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及其易调品鉴别比较

木香及其易调品鉴别比较

一、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温英丽,罗茵,许淑清,任晓亮,窦志英,刘亚男[1](2021)在《不同类型电子鼻在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药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这给其研究带来极大挑战。"气味"作为中药的性状之一,是反映中药质量的重要信号。电子鼻技术将主观感受数字化、模型化,以挥发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考察中药的质量。对传感器型电子鼻和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进行比较,并综述了近几年电子鼻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及电子鼻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韩奇亨,张春红,龚雪,杨敏,李旻辉[2](2018)在《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指出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 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着,是鞣质类化合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该文对野牡丹科中已发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布和该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此外,为了更好的比较属间药效物质基础的差异,也对该科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该科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可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段宝忠[3](2017)在《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文中提出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以及历代傣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等影响,傣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傣药的品种不清和使用混乱。为了澄清傣药资源的品种情况,建立傣药材鉴定体系,为推进傣药材的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民族植物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傣药材开展了系统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库构建和DNA条形码技术,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在傣药材鉴定和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前人近40年的研究成果,引用专着35本,期刊文献143篇,采用专业数据库查询验证,共收集到傣医学药物信息8590条。去除无拉丁名或拉丁名无法确认的药材信息97条,获得傣药材有效信息8493条。将上述物种拉丁名进行同异名处理后,以接受名(Accept name)作为唯一字段,对目前傣医学记载使用的1654种药物从从植/动/矿物名、傣文名、科、药材名、部位、拉丁名、功能主治、文献来源、标准收载等进行修订,编制了傣族药物资源编目信息集。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傣药材资源种类、传统利用特点、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1傣医学使用的药物种类丰富,目前已记载的使用的药物共有1654种,其中植物药1491种,分属于191科,836属,包括地衣类2科2属4种,真菌类7科9属9种,苔藓类1科1属1种,藻类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42种,裸子植物7科7属13种,被子植物153科789属1420种;动物药141种,分属于90科123属;矿物药22种。在傣医使用1491种傣药植物中,为我国特有分布的药用植物有159种,分属于70科133属;被列入濒危珍稀名录保护的有152种,分属62科133属;动物药中,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种数有68种,占动物类傣药总数的48.22%。2.2从使用特点来看,傣族植物药的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频次最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主治疾病方面,植物药中主治疾病最多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其次分别是针对各种体征、损伤、循环系统、皮肤、呼吸以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动物药则以皮肤、体征和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传染病;矿物药主要为皮肤和循环系统疾病。从使用方法来看,植物药以汤剂用法最多,其次是各种贴剂(外敷或外搽);动物药多以粉剂形式使用,其次是贴剂;矿物药则多为外用,以贴剂(涂抹敷患处)方式为主。2.3傣药材质量标准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共有785个傣药材被各级标准收载,占傣药材总数的47.46%,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品种有327个。以豆科和大戟科为例,从药材名称、品种和基原、部位、功效、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分析表明,目前傣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其药用部位和功效表述上仍有待规范;傣药材的质量标准极不完善,阻碍了傣药的产业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强傣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推动傣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3.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傣药材的基原植物总DNA,通过PCR扩增其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 Aligner 5.1.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获得傣药材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建立了300种常见傣药材的DNA标准序列;在此基础上,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数据库技术,结合分析Gen Bank序列,采用BLAST分析防错、系统树分析防错等方法核验序列的可靠性,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该库由样品数据库、序列数据库组成,包含1000余种傣药材和大量混伪品及密切相关物种。4.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哈宾蒿”、“芽杆庄”、“芽灵捂”、“贺帕举雷”4种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在傣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可有效用于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其操作易于流程化,标准化,为傣药的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4.1基于大青属(Clerodendrum)12种植物共48份样品和Gen Bank下载序列,构建大青属ITS2和psb A-trn H条形码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对27份购自市场的“哈宾蒿”药材及饮片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大于种内最大变异,而psb A-trn H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则小于种内最大变异。因此,ITS2序列作为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哈宾蒿”药材及其混伪品。市场药材调查研究表明,市售哈宾蒿基原物种来源复杂,27份药材中仅有一份为C.japonicum(Thunb.)Sweet,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能对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4.2基于重楼属(Paris)及其易混品9种植物共30份实验样本,构建“芽杆庄”及其易混品的高分辨熔解曲线鉴别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0份购自市场的“芽杆庄”药材进行鉴定,全部药材能够归属到相应的物种类群,进一步的DNA测序比对结果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一致,表明高分辨熔解曲线用于药材市场流通监管是可行的。4.3基于耳草属Hedyotis 16个物种共70条ITS2序列构建“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近缘物种DNA条形码数据库,结果表明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比对法和最小距离法均能够明显区分耳草属16个物种。应用该数据库对市场收集的15份“芽灵捂”药材进行鉴定,比对结果显示7份药材与白花蛇舌草相似度最高,聚为一支,3份药材与纤花耳草具有高度相似性,聚为一支,余者为其他物种。而后根据DNA条形码研究结果,选择已知基原的“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其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4.4基于ITS2序列,对42份收集于市场的贺帕举雷(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份药材与防风相似度最高,15份与竹叶防风相似度最高,5份与杏叶防风相似度最高,8份与华山前胡相似度最高,1份与葛缕子相似度最高,1份与白花前胡相似度最高。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NJ树以及比对法(BLASTl)和最小距离法(Nearest distance)均能够明显区分上述六个物种。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4种已知基原的“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本研究表明市售贺帕举雷(S.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基原物种来源复杂,应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法能够对药材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地对傣药材资源品种进行了整理,首次澄清了傣药材的资源品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建立了300种常用傣药材DNA标准序列。同时将DNA条形码以及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成功的用于几种常见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为其他民族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傣药材的鉴定、临床用药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濒危物种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张静[4](2016)在《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文中认为临床常把川木香、越西林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等混用或直接充当木香用,不但功效相差远,还易产生不良反应。现将木香及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比较如下。1木香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中部有一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呈菊花心状,并可见散在的棕色点状油室,习称"朱砂

