓄电池充放电的优化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电源系统重要参数设计
    4.1 智能电源屏容量计算
    4.2 UPS容量计算
    4.3 蓄电池容量计算
    4.4 主要电力变换电路参数计算
        4.4.1 AC-DC主要参数(变比、晶闸管额定电压)
        4.4.2 AC-DC-AC主要参数(IGBT最低耐压)
    4.5 UPS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TO线路下信号电源系统监测与故障处理
    5.1 电源系统的在线监测
        5.1.1 监测系统组成
    5.2 故障处理
        5.2.1 信号电源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式
        5.2.2 电源系统故障应对办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Stewart舰船稳定平台机构优化、标定及预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舰船稳定平台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3.1 舰船运动预报研究
        1.3.2 并联机构优化设计研究
        1.3.3 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研究
        1.3.4 液压并联稳定平台控制方法研究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舰船运动分析及极短期预报
    2.1 引言
    2.2 舰船运动特征
        2.2.1 舰船运动描述
        2.2.2 舰船运动理论
        2.2.3 舰船运动仿真算例
    2.3 舰船运动极短期预报
        2.3.1 自回归模型基本原理
        2.3.2 舰船运动极短期预报算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Stewart平台机构运动学分析
    3.1 引言
    3.2 Stewart平台机构描述
    3.3 Stewart平台机构逆运动学分析
        3.3.1 平台机构位置反解
        3.3.2 平台机构速度反解
    3.4 基于调整步长牛顿法的Stewart平台机构正运动学分析
        3.4.1 平台机构正运动学求解
        3.4.2 牛顿迭代及其推广算法
        3.4.3 调整步长牛顿法在正解中的应用
        3.4.4 正运动学求解算例
    3.5 Stewart平台机构坐标系变换
    3.6 Stewart平台机构全方位工作空间分析
        3.6.1 工作空间分类
        3.6.2 全方位工作空间求解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给定工作空间的Stewart平台机构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Stewart平台机构全方位工作空间约束条件
        4.2.1 支腿长度最值求解
        4.2.2 支腿驱动器行程约束
    4.3 Stewart平台机构优化性能指标
        4.3.1 平台机构物理尺寸
        4.3.2 运动与力性能指标
    4.4 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II
        4.4.1 帕累托最优解集
        4.4.2 NSGAII算法流程
    4.5 Stewart平台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4.5.1 Stewart平台机构多目标优化过程
        4.5.2 多目标优化算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选取测量位姿的Stewart平台机构标定
    5.1 引言
    5.2 Stewart平台机构几何误差模型
    5.3 基于无量纲化辨识雅克比矩阵选取测量位姿
        5.3.1 可观测性指标
        5.3.2 辨识雅可比矩阵无量纲化
        5.3.3 测量位姿的选取算法
    5.4 标定仿真
        5.4.1 标定仿真流程
        5.4.2 标定仿真算例
    5.5 标定实验
        5.5.1 标定位姿测量
        5.5.2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舰船运动预报的稳定平台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运动预报的模型预测控制
        6.2.1 模型预测控制
        6.2.2 简化对偶神经网络二次规划求解
        6.2.3 基于运动预报的模型预测控制描述
    6.3 液压驱动单元建模与参数辨识
        6.3.1 液压驱动单元建模
        6.3.2 模型参数辨识
    6.4 基于MPMPC的液压驱动单元运动仿真及试验
        6.4.1 液压驱动单元仿真研究
        6.4.2 液压驱动单元试验研究
    6.5 基于MPMPC的 Stewart稳定平台运动补偿仿真及试验
        6.5.1 Stewart稳定平台控制系统
        6.5.2 Stewart稳定平台仿真研究
        6.5.3 Stewart稳定平台试验研究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2.1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中心机房监控系统发展特征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2 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方案
    2.1 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2.2 监控系统方案架构与组成设计
        2.2.1 监控系统整体方案架构设计
        2.2.2 感知层
        2.2.3 传输层
        2.2.4 展示应用层
    2.3 数据中心低压监控配电设计
        2.3.1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需求分析
        2.3.2 数据中心低压交流配电系统设计
    2.4 数据中心机房UPS系统设计
        2.4.1 UPS交流供电与运行模式分析
        2.4.2 机房UPS方案设计
        2.4.3 机房UPS供电控制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感知层功能实现
        3.1.1 动力监控系统实现
        3.1.2 环境监控系统实现
        3.1.3 安保监控系统实现
    3.2 传输层功能实现
        3.2.1 网络通信模型
        3.2.2 业务逻辑
        3.2.3 数据库连接池
    3.3 展示应用层功能实现
        3.3.1 前端功能实现
        3.3.2 后端功能实现
    3.4 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4.1 主控模块与最小系统分析与设计
        3.4.2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3.4.3 安防与门禁模块设计
    3.5 通信协议实现
    3.6 数据库设计实现
    3.7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3.7.1 软件系统基本结构
        3.7.2 功能软件实现
    3.8 本章小结
4 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监控系统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4.1 监控系统实施的主要过程
        4.1.1 WEB服务器分析与搭建
        4.1.2 数据库安装配置
    4.2 监控系统效果测试
        4.2.1 动力监控实施效果
        4.2.2 环境监控实施效果
        4.2.3 安保监控实施效果
    4.3 测试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层面的背景
        1.1.2 行业层面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1.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程序
        2.1.3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
    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3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4 相关理论
        2.4.1 PDCA质量控制理论
        2.4.2 项目组织管理理论
        2.4.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5 借鉴与启示
3 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质量情况调研
    3.1 运营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调研目标
    3.2 数据中心项目特点及质量案例调研分析
        3.2.1 调研六个省级通信数据中心项目特点
        3.2.2 数据中心故障及隐患等质量情况调研分析
        3.2.3 电信云基础设施项目质量风险分析
    3.3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现状
        3.3.1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组织现状
        3.3.2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流程分析
    3.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调研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电信云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流程及方案设计
    4.1 基于PDCA的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4.1.1 质量控制流程及方案设计目标及原则
        4.1.2 基于PDCA的验收管理流程设计
        4.1.3 验收质量控制流程优化
