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aRAM——内存扩展的好工具

MagnaRAM——内存扩展的好工具

一、MagnaRAM——内存增容好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周婷[1](2017)在《马鞍山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及深化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自动控制、计算机等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形成了空前规模电网体系。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严酷的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都对电力提出苛刻要求,同时,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技术也不断进步。因此,提出针对县级乡镇智能电网和采集系统的建设、改造、规划、管理、应用的创新发展思路,已成为电力企业面临挑战亟待面对并解决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电网发展现状,顺应智能电网发展新趋势,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新型智能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考虑到目前采集系统建设存在规划、管理、技术、应用等瓶颈问题和缺陷,提出了基于采集系统的统筹规划、规范施工、改造建设、运行维护并深化应用的创新发展思路。该县级电网发展建设思路,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SG186营销业务系统为核心,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运用电力通讯智能技术提高抄表成功率和运维能力,严控施工、扎实推进,充分利用系统软件应用,开展线损分析、费控管理、反窃电等深化应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现场电网优化、供用电安全可靠、管理灵活高效、服务热诚多元的综合改造和建设,成功解决新形势下供用电严峻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成果是:在智能电网建设大背景下,通过研究和探索,经受住了复杂环境的考验和智能技术革新的冲击,实践出符合马鞍山电网和采集系统建设、改造和应用的发展之路,不仅提升电力管理水平和供电质量,还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带给客户多元热诚服务。这种针对县级乡镇采集系统建设与改造的发展思路,有利于绿色新能源的接入,有利于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

赵虎[2](2015)在《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性能监测与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的性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建立稳定高效的健康监测系统,在总结以往斜拉桥健康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1、针对斜拉桥上传感器布设总类多、数量大的特点,对其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总线技术的应用,将传感系统设定成一种现场总线网络结构结合星型网络结构的综合体系,并对斜拉桥整体基于总线型光纤传感网络的布置方案进行了研究,特别对采用总线技术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系统监测信息的无线传输方案进行了研究。2、分析了斜拉桥非线性振动的特征,对拉索的非线性振动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对其非线性内共振,参数振动及涡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对拉索系统整体涡振安定性(cable system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stability, CSVVS)的评价方法,并基于风环境监测信息及索频信息对拉索的运营状态进行整体评估同时对潜在运营风险进行预测。3、采用雨流计数分析手段,在既有数据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结构及构件的疲劳载荷谱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统计结果对疲劳进行评估;同时给出了基于少量测试数据的拟合分析方法。分析指出当测试数据完备时应首先使用统计分析法,以避免拟合分析法遗漏孤立幅值带来分析误差。在Maple平台上编写了经过改进的雨流计数分析程序,并通过一组模拟数据的人工作图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4、分析认为拉索系统的锈蚀是影响结构耐久性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对拉索系统的锈蚀监测还处于初级阶段,文中基于对各种监测方法的分析总结,提出了锚具视频监测结合索体端部声发射监测,并索体中段自爬升磁漏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案。5、鉴于CWT计算效率的问题,对CWT进行了离散化研究。由于目前DWT多采用重复计算多次离散点积的特点,文中提出了带平移参数b的算法,并在通用数学分析软件Maple的基础上编写了带参数的DWT算法。以所建立的斜拉桥模型在选定的时程荷载条件下对DWT应用于时域测试的损伤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WT继承了CWT的所有优点,且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时程数据中所包含的结构损伤相关信息,同时在计算效率上与传统方法相比得到了显着改善。6、鉴于斜拉桥失效形式多样,本文对其中几种典型的失效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基于拉索应力失效、主梁挠度及应力失效是斜拉桥最基本的失效模式。并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结合多参数响应面分析的综合算法,对结构整体可靠性能进行分析。

张齐武[3](2013)在《城市住房援助政策评估与仿真实验》文中指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和人均面积获得了较大提升,但大城市高房价对城市新增人口和弱势群体产生了明显排斥,夹心层现象也比较严重。这是到2020年实现“住有所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政府拟大量增加公共住房(经适房和公租房)建设量,试图缓解中低收入者买房负担重、租房难、住房状况改善缓慢等社会问题。但在城市层面,经适房政策目标和实际绩效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政策层面,关于公共住房合理供给结构、经适房存废与否和住房补贴方式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对此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评测和比较。论文首先基于国际惯例提出住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援和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获得适宜住房。住房政策中包含住房保障和住房援助两类,“住房保障”以房为本,目标是为最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住房援助以人为本,以支援帮助居民获得可负担的“适宜住房”为目标。住房保障和住房援助在政策目标上存在递进关系,在政策工具上有差异。论文基于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对住房援助进行了定义,将实践中的援助活动分为政策型、项目型、金融型、科技型和非政府型五种类型。论文归纳了我国援助工具集合,发现现有政策和项目都偏向购房援助,忽视了租房援助。根据我国与世界主流的住房模式的异同,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援经验,提出应加强上位法规制定、产权转移兼顾租售、激励雇主进行住房援助和加快公共住房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建议。