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李芩旭[1](2021)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俊萍[2](2021)在《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劳动人们”。2015年《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行业的引导作用,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发企业的办学活力,明确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人才培养全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参与,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的建议”。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重视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和就业质量,并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为政府制定产教融合政策提供参考,增强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提升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研究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内的三所高职院校,研究方法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搭建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含产教融合投入指标、产教融合过程指标、产教融合效果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学与培训、课程建设、企业效益、学校效益、学生满意度等九个指标,三级指标有三十二个。运用评价体系对H1、H2、H3三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H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属于优秀水平,H2和H3高职院校均属于良好水平。三所样本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发展产教融合提供了一个范本。但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投入环节、过程环节和效果环节上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应在充分了解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础上去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水平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以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的建设。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以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的优化。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以保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的产出。

曲亚楠[3](2021)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规范分析,综合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深入剖析了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建设中的供需失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高级职称占比低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江西南昌职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理论,提出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拓展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等对策建议。

杨光华[4](2021)在《“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以S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社会优良技工人才的主要输出口之一,不仅加速推动了劳动力的就业,更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技工人才所具备的多元化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学校培育过程当中所接触的“双师型”教师。能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技工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技工人才,怎样培养这些技工人才,教师的专业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且迫切的挑战。本研究将S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从教学能力、实操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五个维度对该校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缺陷,潜力激发仍有较大空间,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匮乏,实操技能长期得不到巩固,组织沟通能力薄弱,教学创新能力缺失以及自身发展能力短少。针对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些许问题,本研究试着从教育管理者视角出发,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配备拓展教学条件和发展“双师型”教师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在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应尽快明确“双师”准入标准,加强考核标准的落实和监督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自身利益得到保护,防止不思进取的教师滥竽充数,并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双师型”教师人群设立科学合理的特色教师发展规划;在教学条件方面,学校妥善维系企业、社区、高等师范院校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完善模拟工厂、添置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设备设施、开拓更多教学教育资源和搭建进修合作基地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在发展教师自身方面,引导“双师型”教师树立正确自我认知、做好自身未来规划并加强客观反思以此不断取得进步。通过解决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难题,为提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提供有效参考。

穆洁[5](2020)在《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战略,创建一流品质院校,是众多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而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性难题,就是教育改革发展与现有人事制度的不匹配。人才培养定位的一线阵地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具有高素养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教学成效显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民办院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势必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师资队伍。本文基于原有的教师胜任力模型,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进行分析,构建出符合当下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来剖析CM民办本科院校专任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差距,指出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探索方法,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确定了“双师型”教师共40项胜任力指标要素,对全面考评教师职业能力提供了评价方法。从而在师资的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都会参照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标准,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与岗位的匹配度。同时探寻出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发挥已有优势,把握目前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教师活力。从而加强整个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虞文娟[6](2020)在《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培育国际化卫生人才,让学校竞争力得到提高,很多中等卫生学校一方面加强医学专业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也以更大的力度进行英语学科的师资培养。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和人才队伍建设本身的复杂性,虽然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然有一部分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使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得到有效提高,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本文通过对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探索,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本研究对5所四川省中等卫生学校用人单位、近三年毕业的毕业生、在校第三年的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访谈了这5所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科科长。研究发现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专业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其原因是过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严重影响了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因此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极其必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从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现状三个方面总结了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师资结构不科学、“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双师型”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同时从学校、英语教师、学生及企业和医院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校方面: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英语教师方面: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生方面:素质偏低,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医院方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和骨干少。针对根据调查分析的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学校方面要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相关制度、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层面要提升职业荣誉感、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希望这些建议能有助于提升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

张呈旭[7](2020)在《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民办教育的政策,民办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大量的教师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整体职业素质明显偏低,数量也严重不足。想要实现中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更全面,更完善的培养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实地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获取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及师资培训的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DL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现状,得出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和教学冲突、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培训内容缺乏“双师型”和校本培训和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标准较为随意。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学校和教师对培训认识存在不足、学院师资培训资金来源单一和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其次,在明确了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原则、重点和思路的基础上,从培训需求诊断分析精准化和科学化、师资培训内容明确化、层次化优化和职业化、师资培训模式网络化、双师型和特色化、开设互联网远程培训,建立创新型的师资培养培训方式和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系统化方面制定具体的师资培训改进方案。最后,从完善学院规章制度、完善师资培训中心职能、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绩效评估体制和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方面提出了DL学院师资培训改进体系的保障措施。