    4.2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组织方案优化设计
    4.3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3.1 项目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思路
        4.3.2 核心功能子系统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3.3 基础设施综合性能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PDCA的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管理应用实践
    5.1 项目概况
    5.2 组织架构优化及PDCA质量管理流程设计
        5.2.1 验收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5.2.2 基于PDCA验收管理流程设计
    5.3 基础设施验收方案应用及结果分析
        5.3.1 核心功能子系统验收测试及结果分析
        5.3.2 综合性能质量验收测试及结果分析
        5.3.3 项目验收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概况及质量控制要点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建设方案与技术标准
        2.2.1 工程建设方案
        2.2.2 工程技术标准
    2.3 工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2.3.1 工程各阶段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2.3.2 各分项工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2.4 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4.1 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2.4.2 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1 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总体框架
        3.1.1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3.1.2 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3.1.3 工程质量控制总体框架
    3.2 各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2.1 PDCA循环法在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2.2 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3.2.3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3.2.4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3.3 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1 机柜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2 配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3 制冷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4 监控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5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3.6 消防系统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
    4.1 工程质量控制组织保障
        4.1.1 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
        4.1.2 明确机构人员岗位职责
    4.2 工程质量控制制度保障
        4.2.1 例会制度
        4.2.2 培训制度
        4.2.3 激励制度
        4.2.4 监督制度
    4.3 工程质量控制技术保障
        4.3.1 图纸会审
        4.3.2 强化施工技术交底
        4.3.3 建立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4.4 工程质量控制人员保障
    4.5 工程质量控制资金保障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科技服务企业的相关研究
        2.1.1 科技服务企业的内涵与特性
        2.1.2 科技服务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2.2 科技服务企业的接口功能
        2.2.1 科技服务企业的作用机制
        2.2.2 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的影响因素
    2.3 现有文献总结
3 影响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的关键因素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方法
        3.1.2 案例选择
        3.1.3 数据来源
    3.2 典型案例素描
        3.2.1 易世达
        3.2.2 汇能科技
        3.2.3 易事特
        3.2.4 昊华科技
    3.3 三级编码分析
        3.3.1 开放性译码
        3.3.2 主轴译码
        3.3.3 选择性译码
        3.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3.4 关键因素分析
        3.4.1 组织学习
        3.4.2 资源整合
        3.4.3 行业环境
        3.4.4 接口功能
4 关键因素的组态关系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与假设
        4.1.2 样本选择
    4.2 数据测度及处理
        4.2.1 各因素赋值标准
        4.2.2 数据收集及处理
        4.2.3 必要条件分析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统计
        4.3.1 标准分析
        4.3.2 科技服务企业单向接口功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组合
        4.3.3 科技服务企业双向接口功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组合
    4.4 研究发现与讨论
        4.4.1 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组态特征
        4.4.2 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演变规律
        4.4.3 关键影响因素对接口功能演进的作用机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并联机器人的经颅磁治疗机电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TMS磁刺激线圈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磁刺激线圈定位方式的研究现状
        1.1.3 基于机器人系统的磁刺激线圈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 并联机器人的的发展及应用
        1.2.1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
        1.2.2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TMS并联机器人方案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2.1 引言
    2.2 TMS并联机器人
        2.2.1 基于并联机器人的TMS治疗方案设计
        2.2.2 TMS并联机器人设计
    2.3 TMS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2.3.1 两自由度云台位置分析
        2.3.2 6-UPS并联机构位置分析
        2.3.3 6-UPS并联机构雅克比矩阵分析
        2.3.4 6-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MS并联机器人位姿误差模型建立与误差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单支链误差模型建立与分析
        3.2.1 单支链的运动学模型
        3.2.2 单支链的运动学误差模型
        3.2.3 铰链运动学误差模型
    3.3 6-UPS并联机构的位姿误差模型建立
    3.4 6-UPS并联机构位姿精度分析
        3.4.1 结构参数误差分析
        3.4.2 位姿精度分析
    3.5 6-UPS并联机构位姿精度仿真
        3.5.1 位姿误差模型仿真验证
        3.5.2 结构参数变化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3.5.3 位姿参数变化对精度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MS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差分进化算法
        4.2.1 标准的差分进化算法
        4.2.2 基于自适应变异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4.3 TMS并联机器人优化模型的建立
        4.3.1 优化变量
        4.3.2 约束条件
        4.3.3 目标函数
    4.4 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的双目标优化问题求解
    4.5 优化结果分析
        4.5.1 工作空间