囤房现象是加剧大城市住房紧张和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论文通过解析中高收入家庭囤房的原因,论证了我国长期实行的购房援助政策在家庭高储蓄率心智模式下会导致负面效应,因此住房政策应保持中性,避免造成贫富悬殊和社会阶层严重分化。治理囤房的策略重点是弱化囤房动机、推动市场化的公租房项目、提高存量住房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就经适房是否应取消的问题,论文进行了经适房和公租房的政策对比。通过文献研究,比较了经适房管理政策调整前后的住房产权结构变化,发现政策正在向经适房全封闭运行的方向改革。论文按照绩效、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宜性六项评估标准,将住房援助政策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子目标。利用民意测评和模糊评价法,对当前试图以公租房取代经适房的政策改革进行了绩效预评估。证明了相同住房财政支出情况下,公租房不宜完全替代经适房。单纯调整援助方式,实行以公租房为主流的政策将难以提高城市住房政策的整体绩效。论文论证了公租房和经适房政策不应偏废,租售两种援助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针对公共住房管理中的福利错配和公平难题,论文通过7个相似制度案例进行聚类分析,论证了许可权(配额)交易是一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工具,可以移植到公共住房领域。通过对武汉市和黄石市(住建部公租房试点城市)的案例研究,结合与其他大城市公租房管理政策的比较,探讨了推行以可交易房券为补贴方式的改革历程和经验教训,论证了住房援助应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合理运用许可权交易进行政府规制可提高援助政策绩效。为了评估关键援助政策工具的长期效果,论文通过对购房者的行为调查,将住房和家庭分为了具有共性的若干子类,依据主体行为规则构建了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的房地产市场多主体微观仿真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商品房、经适房和公租房三个子市场,家庭可根据自身情况进入该三个市场进行交易,公共住房和商品房也可有条件转化。该模型考虑了城市区位特征和活动中心,模拟了家庭综合考虑房价(租)和交通成本的行为模式,集成了家庭的区位选择与租售选择。仿真模型使用武汉市2000~201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标定和有效性校验。论文利用仿真模型对已开展和未开展的住房援助政策进行了实验。发现当新增公共住房的总比例少于10%时,对商品住房市场的冲击比较小的,成交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公共住房配建比例越大,成交量震动波幅越大,比例越小,震动波幅越小。对仿真城市而言,采用10%的规划配建比例(经适房和公租房各5%),公租房就会在2015年后出现大于15%的空置率,因此该政策应在2015年左右逐步调整或取消。如果保持低于平均住房面积60%的公共住房准入标准,公租房项目在2015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空置率上升。如果放宽到低于全市平均面积水平就可以准入,则空置率始终在10%以内。如果要维持10%配建比例时,该市应适当调高准入标准,建议用“9070”标准(即家庭收入标准为90%,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为70%)取代“8060”标准,这样可维持适度的轮候时间又不至于出现申购不足。通过多次运行仿真还发现经适房比例增大,高收入人群平均家庭总资产降低,最低收入家庭总资产增加,中等收入人群不明显。显示经适房对贫富差距的调节相对有效。房产税是一种包容性的购房援助,但对租房者改善作用不大。提高个人售房所得税率可以增加无房户的租房面积,但对有房困难户没有显着影响。论文根据住房援助的基本原理和政策目标,简要回顾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探讨了住有所居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从剩余模式经多元模式向高级普惠模式过渡的构想,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和前述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冯伯熙[4](2013)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水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短缺也一直制约着我国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随着2011年中央关于水资源管理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出台,国家加大了水利相关投入,着力推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本文所研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正是基于某公司为江苏省水利厅开发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模块,应用于优化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江苏省流域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属于一种辅助决策系统,供决策者分析调配省内三大湖泊(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之间的水资源。为了在数据库查询与对象的属性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本文使用了iBatis这种框架,iBatis是一种数据映射工具,它既有助于帮助开发人员在利用Java或.NET技术进行应用程序开发时更好的使用数据库,又能够被灵活地部署。在开发平台方面,采用IBM ILOG CPLEX平台,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减少项目成本;IBM ILOG CPLEX工具使用优化程序设计语言OPL,能将设计好的数学模型输入计算机中,优化程序设计语言OPL支持多种目标语言和多种数据库类型,以及多种数学规划算法。本文着重阐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在CPLEX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从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环境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开始论述,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然后说明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开发平台-IBM ILOG CPLEX平台的相关技术,包括数据库框架iBatis、CPLEX平台综述、OPL语言、建模所使用的规划算法;接下来通过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需求以及开发过程中关键因素的讨论,确定了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说明了系统接口设计、数据库布置、系统架构等设计要素;最后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其基于LP线性规划算法的模型构建和基于CPLEX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重点论述,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构建过程。