渠磊[5](2016)在《七种茎木类药材红外表征鉴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论文采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对茎木类药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首先对两种藤茎类药材、两种茎枝类药材和三种木类药材进行了分析比对,然后对七种茎木类药材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化学成分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如下:鸡血藤和大血藤两种藤茎类药材之间的相似度较高,其中有9个吸收峰的位置相差0-6个波数;桑枝和桂枝两种茎枝类药材在1700~1500 cm-1具有一定的差异特征;沉香、降香和苏木三种木类药材在经典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动态光谱均具有明显的指纹特征。结果表明:七种茎木类药材均可以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以纤维素红外光谱中最强峰1058 cm-1为参考峰,七种茎木类药材中都含有纤维素成分,鸡血藤中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以木质素红外光谱中最强峰1508 cm-1为参考特征峰,七种茎木类药材中都含有木质素成分,苏木和桑枝中木质素含量相对较高。以草酸钙的红外光谱作为参考谱图与七种茎木类药材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除了桑枝和沉香在一维谱上观察不到草酸钙的特征吸收峰以外,七种茎木类药材的二阶导数光谱中均出现草酸钙的特征吸收峰,进一步说明他们均含有草酸钙成分。其中降香、鸡血藤和大血藤中草酸钙含量相对较高,而桑枝和沉香中草酸钙含量较低。与显微鉴别结果相一致。鸡血藤、大血藤、桑枝、桂枝、沉香、降香、苏木的常规红外光谱中都具有芳香类成分的指纹特征峰,即非共轭C=O伸缩振动和苯环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但沉香中也出现了1658 cm-1(共轭C=O伸缩振动)吸收峰。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芳香类成分的指纹特征峰位置差异更加明显。在二维相关动态光谱上,两种藤茎类药材鸡血藤有3个自动峰(1453,1543,1630 cm-1),最强自动峰在1630 cm-1;大血藤有2个(1450,1629cm1),最强自动峰在1629 cm-1。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鸡血藤富含黄酮类成分,大血藤富含蒽醌类成分;其最强峰相似原因可能是两者药用部位的相同。两种茎枝类药材桑枝有4个自动峰(1394,1467,1495,1641 cm-1),1641 cm-1为最强自动峰;桂枝有3个(1452,1493,1641 cm-1),1641 cm-1为最强自动峰。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桑枝富含黄酮类成分,桂枝中富含挥发油类成分;其最强峰相似原因可能是两者药用部位的相同。三种木类药材沉香有8个自动峰(1308,1390,1466,1491,1515,1599,1636,1660 cm-1),最强自动峰在1660 cm-1;降香只有4个(1468,1515,1622,1645 cm-1),最强自动峰在1645cm-1;苏木有5个(1398,1467,1491,1599,1642 cm-1),最强自动峰在1642 cm-1。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沉香富含树脂类成分,降香富含挥发油类和黄酮类成分,苏木富含黄酮类成分;其降香和苏木最强峰相似原因可能是两者药用部位的相同。上述分析结果与参考文献的化合物成分报道相同。利用30个沉香药材的红外光谱相关系数确定了正品沉香的识别阈值为0.9886(p=0.01),使用该相关系数鉴别法检测出了几种掺假的市售沉香药材,并根据沉香树脂类的特征吸收峰1658±1和1610±1 cm-1对掺假方式进行了解析,建立了真伪沉香的鉴别方法。另外,根据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光谱交叉峰的符号,判断出了沉香药材中树脂类成分对热微扰的响应最快,木质素次之,纤维素最慢。本研究结果说明,“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不仅可以提供茎木类药材的有机化学成分以及相对含量信息,同时可以对有机成分进行量化评价,还可以分析药材中无机成分和相对含量,该方法可以作为简便快速、客观量化、准确有效的茎木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同时首次利用ASTM规定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建立真伪沉香的红外光谱客观鉴别方法,对真伪沉香光谱特征的差异进行量化分析,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为现行经典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手段。