        4.5.2 定位精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MS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与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TMS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
        5.2.1 轨迹规划方法
        5.2.2 轨迹规划仿真分析
    5.3 TM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5.3.1 TMS并联机器人动能和势能分析
        5.3.2 TMS并联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
    5.4 TM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分析
        5.4.1 TMS并联机器人驱动力求解
        5.4.2 动力学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9)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混合经济”的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
        三、“混合所有制”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渗透
    第二节 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可靠性
        五、研究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依据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产权理论
        四、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第三方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公私合作及其内部治理的研究与启示
    第一节 社区学院公私合作探究
        一、概况简介
        二、案例分析
        三、特征归纳
        四、启示
    第二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公私合作
        一、概况筒介: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不乐观
        二、案例分析:普渡大学收购卡普兰大学
        三、启示
    第三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内部治理
        一、戴维瑞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二、阿波罗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三、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
    第一节 内涵、特征及其二元选择
        一、概念解读
        二、主要特征
        三、二元选择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企业的利益诉求
        二、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三、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相关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
    第一节 影响因素
        一、政府的支持
        二、校长的魅力
        三、产权的设计
        四、文化的交流
        五、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六、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二节 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运行
        一、董事会(理事会)决策
        二、校长(院长)及各职能部门执行
        三、党委及监事会监督
        四、运行制度保障
    第三节 激励约束机制
        一、校长(院长)年薪制
        二、管理层及骨干教师持股
        三、教师薪酬、发展空间及退休保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部治理的分析、发展趋势及“悬置”的问题
    第一节 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一、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缺失
        二、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三、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二、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更为完善
    第三节 “悬置”的问题
        一、关于独立法人的问题
        二、关于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
        三、关于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
        四、关于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10)A公司不间断电源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基本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市场营销的发展
        2.1.2 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的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细分理论
        2.2.2 差异化营销理论
3 A公司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1 A公司概况
    3.2 A公司现有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2.1 产品策略上注重技术创新、质量保障和品牌建设
        3.2.2 价格策略上注重成本领先基础上的低价促销
        3.2.3 渠道策略上由传统代销转向直销手段运用
        3.2.4 促销策略上注重互联网营销和服务营销
    3.3 A公司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3.3.1 市场细分渐趋明显
        3.3.2 品牌建设仍有潜力
        3.3.3 推广渠道日益多元
        3.3.4 产品、品牌、服务是重要抓手
        3.3.5 模块化、大功率是迁移方向
        3.3.6 智能化、个性化是服务重点
        3.3.7 渠道模式有所更新
4 A公司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4.1 A公司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1.1 产品营销拓展不足
        4.1.2 品牌营销规划不够
        4.1.3 服务营销能力不强
    4.2 A公司不间断电源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产品差异化特征不明显
        4.2.2 品牌差异化定位不明晰
        4.2.3 服务差异化推行不到位
5 A公司不间断电源差异化营销的优化策略
    5.1 产品差异化营销
        5.1.1 创新产品生产管理环节
        5.1.2 立足客户需求重塑定位
        5.1.3 拓展高频产品及延伸产品链条
        5.1.4 瞄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
    5.2 品牌差异化营销
        5.2.1 加强不间断电源产品的品牌传播
        5.2.2 灌输不间断电源产品的重新认知
        5.2.3 促动不间断电源的全方位推广
        5.2.4 注重社会公关提升品牌形象
    5.3 服务差异化营销
        5.3.1 数字化运用夯实服务基础
        5.3.2 智能化监控提效服务流程
        5.3.3 增值化措施丰富服务特色
        5.3.4 标准化操作构建服务体系
6 A公司不间断电源差异化营销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架构保障
    6.2 人力资源保障
    6.3 激励机制保障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UPS的发展及其全方位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UTO线路下轨道交通信号的电源系统设计[D]. 孙梦剑.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Stewart舰船稳定平台机构优化、标定及预测控制研究[D]. 强红宾. 燕山大学, 2020(07)
  • [3]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若愚.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2)
  • [4]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D]. 王邦勤. 浙江大学, 2020(01)
  • [5]X供电公司信息网络机房改造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林向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6]科技服务企业“接口”功能与影响因素研究[D]. 曹翰.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7]基于并联机器人的经颅磁治疗机电系统研究[D]. 董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D]. 陈春梅. 厦门大学, 2019
  • [10]A公司不间断电源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D]. 薛余保. 扬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UPS的发展及其综合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