王典[5](2012)在《基于Hadoop平台的电能预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云计算是互联网上可以提供动态可扩展、虚拟化资源的计算平台。还可以被用来开发高性能的应用程序。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把它当作未来信息技术的新潮流,加以追赶。将云计算引入企业,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硬件资源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系统内部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安全性,同时减少系统升级的开销。本文在对短期负荷预测算法和Hadoop云计算平台的研究基础上,做了以下工作:(1)将灰色系统GM(1,1)、SVM(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进行最优加权组合,引入到电能短期负荷预测系统中,实现企业电能数据缺失的补缺功能。通过斯洛伐克东部电力中心的历史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最终显示了该算法在电能短期负荷预测方面的有效性。(2)通过对云计算平台和Hadoop技术的分析,提出构建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的电能预测管理系统,并给出实施方案和Hadoop平台的优势分析。通过系统的成功运行,提高了网络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快速部署能力及灵活性。

胡旻[6](2008)在《企业一卡通管理系统研究和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都市节奏的加快,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人们都越来越追求的更方便、更实用、更快捷的方式。企业一卡通管理系统,使办公大厦、小区、企业更加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本文描述企业一卡通管理系统的设计、组成、技术和实施。作者在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后,设计这套方案。大厦智能一卡通系统采用了高标准的智能系统一体化设计。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非接触式IC卡技术进行了综合与优化,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身份管理子系统,考勤子系统,门禁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针对企事业的“一卡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灵活的系统。采用C/S结构开发,使用Delphi和Visual C++语言编写软件:运用TCP/IP协议,基于Socket机制,在Microsoft的SQL Server 2000平台上进行运行。采用先进的开放的分布式结构,系统的应用,可适应各类环境的运行。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长时间无故障运行。系统使用户通过一张IC卡便可完成通常的身份管理、考勤和资金结算等操作。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该系统已正常运行,推广应用,受到多方好评。

陈雨旦[7](2008)在《电力负荷及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负荷及电能质量问题的评估关系到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各方的利益。但我国目前负荷的评估依旧沿用多年前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参考数值,电能质量的评估则指标不全面而且只局限于稳态领域。本文在研究了负荷和电能质量的相关指标、国家标准和评估策略后,设计了后台数据分析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了从网口和串口在线接收数据,以直接的表格查询统计负荷利用率和电能质量状况,设计并实现了功率负荷曲线、三相电流曲线、电压波动直方图、波动持续时间饼状图、典型谐波曲线和三相不平衡度曲线来直观地显示负荷和电能质量状况,特别引入了美国CBEMA曲线来评估暂态电能质量,为不断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负荷和电能质量评估做了有益的尝试。查询数据还可以Excel表格的方式进行报表显示。最后通过对实测数据处理初步验证了系统平台。

付薇[8](2007)在《嵌入式网络视频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传输高质量的多媒体信息己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嵌入式Linux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也正在成为信息技术研究重点之一。近十几年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异常迅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必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在深入研究ARM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网络视频信号压缩传输系统。系统的总体方案为:基于三星公司的ARM9处理器S3C2410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平台,采用先进的MPEG-4硬件编码芯片,实现了一个具有视频采集、压缩与传输功能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论文首先阐述了嵌入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ARM处理器特点和Linux的结构。对系统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视频压缩方面采用MPEG-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满足了传输速率高,图像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好的要求;网络传输方面采用UDP协议和IP组播(多播)技术,本系统的网络环境基本上是局域网,比较适合用UDP协议,而且也容易开发,IP组播(多播)技术减轻了系统和网络的负担,提高了CPU资源和网络带宽的利用率,改善了视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对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功能。设计了系统硬件方案:采用CCD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采用可编程视频采集芯片SAA7114对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采用IME6400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最后压缩过的视频数据通过网络控制芯片CS8900发送到客户端。软件结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模型和UDP协议,提出通过模块化的软件思想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并建立了调试环境。设计了基于S3C2410的主控模块、视频采集处理模块、视频编码压缩模块和以太网数据发送模块的硬件及接口。其中主控模块又包括电源时钟模块、Flash模块、SDRAM模块、JTAG调试模块。最后,本文对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移植,对内核进行了编译,设计并实现了主要软件模块,包括视频编码模块、视频传输控制模块、以太网数据发送模块、用户服务接口模块,还对模块进行了编译与实现。本文设计的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不仅是对视频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也是对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技术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宋晓亮[9](2006)在《汽车继电器电触头燃弧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继电器在汽车低压电器系统中担负着控制、调节、保护等重要任务,它的质量好坏与工作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整体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关电器中电弧特性的研究是电器与电接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保证电器可靠工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总结分析了回路电流、电源电压、电路时间常数,材料种类,触点分断速度等电气、材料、机械因素对触头燃弧时间的影响规律。