王雪利[6](2013)在《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中药材的鉴定之中,细小的果实种子类和全草类药材一直是鉴定的两大难点。本文探索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在果实类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应用的可行性。掌握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特征,为果实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也为其他各类药材的微性状鉴别提供新的研究模式。[方法]:本课题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果实类药材进行研究,借助普通生物显微镜,结合新型电脑软件拍出清晰的微性状图片。结合图片对果实类中药的微性状特征进行对比鉴别,并对其表面微性状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归纳、总结出各药材的鉴别要点。[结果]:获得了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特征图片,结合图片对果实类中药材微性状特征进行了文字描述。初步掌握了果实类中药材及其混伪品的主要鉴别要点,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应的检索表。解决了果实类药材体积小,难以快速鉴别的这一难题。[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实中药微性状鉴定法不仅适用于果实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研究,还可以用作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其他各类中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黄泽豪,范世明[7](2012)在《红木香中两个7,8位开环型木脂素的结构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福建民间药物红木香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经质谱、核磁共振(包括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木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7’R,8’S)-3,4-methylenedioxy-3’4’-di-methoxy-7,8-seco-7,7’-epoxylignan-7,8-dione和machilolin-A。结论化合物1、2均为南五味子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张霞[8](2011)在《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文中研究表明木香是常用的行气药之一。而临床常把川木香、越西林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等混用或直接充当木香用,不但功效相差远,还易产生作用。本文对木香及常见混伪品的改善鉴别和功效进行了比较。1木香