张兆诚[8](2020)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途径。从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职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但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受各类高校错综复杂的发展状况制约,我国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导致高校教师在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包括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内的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基本依据,科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研究以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结构性教师能力理论、基准性—鉴别性的二维教师胜任力理论和系统论理论为理论依据,深刻理解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深入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结合转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内容框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技术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遵循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最后从政府、院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标准实施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厘清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简要概述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第三部分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深入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能力,总结归纳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以“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为核心,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并提出标准实施的相应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提出论文的创新点,并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陈璐瑶[9](2020)在《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推动,职业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民办高职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民办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民办高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便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确定了本文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并以教师专业化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职业兴趣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天津市民办高职作为研究院校,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素质、育人能力、教师培训、教师满意度等几个维度展开调查。访谈则是选取A学院5名“双师型”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主要对“双师型”教师在培训、育人和相关激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分析当前天津市民办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整体偏低、育人意识和能力不足、对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以及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并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和企业五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拓展引才渠道、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开展分层培养、建立岗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培训模式,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严格教师的聘任标准、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和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黄珍[10](2021)在《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当下,正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如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培养数量多、质量优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地方高校因地方而设、受地方支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前,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和紧迫。本研究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关键能力理论和OBE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从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厘清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对国内外四所大学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个案,分析地方高校面对新工科发展要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从而提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后,从国家、行业和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政府要发挥宏观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企业要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完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二、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及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产教融合
        三、绩效评价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绩效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IPO评价模型
        四、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设计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
        二、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三、要遵循数据可获得性和权威性原则
        四、坚持投入、过程与产出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确定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调查法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及调查实施
        二、问卷信效度分析及指标筛选结果
    第四节 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指标说明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指标说明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指标说明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二、运用层次法计算指标权重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相关研究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测算步骤
    第二节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原始数据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过程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单因素评价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结果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评价结果分析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评价结果分析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
        一、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
        二、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
        三、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
        一、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
        二、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三、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
    第三节 保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
        一、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
        二、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三、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调查表
    附录五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概念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概念
        三、民办职业大学的概念与特点
        四、师资队伍的概念
    第二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重要性
        一、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二、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节 民办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激励理论
        三、绩效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
        二、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四、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五、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薪资福利情况
    第二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存在一定供需失衡
        二、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三、中青年学术骨干占比较低
        四、高级职称占比低不利于教师发展
        五、薪资福利水平较低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三节 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性不足
        二、高学历人才更愿意选择到公立学校执教
        三、“传帮带”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欠缺
        四、民办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
        五、筹资来源单一导致的薪资福利水平上升空间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架构
        三、细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流程
    第二节 完善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人才引进机制
        一、建立人才引进计划论证机制
        二、健全人才引进薪资福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
        三、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加强江西南昌职业大学“传帮带”师资平台建设
        一、以学科和教研室为基础完善“传帮带”师资培养专业平台
        二、以跨学科跨院系合作打造“传帮带”师资培养综合平台
        三、以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传帮带”师资培养网络平台
    第四节 健全江西南昌职业大学职称评审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职称结构设置
        二、规范职称评审标准与评审流程
        三、完善职称评审结果公示与申诉机制
    第五节 以校政、校企和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一、以校政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二、以校企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三、以校社合作拓宽薪资福利资金来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以S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产教融合政策的深化推进
        (二)“双师型”教师的社会需求增加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面临挑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总结述评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双师型”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卡内基与霍尔姆斯的教师专业化理论
        (二)“双师型”教师内涵本质的理论
        (三)道格拉斯的XY理论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具
第一章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调查
    第一节 S中职学校概况
    第二节 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基本信息概况
    第三节 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现状概况
        一、教学能力
        二、实操能力
        三、协调能力
        四、创新能力
        五、自我提高能力
    第四节 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差异性分析
        一、性别方面的分析
        二、教龄方面的分析
        三、职称方面的分析
        四、从教领域方面的分析
        五、学历方面的分析
        六、企业工作经历方面的分析
        七、工作胜任度方面的分析
    第五节 S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相关性分析
第二章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能力匮乏
        二、实操技能难以巩固
        三、组织沟通能力薄弱
        四、教学创新能力缺失
        五、自身专业发展停滞
    第二节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二、学校原因
        三、企业原因
        四、教师原因
第三章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策
    第一节 建设规章制度的对策
        一、明确“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
        二、修订“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
        三、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划
    第二节 完善教学条件的对策
        一、增设模拟工厂
        二、配备教学设施
        三、搭建合作基地
    第三节 发展教师自身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自我认知
        二、设计长远自我规划
        三、加强客观自我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客观题)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主观题)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六:课堂观察记录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概念界定与功能
        2.1.1 胜任力的内涵
        2.1.2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2.1.3 胜任力模型的类型
        2.1.4 胜任力模型的功能
        2.1.5 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
    2.2 职业能力的内涵及类型
        2.2.1 职业能力的内涵
        2.2.2 职业能力的类型
    2.3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概念界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3.1 “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结构维度
    3.2 “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3.3 调查问卷设计
    3.4 数据分析
        3.4.1 效度分析
        3.4.2 信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4.1 CM学院概况
    4.2 评价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
        4.2.1 教师学历与职称偏低
        4.2.2 通用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
        4.2.3 角色胜任力有待于提高
        4.2.4 内涵胜任力素质良好
    4.3 分析教师职业能力不足的成因
    4.4 总结“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差距
        4.4.1 教师的科研力量较薄弱
        4.4.2 教师的实践教学有所欠缺
        4.4.3 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不强
        4.4.4 教师的跨界与融合能力不够
        4.4.5 教师的项目协作能力不好
        4.4.6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5.1 学校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路径
        5.1.1 优化学校顶层设计
        5.1.2 改善教师资源配置
        5.1.3 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5.1.4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5.1.5 完备教师激励机制
    5.2 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建设路径
        5.2.1 教师内涵职业胜任力
        5.2.2 教师角色职业胜任力
        5.2.3 教师通用职业胜任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职业能力的调查问卷
致谢