并且对低压开关电器的电弧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弧内部区域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理论计算分断燃弧时间的新方法,即尝试通过分断电弧动态伏安特性的数学模型来研究燃弧时间。为了试验的需要,设计制作了一套采用三相桥式半控整流技术的直流电源系统。设计并构建了基于LabVIEW的电器电寿命试验虚拟仪器装置,完成了AgSnO2、AgNi10、AgNi0.15三种触点材料在阻性、感性、灯三种负载条件下的带载试验及数据采集工作,且在试验后提取出燃弧时间的数据。试验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燃弧时间进行计算,其仿真得到的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该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出燃弧时间随电源电压变化的规律,指出燃弧时间随着电源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同时,该数学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获得更大范围的动态电弧伏安特性将会更加有助于电弧特性的分析,这也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克里木[10](2003)在《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数据仓库的创建与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为满足历史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不同规模的数据仓库系统,同时也日益暴露出数据仓库与生俱来的反生命周期的特点与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之间的矛盾。当前,数据仓库技术面临这样的紧迫问题:在数据仓库创建伊始,数据仓库系统无法辅助用户精确定义业务元数据(用于确定维—指空间)与聚集元数据(用于确定聚集空间);在软件运行过程中,不能够自动捕获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反应;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分布式处理数据仓库实体化时的繁重负载;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分布式处理数据仓库使用过程中的查询负载。鉴于此,本文以数据仓库系统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为研究背景,以中国人民银行大连资金清算中心清分信息服务系统、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决策支持系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大连分公司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评估与规划等三个项目为应用背景,以强化数据仓库系统的自适应性、在数据仓库系统中进行聚集优化和度量数据仓库用户适用度,得到一个自适应的数据仓库系统为目的,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质量、CORBA结构以及Agent技术,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 (1)为达到降低软件系统开发成本、提高组件重用性、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平衡负载与分布运算的目的,赋予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主动性、持久性、智能性的能力,本文利用CORBA技术、Agent技术与Java编程语言,研究并实现了数据仓库自适应体系结构。它是一种能够接受多种有效组件,可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与网络平台,可方便的实现组件与数据仓库自适应体系结构之间、组件与组件之间以及组件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在Agent的支持下,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范分布计算、负载平衡与自我调整的新型智能数据仓库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由组件系列、数据库系列、质量系列、服务系列与维护系列的多种Agent与服务器软件组成,全面吸收和利用了当前有效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组件重用技术,尤其在组件调用上突破了组件对象引用时,必须利用对象标志进行连接,以及简单的名字服务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负载平衡与分布计算。 (2)为适应数据仓库的个性化要求,响应用户对数据仓库的需求,本文基于现有产品的数据仓库优化功能,提出了数据仓库聚集方案最优寻径算法,与数据仓库聚集方案自身优化算法,研究并实现了数据仓库聚集优化。对于在用户的频繁使用之下的数据仓库系统,当务之急是通过机器学习,利用专有软件系统经常性或阶段性地、主动地对数据仓库的元数据进行修正,以使数据仓库系统能够在最好的时间复杂性与空间复杂性上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数据仓库系统的执行效率,延长数据仓库系统的生命周期。本文在对数据仓库优化给出全面的介绍之后,详细讨论了聚集优化的解决方案与实现办法。在聚集优化的实现当中,本文基于原聚集方案关系图,提出了一种聚集方案最优寻径算法与自身优化算法,从而得到一个聚集代价较低,又能够满足当前用户需求的聚集方案实体化集合。 (3)为量化用户对数据仓库的需求,本文引进了数据仓库质量的概念,经过对其深入的应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数据仓库质量体系结构,研究并实现了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是数据仓库对用户的最佳适用度。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本身是一个主观性的问题,要使之发挥相应的作用就必须量化质量,使其具有多个指标和决定因素,以便于综合评判。因此,本文就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给出了获取数据仓库聚集方案用户适用度的解决方案。 (4)本文研究并得到了一种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实现模型,利用CORBA技术、Agent技术、数据仓库技术、OLAP技术,基于数据仓库自适应体系结构,借助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利用数据仓库聚集优化技术,得到了一个能够自动采集用户需求并更新数据仓库元数据、平衡采集负载与使用负载,有效响应用户需求的新型数据仓库系统。 综上所述,本文扩展了传统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利用coRBA结构、Agent技术,赋予了数据仓库系统持续、主动、智能性工作的能力,为数据仓库系统持续、主动、智能地在运行态进行数据仓库系统自身优化提供了基础,丰富了CORBA结构的组件调用方式,增强了数据仓库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分布计算与平衡负载的能力;基于数据仓库聚集方案的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用户期望度、用户适用度、聚集闭值以及查询闽值,基于贪心算法原理,提出了聚集方案自身优化算法与聚集方案最优寻径算法,提高了数据仓库聚集优化的能力;引进数据仓库质量思想,给出了一般的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的质量目标、质量要素以及质量标准,给出了数据仓库数据使用质量(即用户适用度)的测算方法:基于以上三点,文章给出了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实现模型,并基于MSOLAP Services 2000给出了实现案例。 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仓库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为用户能够快速得到一个可以个性化和不断优化自身、充分利用既有软?