姜潆津子[9](2010)在《木香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木香和纸煨木香,但是目前纸煨木香在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实际操作中发现,纸煨法工艺繁杂,操作不便,且对纸的要求不一,质量难以控制,亟待改进。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比较木香的多种炮制方法,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比较木香炮制前后的成分和作用变化,并制定质量标准。材料与方法:1.材料:木香药材购自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农科所,经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翟延君教授鉴定为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2.方法:(1)以挥发油总量、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比较木香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加麸量、麸煨温度和麸煨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优选麸煨木香的最佳炮制工艺。(2)分别利用HPLC和GC-MS对木香炮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3)建立肠推进模型和番泻叶致小鼠泻下模型,考察木香炮制前后实肠止泻作用的变化情况;建立利血平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模型,考察木香炮制前后抗溃疡作用的变化情况。(4)对十批市售木香及其炮制品分别进行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含量等方面的测定,初步制定木香、麸煨木香的质量标准。结果:1.比较木香的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各炮制品的挥发油总量、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经综合分析,确定麸煨法为木香的最佳炮制方法。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100kg饮片加30kg麦麸,于110~120℃下煨制10min。2.采用HPLC测定木香生品、麸煨品挥发油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制品挥发油中均以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多,且麸煨品挥发油中的两个指标性成分均低于生品。采用GC-MS分析木香及麸煨木香的挥发油成分,生品挥发油共76个峰,鉴定了其中34个化合物;麸煨品挥发油共63个峰,鉴定了22个化合物。3.木香经麸煨后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的体内小肠推进功能和番泻叶致小鼠大肠性腹泻作用,且麸煨品高剂量组的实肠止泻作用最强,生品低剂量组最弱。同时,木香能拮抗利血平引起的小鼠急性胃粘膜损伤作用,显着减少溃疡指数,且生品高剂量组的抗溃疡作用最强,麸煨品高剂量组最弱。4.初步制定了木香及麸煨木香的质量标准。暂定:按干燥品计算,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4.0%,麸煨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3.5%。结论:1.正交试验法优选麸煨木香的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2.木香炮制前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只有含量上的改变,尚未发现新成分。3.木香生品和麸煨品均有实肠止泻和抗溃疡的作用。麸煨木香的实肠止泻作用优于生品;生木香的抗溃疡作用强于麸煨品。4.木香和麸煨木香的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乔艳,乔化民,鲍金周,赵彬琳[10](2009)在《常见中药伪混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来源、性状等方面对防己、浮小麦、升麻、牡丹皮、山药、海风藤、五加皮和香加皮等进行比较,对中药正品、伪品、混用品进行鉴别,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分析各品种正品、伪品、混用品之间来源、性状差异。

二、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电子鼻在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2种类型电子鼻的比较
    1.1 电子鼻技术的发展
    1.2 电子鼻系统的组成
    1.3 电子鼻的应用
2 2种类型电子鼻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1 基于传感器型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2.1.1 传感器型电子鼻单一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2.1.2 传感器型电子鼻与其他技术结合的中药质量评价
    2.2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2.2.1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单一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2.2.2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结合其他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
3 电子鼻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挑战与展望
    3.1 电子鼻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挑战
    3.2 电子鼻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展望
4 结语

(2)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苷类衍生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1.1 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1.2 鞣花酸苷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2 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3 鞣花酸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3.1 抗肿瘤作用
    3.2 抗氧化作用
    3.3 保肝作用
    3.4 抗菌、抗病毒
    3.5 其他
4 结语与展望