(6)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1.1.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问题重重
        1.1.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薄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中等卫生学校
        1.4.2 “双师型”教师
        1.4.3 “双师型”英语教师
    1.5 文献综述
        1.5.1 “双师型”教师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5.3 研究评述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1.6.4 案例法
2 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 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医学类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
    2.2 “双师型”英语教师素质影响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3.1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3.1.1 “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
        3.1.2 “双师型”英语教师年龄结构不良
        3.1.3 “双师型”英语教师学历结构偏低
        3.1.4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称整体较低
        3.1.5 专兼结构不良,一线兼职教师缺乏
    3.2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3.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评聘制度不完善
        3.2.2 “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制度不合理
        3.2.3 “双师型”英语教师激励制度不科学
        3.2.4 “双师型”英语教师考评制度缺失
        3.2.5 医药专业教师参与专业英语集体备课制缺失
    3.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3.3.1 “双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3.3.2 “双师型”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不理想
        3.3.3 普通英语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积极性低
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学校因素
        4.1.1 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
        4.1.2 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
        4.1.3 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4.1.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
    4.2 英语教师因素
        4.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较低
        4.2.2 对成长为“双师型”英语教师必要性认识不足
    4.3 学生因素
        4.3.1 素质比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4.3.2 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
    4.4 企业、医院因素
        4.4.1 企业、医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
        4.4.2 企业、医院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骨干少
5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5.1 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建议
        5.1.1 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5.1.2 健全“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5.1.3 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
        5.1.4 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
        5.1.5 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
    5.2 对中等卫生学校英语老师的建议
        5.2.1 提升作为中等卫生学校英语教师的荣誉感
        5.2.2 制定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
        5.2.3 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
        5.2.4 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培训管理
        2.1.2 民办高职院校
        2.1.3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2.2.2 培训系统理论
        2.2.3 学习型组织培训理论
第3章 DL学院师资培训现状分析
    3.1 DL学院人力资源状况
    3.2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现状调查的组织实施
        3.2.1 新时代要求重新思考师资培训体系
        3.2.2 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3.3 师资培训调查结果分析
        3.3.1 教师对师资培训整体较为认可
        3.3.2 培训课程的效用参差不齐
        3.3.3 培训师资水平较高
        3.3.4 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缺乏合理性
        3.3.5 师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3.3.6 教师青睐于现场培训方式
        3.3.7 教师对培训需求不明确
        3.3.8 教师对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较为认可
        3.3.9 校方对培训工作关注度有限
        3.3.10 师资培训效果获得认同,但效果评价方式值得改进
    3.4 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3.4.1 培训时间和教学冲突
        3.4.2 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
        3.4.3 培训内容缺乏“双师型”和校本培训
        3.4.4 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标准较为随意
    3.5 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3.5.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3.5.2 学校和教师对培训认识存在不足
        3.5.3 学院师资培训资金来源单一
        3.5.4 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4章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方案
    4.1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原则和思路
        4.1.1 改进的原则
        4.1.2 改进的重点
        4.1.3 改进的流程
    4.2 培训需求诊断分析精准化、科学化
        4.2.1 精准分析培训需求
        4.2.2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4.3 师资培训内容明确化、层次化优化、职业化
        4.3.1 明确师资培训内容
        4.3.2 培训内容层次化
        4.3.3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4.4 师资培训模式网络化、双师型、特色化
        4.4.1 开设互联网远程培训,建立创新型的师资培养培训方式
        4.4.2 创建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4.4.3 “校本结合,”营造师资培训氛围
        4.4.4 构建高职“实践性教学”特色培训模式
    4.5 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系统化
        4.5.1 建立师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4.5.2 明确培训效果评估的方式
        4.5.3 培训内容成果转化
第5章 DL学院师资培训改进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5.1 完善学院规章制度
    5.2 完善师资培训中心职能
    5.3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5.4 建立教师绩效评估体制
    5.5 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研究访谈调查
附录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情况调查问卷