二、MagnaRAM——内存增容好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gnaRAM——内存增容好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马鞍山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及深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3 智能电网时代的采集系统发展现状
        1.3.1 国外电力采集系统发展
        1.3.2 国内电力采集系统发展
        1.3.3 马鞍山采集系统发展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研讨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第2章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1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1.1 概述
        2.1.2 采集系统组成
        2.1.3 系统抄表方案
    2.2 马鞍山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2.2.1 采集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2.2.2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存在的问题
        2.2.3 采集系统运行维护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改造方案
    3.1 马鞍山采集系统建设要求
    3.2 采集系统改造方案
        3.2.1 采集系统总体框图
        3.2.2 采集系统基础建设及应用改造方案
        3.2.3 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应用改造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的基础建设及新技术应用改造
    4.1 马鞍山采集系统基础建设
        4.1.1 马鞍山电力需求
        4.1.2 马鞍山采集系统建设
        4.1.3 供电网络和采集系统工程施工建设
        4.1.4 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4.2 载波转GPRS技术应用改造
        4.2.1 技术应用背景
        4.2.2 载波转GPRS系统功能设计
        4.2.3 载波转GPRS现场应用评价
    4.3 中压载波通讯技术应用改造
        4.3.1 技术应用背景
        4.3.2 中压载波通信的系统方案
        4.3.3 中压载波通信设备组成
        4.3.4 中压载波通信技术应用研讨
        4.3.5 中压载波现场应用评价
    4.4 现场诊断等新兴技术应用改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马鞍山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及新技术应用改造
    5.1 马鞍山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5.2 PFTTH技术推广应用
    5.3 软件运行、调试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化应用
    6.1 线损分析
        6.1.1 线损定义
        6.1.2 线损分类和产生原因
        6.1.3 线损分析流程和降损方案
        6.1.4 降损方案实施
    6.2 反窃电
        6.2.1 反窃电现状
        6.2.2 主要窃电方法
        6.2.3 构建新型供用电管理机制
        6.2.4 应用高科技、新技术防范窃电和反窃电
    6.3 实时费控管理
    6.4 电网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服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7.1 结论
    7.2 课题取得的成果与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性能监测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3 健康监测在斜拉桥上的应用
    1.4 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综述
    1.5 斜拉桥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6 斜拉桥健康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斜拉桥监测传感系统研究与优化
    2.1 斜拉桥性能及状态的描述方法
    2.2 斜拉桥监测传感器选型
        2.2.1 斜拉桥监测传感器基本技术要求
        2.2.2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常用传感器类型
        2.2.3 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2.2.4 卫星定位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2.3 斜拉桥传感测试系统优化
        2.3.1 传感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学优化
        2.3.2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2.3.3 基于总线的现场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2.3.4 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
        2.3.5 传感器位置及数量的优化
    2.4 斜拉桥基于总线型光纤传感系统的布置方案研究
        2.4.1 传感系统现场布设
        2.4.2 系统结构优化
        2.4.3 系统的后期增容与优化
        2.4.4 测试数据的跨区域无线传输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拉索系统运营期振动及损伤监测
    3.1 斜拉桥运营过程中的病害分析
        3.1.1 斜拉桥常见损坏模式
        3.1.2 斜拉桥常见损坏的主要原因
    3.2 斜拉桥静力监测指标
    3.3 斜拉桥基本动力监测
        3.3.1 基本动力特性监测
        3.3.2 索塔动力特性监测
        3.3.3 主梁动力特性监测
        3.3.4 斜拉桥典型振动病害监测
    3.4 斜拉索疲劳性能评估
        3.4.1 拉索的疲劳问题
        3.4.2 疲劳损伤的积累
        3.4.3 拉索疲劳的评估方法
        3.4.4 基于既有软件及自编程序的评估算例
    3.5 斜拉索系统综合锈蚀监测
        3.5.1 常用锈蚀监测方法
        3.5.2 斜拉索系统的综合锈蚀监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斜拉桥基于测试信号的损伤识别
    4.1 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结构损伤识别
        4.1.1 结构动力状态方程及观测方程在时间域的离散
        4.1.2 对状态方程及观测方程的多尺度描述
        4.1.3 小波包能量谱损伤识别技术
    4.2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及连续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识别
        4.2.1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及其时频窗特性
        4.2.2 连续小波变换(CWT)及其时频窗特性
        4.2.3 STFT与CWT对信号时频分析算例对比
    4.3 基于CWT及测试信号的结构损伤识别
    4.4 CWT的离散化(DWT)及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斜拉桥运营期整体性能监测与评估
    5.1 斜拉桥监测信息的整合
    5.2 斜拉桥基于监测信息的整体可靠性评估
        5.2.1 运营期结构上荷载及作用的概率分布模型
        5.2.2 斜拉桥失效模式及主要影响参数
        5.2.3 评估的主要算法
        5.2.4 评估算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1 CWT基于Maple平台的实现及算法优化
附录2 rainflow method基于Maple平台的实现及优化

(3)城市住房援助政策评估与仿真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范围和研究概念的界定
    1.5 论文的结构
    1.6 论文的创新
2 住房援助的引入和制度比较
    2.1 为何要引入术语“住房援助”
    2.2 住房保障的起源与内涵
    2.3 住房援助与住房保障的区别与联系
    2.4 我国住房援助的工具集合
    2.5 住房援助的比较制度分析
        2.5.1 美国的住房援助
        2.5.2 日本的住房援助
        2.5.3 欧洲国家的住房援助
        2.5.4 新加坡的住房援助
        2.5.5 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住房援助
        2.5.6 制度比较小结
    2.6 住房援助政策研究综述
        2.6.1 住房政策研究的发展阶段
        2.6.2 对住房保障和援助的研究
        2.6.3 国外住房援助政策研究综述
        2.6.4 当前住房援助研究存在的不足
    2.7 本章小结
3 购房援助的适度性研究-以囤房为例
    3.1 问题的提出
    3.2 住房的特殊属性及衍生效应
    3.3 囤房的制度原因
        3.3.1 房地产财税制度
        3.3.2 期房预售制度
        3.3.3 住房援助制度
        3.3.4 社会福利制度
    3.4 囤房的心理原因
        3.4.1 囤房的心理基础
        3.4.2 利润幻觉导致囤房
        3.4.3 高储蓄率心智模式的依赖与转化
    3.5 囤房对经济与社会的负面影响
        3.5.1 囤房造成住房不公
        3.5.2 囤房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3.5.3 囤房抑制非住房消费和投资
        3.5.4 囤房导致资源浪费
        3.5.5 对青年家庭可行能力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和政策建议
4 住房援助方式的比较——以经适房与公租房为例
    4.1 问题的提出
    4.2 租售方式比较的产权理论基础
    4.3 中止经适房政策的理由充分吗?