(3)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傣药品种整理研究现状
        1.2.2 傣药材的鉴定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傣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集研究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资料的筛选
        2.3 编目数据的录入
        2.4 传统利用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2.4.1 动植物、矿物名录的验证与修订
        2.4.2 传统利用信息的整合
        2.4.3 药材傣文名的修订
    3 数据样本描述
    4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第二章 中国傣药资源品种整理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方法
        1.2 底层数据库来源
        1.2.1 药材资源科、属及名称底层数据库
        1.2.2 濒危物种底层数据库
        1.2.3 中国特有种底层数据库
        1.2.4 药材质量标准底层数据库
        1.2.5 主治疾病底层数据库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傣药学本草着作现状
        2.2 傣药资源的种类
        2.2.1 傣药植物资源
        2.2.2 傣药动物资源
        2.2.3 傣药矿物资源
        2.3 傣药资源传统利用特点
        2.3.1 傣医植物药的药用部位
        2.3.2 傣药的主治疾病
        2.3.3 傣药的使用方法
        2.4 傣药材的质量标准
        2.4.1 傣医植物药质量标准
        2.4.2 傣医动物药质量标准
        2.4.3 傣医矿物药质量标准
        2.5 傣医学药用植物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实例
        2.5.1 豆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2.5.2 大戟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3 结论
        3.1 傣药材的品种整理与傣医药的传承发展
        3.2 傣药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3.3 傣药材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和标准系列
    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数据库构成
        2.2 物种鉴定系统
        2.3 傣药DNA条形码标准序列
        2.3.1 菩提树
        2.3.2 玫瑰茄
        2.3.3 佛肚树
        2.3.4 马缨丹
        2.3.5 木豆
        2.3.6 腊肠树
        2.3.7 白花蛇舌草
        2.3.8 大叶千斤拔
        2.3.9 美登木
        2.3.10 三对节
        2.3.11 桢桐
        2.3.12 南山藤
        2.3.13 糖胶树
        2.3.14 古山龙
        2.3.15 波罗蜜
        2.3.16 云南斑籽
        2.3.17 木棉
        2.3.18 长春花
        2.3.19 灯油藤
        2.3.20 臭牡丹
        2.3.21 地涌金莲
        2.3.22 叶下珠
        2.3.23 黄花夹竹桃
        2.3.24 垂序商陆
        2.3.25 地胆头
        2.3.26 马莲鞍
        2.3.27 铁刀木
    3 小结
第四章 傣药材DNA分子鉴定应用研究实例
    1 总论
        1.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DNA提取
        1.1.3 PCR扩增
        1.1.4 数据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样本材料
        2.1.2 药材样本
        2.1.3 仪器,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及分析
        2.2.1 扩增及测序效率
        2.2.2 DNA条形码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2.2.3 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
        2.2.4 DNA条形码序列分析
        2.2.5 不同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2.2.6 ITS2的物种识别能力和NJ树
        2.3.讨论
        2.3.1 根类药材DNA提取方法改进
        2.3.2 DNA片段筛选
        2.3.3 DNA条形码在民族药物学应用的意义
        2.4 结论
    3 Bar-HRM技术鉴定“芽杆庄”及其混伪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分辨熔解曲线模型的建立
        3.2.2 HRM-PCR测序结果分析
        3.2.3“芽杆庄”商品药材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
        3.3 结论
    4 傣药“芽灵捂”及其混伪品DNA分子鉴定研究
        4.1 材料
        4.1.1 材料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参考数据库建立
        4.2.2 市场药材DNA条形码鉴定
        4.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4.2.4 HRM分析
        4.3 结论
    5 基于Bar-HRM技术鉴定“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
        5.1 材料
        5.1.1 材料来源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J树聚类分析
        5.2.2 ITS2序列变异分析
        5.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5.2.4 HRM分析
        5.3 讨论
    6 小结
结语与创新
第五章 文献综述
    1 傣药资源概况
        1.1 傣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
        1.2 傣药资源特色
    2 傣药材品种整理研究状况
        2.1 傣药材本草整理现状
        2.2 傣药种类整理情况
        2.3 傣药材的基原鉴定与考证研究现状
        2.4 傣药材标准研究现状
        2.5 傣药材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3 傣药材鉴定研究现状
        3.1 傣药材传统鉴定研究现状
        3.2 傣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致谢

(4)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木香
2 川木香
3 土木香
4 红木香
5 越西木香