(8)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1.2 中国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
        1.1.3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双师型”教师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应用技术型高校
        2.1.2 “双师型”教师
        2.1.3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2.1.4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的关系
    2.2 “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的理论依据
        2.2.1 结构性教师能力理论
        2.2.2 基准性—鉴别性的二维教师胜任力理论
        2.2.3 系统论理论
    2.3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3.1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3.2 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第3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
    3.1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3.1.1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3.1.2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规格
    3.2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能力要求
        3.2.1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3.2.2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3.2.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特性
    3.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建设现状
        3.3.1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调查分析
        3.3.2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
第4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
    4.1 “双师型”教师能力的问卷设计
    4.2 问卷设计的调查对象
    4.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4.3.1 “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4.3.2 “双师型”教师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性分析
    4.4 “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
第5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及实施
    5.1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构建的基本理念
        5.1.1 “师德为先”的理念
        5.1.2 “实践导向”的理念
        5.1.3 “学生为本”的理念
    5.2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构建的基本原则
        5.2.1 坚持高等性与职业性相统一
        5.2.2 坚持教学与科研两种能力相统一
        5.2.3 坚持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统一
    5.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框架
        5.3.1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指标体系
        5.3.2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指标内涵与标准
    5.4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实施
        5.4.1 政府层面:国家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5.4.2 院校层面: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落实
        5.4.3 个人层面: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Ⅱ “双师型”教师具备的最重要能力描述统计表

(9)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办高职院校
        2.1.2 “双师型”教师
        2.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理论
        2.2.2 职业兴趣理论
        2.2.3 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访谈提纲编制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信息
        3.2.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
        3.2.3 “双师型”教师队伍育人功能现状
        3.2.4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现状
        3.2.5 教师满意度现状
        3.2.6 教师希望的举措
第4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4.1.2 “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4.1.3 “双师型”教师队伍育人功能薄弱
        4.1.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4.1.5 “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4.2 引发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方面
        4.2.2 社会方面
        4.2.3 学校方面
        4.2.4 教师方面
        4.2.5 企业方面
第5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对策
    5.1 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5.1.1 拓展引才渠道
        5.1.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5.1.3 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
    5.2 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
        5.2.1 开展分层培养
        5.2.2 建立岗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
        5.2.4 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培训模式
    5.3 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5.3.1 严格教师的聘任标准
        5.3.2 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5.3.3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5.4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5.4.1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
        5.4.2 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5.4.3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 Ⅱ 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

(10)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研究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三) 国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 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五) 已有研究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 关键能力理论
        (三) OBE教育理念
        (四) 理论基础上的研究框架构建
    四、核心概念
        (一) 地方高校
        (二) 应用型人才
        (三) 实践能力
        (四) 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能力本位视角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二) 企业与学生对实践能力评价的对比分析
        (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据分析
        (四) 实证调查结论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能力结构不合理
        (二) 课程体系不合理,学生能力培养不足
        (三) 评价机制不健全,学生能力评价缺失
        (四) 学生能力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认同
        (二)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四)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阻碍了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
        (五) 制度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准确定位
第三章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一、案例高校选取
    二、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 德国巴登符腾堡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 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案例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三) 对比结论
第四章 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个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基础实践能力培养
        (一) 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
        (二) 拓展基础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二) 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三) 实施“三化”工程,优化师资队伍
        (四) 对接专业认证标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一) 课程与学分激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
        (二)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三) 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顺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需要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显着优势
        (一) 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
        (二) 健全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制度
        (三)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和劳动的氛围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一) 转变合作观念,承担社会责任
        (二) 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一) 明确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二)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 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四)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五)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六) 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企业卷)
附录二: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卷内备考表

四、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 李芩旭.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D]. 何俊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江西南昌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曲亚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 ——以S中职学校为例[D]. 杨光华.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 穆洁.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6]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虞文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7]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D]. 张呈旭. 广西大学, 2020(07)
  • [8]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D]. 张兆诚.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9]天津市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陈璐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10]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黄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