        4.3.1 经济适用住房的缺陷与成因
        4.3.2 经适房管理政策调整过程
    4.4 公租房占主流的住房政策有效吗?
        4.4.1 对公租房政策的预评估
        4.4.2 保障方式改革的模糊评价
        4.4.3 评价结果及政策含义
    4.5 本章结论和启示
5 住房援助的市场化改革-以租房券为例
    5.1 问题的提出
    5.2 许可交易的聚类分析
    5.3 许可交易的案例研究
        5.3.1 粮票制度
        5.3.2 排污权交易
        5.3.3 交通违章计分
        5.3.4 农村宅基地
        5.3.5 设立许可交易的启示
    5.4 房券制度的案例研究
        5.4.1 美国房券制度的绩效
        5.4.2 经适房购买指标相当于购房券
        5.4.3 限购政策相当于发放了购房券
        5.4.4 配建保障性住房指标的设定与交易
    5.5 湖北省黄石市的房券试点情况
        5.5.1 黄石市房改基本情况
        5.5.2 黄石市公租房政策创新点
        5.5.3 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举措
        5.5.4 案例小结
    5.6 武汉市公租房遇冷案例的启示
        5.6.1 事件背景
        5.6.2 直接的原因
        5.6.3 现象背后的逻辑
        5.6.4 配租遇冷后的项目进展
        5.6.5 案例小结
    5.7 住房援助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6 基于多主体微观仿真模型的住房援助政策实验
    6.1 研究思路
    6.2 仿真模型的总体设计
        6.2.1 仿真模型的技术路线图
        6.2.2 仿真流程图
        6.2.3 仿真步骤
    6.3 各主体的设定
        6.3.1 住房主体
        6.3.2 家庭主体
        6.3.3 政府主体
        6.3.4 银行主体
    6.4 仿真城市的标定与假设
    6.5 主体的行为规则调查
    6.6 主体交互功能设计
        6.6.1 商品房购买市场
        6.6.2 商品房租赁市场
        6.6.3 经适房市场
        6.6.4 公租房市场
        6.6.5 子市场互动
    6.7 仿真程序设计与检验
        6.7.1 仿真平台选择
        6.7.2 仿真模型检验
        6.7.3 模型设计中有待完善之处
    6.8 援助政策实验
        6.8.1 公共住房供给量的实验
        6.8.2 经适房和公租房的供给比例
        6.8.3 房价管制政策的实验
        6.8.4 关于准入标准的实验
        6.8.5 房产税政策实验
        6.8.6 所得税政策实验
        6.8.7 其他实验
    6.9 本章小结
7 住房援助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7.1 住房援助政策的价值导向
        7.1.1 居者有其屋与住有所居并不矛盾
        7.1.2 住房公平
        7.1.3 走共同富裕道路
        7.1.4 授人以渔
        7.1.5 关于抑制投资性购房的讨论
        7.1.6 住房援助的必要性
    7.2 住房援助的目标
    7.3 实现路径选择
        7.3.1 我国较高住房自有率形成的过程
        7.3.2 住房制度改革绩效的简要评述
        7.3.3 战略路径的选择
    7.4 住房援助的层次和趋势
        7.4.1 人口结构
        7.4.2 收入结构
    7.5 政策建议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住房政策
        8.2.2 经适房政策
        8.2.3 公租房政策
    8.3 论文不足之处
    8.4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住房援助预调查问卷
附录Ⅱ 住房援助方式的访谈提纲
附录Ⅲ 公租房替换经适房政策改革的预评估
附录Ⅳ 有房家庭住房投资行为的调查问卷
附录Ⅴ 城市家庭住房出售意向的调查问卷
附录Ⅵ 微观仿真程序及程序字典
附录Ⅶ 武汉市人口及住房基础信息表
附录Ⅷ 武汉市房价梯度函数和2000~2010年商品房价格变动估计过程
附录Ⅸ 政策实验变量表
附录Ⅹ 对住建部公租房试点湖北省黄石市房券制度的调研提纲
附录Ⅺ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
第二章 技术综述
    2.1 iBatis框架
        2.1.1 iBatis简介
        2.1.2 iBatis框架与其他工具对比
    2.2 CPLEX平台
        2.2.1 运筹学
        2.2.2 OPL简介
        2.2.3 CPLEX平台与数据库联接方法介绍
        2.2.4 OPL数据初始化方法
    2.3 优化配置算法介绍
        2.3.1 线性规划
        2.3.2 线性规划常用算法
        2.3.3 算法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需求与分析
    3.1 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需求及功能
        3.1.1 应用场景
        3.1.2 需求分析
    3.2 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3.2.1 系统接口设计
        3.2.2 iBatis数据库访问技术的配置
        3.2.3 MS EXCEL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3.3 软件系统架构
        3.3.1 系统总体结构
        3.3.2 基础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模型河网概化
    4.2 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4.2.1 模型数学描述
        4.2.2 基于CPLEX平台的模型实现
    4.3 优化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Hadoop平台的电能预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云计算技术
    2.1 基本概念
    2.2 云计算的基本架构
    2.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2.3.1 GFS 文件系统
        2.3.2 MapReduce 计算模型
        2.3.3 分布式锁服务 Chubby
        2.3.4 分布式的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 BigTable
    2.4 云计算技术的主要优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Hadoop 平台架构及其分布式搭建测试
    3.1 Hadoop 平台介绍
        3.1.1 HDFS 文件系统
        3.1.2 Hadoop MapReduce 编程框架
    3.2 Hadoop 平台搭建及测试
        3.2.1 单机伪分布式模式
        3.2.2 完全分布式模式
        3.2.3 运行时间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最优加权组合法在电能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4.1 负荷预测
    4.2 灰色系统 GM(1,1)预测法