(5)七种茎木类药材红外表征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部分
    1.1 中药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
    1.2 中药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研究进展
    1.3 七种茎木类药材的化学成分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目标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内容
第3章 茎木类药材红外光谱三级鉴定
    3.1 样品与试剂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茎类药材(鸡血藤、大血藤、桂枝、桑枝)的三级鉴定
        3.4.1.1 藤茎类药材(鸡血藤、大血藤)的三级鉴定
        3.4.1.2 茎枝类药材(桑枝、桂枝)的三级鉴定
        3.4.2 木类药材(沉香、降香、苏木)的三级鉴定
    3.5 小结
第4章 茎木类药材红外光谱整体解析
    4.1 样品与试剂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茎木类药材的主体成分解析
        4.4.1.1 茎类药材(鸡血藤、大血藤、桑枝、桂枝)的主体成分解析
        4.4.1.2 木类药材(沉香、降香、苏木)的主体成分解析
        4.4.2 茎木类药材的主体成分相对含量比较
        4.4.3 茎木类药材的特定成分解析
        4.4.4 沉香药材的树脂类特征峰分析
        4.4.5 沉香药材主体化学成分的解析
        4.4.6 沉香药材凹面与沉香药材凸面比较
        4.4.7 沉香药材主体化学成分的热稳定性
    4.5 小结
第5章 茎木类药材红外光谱专家识别
    5.1 样品与试剂
    5.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茎木类药材的相似度量化评价
        5.4.2 沉香药材的红外光谱相关系数鉴别
        5.4.3 掺假沉香药材的红外光谱解析
    5.5 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简介
    1.3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理论基础
    1.4 植物果实微形态学研究进展
    1.5 本文各章安排
第二章 基于果实表面微性状特征的鉴别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采样
        2.2.2 实验样品的制片
        2.2.3 样品的观察
        2.2.4 图片的拍摄
        2.2.5 图片的合成
        2.2.6 特征描述
    2.3 实验结果
        2.3.1 紫苏子及其混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2 牛蒡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3 补骨脂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4 蔓荆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5 水红花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6 地肤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7 女贞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8 茺蔚子及其伪品微性状鉴别特征
        2.3.9 白巨胜、楮实子、山茱萸、鹤虱等药材的微性状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果实表面微性状特征的分类学研究
    3.1 28 种菊科植物果实中冠毛的微性状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3.1.1 菊科植物果实冠毛的微性状特征观察
    3.2 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果实表面微性状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3.2.1 益母草属果实微性状特征
        3.2.2 本节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红木香中两个7,8位开环型木脂素的结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3.1 木脂素类成分是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3.2 木脂素类成分是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特征性成分

(8)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木香
2 川木香
3 土木香
4 红木香
5 越西木香

(9)木香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木香炮制工艺研究
    第一节 木香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麸煨木香的炮制工艺优化研究
    第三节 麸煨木香的放大验证试验
第二章 木香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初探
    第一节 HPLC 测定木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 GC-MS 测定木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第三章 木香及其炮制品的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 木香及其炮制品实肠止泻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木香及其炮制品抗溃疡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木香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木香及麸煨木香质量标准研究草案
    第二节 木香及麸煨木香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麸煨木香生产工艺标准操作规程(SOP)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电子鼻在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 温英丽,罗茵,许淑清,任晓亮,窦志英,刘亚男. 中国现代中药, 2021(12)
  • [2]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J]. 韩奇亨,张春红,龚雪,杨敏,李旻辉. 中药材, 2018(12)
  • [3]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D]. 段宝忠.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11)
  • [4]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J]. 张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09)
  • [5]七种茎木类药材红外表征鉴定方法研究[D]. 渠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果实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研究[D]. 王雪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7]红木香中两个7,8位开环型木脂素的结构鉴定[J]. 黄泽豪,范世明.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5)
  • [8]木香及其易混品的鉴别[J]. 张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18)
  • [9]木香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姜潆津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
  • [10]常见中药伪混品[A]. 乔艳,乔化民,鲍金周,赵彬琳. 《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木香及其易调品鉴别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