        4.2.1 灰色系统基本概念
        4.2.2 灰色系统 GM(1,1)实验与分析
    4.3 SVM(支持向量机)预测法
        4.3.1 SVM 基本原理
        4.3.2 SVM 预测实验与分析
    4.4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
        4.4.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介绍
        4.4.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实验与分析
    4.5 最优加权组合法
        4.5.1 权值确定
        4.5.2 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法实验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Hadoop 平台的电能预测管理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体架构
    5.2 软件系统设计
    5.3 系统主要功能及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企业一卡通管理系统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智能大厦的发展
    1.3 智能一卡通系统的发展
    1.4 目前一卡通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与分析
    2.1 非接触式IC卡分类及特点分析
    2.2 一卡通系统的现状与分析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
    3.2 系统设计的任务
    3.3 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3.4 系统开发的总体架构
    3.5 系统的功能模块
    3.6 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3.7 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
    3.8 系统的数据流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身份管理子系统功能
        4.1.1 用户管理
        4.1.2 系统操作员管理
        4.1.3 身份管理子系统的技术特色
    4.2 考勤子系统功能
        4.2.1 考勤子系统的网络结构
        4.2.2 考勤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4.2.3 考勤子系统的技术特色
    4.3 门禁子系统功能
        4.3.1 门禁子系统的结构
        4.3.2 门禁子系统的网络结构
        4.3.3 门禁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4.3.4 紧急状况预防措施
        4.3.5 门禁子系统的技术特色
    4.4 消费子系统功能
        4.4.1 消费子系统的网络结构
        4.4.2 消费子系统基本功能
        4.4.3 消费子系统的技术特色
    4.5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功能
        4.5.1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网络结构
        4.5.2 出入口的工作流程
        4.5.3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4.5.4 设备摆放位置的合理性
        4.5.5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技术特色
    4.6 系统的测试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电力负荷及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电力负荷及电能质量相关理论
    2.1 电力负荷的概念及指标
    2.2 电力负荷特性分析方法
    2.3 电能质量的概念
    2.4 电能质量的相关标准
    2.5 电能质量的评估策略
    2.6 本章小结
3 电力负荷与电能质量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3.1 用户需求分析
    3.2 软件工具选型
    3.3 系统总体框图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电力负荷与电能质量数据分析系统编程实现
    4.1 前台界面
    4.2 后台数据库表
    4.3 数据库连接模块
5 电力负荷与电能质量数据分析系统辅助功能实现
    5.1 用户登陆模块
    5.2 联机帮助模块
    5.3 安装程序的制作
    5.4 本章小结
6 电力负荷与电能质量数据分析系统具体应用
    6.1 负荷数据分析
    6.2 电能质量数据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8)嵌入式网络视频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来源和主要工作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安排
第2章 嵌入式系统介绍
    2.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2 ARM处理器简介及 ARM9处理器特点
    2.3 嵌入式 Linux操作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3.1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3.2 MPEG-4编码的特点和编码过程
    3.3 基于 MPEG-4视频压缩芯片的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传输技术
    4.1 传输协议的选择
    4.2 IP组播(多播)技术
    4.3 流媒体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总体设计
    5.1 系统总体结构
    5.2 系统硬件结构
    5.3 系统软件结构
    5.4 调试环境的建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硬件及接口设计
    6.1 基于S3C2410的主控模块
        6.1.1 电源时钟模块
        6.1.2 Flash模块
        6.1.3 SDRAM模块
        6.1.4 JTAG调试模块
    6.2 视频采集处理模块
    6.3 视频编码压缩模块
    6.4 以太网发送模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嵌入式软件平台设计
    7.1 Bootloader
        7.1.1 Bootloader的功能
        7.1.2 vivi Bootloader介绍
    7.2 Linux内核结构
    7.3 操作系统的移植过程
    7.4 Linux内核的编译与加载运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8.1 视频编码模块
    8.2 视频传输控制模块
    8.3 以太网数据发送模块
    8.4 用户服务接口模块
    8.5 模块的编译与实现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汽车继电器电触头燃弧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开关电器触头燃弧特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课题设想和预期目标
2 电弧基本特性的分析研究
    2.1 电弧的基本特性分析
    2.2 电弧各区域微观物理现象的研究
    2.3 小结
3 燃弧时间分析
    3.1 电源电压对燃弧时间的影响
    3.2 燃弧时间的理论研究
    3.3 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
    3.4 小结
4 直流电源及继电器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试验用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4.2 继电器试验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4.3 试验及试验结果
    4.4 小结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试验的燃弧时间结果
    5.2 电源电压对燃弧时间的影响规律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文中的各符号及其代表的物理意义

(10)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1 数据仓库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1.2.2 数据仓库系统的新需求及研究方向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1 应用背景概述
        1.3.2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 数据仓库基本理论
    2.1 数据仓库技术
        2.1.1 基础理论
        2.1.2 发展现状
        2.1.3 应用背景
    2.2 联机分析处理
        2.2.1 概念与特点
        2.2.2 发展现状
        2.2.3 应用背景
    2.3 数据仓库质量
        2.3.1 质量的度量
        2.3.2 概念与组成
        2.3.3 模型的建立
3 数据仓库自适应体系结构
    3.1 引言
    3.2 相关技术概述
        3.2.1 组件相关技术
        3.2.2 CORBA结构
        3.2.3 Agent技术
    3.3 体系结构的概念设计
        3.3.1 概念与特点
        3.3.2 关联与区别
    3.4 体系结构的逻辑设计
        3.4.1 总体设计
        3.4.2 组件系列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4.3 数据库系列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4.4 质量系列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4.5 服务系列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4.6 维护系列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5 体系结构的物理设计
        3.5.1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3.5.2 Agent的实现
        3.5.3 组件的封装
        3.5.4 组件的注册与卸载
        3.5.5 组件的查询与调用
4 数据仓库聚集优化
    4.1 引言
    4.2 数据仓库优化
        4.2.1 数据仓库优化概念
        4.2.2 数据仓库外部优化
        4.2.3 数据仓库内部优化
    4.3 聚集优化的研究与实现
        4.3.1 聚集优化目标
        4.3.2 聚集优化问题
        4.3.3 聚集优化策略
    4.4 数据使用质量的研究与实现
        4.4.1 用户适用策略
        4.4.2 用户适用原理
        4.4.3 使用质量的实现
    4.5 聚集优化实体化
5 数据仓库工具的实现
    5.1 数据仓库管理工具的实现
        5.1.1 元数据定义与维护工具
        5.1.2 数据仓库版本控制工具
        5.1.3 权限分配工具
        5.1.4 系统服务工具
    5.2 数据仓库处理工具的实现
        5.2.1 数据仓库结构实体化
        5.2.2 数据仓库事实数据采集
    5.3 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
    5.4 数据仓库应用工具的实现
        5.4.1 客户端分析工具
        5.4.2 信息发布浏览工具
6 相关案例及应用背景
    6.1 SEI DW STUDIO 1.0的研究与实现
        6.1.1 开发工具及系统运行环境
        6.1.2 系统体系结构
        6.1.3 聚集查询优化的实现
    6.2 SEI DW STUDIO 2.0的研究与实现
        6.2.1 系统概述
        6.2.2 数据仓库子系统
        6.2.3 联机分析子系统
        6.2.4 聚集优化的实现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全文
    7.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创新点摘要
致谢
附录

四、MagnaRAM——内存增容好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鞍山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及深化应用[D]. 周婷.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2]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性能监测与评估[D]. 赵虎. 西南交通大学, 2015(10)
  • [3]城市住房援助政策评估与仿真实验[D]. 张齐武.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2)
  • [4]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冯伯熙. 南京大学, 2013(07)
  • [5]基于Hadoop平台的电能预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王典. 武汉工程大学, 2012(06)
  • [6]企业一卡通管理系统研究和实现[D]. 胡旻. 复旦大学, 2008(08)
  • [7]电力负荷及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雨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8(07)
  • [8]嵌入式网络视频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D]. 付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9]汽车继电器电触头燃弧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宋晓亮.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10]自适应数据仓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克里木.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1)

标签:;  ;  

MagnaRAM——内存扩展的好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